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技术初级(师)相关专业知识-试卷11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输血技术初级(师)相关专业知识-试卷11

输血技术初级【师】相关专业知识-试卷 11 (总分:60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A1/A2 型题(总题数:30,score:60 分) 1.决定传染病患者隔离期限长短的主要依据是 【score:2 分】 【A】潜伏期 【B】临床症状期 【C】恢复期 【D】传染期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前驱期 本题思路:传染期(infection period):指患者能排 出病原体的整个时间。传染期的长短因病而异,传染 期短的疾病其续发病例呈簇状出现,每簇病例之间的 间隔相当于该病的潜伏期。传染期长的疾病,续发病 例常陆续出现,持续时间较长。传染期是决定患者隔 离期限的重要依据。 2.新的疫苗或预防药物在推广应用前必须的流行病学 实验是 【score:2 分】 【A】通过毒理学鉴定证明其对人体无害 【B】通过现场试验考核其实际预防效果 【此项 为本题正确答案】 【C】通过动物实验证实其效果 【D】证明其无严重副作用 【E】经实验室检验无有害的附加剂 本题思路: 3.对暴发流行的时间、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进行描述 的主要目的是 【score:2 分】 【A】收集有关信息,以便为形成传染源及传播方 式的假说提出依据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提供可能暴露地点的线索 【C】证实某些人群具有较大的危险性 【D】识别可能引起续发传播的因素 【E】判断续发传播是否已经发生 本题思路: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study)又称。 描述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利用已有的资料或对专门 调查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 分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绘、叙 述出来。描述性研究在揭示因果关系的探索过程中是 最基础的步骤,可以说,对任何因果关系的确定,无 不始于描述性研究。 4.可使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是 【score:2 分】 【A】新生儿增加 【B】易感人口的增加 【C】免疫人口免疫力的自然消退 【D】免疫人口的死亡 【E】以上均是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原因: (1)新 生儿的增加:出生后 6 个月以上未经人工免疫的婴 儿,对许多传染病都易感,由于他们体内缺乏特异性 免疫力。 (2)易感人口的迁入:某些地方病或自然疫 源性疾病的流行区,当地居民病后或隐性感染而获得 对该病的免疫力。当非流行区居民迁入,使流行区的 人群易感性增高。 (3)免疫人口的死亡使人群易感性 相对升高。 (4)免疫人口免疫力自然消退:有些传染 病如天花、麻疹等病后有长期免疫力,有的能维持终 身。一般传染病病后或人工免疫后,其免疫力逐渐下 降,最后又成为易感者,使人群易感性增高。 5.现代流行病学考虑病因时涉及 【score:2 分】 【A】自然环境 【B】人体生理、心理和精神方面的内环境 【C】社会环境 【D】自然环境和人体生理、心理内环境 【E】一切自然和社会的外环境和人体生理、心理 和精神方面的内环境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人群健康同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疾病的 发生不仅仅同人体的内环境有关,还必然受到自然环 境与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研究疾病的病因和流 行因素时,我们应该全面考察研究对象的生物、心理 和社会生活状况。 6.流行病学研究任务的三个阶段是 【score:2 分】 【A】揭示现象、找出原因、提供措施 【此项为 本题正确答案】 【B】发现病人、找出原因、治疗病人 【C】揭示现象、描述分布、提供措施 【D】发现病人、描述分布、治疗病人 【E】揭示现象、描述分布、找出原因 本题思路: 7.现代流行病学的形成与发展不包括下面哪个部分 【score:2 分】 【A】对传染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B】对慢性病流行因素的研究 【C】对疾病防治措施的研究 【D】对疾病临床治疗的研究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E】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发展 本题思路: 8.为了调查广州市初中生近况,将全市中学按照学校 登记(省重点、市重点和普通学校)分成好、中、差三 层,每层抽出若干学校。将抽到的学校按年级分成三 层,每个年级抽取若干班,对抽到班级的全体学生进 行调查和检查。这种抽样方法称为 【score:2 分】 【A】系统抽样 【B】整群抽样 【C】分层抽样 【D】单纯随机抽样 【E】多级抽样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9.当某种因素与疾病无关联时 【score:2 分】 【A】RR=0 【B】RR>0 【C】RR<1 【D】RR>1 【E】RR=1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OR=病例组的暴露比例/对照组的暴露比 例=(a/c)/(b/d)=ad/bc OR 含义:与 RR 一样, 优势比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是无暴露者的 多少倍;如果能满足 2 个条件: ①所研究疾病的发 病率(死亡率)很低; ②病例对照研究中所选择的研 究对象代表性好。 则:OR≈RR OR=1:暴露因素与疾 病无联系; OR>1:暴露因素与疾病存在正相关,是 疾病的危险因素; OR<1:暴露因素与疾病存在负相 关,是疾病的保护因素。 10.