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2-2课件2_阶段复习课
阶段复习课
第 二 章
【
核心解读
】
1.
合情推理
(1)
归纳推理
:
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的推理
.
(2)
类比推理
:
由特殊到特殊的推理
.
(3)
合情推理
:
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都是根据已有的事实
,
经过观察、分析、比较、联想
,
再进行归纳、类比
,
然后提出猜想的推理
,
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合情推理
.
2.
演绎推理
(1)
演绎推理
:
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
(2)
“
三段论
”
是演绎推理的一般模式
,
包括
:
①
大前提
——
已知的一般原理
;
②
小前提
——
所研究的特殊情况
;
③
结论
——
根据一般原理
,
对特殊情况做出的判断
.
3.
综合法
(1)
实质
:
由因导果
(2)
框图表示
: P
⇒
Q
1
→ Q
1
⇒
Q
2
→
…
→ Q
n
⇒
Q ,
P
表示条件
,Q
表示结论
.
(3)
文字语言
:
因为
…
所以
…
或由
…
得
…
4.
分析法
(1)
实质
:
执果索因
.
(2)
框图表示
: Q
⇐
P
1
→ P
1
⇐
P
2
→
…
→
得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Q
表示结论
.
(3)
文字语言
:
要证
…
只需证
…
即证
…
.
5.
用分析法证明数学问题时的书写格式
“
要证
(
欲证
)
…”
,
“
只需证
…”
,
“
只需证
…”
,
直到出现一个明显成立的条件
P,
再说明所要证明的数学问题成立
.
6.
归谬
:
矛盾的几种类型
(1)
与公理、定理、定义矛盾
.
(2)
与已知条件矛盾
.
(3)
自相矛盾
.
(4)
与反设矛盾
.
主题一
合情推理的应用
【典例
1】
(1)(2014·
济宁高二检测
)
观察式子:
由此可归纳出的式子为
( )
(2)(2014·
宁波高二检测
)
两点等分单位圆时,有相应正确
关系为
sin α+sin(π+α)=0;
三点等分单位圆时,有相应正
确关系为 由此可以推知,四点等分单位圆时的相应正确关系为
_______.
【
自主解答
】
(1)
选
C.
根据几个不等式的特点,左边应为
n
项,
所以左边
=1+
右边
=
故归纳出的不等式
为
(2)
用两点等分单位圆时,关系为
sin α+sin(π+α)=0,
两个角的正弦值之和为
0
,且第一个角为
α,
第二个角与第一个角的差为
(π+α)-α=π,
用三点等分单位圆时,关系为
此时三个角的正弦值之和为
0
,且第一个角为
α,
第二个角与
第一个角的差与第三个角与第二个角的差相等,即有
依此类推,可得当四点等分单位圆时,为四个角正弦值之和
为
0
,且第一个角为
α,
第二个角为
+α,
第三个角
为
=π+α,
第四个角为
π+α+ +α,
即其关
系为
答案:
【
方法技巧
】
1.
归纳推理的特点及一般步骤
2.
类比推理的特点及一般步骤
【
补偿训练
】
已知等差数列
{a
n
}
的公差为
d,
前
n
项和为
S
n
,
有如下的性质
:
(1)
通项
a
n
=a
m
+(n-m)
·
d,m,n∈N
*
,m
0,b>0,x∈(0,+∞),
试确定
f(x)
的增减性
.
【
解析
】
方法一
:
设
00,b>0,
所以
x
2
-x
1
>0,0b,
所以
f(x
1
)-f(x
2
)>0,
即
f(x
1
)>f(x
2
),
所以
f(x)
在
(0, ]
上是减函数
;
当
x
2
>x
1
>
时
,x
2
-x
1
>0,x
1
x
2
> 0,b>0,x∈(0,+∞),
所以令
f′(x)=- +b=0,
得
x= ,
当
0
时
,- +b>0,
即
f′(x)>0,
所以
f(x)
在
( ,+∞)
上是增函数
.
主题三
综合法与分析法
【
典例
3】
(1)
已知
a,b,c
为互不相等的非负数
.
