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3_2_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数学必修2教案:3_2_3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3)

‎3.2.3‎‎ 直线的一般式方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明确直线方程一般式的形式特征;‎ ‎(2)会把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进而求斜率和截距;‎ ‎(3)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两点式化为一般式.‎ ‎2.过程与方法 学会用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3.情态与价值观 ‎(1)认识事物之间的普遍联系与相互转化;‎ ‎(2)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直线方程的一般式;‎ ‎2.难点:对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设想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引入课题 形成概念 ‎1.(1)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每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吗?‎ ‎(2)每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 + By + C = 0 (A, B不同时为0)都表示一条直线吗?‎ 教师引导学生用分类讨论的方法思考探究问题(1),即直线存在斜率和直线不存在斜率时求出的直线方程是否都为二元一次方程. 对于问题(2),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要判断某一个方程是否表示一条直线,只需看这个方程是否可以转化为直线方程的某种形式. 为此要对B分类讨论,即当B≠0时和当B = 0时两种情形进行变形. 然后由学生去变形判断,得出结论:‎ 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它都表示一条直线.‎ 教师概括指出:由于任何一条直线都可以用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表示;同时,任何一个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都表示一条直线.‎ 我们把关于x,y的二元一次方程Ax + By + C = 0 (A, B不同为0)叫做直线的一般式方程,简称一般式(general form).‎ 使学生理解直线和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概念深化 ‎2.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其他几种形式的直线方程相比,它有什么优点?‎ 学生通过相比、讨论,发现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与其他形式的直线方程的一个不同点是: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能够表示平面上的所有直线,而点斜式、斜截式、两点式方程,都不能表示与x轴垂直的直线.‎ 使学生理解直线方程的一般式的与其他形式的不同点.‎ ‎3.在方程Ax + By + C = 0中,A,B,C为何值时,方程表示的直线 ‎(1)平行于x轴;(2)平行于y轴;(3)与x轴重合;(4)与y重合. ‎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前面所学过的与x轴平行和重合,与y轴平行和重合的直线方程的形式. 然后由学生自主探索得到问题的答案.‎ 使学生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的系数和常数项对直线的位置的影响.‎ 应用举例 ‎4.例5‎ 已知直线经过点A (6, – 4),斜率为,求直线的点斜式和一般式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教师检查、评价、反馈. 指出:对于直线方程的一般式,一般作如下约定:一般按含x项、含y项、常数项顺序排列;x项的系数为正;x,y的系数和常数项一般不出现分数;无特殊要求时,求直线方程的结果写成一般式.‎ 使学生体会把直线方程的点斜式转化为一般式,把握直线方程一般式的特点.‎ ‎5.例6‎ 把直线l的一般式方程x – 2y + 6 = 0化成斜截式,求出直线l的斜率以及它在x轴与y轴上的截距,并画出图形.‎ 先由学生思考解答,并让一个学生上黑板板书. 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由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求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方法:把一般式转化为斜截式可求出直线的斜率的和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求直线与x轴的截距,即求直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此可在方程中令y = 0,解出x值,即为与直线与x轴的截距.‎ 在直角坐标系中画直线时,通常找出直线下两个坐标轴的交点.‎ 例6 解:将直线l的一般式方程化成斜截式y =x + 3.‎ 因此,直线l的斜率k =,它在y轴上的截距是3. 在直线l 的方程x –2y + 6 = 0中,令y = 0,得x = – 6,‎ 即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是– 6 .‎ 由上面可得直线l与x轴、y轴的交点分别为A(– 6,0),B (0,3),‎ 过点A,B作直线,就得直线l的图形.‎ 使学生体会直线方程的一般式化为斜截式,和已知直线方程的一般式求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方法.‎ ‎6.二元一次方程的每一个解与坐标平面中点的有什么关系?直线与二元一次方程的解之间有什么关系?‎ 学生阅读教材第105页,从中获得对问题的理解.‎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二元一次方程与直线的关系,体会直角坐标系把直线与方程联系起来.‎ ‎7.课堂练习 第105练习第2题和第3(2)‎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检查、评价.‎ 巩固所学知识和方法.‎ 归纳总结 ‎8.小结 ‎(1)请学生写出直线方程常见的几种形式,并说明它们之间的关系.‎ ‎(2)比较各种直线方程的形式特点和适用范围.‎ ‎(3)求直线方程应具有多少个条件?‎ ‎(4)学习本节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使学生对直线方程的理解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课后作业 布置作业 见习案3.2的第3课时 .‎ 学生课后独立思考完成.‎ 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和方法.‎ 备选例题 例1 已知直线mx + ny + 12 = 0在x轴,y轴上的截距分别是–3和4,求m,n.‎ 解法一:将方程mx + ny + 12 = 0化为截距式得:,‎ 解法二:由截距意义知,直线经过A(–3,0)和B (0,4)两点,‎ 例2 已知A(2,2)和直线l:3x + 4y – 20 = 0求:‎ ‎(1)过点A和直线l平行的直线方程; (2)过点A和直线l垂直的直线方程 ‎【解析】(1)将与l平行的直线方程设为3x + 4y + C1 = 0,又过A(2,2),‎ 所以3×2 + 4×2 + C1 = 0,所以C1 = –14.‎ 所求直线方程为:3x + 4y – 14 = 0.‎ ‎(2)将与l垂直的直线方程设为4x – 3y + C2 = 0,又过A (2,2),‎ 所以 3×2 + 4×2 + C2 = 0 ,所以C2 = –2‎ 所求直线方程为:4 – 3 – 2 = 0.‎ 例3 设直线l的方程为(m2 – ‎2m – 3)x + (‎2m2‎ + m – 1)y = ‎2m – 6,根据下列条件分别确定实数m的值.‎ ‎(1)l在x轴上的截距为–3; (2)斜率为1.‎ ‎【解析】(1)令y = 0,依题意,得:‎ ‎①‎ ‎②‎ ‎ 由①得:m≠3,且m≠–1,由②得:‎3m2‎ – ‎4m – 15 = 0,‎ 解得m = 3或,所以综合得.‎ 由题意得:‎ ‎③‎ ‎④ ‎ ‎ 由③得:m≠–1且m≠,‎ 由④得:m = –1或,所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