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数学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20届高三下学期开学测试数学试题

北京市第十三中学2019~2020学年度 高三年级数学开学测试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从第1页至第2页;第Ⅱ卷从第3页至第5页;答题纸从第1页至第4页.共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请在答题纸规定处书写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的答题纸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设集合,,则(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可得,故 考点:集合的运算 ‎2.抛物线上的点到其焦点的最短距离为( )‎ A. 4 B. ‎2 ‎C. 1 D.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焦点为,故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为 ‎,当然也可作图,利用抛物线的定义 考点:抛物线 ‎3.过双曲线的右焦点,且平行于经过一、三象限的渐近线的直线方程是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双曲线的右焦点为(5,0)经过一、三象限的渐近线的斜率.所以直线方程为,整理得.故选D ‎4.已知等比数列满足,且成等差数列,则(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分析】‎ 设公比为q,由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中项性质列方程,解方程可得q,即可得到所求值.‎ ‎【详解】成等差数列,得,即:,‎ 所以,=16‎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等差数列中项性质,考查方程思想和运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5.已知向量,若,则实数λ=( )‎ A. -3 B. C. 1 D. 3‎ ‎【答案】A ‎【解析】‎ ‎【详解】向量,则,若,则有,所以.‎ 故选:A.‎ ‎6.已知,,直线和是函数 图像的两条相邻的对称轴,则( )‎ A. B. C. D. ‎ ‎【答案】A ‎【解析】‎ 因为直线和是函数图像的两条相邻的对称轴,‎ 所以T=.所以ω=1,并且sin(+φ)与sin(+φ)分别是最大值与最小值,0<φ<π,‎ 所以φ=.‎ 故选:A.‎ ‎7.已知,,,则( ).‎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所以选C.‎ 考点:比较大小 ‎8.已知函数 ,则“”是“函数在区间上存在零点”的( )‎ 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 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C. 充分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将函数的零点问题转化成两个函数图象交点的问题,再判断充分必要性.‎ ‎【详解】=0,得:,设函数,‎ 当时,如下图,函数有交点,所以,在区间上存在零点,充分性成立.‎ ‎(2)当在区间上存在零点时,‎ 如果=0,函数在上无交点 如果>0,函数在上图象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在第四象限,无交点 所以,还是<0,必要性成立,‎ 所以是充分必要条件,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函数的零点及充分必要条件,考查数形结合思想,属中档题.‎ ‎9.某购物网站在2017年11月开展“全部6折”促销活动,在11日当天购物还可以再享受“每张订单金额(6折后)满300元时可减免100元”.某人在11日当天欲购入原价48元(单价)的商品共42件,为使花钱总数最少,他最少需要下的订单张数为(  )‎ A. 1 B. 2‎ C. 3 D. 4‎ ‎【答案】C ‎【解析】‎ ‎【分析】‎ 先算出一张订单需要多少件,再根据总数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为使花钱总数最少,需使每张订单满足“每张订单金额(6折后)满300元时可减免100元”,即每张订单打折前原金额不少于500元.‎ 由于每件原价48元,因此每张订单至少11件,所以最多需要下的订单张数为3张.