求证
:a
2
+b
2
+c
2
>
(2)(2014
·
马鞍山高二检测
)
用分析法证明
2cos(α-β)-
【
自主解答
】
(1)
因为
a
2
+b
2
≥2ab,b
2
+c
2
≥2bc,a
2
+c
2
≥2ac,
又因为
a,b,c
为互不相等的非负数
,
所以上面三个式子中都不能取
“
=
”
,
所以
a
2
+b
2
+c
2
>ab+bc+ac,
因为
ab+bc≥ ,bc+ac≥ ,
ab+ac≥ ,
又
a,b,c
为互不相等的非负数
,
所以
ab+bc+ac>
所以
a
2
+b
2
+c
2
>
(2)
要证原等式成立
,
只需证
:
2cos(α-β)sinα-sin(2α-β)=sinβ①.
因为①左边
=2cos(α-β)sinα-sin[(α-β)+α]
=2cos(α-β)sinα-sin(α-β)cosα-cos(α-β)sinα
=cos(α-β)sinα-sin(α-β)cosα=sinβ=
右边
,
所以①成立
,
即原等式成立
.
【
方法技巧
】
综合法和分析法的特点
(1)
综合法和分析法是直接证明中最基本的两种证明方法
,
也是解决数学问题的常用的方法
,
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思维方式
,
而分析法的思路恰恰相反
,
它是执果索因的思维方式
.
(2)
分析法和综合法是两种思路相反的推理方法
:
分析法是倒溯
,
综合法是顺推
,
二者各有优缺点
.
分析法容易探路
,
且探路与表述合一
,
缺点是表述易错
;
综合法条理清晰
,
易于表述
,
因此对于难题常把二者交互运用
,
互补优缺
,
形成分析综合法
,
其逻辑基础是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
【补偿训练】
已知α∈
(0,π),
求证
:2sin2α≤
【证明】
方法一:
(
分析法
)
要证明
2sin 2α≤
成立
.
只要证明
4sin α cos α≤
因为
α∈(0,π),
所以
sin α>0.
只要证明
4cos α≤
上式可变形为
4≤ +4(1-cos α).
因为
1-cos α>0,
所以
+4(1-cos α)≥
当且仅当
cos α= ,
即
α=
时取等号
.
所以
4≤ +4(1-cos α)
成立
.
所以不等式
2sin 2α≤
成立
.
方法二:
(
综合法
)
因为
+4(1-cos α)≥4,1-cos α>0,
当且仅当
cos α= ,
即
α=
时取等号
,
所以
4cos α≤
因为
α∈(0,π),
所以
sin α>0.4sin α cos α≤
所以
2sin 2α≤
主题四
反证法的应用
【
典例
4】
设数列
{a
n
}
满足
a
n
=n+ ,
求证
:
数列
{a
n
}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能成为等比数列
.
【
自主解答
】
由
a
n
=n+ ,
假设
{a
n
}
中存在三项
a
p
,a
q
,a
r
(p,q,r
互不相等
)
成等比数列
,
则
=a
p
·
a
r
,
所以
(q+ )
2
=(p+ )(r+ ),
即
(q
2
-pr)+(2q-p-r)
·
=0.
由于
p,q,r∈N
*
,
所以
消去
q
得
(p-r)
2
=0.
故
p=r,
这与
p≠r
矛盾
.
则原假设不成立
.
所以
{a
n
}
中任意不同的三项都不能成为等比数列
.
【
方法技巧
】
对反证法的认识
(1)
如果一个命题的结论难以直接证明
,
可以考虑运用反证法
.
通过反设结论
,
经过逻辑推理
,
得出矛盾
,
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
.
(2)
反证法着眼于命题的转换
,
改变了研究的角度和方向
,
使论证的目标更为明确
,
由于增加了推理的前提
——
原结论的否定
,
更易于开拓思路
,
因此对于直接论证较为困难的时候
,
往往采用反证法证明
.
所以反证法在数学证明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
(3)
反证法是高中数学的一种重要的证明方法
,
在不等式和立体几何的证明中经常用到
,
在高考题中也经常体现
,
它所反映出的
“
正难则反
”
的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更为重要
.
反证法主要证明
:
否定性、唯一性命题
;
至多、至少型问题
;
几何问题
.
【
补偿训练
】
求证
:
在抛物线
y
2
=2px(p>0)
上任取四点所组成的四边形不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
【
证明
】
抛物线
y
2
=2px(p>0),
在抛物线上任取四点
,
设点的坐标分别为
A(x
1
,y
1
),B(x
2
,y
2
),C(x
3
,y
3
),D(x
4
,y
4
),
则
=2px
i
(i=1,2,3,4),
于是直线
AB
的斜率为
k
AB
=
同理
假设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
,
则有
k
AB
=k
CD
;k
AD
=k
CB
,
则有
整理得
所以
A,C
两点重合
,B,D
两点重合
.
