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7 发布 |
- 37.5 KB |
- 5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执业药师考试】药理学总论(三)
药理学总论(三) (总分:100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B}}最佳选择题{{/B}}(总题数:28,score:35 分) 1.某药半衰期为 5 小时,单次给药后,约 97%的药物 从体内消除需要的时间为 • 【A】10 小时 • 【B】25 小时 • 【C】48 小时 • 【D】120 小时 • 【E】240 小时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消除时间的计算。 半衰期为体内药物浓度消除一半时所用的时间。本题 的半衰期为 5 小时,一个半衰期时,约 50%的药物从 体内消除掉,两个半衰期时,约 75%的药物消除,依 此类推,大约 5 个半衰期时,约 97%药物从体内消 除。故答案为 B。 2.反映药物体内分布广泛程度的是 • 【A】峰浓度 • 【B】半衰期 • 【C】达峰时间 • 【D】表面分布容积 • 【E】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药动学参数的药理意 义。药-时曲线是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 坐标,其面积可评价药物吸收程度。表观分布容积 (Vd)的药理意义在于表示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范围广 不广,结合程度高不高。消除半衰期是指血药浓度降 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反映药物消除的快慢程度。故 答案为 D。 3.首次剂量加倍的原因是 • 【A】为了使血药浓度迅速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 【B】为了提高生物利用度 • 【C】为了增强药理作用 • 【D】为了延长半衰期 • 【E】为了使血药浓度维持高水平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药动学相关内容。首剂 加倍:临床用药过程中,为了迅速使血药浓度达到稳 态浓度,即坪值,以期药物迅速产生效应,常常采用 首剂加倍的方法——第一次服药时,用药量要加倍, 目的是在病菌繁殖初期,使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迅速 达到有效值,起到杀菌、抑菌的作用。如果首剂不加 倍,不能迅速达到有效浓度,会给病菌的快速繁殖留 下时间,从而使病菌产生耐药性,延误疾病治疗时 机。以磺 胺异[*]唑片为例,它的半衰期约为 6 小 时,即如果首剂加倍,口服后 6 小时血药浓度趋于稳 定,可有效杀灭病菌。如果首剂不加倍,则需 12 小 时才达到稳定的血药浓度,病菌可能在这几小时内迅 速繁殖。故答案为 A。 4.某药在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 相等,这意味着 • 【A】口服药物未经肝门静脉吸收 • 【B】口服吸收完全 • 【C】口服受首过效应的影响 • 【D】口服吸收较快 • 【E】生物利用度相同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时-量曲线下面积的意 义。时-量曲线下面积表示机体内所吸收的药量。静 脉注射给药无吸收过程,药物全部进入体内,此题中 该药在口服和静脉注射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 积相等,说明口服吸收完全。故答案为 B。 5.为了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应该 • 【A】服用负荷剂量 • 【B】每 4 小时用药一次 • 【C】每天 3 次或 3 次以上给药 • 【D】服用加倍的维持剂量 • 【E】根据消除半衰期制定给药方案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动力学的相关知 识。为了维持药物的有效浓度,一般用消除半衰期来 计算。理论上,多次用药的间隔时间应该等于或者接 近消除半衰期。故答案为 E。 6.评价药物吸收程度的药动学参数是 • 【A】药-时曲线下面积 • 【B】消除半衰期 • 【C】清除率 • 【D】药峰浓度 • 【E】表观分布容积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药动学参数的药理作 用。药-时曲线是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 坐标,其面积可评价药物吸收程度。表观分布容积 (Vd)的药理意义在于表示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范围广 不广,结合程度高不高。清除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 从体内清除表观分布容积的部分,即每分钟有多少毫 升血中药量被清除,其反映肝肾功能。消除半衰期指 血药浓度降低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反映药物消除快慢 程度。药峰浓度是指用药后所能达到的最高浓度,且 通常与药物剂量成正比。故答案为 A。 7.药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是 • 【A】药物的作用及原理 • 【B】药物的不良反应和给药方法 • 【C】药物的用途、用量和给药方法 • 【D】药物的作用、用途和不良反应 • 【E】药效学、药动学及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药理学的研究内容。