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教师职业道德》考试知识点复习素材汇总 附模拟试题及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教师职业道德》考试知识点复习素材汇总 附模拟试题及答案

‎2020年《教师职业道德》考试知识点复习素材汇总 附模拟试卷及答案 道德是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它是由社会的经济关系决定的,其目的是按照一个“善”的原则去创造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道德起源于人类社会的早期劳动,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道德的内涵是人们在社会中形成的关于善于恶、公正与偏私、诚实与虚伪等观念、情感和行为习惯以及依靠社会舆论与内心信念来实现和调节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道德内涵取决于:1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2以善恶为评价标准3依靠人们的行为习惯、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来发挥调节作用4调节个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关系。‎ 道德的功能:1认识功能,道德能够通过道德判断、道德标准和道德理想等特殊形式,反映个人与其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利益关系,从而使人们在其与现实世界的价值关系中,明确行为方向,掌握进行道德选择的知识2教育功能,道德在社会教化方面起到的作用3调节功能,道德通过判断、评价等方式来调节人们的行为,从而调节人们之间的关系。‎ 职业道德是在职业范围内形成的一种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法和习俗的总和,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们在其自身岗位上所要执行的特定的行为规范。‎ 职业道德的特征:1稳定性2具体性3适用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时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必备的道德的总和,是调节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与学生等职业关系时多遵循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形成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1鲜明的继承性2强烈的责任性3独特的示范性4严格的标准性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涵义:是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所需要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是一定社会和阶级对教师在职业活动中提出的最根本的道德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包括:道德理论、道德原则、道德规范和道德范畴。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职业道德基本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范畴的关系:1教师道德事业规法和范畴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派生出来的2教师道德事业规法和范畴是由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和具体化。‎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确立依据:1必须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和阶级利益的根本要求2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基本要求3必须反映教师职业活动的特点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作用:1指导作用2统帅作用3裁决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要求:1确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2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和价值目标3掌握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技能,具备良好的专业能力素质4具有顽强的意志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依据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调整教育过程中各种利益关系、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恶的具体道德标准。它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展开和具体化,比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更直接、更具体地指导和评价教师的教育行为,是构成教师职业道德体系得基本因素。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以下基本道德规范:依法执教,廉洁从教,注重礼仪,遵守公德;尊重家长,团结协作,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依法执教就是要做到模范遵守宪法及其他各项法律、法规,包括关于教育的法律、法规,以此为基础展开教学活动。依法执教是调整教师劳动与法律制度之间关系得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依法执教是完成本职工作的前提基础,是国家和社会对教师提出的道德要求。它是判断教师行为是非善的最根本的道德标准,使教师职业道德的政治方向,只有坚持了这一点才能保证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所培养人才的社会主义方向。‎ 依法治教的必要性:依法执教是社会稳定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教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的必然要求;依法执教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然要求 教育的目的在于提高国民素质,培养优秀人才,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广义的教育包括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相互依赖、相互补充、不可或缺。‎ 我国的依法执教不足具体表现在教育战略地位的落实不到位,教育投入不足,教学内容、方法脱离实际等方面。‎ 依法执教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模范地遵守宪法及其它各项法律、法规;教师要依法进行教育教学活动。首先,教师要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方针,遵守各种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教育方针。‎ 其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关于思想基本原则的教育、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以及法制教育。再次,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最后,教师要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 廉洁从教的意义:廉洁从教是指导教师要坚持高尚情操,发扬奉献精神,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绝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廉洁是教师的立身立教的根本,是对教师职业道德情操方面的要求,是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的保证;是培养高质量人才的保证;是维护良好育人环境的保证;是学校各项改革健康发展的保证 廉洁从教的具体表现:安贫乐教、无私奉献;坚持操守、为师清廉 教师的快乐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教师的快乐来自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其次,教师快乐来自于师生间美好的情谊。最后,教师的快乐来自于学生长大成才。‎ 廉洁从教的道德要求:公证执教,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坚守大义,发扬奉献精神;廉洁自律,自觉抵制各种费正当的利益的诱惑。‎ 公德是社会道德的基石和支柱之一,是衡量一个社会道德风尚好坏、一个阶段兴衰的重要标志。‎ 教师礼仪的主要内容:教师的个人礼仪,主要是指教师要注重个人的仪容、举止、表情、服装和配饰;教师的学校礼仪;教师的交往礼仪;教师的公共礼仪 教师礼仪的特点:(1)率先性(2)示范性(3)整体性(4)影响的深远性 教师注重礼仪的作用:有利于发挥教师的示范、表率作用;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教师注重礼仪的要求:努力学习礼仪知识的理论;正确理解和坚持社会主义的礼仪原则;科学认识和掌握礼仪规律 社会公德的基本内容:包括人与人的相处的公德,人与社会相处的公德,人与自然相处的公德。‎ 教师应做遵守社会公德的表率:加强个人道的修养,增强主体自律意识;加强宣传舆论,深化社会公德教育;严格要求自己,立足从我做起 尊重家长 团结协作:有利于调动家长教育的潜能,形成教育共识;有利于促进家长素质的提高,形成教育的优势;有利于化解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矛盾,形成教育的合力 尊重家长的现实基础要求:社会地位相互平等;教育目标共同一致 尊重家长的道德要求:主动与学生家长联系;认真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尊重学生家长的人格;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团队合作是指建立在目标、利益一致基础上的思想、观念和行动的统一以及感情上的和谐。‎ 教师团队协作的重要意义:有利于保证教育的连续性和一贯性;有利于增进学校整体的教育智慧;有利于营造优良的育人氛围;有利于增进教师职业人生的归属感和职业幸福感 教师团队协作的基本要求:同行相尊,取长补短;主动交往,相互勉励;友好合作,公平竞争 公平竞争与团队协作是对立统一的,公平竞争中有团队协作,团队协作中有公平竞争,这种关系体现了教师之间根本利益一致以及平等的关系。‎ 热爱学生,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两项基本内容,是教师爱岗敬业的具体体现,也是评判教师行为价值和整个教育价值的基本标准。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也是教师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任务。‎ 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  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职业道德高低的试金石。热爱学生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是一个教师永远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是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底线。教师热爱学生既是教师高尚品德的自我表现、师生情感深化的具体表现,又是实现教师任务的重要手段和力量。教师热爱学生是其从事教育工作的前提。‎ 教师热爱学生的意义:热爱学生有利于促进絮为生奋发向上;热爱学生为教师的施教提高了感情基础;热爱学生为教师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创造了契机;热爱学生有利于教师教学制两的提高;热爱学生有利于激励教师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 要深入了解学生  了解学生是教师热爱学生的起点,也是教师进行教育的前提,了解学生是教师公平地评价学生的要求;要充分尊重学生  所谓尊重学生,就是对学生一种善意的行动倾向,它不仅包含着对学生个体存在的价值、上进愿望的肯定,而且他还包含着对学生意愿、要求的充分关注。所以,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积极性的关键。尊重学生就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就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要始终信任学生;要严格要求学生特征: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严而有情;要平等对待学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职责 教书育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体现在:(1)教书育人是教师必须坚守的职责(2)教书育人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3)教书育人士教师职业道德的最终体现 教书育人的基本要求:(1)明确教书的内容(2)把握育人的方向(3)教书育人要结合学科、融入感情。‎ 严谨治学的重要意义:(1)严谨治学是教师必备的素质(2)严谨治学是教师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3)严谨治学是教师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1)要有精深的专业知识(2)要有刻苦钻研、精益求精的精神(3)要有谦虚谨慎的泰度(4)要有锐意创新的品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教师所必备的道德品质:教师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就是要求教师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有健全的人格,作到身体力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教师优秀道德品质的主要标志,也是教师应有的重要师德风范。‎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高尚的道德情操就是要求教师要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具有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勇于创新的精神和热爱学生、公正无私、追求真理的道德境界以及正直城市、和蔼善良、勤奋坚毅的道德素质和宽容谦虚、克己自制、乐于合作的道德修养。因此,教师必须注重道德修养,做高尚情操的垂范者。‎ 教师的健全人格表现在:(1)教师要有健康的人格身体(2)教师要有良好的人格心理(3)教师要有对高层次人格的追求。‎ 教师必须是身体力行的践履者:(1)教师要仪表大方(2)教师要语言文明(3)教师要严于律已,表里如一 严于律已是为人师表的重要前提,也是身体理性的基本要求。‎ 创新是时代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创新是科学技术和经济持续发展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创新是受教育者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创新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新要求。‎ 实践教育创新的师德规范:教师在实践教育创新的过程中必须有教师的职业道德作保证。具体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具备独立获取、处理新信息的能力;教师要具有坚忍不拔的毅力。‎ 教师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要更新教育观念;教师要敢想敢做、不断探索;学校要为教师的教育创新提供条件。‎ 网络社会的特点:网络社会具有虚拟性;网络社会具有交互性;网络社会具有开放性。‎ 网络社会的道德特点:网络社会中真假难辨;网络社会善恶难辨;网络社会美丑难辨。‎ 教师网络道德修养:教师要正确享用网络的服务功能;教师要正确地进行网络道德评价;教师要及时承担起对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责任。‎ 环境道德就是调节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关于生态环境利益关系的规范,它是新形势下人类道德进步和完善,具体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与自然协调发展;合理利用物资资源;坚持可持续发展。‎ 教师环境道德修养:教师要树立环境道德观念(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全世界人民共同面对的问题);教师要明确环境道德教育的责任;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环境道德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知识教育;扩大环保教育内容)。‎ 道德范畴是反映人们之间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概念,它包括义务、良心、公正、荣誉等。教师职业道德范畴反映教师与他人、与社会之间最基本的道德关系,并成为教师内心信念而对教师行为发生影响。‎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是指那些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要求,并须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如教师义务、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荣誉等。‎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其一,它必须概括和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现象的最本质、最重要、最普遍的道德关系的基本概念;其二,它必须体现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对教师的根本道德要求,显示教师认识与掌握职业道德现象的一定阶段;其三,它必须最为一种信念存在于教师的内心,并能时时指挥和影响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范畴的特点:受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制约;是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和规范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体现了人们对教师职业道德认识发展的阶段。‎ 教师义务的内容:教师扮演着传道者、授业者、管理者、示范者以及父母与朋友等职业角色。教师扮演的这些角色,决定了教师职业应尽义务的崇高性与内容的广泛性。概括有如下几个方面: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尽职尽责,教书育人;创设一个良好的内部教育环境。‎ 教师义务的作用:在教师职业劳动中,教师义务能起到自己独特的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教师认真履行教师义务有利于减少和协调教师工作中的矛盾和冲突,使各项教育教学工作顺利推进;其次,教师自觉履行教师义务有利于教育工作中自觉遵守教师道德要求;最后,教师积极履行教师义务有益于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 良心是人们在履行对他人和社会义务过程中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无评价能力,是各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统一。首先,良心是人们意识中一种强烈的道德责任感。其次,良心是人们意识中进行自我评价的能力。最后,良心是多种道德心理因素在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结合。‎ 教师良心的特点:公正性;综合性;稳定性;内隐性;广泛性。‎ 教师良心的作用:指导作用;自我监督作用;评价作用。‎ 公正,即公道、正义,它代表人的品德,指为人处事没有私心,不违反公认的道德准则和公平合理的原则。‎ 教师公正即教师的教育公正,是指教师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公平地对待和评价每一个学生,教师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标志。‎ 教师公正的内容:坚持真理(首先,教师是真理的传播者;其次,教师是真理的坚持者;最后,教师是真理的探索者和发现者。);秉公办事;奖罚分明。‎ 教师荣誉即社会对教师的道德行为的价值所作出的公认的客观评价和教师对自己行为的价值的自我意识。‎ 教师荣誉的内容:光荣的角色称号;无私的职业特性;崇高的人格形象。‎ 教师荣誉的作用:教师荣誉是推动教师履行教师职业道德义务的巨大精神力量,在教师的职业活动中,正确的荣誉观具有非常重要的调节作用。首先,教师荣誉是教师道德行为的调节起,对教师道德行为、品质的去向具有导向和制约作用。其次,教师荣誉是激励和推动教师积极进取,更好履行教师义务,争取个人道德高尚、人格完善的助推器。最后,教师荣誉食促进教师自身道德发展合完善,形成良好师德风尚的重要精神条件。‎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将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自己的信念并付诸行动的活动,是一种自我锻炼,自我改造,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过程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有利于做好教育工作,有利于教师道德品质的完善,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风尚。‎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任务:1、提高教师道德认识,2、陶冶教师道德情感(教师的道德情感主要包括正义感、自豪感、荣誉感、幸福感)3、磨练教师道德意志,4、培养教师道德行为习惯。‎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策略:1、加强理论学习,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 2、积极参加实践,坚持知行相结合。3、勇于自我反思,坚持自律与他律的结合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概念:指教师自己,他人或社会,根据社会主义的教师职业道德准则、规范和科学的标准在系统广泛的搜集各方面信息,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现在技术手段,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进行考察和价值判断 评价特征:影响的深刻性,空间的广泛性,时间的持久性。‎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价值:是对教师行为的价值判断和仲裁,通过对教师教育行为的道德价值进行善恶判断,激发教师个人强烈的责任感,‎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指挥定向功能,教育发展功能,分等鉴定功能,督促激励功能,问题诊断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原则:方向性原则,客观性原则,科学性原则,教育性原则,民主性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善恶标准。实践中,区分教师行为的是非善恶,一是要看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和客观要求。当前,凡是教师有利于推动人民教育事业发展的行为,有利于现代化建设培合格人才的行为就是善的,反之为恶,二看教师的行为是否符合职业要求,凡是教师有利于正确处理教育过程中的各种矛盾的行为,有利于教书育人行为为善,反之为恶。‎ 具体标准:政治上教师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业务上教师要有广博扎实的知识和科学育人方法,道德行为上要热爱学生,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法:自我评价法,学生评价法,社会评价法,加减评分法,模糊综合评判法 ‎《教育法规》‎ 第一章        教育法规导论 法律(广义的)是指由国家指定或认可的,体现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和。‎ 法规:泛指宪法律和国家机关制定的一切行为规范的的总和,即法律、法令、条例、规则、章程的总称。‎ 教育法规: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法令、条例、规则、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 教育法规的特点:1、是教育政策的具体体现 2、是教育民主化的必然要求3、其内容是同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相适应的 教育法规有其特定的调整对象,即调整教育法律关系;有其独立的调整原则,即教育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遵循教育客观规律,坚持培养全面发展的合格的人才,坚持民主办学等原则;教育法规所调整的教育社会关系主题的地位不是单一的,既有处于平等地位的,也有处于不平等地位的。‎ 教育法规的地位:三种主张:1、是属于行政法下的一个小分支。日本圣心女子大学校长 相良惟一2、应将教育法规与其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性质相近的几类法规(科技法、文化法、新闻出版法等)合并以其构成一项综合性的法律部门,称为“文教科技法”。中国社科院政治学所所长 吴士英;3、应将教育法规视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并逐步按照一定的原则和秩序将教育法规构成一个科学合理的教育法律体系。日本东京都大学教授 兼子仁 教育法规的作用: 1、具有指引作用。(指引人们按照国家的目的和要求开展教育活动)2、具有评价作用(具有判断、衡量人们的教育行为的作用,即评价作用)3、具有教育作用;4、具有保障作用(保障各种教育主体的教育权利得到实现,义务得到履行等)‎ 党的教育方针、政策只有通过一定形式变为教育法规,才具有教育行政管理的法律效力:‎ 注意防止法律虚无主义和万能主义两种倾向;做好原有教育法规的整理工作;加强教育法学的研究工作;群策群力搞好教育立法工作;加强教育立法成果的宣传工作 教育法规的渊源的含义:即由不同国家机关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制定的,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各种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教育法规的形式渊源:宪法;教育法律(教育基本法律(人大)1995.3.1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教育基本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教育单项法,人大常委会《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等);教育行政法规(国务院 ,条例、规定、办法);教育行政规章(教育部,部门教育规章和地方政府教育规章);地方性教育法规(地方性人大,人大常委会《河南省职业教育条例》);义务教育法最早德国,1986.4《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教师法,1993.10.31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四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教育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则 教育法律规范的结构:法定条件(条件)、行为准则(核心部分)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 教育法律关系:是由教育法律规范所确认和调整的人们在从事有关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三要素: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客体 、内容 教育法律关系的种类:1、教育内部和教育外部2.隶属型和平权型3.调整型和保护性 主体:①权利能力②行为能力。‎ ‎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6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公民,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一个人具有一定的行为能力,他也就具有相应的责任能力。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种类:(选择)公民;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国家机关;利益共同体;国家 客体: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共同对象。种类:①、物  ②、行为及其后果  ③、精神产品 教育法律关系的内容:权利和义务是教育法律关系的核心内容 教育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和消灭 ‎1.发生:主体之间形成了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变更:教育法律关系构成的三个要素的变更 ‎3.消灭:主体、客体的消灭,主体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终止。‎ 第二章 教育法规与教育政策 教育政策定义(判断):1、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任务而制定的行为准则 2、是国家和政党为实现教育目标而制定的行政准则 3、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为实现教育目标、完成教育任务和协调教育内外关系所作出的战略性和准则性的规定及其运行过程 教育政策的特点:1、目的性与可行性2、稳定性和可变性3、权威性与实用性4、系统性与多功能性 教育政策的功能(作用):1、教育政策的导向功能2、协调功能3、控制功能 教育政策主要内容:教育体制政策、质量、经费、人事、国家学制政策、课程与教学、学历与学位、教师教育、考试与评价、招生与就业指导、学校语言文字 教育政策的制定 制定程序:认定教育政策问题、确定其目标、拟定方案、选择方案 制定机关:党的机关、国家权力机关、国家行政机关 实施中注意的几个问题:1、着力增强执行者的政策意识,把政策偏差和政策失真现象控制到最低限度2、创造性地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政策3、各级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应强化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统筹协调4、加强对教育政策执行中的督导检查5、加强教育政策执行中的信息反馈和跟踪研究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联系:1、都决定于上层建筑,具有共同的目的2、政策是法规的依据,法规是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定型化3、政策决定法规的性质,法规的内容体现政策4、政策是实施法规的指导,法规是实现政策的保证 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的区别:1、两者制定主体不同(法规是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按法定程序制定;政策既可以是政党组织,也可以是国家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 2、两者执行方式不同(法规是国家强制力为后盾,政策强制力是有限的,主要是宣传、教育、解释等手段) 3、两者规范效力不同。(法规是社会规范,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政策的效力比较复杂,有时候具有普遍约束力,有时候有局限性) 4、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法规更稳定和长效,调整范围小) 5、教育法规和教育政策所要解决问题的性质不同(政策解决不严格的,尚未定型的教育问题,法规严格的,比较稳定的教育关系。)‎ 第三章 教育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我国教育立法的现状(简答、判断):1、教育法规很不健全、很不完备,远未形成一个体系2、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属行政系统制定的单项法规,而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律却很少 3、已制定和颁布的教育法规多系对教育事业内部的要求,缺乏同经济、社会联系的内容,难以起到协调教育外部关系的作用。‎ 教育立法的程序:立法程序分四个阶段:1、法律议案的提出 2、法律草案的审议 3、法律的表决和通过 4、法律的公布 宪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具有向各级人大及常委会提出法律议案的机关和人员有:各级人大代表;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主席团、常设机关和各种委员会;各级国家行政机关;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和军事机关。教育立法的原则: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必须反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1)制定的教育法规必学具有稳定性和连续性(2)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具有坚定的原则性和适度的灵活性(3)制定的教育法规必须具有法律的规范性;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教育立法也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实事求是,不能超越我国现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现实实际,如果脱离了我国的实际情况,也就失去了法规的意义。);必须借鉴外国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 教育法规的效力问题:是指法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对什么人有效的问题,即法规范在时间、地域、对象等方面的效力问题。‎ ‎1、      时间效力(1)从公布之日生效 (2)预定未来某一时间生效,即先公布后生效 ‎2、      人的效力主要采取四个原则(1)属人主义原则(人的国籍)(2)属地主义原则(地域,不分国籍)(3)保护主义原则(保护本国利益)(4)折衷主义原则(补充)‎ 教育执法的原则(简答):1、国家教育法规优先于地方教育法规的原则2、总的优先于单项3、后定优先于先定4、特别优先于一般 教育执法的措施(过程条件):1、掌握教育法规的精神实质2、广泛宣传教育法规3、模范遵守教育法规4、检查指导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 教育守法的概念:亦称为教育法规的遵守,是教育法规实施的一个基本形式,它是指公民、社会团体和国家机关自觉遵守教育法规的规定,按照教育法规的规范要求去行为。无论依法作为还是依法不作为都属于守法的范畴。‎ 教育违法:1.、教育法律关系主体做了教育法规所禁止做得事情(作为)2、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不做教育法规所明确要求做得事情(不作为)‎ 教育守法的主体:1、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所有政党、所有社会团体、所有企业事业组织;2、所有公民,即一切社会关系的参加者 教育守法的条件(简答):1、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强全体公民的教育法律意识 ‎2、健全教育法律体系,增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实效性3、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切实维护教育法律法规的严肃性(我国教育法制存在的问题:(1)法律制度不健全(2已有法律法规没有得到有效的遵守,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教育法实施的监督:1、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2、国家行政机关的监督3、国家司法机关的监督4、社会力量的监督 学校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年轻一代进行培养和教育的场所。‎ 学校的法律地位:是指学校作为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社会组织和机构,在法律上所享有的权利能力、行为能力和责任能力。学校具有法人的条件,依法取得法人资格。‎ 明确学校法律地位的意义(简答)1、学校作为法人或法人主体,能够以自己的名义参与各种民事活动,有利于在根本上改变国家举办的学校处于政府等其他机构附属的地位,有利于等等2、确定学校的法人地位就等于承认学校有法定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可以独立经营学校的资源并获得更多的资源,使学校成为自我发展的主体3、学校成为法人可以使学校以法人的身份承担因自己的行为所引起的一切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乃至刑事责任等 学校法律地位的特点(多选)1、办学自主性(学校不能像企业法人一样去经营、营利,不能用学校的财产进行抵押、担保)2、财产独立性(学校资产和举办者、捐赠者的财产相分离;学校不承担债权和债务方面的连带责任;学校财产的独立性受法律保护)3、机构公益性 划分是否以营利为目的的标准,关键是看是否将收入用于学校自身的建设和发展。