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7 发布 |
- 37.5 KB |
- 3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1
中药执业药师中药学专业知识(一)-111 (总分:100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B}}最佳选择题{{/B}}(总题数:14,score:28 分) 1.100 级洁净厂房适用于 • 【A】注射液的稀配、滤过 • 【B】注射剂浓配 • 【C】直肠用药的暴露工序 • 【D】除直肠用药外的腔道用药的暴露工序 • 【E】注射剂的灌封、分装和压塞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净化级别及其适用范 围。100 级洁净厂房适合于:①最终灭菌的无菌药 品:大容量注射液(≥50ml)的灌封;②非最终灭菌的 无菌药品:灌装前不需除菌滤过的药液的配制;注射 剂的灌封、分装和压塞;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最 终处理后的暴露环境。故本题答案应选 E。 2.下列药物中,不采用加液研磨湿法粉碎的是 • 【A】冰片 • 【B】牛黄 • 【C】麝香 • 【D】樟脑 • 【E】薄荷脑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粉碎方法。加液研磨湿 法粉碎指将药料中加入少量液体(乙醇或水)后进行研 磨,直至药料被研细为止。如樟脑、冰片、薄荷脑、 麝香等药的粉碎。故本题答案应选 B。 3.配制 10 倍散时,1 份毒性药物中,添加稀释剂的 量为 • 【A】100 份 • 【B】99 份 • 【C】10 份 • 【D】9 份 • 【E】11 份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倍散。10 倍散即取药物 1 份加入稀释剂 9 份。故本题答案应选 D。 4.用下列方法浸提时,能保持最大浓度梯度的是 • 【A】浸渍法 • 【B】渗漉法 • 【C】煎煮法 • 【D】回流热浸法 • 【E】水蒸气蒸馏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浸提方法。渗漉法可保 持最大浓度梯度。故本题答案应选 B。 5.除另有规定外,流浸膏剂每 1ml 相当于原药材 • 【A】0.5~1g • 【B】1g • 【C】1~1.5g • 【D】2~5g • 【E】10g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流浸膏剂。浸膏剂每 1g 相当于原药材 2~5g 或有效成分含量应符合规定要 求,流浸膏剂每 1ml 相当于原药材 1g 或有效成分含 量应符合规定要求。故本题答案应选 B。 6.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不包括 • 【A】制成可溶性盐 • 【B】加入助溶剂 • 【C】加入增溶剂 • 【D】升高温度 • 【E】使用潜溶剂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 法。增加药物溶解度的方法包括增溶剂、潜溶剂、助 溶剂和制成可溶性盐等。故本题答案应选 D。 7.混悬剂的附加剂不包括 • 【A】增溶剂 • 【B】助悬剂 • 【C】润湿剂 • 【D】絮凝剂 • 【E】反絮凝剂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混悬剂的附加剂。混悬 剂的附加剂包括助悬剂、润湿剂、絮凝剂和反絮凝剂 等。故本题答案应选 A。 8.下列表面活性剂中有起昙现象的是 • 【A】肥皂类 • 【B】硫酸化物 • 【C】磺酸化物 • 【D】聚山梨酯类 • 【E】季铵化物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性 质。某些含聚氧乙烯基的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溶解 度开始随温度升高而加大,当达到某一温度时,其溶 解度急剧下降,溶液出现浑浊或分层,但冷却后又恢 复澄明,这种现象称为起昙。季铵化物属于阳离子型 表面活性剂;肥皂类、硫酸化物、磺酸化物属于阴离 子型表面活性剂;聚山梨酯类属于非离子型表面活性 剂,含有大量聚氧乙烯基。故本题答案应选 D。 9.等量的司盘 80(HLB4.3)与吐温 80(HIB15.0)混合后 的 HLB 值是 • 【A】7.5 • 【B】6.42 • 【C】8.56 • 【D】9.65 • 【E】19.3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混合乳化剂 HLB 的计 算。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 HLB 具有加和性。计算公式 如下:[*]。故本题答案应选 D。 10.