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6 发布 |
- 37.5 KB |
- 3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 第三板块 稳心态,分步解 学案
高考第20题圆锥曲线 题型一 定值问题——巧妙消参 定值问题就是证明一个量与其中的变化因素无关,这些变化的因素可能是直线的斜率、截距,也可能是动点的坐标等,这类问题的一般解法是使用变化的量表达求证目标,通过运算求证目标的取值与变化的量无关.当使用直线的斜率和截距表达直线方程时,在解题过程中要注意建立斜率和截距之间的关系,把双参数问题化为单参数问题解决. [典例] (2017·全国卷Ⅲ)(本题满分12分)在直角坐标系xOy中,曲线y=x2+mx-2与x轴交于A,B两点,点C的坐标为(0,1),当m变化时,解答下列问题: (1)能否出现AC⊥BC的情况?说明理由; (2)证明过A,B,C三点的圆在y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 [障碍提醒] 1.想不到设出A(x1,0),B(x2,0)坐标后,利用 根与系数关系求x1,x2的值. [解] (1)不能出现AC⊥BC的情况,理由如下: 设A(x1,0),B(x2,0), 则x1,x2满足x2+mx-2=0, 2分 又C的坐标为(0,1), 故AC的斜率与BC的斜率之积为·=-, 所以不能出现AC⊥BC的情况. 4分 (2)证明:由(1)知BC的中点坐标为, [思路提示] 第(1)问设出点A,B的坐标后求解kAC·kBC的值可作出判断; 第(2)问充分利用圆心为BC,AB的中垂线的交点,表示出圆心坐标、半径可证明. 2.不会求解BC, AB的中垂线方程, 导致圆心坐标计算 不出来. 可得BC的中垂线方程为y-=x2. 5分 由(1)可得x1+x2=-m, 所以AB的中垂线方程为x=-.6分 [解题关键点] 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表示是关键. 3.不清楚如何确定圆心坐标,导致弦长表示不出来. 抓住圆中两弦的中垂线交点即为圆心是根本. 4.联立BC,AB的中垂线方程时,不会把x+mx2-2=0的计算变形导致求解失误. 可得 8分 所以过A,B,C三点的圆的圆心坐标为, 半径r=. 10分 故圆在y轴上截得的弦长为 11分 即过A,B,C三点的圆在y轴上截得的弦长为定值. 12分 定值问题基本思想:求解目标与选用的变量无关. 题型二 定点问题——确定方程 证明直线过定点的基本思想是使用一个参数表示直线方程,根据方程的成立与参数值无关得出x,y的方程组,以方程组的解为坐标的点就是直线所过的定点;如果直线系是使用双参数表达的,要根据其它已知条件建立两个参数之间的关系,把双参数直线系方程化为单参数直线系方程. [典例] (2017·安庆二模)(本题满分12分)已知定圆A:(x+)2+y2=16,动圆M过点B(,0),且和圆A相切. (1)求动圆圆心M的轨迹E的方程. (2)设不垂直于x轴的直线l与轨迹E交于不同的两点P,Q,点N(4,0).若P,Q,N三点不共线,且∠ONP=∠ONQ.求证:动直线PQ经过定点. [思路提示] 第(1)问根据圆与圆的位置关系与两圆的圆心距之间的关系、椭圆的定义可得圆心M的轨迹是椭圆,求出a,b即得椭圆的方程; 第(2)问设l:y=kx+b,画出草图可知在∠ONP=∠ONQ的情况下,NP,NQ的斜率互为相反数,依次建立k,b的关系,即可根据直线系过定点的条件得出其所求的定点. [障碍提醒] 1.不知道利用动圆与定圆相切,结合椭圆定义求轨迹方程. [解] (1)圆A的圆心为A(-,0),半径r1=4. 1分 设动圆M的半径为r2,依题意有r2=|MB|. 由|AB|=2,可知点B在圆A内,从而圆M内切于 圆A,故|MA|=r1-r2,即|MA|+|MB|=4>2,2分 所以动点M的轨迹E是以A,B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 椭圆,其方程为+y2=1.4分 (2)证明: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b(k≠0),5分 联立方程组消去y, 得(1+4k2)x2+8kbx+4b2-4=0,6分 Δ=16(4k2-b2+1).7分 设P(x1,kx1+b),Q(x2,kx2+b), 8分 于是kPN+kQN=+ =.9分 由∠ONP=∠ONQ,知kPN+kQN=0, [解题关键点] 定义法求轨迹方程. 即2kx1x2-(4k-b)(x1+x2)-8b =2k·-(4k-b)-8b =+-8b=0, 得b=-k,11分 Δ=16(3k2+1)>0. 故动直线l的方程为y=kx-k,过定点(1,0).12分 2.不会将∠ONP=∠ONQ 解析几何解题关键之一是把几何条件转化为代数条件. 这一几何条件转化为代数条件进行坐标化处理. 3.利用坐标法转化∠ONP=∠ONQ这一几何条件后,不知变形目标是什么,盲目求解而滞做. 动直线过定点的一般方法是将y=kx+m的两参消去一个后,利用直线系的思想可得定点. 题型三 求最值、解范围问题——构造函数 (一)构造函数求最值 最值问题的基本解法有几何法和代数法:几何法是根据已知的几何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平面几何和解析几何知识加以解决的(如抛物线上的点到某个定点和焦点的距离之和、光线反射问题等);代数法是建立求解目标关于某个(或两个)变量的函数,通过求解函数的最值(普通方法、基本不等式方法、导数方法等)解决的. [典例] (2016·山东高考)(本题满分12分)如图,已知椭圆C:+=1(a>b>0)的长轴长为4,焦距为2. (1)求椭圆C的方程. (2)过动点M(0,m)(m>0)的直线交x轴于点N,交C于点A,P(P在第一象限),且M是线段PN的中点.过点P作x轴的垂线交C于另一点Q,延长QM交C于点B. ①设直线PM,QM的斜率分别为k,k′,证明为定值; ②求直线AB的斜率的最小值. [障碍提醒] 1.不会用坐标设而不求法表示出k,k′,从而得不出定值. [解] (1)设椭圆的半焦距为c. 由题意知2a=4,2c=2, 所以a=2,c=,b==.2分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4分 (2)①证明:设P(x0,y0)(x0>0,y0>0). 由M(0,m),可得P(x0,2m),Q(x0,-2m). 所以直线PM的斜率k==,直线QM的斜率 k′==-.6分 此时=-3,所以为定值-3.7分 ②设A(x1,y1),B(x2,y2).直线PA的方程为y=kx+m, [思路提示] 第(1)问待定系数法求解. 