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教案(全国通用)
2020届二轮复习 立体几何中的向量方法 教案(全国通用)
1.共线向量与共面向量
(1)共线向量定理:对空间任意两个向量a、b(b≠0),a∥b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实数λ,使a=λb.
(2)共面向量定理:如果两个向量a、b不共线,则向量p与向量a、b共面的充要条件是存在唯一实数对(x,y),使p=xa+yb.
2.两个向量的数量积
向量a、b的数量积:a·b=|a||b|cos〈a,b〉.
向量的数量积满足如下运算律:
①(λa)·b=λ(a·b);
②a·b=b·a(交换律);
③a·(b+c)=a·b+a·c(分配律).
3.空间向量基本定理
如果三个向量a、b、c不共面,那么对空间任一向量p,存在唯一有序实数组{x,y,z},使p=xa+yb+zc.
推论:设O、A、B、C是不共面的四点,则对空间任一点P,都存在唯一的有序实数组{x,y,z},使=x+y+z.
4.空间向量平行与垂直的坐标表示
设a=(a1,a2,a3),b=(b1,b2,b3),
则a∥b⇔a=λb⇔a1=λb1,a2=λb2,a3=λb3(λ∈R);
a⊥b⇔a·b=0⇔a1b1+a2b2+a3b3=0.
5.模、夹角和距离公式
(1)设a=(a1,a2,a3),b=(b1,b2,b3),则
|a|==,
cos〈a,b〉==.
(2)距离公式
设A(x1,y1,z1),B(x2,y2,z2),则
||=.
(3)平面的法向量
如果表示向量a的有向线段所在的直线垂直于平面α,则称这个向量垂直于平面α,记作a⊥α.
如果a⊥α,那么向量a叫做平面α的法向量.
6.空间角的类型与范围
(1)异面直线所成的角θ:0<θ≤;
(2)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θ:0≤θ≤;
(3)二面角θ:0≤θ≤π.
7.用向量求空间角与距离的方法
(1)求空间角:设直线l1、l2的方向向量分别为a、b,平面α、β的法向量分别为n、m.
①异面直线l1与l2所成的角为θ,则cosθ=.
②直线l1与平面α所成的角为θ,则sinθ=.
③平面α与平面β所成的二面角为θ,则|cosθ|=.
(2)求空间距离
①直线到平面的距离,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均可转化为点到平面的距离.
点P到平面α的距离:d=(其中n为α的法向量,M为α内任一点).
②设n与异面直线a,b都垂直,A是直线a上任一点,B是直线B上任一点,则异面直线a、b的距离d=.
高频考点一 向量法证明平行与垂直
例1、(2018年天津卷)如图,且AD=2BC,,且EG=AD,且CD=2FG,,DA=DC=DG=2.
(I)若M为CF的中点,N为EG的中点,求证:;
(II)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III)若点P在线段DG上,且直线BP与平面ADGE所成的角为60°,求线段DP的长.
【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Ⅲ).
【解析】依题意,可以建立以D为原点,
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可得D(0,0,0),A(2,0,0),B(1,2,0),C(0,2,0),
E(2,0,2),F(0,1,2),G(0,0,2),M(0,,1),N(1,0,2).
(Ⅰ)依题意=(0,2,0),=(2,0,2).
设n0=(x,y,z)为平面CDE的法向量,
则 即
不妨令z=–1,可得n0=(1,0,–1).
又=(1,,1),可得,
又因为直线MN平面CDE,所以MN∥平面CDE.
(Ⅱ)依题意,可得=(–1,0,0),,=(0,–1,2).
设n=(x,y,z)为平面BCE的法向量,
则 即
不妨令z=1,可得n=(0,1,1).
设m=(x,y,z)为平面BCF的法向量,
则 即
不妨令z=1,可得m=(0,2,1).
因此有cos
=,于是sin=.
所以,二面角E–BC–F的正弦值为.
(Ⅲ)设线段DP的长为h(h∈[0,2]),则点P的坐标为(0,0,h),
可得.
易知,=(0,2,0)为平面ADGE的一个法向量,
故,
由题意,可得=sin60°=,解得h=∈[0,2].
所以线段的长为.
【变式探究】如图所示,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E,F分别是PC,PD的中点,PA=AB=1,BC=2.
