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7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高考数学复习大二轮精准提分练习第二篇 第15练
第 15 练 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档大题规范练] [明晰考情] 1.命题角度:空间线、面关系的证明,空间角的求解.2.题目难度:立体几何大题 一般位于解答题的第二题或第三题位置,中档难度. 考点一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与垂直 要点重组 设直线 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b,平面 α,β 的法向量分别为 u,v,则 l∥m⇔a∥b⇔a=kb(k∈R); l⊥m⇔a⊥b⇔a·b=0; l∥α⇔a⊥u⇔a·u=0; l⊥α⇔a∥u⇔a=ku(k∈R); α∥β⇔u∥v⇔u=kv(k∈R); α⊥β⇔u⊥v⇔u·v=0. 方法技巧 利用空间向量证明平行、垂直的两种方法 ①坐标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用空间向量的坐标系研究点、线、面的关系; ②基向量法:选三个不共面的向量(夹角最好为 90°,45°或 60°),模长已知的向量作为基向量, 将相关向量用基向量表示. 1.如图所示,已知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BAC=90°, 且 AB=AA1,D,E,F 分别为 B1A,C1C,BC 的中点.求证: (1)DE∥平面 ABC; (2)B1F⊥平面 AEF. 证明 (1)由直三棱柱的性质,得 A1A⊥AB,A1A⊥AC,又 BA⊥AC,如图,以点 A 为坐标原 点,分别以 AB,AC,AA1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令 AB =AA1=4, 则 A(0,0,0),E(0,4,2),F(2,2,0),B(4,0,0),B1(4,0,4). 取 AB 的中点 N,连接 CN, 则 N(2,0,0),C(0,4,0),D(2,0,2), ∴DE → =(-2,4,0),NC → =(-2,4,0), ∴DE → =NC → ,∴DE∥NC. 又∵NC⊂平面 ABC,DE⊄平面 ABC, ∴DE∥平面 ABC. (2)∵B1F → =(-2,2,-4),EF → =(2,-2,-2),AF → =(2,2,0), ∴B1F → ·EF → =(-2)×2+2×(-2)+(-4)×(-2)=0, B1F → ·AF → =(-2)×2+2×2+(-4)×0=0. ∴B1F → ⊥EF → ,B1F → ⊥AF → ,即 B1F⊥EF,B1F⊥AF. 又∵AF∩EF=F,AF,EF⊂平面 AEF, ∴B1F⊥平面 AEF. 2.如图所示,在底面是矩形的四棱锥 P-ABCD 中,PA⊥底面 ABCD,E,F 分别是 PC,PD 的中点,PA=AB=1,BC=2. (1)求证:EF∥平面 PAB; (2)求证:平面 PAD⊥平面 PDC. 证明 由题意知,PA⊥AB,PA⊥AD,BA⊥AD,以点 A 为坐标原点,AB,AD,AP 所在直 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如图所示,则 A(0,0,0),B(1,0, 0),C(1,2,0),D(0,2,0),P(0,0,1), 因为 E,F 分别是 PC,PD 的中点, 所以 E( 1 2,1,1 2),F(0,1,1 2), EF → =(-1 2,0,0),AP → =(0,0,1),AD → =(0,2,0),DC → =(1,0,0),AB → =(1,0,0). (1)因为EF → =-1 2AB → ,所以EF → ∥AB → ,即 EF∥AB. 又 AB⊂平面 PAB,EF⊄平面 PAB,所以 EF∥平面 PAB. (2)因为AP → ·DC → =(0,0,1)·(1,0,0)=0, AD → ·DC → =(0,2,0)·(1,0,0)=0, 所以AP → ⊥DC → ,AD → ⊥DC → ,即 AP⊥DC,AD⊥DC. 又因为 AP∩AD=A,AP⊂平面 PAD,AD⊂平面 PAD,所以 DC⊥平面 PAD. 