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解析版

山东省济南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1.为消除目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环境污染,同时缓解能源危机,有关专家提出了利用太阳能制取氢能的构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2O 的分解反应是放热反应 B. 氢能源已被普遍使用 C. 2 mol H2O 具有的总能量低于 2 mol H2 和 1 mol O2 具有的总能量 D. 氢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考查反应热与物质总能量的关系,可再生能源的概念。‎ ‎【详解】A. 氢气燃烧生成水是放热反应,则水的分解反应是吸热反应,A错误;‎ B. 利用太阳能制取氢气技术不成熟,制约氢气大量生产,所以氢能源还没有被普遍使用,B错误;‎ C. 水分解是吸热反应,∆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0,故2 mol H2O 具有的总能量低于 2 mol H2 和 1 mol O2 具有的总能量,C正确;‎ D. 不可再生能源包括三大化石燃料,核能,氢气属于可再生新能源,D错误; ‎ 答案为C。‎ ‎2.下列反应既是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A. 铝片与稀H2SO4反应 B. Ba(OH)2·8H2O与NH4Cl反应 C. 灼热的炭与CO2反应 D. 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铝片与稀H2SO4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放热反应,错误;B.Ba(OH)2·8H2O与NH4Cl反应为吸热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灼热的炭与CO2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属于吸热反应,正确;D.甲烷在O2中的燃烧反应,有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放热反应,错误。故选C。‎ 考点:考查了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反应与热量的关系的相关知识。‎ ‎3.其他条件不变时只改变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 ‎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 ②升高温度 ③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 ‎ ‎④加入生成物 ⑤加入MnO2‎ A. 全部 B. ①②⑤ C. ② D. ②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①若反应物为纯固体或纯液体,增大反应物的量,反应速率不变,错误;②因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大,反应速率加快,正确;③若反应中没有气体参加和生成,为溶液中的反应,则缩小反应容器的体积,增加压强,反应速率不变,错误;④若生成物为纯固体或纯液体,加入生成物,反应速率不变,错误;⑤催化剂具有专一性,加入二氧化锰不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错误,答案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名师点晴】一般增大反应物的浓度、增大压强,升高温度、使用催化剂,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解答时注意根据物质的状态、反应的特点来分析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注意浓度、压强对反应速率影响的使用条件和范围。‎ ‎4.将纯水加热至较高温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酸性 B. 水的离了积不变、pH不变、呈中性 C. 水的离子积变小、pH变大、呈碱性 D. 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呈中性 ‎【答案】D ‎【解析】‎ 水电离出的c(H+)= c(OH-),纯水呈中性,故A错误;纯水加热,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 c(OH-)增大,水的离子积增大、pH减小,故B错误;纯水加热,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 c(OH-),c(H+)、 c(OH-)增大,pH变小,水的离子积增大,呈中性,故C错误;纯水加热,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 c(OH-‎ ‎)增大,水的离子积变大、pH变小,c(H+)= c(OH-) 呈中性,故D正确。‎ 点睛:水的离子积Kw=,水的离子积只与温度有关,升高温度,水的电离平衡正向移动,c(H+)、 c(OH-)增大,水的离子积增大;水中加入酸或碱抑制水电离,但水的离子积不变。‎ ‎5.室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等于10-10mol·L-1,该溶液的溶质不可能是 A. NaHSO4 B. NaCl C. HCl D. Ba(OH)2‎ ‎【答案】B ‎【解析】‎ 此时c(H+)小于常温下纯水电离产生的c(H+),说明水的电离受到了抑制,NaHSO4、HCl、Ba(OH)2对水的电离都起抑制作用。‎ ‎6.反应A(g) + 3B(g) ⇌‎2C(g) + 2D(g) 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v(A)=0.45mol·L-1·min-1 、② v(B)=0.6mol·L-1·s-1、 ③v(C)=0.4mol·L-1·s-1、④v(D) =0.45mol·L-1·s-1,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A. ④>③=②>①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①>④>②=③‎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可逆反应中反应速率的换算。