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数学复习大二轮精准提分练习第三篇 (四)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高考数学复习大二轮精准提分练习第三篇 (四)

审题路线中寻求解题策略 审题是解题的前提,只有认真阅读题目,提炼关键信息,明确题目的条件与结论,才能通过分析、推理启发解题思路,选取适当的解题方法.最短时间内把握题目条件与结论间的联系是提高解题效率的保障.审题不仅存在于解题的开端,还要贯穿于解题思路的全过程和解答后的反思回顾.正确的审题要多角度地观察,由表及里,由条件到结论,由数式到图形,洞察问题实质,选择正确的解题方向.事实上,很多考生往往对审题掉以轻心,或不知从何处入手进行审题,致使解题失误而丢分.下面结合实例,教你正确的审题方法,制作一张漂亮的“审题路线图”,助你寻求解题策略.‎ 题目的条件是解题的主要素材,条件有明示的,也有隐含的,审视条件时更重要的是充分挖掘每一个条件的内涵和隐含信息,对条件进行再认识、再加工,注意已知条件中容易疏忽的隐含信息、特殊情形,明晰相近概念之间的差异,发挥隐含条件的解题功能.‎ ‎1.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且=-.‎ ‎(1)求B的大小;‎ ‎(2)若b=,a+c=4,求△ABC的面积.‎ 审题路线图 →→ 解 (1)由余弦定理知,cos B=,cos C=,‎ 将上式代入=-,得·=-,‎ 整理得a2+c2-b2=-ac,‎ ‎∴cos B===-.‎ ‎∵B为三角形的内角,∴B=.‎ ‎(2)将b=,a+c=4,B=代入b2=a2+c2-2accos B,‎ 得13=42-2ac-2accos ,解得ac=3.‎ ‎∴S△ABC=acsin B=.‎ 解题的最终目标就是求出结论或说明已给结论正确或错误,因而解题的思维过程大多都是围绕着结论这个目标进行定向思考的.审视结论,就是在结论的启发下,探索已知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转化规律.善于从结论中捕捉解题信息,善于对结论进行转化,使之逐步靠近已知条件,从而发现和确定解题方向.‎ ‎2.已知θ是第四象限角,且sin=,则tan=________.‎ 审题路线图 ―→ 答案 - 解析 ∵sin=>0,且θ是第四象限角,易知cos=,‎ ‎∵θ-=θ+-,‎ ‎∴sin=sin=-cos=-,‎ cos=cos=sin=,‎ ‎∴tan=-.‎ ‎3.(2017·全国Ⅰ)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AB∥CD,且∠BAP=∠CDP=90°.‎ ‎(1)证明:平面PAB⊥平面PAD;‎ ‎(2)若PA=PD=AB=DC,∠APD=90°,且四棱锥P-ABCD的体积为,求该四棱锥的侧面积.‎ 审题路线图 ‎(1) ‎(2) ‎(1)证明 由已知∠BAP=∠CDP=90°,‎ 得AB⊥AP,CD⊥PD.‎ 由于AB∥CD,‎ 故AB⊥PD,又AP∩PD=P,‎ AP,PD⊂平面APD,‎ 从而AB⊥平面PAD.‎ 又AB⊂平面PAB,‎ 所以平面PAB⊥平面PAD.‎ ‎(2)解 如图,在平面PAD内作PE⊥AD,垂足为E.‎ 由(1)知,AB⊥平面PAD,‎ 故AB⊥PE,‎ 又AB∩AD=A,AB,AD⊂平面ABCD,‎ 所以PE⊥平面ABCD.‎ 设AB=x,则由已知可得AD=x,PE=x.‎ 故四棱锥P-ABCD的体积VP-ABCD=AB·AD·PE=x3.‎ 由题设得x3=,故x=2.‎ 从而PA=PD=2,AD=BC=2,PB=PC=2.‎ 可得四棱锥P-ABCD的侧面积为PA·PD+PA·AB+PD·DC+BC2sin 60°=6+2.‎ 在一些数学高考试题中,问题的条件往往是以图形的形式给出,或将条件隐含在图形之中,因此在审题时,要善于观察图形,洞悉图形所隐含的特殊关系、数值的特点、变化的趋势.抓住图形的特征,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是破解题目的关键.‎ ‎4.函数y=2x2-e|x|在[-2,2]的图象大致为(  )‎ 审题路线图 ―→―→―→ 答案 D 解析 y=f(x)=2x2-e|x|为偶函数,当x>0时,f′(x)=4x-ex,作y=4x与y=ex的图象如图所示,故存在实数x0∈(0,1),使得f′(x0)=0,则当x∈(0,x0)时,f′(x0)<0,当x∈(x0,2)时,f′(x0)>0,所以f(x)在(0,x0)内单调递减,在(x0,2)内单调递增,又f(2)=8-e2≈8-7.4=0.6,故选D.‎ ‎5.如图,在半径为r的定圆C中,A为圆上的一个定点,B为圆上的一个动点,若+=,且点D在圆C上,则·=________.‎ 审题路线图 ―→―→‎ 答案  解析 根据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知,‎ 四边形ABDC为平行四边形,‎ 而||=||=||=||=r,∴△ABC为正三角形,‎ ‎∴·=.‎ 数学问题中的条件和结论,很多都是以数式的结构形式进行搭配和呈现的.在这些问题的数式结构中,往往都隐含着某种特殊关系,认真审视数式的结构特征,对数式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加工转化,和我们熟悉的数学结构联想比对,就可以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 ‎6.