第(2)问①设点P(x0,y0),M为PN的中点,可得y0=2m,根据对称性得出点Q的坐标,只需证明与x0,m无关; ②设PA的方程,结合①的结论,得QB的方程,联立直线与椭圆方程得A,B坐标,再由斜率公式表示AB的斜率,并求最小值. 则直线QB的方程为y=-3kx+m.联立整理得(2k2+1)x2+4mkx+2m2-4=0. 由x0x1=,可得8分 [解题关键点] 已知直线与椭圆的一个交点的坐标,使用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另一交点的坐标. 2.由直线PA的方程与+=1联立表示出A(x1,y1)坐标后,没有类比意识,直接将x1,y1中k换为-3k化简可得B(x2,y2)坐标,导致因运算复杂而滞做或做错. 所以y1=kx1+m=+m. 同理x2=,y2=+m.9分 3.化简x2-x1,y2-y1失误,不能把kAB表示为k的函数而滞做. 所以x2-x1=- =, y2-y1=+m--m =,10分 结构相同的方程组,当得出一个方程组的解时,使用代换法直接得出另一个方程组的解. 4.求AB斜率的最小值不明确,不会将斜率表示为一个变量的函数,从而无法求最值. 所以kAB=== 由m>0,x0>0,可知k>0, 所以6k+≥2,等号当且仅当k=时取得.11分 此时=,即m=,符合题意. 所以直线AB的斜率的最小值为.12分 最值问题的关键:使用变量表达求解目标. (二)构造函数解范围 产生范围有如下几个因素:直线与曲线相交、曲线上点的坐标的范围、题目中要求的限制条件,这些产生范围的因素可能同时出现在一个问题中,在解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范围的产生原因. [典例] (2016·浙江高考)(本题满分12分)如图,设抛物线y2=2px(p>0)的焦点为F,抛物线上的点A到y轴的距离等于|AF|-1. (1)求p的值; (2)若直线AF交抛物线于另一点B,过B与x轴平行的直线和过F与AB垂直的直线交于点N,AN与x轴交于点M,求M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 [障碍提醒] 1.因忘记抛物线定义,不会转化条件导出,求不出p值. [解] (1)由题意可得, 抛物线上点A到焦点F的距离等于点A到直线x=-1的 距离,由抛物线的定义得=1,即p=2.3分 (2)由(1)得,抛物线方程为y2=4x,F(1,0), 可设A(t2,2t),t≠0,t≠±1.4分 因为AF不垂直于y轴, [思路提示] 第(1)问由抛物线定义即得; 第(2)问设A(t2,2t),可以根据抛物线焦点弦两端点坐标之间的关系,用t表达点B的坐标,得出BN,FN的方程,进而得出点N的坐标,结合点A,M,N三点共线,即可使用t表达M的横坐标,确定取值范围. 2.不会设出抛物线的动点坐标用一个参数表示,从而使运算复杂而滞做. 可设直线AF的方程为x=sy+1(s≠0),5分 由消去x得y2-4sy-4=0, 故y1y2=-4, 6分 又直线AB的斜率为, 故直线FN的斜率为-, [解题关键点] 点参数法:抛物线中可以以一个点的横坐标或者纵坐标表达曲线上点. 3.不会挖掘题目中隐含条件A,M,N三点共线来建立等量关系,从而无法表示出M 从而得直线FN的方程为y=-(x-1),7分 直线BN的方程为y=-, 的横坐标的函数关系式,导致无从下手. 所以N.8分 设M(m,0),由A,M,N三点共线得 =,9分 4.将m表示为t的函数结构后,不会用分离常数法分离常数,然后再用单调性求的范围而滞做. 于是m== 10分 所以m<0或m>2. 经检验,m<0或m>2满足题意.11分 综上,点M的横坐标的取值范围是(-∞,0)∪(2,+∞). 12分 求解范围问题的关键:建立求解目标的不等式、函数关系,解不等式或研究函数性质. 题型四 探索性问题——肯定结论 1.探索性问题,先假设存在,推证满足条件的结论,若结论正确则存在,若结论不正确则不存在. (1)当条件和结论不唯一时,要分类讨论. (2)当给出结论而要推导出存在的条件时,先假设成立,再推出条件. (3)当条件和结论都不知,按常规方法解题很难时,要思维开放,采取另外的途径. 2.探索性问题通常采用“肯定顺推法”,将不确定性问题明朗化.一般步骤为: (1)假设满足条件的曲线(或直线、点等)存在,用待定系数法设出; (2)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方程(组); (3)若方程(组)有实数解,则曲线(或直线、点等)存在,否则不存在. [典例] (2018届高三·湘中名校联考)(本题满分12分)如图,曲线C由上半椭圆C1:+=1(a>b>0,y≥0)和部分抛物线C2:y=-x2+1(y≤0)连接而成,C1与C2的公共点为A,B,其中C1的离心率为. (1)求a,b的值; (2)过点B的直线l与C1,C2分别交于点P,Q(均异于点A,B),是否存在直线l,使得以PQ为直径的圆恰好过点A,若存在,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思路提示] [解] (1)在C2的方程中,令y 第(1)问在C2的方程中,令y=0可得b,再由=,a2-c2=b2可得a; 第(2)问设出过点B的直线l的方程,分别与曲线C1,C2联立.用直线l的斜率k表示出点P,Q的坐标后,要使以PQ为直径的圆过点A,则有·=0,从而解得k,求出直线l的方程. =0,可得b=1.1分 且A(-1,0),B(1,0)是上半椭圆C1的左、右顶点. 设C1的半焦距为c, 由=及a2-c2=b2=1可得a=2,2分 ∴a=2,b=1.3分 (2)存在直线l,理由如下: 由(1)知,上半椭圆C1的方程为+x2=1(y≥0).4分 由题易知,直线l与x轴不重合也不垂直,设其方程为 5分 代入C1的方程,整理得(k2+4)x2-2k2x+k2-4=0.(*)6分 设点P的坐标为(xP,yP), ∵直线l过点B,∴x=1是方程(*)的一个根. [解题关键点] 假设存在直线l,分析斜率存在情况,设出直线方程. [障碍提醒] 1.不会求P点坐标、Q点坐标导致无从下手. 由求根公式,得xP=,从而yP=, ∴点P的坐标为.7分 同理,由 得点Q的坐标为(-k-1,-k2-2k).8分 2.不会将以PQ为直径的圆恰好过点A这一几何条件转化,从而求不出直线l的斜率. ∴=(k,-4),=-k(1,k+2).9分 依题意可知AP⊥AQ,∴·=0, 条件坐标化的关键是转化几何性质. 即[k-4(k+2)]=0.10分 3.由条件得出AP⊥AQ后利用·=0变形求解,因运算过程不细心而出现计算失误而滞做. ∵k≠0,∴k-4(k+2)=0,解得k=-. 经检验,k=-符合题意, 故存在直线l的方程为y=-(x-1),11分 即8x+3y-8=0,使得以PQ为直径的圆恰好过点A.12分 1.