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7-01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2020届北京一轮复习通用版8-4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作业
8.4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挖命题 【考情探究】 考点 内容解读 5年考情 预测 热度 考题示例 考向 关联考点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以立体几何中的定义、公理和定理为出发点,认识和理解空间中线、面垂直的有关性质和判定定理 2.能运用公理、定理和已获得的结论证明一些空间图形的位置关系的简单命题 2018北京文,18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 2017北京文,18 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的应用 直线与平面的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和性质 2013北京文,17 空间几何体的体积问题 2012北京,16 折叠问题 分析解读 从北京高考试题来看,线线、线面、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是考查的重点之一.考查的具体内容可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将定义、判定和性质结合起来,以客观题的形式出现,判断某些命题的真假;二是以常见几何体为背景,以解答题的形式出现,证明几何体中直线、平面的垂直关系,充分考查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相互转化.属于中档题. 破考点 【考点集训】 考点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2013北京文,8,5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P为对角线BD1的三等分点,P到各顶点的距离的不同取值有( ) A.3个 B.4个 C.5个 D.6个 答案 B 2.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PA⊥底面ABCD,PA=AC.过点A的平面与棱PB,PC,PD分别交于点E,F,G(E,F,G三点均不在棱的端点处). (1)求证:平面PAB⊥平面PBC; (2)若PC⊥平面AEFG,求PFPC的值; (3)直线AE是否能与平面PCD平行?请说明你的理由. 解析 (1)证明:因为PA⊥平面ABCD,所以PA⊥BC. 因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所以AB⊥BC, 因为AB∩PA=A, 所以BC⊥平面PAB. 因为BC⊂平面PBC, 所以平面PAB⊥平面PBC. (2)连接AF. 因为PC⊥平面AEFG, 所以PC⊥AF. 又因为PA=AC, 所以F是PC的中点, 所以PFPC=12. (3)直线AE与平面PCD不可能平行. 理由如下: 假设AE∥平面PCD. 因为AB∥CD,AB⊄平面PCD,CD⊂平面PCD, 所以AB∥平面PCD. 而AE,AB⊂平面PAB,且AB∩AE=A, 所以平面PAB∥平面PCD,这显然与平面PAB与平面PCD交于点P相矛盾, 所以假设不成立,即直线AE与平面PCD不可能平行. 思路分析 (1)根据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易证. (2)根据线面垂直的性质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求PFPC. (3)反证法:假设AE∥平面PCD,易证AB∥平面PCD,进而推出平面PAB∥平面PCD,与已知相矛盾,从而证得结论. 解后反思 本题考查了空间中的垂直与平行关系,熟练掌握相关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3.