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7 发布 |
- 37.5 KB |
- 4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医学考试-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20
心理治疗学基础知识-20 (总分:99.99,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B}}A1/A2 型题{{/B}}(总题数:33,score:66 分) 1.某个学生想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又觉得学习太 辛苦,因而又不愿学习,这种动机冲突是 • 【A】双趋冲突 • 【B】双避冲突 • 【C】接近-回避式冲突 • 【D】多重接近-回避式冲突 • 【E】以上都不对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双趋冲突是指人们同时受两种或 两种以上接近动机的吸引,叉只能选择其中一种时出 现的冲突;双避冲突是指人们同时受两种或两种以上 回避动机的吸引,又只能回避其中一种时出现的冲 突;接近-回避式冲突是指人们对同一事物同时具有 接近动机和回避动机时的冲突;多重接近-回避式冲 突是指人们同时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目标,每个目 标又分别具有接近-回避式冲突,人们很难进行目标 的选择时发生的冲突。案例中的学生对学习这一活 动,既想接近,又想回避,表现的是接近-回避式冲 突,故正确答案是 C。 2.当着某儿童的面将两杯同样多的水中的一杯倒进一 个细长杯子中,然后问他哪个杯子中的水多些时,他 说高杯子中的水多些,这说明该儿童思维发展尚处于 • 【A】感觉运动阶段 • 【B】前运算阶段 • 【C】具体运算阶段 • 【D】形式运算阶段进行 • 【E】无法判断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案例中,儿童已能运用语言来 表征事物,并运用符号进行简单的思考活动,说明他 的思维已超出感知运动阶段,但只能根据事物的表面 来进行思考,思维具有片面性,尚未形成容量守恒, 而容量守恒要在具体运算阶段才形成,故可判断该儿 童尚处于前运算阶段,正确答案是 B。 3.男孩 A 因为偷着拿壁橱中的糖果打破了一个杯子, 男孩 B 因为帮助妈妈洗碗时不小心打破了三个杯子。 男孩 C 认为男孩 B 比男孩 A 打破了更多杯子而过失更 大,这说明男孩 C 所处的道德发展阶段是 • 【A】道德成规前期的避罚服从取向阶段 • 【B】道德成规前期的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 【C】道德循规期的寻求认可阶段 • 【D】道德循规期的顺从权威阶段 • 【E】道德自律期的法制观念阶段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避罚服从取向阶段,尚缺乏是非 观念,专注于行为的结果(如打破多少个杯子),遵从 他人的规则以逃避惩罚、得到奖赏;相对功利取向阶 段,开始基于自己的利益和他人将给予的回报来考虑 服从原则,他们以被满足的需要来评价行为;寻求认 可阶段,希望取悦他人,帮助他人,好孩子的标准是 成人定的,为寻求行为上的认可遵守好孩子的标准规 范;顺从权威阶段,服从团体规范,尊重法律权威, 判断是非时初具法制观念;法制观念阶段,尊重法 制,相信法律是为了大众利益而制定的,所以大家应 该遵守;价值观念取向阶段,相信道德法则的普遍价 值,认识人性的尊严,凭自己的良知去做是非判断。 故正确答案为 A。 4.患者女,46 岁,公务员。半年前开始,常感头 痛、头晕、耳呜、目眩,容易激动、性情急躁,入睡 困难、多梦易醒;口干、出汗、面色潮红、皮肤发 痒,感觉蚂蚁在身上爬动,月经量增多,伴有大量血 块。经检查,无躯体疾病,亦无精神病史。该女最可 能的诊断是 • 【A】焦虑症 • 【B】恐惧症 • 【C】躯体形式障碍 • 【D】失眠症 • 【E】更年期综合征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症状:①月 经逐渐减少,周期也就是间隔时间延长,经期也就是 出血时间缩短,以致逐渐停经。但也有月经量增多, 伴有大量血块等情况,然后慢慢停止,生殖能力丧 失,生殖器官萎缩。②精神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患 者常感到头颈部一阵阵地潮红,潮热出汗,头晕目 眩,头痛耳鸣,腰痛,口干,喉部有烧灼感,思想不 易集中,而且紧张激动,情绪复杂多变,性情急躁, 失眠健忘,皮肤发麻发痒,有时有蚁走感,即有蚂蚁 在身上爬动的感觉等,甚至歇斯底里样发作等。③心 悸、血压增高、肥胖、下肢水肿、关节疼痛、骨质疏 松等。凡 45~55 岁的妇女,如有上述症状,经医生 检查排除了其他疾病后,方可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 更年期是每个妇女必然要经历的阶段,但每人所表现 的症状轻重不等,时间久暂不一,轻的可以安然无 恙,重的可以影响工作和生活,甚至会发展成为更年 期疾病。短的几个月,长的可延续几年。更年期综合 征虽然表现为许多症状,但它的本质却是妇女在一生 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内分泌变化的过程。 5.患者女,23 岁。贪吃,身高 158cm,体重 80kg, 并有咬手指甲的习惯。