(2018届高三·西安八校联考)已知椭圆C:+=1(a>b>0)经过(1,1)与两点. (1)求椭圆C的方程; (2)过原点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A,B两点,椭圆C上一点M满足|MA|=|MB|.求证:++为定值. 解:(1)将(1,1)与两点代入椭圆C的方程,得解得 ∴椭圆C的方程为+=1. (2)证明:由|MA|=|MB|, 知M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 由椭圆的对称性知A,B关于原点对称. ①若点A,B是椭圆的短轴顶点, 则点M是椭圆的一个长轴顶点, 此时++=++=2=2.同理,若点A,B是椭圆的长轴顶点, 则点M在椭圆的一个短轴顶点, 此时++=++=2=2. ②若点A,B,M不是椭圆的顶点,设直线l的方程为y=kx(k≠0),则直线OM 的方程为y=-x, 设A(x1,y1),则B(-x1,-y1), 由解得x=,y=, ∴|OA|2=|OB|2=x+y=, 同理|OM|2=, ∴++ =2×+=2, 故++=2为定值. 2.(2017·宜昌模拟)已知椭圆C的中心在原点,焦点在x轴上,离心率为,它的一个焦点F恰好与抛物线y2=4x的焦点重合.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椭圆的上顶点为A,过点A作椭圆C的两条动弦AB,AC,若直线AB,AC斜率之积为,直线BC是否恒过一定点?若经过,求出该定点坐标;若不经过,请说明理由. 解:(1)由题意知椭圆的焦点F(1,0),即c=1. 由e=得a=,b==1, ∴椭圆C的方程为+y2=1. (2)由(1)知A(0,1),当直线BC的斜率不存在时, 设BC:x=x0,设B(x0,y0),则C(x0,-y0), kAB·kAC=·===≠, 不合题意.故直线BC的斜率存在. 设直线BC的方程为:y=kx+m(m≠1), 代入椭圆方程,得: (1+2k2)x2+4kmx+2(m2-1)=0, 由Δ=(4km)2-8(1+2k2)(m2-1)>0, 得2k2-m2+1>0. 设B(x1,y1),C(x2,y2), 则x1+x2=-,x1x2=.① 由kAB·kAC=·=, 得4y1y2-4(y1+y2)+4=x1x2, 即(4k2-1)x1x2+4k(m-1)(x1+x2)+4(m-1)2=0, 将①代入上式,整理得(m-1)(m-3)=0. 又因为m≠1,所以m=3, 此时直线BC的方程为y=kx+3. 所以直线BC恒过一定点(0,3). 3.(2017·合肥模拟)如图,已知抛物线E:y2=2px(p>0)与圆O:x2+y2=8相交于A,B两点,且点A的横坐标为2.过劣弧AB上动点P(x0,y0)作圆O的切线交抛物线E于C,D两点,分别以C,D为切点作抛物线E的切线l1,l2,l1与l2相交于点M. (1)求抛物线E的方程; (2)求点M到直线CD距离的最大值. 解:(1)把xA=2代入x2+y2=8,得y=4, 故2pxA=4,p=1. 于是,抛物线E的方程为y2=2x. (2)设C,D,切线l1:y-y1=k,代入y2=2x得ky2-2y+2y1-ky=0, 由Δ=0,解得k=. ∴l1的方程为y=x+, 同理,l2的方程为y=x+. 联立解得 易得直线CD的方程为x0x+y0y=8, 其中x0,y0满足x+y=8,x0∈[2,2 ]. 联立得x0y2+2y0y-16=0, 则∴M(x,y)满足 即点M为.点M到直线CD:x0x+y0y=8的距离d== ==, 令f(x)=,x∈[2,2 ], 则f(x)在[2,2 ]上单调递减, 当且仅当x=2时,f(x)取得最大值, 故dmax=. 4.(2017·广西五校联考)已知椭圆C:+=1(a>b>0)的两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的连线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直线x+y+1=0与以椭圆C的右焦点为圆心,以椭圆的长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相切. (1)求椭圆C的方程; (2)过点M(2,0) 的直线l与椭圆C相交于不同的两点S和T,若椭圆C上存在点P满足+=t (其中O为坐标原点),求实数t的取值范围. 解:(1)由题意,以椭圆C的右焦点为圆心,以椭圆的长半轴长为半径的圆的方程为(x-c)2+y2=a2, ∴圆心到直线x+y+1=0的距离d==a.(*) ∵椭圆C的两焦点与短轴的一个端点的连线构成等腰直角三角形,∴b=c,a=c,代入(*)式得b=c=1, ∴a=,故所求椭圆方程为+y2=1. (2)由题意知,直线l的斜率存在,设P(x0,y0),直线l的方程为y=k(x-2),将直线l的方程代入椭圆方程得(1+2k2)x2-8k2x+8k2-2=0, ∴Δ=64k4-4(1+2k2)(8k2-2)>0,解得k2<. 设S(x1,y1),T(x2,y2), 则x1+x2=,x1x2=, ∴y1+y2=k(x1+x2-4)=-. 由+=t ,得tx0=x1+x2,ty0=y1+y2, 当t=0时,直线l为x轴,则椭圆上任意一点P满足+=t ,符合题意; 当t≠0时, ∴x0=·,y0=·. 将上式代入椭圆方程得+=1,整理得t2==,由k2<知,0<t2<4, 所以t∈(-2,0)∪(0,2), 综上可得,实数t的取值范围是(-2,2). 5.(2017·湖南东部五校联考)已知椭圆E:+=1(a>b>0)的右焦点为F(c,0),且b>c.设短轴的一个端点为D,原点O到直线DF的距离为,过原点和x轴不重合的直线与椭圆E相交于C,G两点,且+=4. (1)求椭圆E的方程; (2)是否存在过点P(2,1)的直线l与椭圆E相交于不同的两点A,B且使得2=4·成立?若存在,试求出直线l的方程;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由椭圆的对称性知+=2a=4, ∴a=2.又原点O到直线DF的距离为, ∴=,∴bc=. 又a2=b2+c2=4,b>c, ∴b=,c=1. 故椭圆E的方程为+=1. (2)当直线l与x轴垂直时不满足条件. 故可设A(x1,y1),B(x2,y2),直线l的方程为y=k(x-2)+1,代入椭圆方程得(3+4k2)x2-8k(2k-1)x+16k2-16k-8=0, ∴x1+x2=,x1x2=, Δ=32(6k+3)>0,∴k>-. ∵2=4·, 即4[(x1-2)(x2-2)+(y1-1)(y2-1)]=5, ∴4(x1-2)(x2-2)(1+k2)=5, 即4[x1x2-2(x1+x2)+4](1+k2)=5, ∴4(1+k2) =4×=5,解得k=±, k=-不符合题意,舍去. ∴存在满足条件的直线l,其方程为y=x. 1.