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 二轮复习 集合、简易逻辑与不等式 作业 (2)
集合、简易逻辑与不等式
一、单选题
1.已知命题“”,则命题为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命题p是全称性命题,由全称性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
【详解】
由已知,命题为全称命题,其否定需由特称命题来完成,并将其结论否定,即.故正确答案为D.
【点睛】
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
(1)全称命题的否定是特称命题;特称命题的否定是全称命题.
(2)“或”的否定为:“非且非”;“且”的否定为:“非或非”.
(3)含有一个量词的命题的否定
命题
命题的否定
2.已知p:a≠0,q:ab≠0,则p是q的 (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B
【解析】
【分析】
根据充要条件的定义进行判断即可.
【详解】
p:a≠0,q:ab≠0,显然a≠0,不一定有ab≠0,但是ab≠0⇒a≠0,
所以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故选:B.
【点睛】
判断充要条件的方法是:
①若p⇒q为真命题且q⇒p为假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②若p⇒q为假命题且q⇒p为真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
③若p⇒q为真命题且q⇒p为真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充要条件;
④若p⇒q为假命题且q⇒p为假命题,则命题p是命题q的即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⑤判断命题p与命题q所表示的范围,再根据“谁大谁必要,谁小谁充分”的原则,判断命题p与命题q的关系.
3.已知,,(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求解二次不等式可得:,
求解指数不等式可得:,
利用交集的定义可得:.
本题选择B选项.
4.设,则的最小值为( )
A.4 B.5 C.6 D.7
【答案】C
【解析】
∵,
∴ ,当且仅当,即时等号成立,
∴ 的最小值为6.故选C.
5.在三角形ABC中,“”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得,当,可得,而在三角形中,当时,或,所以“”是“”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考点:充分不必要条件的判定.
6.已知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集合,,
∴,故选C.
7.在中,“”是“”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D.充要条件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得,则,所以选D.
考点: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易错点晴】判断充分、必要条件时应注意的问题(1)要弄清先后顺序:“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是指B能推出,且不能推出;而“是
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则是指能推出,且不能推出;(2)要善于举出反例:如果从正面判断或证明一个命题的正确或错误不易进行,那么可以通过举出恰当的反例来说明.
8.已知集合,集合,则
A. B.
C., D.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得,据此结合补集的运算求解即可.
【详解】
;
.
故选:A.
【点睛】
考查描述法、区间表示集合的概念,对数函数的定义域,以及指数函数的单调性,补集的运算.
9.设,且 (其中),则的范围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因为,所以
由均值不等式得,.
考点:均值不等式在不等式中的运用.
10.已知全集,集合,则(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故
考点:集合的运算
11.已知p:x0∈R,.q:x∈R,x2-2mx+1>0,若p∨q为假命题,则实数m的取值范围是( )
A.[1,+∞) B.(-∞,-1] C.(-∞,-2] D.[-1,1]
【答案】A
【解析】
【分析】
结合题意,可知,p,q都为假命题,可知其否定为真命题,结合二次函数性质,计算m的范围,即可。
【详解】
结合p∨q为假命题,可知p为假命题,q为假命题,p的否定为:
为真命题,得到,q的否定为:,得到
,综上所述,得到,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特称命题的否定,及根据其真假求参数,难度中等。
12.函数f(x)=lnx−2x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 )
A.(1,2) B.(e,3) C.(2,e) D.(e,+∞)
【答案】C
【解析】
解:函数的定义域为:(0,+∞),有函数在定义域上是递增函数,所以函数只有唯一一个零点.
又∵f(2)="ln2-1" =ln2-1<0,f(e)=lne-2÷e =1-2÷e >0,∴f(2)•f(e)<0,
∴函数f(x)="Inx-2"÷x 的零点所在的大致区间是(2,e).
故选C
二、填空题
13.若,则下列不等式:①a+b
|b|;③;④b>a,正确的有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求出b<a<0,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分别判断即可.
【详解】
∵,∴b<a<0,∴a+b<0,ab>0,
∴a+b<ab,①正确;|a|<|b|,②错误;>2,③正确;④错误;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不等式的基本性质,考查转化思想,是一道基础题.
14.若函数的定义域为一切实数,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得到对任意恒成立;分别讨论,和两种情况,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因为函数的定义域为一切实数,
所以对任意恒成立;
当时,不等式可化为,显然恒成立;
当时,由不等式恒成立,可得,
解得:;
综上,.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由函数定义域求参数,灵活运用转化与化归思想,熟记一元二次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求解方法即可,属于常考题型.
15.已知.若时,的最大值为2,则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分析】
先根据已知求出,再由已知得到和可行域,利用线性规划得到,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的最小值.
【详解】
,
所以,可行域为一个平行四边形及其内部,
由直线斜率小于零知直线过点取最大值,即,
因此,当且仅当
时取等号.
故答案为: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坐标运算和线性规划,考查基本不等式,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数形结合分析推理能力.(2)解答本题的关键有两点,其一是由已知得到,其二是化简,再利用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小值. 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时,要注意“一正二定三相等”,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6.给出下列命题:
①命题“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的否定是“所有的正方形都不是矩形”;
②设为简单命题,则“”为假是“”为假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
③函数的极小值为,极大值为;
④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
⑤等差数列中首项为,则数列为等比数列;
其中真命题的序号为 (写出所有真命题的序号)
【答案】②③⑤
【解析】
【分析】
根据全称命题的否定的写法可知①错误,根据复合命题的真值表可判断②正确与否,利用导数讨论单调性后可判断③正确与否,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则双曲线的离心率有两种,故④错,利用等比数列的定义可判断⑤正确与否.