因为 DC⊂平面 PDC, 所以平面 PAD⊥平面 PDC. 3.如图,已知点 P 在正方体 ABCD-A′B′C′D′的对角线 BD′上,∠PDA=60°. (1)求 DP 与 CC′所成的角的大小; (2)求 DP 与平面 AA′D′D 所成的角的大小. 解 如图,以点 D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DA,DC,DD′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设 DA=1,则DA → =(1,0,0),CC′—→ =(0,0,1).连接 BD,B′D′. 在平面 BB′D′D 中,延长 DP 交 B′D′于点 H. 设DH → =(m,m,1)(m>0),由已知〈DH → ,DA → 〉=60°. 由DA → ·DH → =|DA → ||DH → |cos〈DA → ,DH → 〉, 可得 2m= 2m2+1,解得 m= 2 2 , 所以DH → =( 2 2 , 2 2 ,1). (1)因为 cos〈DH → ,CC′—→ 〉= 2 2 × 0+ 2 2 × 0+1 × 1 1 × 2 = 2 2 , 因为〈DH → ,CC′—→ 〉∈[0°,180°], 所以〈DH → ,CC′—→ 〉=45°,因为异面直线所成的角的范围是(0°,90°],DP 与 CC′所成的角 为 45°. (2)平面 AA′D′D 的一个法向量是DC → =(0,1,0). 因为 cos〈DH → ,DC → 〉= 2 2 × 0+ 2 2 × 1+1 × 0 1 × 2 =1 2, 且〈DH → ,DC → 〉∈[0°,180°], 所以〈DH → ,DC → 〉=60°. 可得 DP 与平面 AA′D′D 所成的角为 30°. 考点二 空间角的求解 要点重组 设直线 l,m 的方向向量分别为 a=(a1,b1,c1),b=(a2,b2,c2).平面 α,β 的法 向量分别为 u=(a3,b3,c3),v=(a4,b4,c4)(以下相同). (1)线线角 设 l,m 所成的角为 θ(0 ≤ θ ≤ π 2),则 cos θ=|a·b| |a||b|= |a1a2+b1b2+c1c2| a21+b21+c21 a22+b22+c22. (2)线面角 设直线 l 与平面 α 所成的角为 θ(0 ≤ θ ≤ π 2), 则 sin θ=|a·u| |a||u|=|cos〈a,u〉|. (3)二面角 设 α-l-β 的平面角为 θ(0≤θ≤π), 则|cos θ|=|u·v| |u||v|=|cos〈u,v〉|. 4.(2018·江苏)如图,在正三棱柱 ABC-A 1B1C1 中,AB=AA1=2,点 P,Q 分别为 A1B1,BC 的中点. (1)求异面直线 BP 与 AC1 所成角的余弦值; (2)求直线 CC1 与平面 AQC1 所成角的正弦值. 解 如图,在正三棱柱 ABC-A1B1C1 中,设 AC,A1C1 的中点分别为 O,O1,则 OB⊥OC, OO1⊥OC,OO1⊥OB,以{OB → ,OC → ,OO1→ }为基底,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O-xyz. 因为 AB=AA1=2,所以 A(0,-1,0),B( 3,0,0),C(0,1,0),A1(0,-1,2),B1( 3, 0,2),C1(0,1,2). (1)因为 P 为 A1B1 的中点,所以 P( 3 2 ,-1 2,2), 从而BP → =(- 3 2 ,-1 2,2),AC1→ =(0,2,2), 故|cos〈BP → ,AC1→ 〉|= |BP → ·AC1→ | |BP → ||AC1→ | = |-1+4| 5 × 2 2 =3 10 20 . 因此,异面直线 BP 与 AC1 所成角的余弦值为3 10 20 . (2)因为 Q 为 BC 的中点,所以 Q( 3 2 ,1 2,0), 因此AQ → =( 3 2 ,3 2,0),AC1→ =(0,2,2),CC1→ =(0,0,2). 设 n=(x,y,z)为平面 AQC1 的一个法向量, 则Error!即Error! 不妨取 n=( 3,-1,1). 设直线 CC1 与平面 AQC1 所成的角为 θ, 则 sin θ=|cos〈CC1→ ,n〉|= |CC1→ ·n| |CC1→ ||n| = 2 2 × 5 = 5 5 . 所以直线 CC1 与平面 AQC1 所成角的正弦值为 5 5 . 5.