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4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数学(理)试题 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数学(理)试题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设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集合M与集合N的公共元素构集合M∩N,由此利用集合M={x|x2﹣x﹣2>0}={x|x<﹣1或x>2},N={x|},能求出M∩N. 【详解】 ∵集合M={x|x2﹣x﹣2>0}={x|x<﹣1或x>2}, N={x|}, ∴M∩N={x|2<x}.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的交集及其运算,关键是将两集合的关系转化为元素间的关系,是基础题. 2.已知中,,则等于( ) A. B. 或 C. D. 或 【答案】D 【解析】 【分析】 利用正弦定理可得出,结合即可得出最后结果. 【详解】 ∵,∴, ∵,,∴或,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正弦定理解三角形的基本元素,在解题过程中注意出现两解的情形,属于基础题. 3.滴滴公司为了调查消费者对滴滴打车出行的真实评价,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2000人中抽取100人做问卷调查,为此将他们随机编号1,2, ,2000,适当分组后在第一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到的号码为9,抽到的100人中,编号落入区间的人做问卷,编号落入区间的人做问卷,其余的人做问卷,则抽到的人中,做问卷的人数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系统抽样可知抽到的号码构成以9为首项,2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得,由,进而求解即可. 【详解】 若采用系统抽样方法从人中抽取人做问卷调查,则需要分为组,每组20人,若第一组抽到的号码为,则以后每组有抽取的号码分别为, 所以抽到的号码构成以9为首项,2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此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由题意可知,落在区间[1521,2000]的有:. 解得:.,所以 编号落入区间的有(人),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系统抽样的方法,属于简单题. 系统抽样适合抽取样本较多且个体之间没有明显差异的总体,系统抽样最主要的特征是,所抽取的样本相邻编号等距离,可以利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答. 4.已知等比数列中,,,则( ) A. 2 B. C. D. 4 【答案】A 【解析】 【分析】 先根据等比数列的性质得到和,再根据可求得的大小,解题时要注意对的符号的处理. 【详解】 由等比数列的性质可得, ∴ . ∴, 又与和同号, ∴.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时注意两点:一是注意等比数列中项的下标和性质的应用,应用时可简化运算,提高解题的速度.二是注意在等比数列中,下标为奇数的项与下标为偶数的项的符号分别相等,而奇数项和偶数项的符号不一定相同,这是在解题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5.设,是不同的直线,,是不同的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 A. 若,,,则 B. 若,,,则 C. 若,,,则 D. 若,,,则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即可判断出答案. 【详解】 选择支C正确,下面给出证明. 证明:如图所示: ∵,∴m、n确定一个平面γ,交平面α于直线l. ∵,∴,∴. ∵,∴, ∵,∴. 故C正确. 故选C. 【点睛】 正确理解和掌握线面平行、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面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6.已知实数满足不等式组,则的最大值为( ) A. 5 B. 3 C. 1 D. -4 【答案】A 【解析】 【分析】 作出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利用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确定z的最大值. 【详解】 作出实数x,y满足不等式组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阴影部分). 由z=2x﹣y得y=2x﹣z, 平移直线y=2x﹣z,由图象可知当直线y=2x﹣z经过点A(2,﹣1)时,直线y=2x﹣z的截距最小,此时z最大. 代入目标函数z=2x﹣y, 得z=5.即z=2x﹣y的最大值为5.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线性规划的应用,结合目标函数的几何意义,利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7.已知,,且,则向量与向量的夹角为(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题目所给条件有:以及求出所求角的余弦值,再根据余弦值即可求出向量之间的夹角. 