注射剂最显著的优点为 • 【A】药效迅速、作用可靠 • 【B】适用于不能口服给药的病人 • 【C】适用于不宜口服的药物 • 【D】可发挥局部定位作用 • 【E】比较经济 【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注射剂的特点。注射剂 最显著的优点为药效迅速、作用可靠。故本题答案应 选 A。 11.凡士林为软膏剂基质,为改善其吸水性常加入的 物质是 • 【A】石蜡 • 【B】乙醇 • 【C】羊毛脂 • 【D】甘油 • 【E】液状石蜡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软膏剂基质。凡士林为 软膏剂基质,为改善其吸水性常加入的物质是羊毛 脂。故本题答案应选 C。 12.在下列有关热原检查法的叙述中,错误的为 • 【A】法定检查方法为家兔致热试验 • 【B】鲎试验法比家兔试验法更灵敏 • 【C】鲎试验法操作简单,结果迅速可靠 • 【D】鲎试验法特别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 制 • 【E】鲎试验法对一切内毒素均敏感,可代替家 兔试验法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热原检查方法。鲎试验 法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热原控制以及不能应用家兔进 行热原检测的品种,但不能代替家兔致热试验。故本 题答案应选 E。 13.下面不属于微囊制备方法的是 • 【A】界面缩聚法 • 【B】流化床包衣法 • 【C】喷雾干燥法 • 【D】溶剂—熔融法 • 【E】单凝聚法 【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微囊制备方法。微囊制 备方法包括:①物理化学法:单凝聚法、复凝聚法、 溶剂—非溶剂法、复乳包囊法;②物理机械法:喷雾 干燥法、喷雾冷凝法、流化床包衣法、锅包法;③化 学法:界面缩聚法、辐射化学法。故本题答案应选 D。 14.设人体血流量为 5L,静脉注射某单室模型药物 500mg,立即测出血药浓度为 1mg/ml,其表观分布容 积是 • 【A】5L • 【B】0.5L • 【C】10L • 【D】25L • 【E】50L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 单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表观分布容积的计算为 V=X0/C0,X0 为静脉注射的给药剂量,C0 为初始血药浓 度,所以 V=0.5L。故本题答案应选 B。 二、{{B}}配伍选择题{{/B}}(总题数:7,score:48 分) 每组题均对应同一组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 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也可不被选用。 • 【A】自来水 • 【B】制药纯水 • 【C】注射用水 • 【D】灭菌注射用水 • 【E】饮用水 【score:8 分】 (1).注射用无菌粉末的溶剂是【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中药注射剂制备时,药材的提取溶剂是 【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3).口服液配制时,使用的溶剂是【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4).滴眼剂配制时,使用的溶剂是【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组题考查制药用水的种类及其 应用。饮用水可作为药材净制时的漂洗、制药器具的 粗洗用水。制药纯水常用作中药注射剂、眼用溶液等 灭菌制剂所用药材的提取溶剂;口服、外用制剂配制 用溶剂或稀释剂;非灭菌制剂用器具的精洗用水,必 要时亦用作非灭菌制剂用药材的提取溶剂。注射用水 可作为配制注射剂的溶剂或稀释剂,静脉用脂肪乳剂 的水相及注射用容器的精洗用水,亦可作为眼用溶液 配制的溶剂。灭菌注射用水主要用于注射用灭菌粉末 的溶剂或注射剂的稀释剂。 • 【A】含水不超过 6.0% • 【B】含水不超过 9.0% • 【C】含水不超过 12.0% • 【D】含水不超过 15.0% • 【E】含水不超过 20.0% 【score:6 分】 (1).201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水丸的含水 量为【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201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水蜜丸的含 水量为【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3).2010 年版《中国药典》一部规定,浓缩蜜丸的 含水量为【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组题考查丸剂质量要求。