这与
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矛盾
,
故假设不成立
,
即在抛物线
y
2
=2px(p>0)
上任取四点所组成的四边形不可能是平行四边形
.
主题五
数学归纳法的应用
【典例
5】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n
2
-1
2
)+
2
·(n
2
-2
2
)+…+n(n
2
-n
2
)
= n
2
(n-1)(n+1)(n∈N
*
).
【
证明
】
(1)
当
n=1
时,左边
=1
·
(1
2
-1
2
)=0
,
右边
=
·
1
2
·
0
·
2=0
,
所以左边
=
右边,
n=1
时等式成立
.
(2)
假设当
n=k(k∈N
*
)
时等式成立,
即
1
·
(k
2
-1
2
)+2
·
(k
2
-2
2
)+
…
+k
·
(k
2
-k
2
)= k
2
(k-1)(k+1).
则当
n=k+1
时,
1
·
[
(k+1)
2
-1
2
]
+2
[
(k+1)
2
-2
2
]
+
…
+k
·
[
(k+1)
2
-k
2
]
+(k+1)
[
(k+1)
2
-(k+1)
2
]
=
[
1
·
(k
2
-1
2
)+2(k
2
-2
2
)+
…
+k
·
(k
2
-k
2
)
]
+
[
1
·
(2k+1)+
2(2k+1)+
…
+k(2k+1)
]
= k
2
(k-1)(k+1)+
·
(2k+1)
= k(k+1)
[
k(k-1)+2(2k+1)
]
= k(k+1)(k
2
+3k+2)= (k+1)
2
k(k+2)
,
即当
n=k+1
时等式成立
.
由
(1)(2)
知对一切
n∈N
*
,等式成立
.
【方法技巧】
数学归纳法的证题步骤及注意事项
(1)
用数学归纳法证明命题的具体步骤是:
①证明当
n
取第一值
n
0
(
例如,
n
0
=1
,
n
0
=2
等
)
时结论正确;
②假设当
n=k(k∈N
*
且
k≥n
0
)
时结论正确,证明当
n=k+1
时结论也正确
.
在完成了这两个步骤以后,就可以断定命题对从
n
0
开始的所有的正整数
n
都正确
.
(2)
在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与正整数有关的命题时,第一步是递推的基础,缺少第一步,递推就缺乏正确的基础
.
一方面,第一步再简单,也不能省略;另一方面,第一步只要考查使结论成立的最小正整数就足够了,一般没有必要再多考查几个正整数
.
第二步是递推的根据,仅有这一步而没有第一步,就失去了递推的基础,这说明了缺少第一步这个基础,第二步的递推也就没有意义了
.
只有把第一步的结论与第二步的结论结合在一起,才能得出普遍性的结论
.
【补偿训练】
(2013·
盐城高二检测
)
设关于正整数
n
的函数
f(n)=1·2
2
+2·3
2
+…+n(n+1)
2
,
(1)
求
f(1)
,
f(2)
,
f(3).
(2)
是否存在常数
a
,
b
,
c
使得
f(n)= (an
2
+bn+c)
对一切正整数
n
都成立?并证明你的结论
.
【解析】
(1)f(1)=4
,
f(2)=22
,
f(3)=70.
(2)
假设存在
a
,
b
,
c
使题设的等式成立,这时,
n=1
,
2
,
3
得
a+b+c=24
,
4a+2b+c=44
,解得:
a=3
,
b=11
,
c=10.
9a+3b+c=70.
于是,对
n=1
,
2
,
3
下面等式成立:
1
·
2
2
+2
·
3
2
+
…
+n(n+1)
2
= (3n
2
+11n+10).
记
S
n
=1
·
2
2
+2
·
3
2
+
…
+n(n+1)
2
.
假设
n=k
时上式成立,即
S
k
= (3k
2
+11k+10)
,
那么
= (k+2)(3k+5)+(k+1)(k+2)
2
= (3k
2
+5k+12k+24)
=
[
3(k+1)
2
+11(k+1)+10
],
也就是说,等式对
n=k+1
也成立,
综上所述,当
a=3
,
b=11
,
c=10
时,题设的等式对一切正整数
n
成立
.
