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1统计学案(全国通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1统计学案(全国通用)

易错点1 不能正确区分总体、样本、样本容量 为了了解2016年参加市运动会的240名运动员的身高情况,从中抽取40名运动员进行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是240名运动员 B.个体是每一名运动员 C.40名运动员的身高是一个个体 D.样本容量是40‎ ‎【错解】选择A、B、C中的一个. ‎ ‎【错因分析】对于选项A、B,对总体、个体、样本的概念把握不准,误将考察的对象当作运动员;对于选项C,把个体和样本混淆致误.‎ ‎【试题解析】选D.根据统计的相关概念并结合题意可得,此题的总体、个体、样本这三个概念的考察对象都是运动员的身高,而不是运动员,并且一个个体是指一名运动员的身高,选项A,B表达的对象都是运动员,选项C未将个体和样本理解透彻.在这个问题中,总体是240名运动员的身高,个体是每名运动员的身高,样本是40名运动员的身高,样本容量是40.因此选D.‎ ‎【参考答案】D.‎ ‎1.明确相关概念 对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要熟练把握,要明确总体与样本的包含关系及样本与样本容量的区别,如本例选项C,是对概念把握不准.‎ ‎2.注意考察对象 解决考查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问题时,关键是明确考察对象,根据相关的概念可知总体、个体与样本的考察对象是相同的,如本例中选项A,B表达的对象都是运动员的身高而不是运动员.‎ ‎1.为了了解中国好声音第二季的56名学员的年龄情况,从中抽取14名学员进行调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总体是56      B.个体是每一名学员 C.样本是14名学员       D.样本容量是14‎ ‎【答案】D 易错点2 对随机抽样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 对于下列抽样方法:‎ ‎①运动员从8个跑道中随机抽取1个跑道;②从20个零件中一次性拿出3个 检验质量;③某班50名学生,指定其中成绩优异的2名学生参加一次学 竞赛;④为了保证食品安全,从某厂提供的一批月饼中,拿出一个检查后放回,再拿一个检查,反复5次,拿了5个月饼进行检查.其中,属于简单随机抽样的是_______.(把正确的序号都填上)‎ ‎【错解】②③④‎ ‎【错因分析】对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理解不透彻.‎ ‎【试题解析】对于②,一次性拿出3个 检验质量,违背简单随机抽样特征中的“逐个”抽取;对于③,指定其中成绩优异的2名学生,不满足等可能抽样的要求;对于④,不满足不放回抽样的要求.故填①. 学 ‎ ‎【参考答案】①‎ ‎1.简单随机抽样是不放回抽样,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概率)相等.‎ ‎2.应用简单随机抽样应注意的问题:‎ ‎(1)一个抽样试验能否用抽签法,关键看两点:‎ 一是抽签是否方便;‎ 二是号签是否易搅匀.‎ 一般地,当总体容量和样本容量都较小时可用抽签法.‎ ‎(2)在使用随机数表时,如遇到三位数或四位数时,可从选择的随机数表中的某行某列的数字计起,每三个或四个作为一个单位,自左向右选取,有超过总体号码或出现重复号码的数字舍去.‎ ‎(3)简单随机抽样需满足:‎ ‎①被抽取的样本总体的个体数有限;‎ ‎②逐个抽取;‎ ‎③是不放回抽取;‎ ‎④是等可能抽取.‎ ‎2.从52名学生中选取5名学生参加全国“希望杯”数学竞赛,若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则每人入选的可能性 A.都相等,且为 B.都相等,且为 C.都相等,且为 D.都不相等 ‎【答案】C 简单随机抽样在抽样过程中每一个个体被抽取的机会都相等(随机抽样的等可能性).若样本容量为n,总体的个体数为N,则用简单随机抽样时,每一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都是,体现了这种抽样方法的客观性和公平性.‎ ‎ 易错点3 对系统抽样的特点理解不到位 ‎ 从2003名学生中抽取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应如何抽取?‎ ‎【错解】将2003名学生按0001到2003编上号;将号码随机分成40份,每一份再用抽签法随机抽取一名学生,即得到了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 学 ‎ ‎【错因分析】由于2003不能被40整除,误以为只能用简单随机抽样进行抽取,对两种抽样方法的特点理解不到位.‎ ‎【试题解析】先将2003名学生按0001到2003编上号,利用随机数表法从中剔除3名学生,再对剩余的2000名学生重新从0001到2000编号,按编号顺序分成40组,每组50人,先在第一组中用抽签法抽出某一号,如0006,依次在其他组抽取0056,0106,…,1956,这样就得到了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 ‎【参考答案】见试题解析 ‎1.当总体容量较大,总体可以分为均匀的几个部分时,用系统抽样较为合理,但当总体容量除以样本容量不是整数时,要先在总体中剔除部分个体.‎ ‎2.系统抽样的操作步骤:‎ 第一步编号:先将总体的N个个体编号;‎ 第二步分段:确定分段间隔k,对编号进行分段,当(n是样本容量)是整数时,取k=;‎ 第三步确定首个个体:在第1段用简单随机抽样确定第一个个体编号l(l≤k);‎ 第四步获取样本:按照一定的规则抽取样本,通常是将l加上间隔k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再加k得到第3个个体编号,依次进行下去,直到获取整个样本.‎ 系统抽样是等距抽样,用系统抽样法抽取样本,当不为整数时,取,即先从总体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剔除(N-nk)个个体,且剔除多余的个体不影响抽样的公平性.‎ ‎3.某装订厂平均每小时大约装订图书362册,需要检验员每小时抽取40册图书检验其质量状况,请你设计一个抽样方案.‎ ‎【答案】抽样方案见解析.‎ ‎【解析】由于总体容量较大,样本容量也较大,且个体间无明显差异,所以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先从362册图书中剔除2册图书(剔除方法可用随机数法);‎ 第二步,将余下的360册图书编号为1,2,…,360,并均匀分成40段,每段含k==9个个体;‎ 第三步,从第1段即1,2,…,9这9个编号中,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编号(如6)作为起始号;‎ 第四步,从6 ,再将编号为15,24, …,357的个体抽出,得到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 易错点4 对个体的入样可能性与抽样间隔理解不透 中央电视台动画城节目为了对本周的热心观众给予奖励,要从2014名小观众中抽取50名幸运小观众.先用简单随机抽样从2014人中剔除14人,剩下的2000人再按系统抽样方法抽取50人,则在2014人中,每个人被抽取的可能性 A.均不相等 B.不全相等 C.都相等,且为 D.都相等,且为 ‎【错解】选A或D.‎ ‎【错因分析】对于选项A,误认为剔除14人,被抽取到的机会就不相等了,错选A;‎ 对于选项D,认为被抽取的机会相等,但利用了剔除后的数据计算,错选D.