(2018届高三·石家庄摸底)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B,且长轴长为8,T为椭圆上任意一点,直线TA,TB的斜率之积为-. (1)求椭圆C的方程; (2)设O为坐标原点,过点M(0,2)的动直线与椭圆C交于P,Q两点,求·+·的取值范围. 解:(1)设T(x,y),由题意知A(-4,0),B(4,0), 设直线TA的斜率为k1,直线TB的斜率为k2, 则k1=,k2=. 由k1k2=-,得·=-, 整理得+=1. 故椭圆C的方程为+=1. (2)当直线PQ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PQ的方程为y=kx+2,点P,Q的坐标分别为(x1,y1),(x2,y2),联立方程消去y,得(4k2+3)x2+16kx-32=0. 所以x1+x2=-,x1x2=-. 从而,·+·=x1x2+y1y2+x1x2+(y1-2)(y2-2)=2(1+k2)x1x2+2k(x1+x2)+4==-20+. 所以-20<·+·≤-. 当直线PQ的斜率不存在时,·+·的值为-20. 综上,·+·的取值范围为. 2.(2017·张掖模拟)已知椭圆C:+=1(a>b>0)的离心率为,右焦点为F,右顶点为E,P为直线x=a上的任意一点,且(+)·=2. (1)求椭圆C的方程; (2)过F且垂直于x轴的直线AB与椭圆交于A,B两点(点A在第一象限),动直线l与椭圆C交于M,N两点,且M,N位于直线AB的两侧,若始终保持∠MAB=∠NAB,求证:直线MN的斜率为定值. 解:(1)设P,又F(c,0),E(a,0), 则=,=,=(c-a,0), 所以(2c-3a)(c-a)=4. 又e==,所以a=2,c=1,b=, 从而椭圆C的方程为+=1. (2)证明:由(1)知A,设M(x1,y1),N(x2,y2),MN的方程为y=kx+m,代入椭圆方程+=1, 得(4k2+3)x2+8kmx+4m2-12=0, 则 又M,N是椭圆上位于直线AB两侧的动点,若始终保持∠MAB=∠NAB,则kAM+kAN=0, 即+=0,则(x2-1)+(x1-1)=0,整理得(2k-1)(2m+2k-3)=0,得k=.故直线MN的斜率为定值. 3.(2017·全国卷Ⅱ)设O为坐标原点,动点M在椭圆C:+y2=1上,过M作x轴的垂线,垂足为N,点P满足=. (1)求点P的轨迹方程; (2)设点Q在直线x=-3上,且·=1.证明:过点P且垂直于OQ的直线l过C的左焦点F. 解:(1)设P(x,y),M(x0,y0), 则N(x0,0),=(x-x0,y),=(0,y0), 由=,得x0=x,y0=y. 因为M(x0,y0)在椭圆C上,所以+=1. 因此点P的轨迹方程为x2+y2=2. (2)证明:由题意知F(-1,0).设Q(-3,t),P(m,n), 则=(-3,t),=(-1-m,-n), ·=3+3m-tn, =(m,n),=(-3-m,t-n), 由·=1,得-3m-m2+tn-n2=1, 又由(1)知m2+n2=2,故3+3m-tn=0. 所以·=0,即⊥. 又过点P存在唯一直线垂直于OQ, 所以过点P且垂直于OQ的直线l过C的左焦点F. 4.(2017·安徽二校联考)已知焦点为F的抛物线C1:x2=2py(p>0),圆C2:x2+y2=1,直线l与抛物线相切于点P,与圆相切于点Q. (1)当直线l的方程为x-y-=0时,求抛物线C1的方程; (2)记S1,S2分别为△FPQ,△FOQ的面积,求的最小值. 解:(1)设点P,由x2=2py(p>0)得, y=,求得y′=,因为直线PQ的斜率为1, 所以=1且x0--=0,解得p=2. 所以抛物线C1的方程为x2=4y. (2)点P处的切线方程为y-=(x-x0), 即2x0x-2py-x=0,OQ的方程为y=-x. 根据切线与圆相切,得=1, 化简得x=4x+4p2,由方程组 解得Q.所以|PQ|=|xP-xQ|== ·, 又点F到切线PQ的距离 d1==, 所以S1=|PQ|d1 =··· =, S2=|OF||xQ|=, 而由x=4x+4p2知,4p2=x-4x>0,得|x0|>2, 所以=· = = = =++3 ≥2+3, 当且仅当=时取等号, 即x=4+2时取等号,此时p=. 所以的最小值为2+3. 高考第21题函数与导数 题型一 函数单调性、极值问题——分类讨论思想 利用导数研究含参数的函数单调性、极值问题时,常用到分类讨论思想,其分类讨论点一般步骤 [典例] (2017·全国卷Ⅰ)(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ex(ex-a)-a2x. (1)讨论f(x)的单调性;(2)若f(x)≥0,求a的取值范围. [障碍提醒] 1.求错f(x)或求出f′(x)后不会分解因式而滞做. [解] (1)函数f(x)的定义域为(-∞,+∞), f′(x)=2e2x-aex-a2=(2ex+a)(ex-a).1分 [思路提示] 第(1)问先求f(x)的导数f′(x),再对a分区间讨论f′(x)的符号,从而得到f(x)的单调性; 第(2)问要使f(x)≥0成立,只需f(x)min≥0即可,由(1)得到的结论求出f(x)在a的不同取值范围内的最小值,进而求出a的取值范围. 2.对含参数的函数单调性问题无分类讨论意识而导致解题错误. 则f(x)=e2x在(-∞,+∞)上单调递增.2分 则由f′(x)=0,得x=ln a. 当x∈(-∞,ln a)时,f′(x)<0; 当x∈(ln a,+∞)时,f′(x)>0. 故f(x)在(-∞,ln a)上单调递减, 在(ln a,+∞)上单调递增.4分 则由f′(x)=0,得x=ln. 当x∈时,f′(x)<0; 当x∈时,f′(x)>0. 故f(x)在上单调递减, 在上单调递增.6分 3.不理解 (2)若要f(x)≥0,只需f(x)min≥0即可. [解题关键点] f(x)≥0是恒成立问题,可转化为最值问题求解. ①处分解变形后观察得分类点1. 4.求最小值时不会讨论或求错最小值. 则f(x)=e2x, 所以f(x)≥0.7分 则由(1)得, 当x=ln a时,f(x)取得最小值, 最小值为f(ln a)=-a2ln a. 从而当且仅当-a2ln a≥0, 即0<a≤1时,f(x)≥0.9分 则由(1)得, 当x=ln时,f(x)取得最小值, 最小值为f=a2. 从而当且仅当a2≥0, 即-2e≤a<0时,f(x)≥0.11分 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12分 ②处利用(1)中单调性求解f(x)≥0成立得分类点2. 