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二轮名师精编精析:圆锥曲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数学二轮名师精编精析:圆锥曲线

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和方程 ★★★高考在考什么 【考题回放】 1.已知 AB 为过抛物线 y2=2px 焦点 F 的弦, 则以 AB 为直径的圆与抛物线的准线(B) A.相交 B.相切 C.相离 D.与 p 的取值有关 2.(江苏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双曲线中心在原点,焦点在 y 轴上,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x-2y=0,则它的离心 率为 ( A ) A. 5 B. 5 2 C. 3 D.2 3.点 P(a,b)是双曲线 x2-y2=1 右支上一点,且 P 到渐近线距离为 2 ,则 a+b=(B ) A、- B、 C、-2 D、2 4.(湖南)设 F1 、F2 分别是椭圆 2 2 2 2 1 x y a b   ( 0a b  )的左、右焦点,若在其右准线上存在 P 使线段 PF1 的中垂 线过点 F2,则椭圆离心率的取值范围是( D ) A. 2 0 2       , B. 3 0 3       , C. 2 1 2       , D. 3 1 3       , 5.(湖北理)双曲线 2 2 1 2 2 : 1( 0 0) x y C a b a b    , 的左准线为 l,左焦点和右焦点分别为 F1 、F2;抛物线 C2 的准线 为 l,焦点为 F2;C1 与 C2 的一个交点为 M,则 1 2 1 1 2 F F MF MF MF  等于 ( A ) A. 1 B.1 C. 1 2  D. 1 2 6.(全国一)抛物线 y2=4x 的焦点为 F,准线为 l,经过 F 且斜率为 3 的直线与抛物线在 x 轴上方的部分相交于点 A, AKl,垂足为 K,则△AKF 的面积是( C) A.4 B.3 3 C.4 3 D.8 7.(福建理)以双曲线 2 2 1 9 16 x y   的右焦点为圆心,且与其渐近线相切的圆方程是 ( A ) A.x2+y2-10x+9=0 B.x2+y2-10x+16=0 C.x2+y2+10x+16=0 D.x2+y2+10x+9=0 8.(辽宁)设椭圆 2 2 1 25 16 x y   上一点 P 到左准线的距离为 10,F 是该椭圆的左焦点,若点 M 满足 1 ( ) 2 OM OP OF  , 则 | |OM  2 ★★★高考要考什么 【热点透析】 一、圆锥曲线的定义 1. 椭圆:到两个定点的距离之和等于定长(定长大于两个定点间的距离)的动点的轨迹叫做椭圆。即: {P| |PF1|+|PF2|=2a, (2a>|F1F2|)}。 2. 双曲线:到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差的绝对值为定值(定值小于两个定点的距离)的动点轨迹叫做双曲线。即{P| ||PF1|-|PF2||=2a, (2a<|F1F2|)}。 3. 圆锥曲线的统一定义:到定点的距离与到定直线的距离的比 e 是常数的点的轨迹叫做圆锥曲线。当 01 时为双曲线。 二、圆锥曲线的方程。 1.椭圆: 2 2 2 2 1 x y a b   (a>b>0)或 2 2 2 2 1 y x a b   (a>b>0)(其中,a2=b2+c2) 2.双曲线: 2 2 2 2 1 x y a b   (a>0, b>0)或 2 2 2 2 1 y x a b   (a>0, b>0)(其中,c2=a2+b2) 3.抛物线:y2=±2px(p>0),x2=±2py(p>0) 三、圆锥曲线的性质 知识要点: 1.椭圆: 2 2 2 2 1 x y a b   (a>b>0) (1)范围:|x|≤a,|y|≤b (2)顶点:(±a,0),(0,±b) (3)焦点:(±c,0) (4)离心率:e= ∈(0,1) (5)准线: 2a x c   2.双曲线: 2 2 2 2 1 x y a b   (a>0, b>0) (1)范围:|x|≥a, y∈R (2)顶点:(±a,0) (3)焦点:(±c,0) (4)离心率: c e a  ∈(1,+∞) (5)准线: 2a x c   (6)渐近线: b y x a   3.抛物线:y2=2px(p>0) (1)范围:x≥0, y∈R (2)顶点:(0,0) (3)焦点:( 2 p ,0) (4)离心率:e=1 (5)准线:x=- 2 p 主要题型: (1)定义及简单几何性质的灵活运用; (2)求曲线方程(含指定圆锥曲线方程及轨迹方程)。 ★★★突破重难点 【例 1】若 F1、F2 为双曲线 1 2 2 2 2  b y a x 的左、右焦点,O 为坐标原点,点 P 在双曲线的左支上,点 M 在双曲线的右 准线上,且满足: )(, 1 1 1 OM OM OF OF OPPMOF   )0(  , 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 A. 2 B. 3 C.2 D.3 解:由 PMOF 1 知四边形 F1OMP 是平行四边形,又 1 1( OF OF OP  ) OM OM  知 OP 平分∠F1OM,即 F1OMP 是菱形,设|OF1|=c,则|PF1|=c. 又|PF2|-|PF1|=2a, ∴|PF2|=2a+c, 由双曲线的第二定义知 1 22    ec ca e ,且 e>1,∴e=2,故选 C. 【例 2】学校科技小组在计算机上模拟航天器变轨返回试验. 设计方案如图:航天器运行(按顺时针方向)的轨迹方程 为 1 25100 22  yx ,变轨(即航天器运行轨迹由椭圆变为抛物线)后返回的轨迹是以 y 轴为对称轴、       7 64 ,0M 为顶点 的抛物线的实线部分,降落点为 )0,8(D . 观测点 )0,6()0,4( BA 、 同时跟踪航天器. (1)求航天器变轨后的运行轨迹所在的曲线方程; (2)试问:当航天器在 x轴上方时,观测点 BA、 测得离航天器的距离分别为多少时,应向航天器发出变轨指令? 解:(1)设曲线方程为 7 642  axy , 由题意可知, 7 64 640  a . 7 1  a .  曲线方程为 7 64 7 1 2  xy . (2)设变轨点为 ),( yxC ,根据题意可知         )2(, 7 64 7 1 )1(,1 25100 2 22 xy yx 得 03674 2  yy , 4y 或 4 9 y (不合题意,舍去). 4 y . 得 6x 或 6x (不合题意,舍去).  C 点的坐标为 )4,6( , 4||,52||  BCAC . 答:当观测点 BA、 测得 BCAC、 距离分别为 452 、 时,应向航天器发出指令. 【例 3】如图 1,已知 A、B、C 是长轴为 4 的椭圆上三点,点 A 是长轴的一个顶 点,BC 过椭圆中心 O,且 0AC BC  , 2BC AC 。 (1)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椭圆方程; (2)如果椭圆上两点 P、Q 使直线 CP、CQ 与 x 轴围 成底边在 x 轴上的等腰三角形,是否总存在实数 使 PQ AB ?请给出证明。 解:(1)以 O 为原点,OA 所在的直线为 x 轴建立如 图直角坐标系,则 A(2,0),椭圆方程可设为 2 2 2 1(0 2) 4 x y b b     。 而 O 为椭圆中心,由对称性知|OC|=|OB| 又 0AC BC  ,所以 AC⊥BC 又 2BC AC ,所以|OC|=|AC|, 所以△ AO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点 C 坐标为(1,1)。将(1,1)代入椭圆方程得 2 4 3 b  ,则椭圆方程为 2 23 1 4 4 x y   。 (2)由直线 CP、CQ 与 x 轴围成底边在 x 轴上的等腰三角形,设直线 CP 的斜率为 k,则直线 CQ 的斜率为-k,直线 CP 的方程为 y-1=k(x-1),直线 CQ 的方程为 y-1=-k(x-1)。由椭圆方程与直线 CP 的方程联立,消去 y 得 (1+3k2)x2-6k(k-1)x+3k2-6k-1=0① 因为 C(1,1)在椭圆上,所以 x=1 是方程①的一个根,于是 2 2 3 6 1 1 3 P k k x k     同理 2 2 3 6 1 1 3 Q k k x k     这样, 1 3 P Q PQ P Q y y k x x     , 又 B(-1,-1),所以 1 3 ABk  , 即 kAB=kPQ。所以 PQ∥AB,存在实数使PQ AB 。 【例 4】如图,直线 l1 和 l2 相交于点 M,l1 ⊥l2,点 N∈l1.以 A、B 为端点 的 曲 线 段 C 上的任一点到 l2 的距离与到点 N 的距离相等.若△AMN 为锐角三角形, 图 1 |AM|= 17 ,|AN|=3,且|BN|=6.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求曲线 C 的方程. 解法一:如图建立坐标系,以 l1 为 x 轴,MN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点 O 为坐标原点. 依题意知:曲线段 C 是以点 N 为焦点,以 l2 为准线的抛线段的一段,其中 A、B 分 别为 C 的端点.