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理)专题八 数学思想方法与高考数学文化(选用)第1讲课件(全国通用)
第
1
讲 函数与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思想解读
1
.
函数与方程思想的实质就是用联系和变化的观点
,
描述两个量之间的依赖关系
,
刻画数量之间的本质特征
,
在提出数学问题时
,
抛开一些非数学特征
,
抽象出数量特征
,
建立明确的函数关系
,
并运用函数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
.
有时需要根据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间的制约关系
,
列出方程
(
组
)
,
进而通过解方程
(
组
)
求得未知量
.
函数与方程思想是相互联系
,
相互为用的
.
2
.
数形结合思想
,
就是根据数与形之间的对应关系
,
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
.
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
“
以形助数
”
,
把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
,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揭示数学问题的本质;
(
2)
“
以数定形
”
,
把直观图形数量化
,
使形更加精确
.
热点一 函数与方程思想
应用
1
求解不等式、函数零点的问题
【例
1
】
(1)
(2017·
衡阳市联考
)
设
0<
a
<1
,
e
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则
a
,
a
e
,
e
a
-
1
的大小关系为
(
)
A.e
a
-
1<
a
<
a
e
B.
a
e
<
a
m
时
,
x
2
-
2
mx
+
4
m
=
(
x
-
m
)
2
+
4
m
-
m
2
.
∴
要使方程
f
(
x
)
=
b
有三个不同的根
,
则有
4
m
-
m
2
<
m
,
即
m
2
-
3
m
>0.
又
m
>0
,
解得
m
>3.
答案
(1)(0
,
2)
(2)(3
,+
∞
)
探究提高
1.
本题利用数形结合思想
,
将函数零点或方程的根的情况转化为两函数图象交点问题
.
2
.
探究方程解的问题应注意两点:
(1)
讨论方程的解
(
或函数的零点
)
一般可构造两个函数
,使问题转化为讨论两曲线的交点问题,讨论方程的解一定要注意图象的准确性、全面性,否则会得到错解
.
(2)
正确作出两个函数的图象是解决此类问题的关键
,
数形结合应以快和准为原则
,
不要刻意去用数形结合
.
应用
2
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求最值、范围
【例
5
】
(1)
记实数
x
1
,
x
2
,
…
,
x
n
中最小数为
min{
x
1
,
x
2
,
…
,
x
n
}
,则定义在区间
[0
,+
∞
)
上的函数
f
(
x
)
=
min{
x
2
+
1
,
x
+
3
,
13
-
x
}
的最大值为
(
)
A.5 B.6 C.8 D.10
(2)
已知圆
C
:
(
x
-
3)
2
+
(
y
-
4)
2
=
1
和两点
A
(
-
m
,
0)
,
B
(
m
,
0)(
m
>0).
若圆
C
上存在点
P
,使得
∠
APB
=
90
°,则
m
的最大值为
(
)
A.7 B.6 C.5 D.4
解析
(1)
在同一坐标系中作出三个函数
y
=
x
2
+
1
,
y
=
x
+
3
,
y
=
13
-
x
的图象如图:
由图可知
,
在实数集
R
上
,
min{
x
2
+
1
,
x
+
3
,
13
-
x
}
为
y
=
x
+
3
上
A
点下方的射线
,
抛物线
AB
之间的部分
,
线段
BC
,
与直线
y
=
13
-
x
点
C
下方的部分的组合图
.
显然
,
在区间
[0
,
+
∞
)
上
,
在
C
点时
,
y
=
min{
x
2
+
1
,
x
+
3
,
13
-
x
}
取得最大值
.
所以
|
OP
|
max
=
|
OC
|
+
r
=
6
,
即
m
的最大值为
6.
答案
(1)C
(2)B
探究提高
1.
第
(1)
题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最值
,
避免分段函数的讨论;第
(2)
题利用几何直观
,
把
m
的值转化为圆上的点到原点的距离
.
2
.
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求解最值问题
(1)
对于几何图形中的动态问题
,
应分析各个变量的变化过程
,
找出其中的相互关系求解
.
(2)
应用几何意义法解决问题需要熟悉常见的几何结构的代数形式
,
主要有:
①
比值
——
可考虑直线的斜率;
②
二元一次式
——
可考虑直线的截距;
③
根式分式
——
可考虑点到直线的距离;
④
根式
——
可考虑两点间的距离
.
答案
D
应用
3
数形结合求解不等式、参数问题
∵
f
(
x
)
为奇函数
,∴
g
(
x
)
为偶函数
,∴
g
(
x
)
的图象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
当
x
>0
时
,
由
f
(
x
)>0
,
得
g
(
x
)>0
,
由图知
0<
x
<1
,
当
x
<0
时
,
由
f
(
x
)>0
,
得
g
(
x
)<0
,
由图知
x
<
-
1
,
答案
(1)A
(2)C
探究提高
1.
第
(1)
题利用了数形结合思想
,
由条件判断函数的单调性
,
再结合
f
(
-
1)
=
0
可作出函数的图象
,
利用图象即可求出
x
的取值范围
.
2
.
求参数范围或解不等式问题经常联系函数的图象
,
根据不等式中量的特点
,
选择适当的两个
(
或多个
)
函数
,
利用两个函数图象的上、下位置关系转化为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
往往可以避免烦琐的运算
,
获得简捷的解答
.
解析
(1)
由题意
,
易知
a
>1.
在同一坐标系内作出
y
=
(
x
-
1)
2
,
x
∈
(1
,
2)
及
y
=
log
a
x
的图象
.
答案
(1)(1
,
2]
(2)(
-
1
,
1]
1.
当问题中涉及一些变化的量时,就需要建立这些变化的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变量之间的关系探究问题的答案,这就需要使用函数思想
.
2.
借助有关函数的性质,一是用来解决有关求值、解
(
证
)
不等式、解方程以及讨论参数的取值范围等问题,二是在问题的研究中,可以通过建立函数关系式或构造中间函数来求解
.
3.
许多数学问题中,一般都含有常量、变量或参数,这些参变量中必有一个处于突出的主导地位,把这个参变量称为主元,构造出关于主元的方程,主元思想有利于回避多元的困扰,解方程的实质就是分离参变量
.
4.
在数学中函数的图象、方程的曲线、不等式所表示的平面区域、向量的几何意义、复数的几何意义等都实现以形助数的途径,当试题中涉及这些问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通过图形分析这些数量关系,达到解题的目的
.
5.
有些图形问题,单纯从图形上无法看出问题的结论,这就要对图形进行数量上的分析,通过数的帮助达到解题的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