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16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17导数法妙解不等式、函数零点、方程根的问题学案(全国通用)
专题17 导数法妙解不等式、函数零点、方程根的问题 考纲要求: 1.导数在不等式中的应用问题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且以解答题的形式考查,难度较大,属中高档题. 常见的命题角度有:(1)证明不等式;(2)不等式恒成立问题;(3)存在型不等式成立问题. 2.了解函数在某点取得极值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会用导数求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对多项式函数不超 过三次). 3.会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大值、最小值(对多项式函数不超过三次). 基础知识回顾: 1、求函数的极值 (1)设函数在及其附近有定义,如果的值比附近所有各点的值都大(小),则称是函数的一个极大(小)值。 (2)求函数的极值的一般步骤 先求定义域,再求导,再解方程(注意和求交集),最后列表确定极值。 一般地,函数在点连续时,如果附近左侧>0,右侧<0,那么是极大值。一般地,函数在点连续时,如果附近左侧<0,右侧>0,那么是极小值。 (3)极值是一个局部概念。由定义,极值只是某个点的函数值与它附近点的函数值比较是最大或最小。并不意味着它在函数的整个的定义域内最大或最小。 (4)函数的极值点一定出现在区间的内部,区间的端点不能成为极值点。而使函数取得最大值、最小值的点可能在区间的内部,也可能在区间的端点。 (5)一般地,连续函数在点处有极值是=0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6)求函数的极值一定要列表。 2、用导数求函数的最值 (1)设是定义在闭区间上的函数,在内有导数,可以这样求最值: ①求出函数在内的可能极值点(即方程在内的根); ②比较函数值,与,其中最大的一个为最大值,最小的一个为最小值. (2)如果是开区间,则必须通过求导,求函数的单调区间,最后确定函数的最值。 应用举例 类型一、利用导数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 【例1】【广东省中山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第一次统测】已知函数. (1)若,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2)求函数的单调区间; (3)设函数.若对于任意,都有成立,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Ⅱ)因为. 令,即,解得,. (1)当,即时, 由,得或; 由,得. 所以函数的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2)当,即时, 由,得或; 由,得. 所以函数的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3)当,即时,在上恒成立,所以函数的增区间为,无减区间. 综上所述: 当时,函数的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当时,函数的增区间为,减区间为; 当时,函数的增区间为,无减区间. 类型二、利用导数解决存在型不等式成立问题 【例2】已知函数f(x)=ln(x+1)--x,a∈R. (1)当a>0时,求函数f(x)的单调区间; (2)若存在x>0,使f(x)+x+1<-(a∈Z)成立,求a的最小值. 【解析】(1)f′(x)=,x>-1. 当a≥时,f′(x)≤0,∴f(x)在(-1,+∞)上单调递减. 当00,f(x)单调递增; 当x>时,f′(x)<0,f(x)单调递减. 综上,当a≥时,f(x)的单调递减区间为(-1,+∞); 当0n,求证:. 【解析】(1)导函数为,由,解得并检验,再求得,切点为(1,0),由点斜式可求得切线方程。(2)由题意可 在上恒成立,所以在上恒成立,分离参数得,所以,。(3)由于是多个变量,所以利用变形,换元变成一个变量,变形,为,即,所以只需证,设.求导可证h(x)>0. 试题解析:(1),由题意知,代入得,经检验,符合题意. 从而切线斜率,切点为(1,0), ∴切线方程为 (2),因为f(x)在上为单调增函数, 所以在上恒成立,即在上恒成立. 当时,由,得. 设,. 所以当且仅当,即x=1时,g(x)有最小值2. 所以,所以. 所以a的取值范围是. (3)要证,只需证,即证, 只需证,设. 由(2)知在上是单调增函数,又. 所以, 即成立,所以 类型四、利用导数研究方程的根或函数的零点 【例4】【2017安徽省合肥市高三模拟考试】设a>1,函数f(x)=(1+x2)ex-a. (1)求f(x)的单调区间;(2)证明:f(x)在(-∞,+∞)上仅有一个零点. 【例5】【2017贵州七校联考】函数f(x)=(ax2+x)ex,其中e是自然对数的底数,a∈R. (1)当a>0时,解不等式f(x)≤0; (2)当a=0时,求整数t的所有值,使方程f(x)=x+2在[t,t+1]上有解. 【解析】(1)因为ex>0,所以不等式f(x)≤0即为ax2+x≤0, 又因为a>0,所以不等式可化为x≤0, 所以不等式f(x)≤0的解集为. (2)当a=0时,方程即为xex=x+2,由于ex>0,所以x=0不是方程的解, 所以原方程等价于ex--1=0.