‎ ‎【试题解析】选C.因为在系统抽样中,若所给的总体个数不能被样本容量整除,则应先剔除几个个体,本题先剔除14人,然后再分组,在剔除过程中,每个个体被剔除的机会相等.所以,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均为=. ‎ ‎【参考答案】C.‎ ‎1.明确系统抽样的操作要领 系统抽样操作要领是先将个体数较多的总体分成均衡的若干部分,然后按照预先指定的规则,从每一部分中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样本.系统抽样是等距离抽样,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是相等的,如本题中2000人要分为50段.‎ ‎2.对系统抽样合理分段 在系统抽样过程中,为将整个编号分段,要确定分段间隔,当在系统抽样过程中比值不是整数时,要从总体中剔除一些个体(用简单随机抽样),但每一个个体入样的机会仍然相等.如本题中剔除14人后,每个人被抽取的可能性不变.‎ ‎4.从72名志愿者中抽取10名志愿者进行专业兴趣调查,若采用系统抽样,则每名志愿者被抽到的可能性是 A. B.‎ C. D.‎ ‎【答案】D 在系统抽样中,总体的每个个体被剔除的机会是均等的,也就是每个个体不被剔除的机会也是均等的,由此可知在整个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仍然相等. 若计算为:每名志愿者被抽到的可能性为,则是错误的.‎ 易错点5 忽略分层抽样的特点 某单位有老年人28人,中年人54人,青年人81人,为了调查他们的身体情况,需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6的样本,则适合的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直接运用分层抽样 D.先从老年人中剔除1人,再用分层抽样 ‎【错解】因为总体由差异明显的三部分组成,所以考虑用分层抽样.因为总人数为28+54+81=163,样本容量为36,由于按抽样,无法得到整数解,因此考虑先剔除1人,将抽样比变为.若从老年人中随机地剔除1人,则老年人应抽取27×=6(人),中年人应抽取54×=12(人),青年人应抽取81×=18(人),从而组成容量为36的样本.故选D.‎ ‎【错因分析】如果用简单随机抽样先从老年人中剔除1人的话,老年人被抽到的概率显然比其他人群小了,这不符合随机抽样的特征——每个个体入样的几率相等.注意题干明确地说“先从老年人中剔除1人”,这和以前做的从总体中随机剔除1人是不一样的.‎ ‎【试题解析】直接运用分层抽样,老年人、中年人和青年人中应抽取的人数分别为×28≈6,×54≈12,×81≈18,故选C.‎ ‎【方法点睛】分层抽样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是一样的.当按照比例计算出的值不是整数时,一般是采用四舍五入的方法取值,若四舍五入后得到的样本容量与要求的不尽相同,则可根据问题的实际意义适当处理,使之相同,这只是细节性问题,并未改变分层抽样的本质. ‎ ‎【参考答案】C.‎ ‎1.分层抽样的前提和遵循的两条原则 ‎(1)前提:分层抽样使用的前提是总体可以分层,层与层之间有明显区别,而层内个体间差异较小,每层中所抽取的个体数可按各层个体数在总体的个体数中所占比例抽取.‎ ‎(2)遵循的两条原则:‎ ‎①‎ 将相似的个体归入一类,即为一层,分层要求每层的各个个体互不交叉,即遵循不重复、不遗漏的原则;‎ ‎②分层抽样为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需遵循在各层中进行简单随机抽样,每层样本数量与每层个体数量的比等于抽样比.‎ ‎2.与分层抽样有关问题的常见类型及解题策略:‎ ‎(1)求某一层的样本数或总体个数.可依据题意求出抽样比,再由某层总体个数(或样本数)确定该层的样本(或总体)数.‎ ‎(2)求各层的样本数.可依据题意,求出各层的抽样比,再求出各层样本数.‎ 进行分层抽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分层抽样中分多少层、如何分层要视具体情况而定,总的原则是层内样本的差异要小,两层之间的样本差异要大,且互不重叠.‎ ‎(2)为了保证每个个体等可能入样,所有层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可能性相同.‎ ‎(3)在每层抽样时,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抽样.‎ ‎5.某电视台在因特 上就观众对某一节目的喜爱程度进行调查,参加调查的总人数为12000人,其中持各种态度的人数如下表所示:‎ 很喜爱 喜爱 一般 不喜爱 ‎2435‎ ‎4567‎ ‎3926‎ ‎1072‎ 电视台为了进一步了解观众的具体想法和意见,打算从中再抽取60人进行更为详细的调查,应怎样进行抽样?‎ ‎ 在分层抽样中,确定抽样比k是抽样的关键.一般地,抽样比k=(N为总体容量,n为样本容量),再按抽样比k 在各层中抽取个体,就能确保抽样的公平性.在每层抽样时,应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进行.‎ 易错点6 误将频率分布直方图的纵坐标当作频率 中小学生的视力状况受到社会的关注.某市有关部门从全市6万名高一学生中随机抽取400名学生,对他们的视力状况进行一次调查统计,将所得到的有关数据绘制成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从左至右五个小组的频率之比为5∶7∶12∶10∶6,则该市6万名高一学生中视力在[3.95,4.25)范围内的学生约有多少人?‎ ‎【错解】由图可知,第五小组的频率为0.5,所以第一小组的频率为0.5×.‎ 所以该市6万名高一学生中视力在[3.95,4.25)范围内的学生约有60000×=25000(人).‎ ‎【错因分析】表面上看本题的回答似乎正确无误,其实答案是错误的,其错因在于没有看懂所提供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数据的含义,误将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纵坐标(频率与组距的比)看成了频率,从而导致问题的解答出错. 学 ‎ ‎【试题解析】由图可知,第五小组的频率为0.5×0.3=0.15,‎ 所以第一小组的频率为0.15×=0.125.‎ 所以该市6万名高一学生中视力在[3.95,4.25)范围内的学生约有60000×0.125=7500(人).‎ ‎【参考答案】7500.‎ 在数据的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纵坐标表示的是频率与组距的比, 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组距×=频率,将频率与组距的比错认成频率是初学者经常犯的错误之一,解题过程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1.画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步骤 ‎(1)求极差(即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2)决定组距与组数;‎ ‎(3)将数据分组;‎ ‎(4)列频率分布表;‎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以横轴表示样本分组,纵轴表示频率与组距的比值).‎ ‎2.