题型二 讨论函数零点的个数或已知方程根求参数问题——数形结合思想 研究方程根的情况,可以通过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最值、变化趋势等,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函数图象的走势规律,标明函数极(最)值的位置,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可以使问题的求解有一个清晰、直观的整体展现. [典例] (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x+a)ex,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a∈R. (1)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2)当a<1时,试确定函数g(x)=f(x-a)-x2的零点个数,并说明理由. [障碍提醒] 1.对函数f(x)求导计算错而导致解题错误. [解] (1)因为f(x)=(x+a)ex,x∈R, 所以f′(x)=(x+a+1)ex.1分 令f′(x)=0,得x=-a-1.2分 当x变化时,f′(x)和f(x)的变化情况如下: [思路提示] 第(1)问求函数f(x)的导数并讨论函数的单调性; 第(2)问把函数g(x)转化为方程来判断方程解的个数,即为函数g(x )的零点个数;若不能直接判断出零点个数的,可构造函数F(x),通过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并结合函数零点存在性定理确定函数g(x)的零点个数. 2.不会利用导数求解函数的单调区间. x (-∞,-a-1) -a-1 (-a-1,+∞) f′(x) - 0 + f(x) 极小值 3分 故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a-1), 单调递增区间为(-a-1,+∞).4分 (2)结论:当a<1时,函数g(x)有且仅有一个零点.5分 理由如下: 由g(x)=f(x-a)-x2=0, 3.对于函数零点个数的判断,不会转化构造函数而无从下手. 显然x=0为此方程的一个实数解, 所以x=0是函数g(x)的一个零点.6分 当x≠0时,方程可化简为ex-a=x. 7分 则F′(x)=ex-a-1, 令F′(x)=0,得x=a. 当x变化时,F′(x)和F(x)的变化情况如下: x (-∞,a) a (a,+∞) F′(x) - 0 + F(x) 极小值 8分 [解题关键点] 使用函数与方程思想进行转化. 由方程再次构造函数. 4.在判断方程ex-a=x(x≠ 即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a,+∞), 单调递减区间为(-∞,a).9分 所以F(x)min=F(a)=1-a.10分 可数形结合作出分析. 0)无零点时不会构造转化,利用单调性及最值做出判断. 所以对于任意x∈R,F(x)>0,11分 因此方程ex-a=x无实数解. 所以当x≠0时,函数g(x)不存在零点. 综上,函数g(x)有且仅有一个零点.12分 题型三 不等式的证明问题——函数与方程思想 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问题,多数利用函数与方程思想结合不等式构造函数,转化为利用构造函数的性质来完成,其一般思路是: [典例] (2017·安庆二模)(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ln x+ax,a∈R. (1)讨论函数f(x)的单调性; (2)若函数f(x)的两个零点为x1,x2,且≥e2,求证:(x1-x2)f′(x1+x2)>. [障碍提醒] 1.忽视求定义域导致单调性判断失误. [解] (1)函数f(x)=ln x+ax, a∈R的定义域为(0,+∞),1分 f′(x)=+a=.2分 [思路提示] 第(1)问先求出f′(x),对f′(x)中的字母参数分类讨论确定f′(x)的符号,从而得出f(x)的单调性; 第(2)问把要证不等式的左边变形、整理、换元,构造一新的函数φ(t),对φ(t)求导后,判断在新元范围下的单调性,求其最小值从而得解. 2.对含参数的函数单调性不会分类讨论而导致解题错误或滞做. 当a≥0时,f′(x)>0, 所以f(x)在(0,+∞)上单调递增.3分 当a<0时,由f′(x)=0得x=-, 3.由f(x1)=0,f(x2)=0不会转化x1与x2的关系而导致滞做. 当0<x<-时,f′(x)>0;当x>-时,f′(x)<0. 所以f(x)在上单调递增; 在上单调递减.4分 综上,当a≥0时,f(x)在(0,+∞)上单调递增, 当a<0时,f(x)在上单调递增, 在上单调递减.5分 (2)证明:若函数f(x)的两个零点为x1,x2, 由(1)得a<0. 因为ln x1+ax1=0,ln x2+ax2=0, 所以ln x2-ln x1=a(x1-x2),6分 4.对要证明的不等式无思路,不会构造变形导致无从下手. 所以(x1-x2)f′(x1+x2) =(x1-x2)=+a(x1-x2) =+ln=8分 [解题关键点] 变形整理为换元做好准备. 5.想不到利用换元法构造函数,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求最小值. 令=t≥e2, 则9分 因为φ′(t)=>0, 所以φ(t)在[e2,+∞)上单调递增, 11分 故(x1-x2)f′(x1+x2)>得证.12分 换元转化为更简洁的问题. 构造函数,用函数最值证明不等式. 题型四 不等式恒成立、存在性问题——转化与化归思想 利用导数研究不等式恒成立、存在性问题时,常用到转化与化归思想,其一般思路是: [典例] (2017·广州二模)(本题满分12分)已知函数f(x)=e-x-ax(x∈R). (1)当a=-1时,求函数f(x)的最小值; (2)若x≥0时,f(-x)+ln(x+1)≥1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障碍提醒] 1.计算错f′(x)或判断错单调性,导致求错最值. [解] (1)当a=-1时,f(x)=e-x+x, 则f′(x)=-+1=.1分 令f′(x)=0,得x=0. 当x<0时,f′(x)<0;当x>0时,f′(x)>0. 所以函数f(x)在(-∞,0)上单调递减, 在(0,+∞)上单调递增.3分 所以当x=0时,函数f(x)取得最小值, 且最小值为f(0)=1.4分 (2)因为x≥0时,f(-x)+ln(x+1)≥1恒成立, 即ex+ax+ln(x+1)-1≥0.(*)5分 [思路提示] 第(1)问当a=-1时,利用导数f′(x)的符号判断f(x)的单调性; 第(2)问把不等式f(-x)+ln(x+1)≥1恒成立问题,通过构造新函数g(x),转化为证明g(x)≥0恒成立,从而利用函数g(x)的端点值分类讨论a的取值来进行证明. 2.