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7 发布 |
- 37.5 KB |
- 4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3
初级临床医学检验技士专业知识-3 (总分:100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B}}{{/B}}(总题数:50,score:100 分) 1.下列关联组合中,错误的叙述是 • 【A】巨幼红细胞增多见于恶性贫血 • 【B】网织红细胞增多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 • 【C】有核红细胞增多见于溶血性贫血 • 【D】红细胞易形成缗钱状排列见于高胆固醇血 症 • 【E】正常红细胞性贫血见于急性失血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红细胞沉降率加快见于 • 【A】良性肿瘤 • 【B】系统性红斑狼疮 • 【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 【D】结核病静止期 • 【E】心绞痛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3.血沉测定中,错误的要求是 • 【A】采血后室温下必须 2 小时内完成 • 【B】避免阳光直射 • 【C】测定时最好是 18~25℃ • 【D】37℃测定的结果可直接报告 • 【E】37℃测定的结果需校正后报告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4.关于血沉的临床意义,错误的叙述是 • 【A】风湿热静止期血沉正常,活动期血沉加快 • 【B】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沉加快 • 【C】可用于良恶性肿瘤的辅助鉴别 • 【D】心绞痛时血沉加快,心肌梗死时血沉减慢 • 【E】血沉减慢意义不大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5.使血沉减慢的因素是 • 【A】纤维蛋白原 • 【B】γ-球蛋白 • 【C】胆固醇 • 【D】清蛋白 • 【E】C 反应蛋白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6.关于魏氏法测定血沉,正确描述的是 • 【A】枸橼酸钠按 1:9 比例抗凝血液 • 【B】应于 37℃条件下测定 • 【C】室温(25℃)测定结果需进行温度校正 • 【D】需用专用的魏氏血沉管,内径为 2.5mm • 【E】血沉管用后经水冲洗即可再次使用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7.红细胞对血沉的影响,正确的叙述是 • 【A】红细胞直径越大,血沉越快 • 【B】球形红细胞使血沉加快 • 【C】镰形红细胞使血沉加快 • 【D】贫血对血沉无影响 • 【E】红细胞增多症可见血沉加快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8.对红细胞沉降率的描述,正确的说法是 • 【A】血沉的改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 【B】红细胞数量减少,血沉加快 • 【C】球蛋白可使血沉减慢 • 【D】卵磷脂可使血沉加快 • 【E】血沉管倾斜使血沉减慢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9.对肝脏疾病所致贫血,错误的说法是 • 【A】可以是正常细胞性贫血 • 【B】可以是大细胞性贫血 • 【C】胆道阻塞患者外周血涂片中能见到靶形红 细胞 • 【D】酒精中毒性肝病患者外周血涂片中不能见 到棘形红细胞 • 【E】合并脾功能亢进者,全血细胞减少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10.属于小细胞均一性贫血的是 • 【A】缺铁性贫血 • 【B】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 • 【C】再生障碍性贫血 • 【D】急性失血性贫血 • 【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11.患者,女,28 岁,教师。乏力、头晕近一年,近 日加重入院。查体:贫血貌,余无异常。外周血检查 结果:MCV 103fl,MCH 36pg,MCHC 350g/L。该患者 贫血属 • 【A】巨幼细胞性贫血 • 【B】小细胞性低血素贫血 • 【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 【D】正常细胞性贫血 • 【E】大细胞均一性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12.患者,女,34 岁。查体:消瘦,贫血貌,易患感 冒。外周血检查结果:MCV 75fl,MCH 26pg,MCHC 332g/L,RDW 17.5%,WBC 及 DC 正常。