【详解】 , 所以1﹣1××cos<>=0, 解得cos<>=,即<>=45°,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数量积表示两个向量的夹角和数量积的相关运算. 8.已知直线平行,则实数的值为( ) A. B. C. 或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对x,y的系数分类讨论,利用两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即可判断出. 【详解】 当m=﹣3时,两条直线分别化为:2y=7,x+y=4,此时两条直线不平行; 当m=﹣5时,两条直线分别化为:x﹣2y=10,x=4,此时两条直线不平行; 当m≠﹣3,﹣5时,两条直线分别化为:y=x+,y=+, ∵两条直线平行,∴,≠,解得m=﹣7. 综上可得:m=﹣7.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分类讨论、两条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属于基础题. 9.已知一个三棱锥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其中俯视图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该三棱锥的外接球体积为(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三视图知几何体是一个侧棱与底面垂直的三棱锥,底面是斜边上的高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与底面垂直的侧面是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高为,故三棱锥的外接球与以棱长为的正方体的外接球相同,由此可得结论 【详解】 由三视图知几何体是一个侧棱与底面垂直的三棱锥, 底面是斜边上的高为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与底面垂直的侧面是个等腰三角形,底边长为,高为, 故三棱锥的外接球与以棱长为的正方体的外接球相同,其直径为,半径为 三棱锥的外接球体积为 故选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视图,几何体的外接球的体积,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0.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如果输入,则输出的(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分析】 由已知中的程序语句可知:该程序的功能是利用循环结构计算并输出变量的值,模拟程序的运行过程,分析循环中各变量值的变化情况,可得答案. 【详解】 因为输入,,.所以 第1步:,; 第2步:,; 第3步: ,; …… 以此类推,第2018步: ,,所以输出,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程序框图的应用问题,解题时应模拟程序框图的运行过程,以便得出正确的结论,属基础题. 11.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则( ) A. 150 B. 162 C. 180 D. 210 【答案】B 【解析】 【分析】 由通项公式,首先判断数列的单调性,去掉要求和式的绝对值,再进行计算。 【详解】 由对勾函数的性质可知: 当时,数列为递减;当时,数列为递增。 所以 = = = =162 【点睛】 数列问题常见的方法和注意点: (1)求和常常要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的形式和特点,灵活选择方法,不可以用固定的思维模式去考虑问题。如含绝对值的求和问题的关键点在于先把绝对值去掉,再求和。 (2)常见的求和方法有:倒序求和,错位相消,裂项法,分组求和法,公式法等。 12.若的内角满足,则的最大值为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条件求得cosC<0,确定出C为钝角,利用诱导公式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化简已知等式的左边,得到sinB=﹣2sinAcosC,再由sinB=sin(A+C),化简得到tanC=﹣3tanA,将tanB化简为﹣tan(A+C),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公式化简,将tanC=﹣3tanA代入,变形后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出tanB的范围,即可得到tanB的最大值. 【详解】 △ABC中,∵sinA>0,sinB>0,∴=2cos(A+B)=﹣2cosC>0,即cosC<0, ∴C为钝角,sinB=﹣2sinAcosC. 又sinB=sin(A+C)=sinAcosC+cosAsinC, ∴sinAcosC+cosAsinC=﹣2sinAcosC,即cosAsinC=﹣3sinAcosC, ∴tanC=﹣3tanA, ∴tanB=﹣tan(A+C)=﹣=﹣=≤=, 当且仅当=3tanA时,即tanA=时取等号, 则tanB的最大值为, 故选:A. 【点睛】 此题考查了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两角和与差的正弦、正切函数公式,以及基本不等式的运用,熟练掌握基本关系及公式是解本题的关键,属于中档题. 第II卷(非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二、填空题 13.