同一化学反应中,同一时间段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其化学计量数之比;先把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换算成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进行比较。‎ ‎【详解】可逆反应中,在同一时间段内,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故v(A):v(B):v(C):v(D)=1:3:2:2,故将题目中四种速度完全转化为A的反应速率且单位统一后,①v(A)=0.45mol·L-1·min-1 ,②v(A)=12mol·L-1·min-1,③v(A)=12mol·L-1·min-1,④v(A)=13.5mol·L-1·min-1 ,反应快慢顺序为④>③=②>①‎ 答案为A。‎ ‎【点睛】比较反应速率的常见两种方法:‎ ‎(1)归一法:将同一反应中的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转化为同一物质的反应速率,再进行比较;‎ ‎(2)比值法,用各物质的量表示的反应速率除以对应的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数值大的反应速率快。‎ 比较时注意:(1)反应速率的单位要相同;(2)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变化大,反应速率不一定快,反应速率是用单位时间内浓度的变化量来表示的。‎ ‎7.在‎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3A(g)+B(g) ===‎2C(g) 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 mol,A的平均反应速率是0.12 mol·L-1·s-1,则10 s后容器中B的浓度为 A. 2.8‎‎ mol·L-1 B. 1.6 mol·L-‎1 C. 3.2 mol·L-1 D. 3.6 mol·L-1‎ ‎【答案】B ‎【解析】‎ 由于反应速率之比是相应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所以根据A的反应速率可知,B的反应速率是0.12mol/(L·s)÷3=0.04mol/(L·s)。所以B的物质的量变化是0.04mol/(L·s)×10s×‎2L=0.8mol,因此剩余B是4mol-0.8mol=3.2mol,答案选C。‎ ‎8.已知:Na2S2O3+H2SO4===Na2SO4+SO2↑+S↓+H2O,下列各组实验中,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组号 反应 温度/℃‎ Na2S2O3‎ H2SO4‎ H2O 体积/ mL 浓度/ mol·L-1‎ 体积/ mL 浓度/ mol·L-1‎ 体积/ mL A ‎10‎ ‎5‎ ‎0.2‎ ‎5‎ ‎0.1‎ ‎10‎ B ‎10‎ ‎5‎ ‎0.1‎ ‎5‎ ‎0.1‎ ‎10‎ C ‎30‎ ‎5‎ ‎0.1‎ ‎5‎ ‎0.1‎ ‎10‎ D ‎30‎ ‎5‎ ‎0.2‎ ‎5‎ ‎0.2‎ ‎10‎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包括温度、反应物浓度。在表格中寻找变量,对应实际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详解】在化学反应中,温度越高,反应速率最快,浓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根据表格可知,A、B选项温度为‎10°C,A项中Na2S2O3浓度高于B项,故A反应速率高于B,但是由于温度低于C、D的‎30°C,故反应速率低于C、D。C、D进行比较,D中Na2S2O3和硫酸浓度均高于C,其余一致,故D反应速率高于C,反应速率最快的是D。‎ 答案为D。‎ ‎9.某反应使用催化剂后,其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总反应为放热反应 B. 使用催化剂后,活化能不变 C. 反应①是吸热反应,反应②是放热反应 D. ΔH=ΔH1+ΔH2‎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反应热图像的应用和催化剂的性质,通过对于反应物总能量和生成物总能量的关系进行焓变的计算。‎ ‎【详解】A.总反应热∆H=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物总能量,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A+B能量高于E+F,故∆H<0,反应放热,A正确;‎ B.催化剂降低反应活化能,B错误;‎ C. 反应①A+B→C+D,ΔH1大于零,是吸热反应;反应②C+D→E+F,ΔH2<0,是放热反应,C正确;‎ D.根据盖斯定律,总反应为A+B→E+F,故ΔH=ΔH1+ΔH2,D正确;‎ 答案为B。‎ ‎10.炒过菜的铁锅未及时洗净(残液中含NaCl),不久便会因被腐蚀而出现红褐色锈斑。腐蚀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腐蚀过程中,负极是C B. Fe失去电子经电解质溶液转移给C C. 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4OH―-4e-==2H2O+O2↑‎ D. C是正极,O2在C表面上发生还原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电化学腐蚀的原理,正、负极反应原理和电极反应式的书写,注意电子在原电池的外电路中移动。‎ ‎【详解】A. 铁锅中含有Fe、C,Fe、C和电解质溶液构成原电池,活泼金属做负极,Fe易失电子,故腐蚀过程中,负极是Fe,A错误;‎ B. 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Fe经外电路向正极C流动,在电解质溶液中依靠离子的移动导电,B错误;‎ C. 该原电池中, C作正极,正极上氧气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错误;‎ D. C是正极,O2在C表面上发生还原反应,D正确;‎ 答案为D。‎ ‎11.