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7 发布 |
- 37.5 KB |
- 1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试卷17
临床执业医师【传染病、性传播疾病】-试卷 17 (总分:64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A1 型题(总题数:18,score:36 分) 1.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是 【score:2 分】 【A】甲型病毒性肝炎 【B】艾滋病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流行性乙型脑炎 【D】疟疾 【E】狂犬病 本题思路:艾滋病是可通过母婴传播的传染病。 2.我国细菌性痢疾主要流行菌群是 【score:2 分】 【A】宋内志贺菌 【B】痢疾志贺菌 【C】福氏志贺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鲍氏志贺菌 【E】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 本题思路:我国细菌性痢疾主要流行菌群是福氏志贺 菌,其次为宋内志贺菌。 3.用于防止疟疾复发及传播的药物是 【score:2 分】 【A】氯喹 【B】奎宁 【C】青蒿素 【D】伯氨喹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乙胺嘧啶 本题思路:用于防止疟疾复发和传播的药目前只有磷 酸伯氨喹,这种药物能杀灭肝细胞内疟原虫的裂殖体 和“休眠子”,有病因预防和防止复发的作用,能杀 灭各种疟原虫的配子体,以防止其传播。 4.不属于钩端螺旋体病并发症的是 【score:2 分】 【A】后发热 【B】虹膜睫状体炎 【C】反应性脑膜炎 【D】肾损害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闭塞性脑动脉炎 本题思路:钩端螺旋体病并发症包括:后发热、反应 性脑膜炎、闭塞性脑动脉炎、眼的后发症(虹膜睫状 体炎、脉络膜炎、葡萄膜炎等)。 5.关于霍乱弧菌的生物学性状,错误的描述是 【score:2 分】 【A】增菌培养基通常为碱性蛋白胨水 【B】有菌毛和单鞭毛 【C】悬滴观察呈“穿梭”样运动 【D】EI-Tor 生物型可形成芽胞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E】革兰染色为阴性 本题思路:霍乱弧菌无芽胞。 6.霍乱弧菌的主要致病物质是 【score:2 分】 【A】霍乱肠毒素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霍乱内毒素 【C】腺苷酸环化酶 【D】透明脂酸酶 【E】蛋白水解酶 本题思路:霍乱肠毒素是目前已知的致泻毒素中最为 强烈的毒素,是肠毒素的典型代表,是霍乱弧菌的主 要致病物质。 7.适宜卡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是 【score:2 分】 【A】结核性脑膜炎患者 【B】结核菌素试验阳性者 【C】严重的结核病患者 【D】新生儿以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 【此 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 本题思路:新生儿以及结核菌素试验阴性的儿童为卡 介苗接种的主要对象。 8.Dane 颗粒是 【score:2 分】 【A】丁型肝炎病毒 【B】乙型肝炎病毒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甲型肝炎病毒 【D】戊型肝炎病毒 【E】丙型肝炎病毒 本题思路:乙型肝炎病毒是大球形颗粒,是有感染性 的 HBV 完整颗粒,呈球形,直径 42nm,具有双层衣 壳,因 Dane(1970 年)首先在乙肝感染的血清中发 现,故又称为 Dane 颗粒。 9.一伤寒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渐降,但未降至正常,此 后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属于 【score:2 分】 【A】复发 【B】再燃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重复感染 【D】混合感染 【E】再感染 本题思路:伤寒患者经治疗后体温渐降,但未降至正 常,此后体温再次升高,血培养阳性,说明致病菌并 未清除,是在机体免疫力低的情况下再次发作,属于 再燃。 10.HIV 与感染细胞膜上 CD4 分子结合的病毒刺突是 【score:2 分】 【A】gpl20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gp41 【C】P24 【D】P17 【E】gpl60 本题思路:当 HIV 与靶细胞接触时,病毒体的包膜糖 蛋白 gpl20 与 CD4 + 分子的 V 1 区结合,引起 gp41 分子构型的改变。 11.艾滋病患者肺部机会性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是 【score:2 分】 【A】白色念珠菌 【B】结核杆菌 【C】疱疹病毒 【D】巨细胞病毒 【E】肺孢子虫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肺孢子虫是艾滋病患者肺部机会性感染最 常见的病原体。 12.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甲类传染病包括 【score:2 分】 【A】天花和鼠疫 【B】狂犬病和天花 【C】霍乱和副霍乱 【D】鼠疫和霍乱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艾滋病和霍乱 本题思路:我国法定传染病中甲类传染病包括鼠疫和 霍乱,为强制管理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 2h 内上 报,农村不超过 6h。