如图,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PD⊥平面 ABCD,PD∥QA,QA=AB=1 2PD. (1)证明:平面 PQC⊥平面 DCQ; (2)求二面角 Q-BP-C 的正弦值. (1)证明 由题意可得 QA⊥平面 ABCD,所以 QA⊥CD. 由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知 DC⊥AD,又因为 QA∩AD=A,QA,AD⊂平面 PDAQ,所以 CD⊥ 平面 PDAQ,所以 CD⊥PQ. 在直角梯形 PDAQ 中,可得 DQ=PQ= 2 2 PD, 所以 PQ2+DQ2=PD2. 由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得 PQ⊥QD. 又因为 CD∩DQ=D,CD,DQ⊂平面 DCQ, 所以 PQ⊥平面 DCQ. 又 PQ⊂平面 PQC,所以平面 PQC⊥平面 DCQ. (2)解 由题意知,如图,以点 D 为坐标原点,线段 DA 的长为单位长度,DA,DP,DC 所 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依题意有 Q(1,1,0),C(0,0, 1),P(0,2,0),B(1,0,1),CB → =(1,0,0),BP → =(-1,2,-1). 设 n=(x,y,z)是平面 PBC 的-个法向量, 则Error!即Error! 可取 n=(0,-1,-2). 同理,平面 PBQ 的一个法向量为 m=(1,1,1), 所以 cos〈m,n〉= m·n |m||n|=0-1-2 5· 3 =- 15 5 , 所以 sin〈m,n〉= 10 5 , 即二面角 Q-BP-C 的正弦值为 10 5 . 6.如图,在棱长为 2 的正方体 ABCD-A1B1C1D1 中,P 为棱 C1D1 的中点,Q 为棱 BB1 上的点, 且 BQ=λBB1(λ≠0). (1)若 λ=1 2,求 AP 与 AQ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 (2)若直线 AA1 与平面 APQ 所成的角为 45°,求实数 λ 的值. 解 以点 A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AB,AD,AA1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如图所示 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 (1)因为AP → =(1,2,2),AQ → =(2,0,1), 所以 cos〈AP → ,AQ → 〉= AP → ·AQ → |AP → ||AQ → | =1 × 2+2 × 0+2 × 1 9 × 5 =4 5 15 . 所以 AP 与 AQ 所成的角的余弦值为4 5 15 . (2)由题意可知,AA1→ =(0,0,2),AQ → =(2,0,2λ),AP → =(1,2,2). 设平面 APQ 的一个法向量为 n=(x,y,z), 则由 n⊥AP → ,n⊥AQ → ,得Error! 即Error! 令 z=-2,则 x=2λ,y=2-λ. 所以 n=(2λ,2-λ,-2). 又因为直线 AA1 与平面 APQ 所成的角为 45°, 所以|cos〈n,AA1→ 〉|= |n·AA1→ | |n||AA1→ | = 4 2 (2λ)2+(2-λ)2+(-2)2 = 2 2 , 可得 5λ2-4λ=0.又因为 λ≠0,所以 λ=4 5. 考点三 立体几何的综合问题 方法技巧 利用空间向量求解立体几何中的综合问题,要根据几何体的结构特征建立空间直 角坐标系,将题中条件数量化,利用计算方法求解几何问题. 7.(2018·全国Ⅲ)如图,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ABCD 所在的平面与半圆弧 所在平面垂直,M 是 上异于 C,D 的点. (1)证明:平面 AMD⊥平面 BMC; (2)当三棱锥 M-ABC 体积最大时,求平面 MAB 与平面 M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 (1)证明 由题设知,平面 CMD⊥平面 ABCD,交线为 CD.因为 BC⊥CD,BC⊂平面 ABCD, 所以 BC⊥平面 CMD,又 DM⊂平面 CMD, 故 BC⊥DM. 