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物质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发生变化时,表明反应A(g)+2B(g)C(g)+D(g)已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 混合气体的密度 B. 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C. 混合气体的压强 D. 混合气体的总体积 ‎【答案】BC ‎【解析】‎ 试题分析: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知,反应前后气体混合物的质量发生改变,容器的体积不变,所以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会变,若密度不变,则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A项正确;B.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气体的总物质的量始终不变,所以不能证明达到平衡状态,B项错误;C.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无论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容器中气体的压强始终不变,所以不能证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C项错误;D.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的化学反应,混合气体的体积不变,不能证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D项错误;答案选A.‎ 考点: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 ‎12.用纯净的 CaCO3 与 100 mL 稀盐酸反应制取 CO2,实验过程记录如图所示(CO2 的体积已折算为标准状况下 的体积)。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OE 段的平均反应速率最快 B. EF 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4 mol/(L·min)‎ C. OE、EF、FG 三段中,该反应用二氧化碳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 2∶6∶7‎ D. F 点收集到的 CO2 的量最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实验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图像的含义,要明确对于斜率和反应速率的比例关系。‎ ‎【详解】A、斜率表示反应速率,斜率越大,反应速率越大,由图可知,EF段斜率最大,所以EF段反应速率最大,A错误; B、由图可知EF段生成的二氧化碳的体积为672mL-224mL=448mL,所以二氧化碳的物质的量为,根据CaCO3+2HCl═CaCl2+CO2↑+H2O可知参加反应的氯化氢的物质的量为0.04mol,所以盐酸的浓度变化量为,所以EF段用盐酸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4mol/(L·min),故B正确; C、OE、EF、FG三段生成的二氧化碳体积分别为224mL、448mL、112mL,所以OE、EF、FG三段中,所用时间都是1min,该反应用CO2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之比为224mL:448mL:112mL=2:4:1,C错误; ‎ D、从开始到G点生成的二氧化碳,总共784mL,G点收集到的CO2最多,故D错误。 答案为B。‎ ‎13.用如图所示装置(X、Y是直流电源的两极)分别进行下列各组实验,则下表中各项所列对应关系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X极 实验前U形管中液体 通电后现象及结论 A 正极 Na2SO4溶液 U形管两端滴入酚酞后,a管中呈红色 B 正极 AgNO3溶液 b管中电极反应式是4OH--4e-=O2↑+2H2O C 负极 CuCl2溶液 b管中有气体逸出 D 负极 NaOH溶液 溶液pH降低 A. A B. B C. C D.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电解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和电解产物;根据电解规律“有氢无氧增碱性,有氧无氢增酸性,有氢有氧增原性”分析溶液pH的变化。‎ ‎【详解】A. 电解Na2SO4溶液,实质是电解水,a管为正极,对应阳极反应式为4OH--4e-=O2↑+2H2O,氢氧根浓度下降,故两端滴入酚酞后,b管中呈红色,A错误;‎ B.电解硝酸银,阳离子放电顺序Ag+<H+,阴离子放电顺序NO3-<OH-,故实质是电解水,b管为负极,对应阴极反应方程式为H++2e-=H2↑,B错误;‎ C.电解氯化铜,阳离子放电顺序Cu2+<H+,阴离子放电顺序OH-<Cl-,故实质为电解 HCl,b管为正极,对应阳极反应为2Cl--2e-=Cl2↑,产生氯气,C正确;‎ D.电解氢氧化钠,有氢有氧增原性,溶液酸碱度上升,碱性更强,D错误;‎ 答案为C。‎ ‎14.某固体酸燃料电池以Ca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其基本结构见下图,电池总反应可表示为:2H2+O2=2H2O,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 B. 电子通过外电路从b极流向a极 C. 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 D. H+由a极通过固体酸电解质传递到b极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了燃料电池的原理书写,氧化还原转移电子计算,另外对于固体电解质转移的是离子要有一定认识,氧化还原过程没有水的参与。同时,注意电子在固体电解质中移动,而不是外电路。‎ ‎【详解】根据题目表达,总反应为2H2+O2=2H2O ,故氢气做负极,氧气做正极。‎ A. CaHSO4固体为电解质传递H+,环境内无水,故b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O2+4H++4e-=2H2O,A错误;‎ B. 