不等式恒成立问题不会构造函数,即f(-x)+ln(x+1)≥0恒成立,不会构造g(x)=ex+ax+ln(x+1)-1. 令g(x)=ex+ax+ln(x+1)-1,6分 则g(0)=0,g′(x)=ex+ +a,g′(0)=2+a. [解题关键点] 考虑端点值,直入问题本质. 3.判断g′(x)的符号时,不会利用二次求导做出判断.当导数g′(x)有参数时,易忘记讨论而致误. 又g″(x)=ex-≥0, 当且仅当x=0时取等号, 所以g′(x)=ex++a在[0,+∞)上单调递增.8分 ①若a≥-2,则 当且仅当x=0,a=-2时取等号, 所以g(x)在[0,+∞)上单调递增, 有g(x)≥g(0)=0,(*)式恒成立.9分 ②若a<-2, 由于g′(0)=2+a<0,x→+∞时, 抓住端点值展开讨论. g′(x)→+∞, 所以必存在唯一的x0∈(0,+∞),使得g′(x0)=0, 当0<x<x0时,g′(x)<0,g(x)单调递减; 当x>x0时,g′(x)>0,g(x)单调递增. 所以当x∈(0,x0)时,g(x)<g(0)=0,(*)式不恒成立.11分 综上所述,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2,+∞).12分 分析端点值,明确函数图象走势. 1.已知函数f(x)=x-1+(a∈R,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 (1)若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平行于x轴,求a的值; (2)求函数f(x)的极值. 解:(1)由f(x)=x-1+,得f′(x)=1-. 又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平行于x轴, 得f′(1)=0,即1-=0,解得a=e. (2)f′(x)=1-, ①当a≤0时,f′(x)>0,f(x)为(-∞,+∞)上的增函数,所以函数f(x)无极值. ②当a>0时,令f′(x)=0,得ex=a,即x=ln a.x∈(-∞,ln a)时,f′(x)<0;x∈(ln a,+∞)时,f′(x)>0,所以f(x)在(-∞,ln a)上单调递减,在(ln a,+∞)上单调递增,故f(x)在x=ln a处取得极小值,且极小值为f(ln a)=ln a,无极大值. 综上,当a≤0时,函数f(x)无极值; 当a>0时,f(x)在x=ln a处取得极小值ln a,无极大值. 2.(2017·西安一模)已知函数f(x)=x+-aln x.若函数y=f(x)的图象在x=1处的切线与直线2x+y-1=0平行. (1)求a的值; (2)若方程f(x)=b的区间[1,e]上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求实数b的取值范围. 解:(1)函数f(x)=x+-aln x的导数f′(x)=1--, ∴y=f(x)的图象在x=1处的切线斜率为k=f′(1)=1-(1+a)-a=-2a, 由题意可得-2a=-2,解得a=1. (2)由(1)知f(x)=x+-ln x, f′(x)=1--=, 当1<x<2时,f′(x)<0,f(x)单调递减;当2<x<e时,f′(x)>0,f(x)单调递增. ∴当x=2时,f(x)取得极小值f(2)=3-ln 2. 又∵f(1)=3,f(e)=e-1+,即有f(1)>f(e), ∴方程f(x)=b在区间[1,e]上有两个不同的实数根,则有f(2)<b≤f(e),即3-ln 2<b≤e-1+. 故实数b的取值范围为. 3.(2017·全国卷Ⅲ)已知函数f(x)=ln x+ax2+(2a+1)x. (1)讨论f(x)的单调性; (2)当a<0时,证明f(x)≤--2. 解:(1)f(x)的定义域为(0,+∞), f′(x)=+2ax+2a+1=. 若a≥0,则当x∈(0,+∞)时,f′(x)>0, 故f(x)在(0,+∞)上单调递增. 若a<0,则当x∈时,f′(x)>0; 当x∈时,f′(x)<0. 故f(x)在上单调递增, 在上单调递减. (2)证明:由(1)知,当a<0时, f(x)在x=-处取得最大值, 最大值为f=ln-1-. 所以f(x)≤--2等价于ln-1-≤--2,即ln++1≤0. 设g(x)=ln x-x+1,则g′(x)=-1. 当x∈(0,1)时,g′(x)>0; 当x∈(1,+∞)时,g′(x)<0. 所以g(x)在(0,1)上单调递增, 在(1,+∞)上单调递减. 故当x=1时,g(x)取得最大值,最大值为g(1)=0. 所以当x>0时,g(x)≤0. 从而当a<0时,ln++1≤0, 即f(x)≤--2. 4.(2018届高三·广西三市联考)已知函数f(x)=x-aln x,g(x)=-,其中a∈R. (1)设函数h(x)=f(x)-g(x),求函数h(x)的单调区间; (2)若存在x0∈[1,e],使得f(x0)<g(x0)成立,求a的取值范围. 解:(1)h(x)=x+-aln x(x>0), h′(x)=1--= =, ①当a+1>0,即a>-1时,在(0,1+a)上h′(x)<0,在(1+a,+∞)上h′(x)>0, 所以h(x)在(0,1+a)上单调递减,在(1+a,+∞)上单调递增. ②当1+a≤0,即a≤-1时,在(0,+∞)上h′(x)>0, 所以函数h(x)在(0,+∞)上单调递增. (2)若存在x0∈[1,e],使得f(x0)<g(x0)成立,即存在x0∈[1,e],使得h(x0)=f(x0)-g(x0)<0成立,即函数h(x)=x+-aln x在[1,e]上的最小值小于零. 由(1)可知: ①当1+a≥e,即a≥e-1时,h′(x)<0,h(x)在[1,e]上单调递减, 所以h(x)在[1,e]上的最小值为h(e), 由h(e)=e+-a<0可得a>, 因为>e-1,所以a>. ②当1+a≤1,即a≤0时,h(x)在[1,e]上单调递增, 所以h(x)的最小值为h(1),由h(1)=1+1+a<0可得a<-2. ③当1<1+a<e,即0<a<e-1时,可得h(x)的最小值为h(1+a),因为0<ln(1+a )<1,所以0<aln(1+a)<a,故h(1+a)=2+a-aln(1+a)>2>0,不合题意. 综上可得,a的取值范围是(-∞,-2)∪. 1.(2017·兰州模拟)已知函数f(x)=-x3+x2+b,g(x)=aln x. (1)若f(x)在上的最大值为,求实数b的值; (2)若对任意的x∈[1,e],都有g(x)≥-x2+(a+2)x恒成立,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解:(1)f′(x)=-3x2+2x=-x(3x-2), 令f′(x)=0,得x=0或x=. 