‎ 学校的设置:根据机构性质的不同,分为登记注册制度(幼儿园)和审批制度 根据我国《教育法》的规定,设立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组织机构和章程 2、教师 3、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 4、办学资金和经费来源 学校的权利:‎ ‎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处分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费用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活动的非法干涉 学校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2、教育教学方面的义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对于片面追求啊升学率、举办“贵族学校”,弃学经商)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得克扣、拖欠职工工资,拒绝符合入学条件入学)4、对学生及其家长的义务(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6、依法接受监督 我国学校管理体制主要有:校长负责制;(公办或民办)即校长负责、校务委员会审议、教代会民主管理与监督、党组织保证监督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公办)我国高等院校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民办)‎ 学校规章制度的意义(简答):1、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学校落实依法治校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实现依法治校的前提 ‎2、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一环3、学校制定规章制度是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的基础工程4、学校规章制度是学校保持发展特色,实现稳定、持续发展的保证 学校规章制度的作用:1、明确与规范作用 2、约束与激励作用 3、平衡、协调与稳定作用 学校规章制度的体系结构:1、制度系统 2、制度观念系统 3、制度执行系统 4、制度教育系统 学校规章制度建设的要求:1、整体性原则 2、重点突出原则 3、适量适度原则 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和制度:教代会是学校党组织领导下,广大教职工行使民主权利,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组织形式和制度,是学校内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代会的职权:审议建议权、审议通过权、审议决定权、对校长等学校领导干部的评议监督权 校务公开的意义:1、是推进依法治国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必然要求2、是在学校工作中依靠教职工办好学校,落实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举措3、是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深化教育改革,确保稳定和发展的有效途径4、是加强学校党风廉政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客观要求 教师: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人员的总称。有三方面的要求:达到符合规定的学历;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符合与其职业相称的其他有关规定(普通话,身高健康等)。行政管理人员、后勤、教学辅助人员不是教师 教师的基本权利:1、教育教学权2、科学研究权3、管理学生权4、获取报酬权5、民主管理权6、进修培训权。‎ 教师的基本义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3、对学生进修宪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4、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社在品德、智力、体质方面全面发展。5、制止有害学生的行为和其他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6、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学业务水平。‎ 教师聘任制度的形式:1招聘2续聘3辞聘4解聘。‎ 教师资格制度是国家对教师实行的一种特定的职业许可制度。‎ 教师考核的内容:政治思想,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 责任:侮辱、殴打教师的法律责任;打击报复教师的法律责任;拖欠教师工资的法律责任;教师违反教育法规的法律责任。‎ 教师违反教育法规的法律责任: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应负法律责任;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应负法律责任;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应负法律责任。‎ 第六章  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人。受教育者主要是学生,但不一定就是学生。‎ 学生的基本权利: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3、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依法提出诉讼5、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学生的义务:1、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家庭保护:‎ ‎1、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依法履行对未成年人的监护职责和抚养义务。2、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要尊重未成年人接受教育的权利3、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允许或者强迫未成年人结婚,不得为未成年人制定婚约。4、要正确引导和教育未成年人,预防和禁止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 学校保护:1、学校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培养各种人才2、学校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向体罚或者其他侮辱学生人格的尊严的行为3、学校应当保护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健康4、工读学校作为教育挽救有违法或者轻微犯罪行为的未成年学生的学校,应当把转变学生的思想作为首要任务,不得歧视学生。‎ 社会保护:1、开展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活动2、创作出版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作品和出版物3、保护未成年人的身体健康和安全4、保护未成年人的隐私权5、保护未成年人的发展权 对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包括几个方面:减轻或免于刑事处罚;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应照顾未成年人的身心特点,设立专门的机构或者指定专人办理;对审前羁押及服刑的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别关押、看管;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不公开审理,不披露有关资料。   ‎ 第七章 教育法律救济 法律援助实质上是为弱势群体实施的一种专业性法律帮助 教育法律救济是指教育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纠正、制止或者矫正侵权行为,使受害者的权利得以恢复,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教育法律制度的特点:1、以纠纷存在为基础2、以受损为前提3、以补救受害者的合法权益为根本目的。‎ 教育法律救济的途径:1、诉讼渠道2、行政渠道3、其他渠道 教师申诉制度的特征:1、是一项法定申诉制度2、是一项专门性的权利救济制度3、是非诉讼意义上的行政申诉制度 学生申诉制度的特征:1、法定性2、行政性3、准司法性4、准独立性5非诉性 教育行政复议:是指个人或者组织认为国家行政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其他教育法规所规定的合法权益,依法请求作出该行为的上一级机关或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机关对该行为进行审查,以保障其合法权益,受理申请的机关依法定程序复查并作出决定的法律制度。具有以下几个特征:1、是一种带有司法性质的特殊的行政行为2、是一种依申请的行政行为3、对象只能是具体行政行为,而不能是抽象行政行为4、申请人只能是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包括教师、学生和其他公民、组织等)5、执行不适用调解的原则。‎ 教育行政诉讼特点:1、主管恒定,主管机关只属于人民法院2、诉讼专属,只能由教育行政管理相对人提起3、被告取证4、不得调解 教育行政赔偿特征:1、侵权主体为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2、侵权损害发生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3,侵权行为源于教育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违法行政4、教育行政赔偿主体是国家5、教育行政赔偿是一种法律责任 教育行政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是指国家承担赔偿责任所应具备的前提条件,国家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由损害事实、侵权行为主体、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和因果关系四个部分组成。‎ ‎《心理学》‎ 心理学概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活动又称心理现象,简称心理 ‎2个体心理可以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和心理特征四个方面 ‎3心理动力系统决定着个体对现实世界的认知态度和对活动对象的选择与偏向。它主要包括动机、需要、兴趣和世界观等心理成分 ‎4人的心理是一种动态的活动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和意志过程 ‎5认知过程是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 ‎6心理状态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其持续时间可以是几个小时、几天或几个星期 ‎7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主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 ‎8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多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和现实性。气质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映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9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人格 ‎10人的心理活动与其行为反应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对行为的直接观察与科学分析,可以间接地推断人的心理活动的性质与水平 ‎11心理通过行为得以表现,行为在很大程度上是内部心理活动的外部表现,心理是支配和调节行为的精神活动 ‎12意识指能为人体多清晰觉察的心理活动无意识指人们在正常情况下觉察不到,也不能自觉调节和控制的心理现象 ‎14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这是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15西方心理学的理论流派构造主义,机能主义,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精神分析学派,认知心理学,人本主义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与高等教育心理学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介于社会与自然、应用与理论之间的交叉学科 ‎2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景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3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我国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改造、繁荣、破坏、新生 ‎1高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高等教育情景中学生的学生的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高等教育心理学的主要作用(简答):有助于提高师资水平,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助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1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教育性原则 ‎2高等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观察法,是指在自然的生活情景或教育过程中直接观察学生的外部行为表现,从而对其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此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的影响。调查法 ‎,是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提问的方式搜集资料,间接了解被调查对象的心理和行为的研究方法。它包括口头调查(谈话法)和书面调查(问卷法)。个案法,是对单个被试(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研究方法。‎ 高等教育心理学与高等学校教师 ‎1角色,也称社会角色,它指个人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相应的社会身份和社会地位,并按照一定的社会期望,运用一定的权力来履行相应社会职责的行为。‎ ‎2教师的角色(简答):知识传播者、学习发动者、组织者和评定者,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榜样和模范公民,学生灵魂的塑造者,教育科学研究人员 ‎3教师的领导方式对班集体的社会风气有决定性影响 ‎4教师的领导方式可以分为四种:强硬专制型、仁慈专断型、放任自流型和民主型 ‎5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期待、热情关注是影响学生学业成绩和人格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6教师职业角色意识的形成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 ‎1效能感指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的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时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的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教师的教学效能感 ‎2教学效能感的概念来源于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自我效能理论 ‎3教学效能感对教师行为的影响(简答):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努力程度,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经验总结和进一步的学习,影响教师在工作中的情绪 ‎4教学反思指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过程为思考对象,来对自己所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觉察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5教学反思的过程:具体经验阶段,观察与分析阶段,重新概括阶段,积极的验证阶段 ‎6教学反思的方法:反思日记,详细描述,实际讨论,行动研究 ‎7在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以后,教学监控能力已成为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性因素 ‎8教师教学监控能力的发展及趋势(简答)从他控到自控,从不自觉经自觉达到自动化,敏感性逐渐增,迁移性逐渐提高 ‎9教育机智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智力定向能力,是指教师对意外情况和偶发事件能够及时作出灵敏的反应,并采取恰当措施解决问题的特殊能力 ‎10影响教育机智的因素(简答):对工作和对学生的态度,意志的自制性和果断性 ,深厚的知识素养和经验积累 ‎11教育机智表现的方式:善于因势利导,善于随机应变,善于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 ‎12教师威信与师爱 ‎(1)教师的威信指教师具有那种使学生感到尊严而信服的精神感召力量,是教师对学生在心理上和行为上所产生的一种崇高的影响力,是师生间的一种积极肯定的人际关系的表现 ‎(2)教师的威信和威严不同,威信使人亲而近之,威严则使人敬而远之 ‎(3)教师威信的形成(简答):高尚的思想道德品质、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教学艺术是获取威信的基本条件,和学生保持长期而密切的交往,良好的仪表、生活作风和习惯有助于教师树立威信,给学生的第一印象也影响威信的树立,严格要求自己,有自我批评的精神 ‎(4)师爱的特征;职业对象性,原则性,广博性 ‎(5)师爱的心理功能:激励功能,感化功能,调节功能,榜样功能 ‎(6)师爱的表现形式(简答):关怀和爱护学生,尊重和信任学生,同情和理解学生,热情期望与严格要求 学习心理概述 ‎1广义的学习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次广义的学习指人类的学习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狭义的学习专指学生的学习加涅把学习分为八个层次 ‎6我国教育心理学家冯忠良把学习分为三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的学习 ‎7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简答)‎ 学习内容上的特点:专业化程度较高,职业定向性较强,要求掌握丰富的时间知识, 较强的动手能力,学科内容的高层次性和争议性.学习方法上的特点: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增强,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1学习的联结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侧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2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 ‎3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 ‎1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2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他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与意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3接受学习是学习者掌握人类文化遗产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的主要途径 ‎4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 学习动机及其培养 动机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动机具有三种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强化功能 ‎3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使行为朝向一定的学习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 ‎4学习需要指个体在学习活动中感到有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状态 ‎5学校情景中的学习驱力由以下三个方面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交往内驱力 ‎6在儿童早期,附属内驱力最为突出,到了儿童后期和少年期,附属力逐渐减弱,在这期间,赢得同伴的赞许就成为一个强有力的动机因素。到了青年期,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动机 ‎7学习期望是个体对学习活动所要达到目标的主观估计,它是构成学习动机结构的另一个要素 ‎8学习需要是个体从事学习活动的最根本动力,学习需要在学习动机结构中占主导地位 ‎9学习动机的种类:高尚的、正确的动机与低级的、错误的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 ‎10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简答):学习动机的多元性,学习动机的间接性,学习动机的社会性,学习动机的职业化 ‎1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 ‎12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73页的图,考虑学习方法的影响作用)‎ ‎1强化动机理论2成就动机理论,个体成就动机分为两类,一类是力求成功的动机,另一类是避免失败的动机3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4自我实现理论5自我效能感理论 ‎1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2学习动机的激发(论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是指在一定教学情景下,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已形成的学习需要由潜在状态变为活动状态,形成学习的积极性 a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式教学b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c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d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赛e正确知道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学习迁移及其促进 ‎1.学习迁移是指一种学习中习得的经验对其他学习的影响 ‎2学习迁移的分类:a根据迁移的性质,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b按照迁移的层次,分为纵向迁移和横向迁移c按照迁移的先后,分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d按照迁移的内容,分为特殊迁移与普通迁移 ‎3学习迁移是促进学生心理发展的关键,是使习得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规范向能力与品德转化的关键 ‎1.       学习迁移的影响条件(简答):学习对象的共同因素,已有经验的概括水平,认知技能与策略,定势的作用 ‎2.        定势也叫心向,指的是先于一定活动而指向这种活动的心理准备状态 第四节 学习迁移的有效促进 ‎1.       根据你的体会,怎么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论述):合理确立教学目标,科学精选教学材料,合理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认知发展与知识的领会 ‎(一)、感知与观察①感知是感觉与知觉的总称,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最基本的认识形式。②观察是一种受思维影响的、有意识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过程,也叫“思维的知觉”,它包含有理解、思考的成分,是有意知觉的高级形式。‎ ‎(三)、思维与思维品质: ①思维是以已有知识为中介,对客观事物概括的、间接的反映。 ②思维品质主要指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等方面。‎ ‎(四)、人类个体思维的发展历程:言语前思维阶段,直觉行动思维阶段,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形式逻辑思维阶段,辨证逻辑思维阶段 ‎(五)、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辨证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识。‎ 一、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的类型与特点 教材直观是指主体通过对直接感知到的信息(直观材料)的表层意义、表面特征进行加工,形成对有关事物的具体的、特殊的、感性的认识的认知活动。‎ 直观分为实物直观、模像直观和言语直观三种。‎ ‎(一)、实物直观: 实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直观即通过直接感知要学习的实际事物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二)、模像直观:模像即事物的模拟性形象,它是实际事物的模拟品,而非实际事物本身。各种图片、图表、模型、幻灯片和教学电影电视等的观察和演示,均属于模象直观。通过对事物的模像的直接感知而进行的一种直观方式。‎ ‎  (三)、言语直观 ‎  二、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讨论)‎ ‎  (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1实物直观与模像直观的选用2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配合 ‎(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感知对象的特点:强度律,差异律,组合律,活动律 ‎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第三节 教材概括与知识的理解 ‎  一、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的一般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二)、比较(三)、抽象与概括 ‎  二、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论述)(一)、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二)、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三)、科学的进行比较(四)、启发学生自觉进行概括 记忆发展与知识的巩固 一、记忆的实质:记忆是通过①识记、②保持、③再现(再认或回忆)等方式,在人的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从信息加工的观点看,记忆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与提取的过程。‎ 二、记忆的类型:(一)、形象记忆、情景记忆、语义记忆、情绪记忆和运动记忆。语义记忆的特点是高度的概括性、理解性、逻辑性和抽象性。(二)、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三、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简答)(一)、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二)、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三)、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一、影响知识记忆与编码的主要因素(论述)(一)、材料的数量与性质(二)、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三)、对材料意义的理解 (四)、组块化编码(五)、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六)、觉醒状态(七)、识记的信心 一、识保持与存贮的组织形式(一)、空间组织(二)、系列组织(三)、联想组织(四)、网络组织(五)、更替组织 二、知识遗忘的过程与特点 遗忘及其进程:记忆的内容不能再认和回忆,或者再认和回忆时发生错误,就是遗忘。分为不完全遗忘、完全遗忘、暂时性遗忘和永久性遗忘。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 三、记忆遗忘的理论解释(一)、衰退说(二)、干扰说(三)、同化说(四)、动机说 四、合理复兴,防止遗忘(论述)(一)、复兴时机要得当(二)、复习的方法要合理(三)、复习次数要适宜 认知策略与心理技能的形成 一、知识、认知策略与心智技能的涵义 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 安德森把个体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主要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别和辨别事物。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主要回答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又包括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 程序性知识只是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至于会不会做、做的熟练不熟练,则必须由心智技能来解决。认知策略要届定为受意识明显控制的、用来调节自身内部学习、记忆与思维活动的程序性知识;心智技能可届定为以程序性知识为基础,经过学习和训练能达到高度自动化的、用来解决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的认知活动。‎ 程序性知识又可分为两个亚类:智慧技能(主要是用来加工外在的信息)认知策略(运用概念和规则对内调控的程序性知识,主要用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加工活动)‎ 二、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学习策略 ‎(一)、认知策略的实质 ‎  认知策略是学习着用以支配自己的心智加工过程则内部组织起开的程序性知识。它体现着学习着处理内部世界的能力,体现着个体自我控制与调节的能力。‎ ‎(二)、元认知与元认知策略 ‎  元认知指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它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元认知控制包括①计划②监视③调节。元认知策略包括①计划策略②监视策略③调节策略 三、心智技能的实质与特点:也叫智力技能,是一种调节和控制心智活动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1认知策略及其教学2心智技能及其培养 一、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一)、原型定向(二)、原型操作(三)、原型内化 二、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论述)(一)、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三)、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问题解决和创造性的培养 一、问题和问题解决:  问题,就是疑难或称“难题”,是个人不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加以处理并因而感到疑难的情景。‎ 二、问题解决的早期模型: (一)、桑代克的尝试——错误模型:有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二)、苛勒的顿悟模型: 该模型认为问题解决要求看出问题情景中的各种关系,而对这种关系的理解是突然产生的,是一个顿悟过程。(三)、杜威的问题解决模型:解决问题一般包括五个步骤①失调②诊断③假设④推断⑤验证(四)、瓦拉斯的创造性解决问题模型 四个阶段:准备期、孕育期、明朗期、验证期 一、问题解决的一般认知过程1.发现问题2.明确问题3.提出假设4.验证假设 二、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简答)1有关的知识经验2.定势与功能固着3.问题情境4.酝酿效应5.原型启发6.情绪与动机状态。‎ 定势是在先前的活动中形成的、影响当前问题解决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功能固着是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色来考虑问题的定势 原型是对解决问题起了启发作用的事情;情绪和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的效率成正比,但动机太强或太弱,情绪过于高昂或过于低沉,都会降低问题解决的效率。‎ 一、创造性的实质:创造性指个体产生独特性成品的能力或特征。创造指一种最终产生创造成品的活动或现象,有真创造和类创造。真创造与类创造都是一种产生了某种独创性成品的活动,但对真创造而言,它是一种产生了具有人类历史 上首创性成品的活动,而类创造产生的成品在人类历史上并非首创,只对个体而言具有独创性。真创造和类创造的区别在于,成品的衡量是依据人类文化的传统或凭借个体的发展,它们所表现出来的思维或认知能力在本质是相同的。‎ ‎  二、创造性与智力和人格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吉尔富特提出智力三维结构模型把智力区分为①内容②操作③产品。发散思维指能从多种设想出发,不按常规地寻求变异,使信息朝者各种可能的方向辐射,从多方面寻求答案,从而引出更多的信息。它有三个特征: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 ‎  三、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述)‎ ‎(一)、创造性思维的构成 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象。‎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自我意识的发展与自我教育 一、自我意识的涵义:是一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我”可以分解为主体我和客体我。自我意识就是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自我意识包括个体对自身的意识和对自身与周围世界关系的意识两个方面。‎ 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一、个体自我意识的发生与发展(一)、自我中心期(二)、客观化时期(三)、主观化时期 一、全面认识自我(一)、通过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二)、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我(三)、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四)、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五)、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六)、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二、积极悦纳自我    悦纳自己就是对自己的本来面目抱认可、肯定的态度 三、努力完善自我(一)、确立正确理想自我(二)、努力提高现实自我 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及其培养 一、态度的实质与结构:(一)、态度的实质: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体行为选择的内部状态(二)、态度的结构:1.态度的认知成分2.态度的情感成分3.态度的行为成分 二、品德的实质与结构 ‎(一)、品德的实质:品德是道德品质的简称,是个体依据一定的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行动时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和倾向。品德不是个体先天的禀赋,而是通过后天的学习活动获得的,其实质是把外在于主体的社会行为规范内化为主体内在的道德行为观念,并进而通过个体的道德价值取向,稳定地调节主体外显的道德规范行为的过程。品德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稳定的道德行为2.以道德观念为基础,是道德观念与道德行为的有机统一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1道德认识2.道德情感3.道德行为 道德发展阶段论 ‎(一)、皮亚杰的研究 ‎6岁前处于无道德规则阶段,6-10岁期间处于他律道德阶段,10岁以后的儿童进入自律道德阶段 柯尔伯格的研究: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 ‎1态度与品德形成的一般过程:遵从,认同,内化 ‎2态度与品德改变的一般过程与条件:醒悟阶段,转变阶段巩固与稳定阶段 群众心理与人际交往的调适 ‎1.群体也称团队,是指人们彼此之间为了一定的共同目的,以一定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彼此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心理上存在共同感并具有情感联系的两个以上的人群。‎ ‎2.群体具有以下三个特点:群体成员之间具有一定的共同目标,群体是组织化的人群,具有一定结构,群体成员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并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 ‎3.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4.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人对别人的意识,包括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起活动所带来的行为效率的提高。‎ ‎5.群体背景起社会促进作用还是社会干扰作用,取决于工作任务性质的复杂程度 ‎6.社会惰化,也称社会惰化作用或社会逍遥,指群体一起完成一件事情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的现象 ‎7.在以下几种情景下,人们倾向于较少出现社会惰化作用 ‎:群体成员之间关系密切,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号召性或有效地激发人们的卷入水平,以群体整体成功为目标的奖励引导,群体有鼓励个人投入的团队精神,个人相信群体成员也像自己一样努力 a从众是指人们在群体影响和压力下,放弃自己的意见而采取与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的心理状态,即在知觉、判断、信任以及行为上表现出与群体中多数人一致的现象b服从是指个体按照社会要求、群体规范或者别人的意志而作出的行为c服从主要是指对命令、群体规范或者是权威意志的服从,可能自愿,可能被迫d模仿是指个体在没有外界控制的条件下,受到他人行为的刺激影响,而引起一种与他人的行为类似的行为。对个人,模仿是个体社会化的一种手段,是人类学习的一条重要途径。对社会,模仿可以起到促进社会整合与发展的作用。‎ e模仿有两种,一种是有意识的模仿,一种是无意识的模仿 ‎1.集体凝聚力的培养(简答):a集体凝聚力b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1.