原电池中电子在内电路中移动,离子在外电路中移动,B错误; ‎ C. 在标准状况下,每转移0.1 mol电子,消耗‎1.12 L的H2,题目没有前提条件,无法判断,C错误;‎ D. a为负极,b为正极,电子从负极,经过电解质移向正极,D正确;‎ 答案为D。‎ ‎15.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如下图所示的原电池。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 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 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 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 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答案】D ‎【解析】‎ 由反应2Fe3++2I-2Fe2++I2可知,反应开始时,甲中Fe3+发生还原反应,乙中I-发生氧化反应;当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则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此时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乙中I2发生还原反应,则乙中石墨电极为正极,答案选D。‎ ‎16.某温度下,在一个‎2L的密闭容器中,加入4 mol A和2 mol B进行如下反应:‎3A(g)+2B(g)4C(s)+D(g),反应2 min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2 min,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min)‎ B. 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40%‎ C. 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不移动 D. 增加B,平衡向右移动,B的平衡转化率增大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反应2 min后达到平衡,测得生成1.6 mol C,因此根据方程式可知生成D是0.4mol,所以前2 min,D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1mol/(L·min),A错误;B.消耗B是0.8mol,则此时B的平衡转化率是×100%=40%,B正确;C.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则增大该体系的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错误;D.增加B,平衡向右移动,B的平衡转化率减小,D错误,答案选B。‎ 考点:考查可逆反应计算和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 ‎17.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已知2H2(g)+O2(g)===2H2O(l) ΔH=-571.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mol B. 已知C(石墨,s) ===C(金刚石,s) ΔH>0,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 已知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则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NaOH(aq)+CH3COOH(aq)===CH3COONa(aq)+H2O(l) ΔH=-57.4 kJ·mol-1‎ D. 已知‎2C(s)+2O2(g)==2CO2(g) ΔH1;‎2C(s)+O2(g)==2CO(g) ΔH2,则ΔH1>ΔH2‎ ‎【答案】A ‎【解析】‎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热反应方程式中燃烧热的定义,要求必须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能量与物质稳定性的关系,以及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在同一类反应中不同反应热的概念。‎ ‎【详解】A. 燃烧热为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时放出的热量,已知2H2 (g)+O2(g)===2H2O(l) ΔH=-571.6 kJ·mol-1,则氢气的燃烧热为285.8 kJ /mol,A正确;‎ B. ΔH=生成物总能量-反应物总能量>0,能量越高越不稳定,故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错误;‎ C. 盐酸完全电离,醋酸部分电离,醋酸电离吸热,故稀醋酸和稀NaOH溶液反应热ΔH>-57.4 kJ·mol-1,C错误;‎ D. 若ΔH1-ΔH2=ΔH3,则反应为2CO(g)+O2(g)==2CO2(g),燃烧反应放热ΔH3<0,则ΔH1<ΔH2,D错误;‎ 答案为A。‎ ‎【点睛】中和热:在稀溶液中酸碱中和生成1mol水的反应热。强酸与强碱的稀溶液中和热约为57kJ,与酸碱种类无关,因为这实际上是1molH+与1molOH-反应生成1molH2O的反应热,弱酸、弱碱以及多元酸碱的中和热,因有电离吸热,不是定值。‎ ‎18.已知反应:‎ ‎①2CH3OH(g)= CH3OCH3(g)+H2O(g)△H1=﹣23.9KJ•mol﹣1‎ ‎②2CH3OH(g)= C2H4(g)+2H2O(g) △H2=﹣29.1KJ•mol﹣1‎ ‎③CH3CH2OH(g)= CH3OCH3(g)△H3=+50.7KJ•mol﹣1;‎ 在C2H4(g)+H2O(g)═CH3CH2OH(g)△H4中;△H4等于 A. ﹣48.5 KJ•mol﹣1‎ B. +48.5 KJ•mol﹣1‎ C. ﹣45.5KJ•mol﹣1‎ D. +45.5 KJ•mol﹣1‎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盖斯定律构造目标热化学方程式并求焓变,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可得:C2H4(g)+H2O(g)═C2H5OH(g),据此进行计算。