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8章 第1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高三数学一轮复习: 第8章 第1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第八章 平面解析几何 ‎[深研高考·备考导航] 为教师授课、学生学习提供丰富备考资源 ‎[五年考情]‎ 考点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距离 全国卷Ⅱ·T4‎ 全国卷Ⅰ·T10‎ 全国卷Ⅰ·T20‎ 全国卷Ⅱ·T10‎ 全国卷·T20‎ 圆的方程、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全国卷Ⅰ·T20‎ 全国卷Ⅲ·T16‎ 全国卷Ⅰ·T14‎ 全国卷Ⅱ·T7‎ 全国卷Ⅱ·T16‎ 全国卷Ⅰ·T20‎ 全国卷Ⅱ·T11‎ 全国卷·T20‎ 曲线与方程 全国卷Ⅲ·T20‎ 全国卷Ⅱ·T20‎ 椭圆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 全国卷Ⅰ·T20‎ 全国卷Ⅱ·T20‎ 全国卷Ⅰ·T14‎ 全国卷Ⅱ·T20‎ 全国卷Ⅰ·T20‎ 全国卷Ⅱ·T20‎ 全国卷Ⅰ·T10‎ 全国卷Ⅰ·T20‎ 全国卷Ⅱ·T20‎ 全国卷·T4‎ 双曲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 全国卷Ⅰ·T15‎ 全国卷Ⅱ·T11‎ 全国卷Ⅰ·T5‎ 全国卷Ⅱ·T11‎ 全国卷Ⅰ·T4‎ 全国卷Ⅰ·T4‎ 全国卷·T8‎ 抛物线的标准方程及其性质 全国卷Ⅰ·T10‎ 全国卷Ⅲ·T20‎ 全国卷Ⅰ·T20‎ 全国卷Ⅰ·T10‎ 全国卷Ⅱ·T10‎ 全国卷Ⅱ·T11‎ 全国卷·T20‎ 全国卷Ⅱ·T20‎ 全国卷Ⅱ·T20‎ 全国卷Ⅰ·T20‎ 全国卷 全国卷·T20‎ 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 全国卷Ⅱ·T20‎ Ⅰ·T20‎ 全国卷Ⅱ·T20‎ 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 全国卷Ⅰ·T20‎ 全国卷Ⅰ·T20‎ 全国卷Ⅱ·T20‎ ‎[重点关注]‎ 综合近5年全国卷高考试题,我们发现高考命题在本章呈现以下规律:‎ ‎1.从考查题型看:一般有2个客观题,1个解答题;从考查分值看,在22分左右.基础题主要考查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掌握程度,中档题主要考查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难题考查综合应用能力.‎ ‎2.从考查知识点看:主要考查直线的方程、圆的方程、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曲线与方程、圆锥曲线(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标准方程及性质、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圆锥曲线的综合应用.突出对数形结合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转化与化归思想、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探究、创新能力的考查.‎ ‎3.从命题思路上看:‎ ‎(1)直线方程与其他知识相结合考查.‎ ‎(2)圆的方程的求解以及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弦长以及参数的求解.‎ ‎(3)对圆锥曲线的考查,大多以圆锥曲线的性质为依托,结合运算推理来解决,要求能够比较熟练地运用性质进行有关数值、代数式的运算及推理.‎ ‎(4)对于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考查,大多数是将直线与圆锥曲线方程联立求解,还有求三角形面积的值、线段的长度、直线方程、参数值,以及定点、定值、最值以及探究性问题等.‎ ‎[导学心语]‎ ‎1.抓主线,构建知识体系:对直线、圆及圆锥曲线的基本定义、标准方程和相关性质应熟练掌握,如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的解法及解题思想应灵活掌握.‎ ‎2.依托基础知识,强化思想方法训练:直线、圆及圆锥曲线是数与形结合的完美载体,要熟练运用坐标法和“数形结合”思想,另外,函数与方程的思想是本章学习的另一个重点,应加强运用.‎ ‎3.加强纵横联系,强化综合应用意识:在知识的交汇处命题,已成为高考的一大亮点,尤其应加强该部分知识与向量、函数、方程及不等式间的内在联系,同时解题中立足通性、通法、淡化技巧以达到优化解题思路,简化解题过程的目的.‎ ‎4.突出重点,热点考查内容的复习:如弦长问题,对称问题,定值(点)问题、范围问题,开放和探索性问题及向量与解析几何的综合应用问题等等.‎ 第一节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直线的方程 ‎ [考纲传真]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结合具体图形掌握确定直线位置的几何要素.2.理解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概念,掌握过两点的直线斜率的计算公式.3.掌握确定直线的几何要素,掌握直线方程的三种形式(点斜式、两点式及一般式),了解斜截式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1.