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格发展一 定阶段时出现停滞的结果,该女出现停滞的人格阶段 是 • 【A】口唇期 • 【B】肛门期 • 【C】生殖器期 • 【D】潜伏期 • 【E】生殖期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儿童都经历 一系列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的经验决定了他们成 人时的人格特征,心理性欲发展顺利过渡到下个阶段 的基本条件是适当满足本我欲求,本我欲求的过度满 足或不满足都会造成发展的停滞或延缓,成为各种神 经症或精神疾病的根源。前口唇期停滞的儿童成人后 会有大量口部活动习惯如贪吃、酗酒、抽烟、接吻 等,具有口唇不协调特征,后口唇期停滞的人很可能 有咬手指甲的习惯,也贪吃,常常讽刺、冷嘲热讽和 指责等,具有口唇施虐狂特征,此女的情况与这些特 征符合,故正确答案是 A。 6.患者男,30 岁。主诉自己对女孩从来都没感觉, 只喜欢长相英俊的男性,并且只有和男性在一起时, 才有性的冲动,自己有个相好的男朋友,两人想结 婚,但苦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自己父母坚决反 对,深感痛苦。弗洛伊德认为这是人格发展一定阶段 时出现停滞的结果,该男出现停滞的人格阶段是 • 【A】口唇期 • 【B】肛门期 • 【C】生殖器期 • 【D】潜伏期 • 【E】生殖期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弗洛伊德认为,每个儿童都经历 一系列发展阶段,在这些阶段中的经验决定了他们成 人时的人格特征,心理性欲发展顺利过渡到下个阶段 的基本条件是适当满足本我欲求,本我欲求的过度满 足或不满足都会造成发展的停滞或延缓,成为各种神 经症或精神疾病的根源。生殖器期,男孩产生恋母情 结和阉割焦虑,为寻求解脱,男孩力图仿效、认同父 亲,从而得到母亲性冲动的替代性满足,从而顺利地 解决恋母情结和阉割焦虑,进入下一个发展阶段,但 如果正常的认同被颠倒了,男孩对母亲产生了认同, 则会产生同性恋。该男性是个同性恋者,故正确答案 是 C。 7.患者男,24 岁。中学语文教师,热衷于哲学,自 言要创立一个新的哲学流派,因此,业余时间几乎都 花在哲学研究上了,离群独处,很少参与交际活动, 平素少言,但喜钻牛角尖,日常生活经常丢三落四, 不注意生活细节。此人的人格类型最可能是 • 【A】外倾思维型 • 【B】内倾思维型 • 【C】外倾感觉型 • 【D】内倾感觉型 • 【E】内倾直觉型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荣格的人格类型理 论。荣格根据 2 种定势和 4 种思想功能的组合将人格 分为 8 种类型。其中,内倾思维型的特点是:①热衷 于抽象思维和创造新的理论;②有忽略日常生活实践 的倾向;③很少受外界事物的影响做决定,坚定、顽 固和冷漠。此案例中,该男性的种种表现正好符合内 倾思维型的特点,故正确答案为 B。 8.儿童不肯吃药,父母就告诉他,一吃完药,就可以 得到一颗他喜爱的巧克力糖,结果儿童以后主动吃药 的行为增加了,父母也每次都给了他巧克力糖。最能 说明此行为训练技术原理的是 • 【A】连续强化 • 【B】部分强化 • 【C】负强化 • 【D】差别强化 • 【E】塑造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行为强化原理。连 续强化是每个期望反应之后都给予强化;部分强化是 在期望反应之后,有时候给予强化,有时又不给予强 化;负强化是指在期望反应之后,导致了刺激的消失 或刺激强度的降低,从而提高该反应的发生概率;差 别强化是期望反应后面给予强化而其他行为后面不给 予强化;塑造是通过改变环境条件,促使有机体作出 越来越接近最终要求的行为。此案例运用的是连续强 化原理,故正确答案是 A。 9.一位烟瘾很重的人,看到自己所尊重的亲友或领导 不常抽烟的事实后,他吸烟的数量逐渐减少了。此案 例所反映的行为原理是 • 【A】正强化 • 【B】负强化 • 【C】正惩罚 • 【D】负惩罚 • 【E】替代性强化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正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 而行为反应出现的概率却增加,这种刺激的增加为正 强化。负强化: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减少而行为反应出 现的概率却增加,这种刺激的减少为负强化。正惩 罚: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了,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 着一个刺激物的出现,而且,作为结果,将来这个行 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负惩罚:一个具体的行为发生 了,这个行为之后立刻跟随着一个刺激物的消除,而 且,作为结果,将来这个行为不太可能再次发生。替 代性强化是指观察别人行为后所受到的强化。此案例 反映的是替代性强化,故正确答案为 E。 10.某治疗者在治疗过程中,坦诚地对待自己的情 感,平等地与来访者交流,能够设身处地地了解来访 者的经验和情绪,对来访者的行为不做任何好坏的判 断,帮助来访者充分发掘他的全部自我概念和经验, 促进来访者的自我成长。