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BC是等腰三角形,且PB=PC=3.四边形ABCD是直角梯形,AB∥DC,AD⊥DC,AB=5,AD=4,DC=3. (1)求证:AB∥平面PDC; (2)当平面PBC⊥平面ABCD时,求四棱锥P-ABCD的体积; (3)请在图中所给的五个点P,A,B,C,D中找出两个点,使得这两点所在的直线与直线BC垂直,并给出证明. 解析 (1)证明:因为AB∥DC, 且AB⊄平面PDC,DC⊂平面PDC, 所以AB∥平面PDC. (2)取BC的中点F,连接PF. 因为PB=PC,所以PF⊥BC, 因为平面PBC⊥平面ABCD, 平面PBC∩平面ABCD=BC, 所以PF⊥平面ABCD. 在直角梯形ABCD中,过C作CH⊥AB于点H. 因为AB∥DC,且AD⊥DC,AD=4,DC=3,AB=5, 所以CH∥AD,所以四边形ADCH为平行四边形,所以AD=CH,DC=AH, 所以BC=BH2+HC2=25,且S梯形ABCD=12×(3+5)×4=16. 又因为PB=3,BF=5,所以PF=2. 所以VP-ABCD=13S梯形ABCD·PF=13×16×2=323. (3)PA⊥BC. 证明如下:连接AF,AC. 在直角梯形ABCD中, 因为AB∥DC,且AD⊥DC,AD=4,CD=3, 所以AC=5. 因为AB=5,点F为BC的中点,所以AF⊥BC. 又因为BC⊥PF,AF∩PF=F,所以BC⊥平面PAF. 又因为PA⊂平面PAF,所以PA⊥BC. 炼技法 【方法集训】 方法1 证明线面垂直的方法 1.(2014浙江,6,5分)设m,n是两条不同的直线,α,β是两个不同的平面( ) A.若m⊥n,n∥α,则m⊥α B.若m∥β,β⊥α,则m⊥α C.若m⊥β,n⊥β,n⊥α,则m⊥α D.若m⊥n,n⊥β,β⊥α,则m⊥α 答案 C 2.如图,在三棱锥D-ABC中,已知△BCD是正三角形,AB⊥平面BCD,AB=BC=a,E为BC的中点,F在棱AC上,且AF=3FC. (1)求三棱锥D-ABC的体积; (2)求证:AC⊥平面DEF; (3)若M为DB的中点,N在棱AC上,且CN=38CA,求证:MN∥平面DEF. 解析 (1)因为△BCD是正三角形,且AB=BC=a, 所以S△BCD=34a2. 又AB⊥平面BCD, 所以VD-ABC=VA-BCD=13·S△BCD·AB=13×34a2·a=312a3. (2)证明:在底面ABC中,取AC的中点H,连接BH, 因为AB=BC,所以BH⊥AC. 因为AF=3FC,所以F为CH的中点. 又因为E为BC的中点, 所以EF∥BH,则EF⊥AC, 因为AB⊥平面BCD,AB⊂平面ABC, 所以平面ABC⊥平面BCD. 因为△BCD是正三角形,E为BC的中点. 所以DE⊥BC,则DE⊥平面ABC. 因为AC⊂平面ABC,所以DE⊥AC. 又DE∩EF=E,且DE,EF⊂平面DEF, 所以AC⊥平面DEF. (3)证明:当CN=38CA时,连接CM交DE于O,连接OF. 因为E为BC的中点,M为DB的中点, 所以O为△BCD的重心,则CO=23CM. 因为AF=3FC,CN=38CA. 所以CF=23CN, 所以COCM=CFCN=23,所以MN∥OF. 又OF⊂平面DEF,MN⊄平面DEF, 所以MN∥平面DEF. 思路分析 (1)由VD-ABC=VA-BCD求解即可;(2)在底面ABC中,取AC的中点H,连接BH,由题意证明EF⊥AC,利用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证明DE⊥平面ABC,则可得DE⊥AC,即可证得结论;(3)连接CM,OF,设CM∩DE=O,易证CO=23CM,CF=23CN,则MN∥OF,从而证得结论. 方法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空间几何体的体积,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以及直线与平面平行的判定,考查了等积法求体积、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 方法2 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3.(2016北京文,18,14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C⊥平面ABCD,AB∥DC,DC⊥AC. (1)求证:DC⊥平面PAC; (2)求证:平面PAB⊥平面PAC; (3)设点E为AB的中点.