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十二章1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2018届一轮复习人教A版第十二章12-2直接证明与间接证明学案

‎1.直接证明 ‎(1)综合法 ‎①定义:从已知条件出发,以已知的定义、公理、定理为依据,逐步下推,直到推出要证明的结论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常称为综合法.‎ ‎②框图表示:⇒…⇒…⇒ ‎③思维过程:由因导果.‎ ‎(2)分析法 ‎①定义:从问题的结论出发,追溯导致结论成立的条件,逐步上溯,直到使结论成立的条件和已知条件或已知事实吻合为止.这种证明方法常称为分析法.‎ ‎②框图表示:⇐…⇐…⇐ ‎③思维过程:执果索因.‎ ‎2.间接证明 反证法:要从否定结论开始,经过正确的推理,导致逻辑矛盾,从而达到新的否定(即肯定原命题).‎ 这个过程包括下面3个步骤:‎ ‎(1)反设——假设命题的结论不成立,即假定原结论的反面为真;‎ ‎(2)归谬——从反设和已知条件出发,经过一系列正确的逻辑推理,得出矛盾结果;‎ ‎(3)存真——由矛盾结果,断定反设不真,从而肯定原结论成立.‎ ‎【思考辨析】‎ 判断下列结论是否正确(请在括号中打“√”或“×”)‎ ‎(1)综合法是直接证明,分析法是间接证明.( × )‎ ‎(2)分析法是从要证明的结论出发,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要条件.( × )‎ ‎(3)用反证法证明结论“a>b”时,应假设“aa+b,则a、b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a≥0,b≥0且a≠b 解析 ∵a+b-(a+b)‎ ‎=(a-b)+(b-a)‎ ‎=(-)(a-b)‎ ‎=(-)2(+).‎ ‎∴当a≥0,b≥0且a≠b时,(-)2(+)>0.‎ ‎∴a+b>a+b成立的条件是a≥0,b≥0且a≠b.‎ ‎5.(2016·盐城模拟)如果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凸函数,则对于区间D内的任意x1,x2,…,xn,有 ≤f(),已知函数y=sin x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则在△ABC中,sin A+sin B+sin C的最大值为________.‎ 答案  解析 ∵f(x)=sin x在区间(0,π)上是凸函数,‎ 且A,B,C∈(0,π).‎ ‎∴≤f()=f(),‎ 即sin A+sin B+sin C≤3sin =,‎ ‎∴sin A+sin B+sin C的最大值为.‎ 题型一 综合法的应用 例1 数列{an}满足an+1=,a1=1.‎ ‎(1)证明:数列{}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的前n项和Sn,并证明++…+>.‎ ‎(1)证明 ∵an+1=,‎ ‎∴=,化简得=2+,‎ 即-=2,故数列{}是以1为首项,2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解 由(1)知=2n-1,‎ ‎∴Sn==n2.‎ 方法一++…+=++…+>++…+=(1-)+(-)+…+(-)=1-=.‎ 方法二++…+=++…+>1,‎ 又∵1>,‎ ‎∴++…+>.‎ 思维升华 (1)综合法是“由因导果”的证明方法,它是一种从已知到未知(从题设到结论)的逻辑推理方法,即从题设中的已知条件或已证的真实判断(命题)出发,经过一系列中间推理,最后导出所要求证结论的真实性.(2)综合法的逻辑依据是三段论式的演绎推理.‎ ‎ 若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求证:‎ lg+lg+lg>lg a+lg b+lg c.‎ 证明 ∵a,b,c∈(0,+∞),‎ ‎∴≥ >0,≥ >0,≥ >0.‎ 由于a,b,c是不全相等的正数,‎ ‎∴上述三个不等式中等号不能同时成立,‎ ‎∴··>abc>0成立.