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性质 ‎(1)落在各小组内的频率用各小长方形的面积表示,且各小长方形的面积的和等于1.‎ ‎(2)频率分布直方图与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的关系 ‎①最高的小长方形中的某个(些)点的横坐标即是众数;‎ ‎②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小长方形的面积和是相等的;‎ ‎③平均数是频率分布直方图的“重心”,等于频率分布直方图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乘以小长方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 绘制频率分布直方图的注意事项:‎ ‎(1)计算极差,需要找出这组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当数据很多时,可选一个数当参照.‎ ‎(2)将一批数据分组,目的是要描述数据分布规律,要根据数据多少 确定分组数目,一般 说,数据越多,分组越多.‎ ‎(3)将数据分组,决定分点时,一般使分点比数据多一位小数,并且把第一组的起点稍微减小一点.‎ ‎(4)列频率分布表时,可通过逐一判断各个数据落在哪个小组内,以“正”字确定各个小组内数据的个数.‎ ‎(5)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时,纵坐标表示频率与组距的比值,一定不能标成频率.‎ ‎6.为了解今年某校高三毕业班准备报考飞行员学生的体重(单位:千克)情况,将所得的数据整理后,画出了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已知图中从左到右的前三个小组的频率之比为,其中第2小组的频数为12,则该校报考飞行员的总人数为________.‎ ‎【答案】48‎ 频率分布直方图是用样本估计总体的一种重要方法,是高考命题的一个热点,多以选择题或填空题的形式呈现,试题难度不大,多为容易题或中档题,且主要有以下几个命题角度:‎ ‎(1)已知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部分数据,求其他数据.可根据频率分布直方图中的数据求出样本与总体的关系,利用频率和等于1就可求出其他数据.学 ‎ ‎(2)已知频率分布直方图,求某种范围内的数据.可利用图形及某范围结合求解.‎ ‎(3)与概率有关的综合问题,可先求出频率,再利用古典概型等知识求解.‎ 易错点7 对茎叶图的画法规则认识不够 ‎ 某市对上下班情况作了抽样调查,上下班时间各抽测了12辆机动车的车速如下(单位:km/h):‎ 上班时间:30,33,18,27,32,40,26,28,21,28,35,20;‎ 下班时间:27,19,32,29,36,29,30,22,25,16,17,30.用茎叶图表示以上数据.‎ ‎【错解】机动车行驶速度的茎叶图如图所示.‎ ‎【错因分析】茎叶图对于重复出现的数据要重复记录.‎ ‎【试题解析】机动车行驶速度的茎叶图如图.‎ ‎【方法点睛】画茎叶图需要注意,将每个数据分为茎和叶两部分,将表示茎的数字按照大小顺序由上到下排列,在写每行叶子的时候,重复出现的数字应该按原次数写入叶子部位,不能只按一次写入.‎ ‎【参考答案】见试题解析.‎ ‎1.茎叶图将所有两位数的十位数字作为茎,个位数字作为叶,茎相同者共用一个茎,茎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从上向下列出,共茎的叶可以按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的顺序同行列出(也可以没有大小顺序).‎ ‎2.绘制茎叶图的关键是分清茎和叶.一般地说,当数据是两位数时,十位上的数字为“茎”,个位上的数字为“叶”;如果是小数,通常把整数部分作为“茎”,小数部分作为“叶”.解题时要根据数据的特点合理地选择茎和叶.‎ ‎3.应用茎叶图对两组数据进行比较时,要从数据分布的对称性、中位数、稳定性等几方面 ‎ 比较.‎ ‎4.茎叶图只适用于样本数据较少的情况.‎ 在样本数据较少时,用茎叶图表示数据的效果较好.它不但可以保留所有信息,而且可以随时记录,这对数据的记录和表示都能带 方便.但是当样本数据较多时,茎叶图就显得不太方便,因为每一个数据都要在图中占据一个空间,如果数据很多,枝叶就会很长.学 ‎ ‎7.甲、乙两位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培训,在培训期间他们参加的5次预赛成绩记录如下:‎ 甲:82,82,79,95,87‎ 乙:95,75,80,90,85‎ ‎(1)用茎叶图表示这两组数据;‎ ‎(2)求甲、乙两人成绩的平均数与方差;‎ ‎(3)若现要从中选派一人参加数学竞赛,你认为选派哪位学生参加合适,说明理由?‎ ‎【答案】(1)见解析;(2)甲的成绩的平均数为85,方差为31.6,乙的成绩的平均数为85,方差为50;(3)派甲参赛比较合理,理由见解析.‎ ‎【解析】(1)以十位数字为茎,个位数字为叶,作出茎叶图如图所示:‎ ‎(3)派甲参赛比较合理.‎ 理由是甲,乙的平均分一样,证明平均成绩一样,而甲的方差小于乙的方差,则证明甲的成绩更稳定.‎ 易错点8 忽略方差的统计意义 ‎ 甲、乙两种冬小麦实验品种连续5年的平均单位面积产量如下(单位:t /km2):‎ 品种 第1年 第2年 第3年 第4年 第5年 甲 ‎9.8‎ ‎9.9‎ ‎10.1‎ ‎10‎ ‎10.2‎ 乙 ‎9.4‎ ‎10.3‎ ‎10.8‎ ‎9.7‎ ‎9.8‎ 若某村要从中引进一种冬小麦大量种植,给出你的建议.‎ ‎【错解】由题意得(9.8+9.9+10.1+10+10.2)=10,‎ ‎(9.4+10.3+10.8+9.7+9.8)=10,‎ 甲、乙两种冬小麦的平均产量都等于10,所以引进两种冬小麦的任意一种都可以.‎ ‎【错因分析】上述错误在于只对两种冬小麦的平均产量做了比较,而忽略了对冬小麦产量稳定性的讨论.‎ ‎【试题解析】由题意得(9.8+9.9+10.1+10+10.2)=10,‎ ‎(9.4+10.3+10.8+9.7+9.8)=10,‎ ‎×[(9.8-10)2+(9.9-10)2+(10.1-10)2+(10-10)2+(10.2-10)2]=0.02,‎ ‎×[(9.4-10)2+(10.3-10)2+(10.8-10)2+(9.7-10)2+(9.8-10)2]=0.244,‎ 甲、乙两种冬小麦的平均产量都等于10,且,‎ 所以产量比较稳定的为甲种冬小麦,推荐引进甲种冬小麦大量种植.‎ ‎【方法点睛】平均数反映的是样本个体的平均水平,方差和标准差则反映了样本的波动、离散程度.对于形如“谁发挥更好、谁更稳定、谁更优秀”之类的题目,除比较数据的平均值外,还应该比较方差或标准差的大小,以作出更为公正、合理的判断.‎ ‎【参考答案】推荐引进甲种冬小麦大量种植.‎ 用样本估计总体时,样本的平均数、标准差只是总体的平均数、标准差的近似.实际应用中,当所得数据的平均数不相等时,需先分析平均水平,再计算标准差(方差)分析稳定情况. 学 ‎ ‎1.平均数与方差都是重要的数字特征,是对总体的一种简明的描述.‎ ‎2.众数、中位数与平均数都是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平均数是最重要的量.平均数反映的是样本个体的平均水平,众数和中位数则反映样本中个体的“重心”.‎ ‎3.数据的离散程度可以通过极差、方差或标准差 描述,极差反映了一组数据变化的最大幅度,它对一组数据中的极端值极为敏感.一般情况下,极差大,则数据波动性大;极差小,则数据波动性小.极差只需考虑两个极端值,便于计算,但没有考虑中间的数据,可靠性较差.方差和标准差反映了数据波动程度的大小.