某乡 5000 户约 2 万人口,欲抽其 1/5 人口进行 某病调查。随机抽取第 1 户,随后每隔 5 户抽取 1 户,抽到户的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的方法 称 【score:2 分】 【A】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整群抽样 【D】多级抽样 【E】分层抽样 本题思路:本题主要是考察对概念的理解。系统抽样 指的是按照一定顺序,机械地每隔若干单位抽取一个 单位的抽样方法。 11.某人研究新生儿黄疸的病因,他研究的条件是: 选择 100 例确诊新生儿黄疸病例和同期同医院确诊没 有黄疸的新生儿 100 例,然后调查产妇的分娩卡片, 了解产前和产时各种暴露情况,这种研究方法是 【score:2 分】 【A】回顾性研究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前瞻性研究 【C】现况调查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E】临床随访研究 本题思路:回顾性队列研究是根据已有的记录按过去 暴露于某因素的情况,将被观察的人群分为暴露和非 暴露队列,然后查明过去和现在各队列成员的发病或 死亡情况,并可再从现在继续观察将来各队列成员的 发病或死亡情况,计算各队列一定时期的发病率或病 死率,既可做队列间的比较,也可与人群发病率或病 死率比较。回顾性队列研究对既往发生的暴露情况和 结局都已经知道。 12.有人利用体检资料分析了不同职业人群高血压的 患病情况,此属 【score:2 分】 【A】描述流行病学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分析流行病学 【C】试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E】临床试验 本题思路:描述性研究利用已有的资料或对专门调查 的资料,按不同地区、不同时间及不同人群特征分 组,把疾病或健康状态的分布情况真实地描绘、叙述 出来。描述性研究在揭示因果关系的探索过程中是最 基础的步骤,可以说,对任何因果关系的确定,无不 始于描述性研究。 13.有关混杂偏倚的设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在设计时,应可能将所有的混杂因素进行配 比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在设计时,可对两组研究对象的选择做某些 限制,以保证两组样本的同质性 【C】标准化可用于控制混杂 【D】可用分层分析来分析和控制混杂 【E】常用多因素分析方法来控制混杂 本题思路:混杂因素是疾病的一个危险因子,又与所 研究的因素有联系,它在暴露组与对照组的分布是不 均衡的。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性别、年龄、居住地等 是最常见的混杂因素设计时对研究对象做某种限制, 以获得同质的研究样本;对照选择时以匹配的办法保 证两组在一些重要变量上的可比性;抽样时严格遵守 随机化的原则等措施,来防止混杂偏倚的产生;分析 阶段采用分层分析、标准化或多因素分析的方法。 14.假定夫妻不和睦的男外科大夫有较高的手术事故 发生率,如用病例对照研究来检验此假设,合适的对 照为 【score:2 分】 【A】未出事故的男外科大夫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B】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 【C】夫妻和睦的男外科大夫 【D】夫妻和睦的不是外科大夫的男性 【E】未出事故的外科大夫之妻 本题思路:病例对照研究是选择患有特定疾病的人群 作为病例组,未患这种疾病的人群作为对照组,调查 两组人群过去暴露与某种(某些)可疑危险因素的情况 及程度,通过比较两组暴露率,以判断暴露因素是否 与疾病有统计学关联及关联程度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 究方法。 15.评价怀孕早期病毒感染与儿童出生缺陷之间的关 系,最实用的研究方法是 【score:2 分】 【A】临床试验 【B】历史性队列研究 【C】前瞻性队列研究 【D】病例对照研究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横断面研究 本题思路:病例对照研究是以现在确诊的患有某特定 疾病的病人作为病例,以不患有该病但具有可比性的 个体作为对照,通过询问,实验室检查或复查病史, 搜集既往各种可能的危险因素的暴露史,测量并比较 病例组与对照组中各因素的暴露比例,经统计学检 验,若两组差别有意义,则可认为因素与疾病之间存 在着统计学上的关联。 16.下列哪一种传染病一般呈严格的季节性 【score:2 分】 【A】虫媒传染病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寄生虫病 【C】呼吸道传染病 【D】肠道传染病 【E】血液传染病 本题思路:生物性传播特征:①有一定地区性,病例 分布与媒介昆虫的分布一致;②有明显的季节性,病 例季节性升高与媒介昆虫繁殖活动的季节一致或稍 后;③某些传染病具有职业特点,如森林脑炎多见于 伐木工人及野外作业的工人;④发病有年龄特点,老 疫区病例多见于儿童,新疫区病例无年龄差异;⑤人 与人之间一般不直接传播。 17.欲调查某地 HBsAg 携带情况,可采用 【score:2 分】 【A】筛选 【B】抽样调查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病例对照研究 【D】队列研究 【E】个案调查 本题思路:抽样调查是相当于普查的一种比较常用的 现况研究方法,对特定时间、特定范围内人群的一个 代表性样本进行调查,以样本的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 数所在范围,即通过对样 本中的研究对象的调查研 究,来推论其所在总体情况。 18.关于病死率的描述哪一种是不正确的 【score:2 分】 【A】用于说明疾病的危害程度 【B】医护水平的提高可以降低病死率 【C】不可以直接比较不同医院的病死率 【D】预防水平提高可以降低病死率 【此项为本 题正确答案】 【E】诊断水平提高可以降低病死率 本题思路: 19.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最容易出现的偏倚 是 【score:2 分】 【A】信息偏倚 【B】选择偏倚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观察偏倚 【D】混杂偏倚 【E】以上都不是 本题思路:医院住院或门诊的病例(医院为基础):容 易获得,但难以定义源人群,易发生选择偏倚。 