设曲线段 C 的方程为 y2=2px (p>0),(xA≤x≤xB,y>0),其中 xA,xB 分别为 A,B 的横坐标, P=|MN|. 所以 M (- 2 P ,0),N ( 2 P ,0). 由 |AM|= 17 ,|AN|=3 得 (xA+ 2 P )2+2PxA=17, ① (xA- 2 P )2+2PxA=9. ② 由①、②两式联立解得 xA= P 4 ,再将其代入①式并由 p>0 解得      1 4 Ax p 或      2 2 Ax p . 因为△AMN 是锐角三角形,所以 2 P >xA,故舍去     2 2 Ax p . ∴ P=4,xA=1. 由点 B 在曲线段 C 上,得 xB=|BN|- 2 P =4. 综上得曲线段 C 的方程为 y2=8x (1≤x≤4,y>0). 解法二:如图建立坐标系,分别以 l1、l2 为 x、y 轴,M 为坐标原点. 作 AE⊥l1,AD⊥l2,BF⊥l2,垂足分别为 E、D、F. 设 A (xA,yA)、B (xB,yB)、N (xN,0). 依题意有 xA=|ME|=|DA|=|AN|=3, yA=|DM|= 22 DAAM  =2 2 ,由于△AMN 为锐角三角形,故有 xN=|AE|+|EN|=4. =|ME|+ 22 AEAN  =4 XB=|BF|=|BN|=6. 设点 P (x,y)是曲线段 C 上任一点,则由题意知 P 属于集合 {(x,y)|(x-xN)2+y2=x2,xA≤x≤xB,y>0}. 故曲线段 C 的方程 y2=8(x-2)(3≤x≤6,y>0). 第十七讲 圆锥曲线的定义、性质和方程(二) 【例 5】已知椭圆 )0(1 2 2 2 2  ba b y a x 的长、短轴端点分别为 A、B,从此椭圆上一点 M 向 x 轴作垂线,恰好通过 椭圆的左焦点 F1,向量 AB 与OM 是共线向量。 (1)求椭圆的离心率 e; (2)设 Q 是椭圆上任意一点, F1、F2 分别是左、右焦点,求∠F1QF2 的取值范围; 解:(1)∵ a b ycxcF MM 2 1 ,),0,(  则 ,∴ ac b kOM 2  。 ∵ ABOM a b k AB 与, 是共线向量,∴ a b ac b  2 ,∴b=c,故 2 2 e 。 (2)设 1 1 2 2 1 2 1 2 1 2 , , , 2 , 2 , FQ r F Q r F QF r r a F F c         2 2 2 2 2 2 2 1 2 1 2 1 2 21 21 2 1 2 1 2 4 ( ) 2 4 cos 1 1 0 2 2 ( ) 2 r r c r r r r c a a r rr r r r r r               当且仅当 21 rr  时,cosθ =0,∴θ ] 2 ,0[   。 【例 6】设 P 是双曲线 1 164 22  yx 右支上任一点. |||| PFPE  的值; (1)过点 P 分别作两渐近线的垂线,垂足分别为 E,F,求 AOBPBAP  求,2 (2)过点 P 的直线与两渐近线分别交于 A、B 两点,且 的面积. 解:(I)设 1641 4 ),,( 2 0 2 0 2 0 00  yx x yxP 则 ∵两渐近线方程为 02  yx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 5 16 5 |4| |||| 2 0 2 0    yx PFPF (II)设两渐近线的夹角为 , , 5 3 tan1 1 cos, 3 4 | 41 22 |tan 2        则 5 4 sin   ,1 36 8 ,1 36 )2( 36 )2( ,1 164 , 3 42 , 3 2 ,2 .5|||| )(,5||,5|| ),2,(),2,(, 21 2 21 2 21 22 21 0 21 0 21 21 2211                     xxxxxx yx xx y xx x PBAP xxOBOA ABPxOBxOA xxBxxAAOB 即得 代入 又 的内分点是 设   2 9 21  xx 9 5 4 2 9 5 2 1 )sin(|||| 2 1  OBOAS AOB 【例 7】如图,已知梯形 ABCD 中|AB|=2|CD|,点 E 分有向线段 AC 所成的比为11 8 , 双 曲 线 过 C、D、E 三点,且以 A、B 为焦点.求双曲线的离心率. 解:如图,以 AB 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直线 AB 为 x 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xOy,则 CD⊥y 轴. 因为双曲线经过点 C、D,且以 A、B 为焦点,由双曲线的对称性知 C、D 关于 y 轴对称. 依题意,记 A(-c,0),C( 2 c ,h),B(c,0),其中 c 为双曲线的半焦距,c= 2 1 |AB|,h 是梯形的高. 