药 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主要研究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 即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其作用规律;另一方面是 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即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的动 态变化,包括药物在机体内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 及排泄的过程。故答案为 E。 8.下列关于药物体内生物转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药物的消除方式主要靠体内生物转化 • 【B】有些药可抑制肝药酶活性 • 【C】肝药酶的专一性很低 • 【D】药物体内主要代谢酶是细胞色素 P450 • 【E】巴比妥类能诱导肝药酶活性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的消除过程。药物 经肝脏代谢或经肾排泄、经胆汁排泄或经肺呼吸排 泄。药物的消除方式主要靠体内生物转化是错误的。 故答案为 A。 9.药物进入细胞最常见的方式是 • 【A】水溶扩散 • 【B】脂溶性跨膜扩散 • 【C】胞饮现象 • 【D】特殊载体摄入 • 【E】氨基酸载体转运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进入细胞的方式。 药物进入细胞最常见的方式是脂溶性跨膜扩散。分子 量越小,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故答案为 B。 10.在碱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 【A】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快 • 【B】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 【C】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 【D】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 【E】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的吸收影响。在碱 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故答案为 B。 11.有关药物吸收的错误描述是 • 【A】舌下或直肠给药吸收少,起效慢 • 【B】药物从胃肠道吸收主要是被动转运 • 【C】非脂溶性的药物皮肤给药不易吸收 • 【D】药物吸收指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 的过程 • 【E】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吸收增多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吸收的相关内容。 药物从胃肠道黏膜吸收,主要通过被动转运,分子量 越小、脂溶性越大,越易吸收。舌下或直肠给药,虽 然吸收表面积小,但血管供应丰富,吸收较迅速。故 答案为 A。 12.乙酰胆碱主要消除途径是 • 【A】被神经末梢摄取 • 【B】被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破坏 • 【C】被其他组织细胞摄取 • 【D】被单胺氧化酶代谢 • 【E】被胆碱酯酶水解成胆碱和乙酸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乙酰胆碱的消除途径。 乙酰胆碱被突出部位的胆碱酯酶水解成胆碱和乙酸, 终止其效应。部分水解产物胆碱又被神经末梢重摄 取,再合成 Ach。故答案为 E。 13.以下属于肝药酶诱导剂的是 • 【A】苯巴比妥 • 【B】西咪替丁 • 【C】氯丙嗪 • 【D】环丙沙星 • 【E】异烟肼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肝药酶诱导剂。常见的 肝药酶诱导剂有苯妥英、苯巴比妥、水合氯醛、甲丙 氨酯、利福平、氯氮革等。故答案为 A。 14.有关药物吸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药物吸收指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 的过程 • 【B】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排泄增多 • 【C】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吸收增多 • 【D】舌下或直肠给药吸收少,起效慢 • 【E】非脂溶性的药物皮肤给药不易吸收 【score:0.60】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5.下列关于肝微粒体药物代谢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又称混合功能氧化酶系 • 【B】又称单加氧化酶 • 【C】又称细胞色素 P450 酶系 • 【D】肝药物代谢酶是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 • 【E】肝药物代谢专指外源性药物代谢 【score:0.60】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16.药-时曲线下面积代表 • 【A】药物血浆半衰期 • 【B】药物的分布容积 • 【C】药物吸收速度 • 【D】药物排泄量 • 【E】生物利用度 【score:0.60】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17.