《中 国药典》2010 版一部规定:除另有规定外,蜜丸和 浓缩蜜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过 15.0%;水蜜丸和浓缩水 蜜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过 12.0%;水丸、糊丸、浓缩水 丸中所含水分不得过 9.0%;蜡丸、滴丸不检查水 分。 • 【A】羧甲基淀粉钠 • 【B】硬脂酸镁 • 【C】乳糖 • 【D】羟丙基甲基纤维素 • 【E】水 【score:8 分】 (1).崩解剂【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2).润湿剂【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填充剂【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4).润滑剂【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组题考查片剂常用辅料。常用 润湿剂:水、乙醇。填充剂包括稀释剂和吸收剂。常 用稀释剂:淀粉、可压性淀粉/预胶化淀粉、糊精、 糖粉、乳糖、甘露醇、微晶纤维素等。常用崩解剂: 干淀粉、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交联聚乙烯 吡咯烷酮(PVPP)、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 丙基纤维素(L-HPC)、泡腾崩解剂、表面活性剂等。 常用润滑剂:硬脂酸镁、氢化植物油、聚乙二醇、十 二烷基硫酸镁(钠)、滑石粉、微粉硅胶等。 • 【A】吸收 • 【B】分布 • 【C】代谢 • 【D】穿透 • 【E】释放 【score:6 分】 (1).药物从基质中脱离出来并扩散到皮肤上为 【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药物通过表皮进入真皮、皮下组织为【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3).药物透入皮肤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从 而产生全身作用为【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组题考查药物的透皮吸收过 程。外用膏剂药物的透皮吸收包括三个阶段,分别是 释放、穿透及吸收。药物从基质中脱离出来并扩散到 皮肤上为释放阶段;药物通过表皮进入真皮、皮下组 织为穿透阶段;药物透入皮肤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 体循环,从而产生全身作用为吸收阶段。 • 【A】乳剂中分散相的乳滴发生可逆的聚集现象 • 【B】乳剂放置后出现分散相粒子上浮或下沉的 现象 • 【C】乳剂由于某些条件的变化而改变乳剂的类 型 • 【D】乳剂由于微生物等的作用导致乳剂的变化 • 【E】乳剂乳化膜破坏导致乳滴变大的现象 【score:8 分】 (1).分层是【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2).絮凝是【score:2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E】 本题思路: (3).转相是【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4).合并是【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组题考查乳剂的不稳定现象。 乳剂在放置过程中,乳滴逐渐聚集在上层或下层的现 象称为分层。乳滴聚集成团但仍保持各乳滴的完整分 散体而不呈现合并现象,是可逆的,称为絮凝。O/W 型乳剂转成 W/O 型乳剂或出现相反的变化称为转相。 分散相乳滴合并且与连续相分离成不相混溶的两层液 体的现象称为破裂。乳剂受外界因素及微生物作用, 体系中油或乳化剂发生变质的现象称为酸败。 • 【A】提高衣层的柔韧性,增加抗击能力 • 【B】包衣片的衣膜材料 • 【C】提高衣层的牢固性和防潮性 • 【D】增加衣层的厚度 • 【E】使片剂光亮美观 【score:6 分】 (1).滑石粉在片剂包糖衣中的作用是【score:2 分】 【A】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2).川蜡在片剂包糖衣中的作用是【score:2 分】 【A】 【B】 【C】 【D】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虫胶在片剂包糖衣中的作用是【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组题考查糖衣片。