直线的倾斜角为________________. 【答案】150° 【解析】 【分析】 由直线方程求出直线的斜率,即得倾斜角的正切值,从而求出倾斜角. 【详解】 设直线x+y﹣2=0的倾斜角为α, 由x+y﹣2=0,得:, 故直线的斜率k=tanα=﹣, ∵0°≤α<180°, ∴α=150°.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的问题,是基础题. 14.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则=____________. 【答案】72 【解析】 【分析】 设出公差d,由a8+a10=28求出公差d,求利用前n项和公式求解S9得答案. 【详解】 等差数列的首项为a1=2,设公差为d, 由a8=a1+7d,a10=a1+9d, ∵a8+a10=28 即4+16d=28 得d=, 那么S9==72.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是基础题. 15.如图,圆锥顶点为,底面圆心为,过轴的截面,为中点,,,则从点经圆锥侧面到点的最短距离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要求最短距离,需将圆锥的侧面展开,进而根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得出结果. 【详解】 由题意知,底面圆的直径为,故底面周长等于π, 设圆锥的侧面展开后的扇形圆心角为α, 根据底面周长等于展开后扇形的弧长得,π=α, 解得:α=, 所以∠APB=, 所以BC=. 【点睛】 考查了平面展开﹣最短路径问题,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是一个扇形,此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本题就是把圆锥的侧面展开成扇形,“化曲面为平面”,用勾股定理解决. 16.已知函数,若集合含有个元素,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通过三角函数关系式的恒等变换,把函数的关系式变形成正弦型函数,进一步利用函数的性质求出结果. 【详解】 函数f(x)=sinωx﹣cosωx(ω>0), =2sin(ωx﹣), 令2sin(ωx﹣)=﹣1, 解得:,或(k∈Z), 所以:或(k∈Z), 设直线y=﹣1与y=f(x)在(0,+∞)上从左到右的第四个交点为A第五个交点为B, 则:,. 由于方程f(x)=﹣1在(0,π)上有且只有四个实数根, 则:xA<π≤xB, 即:, 解得:.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要点:三角函数关系式的恒等变换,正弦型函数的性质及函数零点的应用. 评卷人 得分 三、解答题 17.已知函数. (1)若都是从集合中任取的一个数,求函数有零点的概率; (2)若都是从区间上任取的一个数,求成立的概率.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知本题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基本事件数, 求出“函数f(x)有零点”的概率值; (2)由题意知本题为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对应区域的面积比即可. 【详解】 (1)a,b都是从集合{0,1,2,3}中任取的一个数, ∴本题为古典概型且基本事件总数为4×4=16个, 设“函数f(x)有零点”为事件A, 则A⇔△=a2﹣4b≥0,即a2≥4b, 包含(0,0),(2,0),(2,1),(3,0),(3,1),(3,2)7个基本事件, ∴; (2)∵a,b都是从区间[0,3]上任取的一个数, ∴本题为几何概型且所有基本事件的区域为如图所示矩形OABC, 设“”为事件B, 则事件B⇔f(1)=1﹣a+b>0,即b>a﹣1, ∴B包含的基本事件构成的区域为图中阴影部分,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古典概型的概率与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问题,关键是区分两个概念,是综合题. 18.已知直线l: 1若直线l不经过第四象限,求k的取值范围; 2若直线l交x轴负半轴于点A,交y轴正半轴于点B,O为坐标原点,设的面积为S,求S的最小值及此时直线l的方程. 【答案】(1)k≥0;(2)面积最小值为4,此时直线方程为:x﹣2y+4=0 【解析】 【分析】 (1)可求得直线l的方程及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依题意,从而可解得k的取值范围; (2)依题意可求得A(﹣,0),B(0,1+2k),S=(4k++4),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1)直线l的方程可化为:y=kx+2k+1,则直线l在y轴上的截距为2k+1, 要使直线l不经过第四象限,则,解得k的取值范围是:k≥0 (2)依题意,直线l在x轴上的截距为:﹣,在y轴上的截距为1+2k, ∴A(﹣,0),B(0,1+2k),又﹣<0且1+2k>0, ∴k>0,故S=|OA||OB|=×(1+2k)=(4k++4)≥(4+4)=4,当且仅当4k=,即k=时取等号, 故S的最小值为4,此时直线l的方程为x﹣2y+4=0 【点睛】 本题考查恒过定点的直线,考查直线的一般式方程,考查直线的截距及三角形的面积,考查基本不等式的应用,属于中档题. 19.在△中,角,,的对边分别为,,,且. (1)求角; (2)若,,求△的面积. 【答案】(1)(2) 【解析】 【分析】 (1)利用余弦定理和正弦定理的边化角,化简已知等式;再根据两角和的正弦公式、诱导公式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化简即可求出结果. (2)根据同角三角关系,确定和,利用两角和的正弦公式、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诱导公式,确定;再利用正弦定理确定,进而由即可求得答案. 