乙类传染病包括病毒性肝炎、 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 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 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 端螺旋体病、布氏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疟 疾、登革热、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农村要求发现 后 12h 内上报。 13.构成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是 【score:2 分】 【A】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此项为本 题正确答案】 【B】微生物、媒介、宿主 【C】病原体、环境、宿主 【D】病原体、人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 【E】病原体的数量、致病力、特异定位 本题思路: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构成传染 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 14.确诊流脑的依据是 【score:2 分】 【A】流行季节 【B】突然发病、高热、头痛、呕吐 【C】脑膜刺激征阳性 【D】皮肤瘀点检菌阳性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E】脑脊液为典型化脓性脑膜炎改变 本题思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 奈瑟菌引起经呼吸道传播所致的一种化脓性脑膜炎。 细菌学检查是确诊的重要方法,在皮肤瘀点处刺破, 挤出少量组织液做涂片或染色,此法简便易行,细菌 阳性率约为 60%~80%。也可行脑脊液离心沉淀后 做涂片染色。 15.治疗肠内外各型阿米巴病首选药物是 【score:2 分】 【A】吐根碱 【B】灭滴灵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氯喹 【D】喹碘方 【E】卡巴砷 本题思路:治疗肠内外各型阿米巴病首选药物是甲硝 唑(灭滴灵),口服 0.4g,每日 3 次,10 天为一疗 程。 16.麻疹出疹一般在发热后的 【score:2 分】 【A】1~2 天 【B】3~4 天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5~6 【D】7~8 天 【E】7~10 天 本题思路:多在发热后 3~4 天出皮疹,体温增高至 40~40.5℃,全身毒血症状加重,嗜睡或烦躁不 安,甚至谵妄、抽搐、咳嗽加重。 17.麻疹病人解除隔离的指标是 【score:2 分】 【A】隔离至热退 【B】皮疹完全消退后 【C】出疹后 5 天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出疹后 10~14 天 【E】出疹后 3~4 天 本题思路:出疹 3~4 天后皮疹按出疹顺序开始消 退。若无并发症发生,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 好转。疹退后,皮肤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7~10 天痊愈。 18.猩红热的皮疹出现在发热后 【score:2 分】 【A】12h 之内 【B】12~48h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49~60h 【D】61~72h 【E】大于 72h 本题思路:猩红热的皮疹通常热退疹出,发热 1~2 天出。 二、 A3/A4 型题(总题数:2,score:8 分) 男,39 岁农民。持续发热 10 天,体温呈稽留热。体 检:精神萎靡,反应淡漠,体温 39.5℃,心率 76 次/分,肝肋下 1.5cm,脾肋下 2cm。外周血 WBC1.4×10 9 /L,中性粒细胞 0.44,淋巴细胞 0.60,肥达氏反应 0 抗体 1:80,H 抗体 1:160, ALT180IJ/L,总胆红素 2.2μmol/L,HBsAg 阴性。 【score:4 分】 (1).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score:2 分】 【A】急性黄疸型肝炎 【B】钩端螺旋体病 【C】伤寒合并中毒性肝炎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D】流行性出血热 【E】病毒性肝炎合并胆系感染 本题思路:稽留热,精神萎靡,反应淡漠,肝肋下 1.5cm,脾肋下 2cm,肥达氏反应 0 抗体 180,H 抗 体 1:160,说明是伤寒,ALT180U/L,提示合并了 中毒性肝炎。 (2).为确定诊断首选的检测项目是【score:2 分】 【A】血培养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粪便培养 【C】骨髓培养 【D】胆汁培养 【E】尿液培养 本题思路: 患儿,5 岁。8 月 10 日开始发热,头痛,恶心呕吐一 次,次日稀便三次,精神不振,抽搐一次。体检:急 性热病容,嗜睡状,颈强(+),克氏征(++), WBC15.2×10 9 /L,脑脊髓液为无色透明,白细胞 100×10 6 /L,中性 80%。【score:4 分】 (1).