标准差、方差越大,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越波动;标准差、方差越小,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小,越稳定.‎ ‎8.3月是植树造林的最佳季节,某公园打算在3.12植树节前后引种一批名优树种.现有甲、乙两家苗木场各送 一批同种树苗,该公园园林部从中分别抽取100棵测量其高度,得到如下频率分布表:‎ 高度(cm)‎ ‎[60,70)‎ ‎[70,80)‎ ‎[80,90)‎ ‎[90,100]‎ 频率 甲苗木场 ‎0.18‎ ‎0.24‎ ‎0.26‎ ‎0.32‎ 乙苗木场 ‎0.20‎ ‎0.30‎ ‎0.30‎ ‎0.20‎ ‎(1)分别算出甲、乙两家苗木场树苗样本高度的平均值,;‎ ‎(2)根据样本数据可算得两个方差:=120.16,=105.0,结合(1)中算出的数据,如果你是该公园园林部主管,你将选择哪家苗木场的树苗?说明你的观点.‎ ‎【答案】(1);(2)见解析.‎ ‎ ‎ ‎(2)观点一:选择乙场的树苗,因为其提供的树苗高度方差较小,成长较整齐,种在公园里比较好看.‎ 观点二:选择甲场的树苗,因为其提供的树苗平均高度较大,说明长势较好,且方差较大,种在公园里显得高矮错落有致,更能体现空间美感.‎ ‎(注:两种观点写一种即可)‎ 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都是唯一的,众数不唯一,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还可以没有.如果有两个数据出现的次数相同,并且比其他数据出现的次数都多,那么这两个数据都是这组数据的众数.‎ 易错点9 运用数字特征作评价时考虑不周 一次数学知识竞赛中,两组学生成绩如下:‎ 分数 ‎50‎ ‎60‎ ‎70‎ ‎80‎ ‎90‎ ‎100‎ 人数 甲组 ‎2‎ ‎5‎ ‎10‎ ‎13‎ ‎14‎ ‎6‎ 乙组 ‎4‎ ‎4‎ ‎16‎ ‎2‎ ‎12‎ ‎12‎ 经计算,已知两个组的平均分都是80分,请根据所学过的统计知识,进一步判断这次竞赛中哪个组更优秀,并说明理由.‎ ‎【错解】由于乙组90分以上的人数比甲组90分以上的人数多,所以乙组更优秀.‎ ‎【错因分析】对一组数据进行分析的时候,应从平均数、众数、中位数、方差、极差等多个角度进行判断.‎ ‎【试题解析】(1)甲组成绩的众数为90分,乙组成绩的众数为70分,从成绩的众数这一角度看,甲组成绩好些.‎ ‎(2)×[2×(50-80)2+5×(60-80)2+10×(70-80)2+13×(80-80)2+14×(90-80)2+6×(100-80)2]=172.‎ 同理=256.‎ 因为,所以甲组的成绩比乙组的成绩稳定.‎ ‎(3)甲、乙两组成绩的中位数、平均数都是80分,其中甲组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有33人,乙组成绩在80分以上(含80分)的有26人,从这一角度看,甲组成绩总体较好.‎ ‎(4)从成绩统计表看,甲组成绩大于或等于90分的有20人,乙组成绩大于或等于90分的有24人,所以乙组成绩在高分段的人数多.同时,乙组满分比甲组多6人,从这一角度看,乙组成绩较好. 学 ‎ ‎【参考答案】见解析.‎ ‎1.平均数受个别极端数据(比其他数据大很多或小很多的数据)的影响较大,因此若在数据中存在少量极端数据时,平均数对总体估计的可靠性较差,往往用众数或中位数去估计总体.有时也采用剔除最大值与最小值后所得的平均数去估计总体.‎ ‎2.运用数字特征进行评价时,要全面考虑各数字特征的优缺点,从不同层面或两两综合进行评价,才能得到较为可靠的估计.‎ ‎9.小明是班里的优秀学生,他的历次数学成绩是96,98,95,93分,但最近的一次考试成绩只有45分,原因是他带病参加了考试.期末评价时,怎样给小明评价?‎ ‎ 【答案】优秀.‎ 这5次数学考试的平均分是=85.4,则按平均分给小明的评价是“良好”. 这种评价是不合理的,尽管平均分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重要特征,但任何一个数据的改变都会引起它的变化,而中位数则不受某些极端值的影响.‎ 本题中的5个成绩从小到大排列为:45,93,95,96,98,中位数是95,较为合理地反映了小明的数学水平,因而应该用中位数 衡量小明的数学成绩.‎ 易错点10 弄错回归方程中,的位置 某班5名学生的数学和物理成绩如下表:‎ ‎(1)画出散点图.‎ ‎(2)求物理成绩y对数学成绩x的线性回归方程.‎ ‎【错解】(1)散点图如图所示:‎ ‎(2)计算得,,‎ ‎,‎ ‎,‎ 所以,.‎ 所以y对x的线性回归方程是.‎ ‎【错因分析】错解中回归方程记忆错误,应为.‎ ‎【试题解析】(1)散点图如图所示:‎ ‎(2)计算得,,‎ ‎,‎ ‎,‎ 所以,.‎ 所以y对x的线性回归方程是.学. ‎ ‎【参考答案】.‎ 由回归直线方程得到的预报值不是预报变量的精确值,事实上,它是预报变量的可能取值的平均值.‎ ‎ ‎ ‎1.求回归直线方程的一般步骤:‎ ‎(1)作出散点图,依据问题所给的数据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描点,观察点的分布是否呈条状分布,即是否在一条直线附近,从而判断两变量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2)当两变量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时,求回归系数,写出回归直线方程.‎ ‎(3)根据方程进行估计.‎ ‎2.不要受前面学习的直线方程的影响,而将回归方程写为,实际上,回归方程应为.‎ ‎10.某地区2008年至2016年粮食产量的部分数据如下表:‎ ‎(1)求该地区2008年至2016年的粮食年产量与年份之间的线性回归方程;‎ ‎(2)利用(1)中的回归方程,分析2008年至2016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变化情况,并预测该地区 2018年的粮食产量.‎ 附:回归直线的斜率和截距的最小二乘估计公式分别为.‎ ‎【答案】(1);(2)299. 2万吨.‎ ‎(2)由(1)知,,故2008年至2016年该地区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平均每两年增加6. 5 万吨.‎ 将代入(1)中的线性回归方程,得,‎ 故预测该地区2018 年的粮食产量为299. 2万吨.‎ 回归系数的含义是:‎ ‎(1)代表x每增加一个单位,y的平均增加单位数,而不是增加单位数.‎ ‎(2)当>0时,两个变量呈正相关关系,含义为:x每增加一个单位,y平均增加个单位数;‎ 当<0时,两个变量呈负相关关系,含义为:x每增加一个单位,y平均减少个单位数. 学 ‎ 易错点11 忽略求回归方程的前提——线性相关 假设某设备的使用年限和所支出的维修费用如下表中统计资料所示:‎ 使用年限x(年)‎ ‎1‎ ‎2‎ ‎3‎ ‎4‎ ‎5‎ ‎6‎ 维修费用y(万元)‎ ‎5.0‎ ‎0.8‎ ‎0.5‎ ‎6.5‎ ‎7.0‎ ‎1.2‎ 能否用线性回归模型描述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错解】求出相关的数据直接代入公式求得=0.16,=2.94,‎ 则线性回归方程为=0.16x+2.94.‎ 故可以用线性回归模型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错因分析】没有先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试题解析】画出散点图,如图所示,‎ 从散点图上看,这些点的分布几乎没有什么规则,故不能用线性回归模型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参考答案】不能用线性回归模型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关系与函数关系的异同点:‎ 共同点:二者都是指两个变量间的关系.