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第一章 习题课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中数学选修2-2教案第一章 习题课1

习题课 综合法和分析法 明目标、知重点 加深对综合法、分析法的理解,应用两种方法证明数学问题.‎ ‎1.对综合法的理解 综合法是中学数学证明中最常用的方法,它是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出发,经过一系列的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的命题.综合法是一种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 综合法的证明步骤用符号表示是:P0(已知)⇒P1⇒P2⇒…⇒Pn(结论)‎ ‎2.对分析法的认识 分析法是指从需证的问题出发,分析出使这个问题成立的充分条件,使问题转化为判定那些条件是否具备,其特点可以描述为“执果索因”,即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分析法的书写形式一般为“因为……,为了证明……,只需证明……,即……,因此,只需证明……,因为……成立,所以……,结论成立”.‎ 分析法的证明步骤用符号表示是:P0(已知)⇐…⇐Pn-2⇐Pn-1⇐Pn(结论)‎ 分析法属逻辑方法范畴,它的严谨性体现在分析过程步步可逆.‎ 题型一 选择恰当的方法证明不等式 例1 设a,b,c为任意三角形三边长,I=a+b+c,S=ab+bc+ca,试证:3S≤I2<4S.‎ 证明 I2=(a+b+c)2=a2+b2+c2+2ab+2bc+2ca ‎=a2+b2+c2+2S.‎ 欲证3S≤I2<4S,‎ 即证ab+bc+ca≤a2+b2+c2<2ab+2bc+2ca.‎ 先证明ab+bc+ca≤a2+b2+c2,‎ 只需证2a2+2b2+2c2≥2ab+2bc+2ca,‎ 即(a-b)2+(a-c)2+(b-c)2≥0,显然成立;‎ 再证明a2+b2+c2<2ab+2bc+2ca,‎ 只需证a2-ab-ca+b2-ab-bc+c2-bc-ca<0,‎ 即a(a-b-c)+b(b-a-c)+c(c-b-a)<0,‎ 只需证a0,‎ +≥2>0,‎ ‎∴(a+b)(+)≥4.‎ 又a+b=1,∴+≥4.‎ 方法三 +=+=1+++1≥2+2=4.当且仅当a=b时,取“=”.‎ 题型二 选择恰当的方法证明等式 例2 已知△ABC的三个内角A,B,C成等差数列,对应的三边为a,b,c,求证:+=.‎ 证明 要证原式,只需证+=3,‎ 即证+=1,即只需证=1,‎ 而由题意知A+C=2B,‎ ‎∴B=,∴b2=a2+c2-ac,‎ ‎∴= ‎==1,‎ ‎∴原等式成立,即+=.‎ 反思与感悟 综合法推理清晰,易于书写,分析法从结论入手易于寻找解题思路.在实际证明命题时,常把分析法与综合法结合起来使用,称为分析综合法,其结构特点是:根据条件的结构特点去转化结论,得到中间结论Q;根据结论的结构特点去转化条件,得到中间结论P;若由P可推出Q,即可得证.‎ 跟踪训练2 设实数a,b,c成等比数列,非零实数x,y分别为a与b,b与c的等差中项,试证:+=2.‎ 证明 由已知条件得 b2=ac,①‎ ‎2x=a+b,2y=b+c.②‎ 要证+=2,‎ 只需证ay+cx=2xy,‎ 只需证2ay+2cx=4xy.‎ 由①②得2ay+2cx=a(b+c)+c(a+b)=ab+2ac+bc,‎ ‎4xy=(a+b)(b+c)=ab+b2+ac+bc=ab+2ac+bc,‎ 所以2ay+2cx=4xy.命题得证.‎ 题型三 立体几何中位置关系的证明 例3 如图,在四棱锥P-ABCD中,PA⊥底面ABCD,AB⊥AD,AC⊥CD,∠ABC=60°,PA=AB=BC,E是PC的中点.‎ ‎(1)证明:CD⊥AE;‎ ‎(2)证明:PD⊥平面ABE.‎ 证明 (1)在四棱锥P-ABCD中,‎ ‎∵PA⊥底面ABCD,CD底面ABCD,‎ ‎∴PA⊥CD.