该患儿哪种诊断的可能性最大【score:2 分】 【A】中毒性菌痢 【B】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C】结核性脑膜炎 【D】流行性乙型脑炎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化脓性脑膜炎 本题思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表现:发热,头痛,恶 心呕吐,精神不振,抽搐。体检:急性热病容,嗜睡 状,颈强(+),克氏征(++),WBC 增高,脑脊髓液为 无色透明,白细胞(50~500)×10 6 /L,中性粒细 胞增高。 (2).该患儿住院 2 天后,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 不清,呼吸节律不整,此时最重要的抢救措施是立即 应用【score:2 分】 【A】脱水剂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呼吸兴奋剂 【C】地塞米松 【D】退热剂 【E】镇静剂 本题思路:高热不退,反复抽搐,意识不清,呼吸节 律不整,说明发生了颅内压增高,应该给予脱水剂降 颅压。 三、 A3/A4 型题(总题数:1,score:8 分) 男,22 岁。既往有 HBsAg 阳性史,10 天前无诱因发 烧,体温逐渐上升,波动于 37.5~39℃,近 3 天体 温持续在 38.5—39.5℃不降,伴有食欲不振、乏 力、腹胀及尿黄。查体:T39.5℃,P88 次/分, BP110/70mmHg,神清,表情淡漠,未见皮疹,巩膜 轻度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压痛(+), 肝右肋下 2cm,脾未触及,肝浊音区不小,移动性浊 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化验:WBC3.5×10 9 / L,N60%,L40%,血 HBsAg(+)。【score:8 分】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score:2 分】 【A】病毒性肝炎乙型慢性轻度 【B】病毒性肝炎甲型急性黄疸型乙肝表面抗原携 带者 【C】伤寒病毒性肝炎乙型急性黄疸型 【D】伤寒病毒性肝炎甲型亚急性重型 【E】伤寒乙肝表面抗原携带者 【此项为本题正 确答案】 本题思路: (2).为确诊该病例,首选的检查是【score:2 分】 【A】盱功能化验 【B】肝炎病毒血清学 【C】血培养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肥达反应 【E】肝胆脾彩超 本题思路: (3).病人治疗的首选方案是【score:2 分】 【A】卧床休息,保肝治疗 【B】卧床休息避免用肝损伤药物,戒酒 【C】用激素退热,减轻中毒症状 【D】用喹喏酮类药物进行病原治疗 【此项为本 题正确答案】 【E】用干扰素治疗 本题思路: (4).该患者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是【score:2 分】 【A】心肌炎 【B】急性胆囊炎 【C】肠出血、肠穿孔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支气管肺炎 【E】肝性脑病 本题思路:患者 10 天前无诱因发烧,体温逐渐上 升,波动于 37.5~39℃,近 3 天体温持续在 38.5~39.5℃不降,伴有食欲不振、乏力、腹胀及 尿黄。查体:T39.5℃,P88 次/分,BP110/ 70mmHg,神清,表情淡漠,未见皮疹,巩膜轻度黄 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右下腹压痛(+),肝右肋 下 2cm,脾未触及,肝浊音区不小,移动性浊音阴 性,双下肢无浮肿。化验:WBC3.5×10 9 /L, N60%,可诊断为伤寒,既往有 HBsAg 阳性史,说明 患有病毒性乙型肝炎,伤寒的诊断首选血培养,其治 疗应用喹诺酮类药物,伤寒的严重并发症为肠穿孔。 四、 B1 型题(总题数:2,score:12 分) A.隐性感染 B.急性感染 C.慢性感染 D.潜伏性感 染 E.慢性病毒性感染【score:6 分】 (1).乙肝病毒常发生【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水痘一带状疱疹常发生【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乙肝病毒常发生慢性感染;水痘一带状疱 疹常发生潜伏性感染。 (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常发生【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慢发病毒感染是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 毒有很长的潜伏期,此时机体无症状,也分离不出病 毒;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常导致死亡。如艾 滋病、疯牛病、亚急性硬化性脑炎。潜伏感染是一种 病毒的持续性感染状态,在此情况下,不产生病毒。 一般来说,大部分转录和翻译过程被阻断。慢性感染 是一种病毒能在宿主或细胞内继续复制而不杀死宿主 或整个细胞。经急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持续存在于 机体血液或组织中,经常或间断地排出体外,发病进 展缓慢,如传染性软疣、慢性肝炎。 A.蚊 B.人虱 C.鼠蚤 D.恙螨 E.蜱【score:6 分】 (1).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3).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蚊,地方性斑疹伤寒 的传播媒介是鼠蚤,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人 虱。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