【详解】
命题“所有的正方形都是矩形”的否定为“存在正方形,它不是矩形”,故①错;
若“”为假,则假且假,故“”为假,
当,一真一假时,有“”为假,但“”为真,
所以 “”为假是“”为假的必要而不充分条件,故②正确;
,
当时,,当时,,当时,,
所以极小值为,极大值为,故③正确;
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是,则该双曲线的离心率是或,故④错;
因为(为等差数列的公差)为常数,故为等比数列,故⑤正确,
综上,填②③⑤.
【点睛】
本题考查命题的真假判断,此类问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往往涉及到高中数学的各个分支,概念清晰,方法明确是正确处理这类问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
17.已知集合,,.
(1)若,求;
(2)若,且,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
【解析】
分析:(1)分别求出集合A,B,根据集合的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计算即可;
(2)由题意得,分当时和时两种情况解决即可.
详解:(1)∵,∴,∴,又,
∴,
∴.
(2)∵,∴.
∵,∴,∴.
①若,则,∴.
②若,则,则.
综上,的取值范围为.
点睛:解决集合运算问题的方法
在进行集合运算时,要尽可能地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使抽象问题直观化.
(1)用列举法表示的集合进行交、并、补的运算,常采用Venn图法解决,此时要搞清Venn图中的各部分区域表示的实际意义.
(2)用描述法表示的数集进行运算,常采用数轴分析法解决,此时要注意“端点”能否取到.
(3)若给定的集合是点集,常采用数形结合法求解.
18.已知是方程的实数解集,,,且,,求实数对.
【答案】或或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得或或,据此结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分析、的值,总合即可得答案.
【详解】
解:根据题意,,,
且,,
则或或,
当时,方程有唯一的根4,
则,,
此时实数对为;
当时,方程有唯一的根10,
则,,
此时实数对为;
当时,方程有两根4或10,
则,,
此时实数对为;
综合可得:实数对为或或.
【点睛】
本题考查集合的包含关系的应用,关键是分析的元素,属于基础题.
19.已知椭圆:的短轴长为,离心率为,过右焦点的直线与椭圆交于不同两点,.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交轴于点.
(1)求椭圆的方程;
(2)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 (2).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可知:2b=2,,则a=2c,代入a2=b2+c2,求得a,即可求得椭圆C的标准方程;
(2)分类讨论,设直线MN的方程为y=k(x﹣1)(k≠0),代入椭圆方程,求出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令x=0,得,利用基本不等式,即可求的取值范围,再考虑斜率不存在的情况,取并集得到的取值范围.
【详解】
(1)由题意可得:,,又,
联立解得,,.
∴椭圆的方程为.
(2)当斜率存在时,设直线的方程为,,,中点,
把代入椭圆方程,得到方程,
则,,,,
所以的中垂线的方程为,令,得,
当时,,则;
当时,,则,
当斜率不存在时,显然,
当时,的中垂线为轴.
综上,的取值范围是.
【点睛】
本题考查椭圆的方程,考查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考查韦达定理的运用,考查基本不等式的运用,确定线段MN的垂直平分线方程是关键,属于中档题.
20.已知集合,.
(1)求集合,;
(2)若集合且,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1),(2).
【解析】
试题分析:(1)先解一元二次不等式得集合A,根据真数大于零得集合B,再结合数轴求集合交、并、补(2)先根据得,再结合数轴列实数a满足条件,解对应不等式可得的取值范围.注意讨论集合B为空集的情况
试题解析:(1),即,解得或,
∴,,
∴,.
(2)∵,∴,.
①当时,,即时满足,∴;
②当时,要使,
则即得.
综上所述,.
21.(本题满分10分)命题;命题:解集非空.若假,假,求的取值范围.
【答案】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可得为真命题,,为真命题只需,即,解得或者,又假,假,所以为真命题,为假命题,取为真命题,为假命题时的交集,所以。
试题解析:不妨设为真,要使得不等式恒成立只需 ,
又∵当时,(当且仅当时取“=”)
∴
不妨设为真,要使得不等式有解只需,即
解得或者
∵假,且“”为假命题, 故 真假
所以 ∴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考点:1.逻辑关系;2.交集的运算。
22.对在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的任意两点,作如下定义:,那么称点是点的“上位点”,同时点是点的“下位点”.
(1)试写出点的一个“上位点”坐标和一个“下位点”坐标;
(2)设、、、均为正数,且点是点的上位点,请判断点是否既是点的“下位点”又是点的“上位点”,如果是请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3)设正整数满足以下条件:对任意实数,总存在,使得点既是点的“下位点”,又是点的“上位点”,求正整数的最小值.
【答案】(1)“上位点”,“下位点”;(2)是,证明见解析;(3).
【解析】
【分析】
(1)由已知中“上位点”和“下位点”的定义,可得出点的一个“上位点”的坐标为,一个“下位点”的坐标为;
(2)由点是点的“上位点”得出,然后利用作差法得出与、的大小关系,结合“下位点”和“上位点”的定义可得出结论;
(3)结合(2)中的结论,可得,,满足条件,再说明当时,不成立,可得出的最小值为.
【详解】
(1)对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第一象限内的任意两点作如下定义:,那么称点是点的“上位点”,同时点是点的“下位点”.
点的一个“上位点”的坐标为,一个“下位点”的坐标为;
(2)点是点的“上位点”,,.
,
点是点的“下位点”,
,
点是点的“上位点”;
(3)若正整数满足条件:在时恒成立.
由(2)中的结论可知,,时满足条件.
若,由于,
则不成立.
因此,的最小值为.
【点睛】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新定义“上位点”和“下位点”,同时也考查了利用作差法比较两数的大小关系,解题的关键就是对题中新定义的理解,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属于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