在棱PB上是否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说明理由. 解析 (1)证明:因为PC⊥平面ABCD,DC⊂平面ABCD, 所以PC⊥DC.(2分) 又因为DC⊥AC,AC∩PC=C,AC,PC⊂平面PAC, 所以DC⊥平面PAC.(4分) (2)证明:因为AB∥DC,DC⊥AC, 所以AB⊥AC.(6分) 因为PC⊥平面ABCD,AB⊂平面ABCD, 所以PC⊥AB.(7分) 又AC∩PC=C,AC,PC⊂平面PAC, 所以AB⊥平面PAC. 又AB⊂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平面PAC.(9分) (3)棱PB上存在点F,使得PA∥平面CEF.(10分) 理由如下: 如图,取PB的中点F,连接EF,CE,CF. 又因为E为AB的中点, 所以EF∥PA.(13分) 又因为PA⊄平面CEF,EF⊂平面CEF, 所以PA∥平面CEF.(14分) 思路分析 (1)证出PC⊥DC,从而证得DC⊥平面PAC. (2)先证AB⊥AC,PC⊥AB,从而证出AB⊥平面PAC,进而由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可证得结论. (3)此问为探究性问题,求解时可构造平面CEF,使得PA平行于平面CEF内的一条直线,由于点E为AB的中点,所以可取PB的中点,构造中位线. 4.已知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正方形,PA⊥平面ABCD,PA=AB=2,E,F分别是PB,PD的中点. (1)求证:PB∥平面FAC; (2)求三棱锥P-EAD的体积; (3)求证:平面EAD⊥平面FAC. 解析 (1)证明:连接BD,与AC交于点O,连接OF, 在△PBD中,O,F分别是BD,PD的中点,所以OF∥PB, 又因为OF⊂平面FAC,PB⊄平面FAC,所以PB∥平面FAC. (2)解法一:因为PA⊥平面ABCD,AB,AD⊂平面ABCD, 所以PA⊥AB,PA⊥AD, 又因为AB⊥AD,PA∩AB=A,PA,AB⊂平面PAB, 所以AD⊥平面PAB, 即AD为三棱锥D-PAE的高, 在Rt△PAB中,PA=AB=2,E为PB的中点, 所以S△PAE=1, 又底面ABCD为正方形, 所以AD=AB=2, 所以VP-EAD=VD-PAE=13·S△PAE·AD=23. 解法二:因为PA⊥平面ABCD, 所以PA为四棱锥P-ABCD的高. 因为PA=AB=2,底面ABCD是正方形, 所以VP-ABD=13S△ABD·PA=13×12×2×2×2=43, 因为E为PB的中点,所以S△PAE=S△ABE, 所以VD-PAE=VD-ABE=12VD-PAB, 所以VP-EAD=12VP-ABD=23. (3)证明:因为AD⊥平面PAB,PB⊂平面PAB, 所以AD⊥PB,在等腰直角△PAB中,AE⊥PB, 又AE∩AD=A,AE,AD⊂平面EAD, 所以PB⊥平面EAD, 又OF∥PB,所以OF⊥平面EAD, 又OF⊂平面FAC, 所以平面EAD⊥平面FAC. 方法3 翻折问题的处理方法 5.(2015浙江,8,5分)如图,已知△ABC,D是AB的中点,沿直线CD将△ACD翻折成△A'CD,所成二面角A'-CD-B的平面角为α,则 ( ) A.∠A'DB≤α B.∠A'DB≥α C.∠A'CB≤α D.∠A'CB≥α 答案 B 6.如图①所示,已知直角△ABC,其中∠ABC=90°,D,E分别是AB,AC边上的中点,现沿DE将△ADE翻折,使得A与平面ABC外一点P重合,得到如图②所示的几何体. (1)证明:平面PBD⊥平面BCED; (2)记平面PDE与平面PBC的交线为l,探究:直线l与BC是否平行.若平行,请给出证明;若不平行,请说明理由. 解析 (1)证明:∵D,E分别为边AB,AC的中点, ∴DE∥BC, ∵∠ABC=90°, ∴AB⊥BC,∴BD⊥DE,PD⊥DE, ∵PD∩BD=D,PD,BD⊂平面PBD, ∴DE⊥平面PBD, ∵DE⊂平面BCED, ∴平面PBD⊥平面BCED. (2)平行.证明如下: ∵DE∥BC,DE⊂平面PDE,BC⊄平面PDE, ∴BC∥平面PDE, ∵BC⊂平面PBC,平面PDE∩平面PBC=l,∴l∥BC. 过专题 【五年高考】 A组 自主命题·北京卷题组 1.