‎ ‎【点睛】本题是一道应用题,解题关键是要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解法.‎ ‎10.如图,已知直线与曲线相切于两点,函数 ,则函数 ‎( )‎ A. 有极小值,没有极大值 B. 有极大值,没有极小值 C. 至少有两个极小值和一个极大值 D. 至少有一个极小值和两个极大值 ‎【答案】C ‎【解析】‎ ‎【分析】‎ 根据导数的几何意义,讨论直线与曲线在切点两侧的导数与的大小关系,从而得出的单调区间,结合极值的定义,即可得出结论.‎ ‎【详解】‎ 如图,由图像可知,直线与曲线切于a,b,‎ 将直线向下平移到与曲线相切,设切点为c,‎ 当时,单调递增,所以有且.‎ 对于=,‎ 有,所以在时单调递减;‎ 当时,单调递减,所以有且.‎ 有,所以在时单调递增;‎ 所以是的极小值点.‎ 同样的方法可以得到是的极小值点,是的极大值点.‎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函数导数的几何意义,函数导数与单调性,与函数极值之间的关系,属于中档题.‎ 第Ⅱ卷(共11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11.已知,其中是虚数单位,那么实数= .‎ ‎【答案】2‎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故 考点:复数的运算 ‎12.若,则= .‎ ‎【答案】‎ ‎【解析】‎ ‎.‎ ‎13.对于,以点为中点的弦所在的直线方程是_____.‎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圆心为(1,0),故所求直线的斜率为,直线方程为即 考点:直线方程 ‎14.已知是等差数列,那么=______;的最大值为______.‎ ‎【答案】16;16‎ ‎【解析】‎ 试题分析:由已知得,故,‎ 考点:等差数列的性质及基本不等式 ‎15.已知函数,则;下面三个命题中,所有真命题序号是 .‎ ‎① 函数是偶函数;‎ ‎② 任取一个不为零的有理数,对恒成立;‎ ‎③ 存在三个点使得为等边三角形.‎ ‎【答案】1 ①②③‎ ‎【解析】‎ f(x)必然是有理数0或1,在代入函数必然是f(f(x))=1.‎ ‎(1)当,则;当,则,很显然函数=所以函数是偶函数.所以①正确;‎ ‎(2)任取一个不为零的有理数,当,则;当,则,很显然函数,所以②正确;‎ ‎(3)设,,,此时为等边三角形,所以③正确.‎ 三、解答题(共85分)‎ ‎16.如图,长方体的底面是正方形,点在棱上,.‎ ‎(1)证明:平面;‎ ‎(2)若,求二面角的正弦值.‎ ‎【答案】(1)证明见解析(2)‎ ‎【解析】‎ ‎【分析】‎ ‎(1)根据长方体性质可知平面,从而,由题意,即可由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平面;‎ ‎(2)由题意,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即可写出各个点的坐标,求得平面和平面的法向量,即可由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求得二面角夹角的余弦值,再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即可求得二面角的正弦值.‎ ‎【详解】(1)由已知得,平面,平面,‎ 故.‎ 又,且,‎ 所以平面.‎ ‎(2)由(1)知.由题设知,所以,‎ 故,. 设,以为坐标原点,的方向为轴正方向,为单位长,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 所以可取.‎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即 所以可取.‎ 于是.‎ 由同角三角函数关系式可得二面角的正弦值为.‎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由空间向量法求二面角夹角大小,注意本题求解的是二面角夹角的正弦值,属于中档题.‎ ‎17.已知同时满足下列四个条件中的三个:‎ ‎①;②;③ ;④ .‎ ‎(Ⅰ)请指出这三个条件,并说明理由;‎ ‎(Ⅱ)求的面积.‎ ‎【答案】(Ⅰ)满足①,③,④;(Ⅱ).‎ ‎【解析】‎ ‎【分析】‎ ‎(Ⅰ)通过余弦函数的性质可以判断①,②不能同时满足,也就可以判断出③,④能同时满足,最后判断出②不能和③,④同时满足;‎ ‎(Ⅱ)利用余弦定理可以求出的值,再利用面积公式求出面积.‎ ‎【详解】(Ⅰ)解:同时满足①,③,④.理由如下:‎ 若同时满足①,②.‎ 因为,且,所以.‎ 所以,矛盾.‎ 所以只能同时满足③,④.‎ 所以,所以,故不满足②.‎ 故满足①,③,④.‎ ‎(Ⅱ)解:因为,‎ 所以.‎ 解得,或(舍).‎ 所以△的面积.‎ ‎【点睛】本题考查了余弦函数的性质、余弦定理、面积公式,考查了数学推理论证能力.‎ ‎18.