由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得点 E 的坐标为 c c c xE 19 7 11 8 1 211 8     , h h yE 19 8 11 8 1 11 8 0     . 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1 2 2 2 2  b y a x ,则离心率 a c e  . 由点 C、E 在双曲线上,得          .1 361 64 361 49 ,1 4 1 2 2 2 2 2 2 2 2 b h a c b h a c 由①式得 1 4 1 2 2 2 2  a c b h 代入②式得 9 2 2  a c 所以,离心率 3 2 2  a c e 【例 8】已知椭圆 C 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 x 轴上,椭圆 C 上的点到焦点距离的最大值为 3,最小值为 1. (1)求椭圆 C 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 l:y=kx+m 与椭圆 C 相交于 A,B 两点(A,B 不是左右顶点),且以 AB 为直径的图过椭圆 C 的右顶点.求证: 直线 l 过定点,并求出该定点的坐标. 解:(I)由题意设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 2 2 2 1( 0) x y a b a b     , 由已知得: 3a c  , 1a c  , 2a  , 1c  , 2 2 2 3b a c    椭圆的标准方程为 2 2 1 4 3 x y   (Ⅱ)设 1 1( )A x y, , 2 2( )B x y, , 联立 2 2 1. 4 3 y kx m x y        , 得 2 2 2(3 4 ) 8 4( 3) 0k x mkx m     , 2 2 2 2 2 2 1 2 2 2 1 2 2 64 16(3 4 )( 3) 0 3 4 0 8 3 4 4( 3) . 3 4 m k k m k m mk x x k m x x k                      ,即 ,则 , 又 2 2 2 2 1 2 1 2 1 2 1 2 2 3( 4 ) ( )( ) ( ) 3 4 m k y y kx m kx m k x x mk x x m k           , 因为以 AB 为直径的圆过椭圆的右顶点 (2 0)D , , 1AD BDk k   ,即 1 2 1 2 1 2 2 y y x x      , 1 2 1 2 1 22( ) 4 0y y x x x x      , 2 2 2 2 2 2 3( 4 ) 4( 3) 16 4 0 3 4 3 4 3 4 m k m mk k k k           , 2 27 16 4 0m mk k    解得: 1 2m k  , 2 2 7 k m   ,且均满足 2 23 4 0k m   , 当 1 2m k  时, l 的方程为 ( 2)y k x  ,直线过定点 (2 0), ,与已知矛盾; 当 2 2 7 k m   时, l 的方程为 2 7 y k x       ,直线过定点 2 0 7       , 所以,直线 l 过定点,定点坐标为 2 0 7       , ★★★自我提升 1.已知△ ABC 的顶点 B、C 在椭圆 2 3 x +y2=1 上,顶点 A 是椭圆的一个焦点,且椭圆的另外一个焦点在 BC 边上,则△ ABC 的周长是(C ) (A)2 3 (B)6 (C)4 3 (D)12 2.如果双曲线的两个焦点分别为 )0,3(1 F 、 )0,3(2F ,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xy 2 ,那么它的两条准线间的距离是 ( C ) A. 36 B.4 C.2 D.1 3.抛物线 y=4x2 上的一点 M 到焦点的距离为 1,则点 M 的纵坐标是( B) ( A ) 16 17 ( B ) 16 15 ( C ) 8 7 ( D ) 0 4.双曲线的虚轴长为 4,离心率 2 6 e ,F1、F2 分别是它的左,右焦点,若过 F1 的直线与双曲线的左支交于 A、B 两点,且|AB|是|AF2|与|BF2|的等差中项,则|AB|为(A). A、 28 B、 24 C、 22 D、8 5.已知椭圆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 F(-2 3 ,0),且长轴长是短轴长的 2 倍,则该椭圆的标准方程是 22 1 16 4   yx . 6.过椭圆左焦点 F,倾斜角为 60的直线交椭圆于 A、B 两点,若|FA|=2|FB|,则椭圆的离心率为( B ) (A) 2 3 (B) 2 3 (C) 1 2 (D) 2 2 7.