(2018北京文,18,14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为矩形,平面PAD⊥平面ABCD,PA⊥PD,PA=PD,E,F分别为AD,PB的中点. (1)求证:PE⊥BC; (2)求证:平面PAB⊥平面PCD; (3)求证:EF∥平面PCD. 证明 (1)因为PA=PD,E为AD的中点, 所以PE⊥AD. 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 所以BC∥AD. 所以PE⊥BC. (2)因为底面ABCD为矩形, 所以AB⊥AD. 又因为平面PAD⊥平面ABCD,平面PAD∩平面ABCD=AD, AB⊂平面ABCD, 所以AB⊥平面PAD. 又PD⊂平面PAD, 所以AB⊥PD. 又因为PA⊥PD,AB∩PA=A,AB,PA⊂平面PAB, 所以PD⊥平面PAB. 又PD⊂平面PCD, 所以平面PAB⊥平面PCD. (3)取PC的中点G,连接FG,DG. 因为F,G分别为PB,PC的中点, 所以FG∥BC,FG=12BC. 因为ABCD为矩形,且E为AD的中点, 所以DE∥BC,DE=12BC. 所以DE∥FG,DE=FG. 所以四边形DEFG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EF∥DG. 又因为EF⊄平面PCD,DG⊂平面PCD, 所以EF∥平面PCD. 2.(2017北京文,18,14分)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PA⊥AB,PA⊥BC,AB⊥BC,PA=AB=BC=2,D为线段AC的中点,E为线段PC上一点. (1)求证:PA⊥BD; (2)求证:平面BDE⊥平面PAC; (3)当PA∥平面BDE时,求三棱锥E-BCD的体积. 解析 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面面垂直的判定及线面平行的性质,三棱锥的体积.考查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1)证明:因为PA⊥AB,PA⊥BC, BC∩AB=B,BC,AB⊂平面ABC, 所以PA⊥平面ABC. 又因为BD⊂平面ABC, 所以PA⊥BD. (2)证明:因为AB=BC,D为AC的中点, 所以BD⊥AC.由(1)知,PA⊥BD, 又AC∩PA=A,AC,PA⊂平面PAC, 所以BD⊥平面PAC. 又BD⊂平面BDE, 所以平面BDE⊥平面PAC. (3)因为PA∥平面BDE,平面PAC∩平面BDE=DE, 所以PA∥DE. 因为D为AC的中点, 所以DE=12PA=1,BD=DC=2. 由(1)知,PA⊥平面ABC,所以DE⊥平面ABC. 所以三棱锥E-BCD的体积V=16BD·DC·DE=13. 直击高考 立体几何是高考的必考题型,对立体几何的考查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空间位置关系的证明;二是体积或表面积的求解. 3.(2013北京文,17,14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AB⊥AD,CD=2AB,平面PAD⊥底面ABCD,PA⊥AD.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求证: (1)PA⊥底面ABCD; (2)BE∥平面PAD; (3)平面BEF⊥平面PCD. 证明 (1)因为平面PAD⊥底面ABCD,且PA垂直于这两个平面的交线AD, 所以PA⊥底面ABCD. (2)因为AB∥CD,CD=2AB,E为CD的中点, 所以AB∥DE,且AB=DE. 所以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AD. 又因为BE⊄平面PAD,AD⊂平面PAD, 所以BE∥平面PAD. (3)因为AB⊥AD,而且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BE⊥CD,AD⊥CD. 由(1)知PA⊥底面ABCD,所以PA⊥CD. 又PA∩AD=A,PA,AD⊂平面PAD, 所以CD⊥平面PAD. 又PD⊂平面PAD, 所以CD⊥PD. 因为E和F分别是CD和PC的中点, 所以PD∥EF.所以CD⊥EF. 又EF∩BE=E,EF,BE⊂平面BEF,所以CD⊥平面BEF. 又CD⊂平面PCD, 所以平面BEF⊥平面PCD. 