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2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解析版
福建省厦门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化学试题 1.下列关于电子云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子云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的轨迹 B. 电子云界面图中的小黑点密表示该核外空间的电子多 C. 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的空间出现的机会多少 D. 电子云可表示电子在核外运动的方向 【答案】C 【解析】 【分析】 A、电子云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机率的大小,而不能表示运动的轨迹;B、电子云界面图中的小黑点越密表示电子在该核外空间的出现的机会越多;C、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的空间出现的概率大小;D.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是无规则的。 【详解】A、电子云表示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机率的大小,而不能表示运动的轨迹,选项A错误;B、电子云界面图中的小黑点越密表示电子在该核外空间的出现的机会越多,选项B错误;C、电子云表示电子在核外单位体积的空间出现的概率大小,选项C正确;D.电子在原子核外运动是无规则的,则电子云不能表示电子运动的方向,选项D错误;答案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电子运动及电子云概念,明确电子具有微观粒子运动的性质,电子云只能描述电子运动在一定区域的几率等即可解答,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任何一个能层最多只有s、p、d、f四个能级 B. 用n表示能层序数,则每一能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n2 C. 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从能层、能级、轨道、自旋方向4个方面进行描述 D. 在同一能级上运动的电子,其运动状态可能相同 【答案】C 【解析】 【分析】 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在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电子的能量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电子云就是用小黑点疏密来表示空间各电子出现概率大小的一种图形,电子在原子核外的一个空间运动状态称为一个原子轨道;决定电子运动状态有四个量: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自旋量子数,据此分析。 【详解】A、在多电子原子中,同一能层的电子能量也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随着能层数的增大,能级逐渐增多,如K层只有s轨道,L层有s和p两种轨道,选项A错误;B、在多电子的原子核外电子的能量是不同的,按电子的能量差异,可将核外电子分成不同的能层,用n表示能层序数,则每一能层最多容纳电子数为2n2,选项B错误;C、决定电子运动状态有四个量:主量子数、角量子数、磁量子数、自旋量子数;所以电子的运动状态可从能层、能级、轨道、自旋方向4个方面进行描述,选项C正确;D、事实上,没有两个电子的运动状态是完全相同的,选项D错误;答案选C。 3.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成功解释氢原子光变谱为线状光谱的是量子力学 B. NaH中的σ键是由两个原子的s、p轨道以“头碰头”方式重叠形成的 C. 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 D. 在现代化学中,常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称为光谱分析 【答案】D 【解析】 【详解】A、玻尔理论认为电子的能量是量子化的,从而解释了氢原子的线状光谱,选项A错误;B、氢化钠是离子化合物,通过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不存在σ键,选项B错误;C、同一层即同一能级中的p轨道电子的能量一定比s轨道电子能量高,但外层s轨道离原子核的距离比内层p轨道远,所以外层s轨道电子能量则比内层p轨道电子能量高,如3s轨道的能量大于2p轨道,选项C错误;D、用光谱仪器摄取各种元素的电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总称原子光谱,不同元素原子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不同,所以可以利用原子光谱上的特征谱线来鉴定元素,选项D正确。答案选D。 4.若将15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1s22s22p63s23px23py1,它违背了( ) A. 能量守恒原理 B. 泡利不相容原理 C. 能量最低原理 D. 洪特规则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一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而且它们的自旋状态相反,称为泡利不相容原理;当电子排布在同一个能级的不同轨道时,基态原子中的电子总是单独优先占据一个轨道,而且自旋状态相同,称为洪特规则。另外核外电子排布还需要遵循构造原理和能量最低原理,因此15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x13Py13Pz1,所以把15P原子的电子排布式写成了1s22s22P63s23Px23Py1违背了洪特规则,答案选D。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的有关判断 5.下列各组分子中,都属于含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的是( ) A. CO2 H2S B. C2H4 CH4 C. C60 C2H4 D. NH3 HCl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CO2、甲烷是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乙烯是含有极性键和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H2S、氨气和HCl是含有极性键的极性分子,C60是含非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答案选B。 考点:考查共价键、分子极性的判断。 6.