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二轮复习 集合、简易逻辑与不等式 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 二轮复习 集合、简易逻辑与不等式 作业

集合、简易逻辑与不等式 一、单选题 ‎1.“”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条 ‎【答案】A ‎【解析】若,则,从而;‎ 若,则,解得或.‎ 所以,前者是后者的充分分不必要条件. 选A.‎ ‎2.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 B.“,”是“”的充分必要条件 C.命题“若,则或”的逆否命题为“若或,则”‎ D.若,则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指数函数过定点判断A;利用基本不等式判断B,利用逆否命题判断C,构造函数判断D ‎【详解】‎ 对A,因为恒过(0,1),故函数的图象恒过定点,故A错误;‎ 对B, 的充分必要条件是,故B错误;‎ 对C, 命题“若,则或”的逆否命题为“若且,则”,故C错误;‎ 对D,令,则,易得函数为单调递减函数,故,则D正确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命题真假,熟练掌握函数单调性,基本不等式,逆否命题等知识是关键,是中档题 ‎3.若,,且,则的取值集合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现化简求解集合,对于集合需要分类讨论,再根据,即可求出实数的值.‎ ‎【详解】‎ 由题意,集合,‎ 对于,‎ 当,此时,此时满足,即;‎ 当,此时,要使得,即,‎ 则或,解得或,‎ 综上可得实数m的值为,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集合的运算,及利用集合的包含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问题,其中解答中要认真审题,仔细解答,同时注意分类讨论的应用,忽视集合的分类讨论是解答的一个易错点,着重考查了分类讨论思想,以及推理与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4.4.若集合M={﹣1,0,1},集合N={0,1,2},则M∪N等于( )‎ A.{0,1} B.{﹣1,0,1}‎ C.{0,1,2} D.{﹣1,0,1,2}‎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两集合的并集为两集合的所有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因此M∪N={﹣1,0,1, 2}‎ 考点:集合的并集 ‎5.已知集合A={x|x‎2‎−4x+3>0},  B={x|xx−2‎≤0},  ‎则A∩B=‎( )‎ A.‎{x|13}‎ C.‎{x|0≤x<1}‎ D.‎‎{x|0≤x<1  或 x>3}‎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故A∩B=‎ 考点:集合的运算 ‎6.不等式的解集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原不等式化为 ,故选B. ‎ ‎7.已知集合,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求解A,B,再由并集运算求解即可 ‎【详解】‎ ‎=,则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二次不等式的解法和对数不等式求解,考查集合运算,准确计算是关键,是基础题 二、填空题 ‎8.点在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到原点的距离的最大值为,‎ 则的值为 .‎ ‎【答案】3.‎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由题意,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如下图:‎ 当点在点时,到原点的距离最大为5,则,解得.‎ ‎9.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分式不等式的解法即可求得结果.‎ ‎【详解】‎ 由得:,解得:‎ 本题正确结果:‎ ‎【点睛】‎ 本题考查分式不等式的求解问题,易错点是忽略分母不为零,造成增根.‎ ‎10.已知p:∃x∈R,x2+2x+a≤0,若p是错误的,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用区间表示)‎ ‎【答案】(1,+∞)‎ ‎【解析】‎ 由题意知,恒成立,∴关于的方程的根的判别式,∴,∴实数的取值范围是,故答案为.‎ ‎11.不等式的解集是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绝对值的性质可知,解该分式不等式,得到答案.‎ ‎【详解】‎ 因为 所以根据绝对值的性质,正数和零的绝对值等于它本身,负数的绝对值等于它的相反数,‎ 所以可得 解得 故解集为.‎ ‎【点睛】‎ 本题考查绝对值的性质,解分式不等式,属于简单题.‎ ‎12.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当时,不等式变形为,解集为,符合题意;‎ 当时,依题意可得,‎ 综上可得.‎ 考点:一元二次不等式.‎ ‎【易错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中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问题,难度一般.有很多同学做此题时直接考虑为一元二次不等式,其二次函数应开口向下且与轴至多有一个交点,而忽略二次项系数为0时的情况导致出现错误.当二次项系数含参数时一定要讨论是否为0,否则极易出错.‎ ‎13.已知变量、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__________.