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理卷·2017届北京市朝阳区第80中学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解析版)
2017届高三理科12月月考试题 一、本大题共8小蹶,每小题5分,共40分. 1. 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集合,, ∴. 故选. 2. 如果点在以点为焦点的抛物线上,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抛物线的准线方程为:, ∵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点, ∴到焦点的距离. 故选. 点睛:抛物线的定义是解决抛物线问题的基础,它能将两种距离(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抛物线上的点到准线的距离)进行等量转化.如果问题中涉及抛物线的焦点和准线,又能与距离联系起来,那么用抛物线定义就能解决问题.因此,涉及抛物线的焦半径、焦点弦问题,可以优先考虑利用抛物线的定义转化为点到准线的距离,这样就可以使问题简单化. 3. 命题,;命题,,则下列命题中为真命题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所以命题为真命题;因为,所以命题是假命题。所以是真命题. 考点:命题与简易逻辑 4. 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一个焦点为,点在双曲线上,且线段的中点坐标为,则此双曲线的方程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由双曲线的焦点可知c=,线段PF1的中点坐标为(0,2),所以设右焦点为F2,则有PF2⊥x轴,且|PF2|=4,点P在双曲线右支上.所以|PF1|===6,所以|PF1|-|PF2|=6-4=2=2a,所以a=1,b2=c2-a2=4,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x2-=1.故选B. 5. 《算法通宗》是我国古代内容丰富的数学名书,书中有如下问题:“远望巍巍塔七层,红灯向下倍加增,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塔顶几盏灯?”其意思为“一座塔共七层,从塔顶至塔底,每层灯的数目都是上一层的倍,已知这座塔共有盏灯,请问塔顶有几盏灯?” A. B. C. D. 【答案】A 【解析】依题意,这是一个等比数列,公比为,. 6. 对于直线,和平面,,使成立的一个充分条件是( ). A. , B. , C. ,, D. ,,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由,,选C. 考点:线面垂直的条件. 7. 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 A. B. C. D. 【答案】A 【解析】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三棱锥,其中底面是底边长为,高为的等腰三角形,棱锥高是,所以该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故选. 点睛:思考三视图还原空间几何体首先应深刻理解三视图之间的关系,遵循“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基本原则,其内涵为正视图的高是几何体的高,长是几何体的长;俯视图的长是几何体的长,宽是几何体的宽;侧视图的高是几何体的高,宽是几何体的宽.由三视图画出直观图的步骤和思考方法:1、首先看俯视图,根据俯视图画出几何体地面的直观图;2、观察正视图和侧视图找到几何体前、后、左、右的高度;3、画出整体,然后再根据三视图进行调整. 8. 点是棱长为的正方体的底面上一点,则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如图,以为原点,以,,方向为轴,轴,轴,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则,,,,, ,(其中,), ∴的取值范围是. 故选. 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9. 已知数列的前项和,对任意的都有,则的值为____________,数列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___. 【答案】 (1). 1 (2). 【解析】当时,,∴. ∵,①式, ∴,②式, ①②得,,∴, ∴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数列的通项公式是. 10. 已知是坐标原点,点,若点为平面区域,上的一个动点,设,则的最大值为____________. 【答案】3 【解析】 作出不等式对应的平面区域如图所示,则,得, 平移直线,由图象可以知道当直线的截距最大时,此时最大. 此时直线经过点,故的最大值为. 点睛:线性规划的实质是把代数问题几何化,即数形结合的思想.需要注意的是:一、准确无误地作出可行域;二、画标准函数所对应的直线时,要注意与约束条件中的直线的斜率进行比较,避免出错;三、一般情况下,目标函数的最大或最小会在可行域的端点或边界上取得. 11. 直线与圆相交于,两点,若,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由圆可得:圆心,半径, ∴圆心到直线的距离. ∵弦长, ∴,即,解得. 12. 已知函数.若关于的方程,有两个不同的实根,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作出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13. 已知、、是双曲线上不同的三点,且、两点关于原点对称,若直线、的斜率乘积,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根据题意,设,,则, ∴. ∵,, ∴两式相减可得. ∵,∴, 故. 14. 