思路分析 (1)由面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可证. (2)根据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把问题转化为证明线线平行,即证BE∥AD,故需证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3)利用(1)中的结论,通过证线面垂直,即CD⊥平面BEF,即可证得平面BEF⊥平面PCD. B组 统一命题、省(区、市)卷题组 考点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 1.(2018课标Ⅱ文,19,12分)如图,在三棱锥P-ABC中,AB=BC=22,PA=PB=PC=AC=4,O为AC的中点. (1)证明:PO⊥平面ABC; (2)若点M在棱BC上,且MC=2MB,求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 解析 (1)证明:因为AP=PC=AC=4,O为AC的中点, 所以OP⊥AC,且OP=23. 连接OB,因为AB=BC=22AC, 所以△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且OB⊥AC,OB=12AC=2. 由OP2+OB2=PB2知,OP⊥OB. 由OP⊥OB,OP⊥AC且OB∩AC=O知OP⊥平面ABC. (2)作CH⊥OM,垂足为H.由(1)可得OP⊥CH,又OM∩OP=O,所以CH⊥平面POM. 故CH的长为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 由题设可知OC=12AC=2,CM=23BC=423,∠ACB=45°. 所以OM=253,CH=OC·MC·sin∠OCMOM=455. 所以点C到平面POM的距离为455. 解题关键 认真分析三棱锥各侧面和底面三角形的特殊性,利用线面垂直的判定方法及等积法是解题的关键. 2.(2017天津,17,13分)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D⊥平面PDC,AD∥BC,PD⊥PB,AD=1,BC=3,CD=4,PD=2. (1)求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证:PD⊥平面PBC; (3)求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析 (1)由AD∥BC,知∠DAP或其补角即为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的角.因为AD⊥平面PDC,所以AD⊥PD.在Rt△PDA中,由题意得AP=AD2+PD2=5,故cos∠DAP=ADAP=55.所以,异面直线AP与BC所成角的余弦值为55. (2)证明:因为AD⊥平面PDC,直线PD⊂平面PDC, 所以AD⊥PD.又因为BC∥AD, 所以PD⊥BC,又PD⊥PB, BC∩PB=B,BC,PB⊂平面PBC, 所以PD⊥平面PBC. (3)如图,过点D作AB的平行线交BC于点F,连接PF,则DF与平面PBC所成的角等于AB与平面PBC所成的角. 因为PD⊥平面PBC,故PF为DF在平面PBC上的射影, 所以∠DFP为直线DF和平面PBC所成的角. 由于AD∥BC,DF∥AB, 故BF=AD=1,由已知,得CF=BC-BF=2. 又AD⊥DC, 故BC⊥DC,在Rt△DCF中, DF=CD2+CF2=25, 在Rt△DPF中,可得sin∠DFP=PDDF=55. 所以,直线AB与平面PBC所成角的正弦值为55. 方法点拨 1.求异面直线所成角的步骤: (1)作:通过作平行线得到相交直线; (2)证:证明所作角(或其补角)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3)求:解三角形,求出所作的角,如果求得的角是锐角或直角,则它就是所求的角,如果求出的角是钝角,则它的补角为所求的角. 2.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方法: (1)定义法:关键是找出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 (2)公式法:sin θ=hl(其中θ为直线与平面所成角,h为斜线上一点到平面的距离,l为该点到斜足的距离). 3.