因为 M 为 上异于 C,D 的点,且 DC 为直径, 所以 DM⊥CM. 又 BC∩CM=C,BC,CM⊂平面 BMC, 所以 DM⊥平面 BMC. 又 DM⊂平面 AMD,故平面 AMD⊥平面 BMC. (2)解 以 D 为坐标原点,DA → 的方向为 x 轴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当三棱锥 M-ABC 体积最大时,M 为 的中点.由题设得 D(0,0,0),A(2,0,0),B(2,2,0),C(0,2,0),M(0,1,1), AM → =(-2,1,1),AB → =(0,2,0),DA → =(2,0,0), 设 n=(x,y,z)是平面 MAB 的法向量,则 CD CD CD CD Error!即Error! 可取 n=(1,0,2), DA → 是平面 MCD 的法向量,因此 cos〈n,DA → 〉= n·DA → |n||DA → | = 5 5 , sin〈n,DA → 〉=2 5 5 . 所以平面 MAB 与平面 MCD 所成二面角的正弦值是2 5 5 . 8.(2018·衡水模拟)在矩形 ABCD 中,AB=3,AD=2,点 E 是线段 CD 上靠近点 D 的一个三 等分点,点 F 是线段 AD 上的一个动点,且DF → =λDA → (0≤λ≤1).如图,将△BCE 沿 BE 折起至 △BEG,使得平面 BEG⊥平面 ABED. (1)当 λ=1 2时,求证:EF⊥BG; (2)是否存在 λ,使得 FG 与平面 DEG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1 3?若存在,求出 λ 的值;若不存 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 当 λ=1 2时,点 F 是 AD 的中点. ∴DF=1 2AD=1,DE=1 3CD=1. ∵∠ADC=90°, ∴∠DEF=45°. ∵CE=2 3CD=2,BC=2,∠BCD=90°, ∴∠BEC=45°. ∴BE⊥EF. 又平面 GBE⊥平面 ABED,平面 GBE∩平面 ABED=BE,EF⊂平面 ABED, ∴EF⊥平面 BEG. ∵BG⊂平面 BEG,∴EF⊥BG. (2)解 以点 C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CD,CB 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 标系 C-xyz. 则 E(2,0,0),D(3,0,0),F(3,2λ,0). 取 BE 的中点 O, ∵GE=BG=2,∴GO⊥BE, 又∵平面 BEG⊥平面 ABED,平面 BEG∩平面 ABED=BE,OG⊂平面 BEG, ∴OG⊥平面 BCE, ∵BE=2 2,∴OG= 2,∴G(1,1, 2). ∴FG → =(-2,1-2λ, 2),EG → =(-1,1, 2),DG → =(-2,1, 2). 设平面 DEG 的一个法向量为 n=(x,y,z), 则Error! 令 z= 2,则 n=(0,-2, 2). 设 FG 与平面 DEG 所成的角为 θ, 则 sin θ=|cos〈FG → ,n〉|= |FG → ·n| |FG → ||n| =|-2 × 0+(-2) × (1-2λ)+2| 6 × 6+(1-2λ)2 =1 3, 解得 λ=1 2或 λ=- 7 10(舍), ∴存在实数 λ,使得 FG 与平面 DEG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1 3,此时 λ=1 2. 9.在四棱柱 ABCD-A1B1C1D1 中,底面 ABCD 是边长为 2 的正方形,侧棱 DD1⊥平面 ABCD, O 是 AC 的中点,点 E 在线段 BD1 上,且D1E → =3EB → ,连接 OE,AE,EC. (1)求证:OE∥平面 A1B1CD; (2)若平面 AEC 与平面 A1B1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为 30°,求直线 BD1 与平面 A1B1CD 所 成的角的正弦值. (1)证明 连接 BD,B1D1,B1D,因为四边形 ABCD 是正方形,O 是 AC 的中点,所以 O 是 BD 的中点,设 BD1 与 B1D 交于点 M,则点 M 是 BD1 的中点,由D1E → =3EB → ,得 E 是 BM 的中点, 所以 OE∥B1D, 又 B1D⊂平面 