(2017·全国Ⅲ)设数列{an}满足a1+3a2+…+(2n-1)·an=2n.‎ ‎(1)求{an}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审题路线图 ‎(1) ‎(2) 解 (1)因为a1+3a2+…+(2n-1)an=2n,‎ 所以当n≥2时,a1+3a2+…+(2n-3)an-1=2(n-1),‎ 两式相减,得(2n-1)an=2,所以an=(n≥2).‎ 又由题设可得a1=2,满足上式,所以{an}的通项公式为an=(n∈N*).‎ ‎(2)记的前n项和为Sn,‎ 由(1)知==-,‎ 则Sn=-+-+…+-=(n∈N*).‎ 题目中的图表、数据包含着问题的基本信息,往往也暗示着解决问题的目标和方向.在审题时,要认真观察分析图表、数据的特征和规律,常常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7.(2018·全国Ⅱ)下图是某地区2000年至2016年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y(单位:亿元)的折线图.‎ 为了预测该地区2018年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建立了y与时间变量t的两个线性回归模型.根据2000年至2016年的数据(时间变量t的值依次为1,2,…,17)建立模型①:=-30.4+13.5t;根据2010年至2016年的数据(时间变量t的值依次为1,2,…,7)建立模型②:=99+17.5t.‎ ‎(1)分别利用这两个模型,求该地区2018年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的预测值;‎ ‎(2)你认为用哪个模型得到的预测值更可靠?并说明理由.‎ 审题路线图 解 (1)利用模型①,可得该地区2018年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的预测值为=-30.4+13.5×19=226.1(亿元).‎ 利用模型②,可得该地区2018年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的预测值为=99+17.5×9=256.5(亿元).‎ ‎(2)利用模型②得到的预测值更可靠.‎ 理由如下:‎ ‎(ⅰ)从折线图可以看出,2000年至2016年的数据对应的点没有随机散布在直线y=-30.4+13.5t上下,这说明利用2000年至2016年的数据建立的线性模型①不能很好地描述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的变化趋势.2010年相对2009年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有明显增加,2010年至2016年的数据对应的点位于一条直线附近,这说明从2010年开始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的变化规律呈线性增长趋势,利用2010年至2016年的数据建立的线性模型=99+17.5t可以较好地描述2010年以后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的变化趋势,因此利用模型②得到的预测值更可靠.‎ ‎(ⅱ)从(1)的计算结果看,相对于2016年的环境基础设施投资额220亿元,由模型①得到的预测值226.1亿元的增幅明显偏低,而由模型②得到的预测值256.5亿元的增幅比较合理,说明利用模型②得到的预测值更可靠.‎ 审题不仅要从宏观上、整体上去分析、去把握,还要更加注意审视一些细节上的问题.例如括号内的标注、数据的范围、图象的特点等.因为标注、范围大多是对数学概念、公式、定理中所涉及的一些量或解析式的限制条件,审视细节能适时地利用相关量的约束条件,调整解决问题的方向.所以说重视审视细节,更能体现审题的深刻性.‎ ‎8.已知椭圆C:+=1(a>b>0)的左焦点为F(-2,0),离心率为.‎ ‎(1)求椭圆C的标准方程;‎ ‎(2)设O为坐标原点,T为直线x=-3上一点,过F作TF的垂线交椭圆于P,Q两点.当四边形OPTQ是平行四边形时,求四边形OPTQ的面积.‎ 审题路线图 ‎(1)―→―→―→ ‎(2)→→→→‎ 解 (1)由已知可得,=,c=2,所以a=.‎ 又由a2=b2+c2,解得b=,‎ 所以椭圆C的标准方程是+=1.‎ ‎(2)设T点的坐标为(-3,m),‎ 则直线TF的斜率kTF==-m.‎ 当m≠0时,直线PQ的斜率kPQ=,直线PQ的方程是x=my-2.‎ 当m=0时,直线PQ的方程是x=-2,也符合x=my-2的形式.‎ 设P(x1,y1),Q(x2,y2),将直线PQ的方程与椭圆C的方程联立 消去x,得(m2+3)y2-4my-2=0,‎ 其判别式Δ=16m2+8(m2+3)>0.‎ 所以y1+y2=,y1y2=,x1+x2=m(y1+y2)-4=.‎ 因为四边形OPTQ是平行四边形,‎ 所以=,即(x1,y1)=(-3-x2,m-y2).‎ 所以 解得m=±1.‎ 此时,四边形OPTQ的面积S四边形OPTQ=2S△OPQ=2×·|OF|·|y1-y2|‎ ‎=2=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