(2017山东,18,12分)由四棱柱ABCD-A1B1C1D1截去三棱锥C1-B1CD1后得到的几何体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O为AC与BD的交点,E为AD的中点,A1E⊥平面ABCD. (1)证明:A1O∥平面B1CD1; (2)设M是OD的中点,证明:平面A1EM⊥平面B1CD1. 证明 本题考查线面平行与面面垂直. (1)取B1D1的中点O1,连接CO1,A1O1, 由于ABCD-A1B1C1D1是四棱柱, 所以A1O1∥OC,A1O1=OC, 因此四边形A1OCO1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1O∥O1C. 又O1C⊂平面B1CD1,A1O⊄平面B1CD1, 所以A1O∥平面B1CD1. (2)因为AC⊥BD,E,M分别为AD和OD的中点, 所以EM⊥BD, 又A1E⊥平面ABCD,BD⊂平面ABCD, 所以A1E⊥BD,因为B1D1∥BD, 所以EM⊥B1D1,A1E⊥B1D1, 又A1E,EM⊂平面A1EM,A1E∩EM=E, 所以B1D1⊥平面A1EM, 又B1D1⊂平面B1CD1,所以平面A1EM⊥平面B1CD1. 方法总结 证明面面垂直的方法: 1.面面垂直的定义; 2.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a⊥β,a⊂α⇒α⊥β). 易错警示 a∥b,a∥α⇒/ b∥α. 4.(2017江苏,15,14分)如图,在三棱锥A-BCD中,AB⊥AD,BC⊥BD,平面ABD⊥平面BCD,点E,F(E与A,D不重合)分别在棱AD,BD上,且EF⊥AD. 求证:(1)EF∥平面ABC; (2)AD⊥AC. 证明 (1)在平面ABD内,因为AB⊥AD,EF⊥AD, 所以EF∥AB. 又因为EF⊄平面ABC,AB⊂平面ABC,所以EF∥平面ABC. (2)因为平面ABD⊥平面BCD,平面ABD∩平面BCD=BD, BC⊂平面BCD,BC⊥BD,所以BC⊥平面ABD. 因为AD⊂平面ABD,所以BC⊥AD. 又AB⊥AD,BC∩AB=B,AB⊂平面ABC,BC⊂平面ABC, 所以AD⊥平面ABC. 又因为AC⊂平面ABC,所以AD⊥AC. 方法总结 立体几何中证明线线垂直的一般思路: (1)利用两平行直线垂直于同一条直线(a∥b,a⊥c⇒b⊥c); (2)线面垂直的性质(a⊥α,b⊂α⇒a⊥b). 5.(2014湖北,20,13分)如图,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P,Q,M,N分别是棱AB,AD,DD1,BB1,A1B1,A1D1的中点.求证: (1)直线BC1∥平面EFPQ; (2)直线AC1⊥平面PQMN. 证明 (1)连接AD1,由ABCD-A1B1C1D1是正方体,知AD1∥BC1,因为F,P分别是AD,DD1的中点,所以FP∥AD1. 从而BC1∥FP.又FP⊂平面EFPQ,且BC1⊄平面EFPQ, 故直线BC1∥平面EFPQ. (2)连接AC,BD,则AC⊥BD. 由CC1⊥平面ABCD,BD⊂平面ABCD,可得CC1⊥BD. 又AC∩CC1=C,所以BD⊥平面ACC1. 而AC1⊂平面ACC1,所以BD⊥AC1. 因为M,N分别是A1B1,A1D1的中点,所以MN∥BD,从而MN⊥AC1. 同理可证PN⊥AC1.又PN∩MN=N,PN,MN⊂平面PQMN,所以直线AC1⊥平面PQMN. 评析本题考查线面平行、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6.(2014重庆,20,12分)如图,四棱锥P-ABCD中,底面是以O为中心的菱形,PO⊥底面ABCD,AB=2,∠BAD=π3,M为BC上一点,且BM=12. (1)证明:BC⊥平面POM; (2)若MP⊥AP,求四棱锥P-ABMO的体积. 解析 (1)证明:连接OB,因为ABCD为菱形,O为菱形的中心,所以AO⊥OB. 因为∠BAD=π3,所以OB=AB·sin∠OAB=2sinπ6=1, 又因为BM=12,且∠OBM=π3,所以在△OBM中,OM2=OB2+BM2-2OB·BM·cos∠OBM=12+122-2×1×12×cosπ3=34.所以OB2=OM2+BM2,故OM⊥BM. 又PO⊥底面ABCD,所以PO⊥BC. 从而BC与平面POM内两条相交直线OM,PO都垂直,所以BC⊥平面POM. (2)由(1)可得,OA=AB·cos∠OAB=2·cosπ6=3. 