(1)求证:EF∥平面PAB;
(2)求证:平面PAD⊥平面PDC.
【证明】以A为原点,AB,AD,AP所在直线分别为x轴,y轴,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如图所示,则A(0,0,0),B(1,0,0),C(1,2,0),D(0,2,0),P(0,0,1),
所以E,F,
=,=(0,0,1),=(0,2,0),=(1,0,0),=(1,0,0).
(1)因为=-,所以∥,
即EF∥AB.
又AB⊂平面PAB,EF⊄平面PAB,
所以EF∥平面PAB.
(2)因为·=(0,0,1)·(1,0,0)=0,
·=(0,2,0)·(1,0,0)=0,
所以⊥,⊥,
即AP⊥DC,AD⊥DC.
④转化为几何结论.
【变式探究】(2017·北京卷)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平面PAD⊥平面ABCD,点M在线段PB上,PD∥平面MAC,PA=PD=,AB=4.
(1)求证:M为PB的中点;
(2)求二面角BPDA的大小;
(3)求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1)证明:如图,设AC,BD交于点E,连接ME,
因为PD∥平面MAC,平面MAC∩平面PDB=ME,
所以PD∥ME.
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
所以E为BD的中点,
所以M为PB的中点.
(2)取AD的中点O,连接OP,OE.
因为PA=PD,所以OP⊥AD.
又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且OP⊂平面PAD,
所以OP⊥平面ABCD.
因为OE⊂平面ABCD,所以OP⊥OE.
因为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所以OE⊥AD.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则P(0,0,),D(2,0,0),B(-2,4,0),=(4,-4,0),=(2,0,-).
设平面BDP的法向量为n=(x,y,z),
则即
令x=1,则y=1,z=.
于是n=(1,1,).
平面PAD的法向量为p=(0,1,0),
所以cos〈n,p〉==.
(3)由题意知M,C(2,4,0),=.
设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为α,则
sin α=|cos〈n,〉|==,
所以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高频考点三 探索性问题
要判断在某些确定条件下的某一数学对象(数值、图形等)是否存在或某一结论是否成立.“是否存在”的问题的命题形式有两种情况:如果存在,找出一个来;如果不存在,需要说明理由,这类问题常用“肯定顺推”的方法.
例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AB⊥AD,AB=1,AD=2,AC=CD=.
(1)求证:PD⊥平面PAB;
(2)求直线PB与平面PCD所成角的正弦值;
(3)在棱PA上是否存在点M,使得BM∥平面PCD?若存在,求的值;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解析】 (1)证明: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AB⊥AD,
所以AB⊥平面PAD,PD⊂平面PAD,所以AB⊥PD.
又因为PA⊥PD,
所以PD⊥平面PAB.
(2)取AD的中点O,连接PO,CO.
因为PA=PD,所以PO⊥CD.
又因为PO⊂平面PAD,平面PAD⊥平面ABCD,
所以PO⊥平面ABCD.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 -xyz.
由题意得,A(0,1,0),B(1,1,0),C(2,0,0),D(0,-1,0),P(0,0,1).
设平面PCD的法向量为n=(x,y,z),则
即
令z=2,则x=1,y=-2.
所以n=(1,-2,2).
又=(1,1,-1),所以cos〈n,〉==-.
(3)设M是棱PA上一点,
则存在λ∈[0,1]使得=λ.
因此点M(0,1-λ,λ), =(-1,-λ,λ).
因为BM⊄平面PCD,所以要使BM∥平面PCD当且仅当·n=0,即(-1,-λ,λ)·(1,-2,2)=0.
解得λ=.所以在棱PA上存在点M使得BM∥平面PCD,此时=.
【方法技巧】空间向量最适合于解决这类立体几何中的探索性问题,它无须进行复杂的作图、论证、推理,只需通过坐标运算进行判断;解题时,把要成立的结论当作条件,据此列方程或方程组,把“是否存在”问题转化为“点的坐标是否有解,是否有规定范围内的解”等,所以为使问题的解决更简单、有效,应善于运用这一方法解题.
【变式探究】如图所示,已知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2,AA1=,点D为AC的中点,点E的线段AA1上.