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信息沟通和物品交换,从静态的角度说,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已形成起来的关系,即通常所说的人际关系。‎ ‎2人际关系深度的标志,就是交往双方自我暴露的水平 ‎3自我暴露水平越高,人际交往的水平越深 ‎4人际关系分为定向,情感探索,感情交流,稳定交往 ‎5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论述):a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b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学会批评 心理健康教育 ‎1.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内容 ‎2.心理健康包括两层涵义,其一是无心理疾病,其二能积极调节自己的心态,顺应环境并有效地、富有建设性地发展和完善个人生活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a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b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c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d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e合理的行为f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第三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简答):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独立和依赖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富有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 ‎2.帮助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论述):a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简答):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独立和依赖的矛盾,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富有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b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3.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4大学生择业与求智的心理健康教育 ‎⑴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与职业辅导 ‎⑵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a帮助学生了解自我b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c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e求职技巧指导 测验的效能指测量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即它能够测出所要测量的心理特质与行为特征的程度。‎ 测验的信度指测量的一致性程度。高信度是使测量有效的一个必要条件。‎ ‎12.根据你的体会,怎么促进学生的学习迁移(论述)‎ ‎1合理确立教学目标 2.科学精选教学材料 3.合理编排教学内容  4.有效设计教学程序  5.教授学生学会学习 ‎13.大学生思维发展的基本特点 ‎1.处于由形式逻辑思维向辨证逻辑思维过度的阶段。 2.在常规思维继续发展的同时,创造思维也在显著发展。 3.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维的元认识。‎ ‎14.提高教材直观与知识感知效果的条件(讨论)一灵活运用各种直观形式 1.实物直观与模像直观的选用 2.词(言语直观)与形象(实物和模像直观)的配合二运用感知规律,突出感知对象的特点 1强度律 2.差异律 3.组合律  4.活动律 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15.提高教材概括与知识理解成效的条件(论述)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 2.提供丰富多彩的变式 3.科学的进行比较 4.启发学生自觉进行概括 ‎16.大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1逻辑记忆能力得到显著2各种记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3掌握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 ‎17.影响知识记忆与编码的主要因素(论述)‎ ‎1材料的数量与性质2识记的目的性与主动性 3对材料意义的理解度4组块化编码5尽可能使多种分析器协同活动6觉醒状态7识记的信心 ‎18.合理复兴,防止遗忘(论述)‎ ‎1复兴时机要得当2复习的方法要合理3复习次数要适宜 ‎19.心智技能的培养要求(论述)‎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 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 ‎20.问题解决的主要影响因素:(简答)‎ ‎1.有关的知识经验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问题情境  4.酝酿效应  5.原型启发  6.情绪与动机状态 ‎21.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论述)‎ ‎1创造性思维的构成:创造性思维是多种思维的综合表现,既是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聚合思维与发散思维、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又离不开创造性的想象。1.知觉思维与分析思维相结合2.辐合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3.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相结合4.再造想象基础上的创造想象 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挥的环境 2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头脑风暴法 3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戈登技术 4注意创造性人格的培养 5.重视创造性动机的激法:好奇心和求知欲 ‎22.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论述)‎ 一、全面认识自我 :1.通过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我 2通过分析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我 3.通过与他人的比较来认识自我 4.通过自我比较来认识自我 5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来认识自我 6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批评来认识自我 ‎23..集体凝聚力的培养(简答)‎ ‎1.集体凝聚力2 班集体凝聚力的培养方法: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 ‎24.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论述)‎ ‎⑴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1.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2.主动交往 3.移情⑵良好人际关系的维护:1.避免争论2不要直接批评、责怪和抱怨别人 3.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学会批评 ‎25.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1.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2.能较好地适应现实环境 3.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 4.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能较好地协调与控制情绪 5.合理的行为 6.具有完整统一的人格品质 ‎26.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简答)‎ ‎1.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 2.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 3.独立和依赖的矛盾 4.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5.富有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 ‎27.帮助学生调整自己,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论述)⑴大学新生的心理适应问题(简答)1.自豪和自卑的内心冲突 2.渴望交往和自我封闭的矛盾 3.独立和依赖的矛盾 4.理想和现实的矛盾 5.富有思考与认识偏激的矛盾 ‎⑵适应大学的生活模式 1.提高生活自理能力2.学会以平等的态度对待自己和他人 3.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4.端正专业思想,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28..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1.培养大学生的交往意识和技能 2.克服交往中的认知障碍 3.寻求一些具体方法来解决人际关系问题 ‎29.大学生择业与求智的心理健康教育 ‎⑴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心理问题与职业辅导 ⑵大学生职业辅导的任务和策略:1.帮助学生了解自我 2.帮助学生了解职业世界 3.帮助学生发展健全的职业自我概念 4.求职技巧指导 教育学 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2.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在中世纪,大学是高等教育机构的唯一组织形式,高等教育仅限于大学教育。3.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活动形式新变化:①高等教育的层次出现了多样化②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高等教育的服务对象由原来的“英才教育”、“尖子教育”演变为“大众化”、“普及化”。4.1998.8.29通过并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 ‎5.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关系基本表述为:高等教育受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制约,并对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起作用。2.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简答)‎ 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 ‎①政治决定着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④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我国教育方针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个方面,教育服务与这两个方面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巩固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①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②培养政治、法律专门人才③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 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①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②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 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①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②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完善③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 文化对高等教育的影响①文化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内容②文化系统与文化设施影响着高等教育的实施③文化传统影响着高等教育特色的形成 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①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持文化的功能②高等教育具有创新的发展文化的功能 高等教育的社会职能 ‎1.18世纪以前确立了大学培养人才的职能,发展和完善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也是现代高等学校最基本的职能,高等学校的出现在西方可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在我国高等学校可追溯到西周时期。最早产生的中世纪大学有: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巴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1840年中国开始学习西方建立新式高等学校:1895年的天津 中西学堂,后改为北洋学堂,现为天津大学;1897年建立的南洋大学,现为上海交通大学;1898年建立的京师大学堂,现为北京大学;1903年建立的山西大学堂,现为山西大学。‎ ‎2.19世纪初德国大学确立了发展科学的职能,发展科学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10年洪堡柏林大学的创办。其基本原则是: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3.19世纪末美国大学确立了社会服务的职能,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的赠地运动,以康乃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作为代表的部分赠地学院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威斯康星思想明确地把为社会服务作为大学的重要职 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①培养专门人才是现代高校的基本职能②发展科学是现代高校的重要职能③社会服务是现代高校职能的延伸 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教育方针的构成:①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②教育的培养目标③实施的途径。1995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是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教育政策的制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效果的评价都必须受教育目的的制约。‎ 教育目的的性质:①教育目的是一种教育理想②教育目的具有客观性 高等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高级专门人才(单选)‎ 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①高等教育目的具有导向作用②高等教育目的具有调控作用③高等教育具有评价作用④高等教育具有激励作用(多选)‎ 制定培养目标应确定的几个关系:①德与才的关系②身与心的关系③专业素质与文化素质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①考察人的发展应当从人生活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出发点②人的发展离不开具体的历史条件,离不开具体的生活条件,也离不开所处的群体③在建立了科学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同时,马克思还从人的发展条件角度,论证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和方法,他认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 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人的全面发展是由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所构成,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包含了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等方面。德育是全面教育的方向和动力,智育是核心,体育是基础 ‎①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有计划、有组织地对高校学生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特征②高校智育是以系统的科学理论和技能武装学生,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的教育(单选)③高校体育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传授学生以体育运动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发展运动能力,并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促进身体健康的活动④高校美育是通过有关的艺术课程和课外各种艺术活动,或者是渗透于其他学科教学活动之中,以及利用自然环境与校园环境,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的情感与能力。完善审美心理结构的活动 ‎3.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①教学工作②科研工作③社会实践 高等教育价值的两种选择:①个人本位价值观: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作为个人的个性和理性发展,即培养全面和谐的人。起源于古希腊亚里士多德的“自由教育”,20世纪初永恒主义代表人物赫钦斯再次弘扬自由教育的理念②社会本位价值观: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是直接满足社会的现实需要。起源于古希腊柏拉图的哲学家教育和军人教育。孔子主张社会本位价值,老子主张个人本位价值 ‎2.如何看待“社会本位说”与“个人本位说”:①从不同的社会背景角度来考察不同的价值选择,揭示各自的由来和各种教育价值取向的实质②两种价值选择都有其合理性,同时也各有其片面性和局限性③在现实社会背景下寻求两种价值选择相互间的协调与整合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1.我国殷商、西周时期,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古希腊七艺:文法、修辞学、辨证法、音乐、算术、几何学、天文学      ‎ 通才教育的内涵及特征:是一种通识教育,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高尚情操、有高深学问、高级思维,能自我激励、自我发展的人才。实行博雅教育。特点:①传授的知识侧重基础性和经典性②教育内容的综合性和广泛性③教育形式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专才教育的内涵及特点 ‎:指培养比较狭窄专业人才的教育,教育内容主要涉及某一学科、专业的系统化知识,注重专门知识的传授和专门技能的训练,培养掌握一定专业知识,同时具备一定专门技能的人才。特点:①专才教育主要针对具体岗位和行业需要来进行的,培养的人才短期内具有不可替代性②教育内容与社会生产及生活需要之间有明显直接的针对性,侧重于应用③学生在毕业之后能较快适应社会岗位的需要 通才教育与专才教育的结合:①当代科学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学科交叉整合的趋势,要求大学在人才培养上,必须走通才和专才教育相结合的道路②人的和谐发展与完善人格形成需要通才和专才教育相结合③通才和专才教育的结合是社会发展对现代人才提出要求 英才高等教育和大众高等教育是指称高等教育发展的两个阶段,最初由美国学者马丁·特罗提出。‎ ‎2.高等教育由英才阶段向大众阶段的转变是世界及我国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必然趋势 英才阶段向大众阶段转变的两种模式:①以公立高等教育系统扩张为主的美国模式②以私立高等教育系统扩张为主的日本模式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应遵循的原则:①在可能承受能力的范围内适当加快发展速度②在注重规模扩大的同时提高质量和效益③探索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和多样化的办学形式④发展和完善终身教育体系 高等教育的平等与效率人类教育史上,教育平等最早可追溯到孔子的“有教无类”和柏拉图的“对所以儿童实施初等教育”。瑞典著名教育家胡森认为教育平等包括起点、连续的过程和最后的结果三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分为①保守主义阶段②自由主义阶段③激进主义阶段 高等教育的涵义:①高等教育平等是一种理想与现实的复合体。高等教育平等至少应包括三个方面a进入高等学校的机会平等b受高等教育的过程平等c受高等教育的结果平等②高等教育平等是一个发展的概念 高等教育的效率:教育效率分为内部效率和外部效率,内部效率是指某一教育系统用尽量减少浪费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所培养学生的数量。外部效率是指一般教育同职业教育的关系,以及学校同就业机会的关系,即学校和教师能为学生将来就业做什么,以及学生所学知识就业后能否运用 ‎.如何处理平等与效率间的关系:①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相互对立的范畴②平等与效率是一对统一的范畴 我国目前处理平等与效率关系的政策取向: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取向概括为“效率优先,兼顾平等”。所谓“效率优先”是指当前必须把提高高等教育效率作为首要目标;“兼顾平等”一是指在保证效率的前提下,要最大限度的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需要,二是指目前仍不能用平等的理想的目标来要求现实,而只能用发展的眼光审视现实,做符合现实的最大努力。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效率,在目前高等教育经费紧张的情况下:①要改革办学体制,实现教育资源多元化,允许社会团体、私人办学,采取民办公助、公办民助等多种形式,充分利用各方面教育资源②要实现高等教育适当分层分流,这有利于高校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更好地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种人才③国家应采取具体措施对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学生给予帮助,以尽量避免“马太效应”,积极推进高等教育的平等 学制的概念及其演变 ‎:学制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类学校的系统,它包括:有哪些种类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高等学校的学制即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学制建立的基本依据如下:①学制的建立受制于一定社会的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②学制的建立要受社会政治制度的制约③学制的建立要适应受教育者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 高等学校的学制概况:①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管理部门(意大利)②单一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法国)③多重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④私立和公立系统,多重管理部门(美日)‎ 各国普通高等学校层次特征:①初等学院和短期大学②大学和专门学院③研究生院 ‎.我国高等学校的学制:①高等专科学校②大学和专门学院③研究生院 ‎5.我国成人高等学校的基本类型:①职工大学和职工业余大学②广播电视大学③函授大学和普通高校的函授部④普通高等学校的夜大学⑤其他 现代学位制度主要起源于一些西欧的中世纪大学,现代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德国柏林大学创设的哲学博士学位 我国的学位制度:我国现代的学位制度最早形成于民国时期,我国目前的学位制度确立的标志是198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的颁布。‎ 我国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学位授予权利机构为各授予单位的学位评定委员会。‎ 我国学位的级别是①学士②硕士③博士 各国招生制度类型:①统一的入学考试形式(英、法、德)②由高校单独组织入学考试的形式(美)③统一考试和单独考试相结合的形式(日)④推荐入学 我国高等学校的招生制度:①在招生手段上实行高中会考和统考相结合的制度。1998年决定试行3+X②实行多渠道的招生制度。我国逐步推行定向生制度、保送生制度、委培生和自费生制度(多选)‎ 我国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的方向:①继续进行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增加灵活性,扩大招生规模②完善高校招生收费制度,建立和完善奖学金、贷学金制度,勤工俭学制度③对有条件的地区和高校逐步扩大招生自主权 高等学校教师的聘任制度根据教学和科研任务的需要,高校设立何种工作岗位,采取何种方式聘任教师,并规定受聘者应具备哪些条件,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的制度 高等学校教师的职务设置与聘任:在我国高校教师的职务资格认定和职务设置包括: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高校教师岗位设置应遵循的原则:①系统原则②整体效应原则③最低岗位数量原则④动态性原则 我国高等学校教师聘任制度的改革重点和方向:①在保证学校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实行固定和流动的教师编制相结合,以增强教师队伍的活力②充分利用市场的调节机制来优化教师的资源配置③适当下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审权,建立科学的高校评聘工作的评价和监督制度④教师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的保障是实行教师聘任制度的先决条件,成立高校教师权益的仲裁机构已势在必行,在涉及解聘或缓聘等事务时,要体现学术管理中专家团体的权威性特点 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 中央集权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是法国,意大利,瑞典 权力分散型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是美国 集权与分权结合型的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代表是德国,日本,英国 我国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和基本方向(简答)(1)为满足地方社会发展需要,调动地方办学积极性,转换政府职能,实行高等教育管理权力的下放,扩大省级部门对当地高校的统筹权(2)建立一个广泛的社会参与的高等教育管理运行机制,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合理、健康发展(3)扩大高校的办学自主权,增强学校的活力,提高学校主动适应社会的能力 欧洲大陆模式是一种以学术权力为主,高校内部权力重心明显倾向于基层教学和研究单位,并深刻体现了学术权威影响的高校管理模式 高等教育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方式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大致分为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 宏观结构主要包括:层次结构,形式结构,能级结构,地域结构,管理体制结构 微观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课程结构,教材结构,队伍结构 影响高等教育结构的因素分析经济因素②文化、传统因素③科学、技术因素④教育因素 经济因素往往是高等教育结构形成、发展以及调整过程中的决定性要素 科学技术因素对高等教育影响主要体现在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上 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又称水平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水平的高低不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高等教育宏观结构调整的主要方向(论述)98页 教师和学生是最基本的活动要素,他们构成了高等学校活动的主体 高校教师的任务主要有如下几点:‎ ‎(1)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即教书育人(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 ‎3.高等学校教师的劳动特点(1)高校教师劳动的复杂性(2)高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3)高校教师劳动的个体性与群众性 高等学校教师的结构与结构调整职务结构②学历结构③年龄结构④专业结构 如何形成高校教师的合理结构?你的建议是什么?(论述)‎ 职务结构(指校内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等各级职务的比例状况),学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分别论述下,另外一,完善教师聘任制。二利用政策手段引导教师在不同地区、不同高校间合理流动三,克服高校教师“近亲繁殖”‎ 我国普通高校的大学生年龄一般在17-22岁之间,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第二生长高峰期”的后期 ‎2.高校学生的记忆已发展到以逻辑记忆为主 高校学生的基本社会特征(1)感受时代精神的敏锐性(2)参与社会的积极性(3)群体成员的互动性(4)内部结构层次的复杂性 建立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途径(简答)‎ ‎(1)加强师生间的理解和沟通(2)教师应重新审视自己权威,以学识,品行和才能来影响学生(3)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人格,宽容学生的不同观点 按专业组织教学,培养高级专门人才是现代高等学校的主要特点之一 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原则与指导思想(简答)(1)遵循机警社会发展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规律(2)适应学科、专业本身发展变化的需要(3)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专业结构(4)专业范围覆盖面较宽广(5)专业设置布局的合理性(6)适合学校的半学条件 对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几方面(简答)(1)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较高的人文精神和道德风貌(2)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优化的知识和能力结构(3)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有现代意识(4)未来社会要求人才具体创新能力和协作精神 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它是由教师和学生,以及教学内容、教学媒介构成的系统 教学媒介包括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教学过程它除了具有一般认识过程的共同属性外,还具有特殊属性有哪些?(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活动的过程(2)学生的学习过程主要是系统地学习间接知识的过程(3)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技能的传递过程,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简答)‎ ‎(1)促进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知识结构的优化(2)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3)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社会主义道德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自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是学生能力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6教学是高等学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大学生学习特点?(1)独立性的增强(2)学习的自主性增强(3)学习的探索性增强 高校教学是学校这一特定环境下的认识过程转入社会实践认识过程的中间过渡阶段 教学原则是依据已发现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教学目的,对教师和教学工作者提出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守的基本要求。‎ 制定教学原则的主要依据?(简答)‎ ‎(1)制定教学原则必须依据教学过程的规律(2)教与学的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关系决定了教学工作的任何要求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这也决定了教学原则的制定还必须考虑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3)教学原则的确立必须与高等学校的基本任务相联系,必须符合高等学校的教学特点 大学教学原则?(简答)‎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 科学性是指教学内容应是科学的知识和方法,并尽可能发映当代先进的科学成果;思想性是指教师应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观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 这一原则的贯彻要求:(1)不断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2)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3)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2)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统一的原则(论述)‎ 要做到知识积累与促进能力发展两方面的相互促进,教师应注意以下几方面:(1)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使学生的全部认识能力都能积极地调动起来,使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等都处于积极的状态。(2)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知识的智力因素,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3)经常组织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展开讨论,促进学生独立获得知识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逐步形成科学评价他人的能力(4)改变目前的考试方法,要注意考出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兼顾学生自学、动手等各方面能力的发展 ‎(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原则(论述)(1)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要主动加以引导,进行有效的组织(2)善于提出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3)激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与积极性,从而不断激发他们的事业心和进取心 ‎(4)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1)在教学制度上要提供更多的选修课程,让学生选择,发挥各自的特长;在学科和专业方向等方面给个体提供充分施展才能的空间(2)坚决按照大纲的要求和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3)了解不同学生的特点,通过各种途径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找到恰当的学习方法和形成有个性特点的智力结构(4)利用选修课程,开拓学习的视野 ‎(5)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 ‎(1)充分认识实践性教学环节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根据本门学科的特点,通过学习、实验等教学环节恰当安排学生参加必要的时间活动(2)注意把各种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与理论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实践性的教学环节成为运用和检验理论学习,加深理解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法,以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6)教学原则体系的最优化 第十章 高等学校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组合 ‎⒈按课程的侧重点放在认识的主体上还是客体上来构建课程,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从分科型或综合型的观点来看,可以分为学科并列课程和核心课程 ‎3.