包糖衣工 序:片芯—包隔离层(玉米朊、虫胶等)—包粉衣层 (糖浆、滑石粉)—包糖衣层—包有色糖衣层—打光 (川蜡)。滑石粉能消除片心原有棱角,增加衣层的厚 度;川腊能使片衣表面光亮美观;虫胶能防止药物吸 潮变质。 • 【A】明胶 • 【B】乙基纤维素 • 【C】聚乳酸 • 【D】β-CD • 【E】枸橼酸 【score:6 分】 (1).属于生物可降解性合成高分子囊材的是 【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2).属于水不溶性半合成高分子囊材的是【score:2 分】 【A】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3).PLA 指【score:2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组题考查微囊材料。生物可降 解性合成高分子囊材有聚碳酯、聚氨基酸、聚乳酸 (PLA)等,水不溶性半合成高分子囊材有乙基纤维 素。 三、{{B}}多项选择题{{/B}}(总题数:6,score:24 分) 15.生物药剂学中广义的剂型因素研究包括 • 【A】药物的物理性质 • 【B】药物的化学性质 • 【C】制剂的处方组成 • 【D】药物的剂型 • 【E】制备工艺 【score:4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生物药剂学研究内容的 剂型因素。包括:①药物的某些理化性质;②药物的 剂型及用药方法;③制剂处方中所用辅料的性质与用 量;④处方中药物的配伍及相互作用;⑤制剂的工艺 过程、操作条件及贮存条件等。故本题答案应选 ABCDE。 16.宜采用单独粉碎方法的药物有 • 【A】含糖类较多的黏性药物 • 【B】含脂肪油较多的药物 • 【C】贵重细料药 • 【D】刺激性药物 • 【E】含毒性成分的药物 【score:4 分】 【A】 【B】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粉碎方法。含糖类较多 的黏性药物宜采用串料法粉碎;含脂肪油较多的药物 宜采用串油法粉碎;贵重细料药为避免损失可单独粉 碎;刺激性药物为劳动保护宜单独粉碎;含毒性成分 的药物为使用药安全也应单独粉碎。故本题答案应选 CDE。 17.喷雾干燥的特点有 • 【A】适用于热敏性物料 • 【B】可获得粉状制品 • 【C】可获得颗粒性制品 • 【D】是瞬间干燥 • 【E】适于大规模生产 【score:4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干燥方法。喷雾干燥的 特点有:药液呈细雾状,表面积大,热交换快,可瞬 间干燥;受热时间短、温度低,适合于含热敏成分的 物料的干燥;操作流程管道化,符合 GMP 要求,适合 大规模生产;产品多为疏松的细粉或颗粒,溶解性能 好,质量好,可保持原来的色香味。故本题答案应选 ABCDE。 18.关于胶囊剂崩解时限要求正确的是 • 【A】硬胶囊应在 30min 内崩解 • 【B】硬胶囊应在 60min 内崩解 • 【C】软胶囊应在 30min 内崩解 • 【D】软胶囊应在 60min 内崩解 • 【E】肠溶胶囊在盐酸溶液中 2h 不崩解,但允许 有细小的裂缝出现 【score:4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C】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胶囊剂崩解时限要求。 硬胶囊的崩解时限为 30min,软胶囊的崩解时限为 1h,肠溶胶囊在盐酸溶液中 2h 不崩解,每粒均不得 有裂缝和崩解现象,而在磷酸盐缓冲液中检查,1h 内应崩解。故本题答案应选 AD。 19.药物吸收的方式有 • 【A】被动扩散 • 【B】主动转运 • 【C】促进扩散 • 【D】胞饮 • 【E】吞噬 【score:4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药物吸收方式。除血管 内给药外,药物应用后都要经过吸收过程。吸收是指 药物从用药部位通过生物膜以被动扩散、主动转运、 促进扩散、胞饮或吞噬等方式进入体循环的过程。故 本题答案应选 ABCDE。 20.醋炙甘遂的炮制目的有 • 【A】引药入肝 • 【B】降低毒性 • 【C】矫臭矫味 • 【D】缓和药性 • 【E】改变药性 【score:4 分】 【A】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解析] 本题考查醋炙法。醋炙的目的是 引药入肝,增强活血化瘀及舒肝止痛的作用,如乳 香、没药、延胡索、五灵脂等活血化瘀止痛药及柴 胡、香附、青皮等疏肝解郁止痛药均多用醋炒;降低 毒性,缓和药性如甘遂、大戟、芫花等峻下毒性强烈 的药物,均用醋炙;同时醋炙还有矫臭矫味的作用, 如五灵脂、乳香、没药用醋炙即有矫味的用意,以便 于服用。醋炙甘遂的炮制目的故本题答案应选 ABCD。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