‎ 不同点:函数关系是一种确定性关系,体现的是因果关系;而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体现的不一定是因果关系,可能是伴随关系.‎ ‎ ‎ ‎1.两个变量x与y相关关系的判断方法:‎ ‎(1)散点图法:通过散点图,观察它们的分布是否存在一定规律,直观地判断;如果发现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那么这两个变量就是线性相关的,注意不要受个别点的位置的影响.‎ ‎(2)表格、关系式法:结合表格或关系式进行判断;‎ ‎(3)经验法:借助积累的经验进行分析判断.学 . ‎ ‎2.求线性回归方程时,先利用散点图判断两个变量是否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只有在两个变量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时,求出的线性回归方程才有意义.否则,如果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即使由样本数据求出回归方程,用其估计和预测的结果也是不可信的.‎ ‎11.在一次抽样调查中测得样本的5个样本点数值如下表:‎ x ‎0.25‎ ‎0.5‎ ‎1‎ ‎2‎ ‎4‎ y ‎16‎ ‎12‎ ‎5‎ ‎2‎ ‎1‎ 试建立y与x之间的回归方程.‎ ‎【答案】.‎ ‎【解析】由数值表可作散点图如图所示:‎ 根据散点图可知y与x近似地呈反比例函数关系,设y=,令t=,则y=kt,原数据变为:‎ t ‎4‎ ‎2‎ ‎1‎ ‎0.5‎ ‎0.25‎ y ‎16‎ ‎12‎ ‎5‎ ‎2‎ ‎1‎ 由置换后的数值表作散点如图所示:‎ 由散点图可以看出y与t呈近似的线性相关关系.列表如下:‎ i ti yi tiyi ‎1‎ ‎4‎ ‎16‎ ‎64‎ ‎16‎ ‎256‎ ‎2‎ ‎2‎ ‎12‎ ‎24‎ ‎4‎ ‎144‎ ‎3‎ ‎1‎ ‎5‎ ‎5‎ ‎1‎ ‎25‎ ‎4‎ ‎0.5‎ ‎2‎ ‎1‎ ‎0.25‎ ‎4‎ ‎5‎ ‎0.25‎ ‎1‎ ‎0.25‎ ‎0.0625‎ ‎1‎ ‎∑‎ ‎7.75‎ ‎36‎ ‎94.25‎ ‎21.3125‎ ‎430‎ 所以=1.55,=7.2,‎ 所以,,‎ 所以.‎ 所以y与x的回归方程是.‎ 若两变量间的关系不是线性相关关系,应观察分析其散点图,找出拟合函数,通过变量代换再作线性回归.如果本题直接如下求解:‎ ‎∵==1.55,==7.2,‎ ‎=0.25×16+0.5×12+1×5+2×2+4×1=23,‎ ‎=0.252+0.52+12+22+42=21.3125,=162+122+52+22+12=430.‎ ‎∴.‎ ‎,∴=12.67-3.53x.‎ 这种解法是错误的,原因是这两个变量之间不是线性相关关系.此类问题的解决,应先对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相关性检验,然后结合作出的散点图,选择适宜的回归方程.‎ 易错点12 没有准确掌握公式中参数的含义 有甲、乙两个班级进行一门考试,按照学生考试成绩优秀和不优秀统计后,得到如下的列联表:‎ 班级与成绩列联表:‎ 优秀 不优秀 总计 甲班 ‎10‎ ‎35‎ ‎45‎ 乙班 ‎7‎ ‎38‎ ‎45‎ 总计 ‎17‎ ‎73‎ ‎90‎ 试问能有多大把握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 参考公式及数据:,其中.‎ ‎0.05‎ ‎0.01‎ ‎0.005‎ ‎0.001‎ ‎3.841‎ ‎6.635‎ ‎7.879‎ ‎10.828‎ ‎【错解】计算得的观测值为,‎ 因为56.86>6.635,所以有99 的把握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 ‎【错因分析】由于对2×2列联表中a、b、c、d的位置不清楚,在代入公式时代错了数值导致计算结果的错误.‎ ‎【试题解析】计算得的观测值为,‎ 因为0.653<3.841,所以没有充分证据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学 ‎ ‎【参考答案】没有充分证据认为“成绩与班级有关系”.‎ 独立性检验中,参数K2的公式复杂,计算量大,要弄清公式的特点,熟记公式,小心计算,避免粗心致误.‎ ‎ ‎ 解决一般的独立性检验问题,首先由题目所给的2×2列联表确定a,b,c,d,n的值,然后代入随机变量的计算公式求出观测值k,将k与临界值k0进行对比,确定有多大的把握认为“两个分类变量有关系”.‎ 列联表中的数据是样本数据,它只是总体的代表,具有随机性,因此,需要用独立性检验的方法确认所得结论在多大程度上适用于总体.即独立性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带有概率性质的,只能说结论成立的概率有多大,而不能完全肯定一个结论,因此才出现了临界值表,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这点,不可对某个问题下确定性结论,否则就可能对统计计算的结果作出错误的解释.‎ ‎12.中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引起全国轰动.开学后,某校高二年级班主任对该班进行了一次调查,发现全班60名同学中,对此事关注的占,他们在本学期期末考试中的物理成绩(满分100分)如下面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求“对此事关注”的同学的物理成绩的平均分(以各区间的中点代表该区间的均值).‎ ‎(2)若物理成绩不低于80分的为优秀,请以是否优秀为分类变量,‎ ‎①补充下面的列联表:‎ 物理成绩优秀 物理成绩不优秀 总计 对此事关注 对此事不关注 总计 ‎②是否有以上的把握认为“对此事是否关注”与“物理成绩是否优秀”有关系?‎ 参考公式及数据:,其中.‎ ‎0.15‎ ‎0.10‎ ‎0.05‎ ‎0.025‎ ‎0.010‎ ‎0.005‎ ‎0.001‎ ‎2.072‎ ‎2.706‎ ‎3.841‎ ‎5.024‎ ‎6.635‎ ‎7.879‎ ‎10.828‎ ‎【答案】(1)(分);(2)①见解析;②没有以上的把握认为“对此事是否关注”与“物理成绩是否优秀”有关系.‎ ‎【解析】(1) “对此事关注”的同学的物理成绩的平均分为 ‎6595(分).‎ ‎(2)①补充完整的列联表如下:‎ 物理成绩优秀 物理成绩不优秀 总计 对此事关注 ‎8‎ ‎12‎ ‎20‎ 对此事不关注 ‎8‎ ‎32‎ ‎40‎ 总计 ‎16‎ ‎44‎ ‎60‎ ‎②由①中的列联表可得的观测值为,‎ 所以没有以上的把握认为“对此事是否关注”与“物理成绩是否优秀”有关系.‎ 一、三种抽样方法 ‎1.三种抽样方法的比较 类别 共同点 各自特点 相互联系 适用范围 简单随 机抽样 是不放回抽样,抽样过程中,每个个体被抽到的机会(概率)相等 从总体中逐个抽取 ‎—‎ 总体中的个数较少 系统抽样 将总体均分成几部分,按事先确定的规则,在各部分抽取 在起始部分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 总体中的个数比较多 分层抽样 将总体分成几层,分层进行抽取 各层抽样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者系统抽样 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 ‎2.抽样方法的选取方法 ‎(1)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个层次组成,则选用分层抽样.