(1)当AEEA1=12时,求证:DE⊥BC1;
(2)是否存在点E,使二面角DBEA等于60°?若存在,求AE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假设存在点E满足条件,设AE=h.
取A1C1的中点D1,连接DD1,则DD1⊥平面ABC,所以DD1⊥AD,DD1⊥BD.
如图,分别以DA,DB,DD1所在直线为x,y,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则A(1,0,0),B(0,,0),E(1,0,h).
所以=(0,,0),=(1,0,h),=(-1,,0),=(0,0,h).
设平面DBE的一个法向量为n1=(x1,y1,z1)则
即
令z1=1,得n1=(-h,0,1).
同理,设平面ABE的一个法向量为n2=(x2,y2,z2),
则即
得n2=(,1,0).
所以|cos〈n1,n2〉|==cos60°=.
解得h=<,故存在点E满足条件.
当AE=时,二面角DBEA等于60°.
1. (2018年浙江卷)如图,已知多面体ABCA1B1C1,A1A,B1B,C1C均垂直于平面ABC,∠ABC=120°,A1A=4,C1C=1,AB=BC=B1B=2.
(Ⅰ)证明:AB1⊥平面A1B1C1;
(Ⅱ)求直线AC1与平面ABB1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答案】(Ⅰ)见解析
(Ⅱ)
【解析】
方法一:
(Ⅰ)由得,
所以.
故.
由,得,
由得,
由,得,所以,故.
因此平面.
(Ⅱ)如图,过点作,交直线于点,连结.
由平面得平面平面,
由得平面,
所以是与平面所成的角.
(III)若点P在线段DG上,且直线BP与平面ADGE所成的角为60°,求线段DP的长.
【答案】(Ⅰ)证明见解析;(Ⅱ);(Ⅲ).
【解析】依题意,可以建立以D为原点,
分别以,,的方向为x轴,y轴,z轴的正方向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
可得D(0,0,0),A(2,0,0),B(1,2,0),C(0,2,0),
E(2,0,2),F(0,1,2),G(0,0,2),M(0,,1),N(1,0,2).
(Ⅰ)依题意=(0,2,0),=(2,0,2).
设n0=(x,y,z)为平面CDE的法向量,
则 即
不妨令z=–1,可得n0=(1,0,–1).
又=(1,,1),可得,
又因为直线MN平面CDE,所以MN∥平面CDE.
(Ⅱ)依题意,可得=(–1,0,0),,=(0,–1,2).
设n=(x,y,z)为平面BCE的法向量,
则 即
不妨令z=1,可得n=(0,1,1).
设m=(x,y,z)为平面BCF的法向量,
则 即
不妨令z=1,可得m=(0,2,1).
因此有cos=,于是sin=.
所以,二面角E–BC–F的正弦值为.
(Ⅲ)设线段DP的长为h(h∈[0,2]),则点P的坐标为(0,0,h),
可得.
易知,=(0,2,0)为平面ADGE的一个法向量,
故,
由题意,可得=sin60°=,解得h=∈[0,2].
所以线段的长为.
3. (2018年北京卷)如图,在三棱柱ABC-中,平面ABC,D,E,F,G分别为,AC,,的中点,AB=BC=,AC==2.
(Ⅰ)求证:AC⊥平面BEF;
(Ⅱ)求二面角B-CD-C1的余弦值;
(Ⅲ)证明:直线FG与平面BCD相交.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B-CD-C1的余弦值为
(3)证明过程见解析
【解析】
(Ⅰ)在三棱柱ABC-A1B1C1中,
∵CC1⊥平面ABC,
∴四边形A1ACC1为矩形.
又E,F分别为AC,A1C1的中点,
∴AC⊥EF.
∵AB=BC.
∴AC⊥BE,
∴AC⊥平面BEF.
(Ⅱ)由(I)知AC⊥EF,AC⊥BE,EF∥CC1.
又CC1⊥平面ABC,∴EF⊥平面ABC.
∵BE平面ABC,∴EF⊥BE.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称系E-xyz.
由题意得B(0,2,0),C(-1,0,0),D(1,0,1),F(0,0,2),G(0,2,1).
∴,
设平面BCD的法向量为,
∴,∴,
令a=2,则b=-1,c=-4,
∴平面BCD的法向量,
又∵平面CDC1的法向量为,
∴.