∵AC⊥CD,PA∩AC=A,‎ ‎∴CD⊥平面PAC,而AE平面PAC,‎ ‎∴CD⊥AE.‎ ‎(2)由PA=AB=BC,∠ABC=60°,‎ 可得AC=PA,∵E是PC的中点,∴AE⊥PC.‎ 由(1)知,AE⊥CD,且PC∩CD=C,‎ ‎∴AE⊥平面PCD.而PD平面PCD,‎ ‎∴AE⊥PD.∵PA⊥底面ABCD,‎ ‎∴PA⊥AB,又AB⊥AD,∴AB⊥平面PAD,‎ ‎∴AB⊥PD,又AB∩AE=A,综上得PD⊥平面ABE.‎ 反思与感悟 综合法证明线面之间的垂直关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利用垂直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可以进行线线、线面以及面面之间垂直关系的转化.另外,利用一些 常见的结论还常常可以将线面间的垂直与平行进行转化.比如:两条平行线中一条垂直于平面α,则另外一条也垂直于平面α;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相互平行等.‎ 跟踪训练3 如图,正方形ABCD和四边形ACEF所在的平面互相垂直,EF∥AC,AB=,CE=EF=1.‎ ‎(1)求证:AF∥平面BDE;‎ ‎(2)求证:CF⊥平面BDE.‎ 证明 (1)如图,设AC与BD交于点G.‎ 因为EF∥AG,且EF=1,‎ AG=AC=1,‎ 所以四边形AGEF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F∥EG.‎ 因为EG平面BDE,AF⃘平面BDE,‎ 所以AF∥平面BDE.‎ ‎(2)连接FG.因为EF∥CG,EF=CG=1,且CE=1,‎ 所以四边形CEFG为菱形.‎ 所以CF⊥EG.‎ 因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 所以BD⊥AC.又因为平面ACEF⊥平面ABCD,且平面ACEF∩平面ABCD=AC,‎ 所以BD⊥平面ACEF.‎ 所以CF⊥BD.又BD∩EG=G,‎ 所以CF⊥平面BDE.‎ ‎[呈重点、现规律]‎ ‎1.综合法的特点: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出未知.‎ ‎2.分析法的特点:从未知看需知,逐步靠拢已知.‎ ‎3.分析法和综合法各有优缺点.分析法思考起来比较自然,容易寻找到解题的思路和方法,缺点是思路逆行,叙述较繁;综合法从条件推出结论,较简捷地解决问题,但不便于思考.实际证题时常常两法兼用,先用分析法探索证明途径,然后再用综合法叙述出来.‎ 一、基础过关 ‎1.已知a≥0,b≥0,且a+b=2,则(  )‎ A.a≤ B.ab≥ C.a2+b2≥2 D.a2+b2≤3‎ 答案 C 解析 ∵a+b=2≥2,∴ab≤1.‎ ‎∵a2+b2=4-2ab,∴a2+b2≥2.‎ ‎2.已知a、b、c、d∈{正实数},且<,则(  )‎ A.<< B.<< C.<< D.以上均可能 答案 A 解析 方法一 特值检验,∵<,‎ 可取a=1,b=3,c=1,d=2,‎ 则=,满足<<.∴B、C、D不正确.‎ 方法二 要证<,∵a、b、c、d∈{正实数},‎ ‎∴只需证a(b+d)2,∴2ab<,‎ 由a2+b2>=,‎ 又∵0b>c 解析 a=,b=,c=.∴a>b>c.‎ ‎6.如图所示,SA⊥平面ABC,AB⊥BC,过A作SB的垂线,垂足为E,过E作SC的垂线,垂足为F.‎ 求证:AF⊥SC.‎ 证明:要证AF⊥SC,只需证SC⊥平面AEF,只需证AE⊥SC(因为______),只需证______,只需证AE⊥BC(因为________),只需证BC⊥平面SAB,只需证BC⊥SA(因为______).由SA⊥平面ABC可知,上式成立.‎ 答案 EF⊥SC AE⊥平面SBC AE⊥SB AB⊥BC 解析 要证线线垂直,可先证线面垂直,要证线面垂直,还需线线垂直,通过证明BC⊥平面SAB,可得AE⊥BC,进而AE⊥平面SBC,SC⊥平面AEF,问题得证.