治疗者所采取的治疗方法是 • 【A】精神分析疗法 • 【B】行为疗法 • 【C】认知疗法 • 【D】来访者中心疗法 • 【E】格式塔疗法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案例中,治疗者主要创造的是 一种治疗气氛,如真诚、共情、无条件积极关注。这 是来访者中心疗法的基本要求。因此,正确答案是 D。 11.以下不符合社会化内容的是 • 【A】木匠的儿子跟着父亲学做家具 • 【B】人猿泰山从小被母猿收养,学会了林中捕 食 • 【C】小明在中国科学院读书,决定以后要做个 科学家 • 【D】幼儿园的小朋友在学习怎么过马路 • 【E】大勇毕业后想去海滨城市工作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木匠的儿子跟着父亲学做家具, 是在掌握基本生活技能;大勇想毕业后去海滨城市工 作,这是选定具体生活目标;小明上科学院读书,决 定要当个科学家,这是在培养获得社会角色;幼儿园 的小朋友在学习怎么过马路,这是在学习社会行为规 范;而人猿泰山从小被母猿收养,学会了林中捕食, 这不是在社会环境下的学习,所以不属于社会化的内 容。 12.社会无业青年梁某因吸毒被强制劳教两年,在劳 教所里他戒了毒,学会了修理自行车和摩托车,重返 社会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他开了一家修理店, 开始自食其力。这种现象在社会心理学里称作 • 【A】社会化 • 【B】再社会化 • 【C】政治社会化 • 【D】语言社会化 • 【E】性别角色社会化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由于社会急剧变化,对个体重新 进行社会化的过程,其中包括对早期社会化及继续社 会过程中没取得合格社会成员资格的个体的再教化。 梁某没有掌握相关的谋生技能,无法养活自己;同时 他未能遵守国家法律和相关法规,吸食毒品,说明他 在早期的生活阶段中未能充分社会化,被劳教后强制 接受社会的再社会化。 13.张同学在参加外资公司的面试前,精心地修饰自 己,想给考官留下一个好印象,这是运用了社会心理 学中印象管理的 • 【A】近因效应 • 【B】首因效应 • 【C】光环效应 • 【D】刻板印象与定型 • 【E】晕轮效应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14.四名同学通过了大学入学考试,谈到自己成功的 原因,张同学认为是多亏了班主任的管理,王同学认 为是自己比较刻苦,赵同学认为是自己一向比较聪 明,而马同学认为是妈妈的关爱和他本人的坚持让他 最终考取了理想的大学。请问,他们四人的归因类型 应该分别是 • 【A】内归因,外归因,外归因,混合归因 • 【B】外归因,内归因,内归因,外归因 • 【C】外归因,内归因,外归因,混合归因 • 【D】外归因,外归因,内归因,内归因 • 【E】外归因,内归因,内归因,混合归因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内因指存在个体内部的原因,如 人格品质、动机、态度、情绪、心境及努力程度等个 人特征;外因指行为或事件发生的外部条件,包括背 景、机遇、运气、他人影响、工作难度、特异性等。 张同学归因为班主任的管理,属于外部归因中的他人 影响;王同学归因为学习刻苦,赵同学归因为自己的 聪明,分别属于内部归因的努力程度和智商;而马同 学的归因既包括了妈妈的爱(他人影响)和自己的坚持 (毅力),是从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来归因的,所以是 混合归因。 15.小张在家比较懒惰,笤帚倒了也不愿扶一下,但 在学校总是表现得很爱劳动,积极地分发课本、擦黑 板、抬桌子,大家都对小张印象很好,小张的这种行 为是由什么所推动 • 【A】光环效应 • 【B】社会赞许性动机 • 【C】角色中断 • 【D】外部归因 • 【E】心理防御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小张的在校行为显然是为了获得 自尊和他人的尊重,这种期望获得他人及其社会的赞 扬、承认、肯定和鼓励,即取悦于人的内在心理倾 向,就是社会赞许性效应。光环效应,也叫晕轮效 应,是人们初次相见后所做的判断,会极大地影响对 他人总体印象的形成,一旦形成某种倾向性印象,就 会用它去评价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如果对他人的外 表有良好的印象,就会对他的人格品质倾向于肯定评 价。角色中断指由于各种原因使个体的角色扮演发生 中途中断的现象。外部归因指将事物的原因归结为外 部原因。心理防御指个体在遭受挫折时内心所具有的 一种自我保护,以减轻精神痛苦和不安,恢复情绪稳 定,达到平衡心理的适应性倾向。 16.有关态度改变的各种说法,以下正确的是 ①态度的改变不可能一次完成 ②抵制态度改变的外部影响的方法有贬损信息源、歪 曲信息、掩盖或拒绝 ③影响态度转变的因素有说服者、沟通信息、改变者 和情景 ④态度的改变是质的变化 ⑤海德认为,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态度三因素的一致 • 【A】①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③ • 【D】③④⑤ • 【E】①②③④⑤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态度的改变有两种含义:一是量 变(一致性改变),方向不变,强度变化;一是质变 (不一致性改变),以性质相反的新态度取代原有态 度,所以④的观点不正确;态度改变是为了维持态度 三因素的一致,这是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的观 点,所以⑤的说法也不正确。 