‎ ‎【答案】2‎ ‎【解析】‎ ‎ 作出不等式注所表示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所示,‎ ‎ 令, 由图象可知当直线经过点时,‎ 直线的纵截距最大, 此时取得最大值,‎ ‎ 由,解得,即,‎ ‎ 则的最大值为,代入,得的最大值为.‎ ‎ ‎ ‎14.已知,,且,则最小值为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首先整理所给的代数式,然后结合均值不等式的结论即可求得其最小值.‎ ‎【详解】‎ ‎,‎ 结合可知原式,‎ 且 ‎,‎ 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即最小值为.‎ ‎【点睛】‎ 在应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把握不等式成立的三个条件,就是“一正——各项均为正;二定——积或和为定值;三相等——等号能否取得”,若忽略了某个条件,就会出现错误.‎ ‎15.设变量满足约束条件,则目标函数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 ‎【答案】5‎ ‎【解析】‎ 作出可行域如图:‎ 由 解得,由得,平移直线 ‎,结合图象知,直线过点A时,,故填5.‎ ‎16.若,则,,,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为 .‎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意,由于,那么可知,,那么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知,真分数越加越大,假分数越加越小,那么,故答案为.‎ 考点:不等式的比较大小 点评:主要是考查了作差法比较大小的运用,属于基础题.‎ 三、解答题 ‎17.已知命题p:直线3x+4y﹣m=0与圆x2+y2﹣4x+3=0有公共点;命题q:方程表示焦点在y轴上的椭圆,若p∧q为真命题,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求得p、q为真时m的范围,由p∧q为真命题,得p与q均为真命题,对m的范围取交集即可;‎ ‎【详解】‎ 解:若p真,则圆心(2,0)到直线3x+4y-m=0的距离d=‎ ‎≤1,解得1≤m≤11. 若q真,则2m+6>12-m>0,解得2<m<12.由p∧q为真命题,得p与q均为真命题,得2<m≤11,‎ 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2<m≤1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和椭圆的简单性质,命题的真假的判断,是基本知识的考查.‎ ‎18.(本题满分12分)已知全集,,‎ 求:(1);(2);(3) ‎ ‎【答案】(1)(2)(3)‎ ‎【解析】‎ 试题分析:两集合的交集是由两集合的相同元素构成的集合,并集是由两集合的所有元素构成的集合,补集为在全集中且不在集合中的其余元素构成的集合 试题解析:(1)‎ ‎(2)‎ ‎(3)∵ ‎ ‎∴ ‎ 考点:集合的交并补运算 ‎19.设命题函数的定义域为;命题不等式,对上恒成立,如果命题“”为真命题,命题“”为假命题,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 ‎【详解】‎ 试题分析:由真则且,得到;‎ 若真则,对上恒成立,在上是增函数,此时,得到;‎ ‎“”为真命题,命题“”为假命题,等价于,一真一假.故.‎ 考点:简单逻辑联结词,函数的单调性,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解法.‎ ‎20.已知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设的取值集合为,设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求及.‎ ‎【答案】或,或或.‎ ‎【解析】‎ ‎【分析】‎ 由可得出集合,解不等式可得出集合,然后利用交集与补集的定义可得出集合及.‎ ‎【详解】‎ 由于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 即,解得或,或.‎ 解不等式,得或或,‎ 或或,则或,‎ ‎,所以,或或.‎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的运算,考查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的判断以及高次不等式的解法,考查计算能力,属于中等题.‎ ‎21.求证:无论实数取何值,关于的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答案】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等价于,解出即可得证。‎ ‎【详解】‎ ‎,所以方程总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点睛】‎ 本题考查根据一元二次不等式根的个数,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属于基础题。‎ ‎22.制订投资计划时,不仅要考虑可能获得的盈利,而且要考虑可能出现的亏损.某投资人打算投资甲、乙两个项目,根据预测,甲、乙项目可能的最大盈利率分别为100%和50%,可能的最大亏损率分别为30%和10%,投资人计划投资金额不超过10万元,要求确保可能的资金亏损不超过1.8万元,问投资人对甲、乙两个项目各投资多少万元,才能使可能的盈利最大?‎ ‎【答案】4,6.‎ ‎【解析】‎ ‎【分析】‎ 设投资人对甲、乙两个项目各投资x和y万元,列出x和y的不等关系及目标函数z=x+0.5y.利用线性规划或不等式的性质求最值即可.‎ ‎【详解】‎ 解:设投资人对甲、乙两个项目各投资x和y万元,则,‎ 设z=x+0.5y=0.25(x+y)+0.25(3x+y)≤0.25×10+0.25×18=7,‎ 当即时,z取最大值7万元 答:投资人对甲、乙两个项目分别投资4万元和6万元时,才能使可能的盈利最大.‎ ‎【点睛】‎ 本题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问题,利用不等式的性质求最值问题,考查对信息的提炼和处理能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