从层次构成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4.从选课形式上看,可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限选课程和选修课程 ‎5.根据课程课时数的多少将课程划分为大、中、小、微型课程 ‎6.根据课程内容主要是传授科学知识还是操作技能,划分为理论型课程和实践型课程 ‎7.根据课程有否明确的计划和目的,将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 ‎1教学计划包括专业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学年总计)、课程设置及其主要的教学形式和学时(学分)的分学期分配 ‎2.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该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3.编制教学大纲的原则;明确的目的性、前沿性、思想性、启迪性、教学适用性 ‎4.教材也称教科书,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核心 课程建设 ‎1.课程建设的要求(简答)‎ 教学大纲要富有特色;教材要合适;教学资料要完整;考核手段要科学;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结合你教学实践,谈课程建设的意见(论述)‎ 课程建设内容:课程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设施(包括实验室)的建设,教学方法,手段的研究与装备,教学组织与管理。课程建设的要求:教学大纲要有特色,教材要合适,教学资料完整,考核手段要科学,有一套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拥有能满足教学要求的教学设施 教学组织形式,简称教学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活动的诸要素如何组织和表现出来,即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和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 早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个别教学制,最早出现于原始社会 班级授课制又为班级教学制,是将学生按照大致相同的年龄和知识程度编成班级,教师面对由一定数量学生组成的班级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4班级授课制最先是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作了理论上的系统阐述 ‎5在我国,1862年创办的京师同文馆开始采用班级授课制。1901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 正式废除是在1905年,历经3000个春秋。‎ ‎19世纪美国出现的是巴达维教学法,欧洲出现的曼格依木教学法,20世纪30年代英国出现的开放教学,50年代英美出现的协作教学 ‎7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是为了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其发展变化趋势主要有:‎ 教学活动展开的小规模化 教学活动展开的时间间隔上的短学程化 教学活动的场所呈非课程化和多样化 ‎8高校的教学活动主要由课程教学、实验课的教学、实习、科研和毕业设计(论文)组成 ‎9课堂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和课后总结等 ‎10备课的基本要求(简答)‎ 首先,要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弄清本学科的教学目的和具体章节的具体要求,了解教材体系和基本内容、结构、重点章节以及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其次,教师要注意广泛阅读和积累有关材料,了解本学科、专业发展的最新动向最后,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前提下,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理解能力,进行备课并反映到教案中去 ‎11上课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12教师指导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的原则(1)教育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因材施教原则 ‎13.教学方法就是在教学中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所采取的教学途径或教学程序,是以解决教学任务为目的的师生间共同进行认识和实践的方法体系。‎ 高校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包括三方面(简答)(1)由教师直接控制转变为师生共同控制信息的传递(2)教师教的成分逐渐减少,学生自学的成分随着年级的升高而递增(3)教学方法与研究方法的相互渗透和结合 高校常用的教学方法一般可以划分为三类:(1)教师和学生主要运用语言来传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教授法、演示法、谈论法等(2)教师指导学生通过直观感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实验实习法、演示法、参观法(3)教师指导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如自学指导法、练习法 讲授法的基本要求(简答)(1)教师要了解学生,使需要传递的信息适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和兴趣(2)教师要事先做好准备,主要是熟悉教学内容,理清讲课的思路(3)教师板书内容要能够引导学生掌握重点,便于学生记笔记和进行复习(4)教师要善于运用语言的技巧(4)教学手段的选取与使用应视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而定 纵观各国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有三个共同的趋势(简答)(1)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2)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展转变(3)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近代直观性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包括看图、演示模型、标本、参观各种教学手段在内的直观教育技术开始为近代学校教育和教育家所推崇 教育技术的领域包括四个方面 学习者②学习资源③教育开发智能④教育管理智能 ‎3.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作用对教育决策的影响②对教学模式的影响③对高等教育、高校教学发展的影响 ‎5.1999年6月,教育部制定《关于发展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的意见》,提出“统筹规划、需求推动、扩大开放、提高质量”的十六字方针 科学的学业评价有六个步骤(1)确定和表达待考课程的教学目标(2)编审试题(3)建立试题题库(4)实施考试,取得信息(5)阅读评分(6)考试结果的统计分析与对策 ‎2.教师教学活动的评价准则包括;教学素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节的安排,以及教学的实际效果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简答)①教学与科研结合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②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③科研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④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基础⑤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重要渠道 ‎2.高等学校科研应遵循的原则(简答):①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②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发展研究关系的原则③科研与教学相互促进的原则④遵循项目指南与尊重自由选题相结合的原则⑤支持青年研究人员,开拓新的研究领域的原则⑥加速科研成果转化和推广的原则 ‎3.科研程序分为哪几个阶段(简答)?①科研准备阶段②科学实验阶段③研究成果评审、报奖和推广应用 ‎4.科研成果的分类(简答)①理论性成果②应用性成果③发展性成果④阶段性成果⑤教学研究成果⑥科学专著和较高水平的教科书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以实践的方式实现高等学校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它的特征是:①社会实践的目的主要在于培养学生②有定向选择的内容③通过现实参与的方式实施④与高校其他教学环节有互补并进的效果 ‎2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人的过程中的作用(论述):①促进知识的转化和知识的拓展②增强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③发展学生的创造才能和组织才能④提高大学生修养、完善个性品质 几种主要的社会实践活动(多选):‎ ‎①军事训练②专业学习③生产劳动④社会调查⑤智力扶贫⑥参观考察 ‎1.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多选)①鲜明的阶级性②广泛的群众性③很强的实践性 ‎2.高等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简答)‎ ‎①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教育学生,确保高等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②用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启发和教育学生,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③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多选)‎ ‎①教育者对大学生施加影响的过程②促进学生思想矛盾运动和转化的过程③思想政治教育是不断运动、发展、深化的过程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分类(多选)①系统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②马克思主义人生观、世界观教育③马克思主义道德观教育④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⑤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 ‎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多选)‎ ‎①方向性原则②疏导性原则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④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⑤统一要求与个性化结合原则 ‎6.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多选)‎ ‎①调查研究法②说理启迪法③情感交流法④榜样教育法⑤参观访问法⑥品德评价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途径①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学②教职员工的“三育人”③党、团、学生会组织活动④校园文化⑤社会实践⑥各科教学 ‎2020年《教师职业道德》模拟试题(二)‎ 一、选择题:‎ ‎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道德行为)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2、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德兴教)的根本。‎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5、(职业理想)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 ‎6、(示范性)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7、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要受(教育观念)的制约。‎ ‎8、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育人为本)的一块试金石。‎ ‎9、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这就是(个性化教学)的表现。 ‎ ‎10、在一定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教师可以采用(惩戒)的手段,但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 ‎11、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师生关系)来构成的。‎ ‎12、(教师的人格)对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3、(受教育权)是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 ‎14、(教育教学权)是教师最神圣的权利。‎ ‎15、教师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定主管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称为(教师申诉制度)。 ‎ ‎16、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体现师德规范(热爱学生 )‎ ‎17、教师自我修养应该是(知行统一 )‎ ‎18、课程标准是对某一学段的教学行为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描述。‎ ‎19、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异质分组),建立学习的“多元世界”;积极互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奖励体系。‎ ‎20、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21、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态度)‎ ‎22、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隐私权 )‎ ‎23、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是(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 ‎24、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主体性、示范性)‎ ‎25、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民主型) 类型受普遍学生欢迎 ‎26、(课程即知识)的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27、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28、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29、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30、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 ‎31、与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预定性)‎ ‎32、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明确说明的是(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33、“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本体性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34、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35、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36、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37、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38、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39、师表美的精神内涵或内在方面应该是(道美)‎ ‎40、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学生“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41、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这就是(依法执教)‎ ‎42、既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根本大法,也是教育类法律的根本大法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3、教师要成功进行自己的人格修养,最好采取(“取法乎上”)策略 ‎ ‎44、一个人作为权利和义务(尤其是政治权利与义务)主体的资格,这是(法律意义上的人格)‎ ‎45、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学校教育)‎ ‎46、良心中最一般、最基础和最普遍的内容就是(一般良心)‎ ‎47、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义务形成的最后和物质的基础是(社会存在)‎ ‎48、按照英国现代伦理学家罗斯的分法,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普遍的常识性的(理所当然的)义务,例如忠诚、赔偿、感恩等属于 (显见义务)‎ ‎49、人们面对利害道德主体应该作到的事情就是(义务)‎ ‎50、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教书育人)‎ ‎51、“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52、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 (孟子的观点)‎ ‎53、良心可以以直觉、顿悟、预感等瞬间完成的方式起作用,这是良心的(直觉作用 )‎ ‎54、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仁慈对学生学习具有(激发努力学习动机作用)‎ ‎55、主体对人对事要一视同仁,适用同一个规则或标准,这就是(对等) 56、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创新)‎ ‎57、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58、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这一涵义是由(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的) 59、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受人落后",在团队合作中,最好首先做到(谦虚为怀、戒骄戒躁) 60、人们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任务而联合起来,相互支持,紧密合作。这就是(团结协作) 61、提出了教育事业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的是 (邓小平) 62、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    63、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严谨治学)‎ ‎64、教师公正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公正) 65、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是要真正(尊重和信赖学生) 66、在《论语》中记载着许多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孔子“仁”的中心是(爱人) ‎ ‎67、教师、学生合法权益集中体现是 (学校合法权益)‎ ‎68、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 ‎69、"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70、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爱学生)  ‎ 二、多项选择 ‎1、下面有关教育的论述正确的是(acd)a: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c: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 教师仁慈的意义大体上可以概括为(abcd)a:职业自由感b:动机作用c:榜样效应d:心理健康功能 ‎ 3、 教师仁慈的特点包括(b c d)b:教师仁慈的教育性c:教师仁慈的理性色彩 d:教师仁慈的方法特性 ‎4、下列哪些是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义务(b c d)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c: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d: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 5、 决定义务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a b)a:先验理性 b:道德认知 6、 从心理结构上说,良心有三种主要的构成成份(b c d)b:认知c:情感 d:意向  ‎ 7、 良心的三大主要特质是(a b c)a:内隐性 b:神圣性 c:基本性   8、道德义务与非道德义务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 b c)a:道德义务的精神性 b: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c:道德义务的意志特征 ‎ ‎9、教师要培养良好的道德义务感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a c d) a: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义务认知水平 c: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事业意识水平 d:实现教育义务意识向教育良心的转化 10、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两个显著区别是(c d)c:人格与师格的统一d:较高的格位水平 ‎ ‎11、师表美的几个构成方面应该包括( bcd )b: 表美 c:道美 d:风格美 12、下面有关教师为人师表的特征正确的是(a b)a: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b:为人师表具有突出的严谨性 ‎ 13、 廉洁从教的内容包括 (abcd)a:坚持高尚情操 b:发挥奉献精神 c: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d:不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 ‎ ‎14、教师的职业生活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需要用哪两项原则去处理(公正、仁慈)‎ ‎15、公正的内涵丰富,可以有不同的划分。从公正的性质上看,公正可以分为(报偿性公正、惩罚性公正) 16、要作到教育公正,教师在实践教育公正目标上应当注意(自觉进行人生修养、提高教育素养、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作到公正与仁慈的结合)‎ ‎17、教师幸福的实现需要两个方面前提条件(狭义幸福能力的培养、广义幸福能力的培养)‎ ‎18、教育形式可以包括 (ABCD) A:学校教育B:通过各种知识媒介,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受到教育的活动C: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来培养人的活动 D:自我教育 ‎ 19、 从德育(道德教育)的角度看,师表之美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A: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德育潜能 B :充分促成学生的榜样学习C :改善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效能} ‎ ‎20、教师对学生仁慈的内涵首先表现在对学生心态的正反两个方面,{A: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心C:教师对学生的高度宽容} ‎ ‎21、公正必须具备的特性有三条,{A:对等性C:可互换性D:最终价值判定的依赖性}‎ ‎22、为什么需要仁慈原则{C :仁慈是伦理的基本原则 D :仁慈是公正的延伸与补充}‎ ‎23、教师公正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十分重要。这一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C :对学生个体D :对学生集体}    ‎ 三、判断题 1. 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 ×‎ ‎2.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3. 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同样可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就像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工人同样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样。√‎ ‎4.所谓师表美就是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 ‎5.依法治教的主体就是各级行政机关。×‎ ‎6.由于职业的规定性,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有显著的不同。√  ‎ ‎7.教师可以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的方针和政策。√‎ ‎8.伦理学与心理学对人格的解释是一样的。×‎ ‎9.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早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10.一个教师的举止既体现了他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又表现出他与别人交往是否有诚意。√‎ ‎11.当前的在校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主体,由于家庭生活空间与心理空间的狭小,在很大程序上促成他们的"自我专注",教育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基本不可能。×‎ ‎12.团结协作与相互激励公平竞争是矛盾的。×‎ ‎13.现代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是在人们的相互联系中进行的。√‎ ‎1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养成人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艺术。√‎ ‎15.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处于“知识爆炸”时代,所以多读书毫无用处。×‎ ‎16.家长们有的"望子成龙",有的"望女成凤",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思想。×‎ ‎17.教师热爱学生,一定要做到对学生公平公正,不分优劣,不分好坏,不分美丑,一视同仁。√‎ ‎18、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所以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矛盾的。×‎ ‎18.教育是一种感化人心、塑造灵魂的工作,而"感人者莫先于情"。√‎ ‎19.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20.教师尊重家长,有利于教书育人工作顺利的开展。√‎ ‎21.人格的形成一方面是特定文化对个体的直接影响,使特定的人接受一定的伦理文化,实现其社会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道德主体自身不断从客观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追求价值与人格的理想,从而实现其人格的改造和提升的过程。√ ‎ ‎22.仁慈就是具有高度理智性和超越性的爱心和宽恕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 ‎23.由于教师劳动的个人性质和自由性,在某种意义上,教师的劳动就表现为“良心活”的特点。√‎ ‎24.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就失去了职业自由。×    ‎ ‎25.教师的良心修养仅仅是教育理想单方面的修养。 ×    ‎ ‎26.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这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 ‎27.人们在践行道德义务时必须有物质上的回报。×‎ ‎28.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促进生产力发展来实现。×‎ ‎29.对教师来说,能否做到对人仁慈,尤其是对学生做到仁慈施教,不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性伦理课题。×‎ ‎30.依法执教是教师的责任,与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毫无关系。×‎ ‎31.无论是从伦理体系完善的逻辑需要还是从人类生活幸福的基本需要出发,仁慈与公正一样,都是我们应当坚持的伦理原则。√   ‎ ‎32.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四、填空题:‎ ‎1、(理想信念)是道德之本,(教育观念)是师德之魂。‎ ‎2、理想按内容分为(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3、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和 (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4、(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 ‎5、(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6、教师违反有关法律侵犯学生权利,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7、师德修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8、以德兴教的根本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 ‎10、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生成绩的权利,此项权利称为(管教权) 。‎ ‎1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新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 、(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行为 )的要求。 ‎ ‎12、三维教学目标由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来的比较完整的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 ‎13课程设置原则 ( 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4、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主要是由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和不作为侵权行为造成的。‎ ‎16、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还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课程综合性是新课程特点之一,其综合性表现为(加强学科综合)、设置综合课程、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8、教学大纲相对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19、新课程标准从内容上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0、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是(校本)课程。‎ ‎21、一般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科学世界),远离生活世界和儿童世界。‎ ‎22、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23、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普通职业型)转化成(专业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 ‎24、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准备期(学生)、适应期(教学新手)、发展期(成熟教师)、创造期(专家型教师)‎ ‎25、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念、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26、教师专业发展中应关注:(环境、自我、生活、进行)。‎ ‎27、学生评价的主要方法:(行为表现观察、考试与测验、学科技能测试、学科综合任务评价)。‎ ‎28、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尊重兴趣爱好;实践性原则;从校情区情出发原则;综合性原则)‎ ‎29、新课程结构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课程的选择性)。‎ ‎30、探究学习的特征:(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创造性)。‎ ‎31、合作学习的特点:(异质分组、积极互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奖励体系)。‎ ‎32、建议学生建立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3、建构主义理论包括:(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 ‎34、确立新的课程观:(不断生成的课程观、整合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课程资源观)。‎ ‎35、新的教材观:(教材是“材料”、教材是“学材”、教材是“媒介”)。‎ ‎36、教师争取合法权利的途径有:(诉讼途径、行政途径、其他途径)。‎ ‎37、教师权利救济的途径有:(教师申诉制度、教育行政复议、教育行政诉讼)。‎ ‎38、理想路上的困惑:(择业与聘用、奉献与收获、热衷与改行)。‎ 五、名词解释 ‎1.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页直接的实施条件。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 ‎2.科学素养:指科学知识、技术、方法、理性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3.教材:指由一定的教育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即教科书及其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和图片等,还包括与教科书配套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影带、计算机软件、光盘等。‎ ‎4.课程: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受教育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是教与学的内容即知识、是教与学目标或计划、是学习者的经验、是各种活动。‎ ‎5.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它在人们的理想中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决定和制约着人们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6.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人们总是努力实现职业理想,以促进社会理想的实现。‎ ‎7.理想:是人们对事物的最高追求,它是有科学依据,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通过一定努力能达到的希望和目标。‎ ‎8.信念:是理想的强化状态,是推动理想实现的动力。‎ ‎9.教师职业道德:简称教师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0.道德:就是通过理想、信念、传统习俗以及社会舆论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与手段。‎ 六、问答题(1)‎ ‎1、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有哪些?答:(1)教师道德对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2)教师道德对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健康和稳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3)教师道德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为什么我们要施行“以德治国”的基本国策?