‎ 上式两边同时取常用对数,得 lg(··)>lg abc,‎ ‎∴lg+lg+lg>lg a+lg b+lg c.‎ 题型二 分析法的应用 例2 已知函数f(x)=tan x,x∈,若x1,x2∈,且x1≠x2,求证:[f(x1)+f(x2)]>f.‎ 证明 要证[f(x1)+f(x2)]>f,‎ 即证明(tan x1+tan x2)>tan ,‎ 只需证明>tan ,‎ 只需证明>.‎ 由于x1,x2∈,故x1+x2∈(0,π).‎ 所以cos x1cos x2>0,sin(x1+x2)>0,1+cos(x1+x2)>0,‎ 故只需证明1+cos(x1+x2)>2cos x1cos x2,‎ 即证1+cos x1cos x2-sin x1sin x2>2cos x1cos x2,‎ 即证cos(x1-x2)<1.‎ 由x1,x2∈,x1≠x2知上式显然成立,‎ 因此[f(x1)+f(x2)]>f.‎ 引申探究 若本例中f(x)变为f(x)=3x-2x,试证:对于任意的x1,x2∈R,均有≥f.‎ 证明 要证明≥f,‎ 即证明≥-2·,‎ 因此只要证明-(x1+x2)≥-(x1+x2),‎ 即证明≥,‎ 因此只要证明≥,‎ 由于x1,x2∈R时,3x1>0,3x2>0,‎ 由基本不等式知≥显然成立,故原结论成立.‎ 思维升华 (1)逆向思考是用分析法证题的主要思想,通过反推,逐步寻找使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正确把握转化方向是使问题顺利获解的关键.‎ ‎(2)证明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两头凑的办法,即通过分析法找出某个与结论等价(或充分)的中间结论,然后通过综合法证明这个中间结论,从而使原命题得证.‎ ‎ (2016·苏州模拟)下列各式:‎ >,>,>,>.‎ 请你根据上述特点,提炼出一个一般性命题(写出已知,求证),并用分析法加以证明.‎ 解 已知a>b>0,m>0,求证:>.‎ 证明如下:∵a>b>0,m>0,欲证>,‎ 只需证a(b+m)>b(a+m),只需证am>bm,‎ 只需证a>b,由已知得a>b成立,‎ 所以>成立.‎ 题型三 反证法的应用 命题点1 证明否定性命题 例3 (2016·连云港模拟)设{an}是公比为q的等比数列.‎ ‎(1)推导{an}的前n项和公式;‎ ‎(2)设q≠1,证明:数列{an+1}不是等比数列.‎ ‎(1)解 设{an}的前n项和为Sn,‎ 当q=1时,Sn=a1+a1+…+a1=na1;‎ 当q≠1时,Sn=a1+a1q+a1q2+…+a1qn-1, ①‎ qSn=a1q+a1q2+…+a1qn, ②‎ ‎①-②得,(1-q)Sn=a1-a1qn,‎ ‎∴Sn=,‎ ‎∴Sn= ‎(2)证明 假设{an+1}是等比数列,则对任意的k∈N*,‎ ‎(ak+1+1)2=(ak+1)(ak+2+1),‎ a+2ak+1+1=akak+2+ak+ak+2+1,‎ aq2k+2a1qk=a1qk-1·a1qk+1+a1qk-1+a1qk+1,‎ ‎∵a1≠0,∴2qk=qk-1+qk+1.‎ ‎∵q≠0,∴q2-2q+1=0,‎ ‎∴q=1,这与已知矛盾.‎ ‎∴假设不成立,故{an+1}不是等比数列.‎ 命题点2 证明存在性问题 例4 已知四棱锥S-ABCD中,底面是边长为1的正方形,又SB=SD=,SA=1.‎ ‎(1)求证:SA⊥平面ABCD;‎ ‎(2)在棱SC上是否存在异于S,C的点F,使得BF∥平面SAD?若存在,确定F点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证明 由已知得SA2+AD2=SD2,∴SA⊥AD.‎ 同理SA⊥AB.‎ 又AB∩AD=A,AB⊂平面ABCD,AD⊂平面ABCD,‎ ‎∴SA⊥平面ABCD.‎ ‎(2)解 假设在棱SC上存在异于S,C的点F,使得BF∥平面SAD.‎ ‎∵BC∥AD,BC⊄平面SAD.‎ ‎∴BC∥平面SAD.而BC∩BF=B,‎ ‎∴平面FBC∥平面SAD.‎ 这与平面SBC和平面SAD有公共点S矛盾,‎ ‎∴假设不成立.‎ ‎∴不存在这样的点F,使得BF∥平面SAD.‎ 命题点3 证明唯一性命题 例5 已知a≠0,证明关于x的方程ax=b有且只有一个根.‎ 证明 由于a≠0,因此方程至少有一个根x=.