17.喜欢锻炼的爸爸与外单位的爱运动的老张是球 友,这主要是因为 • 【A】相似性吸引 • 【B】互补性吸引 • 【C】邻近性吸引 • 【D】外表的吸引 • 【E】人格的吸引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爸爸爱锻炼,老张爱运动,说明 他们有共同的兴趣,所以属于相似性吸引。外单位, 说明不是空间距离接近,所以 C 不正确,互补性、外 表和人格吸引找不到可以支持的信息。 18.小王的家庭关系很糟糕,他的妻子总抱怨他不懂 得体贴,心理咨询师提议让小王和妻子交换家庭身份 来生活一天,这种心理训练技术是 • 【A】敏感性训练 • 【B】角色扮演 • 【C】P-A-C 分析 • 【D】角色期望 • 【E】角色冲突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19.以下属于群体描述的是 • 【A】偶尔一起乘电梯的几个人 • 【B】在马路上围观交通事故的人们 • 【C】排长队买冰淇淋的散客 • 【D】奥运会场馆里的几十个观众 • 【E】电影院里的安全巡逻小分队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群体与一般所见的人群是不同, 人群是个体无序的聚合,群体则有特定的组织方式, 而前四个选项都是随机无序地聚集起来的一群人,只 有选项 E 的安全巡逻小分队是有组织目标、纪律和共 同的活动,属于群体的范畴。 20.写作业的时候,如果旁边有他人,小明很容易就 写错字或算错题,这种现象叫做 • 【A】社会助长 • 【B】结伴效应 • 【C】观众效应 • 【D】社会惰化 • 【E】皮格马利翁效应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社会惰化是指个体与他人一起活 动时,其效率比单独活动时更为低下的现象,也叫社 会抑制,即由于他人在场而使绩效降低。社会助长指 个体完成某种活动时,由于他人在场而提高绩效的现 象,包括两种效应:结伴效应和观众效应。 21.王某一次因闯红灯被交警扣留,处以罚款 200 元,王某的同事肖某认为王某是故意不遵守交通法 规,应该受罚;后来肖某也闯了红灯,但他认为自己 是没注意到红灯,属于无心之过,不愿意接受处罚。 肖某对他人和自己做出了不同归因,这是因为 • 【A】自我价值保护 • 【B】社会视觉的影响 • 【C】肖某为人很自私 • 【D】忽视一致性因素 • 【E】肖某比王某的道德水准更高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个体在归因时,对自我卷入的事 情的解释,归因朝着有利于自我价值确立的方向倾 斜,是一种利己性归因偏差,具体来说,当自己的行 为是好的、成功时,倾向于内部归因;当行为本身不 好、失败时,个体很少用个人特征来解释,而倾向于 归结为外因。而当他人的行为是好的、成功时,倾向 于外部外因;当他人的行为本身不好、失败时,则倾 向于用他人的个人特征来解释,从而保护自己的价 值。 22.一个儿童在母亲生了小弟弟时,又重新尿床、吃 手指,这是哪种防御机制 • 【A】压抑 • 【B】替代 • 【C】认同 • 【D】投射 • 【E】退行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3.学生在一起完成作业比独立完成作业的效率高, 这是 • 【A】结伴效应 • 【B】观众效应 • 【C】安慰剂效应 • 【D】名人效应 • 【E】从众效应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4.年轻的妇女常模仿电影明星的装束、发型和行为 风格,这是 • 【A】压抑 • 【B】替代 • 【C】认同 • 【D】投射 • 【E】合理化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5.一些新生对于升入高一级学府,面对新生活的不 适应属于 • 【A】角色间冲突 • 【B】角色内冲突 • 【C】角色不清 • 【D】角色中断 • 【E】角色失败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6.小明得知自己考试取得了好成绩时高兴得手舞足 蹈,这是情绪的 • 【A】主观体验 • 【B】面部表情 • 【C】身段表情 • 【D】言语表情 • 【E】复合情绪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7.当中国选手取得冠军时,全场在座的人都沸腾 了,这属于情绪状态的 • 【A】激情 • 【B】心境 • 【C】应激 • 【D】冲动 • 【E】快乐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8.小明在与父母吵架后,生气地把书摔在了,地 上,这种防御机制是 • 【A】压抑 • 【B】替代 • 【C】认同 • 【D】转移 • 【E】合理化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9.小华在班级中感受到同学的热情、关怀,并愿意 为集体奉献自己的一份力,这是 • 【A】生理需要 • 【B】安全需要 • 【C】归属和爱的需要 • 【D】尊重需要 • 【E】自我实现的需要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30.