直线的倾斜角 ‎(1)定义:当直线l与x轴相交时,取x轴作为基准,x轴正向与直线l向上方向之间所成的角叫做直线l的倾斜角.当直线l与x轴平行或重合时,规定它的倾斜角为0.‎ ‎(2)范围:直线l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0,π).‎ ‎2.斜率公式 ‎(1)直线l的倾斜角为α≠90°,则斜率k=tan_α.‎ ‎(2)P1(x1,y1),P2(x2,y2)在直线l上,且x1≠x2,则l的斜率k=.‎ ‎3.直线方程的五种形式 名称 方程 适用范围 点斜式 y-y0=k(x-x0)‎ 不含直线x=x0‎ 斜截式 y=kx+b 不含垂直于x轴的直线 两点式 = 不含直线x=x1(x1≠x2)和直线y=y1(y1≠y2)‎ 截距式 +=1‎ 不含垂直于坐标轴和过原点的直线 一般式 Ax+By+C=0,A2+B2≠0‎ 平面内所有直线都适用 ‎1.(思考辨析)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根据直线的倾斜角的大小不能确定直线的位置.(  )‎ ‎(2)坐标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均有倾斜角与斜率.(  )‎ ‎(3)过定点P0(x0,y0)的直线都可用方程y-y0=k(x-x0)表示.(  )‎ ‎(4)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P1(x1,y1),P2(x2,y2)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y-y1)(x2-x1)=(x-x1)(y2-y1)表示.(  )‎ ‎[答案] (1)√ (2)× (3)× (4)√‎ ‎2.(教材改编)若直线l与直线y=1,x=7分别交于点P,Q,且线段PQ的中点坐标为(1,-1),则直线l的斜率为(  )‎ A.   B.- ‎ C.-   D. B [设P(x,1),Q(7,y),则=1,=-1,‎ ‎∴x=-5,y=-3,即P(-5,1),Q(7,-3),‎ 故直线l的斜率k==-.]‎ ‎3.(2014·福建高考)已知直线l过圆x2+(y-3)2=4的圆心,且与直线x+y+1=0垂直,则直线l的方程是(  )‎ A.x+y-2=0 B.x-y+2=0‎ C.x+y-3=0 D.x-y+3=0‎ D [圆x2+(y-3)2=4的圆心为点(0,3),又因为直线l与直线x+y+1=0垂直,所以直线l的斜率k=1.由点斜式得直线l:y-3=x-0,化简得x-y+3=0.]‎ ‎4.直线l:ax+y-2-a=0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相等,则实数a=________.‎ ‎1或-2 [令x=0,则l在y轴上的截距为2+a;令y=0,得直线l在x 轴上的截距为1+.‎ 依题意2+a=1+,解得a=1或a=-2.]‎ ‎5.(2017·西安模拟)过点P(2,3),并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互为相反数的直线l的方程为________.‎ ‎3x-2y=0或x-y+1=0 [当直线过原点时,方程为y=x,即3x-2y=0.‎ 当直线l不过原点时,设直线方程为-=1.‎ 将P(2,3)代入方程,得a=-1,‎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x-y+1=0.‎ 综上,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3x-2y=0或x-y+1=0.]‎ 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 ‎ (1)直线x-ycos θ+1=0(θ∈R)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2)(2017·郑州模拟)若直线l过点P(-3,2),且与以A(-2,-3),B(3,0)为端点的线段相交,则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 (2) [(1)当θ=kπ+(k∈Z)时,cos θ=0,直线为x+1=0,其倾斜角为.‎ 当θ≠kπ+(k∈Z)时,直线l的斜率为 tan α=∈(-∞,-1]∪[1,+∞),‎ 所以直线l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综上,α的取值范围是.‎ ‎(2)因为P(-3,2),A(-2,-3),B(3,0),则kPA==-5,‎ kPB==-.‎ 如图所示,当直线l与线段AB相交时,直线l的斜率的取值范围为.]‎ ‎[规律方法] 1.(1)任一直线都有倾斜角,但斜率不一定都存在;直线倾斜角的范围是[0,π),斜率的取值范围是R.‎ ‎(2)正切函数在[0,π)上不单调,借助图象或单位圆数形结合,确定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2.第(2)问求解要注意两点:‎ ‎(1)斜率公式的正确计算;‎ ‎(2)数形结合写出斜率的范围,切莫误认为k≤-5或k≥-.‎ ‎[变式训练1] (1)(2017·惠州质检)直线l经过点A(1,2),在x轴上的截距的取值范围是(-3,3),则其斜率k的取值范围是(  )‎ A.-1<k<    B.k>1或k< C.k>或k<1 D.k>或k<-1‎ ‎(2)直线l经过A(3,1),B(2,-m2)(m∈R)两点,则直线l的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1)D (2) [(1)设直线的斜率为k,则直线方程为y-2=k(x-1),直线在x轴上的截距为1-.