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定给药间 隔时间是 • 【A】每 4 小时给药一次 • 【B】每 6 小时给药一次 • 【C】每 8 小时给药一次 • 【D】每 12 小时给药一次 • 【E】每隔一个半衰期给药一次 【score:0.60】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18.药物作用的两重性是指 • 【A】副作用和治疗作用 • 【B】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 • 【C】原发作用和继发作用 • 【D】局部作用和全身作用 • 【E】对因治疗作用和对症治疗作用 【score:0.6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作用的两重性。药 物作用的两重性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反应。治疗作用 包括对因治疗和对症治疗。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毒 性反应、变态反应、继发性反应、后遗效应、致畸作 用。故答案为 B。 19.与氢氯噻嗪相比,呋塞米的特点是 • 【A】效能与效价均高 • 【B】效能低,效价高 • 【C】效能高,效价低 • 【D】效能与效价均低 • 【E】与氢氯噻嗪效价相等 【score:0.6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的疗效。呋塞米为 高效利尿药,氢氯噻嗪为中效利尿药。效能——产生 最大效应的能力,效价——产生相等疗效的剂量。故 答案为 C。 20.后遗效应是指 • 【A】大剂量下出现的不良反应 • 【B】血药浓度已降至最低有效浓度以下,仍残 存的生物效应 • 【C】治疗剂量下出现的不良反应 • 【D】仅发生于个别人的不良反应 • 【E】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再次出现并加剧 【score:0.6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1.质反应中药物的 ED50 是指药物 • 【A】引起最大效能 50%的剂量 • 【B】引起 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 • 【C】和 50%受体结合的剂量 • 【D】达到 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 【E】引起 50%动物中毒的剂量 【score:0.6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2.B 药比 A 药安全的依据是 • 【A】B 药的 LD50 比 A 药大 • 【B】B 药的 LD50 比 A 药小 • 【C】B 药的治疗指数比 A 药大 • 【D】B 药的治疗指数比 A 药小 • 【E】B 药的最大耐受量比 A 药大 【score:0.6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3.部分激动药的特点是 • 【A】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无内在活性 • 【B】与受体亲和力高而有内在活性 • 【C】更有较强亲和力而内在活性不强,低剂量 可产生激动效应,高剂量可拮抗激动药的作用 • 【D】具有一定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弱,增加剂 量后内在活性增强 • 【E】无亲和力,也无内在活性 【score:0.6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4.儿童处于非清醒状况,伴有呕吐,宜采用的给药 途径为 • 【A】舌下给药 • 【B】口服给药 • 【C】直肠给药 • 【D】鼻腔给药 • 【E】吸入给药 【score:0.6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合理用药。由于儿童处 于非清醒状况,还伴有呕吐,所以选项 A、B、D、E 并不适合。宜采用的给药方式为直肠给药。故答案为 C。 25.弱碱性药物 • 【A】在酸性环境中易跨膜转运 • 【B】在胃中易于吸收 • 【C】碱化尿液可加速其排泄 • 【D】酸化尿液可加速其排泄 • 【E】酸化尿液时易被重吸收 【score:0.60】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周围 pH 对药物排泄的影 响。弱酸性或弱碱性药物在肾小管内可通过简单扩散 重吸收,尿液的 pH 可影响它们的解离度。弱碱性药 物酸化尿液可增加其解离度,减少肾小管的重吸收, 加速其排泄。故答案为 D。 26.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 【A】男性一般较女性对药物敏感 • 【B】患者心理状态会影响药物作用 • 【C】中年人一般较老年人对药物敏感 • 【D】成人一般较儿童对药物敏感 • 【E】在正常状态和疾病状态药物作用是一样的 【score:0.6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机体方面对药物的影 响。女性对药物比男性更敏感,因男性比女性摄入更 多的肉类、脂肪及胆固醇,通常高脂肪食物会减少药 物吸收。此外,就是皮下脂肪含量有性别差异,女性 较男性丰富,这可能影响到经皮吸收药物疗效。一般 老年人比中年人对药物敏感,因为老年人的生理功能 逐渐减退,对药物的耐受性相应也较差。儿童比成人 对药物敏感。正常状态和疾病状态药物作用也是不一 样的。故答案为 B。 27.从药物本身来说,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有 • 【A】药品包装 • 【B】给药途径 • 【C】来源 • 【D】价格 • 【E】生产厂家 【score:0.6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8.