20.当一种新疗法只能防止死亡而不能治疗时,这样 【score:2 分】 【A】该病的患病率降低 【B】该病的发病率升高 【C】该病的患病率升高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D】该病的发病率降低 【E】该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均降低 本题思路:患病率指某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 旧病例所占的比例。通常用来反映病程较长的慢性病 的流行情况及其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程度。因此,当死 亡率降低相当于旧病例患病人数增加,导致患病率升 高。 21.自然疫源性疾病是指此病 【score:2 分】 【A】仅在动物中传播 【B】仅在人群中传播 【C】在人群中传播,仅在一定条件下才传给动物 【D】在动物中传播,仅在一定条件下才传给 人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以上都不对 本题思路:自然疫源性是指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赖 人而独立地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中绵延繁殖,可在一 定条件下传染给人的特性。 22.研究疾病分布规律主要用于 【score:2 分】 【A】研究病因 【B】确定疾病的传染源 【C】确定一个地区的疾病分布规律,为探索病因 和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评价某种试验的效果 【E】估计疫苗的接种效果 本题思路: 23.关于普查的目的,以下哪项不正确 【score:2 分】 【A】早期发现病例 【B】了解人群的健康水平 【C】了解疾病的分布 【D】为健康决策提供依据 【E】验证病因假设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普查是指调查特定时间或时期、特定范围 内的全部人群(总体)。普查的主要目的是早期发现病 例并及时给予治疗。 24.普查运用于 【score:2 分】 【A】发病率低的疾病 【B】诊断手段复杂的疾病 【C】没有有效治疗方法的疾病 【D】发病率高或诊断手段简单、预后良好的疾 病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任何疾病 本题思路:普查适用于患病率比较高、诊断标准灵敏 度特异度均较高、有足够的人力物资和设备等情况。 25.在卫生防疫工作中,研究疾病流行时,应用流行 病学方法,首先要 【score:2 分】 【A】确定流行是否存在 【B】分析疾病的可能原因 【C】描述疾病的三间分布 【D】控制疾病流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描述疾病的流行特点 本题思路: 26.描述流行病学研究与病因的关系是 【score:2 分】 【A】提出初步病因假说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 案】 【B】验证病因假说 【C】病因统计学推断 【D】病因与疾病因果推断 【E】确定因果关系 本题思路:描述性研究通过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三 间分布情况,找出某些因素与疾病或健康状况间的关 系,提供病因线索。 27.下列哪一种指标常用来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 【score:2 分】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罹患率 【E】病死率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病死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患某病的全部 病人中因该病死亡者的比例。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 28.前瞻性队列研究和回顾性队列研究的主要区别在 于 【score:2 分】 【A】样本含量不同 【B】研究目的不同 【C】观察的起点不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研究的疾病种类不同 【E】观察暴露与结局的时间顺序不同 本题思路:回顾性队列研究对既往发生的暴露情况和 结局都已经知道,由“果”到“因”的研究;而前瞻 性队列研究的特点是:时间顺序增强病因推断可信 度,直接获得暴露与结局资料,结果可信,是由 “因”到“果”的研究。 29.队列研究最大的优点是 【score:2 分】 【A】对较多的人群进行较长时间的随访 【B】发生选择偏移的可能性比病例对照研究少 【C】较直接的确定病因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此 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对混杂因素的作用易于控制 【E】研究结果常能代表全人群 本题思路:队列研究可以直接获得暴露组和对照组人 群的发病率或病死率,可直接计算出 RR 和 AR 等反映 疾病危险的指标,可以充分而直接地分析暴露的病因 作用。由于病因发生在前,疾病发生在后,因果现象 发生的时间顺序上合理,加之偏倚较少,又可直接计 算各测量疾病危险关联的指标,故其检验病因假说的 能力较强,一般可证实病因联系。 30.确定某因素与某病联系程度用下列哪个指标 【score:2 分】 【A】该人群该病发病率 【B】该病患病率 【C】该人群该病死亡率 【D】归因危险度 【E】相对危险度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相对危险度(RR)是指暴露组发病或死亡的 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RR 值越大,暴露的效应 越大,暴露与结局关联强度越大。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