‎ 令-3<1-<3,解不等式得k<-1或k>.‎ ‎(2)直线l的斜率k==1+m2≥1,所以k=tan α≥1.‎ 又y=tan α在上是增函数,因此≤α<.]‎ 求直线的方程 ‎ (1)过点A(1,3),斜率是直线y=-4x的斜率的的直线方程为________.‎ ‎(2)若A(1,-2),B(5,6),直线l经过AB的中点M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求直线l的方程.‎ ‎(1)4x+3y-13=0 [设所求直线的斜率为k,依题意 k=-4×=-.‎ 又直线经过点A(1,3),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 y-3=-(x-1),即4x+3y-13=0.]‎ ‎(2)法一:设直线l在x轴,y轴上的截距均为a.‎ 由题意得M(3,2).2分 若a=0,即l过点(0,0)和(3,2),‎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x,即2x-3y=0.5分 若a≠0,设直线l的方程为+=1,‎ 因为直线l过点M(3,2),所以+=1,8分 所以a=5,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1,即x+y-5=0.‎ 综上,直线l的方程为2x-3y=0或x+y-5=0.12分 法二:易知M(3,2),由题意知所求直线l的斜率k存在且k≠0,则直线l 的方程为y-2=k(x-3).2分 令y=0,得x=3-;令x=0,得y=2-3k.5分 所以3-=2-3k,解得k=-1或k=.8分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y-2=-(x-3)或y-2=(x-3),‎ 即x+y-5=0或2x-3y=0.12分 ‎[规律方法] 1.截距可正、可负、可为0,因此在解与截距有关的问题时,一定要注意“截距为‎0”‎的情况,以防漏解.‎ ‎2.求直线方程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直接法与待定系数法.运用待定系数法要先设出直线方程,再根据条件求出待定系数.利用此方法,注意各种形式的适用条件,选择适当的直线方程的形式至关重要.‎ ‎[变式训练2] 求过点A(-1,-3)且倾斜角等于直线y=3x的倾斜角的2倍的直线方程.‎ ‎[解] 由已知设直线y=3x的倾斜角为α,2分 则所求直线的倾斜角为2α.5分 ‎∵tan α=3,‎ ‎∴tan 2α==-.8分 又直线经过点A(-1,-3),‎ 因此所求直线方程为y+3=-(x+1),即3x+4y+15=0.12分 直线方程的综合应用 ‎ 已知直线l过点M(1,1),且与x轴,y轴的正半轴分别相交于A,B两点,O为坐标原点.求:‎ ‎(1)当|OA|+|OB|取得最小值时,直线l的方程;‎ ‎(2)当|MA|2+|MB|2取得最小值时,直线l的方程.‎ ‎ 【导学号:01772284】‎ ‎[解] (1)设A(a,0),B(0,b)(a>0,b>0).‎ 设直线l的方程为+=1,则+=1,‎ 所以|OA|+|OB|=a+b=(a+b)=2++≥2+2=4,3分 当且仅当a=b=2时取等号,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x+y-2=0.5分 ‎(2)设直线l的斜率为k,则k<0,直线l的方程为y-1=k(x-1),‎ 则A,B(0,1-k),7分 所以|MA|2+|MB|2=2+12+12+(1-1+k)2=2+k2+≥2+2=4.10分 当且仅当k2=,即k=-1时,上式等号成立.‎ 所以当|MA|2+|MB|2取得最小值时,直线l的方程为x+y-2=0.12分 ‎[规律方法] 1.求解本题的关键是找出|OA|+|OB|与|MA|2+|MB|2取得最小值的求法,恰当设出方程的形式,利用均值不等式求解,但一定要注意等号成立的条件.‎ ‎2.利用直线方程解决问题,为简化运算可灵活选用直线方程的形式.一般地,已知一点通常选择点斜式;已知斜率选择斜截式或点斜式;已知截距选择截距式.‎ ‎[变式训练3] 已知直线l1:ax-2y=‎2a-4,l2:2x+a2y=‎2a2+4,当0<a<2时,直线l1,l2与两坐标轴正半轴围成一个四边形,则当a为何值时,四边形的面积最小?‎ ‎[解] 由得x=y=2,2分 ‎∴直线l1与l2交于点A(2,2)(如图).‎ 易知|OB|=a2+2,|OC|=2-a,5分 则S四边形OBAC=S△AOB+S△AOC=×2(a2+2)+×2(2-a)=a2-a+4= ‎2+,a∈(0,2),10分 ‎∴当a=时,四边形OBAC的面积最小.12分 ‎ [思想与方法]‎ ‎1.求直线方程的两种常见方法:‎ ‎(1)直接法:根据已知条件选择恰当的直线方程形式,直接求出直线方程.‎ ‎(2)待定系数法:先根据已知条件设出直线方程,再根据已知条件构造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求出待定系数,从而求出直线方程.‎ ‎2.5种形式的直线方程都有不同的适用条件,当条件不具备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 ‎[易错与防范]‎ ‎1.求直线方程时要注意判断直线斜率是否存在;每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一定每条直线都存在斜率.‎ ‎2.根据斜率求倾斜角,一是要注意倾斜角的范围;二是要考虑正切函数的单调性.‎ ‎3.应用截距式方程时要注意讨论直线是否过原点,截距是否为0.‎ ‎4.由一般式Ax+By+C=0确定斜率k时,易忽视判定B是否为0.当B=0时,k不存在;当B≠0时,k=-.‎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