一般来说,起效速度最快的给药途径是 • 【A】吸入给药 • 【B】口服给药 • 【C】静脉注射 • 【D】皮下注射 • 【E】贴皮给药 【score:0.6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二、{{B}}配伍选择题{{/B}}(总题数:10,score:47 分) • 【A】首过消除 • 【B】主动转运 • 【C】简单扩散 • 【D】肝肠循环 • 【E】易化扩散 【score:12 分】 (1).药物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可经小肠被重吸收称为 【score:4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在进入体循环之前代谢灭活, 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称为【score:4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3).药物只依靠其在生物膜两侧形成的浓度梯度的转 运过程称为【score:4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组题考查药物的跨膜转运。药 物随胆汁排入十二指肠可经小肠被重吸收称肝肠循 环。药物经胃肠道吸收在进入体循环之前代谢灭活, 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称为首过消除。药物只依靠 其在生物膜两侧形成的浓度梯度的转运过程称为简单 扩散。故答案为 D、A、C。 • 【A】达峰时间 • 【B】半衰期 • 【C】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 • 【D】表观分布容积 • 【E】峰浓度 【score:12 分】 (1).反映药物吸收程度的是【score:4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反映药物体内分布广泛程度的是【score:4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3).反映药物消除快慢程度的是【score:4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组题考查药动学参数的药理意 义。药-时曲线是以血药浓度为纵坐标,以时间为横 坐标,其面积可评价药物吸收程度。表观分布容积 (Vd)的药理意义在于表示药物在组织中的分布范围广 不广,结合程度高不高。消除半衰期指血药浓度降低 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反应药物消除快慢程度。故答案 为 C、D、B。 • 【A】t1/2 • 【B】达峰时间 • 【C】表观分布容积 • 【D】清除率 • 【E】生物利用度 【score:12 分】 (1).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药浓 度的比值称为【score:4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血管外给药后,药物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的速率 和相对量称为【score:4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在单位时间内机体能将多少容积体液中的药物清 除称为【score:4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组题考查药物动力学的相关概 念。t1/2 即半衰期,药物在体内代谢到一半时所需要 的时间。达峰时间指单次服药以后,血药浓度达到峰 值的时间。表观分布容积是指当药物在体内达动态平 衡后,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称为表观分布容 积。清除率是单位时间内该物质从尿液中排出的总 量。生物利用度指药物被机体吸收进入体循环的相对 量和速率。故答案为 C、E、D。 • 【A】变态反应 • 【B】后遗效应 • 【C】毒性反应 • 【D】副作用 • 【E】特异质反应 【score:2 分】 (1).应用阿托品治疗各种内脏绞痛时引起的口干、心 悸等属于【score:0.50】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应用伯氨喹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属于 【score:0.50】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应用巴比妥类药醒后出现的眩晕、困倦等属于 【score:0.5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4).应用博来霉素引起的严重肺纤维化属于 【score:0.5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组题考查的是药物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分为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停药反 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 剂量时,出现和治疗目的无关的不适反应。毒性反应 是指药物剂量过大或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 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血药浓度已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 残存的药理效应。变态反应是指机体对药物不正常的 免疫反应,可引起生理功能障碍或组织损伤。特异质 反应是少数特异质患者对某些药物反应特别敏感,反 应性质也可能与常人不同,但与药物固有的药理作用 基本一致。应用伯氨喹引起的溶血性贫血属于特异质 反应;应用阿托品治疗各种内脏绞痛时引起的口干、 心悸等属于副作用;应用博来霉素引起的严重肺纤维 化属于毒性反应;应用巴比妥类药醒后出现的眩晕、 困倦等属于后遗效应。