为了解甲、乙两个快递公司的工作状况,假设同一个公司快递员的工作状况基本相同,现从甲、乙两公司各随机抽取一名快递员,并从两人某月(30天)的快递件数记录结果中随机抽取10天的数据,制表如下:‎ 甲公司某员工A ‎ ‎ ‎ 乙公司某员工B ‎ ‎3 ‎ ‎9 ‎ ‎6 ‎ ‎5 ‎ ‎8 ‎ ‎3 ‎ ‎3 ‎ ‎2 ‎ ‎3 ‎ ‎4 ‎ ‎6 ‎ ‎6 ‎ ‎6 ‎ ‎7 ‎ ‎7 ‎ ‎ ‎ ‎ ‎ ‎ ‎ ‎ ‎ ‎ ‎ ‎ ‎ ‎0 ‎ ‎1 ‎ ‎4 ‎ ‎4 ‎ ‎2 ‎ ‎2 ‎ ‎2 ‎ ‎ ‎ ‎ ‎ 每名快递员完成一件货物投递可获得的劳务费情况如下:‎ 甲公司规定每件4.5元;乙公司规定每天35件以内(含35件)的部分每件4元,超出35件的部分每件7元.‎ ‎(1)根据表中数据写出甲公司员工A在这10天投递的快递件数的平均数和众数;‎ ‎(2)为了解乙公司员工B的每天所得劳务费的情况,从这10天中随机抽取1天,他所得的劳务费记为(单位:元),求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3)根据表中数据估算两公司的每位员工在该月所得的劳务费.‎ ‎【答案】(1)平均数为36,众数为33.(2)‎ ‎ ‎ ‎136 ‎ ‎147 ‎ ‎154 ‎ ‎189 ‎ ‎203 ‎ ‎ ‎ ‎ ‎ ‎ ‎ ‎ ‎ ‎ ‎ ‎ ‎ ‎(3)甲公司4860元,乙公司4965元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1)由平均数计算公式得:,出现得最多的数是33.(2)先计算出随机变量取值集合,当投递件数为34时,=136元;当投递件数为36时,=147元;当投递件数为37时,=154元;当投递件数为42时,=189元;当投递件数为44时,=1203元;再分别求出其概率,最后利用数学期望公式求出(3)甲公司被抽取员工该月收入为元,乙公司被抽取员工该月收入为元.‎ 试题解析:解:‎ ‎(1)甲公司员工A投递快递件数的平均数为36,众数为33. ‎ ‎(2)设乙公司员工B投递件数,则 当=34时,=136元,‎ 当>35时,元,‎ 的可能取值为136,147,154,189,203 ‎ 的分布列为:‎ ‎ ‎ ‎136 ‎ ‎147 ‎ ‎154 ‎ ‎189 ‎ ‎203 ‎ ‎ ‎ ‎ ‎ ‎ ‎ ‎ ‎ ‎ ‎ ‎ ‎ ‎(3)根据图中数据,可估算甲公司被抽取员工该月收入4860元,乙公司被抽取员工该月收入4965元. ‎ 考点:分布列,数学期望 ‎19.已知函数.‎ ‎(1)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2)求的单调区间;‎ ‎(3)若对于任意,都有,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的单调递增区间是;的单调递减区间是(3).‎ ‎【解析】‎ ‎【分析】‎ ‎(1)先求得导函数,由导数的几何意义求得切线的斜率,再求得切点坐标,即可由点斜式得切线方程;‎ ‎(2)求得导函数,并令求得极值点,结合导函数的符号即可判断函数单调区间;‎ ‎(3)将不等式变形,并分离参数后构造函数,求得并令 求得极值点,结合极值点左右两侧的单调性和端点求得最值,即可确定的取值范围.‎ ‎【详解】(1)因为函数,‎ 所以,.‎ 又因为,则切点坐标为,‎ 所以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 ‎(2)函数定义域为,‎ 由(1)可知,‎ 令解得.‎ 与在区间上的情况如下:‎ ‎-‎ ‎0‎ ‎+‎ ‎↘‎ 极小值 ‎↗‎ 所以,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3)当时,“”等价于“”.‎ 令,,,.‎ 令解得,‎ 当时,,所以在区间单调递减.‎ 当时,,所以在区间单调递增.‎ 而,.‎ 所以在区间上的最大值为.‎ 所以当时,对于任意,都有.‎ ‎【点睛】本题考查了导数的几何意义,切线方程的求法,由导函数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分离参数法并构造函数研究参数的取值范围,由导数求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属于中档题.‎ ‎20.已知椭圆C:的离心率为,左、右顶点分别为A,B,点M是椭圆C上异于A,B的一点,直线AM与y轴交于点P.‎ ‎(Ⅰ)若点P在椭圆C的内部,求直线AM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Ⅱ)设椭圆C的右焦点为F,点Q在y轴上,且∠PFQ=90°,求证:AQ∥BM.