A1B1CD,OE⊄平面 A1B1CD, 所以 OE∥平面 A1B1CD. (2)解 如图,以点 D 为坐标原点,以 DA,DC,DD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 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设 DD1=h(h>0),则 D(0,0,0),A(2,0,0),B(2,2,0),C(0, 2,0),A1(2,0,h),D1(0,0,h),所以D1B → =(2,2,-h),DC → =(0,2,0),DA1→ =(2,0, h),AC → =(-2,2,0),AD1→ =(-2,0,h).AE → =AD1→ +D1E → =AD1→ +3 4D1B → =(-1 2,3 2,h 4). 设平面 A1B1CD 的法向量为 m=(x,y,z), 由Error!得Error!得 y=0,令 z=-2, 则 m=(h,0,-2). 设平面 AEC 的法向量为 n=(a,b,c),由Error!得Error!令 c=-4,则 n=(h,h,-4). 因为平面 AEC 与平面 A1B1CD 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为 30°, 所以 cos 30°=|m·n| |m||n|= h2+8 h2+4· 2h2+16 = 3 2 , 整理得 h4+4h2-32=0,即(h2+8)(h2-4)=0, 所以 h=2, 所以 m=(2,0,-2),D1B → =(2,2,-2), 设直线 BD1 与平面 A1B1CD 所成的角为 θ,则 sin θ= |m·D1B → | |m||D1B → | = 8 8 × 12 = 6 3 . 所以直线 BD1 与平面 A1B1CD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为 6 3 . 典例 (12 分)如图 1,在等腰直角三角形 ABC 中,∠BAC=90°,BC=6,D,E 分别是 AC, AB 上的点,CD=BE= 2,O 为 BC 的中点,将△ADE 沿 DE 折起,得到如图 2 所示的四棱 锥 A′-BCDE,其中 A′O= 3. (1)求证:A′O⊥平面 BCDE; (2)求二面角 A′-CD-B 的余弦值. 审题路线图 (1)分析折叠前后图形关系 ― ― ―→证 F 为 DE 的中点 图 2 中 DE ⊥ A′F,DE ⊥ OF―→ DE ⊥ 平面 OA′F―→ DE ⊥ OA′ ― ― ― ― ― ― →利用勾股定理 可得 A′O ⊥ OF A′O ⊥ 平面 BCDE (2)建系―→写点的坐标―→求两个平面的法向量―→求两个平面法向量的夹角―→ 二面角的余弦值 规范解答·评分标准 (1)证明 如图①,在折叠前的图形中,连接 AO 交 DE 于点 F,则 F 为 DE 的中点,在等腰 直角三角形 ABC 中,因为 BC=6,O 为 BC 的中点,所以 AC=AB=3 2,OA=3. 因为 CD=BE= 2,所以 D 和 E 分别是 AC,AB 的三等分点,则 AF=2,OF=1.……2 分 如图②,在折叠后的图形中,连接 OF 和 A′F,因为 A′O= 3,所以 A′F2=OF2+ A′O2, 所以 A′O⊥OF.……………………………………………………………………………3 分 在折叠前的图形中,DE⊥OA, 所以在折叠后的图形中,DE⊥A′F,DE⊥OF.………………………………………4 分 又 OF∩A′F=F,OF,A′F⊂平面 OA′F, 所以 DE⊥平面 OA′F. 因为 OA′⊂平面 OA′F,所以 DE⊥OA′.……………………………………………5 分 因为 OF∩DE=F,OF,DE⊂平面 BCDE, 所以 A′O⊥平面 BCDE.…………………………………………………………………6 分 (2)解 以 O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OF,OB,OA′所在直线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 角坐标系 O-xyz,如图③所示(F 为 DE 的中点), 则 A′(0,0, 3),C(0,-3,0),D(1,-2,0), 所以OA′—→ =(0,0, 3),CA′—→ =(0,3, 3),DA′—→ =(-1,2, 3). ………………………………………………………………………………………………8 分 设 n=(x,y,z)为平面 A′CD 的一个法向量,则Error! 