‎ ‎【详解】根据盖斯定律①-②-③可得:C2H4(g)+H2O(g)═C2H5OH(g),△H=(-23.9+29.1-50.7)kJ/mol=-45.5kJ/mol,故△H4=-45.5kJ/mol。‎ 答案为C。‎ ‎19.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A、B、C、D)的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A. M点表示v(A)=v(B)‎ B. 反应进行到6 s时,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1 mol·L-1·s-1‎ C. 反应进行到6 s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 D. 0~6 s内,v(A)∶v(B)∶v(C)∶v(D)=3∶1∶1.5∶2‎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图像和可逆反应平衡状态的对应关系,通过对图中数据进行差值计算,推断平均反应速率,同时考查反应速率比例与化学计量数之比相等。‎ ‎【详解】A. M点表示A、B物质的量相同的点,当v(A)=v(B)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即6s后,A错误;‎ B. 反应进行到6 s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C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0.6mol/(‎2L·6s)=0.05mol·L ‎-1·s-1,B错误;‎ C. 反应进行到6 s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有图可知,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C错误;‎ D. 0~6 s内,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与物质的量变化量相等,v(A)∶v(B)∶v(C)∶v(D)=1.2:0.4:0.6:0.8=3∶1∶1.5∶2,D正确;‎ 答案为D。‎ ‎【点睛】分析图象的3种方法策略 ‎ ‎①看图像:一看轴,即纵、横坐标的意义;二看点:即起点、拐点、交点、终点;三看线,即线的走向和变化趋势;四看辅助线,即等温线、等压线、平衡线等;五看量的变化,如浓度变化、温度变化、转化率变化、物质的量的变化等。‎ ‎②依据图像信息,利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可逆反应的特征:吸热还是放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增大、减小还是不变,有无固体或纯液体参加或生成等。‎ ‎③先拐先平:在化学平衡图像中,先出现拐点的反应先达到平衡,可能是该反应的温度高、浓度大、压强大或使用了催化剂。‎ ‎20.金属镍有广泛的用途,粗镍中含有少量Fe、Zn、Cu、Pt等杂质,可用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的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已知:氧化性Fe2+v逆的是点3‎ D. 图4中,若m+n=p,则a曲线一定使用了催化剂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了可逆反应图像的综合分析,明确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同温下,压强越大,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催化剂并不是唯一对平衡结果不改变的原因。‎ ‎【详解】A.由图1可知,温度在T 2 时首先达到平衡,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缩短,故T1<T2;在T2时C%减小,说明升高温度,化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该反应正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 B.由图2可知,在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C%增多。说明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根据平衡移动原理,增大压强,化学平衡向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移动,故正反应方向为气体体积减小的方向,m+n>p,B错误;‎ C.图3表示的是在不同的温度下,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物B的转化率与温度的关系。曲线上的点表示的是平衡状态,v 正 =v 逆,点3低于平衡转化率,说明3未达到平衡,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此时表示的反应速率v 正 >v 逆,C正确; ‎ D. 图4中,若m+n=p,则a曲线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比b短,先达到平衡,可能是使用了催化剂,也可能是增大了压强,缩小了容器的容积,D错误;‎ 答案为C。‎ ‎【点睛】转化率关系:‎ ‎(1)当改变温度或压强时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平衡转化率一定增大。‎ ‎(2)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可逆反应,增加一种反应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向移动,其他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而本身转化率降低。‎ ‎(3)当只改变生成物的浓度,平衡向正向移动,平衡转化率一定增大。‎ ‎(4)对于aA(g)bB(g)+cC(g)反应,加入一定的A建立平衡体系 ‎①如果在恒温恒容下再加入A物质,达到新平衡时A的转化率有下列三种情况 ⅰ a=b+c,A的转化率不变 ⅱ a>b+c,A的转化率增大 ⅲ ac,A、B转化率增大 ③a+b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