设PO=a,由PO⊥底面ABCD知,△POA为直角三角形, 故PA2=PO2+OA2=a2+3. 又△POM也是直角三角形,故PM2=PO2+OM2=a2+34. 连接AM,在△ABM中,AM2=AB2+BM2-2AB·BM·cos∠ABM=22+122-2×2×12×cos2π3=214. 由于MP⊥AP,故△APM为直角三角形,则PA2+PM2=AM2, 即a2+3+a2+34=214,得a=32或a=-32(舍去),即PO=32. 所以S四边形ABMO=S△AOB+S△OMB=12·AO·OB+12·BM·OM=12×3×1+12×12×32=538. 所以VP-ABMO=13·S四边形ABMO·PO=13×538×32=516. 评析本题考查线面垂直的证明以及空间几何体体积的计算,在证明直线与平面垂直时,打破以往单纯的几何逻辑推理,将余弦定理、勾股定理巧妙融合,体现了知识的交汇性. C组 教师专用题组 1.(2015福建,20,12分)如图,AB是圆O的直径,点C是圆O上异于A,B的点,PO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且PO=OB=1. (1)若D为线段AC的中点,求证:AC⊥平面PDO; (2)求三棱锥P-ABC体积的最大值; (3)若BC=2,点E在线段PB上,求CE+OE的最小值. 解析 (1)证明:在△AOC中,因为OA=OC,D为AC的中点,所以AC⊥DO. 又PO垂直于圆O所在的平面, 所以PO⊥AC. 因为DO∩PO=O,DO,PO⊂平面PDO, 所以AC⊥平面PDO. (2)因为点C在圆O上, 所以当CO⊥AB时,C到AB的距离最大,且最大值为1. 又AB=2,所以△ABC面积的最大值为12×2×1=1. 又因为三棱锥P-ABC的高PO=1, 故三棱锥P-ABC体积的最大值为13×1×1=13. (3)解法一:在△POB中,PO=OB=1,∠POB=90°, 所以PB=12+12=2.同理,PC=2,所以PB=PC=BC. 在三棱锥P-ABC中,将侧面BCP绕PB所在的直线旋转至平面BC'P,使之与平面ABP共面,如图所示. 当O,E,C'共线时,CE+OE取得最小值. 又因为OP=OB,C'P=C'B,所以OC'垂直平分PB, 即E为PB的中点.从而OC'=OE+EC'=22+62=2+62, 亦即CE+OE的最小值为2+62. 解法二:在△POB中,PO=OB=1,∠POB=90°, 所以∠OPB=45°,PB=12+12=2.同理,PC=2. 所以PB=PC=BC,所以∠CPB=60°. 在三棱锥P-ABC中,将侧面BCP绕PB所在的直线旋转至平面BC'P,使之与平面ABP共面,如图所示. 当O,E,C'共线时,CE+OE取得最小值. 所以,在△OC'P中,由余弦定理,得 OC'2=1+2-2×1×2×cos(45°+60°) =1+2-2222×12-22×32=2+3. 从而OC'=2+3=2+62. 所以CE+OE的最小值为2+62. 评析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锥体的体积等基础知识,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以及数形结合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 2.(2014四川,18,12分)在如图所示的多面体中,四边形ABB1A1和ACC1A1都为矩形. (1)若AC⊥BC,证明:直线BC⊥平面ACC1A1; (2)设D,E分别是线段BC,CC1的中点,在线段AB上是否存在一点M,使直线DE∥平面A1MC?请证明你的结论. 解析 (1)证明:因为四边形ABB1A1和ACC1A1都是矩形, 所以AA1⊥AB,AA1⊥AC. 因为AB,AC为平面ABC内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AA1⊥平面ABC. 因为直线BC⊂平面ABC,所以AA1⊥BC. 又AC⊥BC,AA1,AC为平面ACC1A1内两条相交直线, 所以BC⊥平面ACC1A1. (2)取线段AB的中点M,连接A1M,MC,A1C,AC1,设O为A1C,AC1的交点. 由已知可知O为AC1的中点. 连接MD,OE,则MD,OE分别为△ABC,△ACC1的中位线, 所以MD∥AC且MD=12AC,OE∥AC且OE=12AC,因此M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