椭圆 + =1 的离心率 e= ,则 m=___________m=8 或 2。 8. F1、F2 是椭圆 1 b y a x 2 2 2 2  (a>b>0)的两焦点,过 F1 的弦 AB 与 F2 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 ABF2,其中∠BAF2=900, 则椭圆的离心率是________ 36  9.已知椭圆 E 的离心率为 e,左、右焦点为 F1、F2,抛物线 C 以 F2 为焦点,F1 为其顶点,若 P 为两曲线的公共点, 且 e|PF2|=|PF1|,则 e=__________。 10.如图,已知三点 A(-7, 0),B(7,0),C(2,-12). ① 若椭圆过 A、B 两点,且 C 为其一焦点, 求另一焦点 P 的轨迹方程; ② 若双曲线的两支分别过 A、B 两点,且 C 为其一 焦点,求另一焦点 Q 的轨迹方程。 解析:①由椭圆定义知,|AP|+|AC|=|BP|+|BC|, 即 故 P 的轨迹为 A(-7,0)、B(7,0)为焦点实轴长为 2 的双曲线的一支, 其方程为 ; ② 经讨论知,无论 A 在双曲线的哪一支上, 总有|QA|+|QB|=|AC|+|BC|=28>|AB|=14 故点 Q 的轨迹为以 A(-7,0)、B(7,0)为焦点长轴长为 28 的椭圆, 其方程为 。 11.如图,A 为椭圆 1 2 2 2 2  b y a x ( 0)a b  上 的一个动点,弦 AB、 AC 分别过焦点 F1、F2.当 AC 垂直于 x 轴 时, 恰好|AF1|:|AF2=3:1 (I)求该椭圆的离心率; (II)设 BFAF 111  , CFAF 222  ,试判 断  是 否 为 定 x y A B C O F1 F2 值?若是,则求出该定值;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解:(I)当 A C 垂直于 x 轴时, 1 2: 3:1AF AF  ,由 1 2 2AF AF a  , 得 1 3 2 a AF  , 2 2 a AF  在 Rt△ 1 2AF F 中, 2 1AF  2 2 2 (2 )AF c 解得 e = 2 2 . (II)由e = 2 2 ,则 2 2 1 2 22    e a ca a b , cb  . 焦点坐标为 1 2( 0) ( 0)F b F b , , , ,则椭圆方程为 1 2 2 2 2 2  b y b x , 化简有 222 22 byx  . 设 0 0( )A x y, , 1 1 2 2( ) ( )B x y C x y, , , , ①若直线 AC 的斜率存在,则直线 AC 方程为 )( 0 0 bx bx y y    代入椭圆方程有 0)(2)23( 2 0 2 00 2 0 2  ybybxbyybxb . 由韦达定理得: 0 2 2 0 2 20 23 bxb yb yy   ,∴ 0 2 0 2 2 23 bxb yb y   所以 b xb y y CF AF 0 2 0 2 2 2 23     ,同理可得 b xb b xb 00 1 2323      故= 6 6  b b . ②若直线 AC x 轴, bx 0 , 12  , 5 23 1    b bb  ∴=6. 综上所述:是定值 6. 12.已知椭圆 1 2 2 2 2  b y a x (a>b>0)上两点 A、B,直线 kxyl : 上有两点 C、D,且 ABCD 是正方形。此正方形 y x A B O C D O' 外接圆为 x2+y2-2y-8=0,求椭圆方程和直线 l 的方程。 解:圆方程 x2+y2-2y-8=0 即 x2+(y-1)2=9 的圆心 O'(0,1),半径 r=3。 设正方形的边长为 p,则 rp 22  ,∴ 23p ,又 O'是正方形 ABCD 的中心,∴O'到直线 y=x+k 的距离应等 于正方形边长 p 的一半即 2 23 ,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可知 k=-2 或 k=4。 (1)设 AB:y=x-2 由 y=x-2 CD:y=x+4 x2+y2-2y-8=0 得 A(3,1)B(0,-2),又点 A、B 在椭圆 1 2 2 2 2  b y a x 上, ∴a2=12,b2=4,椭圆的方程为 1 412 22  yx 。 (2)设 AB:y=x+4,同理可得两交点的坐标分别为(0,4),(-3,1)代入椭圆方程得 16 , 5 48 22  ba ,此时 b2>a2(舍去)。 综上所述,直线 l 方程为 y=x+4,椭圆方程为 1 412 22  yx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