教师在学生面前作出符合教师这一社会角色的行 动,属于 • 【A】按社会常模或以对方的好恶表现自己 • 【B】隐藏自我 • 【C】按社会期待表现自己 • 【D】投人所好 • 【E】伪装自己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31.小丽长得很美丽,见到她的人看见她美丽的相貌 就会觉得她的人品也非常好,这是 • 【A】首因效应 • 【B】近因效应 • 【C】晕轮效应 • 【D】刻板印象 • 【E】财富效应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32.儿童哭闹发脾气时,不予以注意,他的行为就会 停止,这是 • 【A】条件强化 • 【B】部分强化 • 【C】正强化 • 【D】负强化 • 【E】消退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3.小丽上语文课时,突然外面有鞭炮声,这时小丽 顺着窗外向有鞭炮声方向望去,这是 • 【A】注意的分配 • 【B】注意的转移 • 【C】注意的广度 • 【D】注意的稳定性 • 【E】有意后注意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二、{{B}}B 型题{{/B}}(总题数:3,score:34 分) • 【A】冯特 • 【B】弗洛伊德 • 【C】詹姆斯 • 【D】华生 • 【E】韦特海默 【score:9.99】 (1).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是【score:3.33】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心理学理论做出 了开创性贡献的心理学家,除了题中已给出答案的以 外,冯特是科学心理学的创立者和构造主义的先驱, 詹姆斯是机能主义的代表人物。 (2).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是【score:3.33】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人物是【score:3.33】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 【A】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 【B】先天的成熟 • 【C】后天的经验 • 【D】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 • 【E】力比多的发展 【score:12 分】 (1).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心理起源于【score:4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皮亚杰认为,心理、智力、思 维,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 经验,而是起源于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 体对客体的适应,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乃是 心理发展的真正原因。“先天的成熟”是遗传决定论 的心理发展观;“后天经验”是行为主义的心理发展 观;“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社会文化-历史学派 的心理发展观;“力比多的发展”是精神分析的心理 发展观。 (2).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智力起源于【score:4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3).根据皮亚杰的观点,思维起源于【score:4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 【A】刺激物的新异性 • 【B】刺激物的强度 • 【C】刺激物的运动变化 • 【D】兴趣 • 【E】情感 【score:12 分】 (1).在中国贵州偏僻的农村,高鼻子黄头发的外国人 特别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原因是【score:4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容易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有刺 激自身的特点如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等和人本身 的状态如需要、情感、兴趣、动机、期望、习惯、经 验等;高鼻子黄头发的外国人是个“新异性刺激”, 闪烁的霓虹是“运动变化的刺激”,婴儿的哭声容易 引起母亲的情感,从而易引起不随意注意。 (2).夜晚,闪烁的霓虹灯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原因 是【score:4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3).婴儿的哭声容易引起母亲的注意,原因是 【score:4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