‎ ‎(2)若总体没有差异明显的层次,则考虑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 当总体容量较小时宜用抽签法;当总体容量较大,样本容量较小时宜用随机数表法;当总体容量较大,样本容量也较大时宜用系统抽样.‎ 利用系统抽样的两个关键步骤:‎ ‎(1)分组,当总体个数N能被样本容量n整除时,分为n个组,分段间隔k=;‎ ‎(2)获取样本用简单随机抽样在第一组抽取起始数s,通常把起始数s加上间隔k得到第2个个体编号(s+k),再加上k得第3个个体编号(s+2k),依次进行下去,直到获取样本.‎ 二、用样本估计总体 ‎1.数字特征 ‎(1)众数、中位数、平均数 数字特征 定义 与频率分布直方图的关系 众数 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 最高的小长方形中的某个(些)点的横坐标 中位数 将数据按大小依次排列,处在最中间位置的一个数据(或最中间两个数据的平均数)‎ 中位数左边和右边的小长方形的面积和是相等的 平均数 样本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每个小矩形的面积乘以小矩形底边中点的横坐标之和 ‎(2)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极差:即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 方差:.‎ 标准差:.‎ ‎(3)性质 ‎①若的平均数为,那么的平均数为.‎ ‎②数据与数据的方差相等,即数据经过平移后方差不变.‎ ‎③若的方差为s2,那么的方差为.‎ ‎2.统计表 ‎(1)频率分布的估计:频率分布是指各个小组数据在样本中所占比例的大小,可以用样本的频率分布估计总体的频率分布,频率分布表是反映样本的频率分布的表格.通过频率分布直方图和频率分布表可以看到样本的频率分布.学 ‎ ‎(2)尽管有些总体密度曲线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并不知道它的具体表达形式,需要用样本 估计.由于样本是随机的,不同的样本得到的频率分布折线图不同;即使对于同一个样本,不同的分组情况得到的频率分布折线图也不同.频率分布折线图是随样本容量和分组情况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不能用样本的频率分布折线图得到准确的总体密度曲线.‎ ‎(3)估计总体分布的步骤是:‎ ‎①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即收集数据.‎ ‎②利用样本数据画出统计图或计算数字特征.‎ ‎③结合统计图分析样本取值的分布规律.‎ ‎④用样本取值的分布规律估计总体分布,由于是用 学抽样抽取的样本,那么样本与总体取值的分布规律近似,有时也可看成相同. ‎ ‎⑤利用总体分布解决有关问题.‎ ‎(4)各种统计表的优点与不足 优点 不足 频率分布表 表示数据较确切 分析数据分布的总体态势不方便 频率分布直方图 表示数据分布情况非常直观 原有的具体数据信息被抹掉了 频率分布折线图 能反映数据的变化趋势 不能显示原有数据 茎叶图 一是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从这个茎叶图中得到;二是茎叶图便于记录和表示,能够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样本数据较多或数据位数较多时,不方便表示数据 频率分布表、频率分布直方图、频率分布折线图、总体密度曲线都是描述样本数据分布情况,估计总体频率分布规律的,其联系如下:‎ 三、变量间的相关关系 ‎1.相关关系 当自变量取值一定时,因变量的取值带有一定的随机性,则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叫做相关关系.即相关关系是一种非确定性关系.‎ 当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另一个变量的值也由小变大,则这两个变量正相关;‎ 当一个变量的值由小变大时,而另一个变量的值由大变小,则这两个变量负相关.‎ ‎2.散点图 将样本中的n个数据点描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所得图形叫做散点图.‎ 从散点图上看,点散布在从左下角到右上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这种相关关系称为正相关,点散布在从左上角到右下角的区域内,两个变量的相关关系为负相关.‎ 具有正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散点图如图1,具有负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的散点图如图2.‎ ‎3.回归分析 如果散点图中点的分布从整体上看大致在一条直线附近,则这两个变量之间具有线性相关关系,这条直线叫做回归直线.‎ 回归直线对应的方程叫做回归直线方程(简称回归方程).‎ ‎4.回归方程的求解 ‎(1)求回归方程的方法是最小二乘法,即使得样本数据的点到回归直线的距离的平方和最小.‎ 若变量x与y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有n个样本数据,则回归方程中,. ‎ 其中,称为样本点的中心.‎ ‎(2)线性回归模型,其中称为随机误差,自变量称为解释变量,因变量称为预报变量.‎ ‎①回归直线必过样本点的中心,这个结论既是检验所求回归直线方程是否准确的依据,也是求参数的一个依据.‎ ‎②利用回归直线方程不但可以预测在x取某一个值时,y的估计值,同时也能知道x每增加1个单位,的变化量.‎ ‎③在回归直线方程中,既表示直线的斜率,又表示自变量x的取值每增加一个单位时,函数y的改变量.‎ ‎5.相关系数 ‎(1)样本相关系数r的计算公式 我们可以利用相关系数 定量地衡量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相关关系,计算公式为.‎ ‎(2)样本相关系数r的性质 ‎①;‎ ‎②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正相关;当r<0时,表明两个变量负相关;‎ ‎③|r|越接近于1,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强;‎ ‎④|r|越接近于0,表明两个变量的线性相关性越弱.‎ ‎6.非线性回归分析 对某些特殊的非线性关系,可以通过变量转换,把非线性回归问题转化成线性回归问题,然后用线性回归的方法进行研究.‎ 在大量的实际问题中,所研究的两个变量不一定都呈线性相关关系,当两变量y与x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时,要借助散点图,与已学过的函数(如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的图象相比较,找到合适的函数模型,利用变量代换转化为线性函数关系,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求非线性回归方程的步骤:‎ ‎①确定变量,作出散点图.‎ ‎②根据散点图,选择恰当的拟合函数.‎ ‎③变量置换,通过变量置换把非线性回归问题转化为线性回归问题,并求出线性回归方程.‎ ‎④分析拟合效果:通过计算相关指数或画残差图 判断拟合效果.‎ ‎⑤根据相应的变换,写出非线性回归方程. ‎ ‎7.刻画回归效果的方式 方式方法 计算公式 刻画效果 越接近于1,表示回归的效果越好 残差图 称为相应于点的残差,‎ 残差点比较均匀地落在水平的带状区域中,说明选用的模型比较合适,其中这样的带状区域的宽度越窄,说明模型拟合精确度越高.