故答案为 D、E、B、C。 • 【A】依赖性 • 【B】耐受性 • 【C】耐药性 • 【D】继发反应 • 【E】特异质反应 【score:1 分】 (1).连续用药后,病原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 【score:0.5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性降低称为 【score:0.5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组题考查的是影响药物作用的 因素。机体在连续多次应用某些药物后反应性逐渐降 低,需加大药物剂量才能显效,称为耐受性。在化学 治疗中,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 抗药性或耐药性。故答案为 C、B。 • 【A】停药反应 • 【B】毒性反应 • 【C】特异质反应 • 【D】后遗效应 • 【E】继发反应 【score:1.50】 (1).仅少数患者出现的与遗传性生化缺陷有关的不良 反应称为【score:0.5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时会发生 【score:0.5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3).反跳反应又称【score:0.50】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 【A】安全用药的最大剂量 • 【B】临床常用的有效剂量 • 【C】刚能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 • 【D】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 • 【E】引起 50%最大效应的剂量 【score:2 分】 (1).半数有效量是【score:0.50】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效应强度是【score:0.50】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3).最小有效量是【score:0.5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4).极量是【score:0.50】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组题考查药物量-效关系的相关 概念。半数有效量为引起 50%最大效应的剂量。效应 强度为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最小有效量为刚能 引起药理效应的剂量。极量为安全用药的最大剂量。 故答案为 E、D、C、A。 • 【A】安全范围 • 【B】效能 • 【C】效价强度 • 【D】治疗指数 • 【E】最小有效量 【score:1.50】 (1).LD50 与 ED50 的比值是【score:0.50】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反映药物内在活性的是【score:0.5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3).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或浓度是 【score:0.5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组题考查药物量-效关系的相关 知识。用药物的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表示药物的安全性,称安全范围。药物所能产生的最 大效应称为效能,反映药物的内在活性和药理作用特 点。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剂量或浓度为效价强度。半 数致死量 LD50 与半数有效量 ED50 的比值是治疗指数。 能引起药理效应的最小剂量为最小有效量。故答案为 D、B、C。 • 【A】激动药 • 【B】拮抗药 • 【C】受体调节剂 • 【D】部分激动药 • 【E】负性激动药 【score:1 分】 (1).与受体有亲和力,内在活性强的药物是 【score:0.50】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与受体有较强的亲和力,但缺乏内在活性的药物 是【score:0.50】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组题考查药效学的相关概念。 激动药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拮抗药是 能与受体结合,具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 (α=0)的药物。部分激动药是对受体有亲和力,但内 在活性较低(B<1),与受体产生较弱的激动效应的药 物。负性激动药物是与受体结合可引起受体的构型向 非结合状态方向转变,并引起与原来激动药物相反的 生理效应的药物。故答案为 A、B。 • 【A】生理依赖性 • 【B】致敏性 • 【C】耐药性 • 【D】耐受性 • 【E】首剂现象 【score:2 分】 (1).哌唑嗪具有【score:0.50】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反复使用吗啡会产生【score:0.50】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3).反复使用麻黄碱会产生【score:0.50】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4).反复使用某种抗生素,细菌可产生 【score:0.50】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组题考查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以及首剂现象。