为表示一个原子在第三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可以写成( ) A. 3d84s2 B. 3d10 C. 3s23p63d2 D. 3s23p64s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原子在第三电子层上有10个电子,这说明该元素的核外电子数是2+8+10+2=22,则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知该元素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24s2,答案选C。 考点:考查核外电子排布 7.下列是几种原子的基态电子排布,第一电离能最大的原子是( ) A. 1s22s22p6 B. 1s22s22p63s23p3 C. 1s22s22p63s23p2 D. 1s22s22p63s23p64s2 【答案】A 【解析】 【详解】1s22s22p6是Ne元素,1s22s22p63s23p3是P元素,1s22s22p63s23p2是Si元素,1s22s22p63s23p64s2是Ca元素,这几种元素中Ne元素最外电子层达8电子稳定结构,最难失去电子的是Ne元素,所以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Ne元素,答案选A。 8.门捷列夫在描述元素周期表时,许多元素尚未发现,但他为第四周期的三种元素留下了空位,并对它们的一些性质做了预测,X是其中的一种“类硅”元素,后来被德国化学家文克勒发现,并证实门捷列夫当时的预测相当准确。根据元素周期律,下列有关X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X单质不易与水反应 B. XO2可被碳或氢还原为X C. 其价电子排布为4s24p2 D. 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高 【答案】D 【解析】 【分析】 根据硅元素对应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判断,Si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原子最外层有4个电子,性质较稳定,结合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分析。 【详解】A.X和Si的性质相似,和水不反应,选项A正确;B.X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非金属性比Si弱,XO2可被碳或氢还原为X,选项B正确;C.X是其中的一种“类硅”元素,可判断X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ⅣA族,其价电子排布为4s24p2,选项C正确;D.X位于周期表第四周期,非金属性比Si弱,则XH4的稳定性比SiH4的低,选项D错误。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元素周期律的递变规律,题目难度不大,本题注意X和Si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的判断。 9.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 ) A. CS2分子构型为V形 B. ClO3—的空间构型为平面三角形 C. SF6中有4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 D. SiF4和SO32-的中心原子均为sp3杂化 【答案】D 【解析】 A、CS2分子中中心原子碳原子含有的孤对电子对数==0,所以该分子是直线型结构,属于含有极性键的非极性分子,选项A不正确;B、ClO3-中中心原子氯原子含有的孤对电子对数==1,所以该微粒是三角锥形结构,选项B不正确;C、在SF6分子中,S和F形成的是极性键,6个共价键完全是相同,即有6对完全相同的成键电子对,选项C不正确;D、SiF4和的空间构型分别为正四面体和三角锥形,但中心原子均采用的是sp3杂化,选项D正确。答案选D。 点睛:本题考查判断简单分子或离子的构型;配合物的成键情况;原子轨道杂化方式及杂化类型判断。侧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解题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旨在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10.通常把原子总数和价电子总数相同的分子或离子称为等电子体。人们发现等电子体的空间结构相同,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CH4和NH4+是等电子体,键角均为60° B. NO3—和CO32—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 C. H3O+和PCl3是等电子体,均为三角锥形结构 D. B3N3H6和苯是等电子体,B3N3H6分子中不存在“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 【答案】B 【解析】 【分析】 A、CH4和NH4+是等电子体,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键角为109°28′;B、NO3-和CO32-原子数都是4,价电子数都是24,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C、H3O+价电子数是8,PCl3价电子数是26,价电子数不同;D、B3N3H6分子中有双键即有π键,π键是以“肩并肩”式重叠形式构成的。 【详解】A、CH4和NH4+原子数都是5,价电子数都是8,是等电子体,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结构,键角为109°28′,选项A错误;B、NO3-和CO32-原子数都是4,价电子数都是24,是等电子体,均为平面正三角形结构,选项B正确;C、H3O+价电子数是8,PCl3价电子数是26,价电子数不同,不是等电子体,选项C错误;D、B3N3H6分子中有π键,π键是以“肩并肩”式重叠形式构成的,所以B3N3H6分子中存在“肩并肩”式重叠的轨道,选项D错误;答案选B。 【点睛】本题考查“等电子原理”的应用,注意根据等电子体的概念分析即可,题目难度不大。易错点为选项C,H3O+价电子数是8,PCl3价电子数是26。 11.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这是因为( ) A. CCl4与I2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较小,而H2O与I2相对分子质量相差较大 B. CCl4与I2都是直线形分子,而H2O不是直线形分子 C. CCl4和I2都不含氢元素,而H2O中含有氢元素 D. 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可知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但在CCl4 中溶解度很大,与相对分子质量、是否是直线形分子、是否含有氢元素等没有直接的关系,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相似相溶原理 【名师点晴】本题考查的是相似相溶原理。根据相似相溶原理: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易溶于非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难溶于极性分子组成的溶剂.CCl4和I2都是非极性分子,而H2O是极性分子,所以碘单质在水溶液中溶解度很小,在CCl4中溶解度很大。注意物质相互溶解的性质与分子的极性和非极性有关,与相对分子质量、是否是直线形分子、是否含有氢元素等没有直接的关系。