当x∈时,f′(x)<0,函数f(x)为减函数; 当x∈时,f′(x)>0,函数f(x)为增函数; 当x∈时,f′(x)<0,函数f(x)为减函数. ∵f=+b,f=+b, ∴f>f. ∴f=+b=,∴b=0. (2)由g(x)≥-x2+(a+2)x,得(x-ln x)a≤x2-2x, ∵x∈[1,e],∴ln x≤1≤x,由于不能同时取等号, ∴ln x<x,即x-ln x>0, ∴a≤(x∈[1,e])恒成立. 令h(x)=,x∈[1,e], 则h′(x)=, 当x∈[1,e]时,x-1≥0,x+2-2ln x=x+2(1-ln x)>0,从而h′(x)≥0, ∴函数h(x)=在[1,e]上为增函数, ∴h(x)min=h(1)=-1,∴a≤-1, 故实数a的取值范围为(-∞,-1]. 2.(2018届高三·合肥调研)已知函数f(x)=ex-ax2(x>0,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f′(x)是f(x)的导函数. (1)当a=2时,求证:f(x)>1; (2)是否存在正整数a,使得f′(x)≥x2ln x对一切x∈(0,+∞)恒成立?若存在,求出a的最大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解:(1)证明:当a=2时,f(x)=ex-x2,则f′(x)=ex-2x, 令f1(x)=f′(x)=ex-2x,则f1′(x)=ex-2, 令f1′(x)=0,得x=ln 2,又0<x<ln 2时,f1′(x)<0,x>ln 2时,f1′(x)>0,∴f1(x)=f′(x)在x=ln 2时取得极小值,也是最小值. ∵f′(ln 2)=2-2ln 2>0,∴f′(x)>0在(0,+∞)上恒成立,∴f(x)在(0,+∞)上为增函数. ∴f(x)>f(0)=1. (2)由已知,得f′(x)=ex-ax,由f′(x)≥x2ln x, 得ex-ax≥x2ln x对一切x>0恒成立, 当x=1时,可得a≤e, ∴若存在,则正整数a的值只能取1,2. 下面证明当a=2时,不等式恒成立, 设g(x)=--ln x, 则g′(x)=+-=, 由(1)得ex>x2+1≥2x>x,∴ex-x>0(x>0), ∴当0<x<2时,g′(x)<0;当x>2时,g′(x)>0. ∴g(x)在(0,2)上是减函数,在(2,+∞)上是增函数. ∴g(x)≥g(2)=(e2-4-4ln 2)>×(2.72-4-4ln 2)>(3-ln 16)>0, ∴当a=2时,不等式f′(x)≥x2ln x对一切x>0恒成立,故a的最大值是2. 3.(2017·安徽二校联考)已知函数f(x)=-m(a,m∈R)在x=e(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时取得极值,且有两个零点记为x1,x2. (1)求实数a的值,以及实数m的取值范围; (2)证明:ln x1+ln x2>2. 解:(1)f′(x)==, 由f′(x)=0,得x=ea+1,且当0<x<ea+1时,f′(x)>0,当x>ea+1时,f′(x)<0, 所以f(x)在x=ea+1时取得极值, 所以ea+1=e,解得a=0. 所以f(x)=-m(x>0),f′(x)=,函数f(x)在(0,e)上单调递增,在(e,+∞)上单调递减,f(e)=-m.又x→0(x>0)时,f(x)→-∞;x→+∞时,f(x)→-m,f(x)有两个零点x1,x2, 故解得0<m<. 所以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 (2)证明:不妨设x1<x2,由题意知 则ln x1x2=m(x1+x2),ln=m(x2-x1)⇒m=.欲证ln x1+ln x2>2,只需证ln x1x2>2, 只需证m(x1+x2)>2,即证ln>2. 即证ln>2,设t=>1, 则只需证ln t>. 即证ln t->0. 记u(t)=ln t-(t>1), 则u′(t)=-=>0. 所以u(t)在(1,+∞)上单调递增, 所以u(t)>u(1)=0,所以原不等式成立, 故ln x1+ln x2>2,得证. 4.(2017·全国卷Ⅱ)设函数f(x)=(1-x2)ex. (1)讨论f(x)的单调性; (2)当x≥0时,f(x)≤ax+1,求a的取值范围. 解:(1)f′(x)=(1-2x-x2)ex. 令f′(x)=0,得x=-1-或x=-1+. 当x∈(-∞,-1-)时,f′(x)<0; 当x∈(-1-,-1+)时,f′(x)>0; 当x∈(-1+,+∞)时,f′(x)<0. 所以f(x)在(-∞,-1-),(-1+,+∞)上单调递减,在(-1-,-1+)上单调递增. (2)f(x)=(1+x)(1-x)ex. ①当a≥1时, 设函数h(x)=(1-x)ex, 则h′(x)=-xex<0(x>0). 因此h(x)在[0,+∞)上单调递减, 又h(0)=1,故h(x)≤1, 所以f(x)=(x+1)h(x)≤x+1≤ax+1. ②当0<a<1时, 设函数g(x)=ex-x-1, 则g′(x)=ex-1>0(x>0), 所以g(x)在[0,+∞)上单调递增,而g(0)=0, 故ex≥x+1. 当0<x<1时,f(x)>(1-x)(1+x)2, (1-x)(1+x)2-ax-1=x(1-a-x-x2), 取x0=, 则x0∈(0,1),(1-x0)(1+x0)2-ax0-1=0, 故f(x0)>ax0+1. 当a≤0时,取x0=, 则x0∈(0,1),f(x0)>(1-x0)(1+x0)2=1≥ax0+1. 综上,a的取值范围是[1,+∞). 高考20题、21题的分步破解策略 高考20题、21题对大多数考生来说,要想取得满分有很大难度,但通过努力取得半数以上的分数并不是遥不可及.这是因为,这两个题的第(1)问难度并不大,并且大多数考题的第(1)问承担着第(2)问解题的桥梁作用.况且,高考评卷是按步骤给分的,这就要求考生在考场上不要盲目放弃,正确的做法是:审题——做到精力集中,快速迁移,尽快找到破题入口;解题——做到心态放稳,一旦在某一环节卡住时,可采用缺步解答、跳步解答、逆向解答、辅助解答,会做哪问做哪问、能写多少写多少,思路靠谱也给分! 一、圆锥曲线问题重在“设”——设点、设线 [思维流程] [技法点拨] 圆锥曲线解答题的常见类型是:第1小题通常是根据已知条件,求曲线方程或离心率,一般比较简单.第2小题往往是通过方程研究曲线的性质——弦长问题、中点弦问题、动点轨迹问题、定点与定值问题、最值问题、相关量的取值范围问题等等,这一小题综合性较强,可通过巧设“点”“线”,设而不求.在具体求解时,可将整个解题过程分成程序化的三步: 第一步,联立两个方程,并将消元所得方程的判别式与根与系数的关系正确写出; 第二步,用两个交点的同一类坐标的和与积,来表示题目中涉及的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 第三步,求解转化而来的代数问题,并将结果回归到原几何问题中. 