答;以德治国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汉国。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德治搞好了,可以推动依法治国。‎ ‎3、如何理解教师的职业理想?答: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正确地树立职业理想,是人生道路上一件头等大事。每个教师应把从事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业理想,作为和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这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答:(1)教师是新课程的探究者与开发者;(2)教师是教与学的设计者与创造者;(3)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 ‎5、如何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我们应注意些什么?答: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和落实三维目标,首先要设计出精确的、具体的、可执行的三维教学目标,其次是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实践中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2)在丰富多彩的智力活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6、怎样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超级链接?答:(1)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基础和心理体验的积累;(2)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3)关注生活世界就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差异成为他们学习的起点,同时成为课程资源;(4)要关注“做中学”的学习方法的巨大价值;(5)重视并开好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7、应树立哪些新课程资源的理念?答:(1)教科书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3)学生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4)环境是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5)家长是不可替代的课程资源;(6)要确立立体多维互动的课程资源观;(7)要确立动态长效的课程资源观。‎ ‎8、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含哪几个方面?答:(1)宽广深厚的教师专业知识: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足够的所教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知识沟通与融合。(2)纯熟的教师专业技能:熟练的教学技巧;良好的教学能力。(3)教师的专业情意: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 ‎9、一个成熟的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技能?答: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教学技巧包括导入技巧、讲解技巧、提问技巧、教学媒体运用技巧、变化技巧、强化技巧、结束技巧;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教学评价的能力。‎ ‎11、简析新的教育观、发展观、学生观?答:(1)新的教育观:教育是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的根本途径;以育人为本;思想情感也是力量;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心理健康与身体同等重要;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拿起表扬的武器。(2)‎ 树立新的发展观:要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创造奇迹;着力培养出格的人。(3)确立新的学生观:学生不是碗,教师不是缸;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教育的捷径-----发展强势智能。‎ ‎12、搞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认真学习道德理论,坚信以德治国伟大方略的意义;(2)积极进行道德实践;(3)努力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尤其是要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提高信息技术水平。(4)努力参加课改实践,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专业水平,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并且要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13、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答:(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2)面向全体学生,同理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3)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14、教师要实现职业理想,应力求做到哪几点?答:(1)树立教育事业心;(2)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3)要有教育责任感。‎ ‎15、教育观念对教师行为有哪些影响?答:(1)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2)影响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实现;(3)深刻影响着教师的师德修养。‎ ‎16、人民教师应享受哪些权利?答: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人身权。‎ ‎17、电子学习方式有什么优势?答:双向互动、实时全交流;内容丰富和多媒体生动表现;个性化教学;自动化远程管理。‎ ‎18、学业改革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哪里?答:(1)加大过程评价的研究实验力度;(2)研究建立行为表现观察的内容结构和方法体系;(3)进行考试测验改革;(4)发现和展示学生的特殊才能;(5)给学生自评以应有的地位。‎ ‎19、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答:(1)要通过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备课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2)要在化解难点、突破重点的同时留给学生思维的时空;(3)要通过网络使学生在乐学的基础上会学、创造性地学习;(4)要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取代学生的实践活动;(5)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不要一味否定传统的教学观念、手段和方法,要继承优秀的经验;(6)不要让网络取代教师,教师要发挥自己作为主导者的地位;(7)该出手时才出手,不可滥用网络。‎ ‎20、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答:(1)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教学的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2)让学生“有中生有”;(3)使学生“有中生无”;(4)使学生“无中生有”。‎ ‎21、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1)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5)拓宽了新课程的实施空间。‎ ‎22、如何做到爱学生?答:(1)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2)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3)体贴入微、严格要求。(4)要以治教。‎ ‎23、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答:(1)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2)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4)讲求民主,宽松和谐;(5)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 ‎25、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什么要求和挑战?‎ ‎ 答:我国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和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1)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2)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3)实现角色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4)教师专业发展还应体现为教师对育人的责任感的提升。‎ ‎10、教师侵犯学生权利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侵犯学生的生命健康权;侵犯学生的隐私权;侵犯学生的名誉权;侵犯学生的人身自由权;侵犯学生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侵犯学生财产所有权。‎ ‎26、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常表现在哪些方面?答:(l)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权利(2)侵害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3)侵犯学生上课学习的权利(4)侵害学生受教育的选择权(5)侵犯学生在升学、复学方面的同等权利 ‎27、简述确立三维目标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体验,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课程本身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使日常的学科学习上升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8、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哪些变化? 答:(l)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2)由“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4)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9、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答:(1)在评价功能方面,要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2)在评价内容方面,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异;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3)在评价主体方面,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4)在评价方法方面,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改变纸笔测验是考试的惟一手段,应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30、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与传统教学观的区别是什么?‎ ‎31、 如何理解道德的本质?答:(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32、简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答:(1)是完成教师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2)是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3)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 ‎33、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答:(1)社会经济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物质的基础;(2)社会经济关系对教育目的和人才模式的影响,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道德素质;(3)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引起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变化;‎ ‎3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答:(1)在道德意识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2)在道德行为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强烈的示范性;(3)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 ‎35、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关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答:(1)热爱教育,勇于奉献;第一,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第二,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2)教书育人,尽职尽责;第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第二,兢兢业业,练就扎实基本功。(3)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水平;第一,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第二,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4)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36、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与条件?答:意义:(1)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转化的需要;(2)教师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3)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条件:(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中的社会道德教育;(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中的个人道德修养;(3)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中的道德评价;‎ ‎37、教师的职业良心如何调节教师的行为?答:(1)在教师做出某种职业行为之前,职业良心要依据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对教师行为的动机进行检查,对符合教师职业的道德动机给予肯定,对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动机给予否定,从而使教师作出正确的动机决定;(2)在教师职业行为的进行过程中,教师职业的良心能够起到自我控制和监督的作用;(3)在教师职业行为后,教师职业良心能够对教师行为的后果和影响作出评价;‎ 六、简答题(2)‎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答:①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②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③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④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一般职业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答: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③一视同仁;④角色置换。‎ ‎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④从一点一滴做起;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答:①理解别人;②注意小节;③信守诺言;④阐明期望;⑤诚恳正直;⑥勇于道歉。‎ ‎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答: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①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②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答:①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②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③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④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答:①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②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③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④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现实意义。‎ 答:①可以为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良好的途径和方法,为教师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②可以改变以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即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当教师的传统旧观念;③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④可以吸引更多的素质较高的、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投身于教师职业。‎ ‎9.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的辩证关系。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二者的统一性。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是教师对职业活动的共同要求。一个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人,也必然是一个严格遵守职业纪律的人, ②二者的差异性。职业道德是用榜样的力量来倡导某种行为,而职业纪律以强制手段去禁止和惩处某种行为。纪律的执行和检查往往有专门机构来保证,而职业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手段来实现的,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操。‎ ‎1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答:①明确区分教育活动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②向教师阐明基本道德准则的基础上,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③可以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此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④帮助教师运用一定的师德观念、师德规范和准则去分析、评价自身与他人的教育行为。‎ ‎11.什么是教师职业良心?其具体的要求有哪些?答: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具体要求是: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12.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答:①要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即教师要有敬业精神;②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③要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 ‎13.与人交往握手要注意哪些顺序?答:①在上下级之间,应先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②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能接握;③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能接握。‎ ‎14.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答:①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人才观和儿童观上。②教育出发点的分歧:教师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社会职责,从社会要求出发对全体学生实施科学系统的教育;而家长则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义务,从个人意愿出发对自己的子女实施自然的综合的教育。③教育方法的分歧:教师教育行为一般来说是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性的,而家长则是经验的、零散的、自发性的。④教育价值观方面的分歧:职业、交往、文化、时距等具体因素直接形成了教师与家长教育价值观的矛盾。‎ ‎15.实现“双赢”协作原则应当遵循哪些要领?答:①培养双赢的品格;②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③签订双赢的协议;④建立双赢的制度。‎ ‎16.教师为人师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为人师表的表率性、律己性、内外统一性、真实性和自然性、平凡性和精神的高尚性。‎ ‎17.教师在实践中体现爱与严的结合应把握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要善于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要适度把握对学生的严和爱。‎ ‎18.廉政从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保持廉洁自律,监守高尚情操;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自觉接受外在监督,增强廉洁从教意识。‎ ‎19.在实践中体现严谨治学主要应把握哪那些方面?答: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把握规律,科学施教;严以律己,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20.教师与学生家长应保持的基本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答:社会地位的平等性,联系交往的互尊性,教育过程的配合性;平等性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互尊性不仅是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关系决定的,也是搞好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道德的必然要求;配合性是因为对学生的教育需要个方面影响的一致性,特别是学校与家庭影响的一致性。‎ 七、辨析题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答:①这种说法正确。 ②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在认识能力、行为方式、情绪状态、性格特征等方面表现出积极良好的姿态,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教师心理不健全、不健康会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严重的不仅影响其传道、授业、解惑作用的发挥,而且也会对教师职业道德形象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给学生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③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答:①这种说法错误。 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不仅要爱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道德观念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等;而且还要受到教师个人的主观内部条件的制约,诸如教师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个体的道德素质,教师个体能力素质等。尤其是教师的主观内部条件对于自身选择合乎道德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因此,“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片面的。‎ ‎3.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答:①这种说法正确。 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是由行为前的行为动机的确定,行为选择,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之后的反省和评价的过程来完成。这一过程,既是精神活动的过程,也是实践活动的过程。道德是实践的精神,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总是把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标准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教师职业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教育现象过程,而是从教师特定的职业道德价值要求出发能动地反映教育现象的过程。③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4.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答:①这种说法错误。 ②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履行义务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教育事业整体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责任感;教师在教育教学劳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③因此,教师良心同教师义务密切联系,并从教师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答:①这种说法正确。 ②惩罚绝不等于休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孩子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③所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6.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答: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 ②教师对学生的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走出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歧视。对优生的偏爱不但会造成其他学生感到受冷落进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利于优生的健康成长。对差生的歧视是完全没有理由的。 ③事实证明,在某阶段学习上有困难或其他方面有缺点的学生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他们的歧视会造成其身心的伤害。‎ ‎7、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积累和形成丰富的实践性知识,理论性知识不再重要。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师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对学科作出一种教育学解释。教师在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过程中,应当注意有意识地沟通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这两类知识并不总是一致,也并非截然分开的。理论性知识可以转化为实践性知识进而指导教学实践行为和活动;但理论性知识又不是自动转化为实践知识的,它必须通过教师的实践反思、同伴合作和交流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因此,教师既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重视理解、检验和批判性反思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以促进两类知识的相互转化,主动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 八、教育案例分析 ‎1、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 答:(1)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 ‎ (2)分析与评论: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价值要求,与对学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班主任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 ‎(3)个人观点:看法不偏激,基本符合实际,有一定操作性,(2——8分);看法独到,有创造性和操作性,可再奖励2分。但本题给分不超过20分。‎ ‎ 2、两名学生周日到某工地玩耍,产生了偷拿工地上的钢筋卖钱的想法。他们正准备搬运钢筋时,被值班的工头当场抓住并扭送到学校。班主任对两名学生进行了严厉批评教育后,对两名学生处以每人4--14元不等的“治安罚款”。试分析班主任的做法是否合理?并阐明理由。P76--见案例评析2‎ ‎3、河南省某镇一所小学,为了迎接上级教育部门教学检查,该校三( 3 )班班主任李老师受校长委托通知王大军同学不准到校上课,理由是王大军同学平时调皮倒蛋,不遵守课堂纪律,成绩很差。为了达到评价好印象,故勒令该生停课一周。这位班主任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评析。 ‎ 答题要求:( 1 )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的教育权;教师应依法执教;( 2 )分析与评论: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客观要求,与对学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学校和教师不得善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或感情用事; 4 分( 3 )个人观点:看法不偏激,基本符合实际,有一定操作性,给 1—4 分;看法独到,有创造性和操作性,再奖励 2 分,但本题给分不超过 10 分。 ‎ 九、论述题 ‎1.结合自己学科教学,设计一个“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教学片段。 ‎ 答:第 96 ‎ 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把书本知识学习同现实生活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案,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在做中学,在做与思考中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参见 97 页例证。 ‎ ‎2.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实际,谈谈在教学行为上为何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育人为本”的转变?  答:第 95 页,突出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培养,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 ‎3.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实际,谈谈从“知识本位”教学设计向“育人为本”教学设计转变的基本要领。 ‎ ‎ 答:(1)从目标设计与执行的角度,要实现从“知识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2)从内容选择与转化的角度,要实现从“封闭、单一、确定性内容”向同时兼有“开放、多元、不确定性内容”转变;(3)教师要变单向学生传授固定知识向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转变,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展,要不断增加创造性的教学设计;(4)设计过程中要由过去过份关注教师的教向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体验等转变;(5)教学过程中要由过去过分关注结论、结果向同时关注过程、方法、态度等转变;(6)教学评价中要由过去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向同时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培养学生丰富个性等转变。‎ ‎4、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请你谈谈对这个教师成长公式的理解和体会。‎ ‎ 答:这个公式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没有反思的经验是封闭的、僵化的和有局限的。 在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以下功能:(l)反思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2)反思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3)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结合自己的实际和体会。‎ ‎5. 论述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基本内容。答:形成:(1)社会主义崭新的道德关系为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社会基础;(2)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教育条件;(3)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4)社会主义教师个体品质是在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思想的指导下,扬弃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 基本内容:(1)献身教育事业;(2)正直诚实;(3)自尊自强;(4)艰苦朴素;(5)开拓创新;‎ ‎6.怎样理解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答:(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不是抽象的自由,而是具体现实的自由;(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也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还是从客观进入客观,又从必然进入应然的过程;‎ ‎7.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试述如何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答:(1)尊重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没有平等也就没有尊重和理解;(2)在平等的基础上要尊重学生;(3)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第二,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第三,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4)举例说明 ‎8.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双重效应?答:(1)市场经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的特点,对教师人生价值观的影响; 积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商品产生者不能牺牲使用价值去追求价值,不能把价值作为唯一追求目标。