【
强化训练
】
1.
用演绎推理证明函数
y=x
3
是增函数时的大前提是
(
)
A.
增函数的定义
B.
函数
y=x
3
满足增函数的定义
C.
若
x
1
x
2
,
则
f(x
1
)>f(x
2
)
【
解析
】
选
A.
根据演绎推理的特点知
,
演绎推理是一种由一般到特殊的推理
,
所以函数
y=x
3
是增函数的大前提应是增函数的定义
.
2.(2014
·
济宁高二检测
)
“
所有
9
的倍数都是
3
的倍数
,
某奇数是
9
的倍数
,
故某奇数是
3
的倍数
”
,
上述推理
(
)
A.
小前提错
B.
结论错
C.
正确
D.
大前提错
【
解析
】
选
C.
此三段论推理正确
.
3.
设等比数列
{a
n
}
的公比
q=2,
前
n
项和为
S
n
,
则
=(
)
A.2 B.4 C. D.
【
解析
】
选
C.
在等比数列
{a
n
}
中
,q=2≠1,
设首项为
a
1
≠0,
则
S
4
=
又
a
2
=a
1
q=2a
1
,
故
4.(2014·
杭州高二检测
)
(a,b
均为实数
),
猜想,
a=______,b=_____.
【
解析
】
由 可以求出
3=2
2
-1,8=3
2
-1,15=4
2
-1,
故在
6+
中
,a=6,b=a
2
-1=6
2
-1=35.
答案
:
6
35
5.(2014
·
东莞高二检测
)
当
n=1
时
,
有
(a-b)(a+b)=a
2
-b
2
,
当
n=2
时
,
有
(a-b)(a
2
+ab+b
2
)=a
3
-b
3
,
当
n=3
时
,
有
(a-b)(a
3
+a
2
b+ab
2
+b
3
)=a
4
-b
4
,
当
n∈N
*
时
,
你能得到的结论是
.
【
解析
】
根据题意
,
由于当
n=1
时
,
有
(a-b)(a+b)=a
2
-b
2
,
当
n=2
时
,
有
(a-b)(a
2
+ab+b
2
)=a
3
-b
3
,
当
n=3
时
,
有
(a-b)(a
3
+a
2
b+ab
2
+b
3
)=a
4
-b
4
,
当
n∈N
*
时
,
左边第二个因式可知为
a
n
+a
n-1
b+
…
+ab
n-1
+b
n
,
那么对应的表达式为
(a-b)
·
(a
n
+a
n-1
b+
…
+ab
n-1
+b
n
)=a
n+1
-b
n+1
.
答案
:
(a-b)(a
n
+a
n-1
b+
…
+ab
n-1
+b
n
)=a
n+1
-b
n+1
6.
已知
|x|≤1,|y|≤1,
用分析法证明
:|x+y|≤|1+xy|.
【
证明
】
要证
|x+y|≤|1+xy|,
即证
(x+y)
2
≤(1+xy)
2
,
即证
x
2
+y
2
≤1+x
2
y
2
,
即证
(x
2
-1)(1-y
2
)≤0,
因为
|x|≤1,|y|≤1,
所以
x
2
-1≤0,1-y
2
≥0,
所以
(x
2
-1)(1-y
2
)≤0,
不等式得证
.
7.
已知在四棱锥
P-ABCD
中
,
底面
ABCD
是矩形
,
且
AD=2,AB=1,PA⊥
平面
ABCD,E,F
分别是线
段
AB,BC
的中点
.
(1)
证明
:PF⊥FD.
(2)
判断并说明
PA
上是否存在点
G,
使得
EG∥
平面
PFD.
【
解析
】
(1)
连接
AF,
则
AF= ,DF= ,
又
AD=2,
所以
DF
2
+AF
2
=AD
2
,
所以
DF⊥AF,
又
PA⊥
平面
ABCD,
所以
DF⊥PA,
又
PA∩AF=A,
所以
⇒
DF⊥PF.
(2)
过点
E
作
EH∥FD,
交
AD
于点
H,
则
EH∥
平面
PFD,
且有
AH= AD,
再过点
H
作
HG∥DP
交
PA
于点
G,
则
HG∥
平面
PFD
且
AG= AP.
所以平面
EHG∥
平面
PFD,
所以
EG∥
平面
PFD.
从而线段
AP
上满足
AG= AP
的点
G
即为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