令 z= 3,得 n=(1,-1, 3),|n|= 1+1+3= 5. ……………………………………………………………………………………………9 分 由(1)知,OA′—→ =(0,0, 3)为平面 CDB 的一个法向量, 又|OA′—→ |= 3,OA′—→ ·n=0×1+0×(-1)+ 3× 3=3,……………………………10 分 所以 cos〈n,OA′—→ 〉= n·OA′—→ |n||OA′—→ | = 3 3 × 5 = 15 5 , 又由图知,二面角为锐角,所以二面角 A′-CD-B 的余弦值为 15 5 .…………12 分 构建答题模板 [第一步] 找垂直:找出(或作出)具有公共交点的三条两两垂直的直线. [第二步] 写坐标: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写出特殊点坐标. [第三步] 求向量:求直线的方向向量或平面的法向量. [第四步] 求夹角:计算向量的夹角. [第五步] 得结论:得到所求两个平面所成的角或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 1.如图,在直三棱柱 ABC-A1B1C1 中,∠ABC=90°,BC=2,CC1=4,点 E 在线段 BB1 上, 且 EB1=1,D,F,G 分别为 CC1,C1B1,C1A1 的中点.求证: (1)B1D⊥平面 ABD; (2)平面 EGF∥平面 ABD. 证明 (1)由直三棱柱的性质知,BB1⊥AB,BB1⊥BC,又 AB⊥BC,以 B 为坐标原点,BA, BC,BB1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B-xyz,如图所示, 则 B(0,0,0),D(0,2,2),B1(0,0,4),C1(0,2,4), 设 BA=a,则 A(a,0,0), 所以BA → =(a,0,0),BD → =(0,2,2),B1D → =(0,2,-2), 所以B1D → ·BA → =0,B1D → ·BD → =0+4-4=0, 即 B1D⊥BA,B1D⊥BD. 又 BA∩BD=B,BA,BD⊂平面 ABD, 所以 B1D⊥平面 ABD. (2)由(1)知,E(0,0,3),G( a 2,1,4),F(0,1,4), 则EG → =( a 2,1,1),EF → =(0,1,1),B1D → ·EG → =0+2-2=0,B1D → ·EF → =0+2-2=0, 即 B1D⊥EG,B1D⊥EF. 又 EG∩EF=E,EG,EF⊂平面 EGF, 所以 B1D⊥平面 EGF. 结合(1)可知平面 EGF∥平面 ABD. 2.(2018·永州模拟)如图,在多面体 ABCDEF 中,四边形 ABCD 是菱形,EF∥AC,EF=1,∠ABC =60°,CE⊥平面 ABCD,CE= 3,CD=2,G 是 DE 的中点. (1)求证:平面 ACG∥平面 BEF; (2)求直线 AD 与平面 ABF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 (1)证明 连接 BD 交 AC 于 O,则 O 是 BD 的中点,故 OG∥BE,又 BE⊂平面 BEF,OG⊄平 面 BEF,所以 OG∥平面 BEF. 又 EF∥AC,AC⊄平面 BEF,EF⊂平面 BEF,所以 AC∥平面 BEF,又 AC∩OG=O,AC,OG⊂ 平面 ACG,所以平面 ACG∥平面 BEF. (2)解 连接 OF,由题意可得 OC=1,即 OC=EF, 又 EF∥AC,所以四边形 OCEF 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 OF∥EC,OF=EC= 3, 所以 OF⊥平面 ABCD,所以 OF,OC,OD 两两垂直. 如图,以 O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 OC,OD,OF 所在直线为 x,y,z 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则 A(-1,0,0),B(0,- 3,0),D(0,3,0),F(0,0, 3),AD → =(1, 3,0),AB → =(1,- 3,0),AF → =(1,0, 3), 设平面 ABF 的法向量为 m=(a,b,c),依题意有Error! 即Error! 