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含有阳离子的纯净物一定含有阴离子; ②3p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和4p能级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的原子性质一定相似; ③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的相互吸引作用; ④根据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可判断,在H2SO4中存在离子键; ⑤两种共价化合物化合生成的物质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A. ①②④⑤正确 B. 都不正确 C. 仅⑤正确 D. 仅 ④不正确 【答案】B 【解析】 【详解】①金属单质是纯净物,金属中只含有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故含有阳离子的纯净物不一定含有阴离子,故错误;②p轨道上有2个未成对电子,可能为2或4,不能确定元素的种类,则不一定为同一主族,原子性质不一定相似,故错误;③离子键是阴、阳离子间通过静电作用(包括吸引力和排斥力)所形成的化学键,故错误;④H2SO4在水的作用下发生电离:H2SO4=2H++SO42-,但H2SO4在熔融状态下不能电离,属于共价化合物,故错误;⑤两种共价化合物化合生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如氨气和氯化氢化合生成的氯化铵属于离子化合物,故错误。答案选B。 13.下列分子或离子中键角由大到小排列的是 ①BCl3 ②NH3 ③H2O ④PCl4+ ⑤BeCl2 A. ⑤④①②③ B. ④①②⑤③ C. ⑤①④②③ D. ③②④①⑤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VSEPR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或离子的空间构型和键角。 【详解】①BCl3,根据VSEPR理论,配位原子个数为BP=3,孤电子对数为LP==0,则价电子对数为VP=BP+LP=3+0=3,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中心B原子为sp2杂化,键角为120°; ②NH3,根据VSEPR理论,配位原子个数为BP=3,孤电子对数为LP==1,则价电子对数为VP=BP+LP=3+1=4,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中心N原子为sp3杂化,理论上正四面体构型键角为109°28′,由于NH3分子中孤电子对存在,孤电子对斥力大于键合电子对斥力,使键角<109°28′; ③H2O,根据VSEPR理论,配位原子个数为BP=2,孤电子对数为LP==2,则价电子对数为VP=BP+LP=2+2=4,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中心O原子为sp3杂化,理论上正四面体构型键角为109°28′,由于H2O分子中存在两对孤电子对,且孤电子对斥力大于键合电子对斥力,且存在两对孤电子对,使得键角比NH3分子的键角还小; ④PCl4+,根据VSEPR理论,配位原子数为BP=4,孤电子对数为LP==0,则价电子对数为VP=BP+LP=4+0=4,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中心P原子为sp3杂化,键角为109°28′; ⑤HgCl2,根据VSEPR理论,配位原子数为BP=2,孤电子对数为LP==0,则价电子对数为VP=BP+LP=2+0=2,根据杂化轨道理论,中心Hg原子为sp杂化,键角为180°; 综上,键角由大到小的顺序为⑤①④②③,答案选C。 【点睛】本题考查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和杂化轨道理论判断分子空间构型和键角,需明确孤电子对斥力大于键合电子对斥力.题目难度不大,是基础题。 14.有关苯分子中的化学键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每个碳原子的sp2杂化轨道中的一个形成大π键 B. 每个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大π键 C. 碳原子的三个sp2杂化轨道只形成两个σ键 D. 碳原子的未参加杂化的2p轨道形成σ键 【答案】B 【解析】 苯分子是平面结构,因此中心碳原子以sp2杂化形成三个杂化轨道,还有一个未杂化的p轨道。所以其结合形式为:每个碳原子分别以三个sp2杂化轨道与其他两个C和一个H原子形成σ键,未杂化的p轨道上电子与其他五个碳原子上的p电子形成大π键。答案选B。 15.下列化合物中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的是 A. NaF B. KBr C. NaI D. MgI2 【答案】D 【解析】 【分析】 要想阳离子半径与阴离子半径比值最小,则需要阳离子半径较小,阴离子半径较大。 【详解】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或离子半径均是逐渐增大的,所以阴离子中碘离子是最大的。同周期自左向右阳离子半径是逐渐减小的,所以阳离子中镁离子半径是最小的,所以正确的答案是D。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半径大小比较,要注意具有相同电子层结构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大半径越小,同主族元素形成的简单阳离子从上而下半径增大。 16.处于同一周期的A、B、C、D四种短周期元素,其气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所放出的能量A>B>C>D。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增强;②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减小;③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增大;④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 A. ①④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气态原子获得一个电子所放出的能量越多,说明非金属性越强。所以非金属性是A>B>C>D。①根据上述分析,元素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错误;②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强,则元素的电负性依次减小,正确;③非金属性越强,元素的第一电离能越小,则元素的第一电离能依次减小,错误;④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依次减弱,正确;答案选B。 考点:考查非金属性、电负性、第一电离能、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酸性的关系。 17.对Na、Mg、Al的有关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碱性:NaOH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