‎ 残差平方和 残差平方和越小,模型的拟合效果越好 四、独立性检验 ‎1.独立性检验 利用随机变量(也可表示为)(其中为样本容量) 判断“两个变量有关系”的方法称为独立性检验.‎ ‎2.独立性检验的一般步骤 ‎(1)根据样本数据列出列联表;‎ ‎(2)计算随机变量的观测值k,查下表确定临界值k0:‎ ‎(3)如果,就推断“X与Y有关系”,这种推断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否则,就认为在犯错误的概率不超过的前提下不能推断“X与Y有关系”.‎ ‎(1)通常认为时,样本数据就没有充分的证据显示“X与Y有关系”.‎ ‎(2)独立性检验得出的结论是带有概率性质的,只能说结论成立的概率有多大,而不能完全肯定一个结论,因此才出现了临界值表,在分析问题时一定要注意这点,不可对某个问题下确定性结论,否则就可能对统计计算的结果作出错误的解释.‎ ‎(3)独立性检验是对两个变量有关系的可信程度的判断,而不是对其是否有关系的判断.‎ ‎1.从总体为的一批零件中使用简单随机抽样抽取一个容量为40的样本,若某个零件在第2次抽取时被抽到的可能性为1 ,则 A.100 B.4000‎ C.101 D.4001‎ ‎【答案】B ‎2.某中学进行初中与高中各年级的期末考试,该校共有50个考场,每个考场有30个考生,每个考生的座位号按1~30号随机编排,每个考场抽取座位号为18号考生的试卷进行评分,这种抽样方法是 A.简单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分组抽样 ‎【答案】B ‎【解析】如果将每个考场的考生的座位号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在50个考场中每个考场抽取座位号为18号的考生的试卷,即系统抽样,故选B.‎ ‎3.对两个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计算得到相关系数,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与正相关 B.与具有较强的线性相关关系 C.与几乎不具有线性相关关系 D.与的线性相关关系还需进一步确定 ‎【答案】B ‎4.福利彩票“双色球”中红色球的号码由编号为01,02,…,33的33个个体组成,某彩民利用下面的随机数表选取6组数作为6个红色球的编号,选取方法是从随机数表第1行的第6列和第7列数字 由左到右依次选取两个数字,则选出 的第6个红色球的编号为 ‎49 54 43 54 82 17 37 93 23 78 87 35 20 96 43 84 26 34 91 64‎ ‎57 24 55 06 88 77 04 74 47 67 21 76 33 50 25 83 92 12 06 76‎ A.23 B.09‎ C.17 D.02‎ ‎【答案】D ‎【解析】从随机数表第1行的第6列和第7列数字 由左到右依次选取两个数字,则选出的6个红色球的编号依次为21,32,09,16,17,02,故选出的第6个红色球的编号为02.学 ‎ ‎5.某疾病研究所想知道吸烟与患肺病是否有关,于是随机抽取1000名成年人调查是否吸烟及是否患有肺病,得到2×2列联表,经计算得,已知在假设吸烟与患肺病无关的前提条件下,,则该研究所可以 A.有95 以上的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病有关”‎ B.有95 以上的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病无关”‎ C.有99 以上的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病有关”‎ D.有99 以上的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病无关”‎ ‎【答案】A ‎【解析】由独立性检验的结论结合题意可知:有95 以上的把握认为“吸烟与患肺病有关”.故选A.‎ ‎6.某市疾病控制中心对某校高二学生进行了某项健康调查,调查的方法是采取分层抽样的方法抽取样本.我校高二学生共有2000人,抽取了一个200人的样本,其中男生103人,请问该校共有女生 A.970人 B.1030人 C.997人 D.206人 ‎【答案】A ‎7.如图是某赛季甲、乙两名篮球运动员每场比赛得分的茎叶图,则甲、乙两人这几场比赛得分的中位数之和是 A.51 B.58‎ C.61 D.62‎ ‎【答案】D ‎【解析】由茎叶图可知,甲的这几场比赛得分的中位数为27,乙的这几场比赛得分的中位数为35,‎ 所以甲、乙两人这几场比赛得分的中位数之和是27+35=62.‎ ‎8.已知一组数据3,5,7,x,10的平均数为6,则这组数据的方差为 A. B.6‎ C. D.5‎ ‎【答案】C ‎【解析】由题意,得3+5+7+x+10=6×5,得x=5,‎ 所以这组数据的方差为s2=(9+1+1+1+16)=.‎ ‎9.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1000人中抽取50人做问卷调查,为此将他们随机编号为1,2,…,1000,适当分组后在第一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到的号码为8.抽到的50人中,编号落入区间[1,400]的人做问卷A,编号落入区间[401,750]的人做问卷B,其余的人做问卷C,则抽到的人中,做问卷C的人数为 A.12 B.13‎ C.14 D.15‎ ‎【答案】A ‎10.‎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教育部门对某省500所中小学进行调研考评,考评分数在80以上(包括80分)的授予“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称号,考评统计结果按[50,60),[60,70),[70,80),[80,90),[90,100]绘制成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则应授予“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称号的学校的个数为 A.175 B.145‎ C.180 D.240‎ ‎【答案】A ‎【解析】由频率和为1可知x=0.1-(0.040+0.020+0.010+0.005)=0.025,‎ 故应授予“素质教育先进学校”称号的学校有(0.025+0.010)×10×500=175(所). 学 ‎ ‎11.某厂家为了解销售轿车台数与广告宣传费之间的关系,得到如表所示的统计数据表:根据数据表可得回归直线方程其中据此模型预测广告费用为9万元时,销售轿车台数为 广告费用万元)‎ ‎2‎ ‎3‎ ‎4‎ ‎5‎ ‎6‎ 销售轿车台数)‎ ‎3‎ ‎4‎ ‎6‎ ‎10‎ ‎12‎ A.17 B.18‎ C.19 D.20‎ ‎【答案】C ‎12.采用系统抽样的方法从800名学生中抽取50名学生进行视力检査.为此,将他们随机编号为1,2,3,…,800,若在116号中随机抽到的号码数为7,则从3348这16个号码数中应抽取的号码为________.‎ ‎【答案】39‎ ‎【解析】33〜48应在第3组中,故应抽取的号码为.‎ ‎13.已知x1,x2,…,x6的标准差为10,则10x1-1,10x2-1,…,10x6-1的标准差是________. ‎ ‎【答案】100‎ ‎【解析】根据标准差的定义可得10x1-1,10x2-1,…,10x6-1的标准差是100.‎ ‎14.《九章算术》第三章“衰分”中有如下问题:“今有甲持钱五百六十,乙持钱三百五十,丙持钱一百八十,凡三人俱出关,关税百钱,欲以钱数多少衰出之,问各几何?”