【详解】 解:(1)因为,由余弦定理,得 ,所以, 由正弦定理,得, 又,, 所以,, 所以 . (2)由,,得,, 所以, 由正弦定理,得 , 所以△的面积为. 【点睛】 三角形中角的求值问题,需要结合已知条件选取正、余弦定理,灵活转化边和角之间的关系,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其基本步骤是: 第一步:定条件,即确定三角形中的已知和所求,然后确定转化的方向; 第二步:定工具,即根据条件和所求合理选择转化的工具,实施边角之间的互化; 第三步:求结果,即根据已知条件计算并判定结果. 20.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AD∥BC,∠BAD=90°,PA=AD=AB=2BC=2,过AD的平面分别交PB,PC于M,N两点. (1)求证:MN∥BC; (2)若M,N分别为PB,PC的中点, ①求证:PB⊥DN; ②求直线AM和直线CD所成角的余弦值. 【答案】(1)略;(2)①略;②; 【解析】 【分析】 (I)推导出BC∥AD,从而BC∥平面ADNM,由此能证明MN∥BC. (2)①推导出PB⊥MA,DA⊥AB,从而DA⊥PA.再由PB⊥DA,得PB⊥平面ADNM,由此能证明PB⊥DN. ②以A为坐标原点,AB为x轴,AD为y轴,AP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利用向量法能求出二面角P﹣DN﹣A的余弦值 【详解】 证明:(I)因为底面ABCD为直角梯形,所以BC∥AD. 因为BC⊄平面ADNM,AD⊂平面ADNM, 所以BC∥平面ADNM. 因为BC⊂平面PBC,平面PBC∩平面ADNM=MN, 所以MN∥BC. (2)①因为M,N分别为PB,PC的中点,PA=AB, 所以PB⊥MA. 因为∠BAD=90°,所以DA⊥AB. 因为PA⊥底面ABCD,所以DA⊥PA. 因为PA∩AB=A,所以DA⊥平面PAB.所以PB⊥DA. 因为AM∩DA=A,所以PB⊥平面ADNM, 因为DN⊂平面ADNM,所以PB⊥DN. ②如图,以A为坐标原点,AB为x轴,AD为y轴,AP为z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则A(0,0,0),B(2,0,0),C(2,1,0),D(0,2,0),P(0,0,2).M(1,0,1) =(1,0,1), 所以cos<>===. 所以直线AM和直线C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 【点睛】 本题考查线线平行、线线垂直的证明,考查二面角的余弦值的求法,是中档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向量法的合理运用. 21.已知数列满足 ,且,. ⑴求数列的前三项,,; ⑵数列为等差数列,求实数的值; ⑶求数列的前项和. 【答案】(1),,;(2);(3)。 【解析】 【分析】 (1)利用已知条件,直接求得的值,然后求出的值; (2)通过数列为等差数列,按照等差数列的定义,公差是常数,可求得的值; (3)利用(2),求出通项公式,然后通过乘公比错位相减法,即可求解数列的前项和. 【详解】 ⑴由 ,且得 ,得 同理,得, ⑵对于,且, ∵ 又数列为等差数列, ∴ 是与无关的常数, ∴ , 解得. ⑶由⑵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1, ∴, 得. ∴ , 记, 则有, 两式相减,得 故. 【点睛】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求和公式、数列求和的“错位相减法”,此类题目是数列问题中的常见题型,对考生计算能力要求较高,解答中确定通项公式是基础,准确计算求和是关键,易错点是在“错位”之后求和时,弄错等比数列的项数.本题将数列与解析几何结合起来,适当增大了难度,能较好的考查考生的数形结合思想、逻辑思维能力及基本计算能力等. 22.已知圆,直线 (1)若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弦长等于,求的值; (2)已知点,点为圆心,若在直线上存在定点(异于点),满足:对于圆上任一点,都有为一常数,试求所有满足条件的点的坐标及该常数. 【答案】(1) 或;(2)在直线上存在定点,使得为常数. 【解析】 【分析】 (1)圆心C(4,1)到直线l的距离d=.根据d2+=22 ,解得d.即可得出m. (2)由题知,直线MC的方程为:x=4,假设存在定点N(4,t)满足题意,设P(x,y),=λ,得|PM|2=λ2•|PN|2(λ>0),且(x﹣4)2=4﹣(y﹣1)2,整理得:[(2﹣2t)λ2+8]y+(3+t2)λ2﹣28=0,由于上式对于任意y∈[﹣1,3]恒成立,可得(2﹣2t)λ2+8=0,且(3+t2)λ2﹣28=0,解得t与λ. 【详解】 (1)圆心C(4,1)到直线l的距离d==. ∵d2+=22,解得d=1. ∴=1. 平方化为:m(3m+1)=0, 解得m=0或m=﹣. (2)由题知,直线MC的方程为:x=4,假设存在定点N(4,t)满足题意, 设P(x,y),=λ, 得|PM|2=λ2•|PN|2(λ>0),且(x﹣4)2=4﹣(y﹣1)2, ∴4﹣(y﹣1)2+(y﹣5)2=4λ2﹣λ2(y﹣1)2+λ2(y﹣t)2, 整理得:[(2﹣2t)λ2+8]y+(3+t2)λ2﹣28=0, 由于上式对于任意y∈[﹣1,3]恒成立, ∴(2﹣2t)λ2+8=0,且(3+t2)λ2﹣28=0, 解得:t2﹣7t+10=0, ∴t=2,或t=5(舍去,与M重合), λ2=4,λ>0,解得λ=2. 综上可知,在直线MC上存在定点N(4,2),使得为常数2. 【点睛】 本题考查了直线与圆的相交弦长问题、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