在求解时,要根据题目特征,恰当的设点、设线,以简化运算. [典例示法] [典例] (2017·南昌模拟)已知椭圆C:+=1(a>b>0)的左、右顶点分别为A1,A2,左、右焦点分别为F1,F2,离心率为,点B(4,0),F2为线段A1B的中点. (1)求椭圆C的方程; (2)若过点B且斜率不为0的直线l与椭圆C交于M,N两点,已知直线A1M与A2N相交于点G,求证:以点G为圆心,GF2的长为半径的圆总与x轴相切. [解] (1)设点A1(-a,0),F2(c,0), 由题意可知:c=,即a=4-2c. ① 椭圆的离心率e==,即a=2c. ② 联立方程①②可得:a=2,c=1,则b2=a2-c2=3, 所以椭圆C的方程为+=1. [应用体验] 1.(2017·福州模拟)已知圆O:x2+y2=4,点A(-,0),B(,0),以线段AP为直径的圆C1内切于圆O.记点P的轨迹为C2. (1)证明:|AP|+|BP|为定值,并求C2的方程; (2)过点O的一条直线交圆O于M,N两点,点D(-2,0),直线DM,DN与C2的另一个交点分别为S,T.记△DMN,△DST的面积分别为S1,S2,求的取值范围. 解:(1)如图,因为圆C1内切于圆O, 所以|OC1|=2-|AP|. 依题意,O,C1分别为AB,AP的中点, 所以|OC1|=|BP|, (2)证明:法一:要证以G点为圆心,CF2的长为半径的圆总与x轴相切.只需证GF2⊥x轴,即证xG=1. 设M(x1,y1),N(x2,y2), 直线l的方程为y=k(x-4), 联立方程得消去y, 可得(3+4k2)x2-32k2x+64k2-12=0,Δ>0. 则x1+x2=,x1x2=,(*) 因为直线lA1M:y=(x+2), lA2N:y=(x-2), 即证:=, 即3k(x1-4)(x2-2)=-k(x2-4)(x1+2), 即证4x1x2-10(x1+x2)+16=0. 将(*)式代入上式可得-+16=0⇔16k2-3-20k2+3+4k2=0. 此式明显恒成立. 所以以点G为圆心,GF2的长为半径的圆总与x轴相切. 法二:设M(x1,y1),N(x2,y2),G(x3,y3), 易知x1,x2,x3两两不相等, 因为B,M,N三点共线,所以=⇒=⇒=, 整理得2x1x2-5(x1+x2)+8=0. ①与②两式相除,得=, 即2== ==, 将2x1x2-5(x1+x2)+8=0,即x1x2=(x1+x2)-4代入上式,得2=9, 解得x3=4(舍去)或x3=1. 所以GF2⊥x轴,即以点G为圆心,GF2的长为半径的圆总与x轴相切.,所以|AP|+|BP|=2(2-|OC1|)+2|OC1|=4>|AB|. 所以C2是以A,B为焦点,长轴长为4的椭圆, 所以C2的方程为+y2=1. (2)依题意,设直线DM的方程为y=k(x+2)(k≠0), 因为MN为圆O的直径,所以∠MDN=90°, 所以直线DN的方程为y=-(x+2), 所以圆心O(0,0)到直线DM的距离为, 所以|DM|=2=, 同理可得,|DN|== . 由 得(1+4k2)x2+16k2x+16k2-4=0, 所以-2·xS=, 解得xS=, 所以|DS|=|xS+2|=, 所以|DT|==. 所以==, 令t=1+k2,则t>1,0<<3, 所以= =∈, 即的取值范围为. 二、函数与导数问题重在“分”——分离、分解 [思维流程] [技法点拨] 函数与导数压轴题堪称“庞然大物”,所以征服它需要一定的胆量和勇气,可以参变量分离、把复杂函数分离为基本函数、可把题目分解成几个小题、也可把解题步骤分解为几个小步,也可从逻辑上重新换叙.注重分步解答,这样,即使解答不完整,也要做到尽可能多拿步骤分.同时要注意分类讨论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化归与转化等数学思想的运用. [典例示法] [典例] (2017·福州模拟)已知函数f(x)=aln x+x2-ax(a∈R). (1)若x=3是f(x)的极值点,求f(x)的单调区间; (2)求g(x)=f(x)-2x在区间[1,e]上的最小值h(a). [解] (1)f(x)的定义域为(0,+∞), f′(x)=+2x-a=, 因为x=3是f(x)的极值点, 所以f′(3)==0, 解得a=9, 所以f′(x)==, 所以当0<x<或x>3时,f′(x)>0; 当<x<3时,f′(x)<0. 所以x=3是f(x)的极小值点, 所以f(x)是单调递增区间为,(3,+∞),单调递减区间为. (2)g(x)=aln x+x2-ax-2x, g′(x)=-2=, 令g′(x)=0,得x=或x=1, 则①当≤1,即a≤2时,g(x)在[1,e]上为增函数, h(a)=g(1)=-a-1; ②当1<<e,即2<a<2e时,g(x)在上为减函数,在上为增函数,h(a)=g=aln-a2-a; ③当≥e,即a≥2e时,g(x)在[1,e]上为减函数, h(a)=g(e)=(1-e)a+e2-2e. 综上,h(a)= [应用体验] 2.(2018届高三·宝鸡调研)设函数f(x)=ax2ln x+b(x-1),曲线y=f(x)过点(e,e2-e+1),且在点(1,0)处的切线方程为y=0. (1)求a,b的值; (2)证明:当x≥1时,f(x)≥(x-1)2; (3)若当x≥1时,f(x)≥m(x-1)2恒成立,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1)f′(x)=2axln x+ax+b(x>0), ∵f′(1)=a+b=0,f(e)=ae2+b(e-1)=a(e2-e+1)=e2-e+1,∴a=1,b=-1. (2)证明:f(x)=x2ln x-x+1, 设g(x)=f(x)-(x-1)2=x2ln x+x-x2(x≥1), g′(x)=2xln x-x+1, 由[g′(x)]′=2ln x+1>0, 得g′(x)在[1,+∞)上单调递增, ∴g′(x)≥g′(1)=0, ∴g(x)在[1,+∞)上单调递增, ∴g(x)≥g(1)=0. ∴f(x)≥(x-1)2. (3)设h(x)=x2ln x-x-m(x-1)2+1(x≥1), h′(x)=2xln x+x-2m(x-1)-1, 由(2)知x2ln x≥(x-1)2+x-1=x(x-1), ∴xln x≥x-1, ∴h′(x)≥3(x-1)-2m(x-1)=(3-2m)(x-1), ①当3-2m≥0,即m≤时,h′(x)≥0, ∴h(x)在[1,+∞)上单调递增, ∴h(x)≥h(1)=0成立. ②当3-2m<0,即m>时, h′(x)=2xln x+(1-2m)(x-1), [h′(x)]′=2ln x+3-2m, 令[h′(x)]′=0,得x0=e>1, 当x∈[1,x0)时,h′(x)单调递减, 则h′(x)<h′(1)=0, ∴h(x)在[1,x0)上单调递减, ∴h(x)<h(1)=0不成立. 综上,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