这一特点辐射到学校,有利于培养人们(包括教师)独立自主地选择人生价值的自觉性,摆正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 ‎ 消极影响:市场经济对价值的追求,又潜伏着为价值而牺牲使用价值的可能。教师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潮流之外,有的人染上弄虚作假、追逐个人名利的坏思想、坏作风,出现了人格的扭曲。 (2)商品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商品价值的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积极影响: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效率、效益观念,促进人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消极影响:若把等价交换原则不适当地运用到人际、工作之中,往往助长了权钱交易腐败之风的蔓延。 (3)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特殊利益是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积极影响:市场经济这一特点辐射到学校,有利于教师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激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巧。 消极影响: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的特点,又可以诱使一些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重利轻义”乃至“见利忘义”,置国家人民利益于不顾。 (4)市场经济的竞争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积极影响: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广大教师的自主、自强、自立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了一定的增强,使学校教学工作充满了生机。 消极影响: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有的人不适当地把市场竞争原则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扭曲市场竞争原则的作用。在教育领域,在教师队伍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9、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答:(1)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2)“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其构建应符合三大原则:服务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张力性原则。(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4)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P7‎ ‎10、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关于师德规范要求的认识。P17答:《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提出了教师应遵循的师德规范,包括:(1)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并鼓励他们发展独特的判断力;(2)教师要致力于培养作为未来成人及公民的道德意识,并以民主、和平与民族精神教育儿童;(3)教师不能因性别、种族,肤色及个人信仰和见解的不同,将个人信仰及见解强加于儿童;(4)教师要在符合学生自尊心的范围内实施仁慈的纪律,不得采用强制和暴力。‎ ‎1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 它的意义是:(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具体内容是:(1)对事业无私奉献;(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爱岗敬业,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中;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将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为学生做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钻研,不断进取。 ‎ ‎12、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第二,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第三,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第四,从一点一滴做起。第五,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教师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必须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分配,听从指挥。教师不得借职业之便谋取个人私利,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教师应当和学生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必须禁止打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13、论述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共性及其启示答:答:共性:(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国外都极为重视编制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养成上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2)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西方国家注重区分师德规范的不同层次。以对教师整体与个体提出不同层次的职业道德要求。(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强调师生关系旨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4)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西方国家不以师德为名专门设置课堂进行简单的灌输或空洞的说教,而是将其渗透在学校及社会的日常道德教育之中。 启示:(1)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依据是基于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而作出的对教师的人格期待。在西方各种行为规则都必须定位在法律的框架之内。(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应该现实一些,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高尚”走向“朴素”,更加符合人性,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3)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走向“养成”。注重教师职业及师德内化与行为养成,使从教者和教师被选者真正从内心、从价值趋向上认同教师专业,使从教者变成一种内心的自由选择。(4)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我国已正式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学习国外严把教师职业入门关的做法。我们要认真研究国外的经验,吸取合理内核,促进我国教师职业到的建设。‎ ‎14、论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答:(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集中表现在三大方面,即教育功能、调节功能和社会促进功能。‎ ‎1、教育功能。从伦理学上看,教师特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总和即构成了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在学校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首先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其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再次,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此外,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2、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它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也指向教师本身。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对教师本身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3、促进作用。在实践领域,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还表现在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促进作用。其一,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其二,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精华版:‎ 一、名词解释:‎ ‎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它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某种职业特有的职业道德;另一类是把各种职业道德作为一个整体来认识的一般职业道德。‎ ‎3.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4.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乐教敬业。‎ ‎5.热爱学生:是指教师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十年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爱护每个学生,严格要求教育学生,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德社会主义建设人才。‎ 爱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教育的桥梁,是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社会情感的重要手段;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越是感受到教师的爱心,就会越加信任教师。所以热爱学生的基本要求就是:(1)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2)平等开放地爱每个学生;(3)保持对学生稳定而持久的爱;(4)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 ‎6.人生观:又称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状况,从根本上或从深层次的意义上是受其人生观支配的。‎ ‎7.人生目的:一个思维正常的人,每天都在从事着一系列有目的性的活动,而在这些日常的具体目的活动的背后,又往往存在着一个和一定人生观相联系的支配一生的总的根本性的目的,这种对具体行为目的起着指导和支配作用的总的目的,就是人生目的。‎ ‎8.人生意义:是主体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愉悦的体验和感受。‎ ‎9.人生理想: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人生的理想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10.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11.人生价值:就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为他人、团体和社会提供的满足其需要的服务和劳动成果。‎ ‎12.教育价值: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作为职业群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往往是通过整个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程度来衡量的;作为个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表现为获得各种荣誉、称号、职称等,其真实内容是教师在与学生构成的对象性活动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事实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13.自律: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求重视受教育这自我修养的自觉性,教师道德修养是教师道德要求由“他律”向“自律”升华的关键,是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的必要条件。‎ ‎14.良心:是对道德义务的自觉意识,是一种蕴含于人们内心深处的使命和职责。‎ ‎15.教师良心:教师道德觉悟的综合表现,指教师对自己在教育劳动中应负的道德责任的自觉认识和评价,它是教师在履行义务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内心信念,通过自我评价的方式集中体现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自律。‎ ‎16.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指教师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通过在学习、实践中进行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使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职业道德人格不断完善的过程及其结果。‎ ‎17.道德修养:指一个人通过在学习、实践中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不断实现自我改造以完善自身的过程及其结果,它突出地表现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反省活动以及通过这种反省活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18.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和成就。对教师来讲,职业理想就主要表现为在教师这一职业中所希望达到的成就。‎ ‎19.教师理想: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形成的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前景以及自己对工作状态、贡献程度和发展水平的向往和追求,是教师的政治立场、世界观、人生观在职业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它以期待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达、学生的健康成长和自身的卓越成就为主要内容。‎ 二、简答:‎ ‎1. 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 答:教师职业劳动是一种传播文化知识、教育一代新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或者说是一种教书育人的实践活动。其复杂性主要体现在教师职业劳动与其他职业劳动相比较具有的六个特点上:‎ ‎1) 目的的双重性,既要对受教育者传授知识和技术,并培养他们运用知识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要向他们传授社会思想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 对象的多样性,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有理想、有感情、有思想的活生生的人。‎ ‎3) 手段的示范性,指劳动手段的特殊性,指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素质。‎ ‎4) 过程的往复性,体现在劳动过程上的传递行和双向性以及劳动内容上的重复性和连续性。‎ ‎5) 内容的丰富性,教学和对学生智力、情感、个性、品德、行为等方面的教育引导。‎ ‎6) 效果的迟效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的质量要通过长期实践的考验。‎ ‎2. 教师职业的特点?‎ 答: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其特点是指教师这一职业角色与其他职业从业人员的却别之所在:①崇高性,传递文化培养新人②奉献性,甘当人梯,间接性的社会现实价值③示范性,知识和品德④主导性。‎ ‎3. 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和含义?‎ 答: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社会道德的组成部分。和其他职业道德相比较,主要特点有:‎ ‎1) 道德意识的高尚性;‎ ‎2) 道德行为的榜样性;‎ ‎3) 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 含义: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必须遵循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4. 怎样理解道德的稳定性?‎ 答:道德与其他意识形态一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历史变动性,但又具有特殊的稳定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变化速度慢 ‎1) 与政治法律等思想和规范相比,与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关系并非是最直接的,因此不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立即改变;‎ ‎2) 道德本身存在的广泛性和影响的内化性,决定了不可能和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完全同步。‎ ‎3) 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往往需要一个过程,再此之前,道德自身也不会完全改变。‎ ‎5. 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有什么区别?‎ 答:由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人们内心信念来维持的,用以调整人们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集体之间利益关系的行为规范和品质的总和。‎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合法律、纪律比较):‎ ‎“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深”——成为人们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灵魂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个性、心理等品质相比)‎ ‎“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是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心,个性品质的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是指道德。‎ ‎“稳”——即稳定性。道德品质是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的统一,道德品质是道德行为整体中表现出的稳定倾向。它表现在一个人在各个领域和各个活动时期的一列行为结合起来构成的行为整体。人的道德品质形成受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影响,道德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人的道德品质一旦形成,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型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体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 ‎6. 为什么说教师职业特别需要讲道德?‎ 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分析:‎ 劳动任务和目的的特殊性——教书育人,既要性学生传授知识,又要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劳动对象的特殊性——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学生对教师的观察模仿要求教师特别注意自己的形象和人格的塑造 劳动手段和工具的特殊性——教师劳动最主要的工具和手段使教师自身所具有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素质 劳动产品的特殊性——劳动的结果是掌握一定科学文化知识、形成一定思想品德的人。这种特殊劳动产品的价值是其他劳动产品无法比拟的。教师道德素质状况影响着劳动产品。‎ ‎7. 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以及二者的关系?(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答: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基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乐教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乐教敬业”集中地体现了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点和教育活动的特殊规律,也直接反映了社会主义对教师职业的要求。‎ 所谓“乐教”即乐于教育,是指教师要以一种愉悦、快乐和热爱的心情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 所谓“敬业”即尊重职业,是指教师把自己的教育职业当作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来看待,为此而专心致志、刻苦钻研、努力奉献的精神。‎ 同时,“乐教”与“敬业”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过程中,不仅要充满热情,还要心怀诚敬,从而树立起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才能切实履行好各项职业道德要求,完成自己的教育职责和使命。(此前均是对“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理解)‎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一般是由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和系列规范等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区别,各自分属不同的层次,各自都有自己的特定的职能。‎ 二者关系: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处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最高层次,它是社会道德的本质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集中体现,体现了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人际之间最重要、最基本的道德关系,对教师的职业活动具有最根本的指导性和约束力,它贯穿于教师职业活动的始终,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中占有主导地位。‎ ‎8.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有哪些?‎ 答: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规范很多,我们从教师职业活动涉及的基本关系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1) 师生关系方面,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基本关系,在这方面要求教师以学生为本,尊重和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诲人不倦、依法执教,廉洁从教。‎ ‎2) 同事关系方面,指的是学校教师为了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目标,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与校内其他工作人员之间通过语言、思想、感情的交流而产生、发展的相互一寸、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这方面要求同事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关心集体,顾全大局。‎ ‎3) 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关系:主要指要尊重学生家长,谋求学生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加强互动,实现教师与学生家长的教育合作。‎ ‎4) 学校和社区的互动对教师的道德要求:模范服从社区的规范、管理;主动争取社区对教育的支持;积极参与社区教育,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全面服务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发展。‎ ‎5) 另外还包括教师与协作单位之间:要严格遴选协作单位;积极对学生进行前期教育;尊重、信任协作单位,教育学生服从协作单位管理;加强与学生联系,配合协作单位工作。‎ ‎6) 在从事社会服务过程中,服从学校管理,促进本职工作;讲求诚信服务,保证服务质量;增强整体意识,注重社会效益;规范服务行为,维护教师形象。‎ ‎9. 教师对学生的爱与家长对学生的爱有何不同?‎ 教师热爱学生和家长热爱孩子都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但是教师的爱和家长的爱是有区别的。他们在热爱学生方面具有不同的情感基础。‎ 首先,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对社会负责、对祖国未来负责和全面了解学生、真诚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的基础上的爱。这种爱是理智的、科学的和博大的。作为专职的教育工作者,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碰到什么样的学生,都不能轻言放弃。即使家长放弃了,学生自己放弃了,教师都不能放弃。‎ 其次,家长对子女的爱是基于血缘关系,是专一的、感情化的,相对狭隘的爱,‎ 基于这一原因,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也会出自理性和学校的制度,而家长对子女的严格要求这是出自感性和自己的需要。‎ ‎10. 人生目的的类型 ‎1) 从目的的意向性上看,可分追求人生和自然人生 ‎2) 从目的的指向上看,奋斗型人生和欣赏型人生。‎ ‎3) 从目的的开阔性、层次上看,自我人生和社会人生 ‎4) 从目的的内容上看,俗欲人生和雅趣人生 ‎11. 教师职业目的有哪些类型?‎ ‎1) 谋生因素:谋生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是绝大多数人职业活动的基本动机和目的,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理解 ‎2) 兴趣和个性因素:是一个十分人性化、理想化的职业目的因素 ‎3) 地位或声望:‎ ‎4) 使命因素:当教师是处于一种社会责任感,处于对教育作用的深切理解和重视,出于教育下一代、提高民族素质的强烈愿望等等。这是最崇高、最令人尊敬的职业成就的从业因素。‎ ‎12 .道德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有那些?‎ 道德的社会功能:‎ ‎ 1)认识功能 道德能够反映自己的特殊对象——个人同他人、同社会群体的利益关系,为人们指出与现实世界的价值关系中的方向,提供进行行为选择的指示。‎ ‎2)调节功能 道德具有通过评价方式,来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际行动,以协调人们之间、个人同社会群体之间关系的能力。‎ ‎3)稳定功能——调控人们的行为,来维持社会的有序、稳定 ‎4)教育功能 道德能通过评价方式,造成社会舆论,形成社会风尚,树立道德榜样,塑造理想人格来感化和培育人们的道德观念、道德境界、道德行为和道德品质。‎ 道德的个体功能 ‎1)启智功能——开启人的潜能 2)协调功能——协调人际关系 3)保健功能——有助于人的心理健康 ‎4)慰籍功能——情感慰籍 5)导向功能——人生观、价值观的导向 6)升华功能——人生价值的升华 三、论述:‎ ‎1.目前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解决?(P84、P107、P182:关心集体、厌教等)‎ 答:廉洁从教就是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利用教师特有的权利(招生、分数、评奖等)从学生身上牟取私利。廉洁从教提出的依据是因为现实生活中出现了一些令人忧虑,有损教师职业形象的现象。‎ ‎①有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威信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主要包括教师的智能和品格 ‎②有利于学生群体正气的形成。‎ ‎③有利于协调师生关系,促使教师教育价值目标的实现。如果利益关系渗透到师生关系中来,就损害了这一关系的纯洁性和神圣性。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廉洁从教的思想,严于自律,精心维护好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与学生建立民主、平等、亲密的关系,为促使教育教学价值目标的实现创建良好的条件。‎ 当前危害教育者集体的几种意识 目前,有些学校的教育者集体缺乏足够的集体凝聚力,还可能存在严重的离心力和内耗现象。这主要与以下几种错误的意识有关,为了消除这些意识的影响,维持教育者集体的战斗力,所有教育工作者都应当以集体主义作为处理与自己所在集体之间关系的根本准则,并贯彻于教育生活的各个方面。‎ ‎(1)学校与个人“无关”论。少数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缺乏集体意识,很少关心学校、教育者集体和学生,与他们之间的交往也很少。他们习惯于认为学校的事是领导的事, 自己只要完成自己的任务就行了,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与己无关。他们往往不会体谅学校的困境或难处,而自己生活上或工作上稍有不满意就埋怨学校,向学校提出苛刻的要求。如暂时不能得到满足,甚至会以不认真工作来要挟、报复。‎ ‎(2)帮派意识。‎ 有些学校的教师会在一个较小但稳定的范围内结交几个同事成为亲密的朋友,这是正常的。但是,这个朋友群体有时还可能因某方面的一致性(同乡、校友或性格、爱好等)而抱成一团并具有排外性,在资料、知识上对外封锁,在人际关系上挑拨离间、勾心斗角,在利益问题上与其他教师乃至学校发生冲突。实际上,这个朋友群体已经蜕变成了一个小团体或帮派,它的存在不仅会阻碍教师之间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还会在整个教育者集体中产生巨大的内耗,降低学校的向心力、教育者集体的凝聚力,并严重地阻碍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发展教师之间的密切关系时,还必须防止拉帮结派的现象出现。 ,‎ ‎(3)对领导和管理人员的逆反心理。在学校组织中,领导者处于核心地位,管理人员则主要服从学校领导的集体决策并加以执行。由于所负职责的特殊性以及看问题的视角差异,他们会与教师在利益分配、管理措施等方面出现误解、分歧和矛盾。再者,有的领导也存在某些方面的缺点,比如缺乏良好的领导方式和作风,在决策上一人说了算,习惯于直接要求教师服从指令、不容更改,不给执行者任何灵活性调整的权力,不能和教师平等相处,说话时带有粗暴、强制色彩,爱教训人,盛气凌人;缺乏认识问题的能力和常识水平,看问题时习惯凭感觉,以想象代观察,在专业上不注意自我提高。因此,有些教师会对领导和管理人员怀有特别的逆反心理,喜欢故意顶撞领导、与领导对着干,并以此显示自己有思想、有个性、有勇气。这种心理也会严重破坏干部与教师之间的信任、合作关系,损害教育者集体的凝聚力。‎ 集体主义是调节教师和集体之间关系的根本准则,处理教师与教育者集体之间关系的具体道德要求有:‎ ㈠关心集体,顾全大局①热爱集体,积极为集体承担义务,爱护集体的荣誉②严格遵守集体的纪律③正确处理集体中的各种矛盾,自觉维护集体的利益和团结④积极参加集体建设,通过集体实现共同进步。‎ ㈡理解、谅解领导,支持领导工作:与领导坦诚相见,主动交流;维护领导的权威,服从领导的正确决定;理解、体谅领导,给予合理评价。‎ ㈢积极协助领导,共建教育者集体:通过参与行为,积极协助领导工作;积极争取领导对教师工作的支持;发挥监督、批评职能,热忱帮助领导修正错误。‎ ‎ “厌教”。这是最低的教师道德境界。现实生活中,有少数教师基于父母愿望、高校毕业生分配制度、职业收入稳定等原因进入教师行业,从事教师职业非其所愿,他们把教师职业当作一种纯粹的谋生手段,对教书育人不仅没有兴趣,甚至充满厌恶和反感,只是由于就业压力或人事制度限制而滞留于教师队伍中。其中有些人对自己从事的职业甚至存在着自卑心理或蔑视心态,其教育教学活动反映出他们处于疲于应付、“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状态;有些教师甚至一切以是否能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为转移,从学生家长那里牟取私利。教师道德规范在他们眼中只是一种不得不接受的约束,其职业道德素质尚处于纯粹的“他律”水平。在一定意义上,这种教师根本谈不上修养的境界,因为其所作所为本身就意味着不道德。‎ ‎ “教而不育”,即只注重教书而忽视育人的境界。处于这种境界的教师应当说已经达到一定的自律水平。其不足之处主要在于,他们倾向于将教师当作一种“任务型”角色,满足于上好自己的课,完成分内的工作,既不考虑自身能力的充分发挥,又过于强调学生在自己所教课程上的学习结果而不关心其全面发展;既缺乏对学生的热爱,也缺乏与同事、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相互配合与协作;在教育教学的观念、方式、方法上存在着许多陈旧、落后甚至对学牛产生消极影响的东西。‎ ‎ “重教轻育”,即重教书、轻育人的境界。‎ 处于这种境界的教师职业自律水平较高,能热爱教师职业,愿意为教师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职业责任感,能在教育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做到严于律己,忠于职守,尽职尽责,关心学生,密切团结同事,积极联系家长。但是,他们虽能对学生的品德、心理及其他方面的发展给予关注,这种关注却不够充分,对学生发展的思考不够深刻;他们尚未能把学校及教师自身的各种因素都视为可能对学生产生重大影响的教育因素;他们对教师职业行为的伦理反思尚不深入,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运用缺乏灵活性,在具体情境中仍可能存在与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精神相违背的行为。‎ ‎ “教、育并重”,即教书、育人并重的道德境界。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尚的境界,教师对职业道德要求的反映也发展为“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状态。处于这种境界的教师能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战略地位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教育事业忠贞不渝,痴心不改,无私奉献。他们既重对学生的知识传授,又重学生的能力培养、心理培育、品德发展;既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注重教学过程控制和教学相长;他们会将一切社会或个人因素与学生的发展联系起来,调动这些因素发挥积极作用,同时限制这些因素的消极影响。‎ 加强师德修养,就是把他律性德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转变为教师个体内在的道德品质,激发教师强烈的责任感、荣誉感和事业心,提高职业道德认识、培养职业道德情感、坚定职业道德信念、锻炼职业道德意志、规范职业道德行为,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人生态度有哪些类型?你认为教师应该有怎样的人生态度? ‎ 态度是人在一定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事物所持有的反应、评价和行为倾向。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由于这一倾向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因而,人生态度往往成为一个人对人对事的反应模式和精神风貌。我们可以把人生态度从不同的角度用三分法分为三种典型类型。如从行为的动力倾向上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逍遥型,从生活信心和情感表现上分为乐观型、悲观型和达观型,从动机倾向上分为社会型、自私型和公私兼顾或合理利己型等。‎ 在现实生活中,具体到每个人身上,情况要复杂得多,很少有十分典型的情况。我们很难把一个人的人生态度简单地归人某一种类型。因为,真实的情况是一个人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的事情,在不同的环境下,其人生态度往往会发生一些变化,有时积极,有时消极,有时逍遥;有时悲观,有时乐观,有时达观。人生评价要避免简单化、绝对化。但是,不论人生态度在特定个体身上表现得如何复杂,从总体上我们还是能够发现其基本倾向的。‎ 教师应确立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首先,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实现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人生的目的和理想都属于主观意识,还不能等同于价值事实。主观精神转变成客观的价值事实依赖于主体实现目的和理想的实际行动。而主体能否采取实际行动,则要看他有没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因为,态度作为行为的意向是行为的发动者。没有积极的态度,就不会有积极的行为。从这一点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说,一个人的人生目的和理想有没有价值或意义,在根本上并不取决于人生目的是否正确、人生理想是否崇高,而在于是否有实现人生目的和理想的积极乐观的态度,反过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巩固和强化人们对人生目的和理想的认识和信念。