‎ 假设x1,x2是它的两个不同的根,‎ 即ax1=b, ①‎ ax2=b, ②‎ 由①-②得a(x1-x2)=0,‎ 因为x1≠x2,所以x1-x2≠0,‎ 所以a=0,这与已知矛盾,故假设错误.‎ 所以当a≠0时,方程ax=b有且只有一个根.‎ 思维升华 应用反证法证明数学命题,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 第一步:分清命题“p⇒q”的条件和结论;‎ 第二步:作出与命题结论q相反的假设綈q;‎ 第三步:由p和綈q出发,应用正确的推理方法,推出矛盾结果;‎ 第四步:断定产生矛盾结果的原因在于开始所作的假设綈q不真,于是原结论q成立,从而间接地证明了命题p⇒q为真.‎ 所说的矛盾结果,通常是指推出的结果与已知公理、已知定义、已知定理或已知事实矛盾,与临时假设矛盾以及自相矛盾等都是矛盾结果.‎ ‎ 已知二次函数f(x)=ax2+bx+c(a>0)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若f(c)=0,且00.‎ ‎(1)证明:是函数f(x)的一个零点;‎ ‎(2)试用反证法证明>c.‎ 证明 (1)∵f(x)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f(x)=0有两个不等实根x1,x2,‎ ‎∵f(c)=0,∴x1=c是f(x)=0的根,‎ 又x1x2=,∴x2=(≠c),‎ ‎∴是f(x)=0的一个根.‎ 即是函数f(x)的一个零点.‎ ‎(2)假设0,由00,‎ 知f()>0,与f()=0矛盾,∴≥c,‎ 又∵≠c,∴>c.‎ ‎22.反证法在证明题中的应用 典例 (14分)直线y=kx+m(m≠0)与椭圆W:+y2=1相交于A、C两点,O是坐标原点.‎ ‎(1)当点B的坐标为(0,1),且四边形OABC为菱形时,求AC的长;‎ ‎(2)当点B在W上且不是W的顶点时,证明:四边形OABC不可能为菱形.‎ 思想方法指导 ‎ 在证明否定性问题,存在性问题,唯一性问题时常考虑用反证法证明,应用反证法需注意:‎ ‎(1)掌握反证法的证明思路及证题步骤,正确作出假设是反证法的基础,应用假设是反证法的基本手段,得到矛盾是反证法的目的.‎ ‎(2)当证明的结论和条件联系不明显、直接证明不清晰或正面证明分类较多、而反面情况只有一种或较少时,常采用反证法.‎ ‎(3)利用反证法证明时,一定要回到结论上去.‎ 规范解答 ‎(1)解 因为四边形OABC为菱形,‎ 则AC与OB相互垂直平分.‎ 由于O(0,0),B(0,1),‎ 所以设点A,‎ 代入椭圆方程得+=1,‎ 则t=±,故|AC|=2.[4分]‎ ‎(2)证明 假设四边形OABC为菱形,‎ 因为点B不是W的顶点,且AC⊥OB,‎ 所以k≠0.‎ 由 消y并整理得(1+4k2)x2+8kmx+4m2-4=0.[7分]‎ 设A(x1,y1),C(x2,y2),则 =-, ‎=k·+m=.‎ 所以AC的中点为M.[10分]‎ 因为M为AC和OB的交点,且m≠0,k≠0,‎ 所以直线OB的斜率为-,‎ 因为k·=-≠-1,‎ 所以AC与OB不垂直.[13分]‎ 所以OABC不是菱形,与假设矛盾.‎ 所以当点B不是W的顶点时,四边形OABC不可能是菱形.[14分]‎ ‎1.(2017·泰州月考)用反证法证明命题“设a,b为实数,则方程x2+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时,要做的假设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方程x2+ax+b=0没有实根 解析 因为“方程x2+ax+b=0至少有一个实根”等价于“方程x2+ax+b=0有一个实根或两个实根”,所以该命题的否定是“方程x2+ax+b=0没有实根”.‎ ‎2.若一元二次不等式2kx2+kx-<0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则k的取值范围为__________.‎ 答案 (-3,0]‎ 解析 若2kx2+kx-<0对一切实数x都成立,‎ 则必有或k=0.