机体在连续多次应用某些药物后反应 性逐渐降低,需加大药物剂量才能显效,称为耐受 性。有些药物连续应用后使机体对药物产生生理或心 理上的依赖或需求,称为药物依赖性(又分生理依赖 性和精神依赖性)。长期应用化疗药物后病原体对药 物敏感性降低甚至消失,称为耐药性。哌唑嗪具有首 剂现象,首次给药会产生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 反应,首次使用剂量减半。反复使用某种抗生素,细 菌可产生耐药性。反复使用麻黄碱会产生耐受性。反 复连续应用治疗量的吗啡后会形成耐受性,表现为吗 啡使用剂量逐渐增大,用药间隔时间缩短,患者会发 生病态性嗜好而产生依赖性,包括精神依赖性和身体 依赖性。故答案为 E、A、D、C。 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9,score:18 分) 29.治疗弱酸性药物中毒,碱化尿液可选择的药物有 • 【A】氯化铵 • 【B】水杨酸 • 【C】碳酸氢钠 • 【D】乙酰唑胺 • 【E】枸橼酸钠 【score:5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 pH 值对药物代谢的应 用。碳酸氢钠是环境 pH 提高加速弱酸性药物排除。 乙酰唑胺是碳酸酐酶抑制剂,因此可以产生同碳酸氢 钠相同的作用。故答案为 CD。 30.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 • 【A】药物理化性质 • 【B】胎盘屏障 • 【C】血脑屏障 • 【D】体液 pH • 【E】血浆蛋白结合率 【score:5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包括:药物理化性质、药物与组 织的亲和力、药物与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结合 率、血流量大小、特殊屏障、体液 pH。故答案为 ABCDE。 31.与药物的消除速率有关的因素包括 • 【A】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 • 【B】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C】药物的半衰期 • 【D】药物与组织的亲和力 • 【E】药物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 【score:5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药物消除的因素。 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高的药物体内消除慢;药物与组 织的亲和力及透过血脑屏障的能力影响药物在体内的 分布,进而影响药物的表观分布容积。药物消除的主 要类型为一级动力学消除,其公式为 dVc/dt=-kVc, 式中 k 是一级清除速率常数,V 为表观分布容积,c 为药物浓度。由公式可见消除速率与表现分布容积有 关。生物利用度是评价制剂吸收程度的指标。故答案 为 ADE。 32.下列物质属第二信使的有 • 【A】cAMP • 【B】cGMP • 【C】NO • 【D】转化因子 • 【E】生长因子 【score:0.50】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第二信使。第二信使包 括:cAMP、cGMP、脂质(DAG、AA、PA、LPA、PIP、 PIP2、TP3 等)、钙离子、气体分子第二信使(NO、 CO、H2S)。故答案为 ABC。 33.受体的特性 • 【A】可逆性 • 【B】特异性 • 【C】饱和性 • 【D】高灵敏性 • 【E】多样性 【score:0.50】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受体的特性。受体是一 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其特性包括:饱 和性、特异性、可逆性、高亲和力、结构专一性、立 体选择性、区域分布性、亚细胞或分子特性、配体结 合试验资料与药理活性的相关性、生物体存在内源性 配体。故答案为 ABCDE。 34.药物产生毒性反应的原因有 • 【A】用药时间过长 • 【B】机体对药物过于敏感 • 【C】药物有抗原性 • 【D】用药剂量过大 • 【E】机体有遗传性疾病 【score:0.50】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产生毒性反应的原 因。毒性反应指药物剂量过大或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 的危害机体的反应。但有时也会因患者的遗传缺陷、 病理状态或合用而引起敏感性增加,在治疗量时也可 产生中毒反应。故答案为 ABDE。 35.药物作用机制包括 • 【A】作用于受体 • 【B】作用于细胞膜离子通道 • 【C】参与或干扰细胞代谢 • 【D】影响生理活性物质及其转运 • 【E】药物首过效应 【score:0.50】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36.由于影响药物代谢而产生药物相互作用的有 • 【A】口服降糖药与口服抗凝药合用时出现低血 糖或导致出血 • 【B】酮康唑与特非那定合用导致心律失常 • 【C】氯霉素与双香豆素合用导致出血 • 【D】利福平与口服避孕药合用导致意外怀孕 • 【E】地高辛与考来烯胺同服时疗效降低 【score:0.50】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的相互作用。选项 中药物的相互作用,都是竞争代谢酶的原因,使游离 药物增加。故答案为 ABCDE。 37.影响药物作用的机体方面的因素包括 • 【A】性别 • 【B】年龄 • 【C】遗传因素 • 【D】精神因素 • 【E】病理状态 【score:0.50】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