‎ ‎【答案】(Ⅰ)(-,0)(0,)(Ⅱ)详见解析 ‎【解析】‎ ‎【分析】‎ ‎(Ⅰ)根据题意可得得c2=a2﹣2,由e,解得即可出椭圆的方程,再根据点在其内部,即可线AM的斜率的取值范围,‎ ‎(Ⅱ)题意F(,0),设Q(0,y1),M(x0,y0),其中x0≠±2,则1,可得直线AM的方程y(x+2),求出点Q的坐标,根据向量的数量积和斜率公式,即可求出kBM﹣kAQ=0,问题得以证明 ‎【详解】解:(Ⅰ)由题意可得c2=a2-2,‎ ‎∵e==,‎ ‎∴a=2,c=,‎ ‎∴椭圆方程为+=1,‎ 设P(0,m),由点P在椭圆C的内部,得-<m<,‎ 又∵A(-2,0),‎ ‎∴直线AM的斜率kAM==∈(-,),‎ 又M为椭圆C上异于A,B的一点,‎ ‎∴kAM∈(-,0),(0,),‎ ‎(Ⅱ)由题意F(,0),设Q(0,y1),M(x0,y0),其中x0≠±2,‎ 则+=1,‎ 直线AM的方程为y=(x+2),‎ 令x=0,得点P的坐标为(0,),‎ 由∠PFQ=90°,可得•=0,‎ ‎∴(-,)•(-,y1)=0,‎ 即2+•y1=0,‎ 解得y1=-,‎ ‎∴Q(0,-),‎ ‎∵kBM=,kAQ=-,‎ ‎∴kBM-kAQ=+=0,‎ 故kBM=kAQ,即AQ∥BM ‎【点睛】本题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的应用,考查转化思想以及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21.对于数列,定义“变换”:将数列变换成数列,其中,且,这种“变换”记作.继续对数列进行“变换”,得到数列,依此类推,当得到的数列各项均为时变换结束.‎ ‎(1)试问和经过不断的“变换”能否结束?若能,请依次写出经过“变换”得到的各数列;若不能,说明理由;‎ ‎(2)求经过有限次“变换”后能够结束的充要条件;‎ ‎(3)证明:一定能经过有限次“变换”后结束.‎ ‎【答案】(1);(2);(3)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1)根据定义,可得不能结束,数列能结束,并可写出数列;(2)经过有限次“变换”后能够结束的充要条件,先证明,则经过一次“变换”,就得到数列,从而结束,再证明命题“若数列为常数列,则为常数列”, 即可得解;(3)先证明引理:“将数的最大项一定不大于数列的最大项,其中 ‎” ,再分类讨论:第一类是没有为的项,或者为的项与最大项不相邻,(规定首项与末项相邻),此时由引理可知,,第二类是含有为的项,且与最大项相邻,此时,证明第二类数列经过有限次“变换”,一定可以得到第一类数列.‎ 详解:(1)数列不能结束,各数列依次为;;;;;;….从而以下重复出现,不会出现所有项均为的情形. ‎ 数列能结束,各数列依次为;;;.‎ ‎(2)解:经过有限次“变换”后能够结束的充要条件是. ‎ 若,则经过一次“变换”就得到数列,从而结束. ‎ 当数列经过有限次“变换”后能够结束时,先证命题“若数列为常数列,则为常数列”.‎ 当时,数列.‎ 由数列为常数列得,解得,从而数列也为常数列.‎ 其它情形同理,得证.‎ 在数列经过有限次“变换”后结束时,得到数列(常数列),由以上命题,它变换之前的数列也为常数列,可知数列也为常数列. ‎ 所以,数列经过有限次“变换”后能够结束的充要条件是.‎ ‎(3)证明:先证明引理:“数列的最大项一定不大于数列的最大项,其中”.‎ 证明:记数列中最大项为,则.‎ 令,,其中.‎ 因为, 所以,‎ 故,证毕. ‎ 现将数列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没有为的项,或者为的项与最大项不相邻(规定首项与末项相邻),此时由引理可知,.‎ 第二类是含有为的项,且与最大项相邻,此时.‎ 下面证明第二类数列经过有限次“变换”,一定可以得到第一类数列.‎ 不妨令数列的第一项为,第二项最大().(其它情形同理)‎ ‎①当数列中只有一项时,‎ 若(),则,此数列各项均不为或含有项但与最大项不相邻,为第一类数列;‎ 若,则;此数列各项均不为或含有项但与最大项不相邻,为第一类数列;‎ 若(),则,此数列各项均不为,为第一类数列;‎ 若,则;;,‎ 此数列各项均不为,为第一类数列.‎ ‎②当数列中有两项为时,若(),则,此数列各项均不为,为第一类数列;‎ 若(),则,,此数列各项均不为或含有项但与最大项不相邻,为第一类数列.‎ ‎③当数列中有三项为时,只能是,则,‎ ‎,,此数列各项均不为,为第一类数列.‎ 总之,第二类数列至多经过次“变换”,就会得到第一类数列,即至多连续经历次“变换”,数列的最大项又开始减少.‎ 又因为各数列的最大项是非负整数,‎ 故经过有限次“变换”后,数列的最大项一定会为,此时数列的各项均为,从而结束. ‎ 点睛:本题考查数列的综合运用、新定义问题及分类讨论思想,属于难题.新定义题型的特点是:通过给出一个新概念,或约定一种新运算,或给出几个新模型来创设全新的问题情景,要求考生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依据题目提供的信息,联系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实现信息的迁移,达到灵活解题的目的.遇到新定义问题,应耐心读题,分析新定义的特点,弄清新定义的性质,按新定义的要求,“照章办事”,逐条分析、验证、运算,使问题得以解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