其意为:“仅有甲带了560钱,乙带了350钱,丙带了180钱,三人一起出关,共需要交关税100钱,依照钱的多少按比例出钱”,则丙应出________钱(所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整数).‎ ‎【答案】17‎ ‎【解析】设丙应出x钱,由题意可得,求解可得钱.‎ ‎15.为了判断高中二年级学生选修文 或理 是否与性别有关,现随机抽取50名学生,得到如下的2×2列联表:‎ 理 ‎ 文 ‎ 总计 男 ‎13‎ ‎10‎ ‎23‎ 女 ‎7‎ ‎20‎ ‎27‎ 总计 ‎20‎ ‎30‎ ‎50‎ 已知P(K2≥3.841)≈0.05,P(K2≥5.024)≈0.025,根据表中数据,可得有________的把握认为选修文 或理 与性别有关.‎ ‎【答案】95 ‎ ‎16.某市在每年的春节后,市政府都会发动公务员参与到植树活动中去.林管部门在植树前,为保证树苗的质量,都会在植树前对树苗进行检测.现从甲、乙两种树苗中各抽取了10株树苗,量出的高度如下(单位:厘米).‎ 甲:37,21,31,20,29,19,32,23,25,33;‎ 乙:10,30,47,27,46,34,26,10,44,46.‎ ‎(1)根据量出的高度,完成茎叶图;‎ ‎(2)根据你填写的茎叶图,对甲、乙两种树苗的高度作比较,写出两个统计结论.‎ ‎【答案】见解析 ‎【解析】(1)茎叶图如图所示. 学 ‎ ‎(“叶”可以不按从小到大的顺序)‎ ‎(2)统计结论:‎ ‎①甲种树苗的平均高度小于乙种树苗的平均高度;‎ ‎②甲种树苗比乙种树苗长得更整齐;‎ ‎③甲种树苗高度的中位数为27,乙种树苗高度的中位数为32.‎ ‎(写出两个结论即可)‎ ‎17.某市为了制定合理的节电方案,对居民用电情况进行了调查,通过抽样,获得了某年200户居民每户的月均用电量(单位:百千瓦时),将数据按,,,,,分成9组,制成了如图所示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1)求直方图中的值;‎ ‎(2)设该市有100万户居民,估计全市每户居民中月均用电量不低于6百千瓦时的人数及每户居民月均用电量的中位数;‎ ‎(3)政府计划对月均用电量在4百千瓦时以下的用户进行奖励,月均用电量在内的用户奖励20元/月,月均用电量在内的用户奖励10元/月,月均用电量在内的用户奖励2元/月.若该市共有400万户居民,试估计政府执行此计划的年度预算.‎ ‎【答案】(1);(2)百千瓦时;(3)亿元.‎ ‎(2)200户居民月均用电量不低于6百千瓦时的频率为,‎ ‎100万户居民中月均用电量不低于6百千瓦时的户数有=,‎ 设中位数是百千瓦时,因为前5组的频率之和,‎ 而前4组的频率之和,所以.‎ 由,解得.学 ‎ ‎18.某超市从2017年甲、乙两种酸奶的日销售量(单位:箱)的数据中分别随机抽取100个,整理得到数据分组及频率分布表和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分组(日销售量)‎ 频率(甲种酸奶)‎ ‎[ 0,10]‎ ‎0.10‎ ‎(10,20]‎ ‎0.20‎ ‎(20,30]‎ ‎0.30‎ ‎(30,40]‎ ‎0.25‎ ‎(40,50]‎ ‎0.15‎ ‎  (1)求出频率分布直方图中a的值,并作出甲种酸奶日销售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 ‎(2)记甲种酸奶与乙种酸奶日销售量(单位:箱)的方差分别为,,试比较与的大小(只需写出结论);‎ ‎(3)假设同一组中的每个数据可用该组区间的中点值代替,试估计乙种酸奶在未 一个月(按30天计算)的销售总量.‎ ‎【答案】(1) a=0.015,频率分布直方图见解析;(2);(3) 795(箱).‎ ‎【解析】(1) 由乙种酸奶日销售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可得(0.020+0.010+0.030+a+0.025)×10=1,解得a=0.015.‎ 因为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其纵坐标是,故将甲种酸奶日销售量的频率分布表中的数据均除以10后,才能得到纵坐标,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图所示,‎ ‎ (3)根据公式先估计平均数,再求销售总量.乙种酸奶平均日销售量为=5×0.20+15×0.10+25×0.30+35×0.15+45×0.25=26.5(箱),‎ 则乙种酸奶未 一个月的销售总量估计为26.5×30=795(箱).‎ ‎19.(2017新课标全国Ⅱ文 )海水养殖场进行某水产品的新、旧 箱养殖方法的产量对比,收获时各随机抽取了100 个 箱,测量各箱水产品的产量(单位:kg).其频率分布直方图如下:‎ ‎(1)记A表示事件“旧养殖法的箱产量低于50 kg”,估计A的概率;‎ ‎(2)填写下面列联表,并根据列联表判断是否有99 的把握认为箱产量与养殖方法有关;‎ 箱产量<50 kg 箱产量≥50 kg 旧养殖法 新养殖法 ‎(3)根据箱产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对这两种养殖方法的优劣进行比较.‎ 附:‎ P()‎ ‎0.050 0.010 0.001‎ k ‎3.841 6.635 10.828‎ ‎. ‎ ‎【答案】(1)0.62;(2)列联表见解析,有99 的把握认为箱产量与养殖方法有关;(3)新养殖法优于旧养殖法.‎ ‎【解析】(1)旧养殖法的箱产量低于50 kg的频率为 ‎(0.012+0.014+0.024+0.034+0.040)×5=0.62.‎ 因此,事件A的概率估计值为0.62. ‎ ‎(3)箱产量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表明:新养殖法的箱产量平均值(或中位数)在50 kg到55 kg之间,旧养殖法的箱产量平均值(或中位数)在45 kg到50 kg之间,且新养殖法的箱产量分布集中程度较旧养殖法的箱产量分布集中程度高,因此,可以认为新养殖法的箱产量较高且稳定,从而新养殖法优于旧养殖法.‎ ‎【名师点睛】(1)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小长方形面积等于对应概率,所有小长方形面积之和为1.‎ ‎(2)频率分布直方图中均值等于组中值与对应概率乘积的和.‎ ‎(3)均值大小代表水平高低,方差大小代表稳定性.‎ ‎20.“阿曼德比萨”是一个制作和外卖意大利比萨的餐饮连锁店,其主要客户群是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各店铺的销售额与店铺附近大学生人数的关系,随机抽取10个分店作为样本,得到数据如下:‎ 店铺编号 附近大学生人数x/万人 季度销售额y/万元 ‎1‎ ‎0.2‎ ‎5.8‎ ‎2‎ ‎0.6‎ ‎10.5‎ ‎3‎ ‎0.8‎ ‎8.8‎ ‎4‎ ‎0.8‎ ‎11.8‎ ‎5‎ ‎1.2‎ ‎11.7‎ ‎6‎ ‎1.6‎ ‎13.7‎ ‎7‎ ‎2‎ ‎15.7‎ ‎8‎ ‎2‎ ‎16.9‎ ‎9‎ ‎2.2‎ ‎14.9‎ ‎10‎ ‎2.6‎ ‎20.2‎ ‎(1)画出散点图,并判断x与y是否具有相关关系?‎ ‎(2)求回归直线方程,根据回归方程预测一个附近大学生人数为1万人的店铺的季度销售额;‎ ‎(3)若店铺的季度销售额低于10万元则亏损,试求附近大学生人数至少约多少人时才适合建店.‎ ‎【答案】(1)见解析;(2)=5x+6,11万元;(3)当附近大学生人数至少约8000人时才适合建店.‎ ‎【解析】(1)散点图如图所示:‎ 由散点图可以看出:这些点分布在一条直线的附近,因此这两个变量具有相关关系.‎ ‎ ‎ ‎(3)回归直线方程是=5x+6.‎ 令≥10,解得x≥0.8. 学 ‎ 故当附近大学生人数至少约8000人时才适合建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