由图可得二面角B-CD-C1为钝角,所以二面角B-CD-C1的余弦值为.
(Ⅲ)平面BCD的法向量为,∵G(0,2,1),F(0,0,2),
∴,∴,∴与不垂直,
∴GF与平面BCD不平行且不在平面BCD内,∴GF与平面BCD相交.
4. (2018年江苏卷)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AB=AA1=2,点P,Q分别为A1B1,BC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BP与AC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直线CC1与平面AQC1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1)
(2)
【解析】如图,在正三棱柱ABC−A1B1C1中,设AC,A1C1的中点分别为O,O1,则OB⊥OC,OO1⊥OC,OO1⊥OB,以为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
因为AB=AA1=2,
所以.
(1)因为P为A1B1的中点,所以,
从而,
故.
因此,异面直线BP与A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因为Q为BC的中点,所以,
因此,.
设n=(x,y,z)为平面AQC1的一个法向量,
则即
不妨取,
设直线CC1与平面AQC1所成角为,
则,
所以直线CC1与平面AQC1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5. (2018年江苏卷)在平行六面体中,.
求证:(1);
(2).
【答案】答案见解析
【解析】
证明:(1)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B∥A1B1.
因为AB平面A1B1C,A1B1平面A1B1C,
所以AB∥平面A1B1C.
(2)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四边形ABB1A1为平行四边形.
又因为AA1=AB,所以四边形ABB1A1为菱形,
因此AB1⊥A1B.
又因为AB1⊥B1C1,BC∥B1C1,
所以AB1⊥BC.
又因为A1B∩BC=B,A1B平面A1BC,BC平面A1BC,
所以AB1⊥平面A1BC.
因为AB1平面ABB1A1,
所以平面ABB1A1⊥平面A1BC.
6. (2018年全国I卷理数)如图,四边形为正方形,分别为的中点,以为折痕把折起,使点到达点的位置,且.
(1)证明:平面平面;
(2)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
【解析】
(1)由已知可得,BF⊥PF,BF⊥EF,又,所以BF⊥平面PEF.
又平面ABFD,所以平面PEF⊥平面ABFD.
(2)作PH⊥EF,垂足为H.由(1)得,PH⊥平面ABFD.
以H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y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H−xyz.
由(1)可得,DE⊥PE.又DP=2,DE=1,所以PE=.又PF=1,EF=2,故PE⊥PF.
可得.
则为平面ABFD的法向量.
设DP与平面ABFD所成角为,则.
所以DP与平面ABFD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7. (2018年全国Ⅲ卷理数)如图,边长为2的正方形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所在平面垂直,是上异于,的点.
(1)证明:平面平面;
(2)当三棱锥体积最大时,求面与面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答案】(1)见解析
(2)
【解析】
(1)由题设知,平面CMD⊥平面ABCD,交线为CD.因为BC⊥CD,BC平面ABCD,所以BC⊥平面CMD,故BC⊥DM.
因为M为上异于C,D的点,且DC为直径,所以 DM⊥CM.
又 BCCM=C,所以DM⊥平面BMC.
而DM平面AMD,故平面AMD⊥平面BMC.
(2)以D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x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D−xyz.
当三棱锥M−ABC体积最大时,M为的中点.
由题设得,
设是平面MAB的法向量,则
即
可取.
是平面MCD的法向量,因此
,
,
所以面MAB与面MCD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是.
8. (2018年全国Ⅱ卷理数)如图,在三棱锥中,,,为的中点.
(1)证明:平面;
(2)若点在棱上,且二面角为,求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1)见解析(2)
【解析】
(1)因为,为的中点,所以,且.
连结.因为,所以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且,.
由知.
由知平面.
(2)如图,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已知得取平面的法向量.
设,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
由得,可取,
所以.由已知得.
所以.解得(舍去),.
所以.又,所以.
所以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1.【2017课标1,理18】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
(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
(2)若PA=PD=AB=DC,,求二面角A-PB-C的余弦值.
【答案】(1)见解析;(2).
【解析】(1)由已知,得AB⊥AP,CD⊥PD.
由于AB∥CD,故AB⊥PD,从而AB⊥平面PAD.
又AB 平面PAB,所以平面PAB⊥平面PAD.