曲线是平面内到定点和定直线的距离之和等于的点的轨迹,给出下列三个结论: ①曲线关于轴对称; ②若点在曲线上,则; ③若点在曲线上,则. 其中,所有正确结论的字号是____________. 【答案】①②③ 【解析】点在曲线上,则有,化简得: . 将换为,表达式不变,故①正确. ∵,∴, ,∴, ∴,故②正确. ∵, 当时,, 当时,,. ∴,故③正确. 综上所述,正确结论的序号是①②③. 三、解答题(共6题,满分80分) 15. 己知函数. (Ⅰ)求函数的最小值. (Ⅱ)若,求的值.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Ⅰ)对于这类二次形式,通过公式,可将函数转化为关于的二次函数,注意,转化为二次函数给定定义域求函数的最小值;(Ⅱ)根据上一问的变形结果,可先求,再根据求值. 试题解析:(Ⅰ)因为 又,所以当时,函数的最小值为. (Ⅱ)由(Ⅰ)得, 所以. 于是(舍)或. 又. 考点:1.二次函数求最值;2.二倍角公式. 16. 在锐角中,,,分别为内角,,所对的边,且满足. (Ⅰ)求角的大小. (Ⅱ)若,且,,求的值. 【答案】().()1. 【解析】试题分析:(1)由正弦定理可得,即,则角可求; (2))由(1)知,,由余弦定理可得,进而求得则的值可求 试题解析:(1)因为,所以,因为, 所以,又为锐角,则. (2)由(1)知,,因为,根据余弦定理得:,整理,得,由已知,则,又,可得,于是, 所以. 考点:平面向量的数量积,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17. 如图,是边长为的正方形,平面,,,与平面所成角为. (Ⅰ)求证:平面. (Ⅱ)求二面角的余弦值. (Ⅲ)设点线段上一个动点,试确定点的位置,使得平面,并证明你的结论.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由正方形性质得,由平面得,再根据线面垂直判定定理得平面(2)利用空间向量求二面角:先根据条件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设立各点坐标,利用方程组解各面法向量,根据向量数量积求向量夹角,最后根据二面角与向量夹角关系求二面角(3)设点坐标,根据平面得,列方程解得点坐标,再确定位置 试题解析:(Ⅰ)证明:∵平面,平面, ∴, 又∵是正方形, ∴, ∵, ∴平面. (Ⅱ)∵,,两两垂直,所以建立如图空间直角坐标系, ∵与平面所成角为,即, ∴, 由,可知:,. 则,,,,, ∴,, 设平面的法向量为,则 ,即, 令,则. 因为平面,所以为平面的法向量, ∴, 所以. 因为二面角为锐角, 故二面角的余弦值为. (Ⅲ)依题意得,设, 则, ∵平面, ∴,即,解得:, ∴点的坐标为, 此时, ∴点是线段靠近点的三等分点. 点睛:利用法向量求解空间线面角的关键在于“四破”:第一,破“建系关”,构建恰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第二,破“求坐标关”,准确求解相关点的坐标;第三,破“求法向量关”,求出平面的法向量;第四,破“应用公式关”. 18. 函数. ()求的极值. ()在上恒成立,求值的集合. 【答案】()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可得为极小值点,,无极大值; 试题解析:(). 当时,;当时,, ∴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为极小值点,,无极大值. ()令,只需. . 若,时,,在上单调递减, ,不恒成立. 若,,得,. ,即时,时,,在上单调递增. 时,,不恒成立. 即时,时,,时,, 在上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为的最小值. ∴. ∴,故. 综上所述,值的集合为. 19. 已知椭圆的离心率为,且过点.若点在椭圆上,则点称为点的一个“椭点”. ()求椭圆的标准方程. ()若直线与椭圆相交于,两点,且,两点的“椭点”分别为,,以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试判断的面积是否为定值?若为定值,求出定值;若不为定值,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试题分析:(1)由题意知,可得,又,即可求出椭圆的方程;(2)设,则,由于以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所以 即,由得,根据韦达定理、弦长公式和面积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试题解析:(1) 解:由题意知,∴, 即又. ∴,椭圆的方程为. (2)设,则 由于以为直径的圆经过坐标原点,所以 即. 由得, ,. 代入即得:, , 把代入上式得 考点:1.椭圆的方程;2.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 20. 已知数列,,,满足,且当时,,令. (Ⅰ)写出的所有可能的值. (Ⅱ)求的最大值. (Ⅲ)是否存在数列,使得?若存在,求出数列;若不存在,说明理由. 【答案】(1),,,,;(2);(3)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Ⅰ)由题设可知当i=5时,可得满足条件的数列的所有可能情况; (Ⅱ)确定当,,的前项取,后项取时最大,此时. (Ⅲ)由(Ⅱ)可以知道,如果,,的前项中恰有项,,,取,,,的后项中恰有项,,取,则,利用条件,分n是奇数与偶数,即可得到结论. 试题解析:()有题设,满足条件的数列的所有可能情况有: ①,,,,,此时; ②,,,,,此时; ③,,,,,此时; ④,,,,,此时; ⑤,,,,,此时; ⑥,,,,,此时. ∴的所有可能的值为,,,,. () 由,可设,则或. ∵,∴ . ∵, ∴,且为奇数,,是由个和个构成数列. ∴ . 则当,,的前项取,后项取时最大, 此时. 证明如下: 假设,的前项中恰有项,,取,则,,的后项中恰有项,取,其中,,,,,. ∴ . ∴的最大值为. ()由()可知,如果,,的前项中恰有项,,,取,,,的后项中恰有项,,取,则,若, 则. ∵是奇数,∴是奇数,而是偶数. ∴不存在数列,使得.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