该患者贫血属 • 【A】小细胞均一性 • 【B】小细胞非均一性 • 【C】正常细胞均一性 • 【D】大细胞均一性 • 【E】大细胞非均一性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13.患者,女,25 岁。15 岁时开始乏力,头晕,月经 量过多,曾服用铁剂治疗,症状无明显改善。体检: 皮肤黏膜苍白,贫血貌,余无异常。外周血检查结 果:Hb 82g/L,RBE 3.2×1012/L,Hct 0.29,RDW 18.5%。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疾病 • 【B】再生障碍性贫血 • 【C】缺铁性贫血 • 【D】急性失血性贫血 • 【E】慢性感染性贫血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14.速发性过敏反应时,外周血中常升高的细胞是 • 【A】中性粒细胞 • 【B】中性杆状核粒细胞 • 【C】嗜酸性粒细胞 • 【D】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 【E】嗜碱性粒细胞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15.成人淋巴细胞增多是指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 • 【A】>4×109/L • 【B】>3.5×109/L • 【C】>3×109/L • 【D】>2.5×109/L • 【E】>2×109/L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16.通常情况下,与白细胞总数增减的意义基本一致 的是 • 【A】淋巴细胞 • 【B】单核细胞 • 【C】中性粒细胞 • 【D】嗜酸性粒细胞 • 【E】红细胞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17.中性粒细胞反应性增多常见于 • 【A】急性髓性白血病 •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 【C】系统性红斑性狼疮病 • 【D】再生障碍性贫血 • 【E】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18.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 • 【A】广泛组织坏死 • 【B】脾肿大 • 【C】门脉性肝硬化 • 【D】SLE • 【E】非白血性白血病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19.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通常以几叶为 主 • 【A】1 叶 • 【B】2~3 叶 • 【C】4 叶 • 【D】5 叶 • 【E】6 叶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0.正常情况下,外周血中中性杆状核粒细胞与分叶 核粒细胞的比值为 • 【A】1:14 • 【B】1:13 • 【C】1:12 • 【D】1:11 • 【E】1:10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1.退行性核左移可见于 • 【A】急性中毒 • 【B】急性失血 • 【C】急性溶血 • 【D】急性化脓性感染 • 【E】败血症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2.核右移是指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5 叶以上者超过 • 【A】2% • 【B】3% • 【C】4% • 【D】5% • 【E】6%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3.巨幼细胞性贫血患者外周血中出现的特征性细胞 是 • 【A】嗜酸性粒细胞 • 【B】嗜碱性粒细胞 • 【C】单核细胞 • 【D】淋巴细胞 • 【E】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4.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数量减少常见于 • 【A】伤寒或副伤寒 • 【B】肝癌 • 【C】大面积烧伤 • 【D】铅中毒 • 【E】急性溶血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5.不会引起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增多的是 • 【A】急性胰腺炎 • 【B】支气管哮喘 • 【C】寄生虫病 • 【D】荨麻疹 • 【E】湿疹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6.