‎ 解得-30,则关于三个数+,+,+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①都大于2 ②至少有一个大于2‎ ‎③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 ④至少有一个不大于2‎ 答案 ③‎ 解析 因为(+)+(+)+(+)‎ ‎=(+)+(+)+(+)≥6,‎ 当且仅当x=y=z时等号成立.‎ 所以三个数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2,③正确.‎ ‎4.(2016·镇江模拟)若P=+,Q=+(a≥0),则P,Q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_.‎ 答案 P0,②ab<0,③a>0,b>0,④a<0,b<0,其中能使+≥2成立的条件的序号是________.‎ 答案 ①③④‎ 解析 要使+≥2,只需>0且>0成立,即a,b不为0且同号即可,故①③④能使+≥2成立.‎ ‎6.用反证法证明:若整系数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有有理数根,那么a,b,c中至少有一个是偶数.用反证法证明时,下列假设正确的是________.‎ ‎①假设a,b,c都是偶数;‎ ‎②假设a,b,c都不是偶数;‎ ‎③假设a,b,c至多有一个偶数;‎ ‎④假设a,b,c至多有两个偶数.‎ 答案 ②‎ 解析 “至少有一个”的否定为“都不是”,故②正确.‎ ‎7.(2016·全国甲卷)有三张卡片,分别写有1和2,1和3,2和3.甲,乙,丙三人各取走一张卡片,甲看了乙的卡片后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乙看了丙的卡片后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则甲的卡片上的数字是________.‎ 答案 1和3‎ 解析 由丙说:“我的卡片上的数字之和不是5”可知,丙为“1和2”或“1和3”,又乙说“我与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1”,所以乙只可能为“2和3”,又甲说“我与乙的卡片上相同的数字不是2”,所以甲只能为“1和3”.‎ ‎8.若二次函数f(x)=4x2-2(p-2)x-2p2-p+1,在区间[-1,1]内至少存在一点c,使f(c)>0,则实数p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_.‎ 答案  解析 若二次函数f(x)≤0在区间[-1,1]内恒成立,‎ 则 解得p≤-3或p≥, ‎ 故满足题干条件的p的取值范围为.‎ ‎9.已知m>0,a,b∈R,求证:()2≤.‎ 证明 因为m>0,所以1+m>0.‎ 所以要证原不等式成立,‎ 只需证(a+mb)2≤(1+m)(a2+mb2),‎ 即证m(a2-2ab+b2)≥0,‎ 即证(a-b)2≥0,而(a-b)2≥0显然成立,‎ 故原不等式得证.‎ ‎10.设f(x)=ax2+bx+c(a≠0),若函数f(x+1)与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求证:f(x+)为偶函数.‎ 证明 由函数f(x+1)与f(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可知f(x+1)=f(-x).‎ 将x换成x-代入上式可得 f(x-+1)=f[-(x-)],‎ 即f(x+)=f(-x+),‎ 由偶函数的定义可知f(x+)为偶函数.‎ ‎11.(2016·苏州模拟)已知函数f(x)=ax+(a>1).‎ ‎(1)证明:函数f(x)在(-1,+∞)上为增函数;‎ ‎(2)用反证法证明方程f(x)=0没有负数根.‎ 证明 (1)任取x1,x2∈(-1,+∞),‎ 不妨设x10.‎ ‎∵a>1,∴ax2-x1>1且ax1>0,‎ ‎∴ax2-ax1=ax1(ax2-x1-1)>0.‎ 又∵x1+1>0,x2+1>0,‎ ‎∴-= ‎=>0.‎ 于是f(x2)-f(x1)=ax2-ax1+->0,‎ 故函数f(x)在(-1,+∞)上为增函数.‎ ‎(2)假设存在x0<0(x0≠-1)满足f(x0)=0,‎ 则ax0=-.‎ ‎∵a>1,∴0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