‎ 其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激发人奋发向上,创造最佳的人生价值。在社会生活中,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与勤劳、勇敢、奋斗和自信等实践品质和精神状态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面对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气馁,遭遇失败不放弃,身处逆境不丧志,靠的就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态度不积极,情绪不乐观,就不会有对美好未来的期望和追求,也就没有人生价值和意义可言。‎ 教师在职业活动中也需要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和精神状态。特别是当我们在教育和教学活动中遇到困难或障碍的时候,比如当我们接任一个文化基础、纪律都较差的班级的班主任或辅导员的时候,当我们遇到难以管教或接受能力很差的学生的时候,如果没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我们就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也难以把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做好。‎ ‎3.你怎样理解教师的人生价值和幸福观?‎ 答:教师职业的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价值来表现和实现的。教育价值就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教师作为一个职业群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往往是通过整个社会对教师职业的尊重程度来衡量的。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其交织的外在形式表现是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职称等等,其价值的真实内容是教师在与学生构成的对象性活动中满足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的事实和学生对教师的评价。‎ 教师的幸福感首先源于对教师职业的人生信念,即把教育教学活动不仅仅看作是一个职业活动,更是自己的事业追求,是自己的理想寄托和价值依归;其次上要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工作和生活,善于从职业劳动中感受快乐,发现美好;最后,要勤于学习,乐于奉献,敢于争先,在自身不断发展和劳动的成果收获中感受真正的幸福。‎ 教师的“苦”与“乐”‎ 教师的辛苦是人所共知的 ‎①需要全身心的投入,既是体力又是脑力劳动。‎ ‎②需要全过程的投入,没有时限的连续过程 ‎③需要全方位的投入,教师劳动的领域和范围很宽 ‎④劳动的社会显示价值总是一种需要通过受教育者的劳动及其成果才能体现出来的间接价值。‎ 教师的快乐是一种超越一般苦与乐的人生至上的快乐,是建立载对子机的职业深入认识和信仰的基础上,属于一种精神境界。‎ ‎①传道之乐,以传道为任的教师应当是载道和体道者,这是一种至上的人格尊严 ‎②授业之乐,教师的授业是人类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关键,授业过程中伴随者创造性的发挥,也是一个自我展示和表现的过程 ‎③育人之乐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有哪些层次?(有哪些类型)(P179-180)‎ 答:目标是指教育者为了出色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而进行的职业道德修养的努力方向和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 a、教师思想情操的陶冶1确立教师责任感2形成教师良心3培育教师荣誉感4树立教师理想和信念 b.教师道德品质和理想人格的形成 道德品质包括,热爱并献身教育事业的奉献精神;坚持真理、正直忠诚的思想情操;自尊、自爱、自信、自强的优秀品格;宽容友善、真诚团结的合作精神;认真负责、勤勉努力的工作作风;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行为风格等。‎ 理想人格应是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公正民主并能不断超越自我 c.教师职业道德境界的提升1“厌教”。这是最低的教师道德境界 ‎2“教而不育”,即只注重教书而忽视育人的境界。3“重教轻育”,即重教书轻育人的境界。4“教、育并重”,即教书、育人并重的道德境界。‎ 教师经过不同程度的主观努力和教育教学实践,会使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达到不同的境界/。不懈的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目标就在于: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将其职业道德境界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以至达到最高的职业道德境界。‎ ‎5.什么是职业理想及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P139)‎ 答: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或成就。外在形式学历达到什么程度,几年晋升什么职称等,内在的要求如在教学上达到什么境界,与学生的关系,在教研室同行中达到什么位置,‎ ‎6.你对参加教师职业资格培训有何感想?‎ 根据目前高校熟悉的现象结合书本理论谈谈自己的认识。如:跳槽等 首先,正常现象,本身无可厚非,非道德问题。‎ 但是,作为教师要完成自己的职责,要能体谅、理解校方 最后,要有敬业、奉献精神,要乐教敬业,这点不可缺少,要提倡!‎ 四.材料分析题 ‎1.怎样理解教师主导与学生为本 在传统的教育学观念里,教师处于教育教学活动中的中心和主导地位.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学生以学习的主体性和独立性,奠定了体制性基础,同时也对确立学生为本的观念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提出学生为本,就要树立:高等学校和教师因为学生而存在,为了学生而发展.学生是学校的根本,是教师这个职业存在的理由和根据.‎ 强调学生为本,并没有否定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在知识/经验,阅历,思想成熟程度等方面客观上有差距,教师无疑处于优势地位.教师既是学生的指导者,也是学生的服务者,也是学生的服务者.学生作为服务对象是目的,教师作为教育服务的提供者是手段,手段为目的服务,教师为学生服务.只是教师的服务不是单纯的满足学生个别的,既有的需要,而是要满足普遍的,长远的需要,并且还要启发和激励学生健康发展的需要,这正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体现.‎ ‎2.各种高校现象,如跳槽,师生关系,‎ 高校师生关系:‎ 特点:1,高校师生关系是在特定的时空环境和活动中形成的。(大学校园,教育和教学活动).2高校师生关系是一种思想、情感、观念等精神性关系。3高校师生关系的状况是以教师一方为主导。4高校师生关系交往的主体形式仍然是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关系。‎ 状况:‎ 高校师生关系的性质可分为三种基本类型:民主平等型;独裁专断型;放任自流型。从和谐程度分;和谐型,亚和谐型(“钟点师生”,“学期师生”,“校园师生”),不和谐型(师生关系若即若离,不冷不热甚至对立)。‎ 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1师生交往沟通减少;2师生交往伦理发生倾斜,最突出的表现是师生关系中情感成分趋淡,功利关系趋浓。3教师的权威性和师生的信任度下降。‎ 高校师生关系在教师职业劳动中的意义:‎ ‎1师生的相互熟悉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前提条件。2师生的相互尊重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基本保证。3师生的相互合作是教师职业劳动是有效工具。4师生的相互信任是教师职业劳动的理想镜界。‎ ‎3.廉洁从教的意义:‎ ‎1有利于树立教师的威信。2有利于学生群体正气的形成。3有利于协调师生关系。‎ 高校教师和同事间关系:‎ 特点:工作独立性与目标一致性的统一。个体差异与职能互补性的统一。竞争与合作的统一。对人际交往的依赖性。教育学视野中教师和同事之间关系的意义:良好的教师同事关系为教育合力所必需。教育合力——由多方面教育因素共同施加的全方位、立体式的综合影响。‎ 教师与同事之间的关系具有对学生强烈的示范作用。良好的教师同事关系为学校的积极心理氛围,风气,合谐所必需。‎ ‎4.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原则 ‎1知、行统一原则2动机和效果相统一原则3遵守与创新相统一原则。‎ 意义:1修养方法是提升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基本方法.2道德修养是教师的品德发展走向自律、自由的关键环节3加强道德修养是教师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要求。‎ 目标:1教师思想情操的陶冶.2教师道德品质和理想人格的形成 ‎3教师职业道德镜界的提升 内容: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3锻炼教师职业道德意志4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5养成良好的教师行为习惯 途径:1优化教师的职业心理2加强知识、理论学习3积极投身教育实践4主要方法:5榜样学习法6自我省法7自我激励法8防微杜渐法。‎ ‎2020年《教师职业道德》模拟试题(三)‎ 一、选择题:‎ ‎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道德行为)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2、具有较高(职业道德修养)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以德兴教)的根本。‎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5、(职业理想)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 ‎6、(示范性)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7、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要受(教育观念)的制约。‎ ‎8、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育人为本)的一块试金石。‎ ‎9、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这就是(个性化教学)的表现。 ‎ ‎10、在一定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教师可以采用(惩戒)的手段,但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 ‎11、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师生关系)来构成的。‎ ‎12、(教师的人格)对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13、(受教育权)是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 ‎14、(教育教学权)是教师最神圣的权利。‎ ‎15、教师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定主管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称为(教师申诉制度)。 ‎ ‎16、孔子提出“有教无类的主张”,体现师德规范(热爱学生 )‎ ‎17、教师自我修养应该是(知行统一 )‎ ‎18、课程标准是对某一学段的教学行为结果的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描述。‎ ‎19、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异质分组),建立学习的“多元世界”;积极互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奖励体系。‎ ‎20、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生(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 ‎21、对学生的培养及全面素质的提高,起关键作用的是教师的(态度)‎ ‎22、教师未经学生同意,按考分高低排列名次,张榜公布,或让学生分发试卷即侵犯学生的( 隐私权 )‎ ‎23、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是(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 ‎24、教师必须十分重视自身的发展,做到以身作则,为人师表,这体现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主体性、示范性)‎ ‎25、在对待学生的不同态度中,(民主型) 类型受普遍学生欢迎 ‎26、(课程即知识)的课程观没有体现“学习者是课程主体”的思想 ‎27、关于“教材”,表达适当的选项是(落实课程标准的媒介)‎ ‎28、新课程特别强调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 ‎29、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为的是增强课程的(适应性)‎ ‎30、新课程认为,教学过程的本质是(生命意义的实现过程)‎ ‎31、与新课程的开放性、生成性不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预定性)‎ ‎32、以官方文件形式对教师专业做出明确说明的是(1966年国际劳工组织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 ‎33、“学高为师”“良师必须是学者”,强调(本体性知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34、教师教学反思的最主要研究视角是(以教师的视角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 ‎35、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36、教育法律关系中两个最重要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 ‎37、孔夫子所说的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止”,从教师的角度来说可以理解为(教师自己以身作则,其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 ‎38、从教师个体职业良心形成的角度看,教师的职业良心首先会受到(社会生活和群体的影响)‎ ‎39、师表美的精神内涵或内在方面应该是(道美)‎ ‎40、某市教委在教师中随机调查,问学生“你体会到老师对你的爱了吗?”,回答“体会到”的学生仅占10%!这说明(教师还没有掌握高超的沟通与表达技巧)‎ ‎41、教师在所从事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严格按照《宪法》和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以及其他相关的法律、法规,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符合法制化。这就是(依法执教)‎ ‎42、既是我国法律体系的根本大法,也是教育类法律的根本大法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3、教师要成功进行自己的人格修养,最好采取(“取法乎上”)策略 ‎ ‎44、一个人作为权利和义务(尤其是政治权利与义务)主体的资格,这是(法律意义上的人格)‎ ‎45、狭义的教育,主要指 (学校教育)‎ ‎46、良心中最一般、最基础和最普遍的内容就是(一般良心)‎ ‎47、按照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义务形成的最后和物质的基础是(社会存在)‎ ‎48、按照英国现代伦理学家罗斯的分法,我们日常生活中能够看到的普遍的常识性的(理所当然的)义务,例如忠诚、赔偿、感恩等属于 (显见义务)‎ ‎49、人们面对利害道德主体应该作到的事情就是(义务)‎ ‎50、教师在履行教育义务的活动中,最主要、最基本的道德责任是(教书育人)‎ ‎51、“师生如父子”,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是(教师对学生既有像父母一样的关爱,却没有像父母对自己子女一样的偏爱)‎ ‎52、认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 (孟子的观点)‎ ‎53、良心可以以直觉、顿悟、预感等瞬间完成的方式起作用,这是良心的(直觉作用 )‎ ‎54、据说美国杜鲁门总统的成功与当学生的时候赢得英文教师布朗小姐的爱吻有关,这说明教师的仁慈对学生学习具有(激发努力学习动机作用)‎ ‎55、主体对人对事要一视同仁,适用同一个规则或标准,这就是(对等) 56、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创新)‎ ‎57、托尔斯泰说:"如果一个教师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教师"。这意味着教师要(把热爱事业与热爱学生结合起来)‎ ‎58、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要在各方面都应该成为学生和社会上人们效法的表率、榜样和楷模。这一涵义是由(教师的工作对象决定的) 59、俗话说:"满招损,谦受益"、"虚心使人进步,骄傲受人落后",在团队合作中,最好首先做到(谦虚为怀、戒骄戒躁) 60、人们为了集中力量实现共同理想或任务而联合起来,相互支持,紧密合作。这就是(团结协作) 61、提出了教育事业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的是 (邓小平) 62、严谨治学,最重要的是(实事求是)    63、教师在求知和传授知识和学问的过程中要做到严密谨慎、严格细致。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严谨治学)‎ ‎64、教师公正的核心是(对学生的公正) 65、从伦理学的角度看,教师要公正地对待学生,首先是要真正(尊重和信赖学生) 66、在《论语》中记载着许多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孔子“仁”的中心是(爱人) ‎ ‎67、教师、学生合法权益集中体现是 (学校合法权益)‎ ‎68、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 ‎ ‎69、"教书"和"育人"的关系是 (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 ‎70、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爱学生)  ‎ 二、多项选择 ‎1、下面有关教育的论述正确的是(acd)a: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c:教育是一项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的社会活动 d:教育是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2、 教师仁慈的意义大体上可以概括为(abcd)a:职业自由感b:动机作用c:榜样效应d:心理健康功能 ‎ 3、 教师仁慈的特点包括(b c d)b:教师仁慈的教育性c:教师仁慈的理性色彩 d:教师仁慈的方法特性 ‎4、下列哪些是1993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的教师的义务(b c d)b: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c: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d: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 5、 决定义务的主观因素主要有两个方面,(a b)a:先验理性 b:道德认知 6、 从心理结构上说,良心有三种主要的构成成份(b c d)b:认知c:情感 d:意向  ‎ 7、 良心的三大主要特质是(a b c)a:内隐性 b:神圣性 c:基本性   8、道德义务与非道德义务相比,具有一些明显的特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a b c)a:道德义务的精神性 b:道德义务的自觉性 c:道德义务的意志特征 ‎ ‎9、教师要培养良好的道德义务感可以从哪些方面努力(a c d) a:努力培养自己的道德义务认知水平 c:努力提升自己的教育事业意识水平 d:实现教育义务意识向教育良心的转化 10、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两个显著区别是(c d)c:人格与师格的统一d:较高的格位水平 ‎ ‎11、师表美的几个构成方面应该包括( bcd )b: 表美 c:道美 d:风格美 12、下面有关教师为人师表的特征正确的是(a b)a:为人师表具有鲜明的示范性 b:为人师表具有突出的严谨性 ‎ 13、 廉洁从教的内容包括 (abcd)a:坚持高尚情操 b:发挥奉献精神 c: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d:不利用职权之便谋取私利 ‎ ‎14、教师的职业生活中所有的人际关系都需要用哪两项原则去处理(公正、仁慈)‎ ‎15、公正的内涵丰富,可以有不同的划分。从公正的性质上看,公正可以分为(报偿性公正、惩罚性公正) ‎ ‎16、要作到教育公正,教师在实践教育公正目标上应当注意(自觉进行人生修养、提高教育素养、正确对待惩罚的公正、作到公正与仁慈的结合)‎ ‎17、教师幸福的实现需要两个方面前提条件(狭义幸福能力的培养、广义幸福能力的培养)‎ ‎18、教育形式可以包括 (ABCD) A:学校教育B:通过各种知识媒介,使受教育者获得知识和受到教育的活动C:通过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来培养人的活动 D:自我教育 ‎ 19、 从德育(道德教育)的角度看,师表之美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三方面,{A:充分发挥教育主体的德育潜能 B :充分促成学生的榜样学习C :改善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效能} ‎ ‎20、教师对学生仁慈的内涵首先表现在对学生心态的正反两个方面,{A:教师对学生无条件的爱心C:教师对学生的高度宽容} ‎ ‎21、公正必须具备的特性有三条,{A:对等性C:可互换性D:最终价值判定的依赖性}‎ ‎22、为什么需要仁慈原则{C :仁慈是伦理的基本原则 D :仁慈是公正的延伸与补充}‎ ‎23、教师公正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十分重要。这一重要性体现在两个方面,{C :对学生个体D :对学生集体}    ‎ 三、判断题 1. 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 ×‎ ‎2.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3. 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同样可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就像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工人同样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样。√‎ ‎4.所谓师表美就是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 ‎5.依法治教的主体就是各级行政机关。×‎ ‎6.由于职业的规定性,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有显著的不同。√  ‎ ‎7.教师可以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的方针和政策。√‎ ‎8.伦理学与心理学对人格的解释是一样的。×‎ ‎9.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早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10.一个教师的举止既体现了他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又表现出他与别人交往是否有诚意。√‎ ‎11.当前的在校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主体,由于家庭生活空间与心理空间的狭小,在很大程序上促成他们的"自我专注",教育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基本不可能。×‎ ‎12.团结协作与相互激励公平竞争是矛盾的。×‎ ‎13.现代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是在人们的相互联系中进行的。√‎ ‎1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养成人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艺术。√‎ ‎15.当今,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处于“知识爆炸”时代,所以多读书毫无用处。×‎ ‎16.家长们有的"望子成龙",有的"望女成凤",这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思想。×‎ ‎17.教师热爱学生,一定要做到对学生公平公正,不分优劣,不分好坏,不分美丑,一视同仁。√‎ ‎18、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所以爱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是矛盾的。×‎ ‎18.教育是一种感化人心、塑造灵魂的工作,而"感人者莫先于情"。√‎ ‎19.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 ‎20.教师尊重家长,有利于教书育人工作顺利的开展。√‎ ‎21.人格的形成一方面是特定文化对个体的直接影响,使特定的人接受一定的伦理文化,实现其社会化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道德主体自身不断从客观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追求价值与人格的理想,从而实现其人格的改造和提升的过程。√ ‎ ‎22.仁慈就是具有高度理智性和超越性的爱心和宽恕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原则。√‎ ‎23.由于教师劳动的个人性质和自由性,在某种意义上,教师的劳动就表现为“良心活”的特点。√‎ ‎24.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履行自己的道德义务就失去了职业自由。×    ‎ ‎25.教师的良心修养仅仅是教育理想单方面的修养。 ×    ‎ ‎26.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这是教师应当履行的义务。 √‎ ‎27.人们在践行道德义务时必须有物质上的回报。×‎ ‎28.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通过促进生产力发展来实现。×‎ ‎29.对教师来说,能否做到对人仁慈,尤其是对学生做到仁慈施教,不是一个关系到教育工作成败的关键性伦理课题。×‎ ‎30.依法执教是教师的责任,与学生、家长、学校、社会毫无关系。×‎ ‎31.无论是从伦理体系完善的逻辑需要还是从人类生活幸福的基本需要出发,仁慈与公正一样,都是我们应当坚持的伦理原则。√   ‎ ‎32.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四、填空题:‎ ‎1、(理想信念)是道德之本,(教育观念)是师德之魂。‎ ‎2、理想按内容分为(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3、师生之间的(伦理关系)和 (情感关系)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4、(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尊重学生)是师生关系之基。‎ ‎5、(平等、民主、合作)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6、教师违反有关法律侵犯学生权利,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主要有(民事法律责任)、(行政法律责任)、(刑事法律责任)。‎ ‎7、师德修养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 ‎8、以德兴教的根本是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 ‎10、我国《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生成绩的权利,此项权利称为(管教权) 。‎ ‎1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新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 、(职业道德情感)和(职业道德行为 )的要求。 ‎ ‎12、三维教学目标由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构建起来的比较完整的课程教学目标体系。 ‎ ‎13课程设置原则 ( 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14、学生的生命健康权受到侵害主要是由教师体罚、(变相体罚)和不作为侵权行为造成的。‎ ‎16、教学大纲侧重强调的是知识和技能目标,课程标准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的同时,还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7、课程综合性是新课程特点之一,其综合性表现为(加强学科综合)、设置综合课程、增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18、教学大纲相对强调教师的教,课程标准更强调(学生的学),强调学习的(过程与方法)。‎ ‎19、新课程标准从内容上看,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20、能够体现学校办学特色的课程是(校本)课程。‎ ‎21、一般认为,传统的课堂教学偏重(科学世界),远离生活世界和儿童世界。‎ ‎22、按照课程资源的功能特点,可以把课程资源划分(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 ‎23、教师专业化是使教师从(普通职业型)转化成(专业职业)并获得相应专业地位的过程。 ‎ ‎24、教师专业发展的四个阶段:准备期(学生)、适应期(教学新手)、发展期(成熟教师)、创造期(专家型教师)‎ ‎25、专业情意包括:(专业理念、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 ‎26、教师专业发展中应关注:(环境、自我、生活、进行)。‎ ‎27、学生评价的主要方法:(行为表现观察、考试与测验、学科技能测试、学科综合任务评价)。‎ ‎28、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尊重兴趣爱好;实践性原则;从校情区情出发原则;综合性原则)‎ ‎29、新课程结构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课程的选择性)。‎ ‎30、探究学习的特征:(主动性、问题性、开放性、生成性、创造性)。‎ ‎31、合作学习的特点:(异质分组、积极互动、分工合作、资源共享、奖励体系)。‎ ‎32、建议学生建立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33、建构主义理论包括:(建构主义的知识观、学习观、课程观、教学观、评价观)。‎ ‎34、确立新的课程观:(不断生成的课程观、整合的课程观、实践的课程观、课程资源观)。‎ ‎35、新的教材观:(教材是“材料”、教材是“学材”、教材是“媒介”)。‎ ‎36、教师争取合法权利的途径有:(诉讼途径、行政途径、其他途径)。‎ ‎37、教师权利救济的途径有:(教师申诉制度、教育行政复议、教育行政诉讼)。‎ ‎38、理想路上的困惑:(择业与聘用、奉献与收获、热衷与改行)。‎ 五、名词解释 ‎1.课程资源:是指形成课程的因素来源和必要页直接的实施条件。凡是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因素都可以称为课程资源。‎ ‎2.科学素养:指科学知识、技术、方法、理性能力和科学精神的统一。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 ‎3.教材:指由一定的教育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和借以操作的材料。即教科书及其配套的教学参考书、教学挂图和图片等,还包括与教科书配套的幻灯片、投影片、录影带、计算机软件、光盘等。‎ ‎4.课程:课程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目的,在教育者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受教育与教育情境相互作用而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全部教育。是教与学的内容即知识、是教与学目标或计划、是学习者的经验、是各种活动。‎ ‎5.社会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社会制度和社会面貌的预见和期望。它在人们的理想中是最根本的,起主要作用,决定和制约着人们的职业理想、生活理想,是一个人全部理想的归宿和基础。‎ ‎6.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人们总是努力实现职业理想,以促进社会理想的实现。‎ ‎7.理想:是人们对事物的最高追求,它是有科学依据,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并通过一定努力能达到的希望和目标。‎ ‎8.信念:是理想的强化状态,是推动理想实现的动力。‎ ‎9.教师职业道德:简称教师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10.道德:就是通过理想、信念、传统习俗以及社会舆论来调节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方法与手段。‎ 六、问答题(1)‎ ‎1、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有哪些?答:(1)教师道德对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2)教师道德对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健康和稳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3)教师道德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为什么我们要施行“以德治国”的基本国策?‎ 答;以德治国是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略。江泽民同志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想: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汉国。法治与德治,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依法治国和依德治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整体。德治搞好了,可以推动依法治国。‎ ‎3、如何理解教师的职业理想?答: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正确地树立职业理想,是人生道路上一件头等大事。每个教师应把从事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业理想,作为和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这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 ‎4、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地位与作用?答:(1)教师是新课程的探究者与开发者;(2)教师是教与学的设计者与创造者;(3)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合作者与促进者。‎ ‎5、如何把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去?我们应注意些什么?答:三维目标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实施和落实三维目标,首先要设计出精确的、具体的、可执行的三维教学目标,其次是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和组织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和进行教学评价。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落实三维目标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在实践中实现结论与过程的统一;(2)在丰富多彩的智力活动中实现认知与情意的统一。‎ ‎6、怎样实现“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超级链接?答:(1)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基础和心理体验的积累;(2)变“教科书是学生的世界”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3)关注生活世界就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使学生的个性差异成为他们学习的起点,同时成为课程资源;(4)要关注“做中学”的学习方法的巨大价值;(5)重视并开好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 ‎7、应树立哪些新课程资源的理念?答:(1)教科书不是惟一的课程资源;(2)教师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3)学生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4)环境是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5)家长是不可替代的课程资源;(6)要确立立体多维互动的课程资源观;(7)要确立动态长效的课程资源观。‎ ‎8、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含哪几个方面?答:(1)宽广深厚的教师专业知识: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足够的所教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知识沟通与融合。(2)纯熟的教师专业技能:熟练的教学技巧;良好的教学能力。(3)教师的专业情意: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 ‎9、一个成熟的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技能?答: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教学技巧包括导入技巧、讲解技巧、提问技巧、教学媒体运用技巧、变化技巧、强化技巧、结束技巧;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教学评价的能力。‎ ‎11、简析新的教育观、发展观、学生观?答:(1)新的教育观:教育是把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的根本途径;以育人为本;思想情感也是力量;让学生生活在希望之中;心理健康与身体同等重要;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拿起表扬的武器。(2)树立新的发展观:要全面发展;让每个学生都创造奇迹;着力培养出格的人。