对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方法学评价,错误的说 法是 • 【A】简单易行,不需昂贵仪器 • 【B】是白细胞计数的常用方法 • 【C】在严格规范的条件下可用于血液分析仪校 准 • 【D】重复性和准确性均较好 • 【E】适合基层单位选用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7.TT 延长,可被甲苯胺蓝纠正,提示为 • 【A】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 • 【B】异常纤维蛋白原病 • 【C】因子Ⅱ缺乏 • 【D】有 FDP 存在 • 【E】有肝素或类肝素物质存在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8.有关止凝血筛选试验的临床意义,错误的叙述是 • 【A】血友病时,APTT 延长 • 【B】循环血液中有肝素存在时,TT 延长 • 【C】严重肝病时,PT 延长 • 【D】DIC 早期,3P 阳性 • 【E】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PT 正常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9.最不容易保存的凝血因子是 A.因子Ⅰ B.因子 Ⅴ C.因子Ⅶ D.因子Ⅸ E.因子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30.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提示 • 【A】因子Ⅰ、Ⅱ、Ⅴ、Ⅶ、Ⅹ缺陷 • 【B】因子Ⅶ、Ⅷ、Ⅸ缺陷 • 【C】因子Ⅷ、Ⅸ、Ⅺ、Ⅻ缺陷 • 【D】因子Ⅴ、Ⅹ、Ⅷ缺陷 • 【E】因子Ⅶ、Ⅹ、Ⅺ、Ⅻ缺陷 <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31.内源性凝血途径第一阶段涉及的凝血因子是 o 【A】因子Ⅰ、Ⅱ、Ⅻ o 【B】因子Ⅰ、Ⅱ、Ⅲ、Ⅴ o 【C】因子Ⅲ、Ⅴ、Ⅶ o 【D】因子Ⅷ、Ⅸ、Ⅹ o 【E】因子Ⅻ、Ⅺ、Ⅸ、PK、HMWK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2.凝血活酶的组成包括 ▪ 【A】因子Ⅲ、ⅦA、钙离子复合物 ▪ 【B】因子Ⅷ:C 和 vWF 复合物 ▪ 【C】因子Ⅷa、ⅨA、钙离子、PF3 复合 物 ▪ 【D】因子Ⅹa、ⅤA、钙离子、PF3 复合 物 ▪ 【E】因子Ⅷa、ⅤA、钙离子、PF3 复合 物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33.除钙离子外,参与可溶性纤维蛋白聚合 物形成交联纤维蛋白过程的凝血因子是 A.因子Ⅲ B.因子Ⅷa C.因子Ⅹa D.因 子Ⅻa E.因子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4.纤溶系统不包括 ▪ 【A】纤维蛋白原 ▪ 【B】纤溶酶原 ▪ 【C】纤溶酶 ▪ 【D】纤溶酶原激活物 ▪ 【E】纤溶酶原激活物的抑制物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35.血脂异常预防的首选指标为 ▪ 【A】TC ▪ 【B】TG ▪ 【C】HDL ▪ 【D】Lp(a) ▪ 【E】LDL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LDL 是发生动脉粥样硬 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36.有关 Lp(a)叙述错误的是 ▪ 【A】其结构与 LDL 相似 ▪ 【B】其电泳图谱与 VLDL 相似 ▪ 【C】含有特殊的 Apo(a) ▪ 【D】在 Lp(a)中 ApoB100 Apo(a)以双 硫相连 ▪ 【E】含有 ApoB100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其结构与 LDL 相似,其 电泳图谱与 VLDL 相似,含有特殊的 Apo(a),在 Lp(a)中 ApoB100 Apo(a)以双硫 相连。 37.有关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不正确的 是 ▪ 【A】可灵敏地反映肝脏的清除能力 ▪ 【B】各种肝胆疾病患者,血中总胆汁 酸浓度升高 ▪ 【C】血清 CA/CDCA 比值可作为胆道阻 塞性病变与肝实质细胞性病变的鉴别指 标 ▪ 【D】在回肠切除、炎症等小肠疾病 时,血清胆汁酸水平降低 ▪ 【E】血清胆汁酸水平测定用于高脂蛋 白血症的分型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高脂血症时的代谢紊乱 必然涉及胆汁酸代谢异常,与高脂血症分型 无关。 38.与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不 符的指标是 A.BE 可能升高或降低 B.PaCO2 升高 C. 下降 D.pH 正常 E.K+升高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代尝性呼吸性酸中毒 pH 正常,[*]、PaCO2 升高,BE 可能升高或降 低。 39.下列各种脂蛋白中,能够抑制纤溶酶活 性的脂蛋白是 ▪ 【A】VLDL ▪ 【B】LDL ▪ 【C】HDL ▪ 【D】CM ▪ 【E】Lp(a)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40.