令h(x)=ex--1, 因为h′(x)=ex+>0对于x∈(-∞,0)∪(0,+∞)恒成立, 所以h(x)在(-∞,0)和(0,+∞)内是单调递增函数, 又h(1)=e-3<0,h(2)=e2-2>0,h(-3)=e-3-<0,h(-2)=e-2>0, 所以方程f(x)=x+2有且只有两个实数根,且分别在区间[1,2]和[-3,-2]上, 所以整数t的所有值为{-3,1}. 点评:利用导数研究方程根的方法 研究方程根的情况,可以通过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变化趋势等,根据题目要求,画出函数图象的走势规律,标明函数极(最)值的位置,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去分析问题,可以使问题的求解有一个清晰、直观的整体展现. 方法、规律归纳: 1.利用导数解决不等式恒成立问题的“两种”常用方法 (1)分离参数法:将原不等式分离参数,转化为不含参数的函数的最值问题,利用导数求该函数的最值,根据要求得所求范围.一般地,f(x)≥a恒成立,只需f(x)min≥a即可;f(x)≤a恒成立,只需f(x)max≤a即可.(2)函数思想法:将不等式转化为某含待求参数的函数的最值问题,利用导数求该函数的极值(最值),然后构建不等式求解. 2.涉及函数的零点问题、方程解的个数问题、函数图像交点个数问题,一般先通过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变化趋势等,再借助函数的大致图象判断零点、方程根、交点的情况,归根到底还是研究函数的性质,如单调性、极值,然后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找到解题的思路. 实战演练: 1.【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定义在内的连续可导函数满足,且对恒成立,则() A.B. C.D. 【答案】D 2.【甘肃省天水三中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考试】已知函数,若使得,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 A.(-∞,1]B.[1,+∞)C.(-∞,2]D.[2,+∞) 【答案】A 【解析】由题意得,因为函数在单独递减,所以 因此,选A. 点睛:研究不等式恒成立或存在型问题,一般利用分离变量,构造函数,直接把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进而得出相应的含参不等式,从而求出参数的取值范围.但要注意分离参数法不是万能的,如果分离参数后,得出的函数解析式较为复杂,性质很难研究,就不要使用分离参数法. 3.已知函数,,如果对于任意的,都有成立,则实数的取值范围为() A.B.C.D. 【答案】C 4.【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考试】已知函数,若在定义域内恒成立,则的取值范围是() A.B.C.D. 【答案】C 【解析】,即函数的定义域为,在上恒成立,即在上恒成立,令, ,令,解得,当时,单调递减,当时,单调递增,,,的取值范围是,故选C. 5.已知函数. (1)若函数在点处的切线方程为,求的值; (2)若,求函数在区间上的最小值; (3)对任意的,都有,求正实数的取值范围. 【答案】(1);(2)见解析(3). (2), 令得(舍)或, 当时,在单调递减,在上单调递增 所以; 当时,在上单调递减,所以. 即有当时,; 当时,. (3)对任意的,都有, 即为在递增. 因为,,在恒成立, 即有在恒成立,即有令,对称轴,,则判别式, 即,计算得出.则有的取值范围为. 6.已知函数. (1)当时,求的单调区间; (2)若对,都有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3)当时,求在上的最大值. 【答案】(1)(2)(3) 试题解析: ⑴时,,,令,得,解得. 所以函数的单调增区间为. ⑵由题意对恒成立,因为时,,所以 对恒成立.记,因为对恒成立,当且仅当时,所以在上是增函数, 所以,因此. 点睛:导数问题经常会遇见恒成立的问题: (1)根据参变分离,转化为不含参数的函数的最值问题; (2)若就可讨论参数不同取值下的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以及最值,最终转化为,若恒成立,转化为; (3)若恒成立,可转化为. 7.已知函数在处的切线方程为. (1)求的值; (2)若对任意的,都有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3)若函数的两个零点为,试判断的正负,并说明理由. 【答案】(1);(2);(3)结论是. (2)不等式整理可得, 令, 所以,得, 当时,,函数在上单调递增, 同理,函数在上单调递减,所以, 综上所述,实数的取值范围是. (3)结论是. 证明:由题意知函数,所以, 易得函数在单调递增,在上单调递减,所以只需证明即可. 因为是函数的两个零点,所以,相减得, 不妨令,则,则,所以,, 所以,故只需证,即证, 因为,所以在上单调递增,所以, 综上所述,函数总满足成立. 8.已知函数,(为常数). (1)若函数与函数在处有相同的切线,求实数的值. (2)若,且,证明: . 【答案】(1);(2)见解析. (2)若,则,设, 则,, ,因为,所以,即单调递减, 又因为,所以,即单调递减, 而,所以,即. 点睛: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①证明f(x)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