‎ ‎7.如果a,b都是正数,且a≠b,求证:+>+.‎ 证明 方法一 用综合法 +--= ‎==>0,‎ ‎∴+>+.‎ 方法二 用分析法 要证+>+,‎ 只要证++2>a+b+2,‎ 即要证a3+b3>a2b+ab2,‎ 只需证(a+b)(a2-ab+b2)>ab(a+b),‎ 即需证a2-ab+b2>ab,‎ 只需证(a-b)2>0,‎ 因为a≠b,所以(a-b)2>0恒成立,‎ 所以+>+成立.‎ 二、能力提升 ‎8.命题甲:()x、2-x、2x-4成等比数列;命题乙:lg x、lg(x+2)、lg(2x+1)成等差数列,则甲是乙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 C 解析 由()x、2-x、2x-4成等比数列可得:(2-x)2=()x·2x-4,解得x=4;由lg x、lg(x+2)、lg(2x+1)成等差数列得:2lg(x+2)=lg x+lg(2x+1),可解得x=4(x=-1舍去),所以甲是乙的充要条件. ‎ ‎9.若a>b>1,P=,Q=(lg a+lg b),R=lg(),则(  )‎ A.Rb>1⇒lg a>0,lg b>0,‎ Q=(lg a+lg b)>=P,‎ R>lg=(lg a+lg b)=Q⇒R>Q>P.‎ ‎10.已知α、β为实数,给出下列三个论断:①αβ>0;②|α+β|>5;③|α|>2,|β|>2.以其中的两个论断为条件,另一个论断为结论,你认为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 答案 ①③⇒②‎ 解析 ∵αβ>0,|α|>2,|β|>2.‎ ‎∴|α+β|2=α2+β2+2αβ>8+8+2×8=32>25.‎ ‎∴|α+β|>5.‎ ‎11.已知a>0,求证: -≥a+-2.‎ 证明 要证 -≥a+-2,‎ 只要证 +2≥a++.‎ 因为a>0,故只要证 2≥2,‎ 即a2++4 +4≥a2+2++2+2,‎ 从而只要证2≥,‎ 只要证4≥2,‎ 即a2+≥2,而该不等式显然成立,故原不等式成立.‎ ‎12.已知a、b、c∈R,且a+b+c=1,求证:(-1)(-1)·(-1)≥8.‎ 证明 方法一 (分析法)‎ 要证(-1)(-1)(-1)≥8成立,‎ 只需证··≥8成立.‎ 因为a+b+c=1,‎ 所以只需证··≥8成立,‎ 即证··≥8成立.‎ 而··≥··=8成立.‎ 所以(-1)(-1)(-1)≥8成立.‎ 方法二 (综合法)‎ ‎(-1)(-1)(-1)‎ ‎=(-1)(-1)(-1)‎ ‎=··= ‎≥=8,‎ 当且仅当a=b=c时取等号,‎ 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三、探究与拓展 ‎13.设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已知a1=1,=an+1-n2-n-,n∈N+.‎ ‎(1)求a2的值;‎ ‎(2)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3)证明:对一切正整数n,有++…+<.‎ ‎(1)解 2S1=a2--1-,又S1=a1=1,‎ 所以a2=4.‎ ‎(2)解 当n≥2时,2Sn=nan+1-n3-n2-n,‎ ‎2Sn-1=(n-1)an-(n-1)3-(n-1)2-(n-1),‎ 两式相减得2an=nan+1-(n-1)an-(3n2-3n+1)-(2n-1)-,‎ 整理得(n+1)an=nan+1-n(n+1),‎ 即-=1,又-=1,‎ 故数列是首项为=1,公差为1的等差数列,‎ 所以=1+(n-1)×1=n,所以an=n2.‎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n∈N+.‎ ‎(3)证明 +++…+=1++++…+<1++++…+ ‎=1++++…+ ‎=+-=-<,‎ 所以对一切正整数n,有++…+<.‎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