肝脏清除胆固醇的主要方式为 ▪ 【A】转变为类固醇 ▪ 【B】转变为维生素 D ▪ 【C】在肝细胞内转变成胆汁酸 ▪ 【D】合成低密度脂蛋白 ▪ 【E】合成高密度蛋白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胆固醇是合成胆汁酸的 唯一前体,在肝细胞内转变为胆汁酸。 41.LPL 在发挥其酶活生活性时所必需的辅 助因子是 ▪ 【A】ApoAⅠ ▪ 【B】ApoAⅡ ▪ 【C】ApoCⅠ ▪ 【D】ApoCⅡ ▪ 【E】ApoB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ApoCⅡ是 LPL 的激活 剂。 42.下列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是 ▪ 【A】LDL ▪ 【B】β-VLDL ▪ 【C】ox-LDL ▪ 【D】HDL ▪ 【E】IDL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HDL 可以降低组织胆固 醇的沉积。 43.1970 年以后世界卫生组织把高脂蛋白血 症分为 ▪ 【A】2 型 ▪ 【B】3 型 ▪ 【C】5 型 ▪ 【D】6 型 ▪ 【E】7 型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分别为Ⅰ、Ⅱa、Ⅱb、 Ⅲ、Ⅳ、Ⅴ型。 44.不会引起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是 ▪ 【A】糖尿病 ▪ 【B】甲状腺功能低下症 ▪ 【C】库欣综合征 ▪ 【D】肾病综合征 ▪ 【E】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甲亢时机体代谢旺盛, 一般不会继发高脂血症。 45.下列对血清蛋白质叙述错误的是 ▪ 【A】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为(1.5~ 2.5):1 ▪ 【B】白蛋白参考范围为 35~50g/L ▪ 【C】总蛋白参考范围为 60~80g/L ▪ 【D】球蛋白均非肝实质细胞合成 ▪ 【E】白蛋白和球蛋白均由肝实质细胞 合成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白蛋白和部分球蛋白是 由肝实质细胞合成。 46.血气分析仪直接测定的三项指标是 ▪ 【A】pH、PCO2、TCO2 ▪ 【B】pH、PO2、SaO2 ▪ 【C】pH、PO2、PCO2 ▪ 【D】pH、SB、AB ▪ 【E】pH、PCO2、AB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在血气分析仪中能够直 接测定的是 pH、PO2、PCO2,其余指标则可 以计算出现。 47.VLDL 中 TG 含量占 50%左右,在代谢过程 中,TG 的水解是依靠 ▪ 【A】LPL 的催化作用实现的 ▪ 【B】LCAT 的催化作用实现的 ▪ 【C】CETP 的催化作用实现的 ▪ 【D】HL 的催化作用实现的 ▪ 【E】HMGCoA 还原酶的催化作用实现的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肝脏合成的 VLDL 分泌后 进入血液,再由 VLDL 内存在的 ApoCⅡ激活 LPL,并水解其的 TG。 48.VLDL 的代谢主要作用于 ▪ 【A】外源性 TC ▪ 【B】内源性 TC ▪ 【C】外源性 TG ▪ 【D】内源性 TG ▪ 【E】外源性 LP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内源性 TG 可与胆固醇等 结合形成 VLDL 释放入血,CM 主要功能为转 运外源性 TG,LDL 主要功能是转运内源性 TC。 49.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图谱中出 现清蛋白减少,β-γ 区带融合可见于 ▪ 【A】正常人 ▪ 【B】肾病综合征 ▪ 【C】肝硬化 ▪ 【D】多发骨髓瘤 ▪ 【E】低蛋白血症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 膜电泳图谱中出现清蛋白减少,β-γ 区带 融合是肝硬化的特征之一,这是由于肝细胞 合成清蛋白减少,球蛋白增高所致。 50.关于铜蓝蛋白表述正确的是 ▪ 【A】作为蛋白抑制物 ▪ 【B】不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 ▪ 【C】对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最有价值 ▪ 【D】由于此蛋白稳定性高,标本可储 存 ▪ 【E】不具有氧化酶活性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肝豆状核变性是由于血 浆铜蓝蛋白减少,血浆游离铜增高,沉积在 肝脏可引起肝硬化,沉积在脑基底核导致变 性,该病称为肝豆状核变性。血浆铜蓝蛋白 检测对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最有价值。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