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5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综合模拟练03(第01期)-2018年高考数学(理)备考之百强校大题狂练系列
1.已知数列的前项和满足: . (1)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且数列的前项和为,求证: . 【答案】(1)(2)见解析 试题解析:(Ⅰ)解:当时, ,所以, 当时, ,即, , , 所以数列是首项为,公比也为的等比数列, 所以. (Ⅱ)证明: . 由, 所以, 所以. 因为,所以,即. 点睛:给出与的递推关系求,常用思路是:一是利用转化为的递推关系,再求其通项公式;二是转化为的递推关系,先求出与之间的关系,再求. 应用关系式时,一定要注意分两种情况,在求出结果后,看看这两种情况能否整合在一起. 2.如图,在三棱柱中,侧面底面, , ,点, 分别是, 的中点. (1)证明: 平面; (2)若, ,求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 【答案】(1)详见解析;(2). 试题解析: (1)证明:取的中点,连接, , 是的中点, , 是三棱柱, , , 平面, 是的中点, , 平面, 平面平面, 平面; 分别以, , 为轴, 轴, 轴,建立如图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题设可得, , , , , , 设是平面的一个法向量, 则 令, , , , 直线与平面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点睛:(1)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的一般步骤: ①找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即通过找直线在平面上的射影来完成; ②计算,要把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到一个三角形中求解. 运用空间向量,将线面角转化为直线的方向向量与平面法向量夹角,考查化归思想与方程思想.利用空间向量求线面角有两种途径:一是求斜线和它在平面内射影的方向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二是借助平面的法向量. 3.某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班内举行英语写、说、唱综合能力比赛,比赛分为预赛和决赛2个阶段,预赛为笔试,决赛为说英语、唱英语歌曲,将所有参加笔试的同学(成绩得分为整数,满分100分)进行统计,得到频率分布直方图,其中后三个矩形高度之比依次为4:2:1,落在的人数为12人. (Ⅰ)求此班级人数; (Ⅱ)按规定预赛成绩不低于90分的选手参加决赛,已知甲乙两位选手已经取得决赛资格,参加决赛的选手按抽签方式决定出场顺序. (i)甲不排在第一位乙不排在最后一位的概率; (ii)记甲乙二人排在前三位的人数为,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答案】(I);(II)(i);(ii)分布列见解析,期望为 . (Ⅱ)由(Ⅰ)知,参加决赛的选手共6人, (i)设“甲不在第一位,乙不在最后一位”为事件, 则, 所以甲不在第一位、乙不在最后一位的概率为. (ii)随机变量的可能取值为0,1,2, ,,, 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为: 因为, 所以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为1. 4.如图,设椭圆: ,长轴的右端点与抛物线: 的焦点重合,且椭圆的离心率是. (Ⅰ)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Ⅱ)过作直线交抛物线于, 两点,过且与直线垂直的直线交椭圆于另一点,求面积的最小值,以及取到最小值时直线的方程. 【答案】(Ⅰ); (Ⅱ)面积的最小值为9, . 试题解析: (Ⅰ)∵椭圆: ,长轴的右端点与抛物线: 的焦点重合, ∴, 又∵椭圆的离心率是,∴,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面积. 令,则, , 令,则,即时, 面积最小, 即当时, 面积的最小值为9, 此时直线的方程为. 5.已知函数. (1)当时,求函数的图象在处的切线方程; (2)若函数在定义域上为单调增函数. ①求最大整数值; ②证明: . 【答案】(1);(2)①2;②见解析. 试题解析:(1)当时, ,∴, 又,∴, 则所求切线方程为,即. (2)由题意知, , 若函数在定义域上为单调增函数,则恒成立. ①先证明.设,则, 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即. 同理可证,∴,∴. 当时, 恒成立. 当时, ,即不恒成立. 综上所述, 的最大整数值为2. 6.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在极坐标系中,曲线,曲线.以极点为坐标原点,极轴为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曲线的参数方程为(为参数). (1)求的直角坐标方程; (2)与交于不同四点,这四点在上的排列顺次为,求的值. 【答案】(1), (2) 【解析】(1)因为, 由得, 所以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由得, 所以曲线的直角坐标方程为: . (2) 不妨设四个交点自下而上依次为,它们对应的参数分别为. 则, , 所以. 点睛:考察极坐标参数方程化普通方程,对于直线要特别注意直线参数方程中t的几何意义,借助t的意义来表示线段长会很方便. 7.选修4-5:不等式选讲 已知函数. (Ⅰ)若a=2时,解不等式: ; (Ⅱ)对任意实数x,不等式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答案】(Ⅰ); (Ⅱ). 【解析】试题分析:(Ⅰ)当时,原不等式即,分类讨论去掉绝对值号,即可求解不等式的解集; (Ⅱ)利用绝对值不等式得到,去掉绝对值号,即可求解实数的取值范围. (Ⅱ) 当时, ,依题意, 所以或,解得或, 所以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