(2)在平面内做,垂足为,
由(1)可知, 平面,故,可得平面.
以为坐标原点, 的方向为轴正方向, 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1)及已知可得,,,.
所以,,,.
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
,即,
可取.
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
,即,
可取.
则,
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2.【2017山东,理17】如图,几何体是圆柱的一部分,它是由矩形(及其内部)以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旋转得到的,是的中点.
(Ⅰ)设是上的一点,且,求的大小;
(Ⅱ)当,,求二面角的大小.
【答案】(Ⅰ).(Ⅱ).
【解析】
(Ⅰ)因为, ,
, 平面,,
所以平面,
又平面,
所以,又,
因此
(Ⅱ)以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 所在的直线为, ,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由题意得 , ,,故,,, 设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由可得
取,可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设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由可得
取,可得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所以.
因此所求的角为.
3.【2017北京,理16】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平面PAD⊥平面ABCD,点M
在线段PB上,PD//平面MAC,PA=PD=,AB=4.
(I)求证:M为PB的中点;
(II)求二面角B-PD-A的大小;
(III)求直线MC与平面BDP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Ⅰ)详见解析:(Ⅱ) ;(Ⅲ)
【解析】
(I)设交点为,连接.
因为平面,平面平面,所以.
因为是正方形,所以为的中点,所以为的中点.
(II)取的中点,连接, .
因为,所以.
又因为平面平面,且平面,所以平面.
因为平面,所以.
因为是正方形,所以.
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
令,则, .于是.
平面的法向量为,所以.
由题知二面角为锐角,所以它的大小为.
(III)由题意知, ,.
设直线与平面所成角为,则.
所以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4.【2017天津,理17】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底面ABC,.点D,E,N分别为棱PA,PC,BC的中点,M是线段AD的中点,PA=AC=4,AB=2.
(Ⅰ)求证:MN∥平面BDE;
(Ⅱ)求二面角C-EM-N的正弦值;
(Ⅲ)已知点H在棱PA上,且直线NH与直线BE所成角的余弦值为,求线段AH的长.
【答案】 (1)证明见解析(2) (3) 或
【解析】如图,以A为原点,分别以, , 方向为x轴、y轴、z轴正方向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依题意可得A(0,0,0),B(2,0,0),C(0,4,0),P(0,0,4),D(0,0,2),E(0,2,2),M(0,0,1),N(1,2,0).
(Ⅰ)证明: =(0,2,0),=(2,0, ).设,为平面BDE的法向量,
则,即.不妨设,可得.又=(1,2, ),可得.
因为平面BDE,所以MN//平面BDE.
(Ⅱ)解:易知为平面CEM的一个法向量.设为平面EMN的法向量,则,因为,,所以.不妨设,可得.
因此有,于是.
所以,二面角C—EM—N的正弦值为.
(Ⅲ)解:依题意,设AH=h(),则H(0,0,h),进而可得,
.由已知,得,整理得,解得,或.
所以,线段AH的长为或.
5.【2017江苏,22】 如图, 在平行六面体ABCD-A1B1C1D1中,AA1⊥平面ABCD,且AB=AD=2,AA1=,
.
(1)求异面直线A1B与AC1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二面角B-A1D-A的正弦值.
【答案】(1)(2)
【解析】在平面ABCD内,过点A作AEAD,交BC于点E.
因为AA1平面ABCD,
所以AA1AE,AA1AD.
如图,以为正交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因为AB=AD=2,AA1=,.
则.
(1),
则.
因此异面直线A1B与AC1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2)平面A1DA的一个法向量为.
设为平面BA1D的一个法向量,
又,
则即
不妨取x=3,则,
所以为平面BA1D的一个法向量,
从而,
设二面角B-A1D-A的大小为,则.
因为,所以.
因此二面角B-A1D-A的正弦值为.
1.【2016高考新课标1卷】(本小题满分为12分)如图,在以A,B,C,D,E,F为顶点的五面体中,面ABEF为正方形,AF=2FD, ,且二面角D-AF-E与二面角C-BE-F都是.
(I)证明:平面ABEF平面EFDC;
(II)求二面角E-BC-A的余弦值.
【答案】(I)见解析(II)
【解析】
(Ⅰ)由已知可得,,所以平面.
又平面,故平面平面.