令 a= 3,则 b=1,c=-1,m=( 3,1,-1), |cos〈AD → ,m〉|= |AD → ·m| |AD → ||m| = 3+ 3 4 × 5 = 15 5 , 所以直线 AD 与平面 ABF 所成的角的正弦值是 15 5 . 3.(2018·天津)如图,AD∥BC 且 AD=2BC,AD⊥CD,EG∥AD 且 EG=AD,CD∥FG 且 CD =2FG,DG⊥平面 ABCD,DA=DC=DG=2. (1)若 M 为 CF 的中点,N 为 EG 的中点,求证:MN∥平面 CDE; (2)求二面角 E-BC-F 的正弦值; (3)若点 P 在线段 DG 上,且直线 BP 与平面 ADGE 所成的角为 60°,求线段 DP 的长. (1)证明 依题意,可以建立以 D 为原点,分别以DA → ,DC → ,DG → 的方向为 x 轴,y 轴,z 轴的正 方向的空间直角坐标系(如图),可得 D(0,0,0),A(2,0,0),B(1,2,0),C(0,2,0), E(2,0,2),F(0,1,2),G(0,0,2),M (0,3 2,1),N(1,0,2). 依题意得DC → =(0,2,0),DE → =(2,0,2). 设 n0=(x0,y0,z0)为平面 CDE 的法向量,则Error! 即Error!不妨令 z0=-1,可得 n0=(1,0,-1). 又MN → =(1,-3 2,1),可得MN → ·n0=0. 又因为直线 MN⊄平面 CDE,所以 MN∥平面 CDE. (2)解 依题意,可得BC → =(-1,0,0),BE → =(1,-2,2),CF → =(0,-1,2). 设 n=(x,y,z)为平面 BCE 的法向量,则Error! 即Error!不妨令 z=1,可得 n=(0,1,1). 设 m=(x,y,z)为平面 BCF 的法向量,则Error! 即Error!不妨令 z=1,可得 m=(0,2,1). 因此有 cos〈m,n〉= m·n |m||n|=3 10 10 , 于是 sin〈m,n〉= 10 10 . 所以二面角 E-BC-F 的正弦值为 10 10 . (3)解 设线段 DP 的长为 h(h∈[0,2]),则点 P 的坐标为(0,0,h),可得 BP → =(-1,-2, h). DC → =(0,2,0)为平面 ADGE 的一个法向量, 故|cos〈BP → ,DC → 〉|= |BP → ·DC → | |BP → ||DC → | = 2 h2+5 , 由题意,可得 2 h2+5 =sin 60°= 3 2 , 解得 h= 3 3 (负值舍去). 所以线段 DP 的长为 3 3 . 4.如图,同一平面上直角梯形 ABCD 和直角梯形 ABEF 全等,AD=2AB=2BC,将梯形 ABEF 沿 AB 折起,使二面角 F-AB-D 的大小为 θ(0<θ<π). (1)求证:对任意 θ∈(0,π),平面 ABEF⊥平面 ADF; (2)当 θ=π 2时,求二面角 A-ED-B 的余弦值. (1)证明 在折起过程中,AB⊥AF,AB⊥AD 恒成立,且 AF∩AD=A,AF⊂平面 ADF,AD⊂ 平面 ADF,所以 AB⊥平面 ADF. 因为 AB⊂平面 ABEF,所以平面 ABEF⊥平面 ADF, 所以对任意 θ∈(0,π),平面 ABEF⊥平面 ADF. (2)解 因为 AF⊥AB,AD⊥AB,则二面角 F-AB-D 的平面角为∠FAD,即 θ=∠FAD= 90°,AB,AD,AF 两两垂直.以 A 点为坐标原点,AB,AD,AF 所在直线分别为 x 轴,y 轴, 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A-xyz,设 AB=BC=1,则 AD=2,BE=1. 所以 A(0,0,0),B(1,0,0),D(0,2,0),E(1,0,1). BE → =(0,0,1),BD → =(-1,2,0),AD → =(0,2,0),AE → =(1,0,1). 设 n1=(x1,y1,z1)为平面 BED 的法向量, 则Error!即Error! 令 y1=1,则 n1=(2,1,0). 设 n2=(x2,y2,z2)为平面 AED 的法向量, 则Error!即Error! 令 x2=1,则 n2=(1,0,-1). 所以 cos〈n1,n2〉= n1·n2 |n1||n2|= 2 5 × 2 = 10 5 . 结合图形可知,二面角 A-ED-B 的余弦值为 10 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