(Ⅱ)过作,垂足为,由(Ⅰ)知平面.
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Ⅰ)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故,则,,可得,,,.
由已知,,所以平面.
又平面平面,故,.
由,可得平面,所以为二面角的平面角,
.从而可得.
所以,,,.
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
,即,
所以可取.
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
同理可取.则.
故二面角EBCA的余弦值为.
【考点定位】线面垂直、二面角、勾股定理
8. 【2014高考江西理第19题】如图,四棱锥中,为矩形,平面平面.
(1) 求证:
(2) 若问为何值时,四棱锥的体积最大?并求此时平面与平面夹角的余弦值
A
B
C
D
P
【答案】(1)详见解析,
(2)时,四棱锥的体积P-ABCD最大. 平面BPC与平面DPC夹角的余弦值为
【解析】
(1)证明:ABCD为矩形,故ABAD,
又平面PAD平面ABCD
平面PAD平面ABCD=AD
所以AB平面PAD,因为PD平面PAD,故ABPD
(2)解:过P作AD的垂线,垂足为O,过O作BC的垂线,垂足为G,连接PG.
故PO平面ABCD,BC平面POG,BCPG
在直角三角形BPC中,
设,则,故四棱锥P-ABCD的体积为
因为
故当时,即时,四棱锥的体积P-ABCD最大.
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故
设平面BPC的法向量,则由,得
解得
同理可求出平面DPC的法向量,从而平面BPC与平面DPC夹角的余弦值为
【考点定位】面面垂直性质定理,四棱锥体积,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
9. 【2014高考辽宁理第19题】如图,和所在平面互相垂直,且,,E、F分别为AC、DC的中点.
(1)求证:;
(2)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答案】(1)详见解析;(2) .
【解析】
(1)证明:
(方法一)过E作EO⊥BC,垂足为O,连OF,
由△ABC≌△DBC可证出△EOC≌△FOC,所以∠EOC=∠FOC=,即FO⊥BC,
又EO⊥BC,因此BC⊥面EFO,
又EF面EFO,所以EF⊥BC.
(方法二)由题意,以B为坐标原点,在平面DBC内过B左垂直BC的直线为x轴,BC所在直线为y轴,在平面ABC内过B作垂直BC的直线为z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易得B(0,0,0),A(0,-1,),D(,-1,0),C(0,2,0),因而,所以,因此,从而,所以.
(2)(方法一)在图1中,过O作OG⊥BF,垂足为G,连EG,由平面ABC⊥平面BDC,从而EO⊥平面BDC,从而EO⊥面BDC,又OG⊥BF,由三垂线定理知EG垂直BF.
因此∠EGO为二面角E-BF-C的平面角;
在△EOC中,EO=EC=BC·cos30°=,由△BGO∽△BFC知,,因此tan∠EGO=,从而sin∠EGO=,即二面角E-BF-C的正弦值为.
(方法二)在图2中,平面BFC的一个法向量为,设平面BEF的法向量,又
,由得其中一个,设二面角E-BF-C的大小为,且由题意知为锐角,则,因此sin∠EGO=,即二面角E-BF-C的正弦值为.
【考点定位】线面垂直的判定、二面角.
10. 【2014高考全国1第19题】如图,三棱柱中,侧面为菱形,.
(Ⅰ)证明:;
(Ⅱ)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Ⅰ)证明:;
(Ⅱ)若,,,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答案】(Ⅰ)详见解析;(Ⅱ)
【解析】(I)连接,交于,连接.因为侧面为菱形,所以,且为与的中点.又,所以平面,故.又,故.
(II)因为,且为的中点,所以,又因为,.故,从而两两垂直.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因为,所以为等边三角形.又,则,,,.
, ,.
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即所以可取.
设是平面的法向量,则同理可取.
则.所以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11. 【2014高考陕西第17题】四面体及其三视图如图所示,过棱的中点作平行于,的平面分别交四面体的棱于点.
(1)证明:四边形是矩形;
(2)求直线与平面夹角的正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1)由该四面体的三视图可知:
,
由题设,∥面
面面
面面
∥,∥, ∥.
同理∥,∥, ∥.
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又
平面
∥,∥
四边形是矩形
(2)如图,以为坐标原点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
设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
即得,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