(3)确立新的学生观:学生不是碗,教师不是缸;没有差的学生,只有差的教育;教育的捷径-----发展强势智能。‎ ‎12、搞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中应注意哪些问题?答:(1)认真学习道德理论,坚信以德治国伟大方略的意义;(2)积极进行道德实践;(3)努力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专业素养,尤其是要适应信息社会的要求,提高信息技术水平。(4)努力参加课改实践,通过教育教学实践,进一步转变观念,提高专业水平,提高职业道德水准,并且要积极参加继续教育。‎ ‎13、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坚持“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答:(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2)面向全体学生,同理注意学生的个性发展;(3)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14、教师要实现职业理想,应力求做到哪几点?答:(1)树立教育事业心;(2)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3)要有教育责任感。‎ ‎15、教育观念对教师行为有哪些影响?答:(1)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2)影响教师自身专业化的实现;(3)深刻影响着教师的师德修养。‎ ‎16、人民教师应享受哪些权利?答:教育教学权;科学研究权;管理学生权;获取报酬待遇权;民主管理权;进修培训权;人身权。‎ ‎17、电子学习方式有什么优势?答:双向互动、实时全交流;内容丰富和多媒体生动表现;个性化教学;自动化远程管理。‎ ‎18、学业改革评价的重点应放在哪里?答:(1)加大过程评价的研究实验力度;(2)研究建立行为表现观察的内容结构和方法体系;(3)进行考试测验改革;(4)发现和展示学生的特殊才能;(5)给学生自评以应有的地位。‎ ‎19、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答:(1)要通过有效地利用网络资源备课来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背景材料;(2)要在化解难点、突破重点的同时留给学生思维的时空;(3)要通过网络使学生在乐学的基础上会学、创造性地学习;(4)要促进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不是取代学生的实践活动;(5)要与传统教学手段和方法相结合,不要一味否定传统的教学观念、手段和方法,要继承优秀的经验;(6)不要让网络取代教师,教师要发挥自己作为主导者的地位;(7)该出手时才出手,不可滥用网络。‎ ‎20、如何在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答:(1)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把教学的过程变成师生共同探究的过程;(2)让学生“有中生有”;(3)使学生“有中生无”;(4)使学生“无中生有”。‎ ‎21、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答:(1)素质教育的理念切实体现在课程标准的各个部分;(2)突破学科中心;(3)改善学习方式;(4)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功能;(5)拓宽了新课程的实施空间。‎ ‎22、如何做到爱学生?答:(1)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2)要关心学生、了解学生。(3)体贴入微、严格要求。(4)要以治教。‎ ‎23、怎样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答:(1)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对待学生;(2)以爱为基础,信任、理解学生;(3)面向全体,因材施教;(4)讲求民主,宽松和谐;(5)塑造和提升现代教师人格。‎ ‎25、新时期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什么要求和挑战? 答:我国社会发展和基础教育改革对教师的专业化和专业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和挑战。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素质较高和专业化教师队伍,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1)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求。(2)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理念。(3)实现角色的转变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具体目标。(4)教师专业发展还应体现为教师对育人的责任感的提升。‎ ‎10、教师侵犯学生权利行为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答: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侵犯学生的生命健康权;侵犯学生的隐私权;侵犯学生的名誉权;侵犯学生的人身自由权;侵犯学生性的不可侵犯的权利;侵犯学生财产所有权。‎ ‎26、教师侵害学生受教育权常表现在哪些方面?答:(l)侵犯学生受教育机会平等的权利(2)侵害学生参加考试的权利(3)侵犯学生上课学习的权利(4)侵害学生受教育的选择权(5)侵犯学生在升学、复学方面的同等权利 ‎27、简述确立三维目标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意义。 答:有利于改变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现象。注重学习主体的实践和体验,注重学习者的学习经历和学习经验,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掌握方法。课程本身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度统一,使日常的学科学习上升到追求真善美的境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28、新课程实施中,教师的角色和行为需要发生哪些变化? 答:(l)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全面发展转变;(2)由“大一统”教育向“让每一个孩子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转变;(3)由“以教定学”向“以学定教”转变(4)由“重结果”向“重结果更重过程”转变;(5)由“知识权威”向“平等和谐”转变(6)由教学模式化向教学个性化转变。‎ ‎29、新课程学生评价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答:(1)在评价功能方面,要淡化甄别与选拔,重视发展;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2)在评价内容方面,实现评价指标多元化,关注个体差异;如学生在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交流与合作、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而不仅仅依靠纸笔考试作为收集学生发展证据的手段。(3)在评价主体方面,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及时发现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发其内在发展的动力,从而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实现个体价值。(4)在评价方法方面,实现评价方法多样化。考试只是学生评价的一种方式,要将考试和其他评价的方法,如开放性的质性评价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描述学生发展的状况。改变纸笔测验是考试的惟一手段,应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对象等,选择灵活多样的考试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变过分注重分数、简单地以考试结果对学生进行分类的做法,应对考试结果做出分析、说明和建议,形成激励性的改进意见或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30、建构主义的知识观与传统教学观的区别是什么?‎ ‎31、 如何理解道德的本质?答:(1)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2)道德是特殊的规范调解方式;(3)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32、简述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性。答:(1)是完成教师的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2)是教育迎接21世纪挑战的需要;(3)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要求;‎ ‎33、如何理解教师职业道德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答:(1)社会经济关系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客观物质的基础;(2)社会经济关系对教育目的和人才模式的影响,必然要求教师具备相应的道德素质;(3)社会经济关系的发展变化,引起教师职业道德的发展变化;‎ ‎3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有哪些? 答:(1)在道德意识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更高的要求;(2)在道德行为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有着更强烈的示范性;(3)在道德影响上比其他职业道德更广泛、更深远;‎ ‎35、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关系中的基本道德要求?答:(1)热爱教育,勇于奉献;第一,热爱教育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第二,乐于奉献是人民教师的本色。(2)教书育人,尽职尽责;第一,教书育人是教师的根本道德责任。第二,兢兢业业,练就扎实基本功。(3)严谨治学,提高教学水平;第一,刻苦钻研业务,提高自身素质。第二,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加强教育科学研究,提高科研水平。(4)以身立教,德识统一;‎ ‎36、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与条件?答:意义:(1)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转化的需要;(2)教师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3)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条件 ‎:(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中的社会道德教育;(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中的个人道德修养;(3)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中的道德评价;‎ ‎37、教师的职业良心如何调节教师的行为?答:(1)在教师做出某种职业行为之前,职业良心要依据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对教师行为的动机进行检查,对符合教师职业的道德动机给予肯定,对不符合教师职业道德的动机给予否定,从而使教师作出正确的动机决定;(2)在教师职业行为的进行过程中,教师职业的良心能够起到自我控制和监督的作用;(3)在教师职业行为后,教师职业良心能够对教师行为的后果和影响作出评价;‎ 六、简答题(2)‎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答:①从教师的社会责任来看,师德具有全局性;②从教师的社会地位来看,师德具有超前性;③从教师职业及个人素质来看,师德具有导向性;④从教师的人格评价来看,师德具有超一般职业的示范性。‎ ‎2.简述教师与家长合作沟通的态度和技巧。答:①谦虚和蔼;②尊重理解;③一视同仁;④角色置换。‎ ‎3.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④从一点一滴做起;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4.如何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答:①理解别人;②注意小节;③信守诺言;④阐明期望;⑤诚恳正直;⑥勇于道歉。‎ ‎5.简述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的“偏爱”、“偏见”的危害性。答:教师在公正对待学生方面往往出现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偏见。①教师对优生的偏爱很容易使那些自觉性、自主性不高的学生感到自己受到了冷落,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进而放弃某门功课的学习。②教师对差生的偏见,就是对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的歧视,就会增加学生的厌学情绪,进而造成学生逃学、辍学等,给学生的身心造成严重的伤害。‎ ‎6.简述国外教师道德教育的共性特点。答:①重视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②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③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④强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 ‎7.教师道德教育的现代要求是什么?答:①教育观念现代化,就是要确立以更新观念为先,以高尚师德为本的观念;②才学知识现代化,就是要努力学习,丰富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③教育能力现代化,就是要在教学、育人、管理、创新上具备过硬教育学生的能力;④心理素质现代化,就是要优化情感、性格、意志、心理调适,心理保健、心理体验等方面的心理品质。‎ ‎8.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现实意义。答:①可以为解决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提供良好的途径和方法,为教师职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②可以改变以往人们对教师职业的认识,即只要有知识就可以当教师的传统旧观念;③可以提高在职教师的专业水平,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物质待遇;④可以吸引更多的素质较高的、有志于从事教育事业的青年学生投身于教师职业。‎ ‎9.简述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纪律的辩证关系。答: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①二者的统一性。职业纪律与职业道德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是教师对职业活动的共同要求。一个自觉用职业道德约束自己的人,也必然是一个严格遵守职业纪律的人,‎ ‎ ②二者的差异性。职业道德是用榜样的力量来倡导某种行为,而职业纪律以强制手段去禁止和惩处某种行为。纪律的执行和检查往往有专门机构来保证,而职业道德是靠社会舆论和内心信念的手段来实现的,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的思想境界和情操。‎ ‎10.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答:①明确区分教育活动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恶”;②向教师阐明基本道德准则的基础上,以系统的职业道德行为规范为教师提供全面、科学认识教育活动的工具;③可以帮助教师凭借道德预测,预见教育活动中可能发生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以及某种教育行为可能产生的后果,并为此做好道德选择的准备;④帮助教师运用一定的师德观念、师德规范和准则去分析、评价自身与他人的教育行为。‎ ‎11.什么是教师职业良心?其具体的要求有哪些?答: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具体要求是:克尽职守、自觉工作、爱护学生、团结执教。‎ ‎12.师德建设的核心必须处理好的“三个关系”是什么?答:①要处理好与教师职业的关系,即教师要有敬业精神;②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意味着教师对学生要有爱心;③要处理好与自身的心理和行为的关系,这意味着教师要为人师表,人格高尚,克制私心。‎ ‎13.与人交往握手要注意哪些顺序?答:①在上下级之间,应先上级伸出手后,下级才能接握;②在长幼之间,应长辈先伸手后,晚辈才能接握;③在男女之间,应女方先伸手后,男方才能接握。‎ ‎14.教师与家长之间存在的分歧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答:①教育观念上的分歧:教师与家长在教育观念上存在的分歧主要体现在人才观和儿童观上。②教育出发点的分歧:教师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社会职责,从社会要求出发对全体学生实施科学系统的教育;而家长则把教育看作是自己的义务,从个人意愿出发对自己的子女实施自然的综合的教育。③教育方法的分歧:教师教育行为一般来说是科学的、系统的、有目的性的,而家长则是经验的、零散的、自发性的。④教育价值观方面的分歧:职业、交往、文化、时距等具体因素直接形成了教师与家长教育价值观的矛盾。‎ ‎15.实现“双赢”协作原则应当遵循哪些要领?答:①培养双赢的品格;②建立双赢的人际关系;③签订双赢的协议;④建立双赢的制度。‎ ‎16.教师为人师表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为人师表的表率性、律己性、内外统一性、真实性和自然性、平凡性和精神的高尚性。‎ ‎17.教师在实践中体现爱与严的结合应把握的基本问题是什么?答:要善于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和关爱;要适度把握对学生的严和爱。‎ ‎18.廉政从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答:保持廉洁自律,监守高尚情操;抵制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自觉接受外在监督,增强廉洁从教意识。‎ ‎19.在实践中体现严谨治学主要应把握哪那些方面?答:好学不倦,努力精通业务;把握规律,科学施教;严以律己,精益求精;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20.教师与学生家长应保持的基本关系是怎样的?为什么?答:社会地位的平等性,联系交往的互尊性,教育过程的配合性;平等性主要是由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互尊性不仅是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关系决定的,也是搞好教育的需要,更是社会道德的必然要求;配合性是因为对学生的教育需要个方面影响的一致性,特别是学校与家庭影响的一致性。‎ 七、辨析题 ‎1.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答:①这种说法正确。 ②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在认识能力、行为方式、情绪状态、性格特征等方面表现出积极良好的姿态,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进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教师心理不健全、不健康会对工作产生消极影响,严重的不仅影响其传道、授业、解惑作用的发挥,而且也会对教师职业道德形象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并给学生身心带来不同程度的伤害。‎ ‎③所以,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有可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 ‎2.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答:①这种说法错误。 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不仅要爱到外部环境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社会历史条件、具体的生活环境和社会道德观念与教师道德规范体系等;而且还要受到教师个人的主观内部条件的制约,诸如教师个人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教师个体的道德素质,教师个体能力素质等。尤其是教师的主观内部条件对于自身选择合乎道德的行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③因此,“师德行为的选择仅仅受外部条件的制约”的观点是片面的。‎ ‎3.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答:①这种说法正确。 ②教师职业道德行为过程是由行为前的行为动机的确定,行为选择,行为本身以及行为之后的反省和评价的过程来完成。这一过程,既是精神活动的过程,也是实践活动的过程。道德是实践的精神,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总是把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变为以道德原则和规范为标准的道德评价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教师职业道德不是被动地反映教育现象过程,而是从教师特定的职业道德价值要求出发能动地反映教育现象的过程。③所以,教师职业道德是一种“实践精神”。‎ ‎4.教师职业良心同教师权利相联系,并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答:①这种说法错误。 ②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指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履行义务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的能力,从教师的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主要表现为教师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教育事业整体的一种高度自觉的责任感;教师在教育教学劳动中对自己的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 ‎③因此,教师良心同教师义务密切联系,并从教师教育教学劳动中表现出来。‎ ‎5.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答:①这种说法正确。 ②惩罚绝不等于休罚,更不是伤害,不是心理虐待、歧视。教育不是改造人,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当一个孩子犯了错,要惩罚他,首先要肯定他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孩子犯了错,在不伤害其自尊的前提下实施“惩罚”,是必要的。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 ③所以,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 ‎6.教师对优生的偏爱是自然的,无可非议的。答:①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②教师对学生的公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只有热爱每一个学生,才可能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尽可能的发展。教师要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必须走出的误区是对优生的偏爱和对差生的歧视。对优生的偏爱不但会造成其他学生感到受冷落进而产生自卑感,同时也不利于优生的健康成长。对差生的歧视是完全没有理由的。 ③事实证明,在某阶段学习上有困难或其他方面有缺点的学生同样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对他们的歧视会造成其身心的伤害。‎ ‎7、 教师专业化要求教师积累和形成丰富的实践性知识,理论性知识不再重要。‎ 答:这种观点是错误的,教师教学的中心任务是对学科作出一种教育学解释。教师在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过程中,应当注意有意识地沟通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这两类知识并不总是一致,也并非截然分开的。理论性知识可以转化为实践性知识进而指导教学实践行为和活动;但理论性知识又不是自动转化为实践知识的,它必须通过教师的实践反思、同伴合作和交流才能实现这种转化的。因此,教师既要重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又要重视重视理解、检验和批判性反思自己的实践性知识, 以促进两类知识的相互转化,主动地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结构。 ‎ 八、教育案例分析 ‎1、某校初中二年级学生费某平时纪律松散,经常迟到,上课与邻座讲话,经老师多次教育仍无改变。该生家长因忙于做生意,对子女疏于管教。班主任赵老师虽然多次与其父母联系但没有找到其父母。赵老师认为,如果继续让费某随班学习,会给其他同学带来不良影响,于是他三番五次找费某谈话,要其自动退学。费某在老师的压力下,加上本身又有厌学心理,便于2002年5月20日,未经家长同意,辍学回家。这位班主任老师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分析。 ‎ 答:(1)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受教育的权利;教师要依法执教。‎ ‎ (2)分析与评论: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价值要求,与对学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班主任老师不得随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和感情用事;后进生的转化需要教师的爱心、耐心和信心;教师要对学生一视同仁,不可偏爱,要讲究教育艺术。‎ ‎(3)个人观点:看法不偏激,基本符合实际,有一定操作性,(2——8分);看法独到,有创造性和操作性,可再奖励2分。但本题给分不超过20分。‎ ‎ 2、两名学生周日到某工地玩耍,产生了偷拿工地上的钢筋卖钱的想法。他们正准备搬运钢筋时,被值班的工头当场抓住并扭送到学校。班主任对两名学生进行了严厉批评教育后,对两名学生处以每人4--14元不等的“治安罚款”。试分析班主任的做法是否合理?并阐明理由。P76--见案例评析2‎ ‎3、河南省某镇一所小学,为了迎接上级教育部门教学检查,该校三( 3 )班班主任李老师受校长委托通知王大军同学不准到校上课,理由是王大军同学平时调皮倒蛋,不遵守课堂纪律,成绩很差。为了达到评价好印象,故勒令该生停课一周。这位班主任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否合理?请加以评析。 ‎ 答题要求:( 1 )停止学生上课的做法是不对的,侵犯了学生的教育权;教师应依法执教;( 2 )分析与评论:停止违反纪律的学生上课,应符合教育活动的客观要求,与对学生的教育相一致,同学生违纪程度相适应,有充分客观的事实依据和法律依据,学校和教师不得善意不让学生上课,不能带有个人偏见或感情用事; 4 分( 3 )个人观点:看法不偏激,基本符合实际,有一定操作性,给 1—4 分;看法独到,有创造性和操作性,再奖励 2 分,但本题给分不超过 10 分。 ‎ 九、论述题 ‎1.结合自己学科教学,设计一个“重结果,更重过程”的教学片段。 ‎ 答:第 96 页。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把书本知识学习同现实生活和实践经验结合起来,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形成的过程上,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案,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在做中学,在做与思考中发现知识,掌握规律。参见 97 页例证。 ‎ ‎2.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实际,谈谈在教学行为上为何实现从“知识本位”向“育人为本”的转变?  答:第 95 页,突出对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收集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协作能力培养,发展学生对自然、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责任感、使命感。教师要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在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 ‎3.结合自己所任学科的教学实际,谈谈从“知识本位”教学设计向“育人为本”教学设计转变的基本要领。 ‎ ‎ 答:(1)从目标设计与执行的角度,要实现从“知识目标”向“三维目标”转变;(2)从内容选择与转化的角度,要实现从“封闭、单一、确定性内容”向同时兼有“开放、多元、不确定性内容”转变;(3)教师要变单向学生传授固定知识向促进学生学会学习转变,要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发展,要不断增加创造性的教学设计;(4)设计过程中要由过去过份关注教师的教向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求、体验等转变;(5)教学过程中要由过去过分关注结论、结果向同时关注过程、方法、态度等转变;(6)教学评价中要由过去过分关注考试成绩向同时关注学生多元智能发展,培养学生丰富个性等转变。‎ ‎4、美国教育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请你谈谈对这个教师成长公式的理解和体会。‎ ‎ 答:这个公式反映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为,经验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但没有反思的经验是封闭的、僵化的和有局限的。 在教育教学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以下功能:(l)反思使教师重新找回失去的自我,相信自己才是处理自己问题的专家;(2)反思使教师隐藏在自己心中的教育思想得以激活;(3)反思是充分挖掘自己专业发展资源的主要方式。结合自己的实际和体会。‎ ‎5. 论述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基本内容。答:形成:(1)社会主义崭新的道德关系为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社会基础;(2)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为教师道德品质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教育条件;(3)社会主义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在教育实践中得到发展和完善;(4)社会主义教师个体品质是在马克思主义伦理道德思想的指导下,扬弃教师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 基本内容:(1)献身教育事业;(2)正直诚实;(3)自尊自强;(4)艰苦朴素;(5)开拓创新;‎ ‎6.怎样理解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答:(1)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不是抽象的自由,而是具体现实的自由;(2)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也是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3)教师道德行为选择的意志自由还是从客观进入客观,又从必然进入应然的过程;‎ ‎7.结合教育、教学实际试述如何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答:(1)尊重理解首先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础之上,没有平等也就没有尊重和理解;(2)在平等的基础上要尊重学生;(3)平等地对待和尊重学生,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第二,要平等、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第三,尊重学生的合法权利;(4)举例说明 ‎8.怎样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双重效应?答:(1)市场经济的直接目的是为了取得价值的特点,对教师人生价值观的影响; 积极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商品产生者不能牺牲使用价值去追求价值,不能把价值作为唯一追求目标。这一特点辐射到学校,有利于培养人们(包括教师)独立自主地选择人生价值的自觉性,摆正个人在社会生活中的位置。 消极影响:市场经济对价值的追求,又潜伏着为价值而牺牲使用价值的可能。教师不可能游离于市场经济潮流之外,有的人染上弄虚作假、追逐个人名利的坏思想、坏作风,出现了人格的扭曲。 (2)商品通过等价交换来实现商品价值的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积极影响:市场经济等价交换原则,有利于提高社会经济效益,有利于培养人们的效率、效益观念,促进人们更好地提高自己的素质。 消极影响:若把等价交换原则不适当地运用到人际、工作之中,往往助长了权钱交易腐败之风的蔓延。 (3)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特殊利益是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的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积极影响:市场经济这一特点辐射到学校,有利于教师维护自己的正当利益,激励广大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学技巧。‎ ‎ 消极影响: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的特点,又可以诱使一些为了满足个人私欲而“重利轻义”乃至“见利忘义”,置国家人民利益于不顾。 (4)市场经济的竞争特点对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 积极影响:在市场经济竞争中,广大教师的自主、自强、自立意识和创新精神有了一定的增强,使学校教学工作充满了生机。 消极影响:为了在竞争中取胜,有的人不适当地把市场竞争原则运用到社会生活中,扭曲市场竞争原则的作用。在教育领域,在教师队伍中也存在这种现象。‎ ‎9、结合社会实际,谈谈新世纪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师德观。答:(1)新世纪我们需要的是“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2)“理想与现实的统合”的师德观就是既满足教师个体的内在需要,也顾及社会规范的要求,是一种可信又可爱的师德观。其构建应符合三大原则:服务性原则,时代性原则,张力性原则。(3)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交往于陌生的业缘群体之中,但利益关系却相互依赖,每个人都享受他人服务,同时每个人又主动服务于他人。人们处在一种互惠合作、相互依赖的利益关系之中:社会提倡以义取利的伦理观,精神的满足离不开物质的满足,劝人放弃物质欲望来实现社会大治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4)只有把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师德统合起来,才能在正视现实和重视现实价值引导的基础上营造出让教师觉得可以接受、可以做到的师德。P7‎ ‎10、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关于师德规范要求的认识。P17答:《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教师宪章》,提出了教师应遵循的师德规范,包括:(1)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思想自由,并鼓励他们发展独特的判断力;(2)教师要致力于培养作为未来成人及公民的道德意识,并以民主、和平与民族精神教育儿童;(3)教师不能因性别、种族,肤色及个人信仰和见解的不同,将个人信仰及见解强加于儿童;(4)教师要在符合学生自尊心的范围内实施仁慈的纪律,不得采用强制和暴力。‎ ‎11、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答: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 它的意义是:(1)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2)有利于强化教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3)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具体内容是:(1)对事业无私奉献;(2)对学生,真诚热爱; (3)对同志,团结协作;(4)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爱岗敬业,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实践中;热爱学生是师德的核心,教师应关心学生,尊重、信任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为人师表,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将做人与育人统一起来,时时处处为学生做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不断钻研,不断进取。 ‎ ‎12、请联系实际谈谈怎样才能做到模范遵守教师职业纪律?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第二,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第三,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第四,从一点一滴做起。第五,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教师要不折不扣地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必须自觉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分配,听从指挥。教师不得借职业之便谋取个人私利,弄虚作假,营私舞弊。教师应当和学生建立正常的师生关系.必须禁止打骂,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行为。‎ ‎13、论述国外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共性及其启示答:答:共性:(1)注重教师职业道德的规范建设。国外都极为重视编制具体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保证教师在职业道德习惯养成上和社会对教师道德行为的评价上有规可依,有章可循。(2)注意划分师德规范的结构层次以便于实施操作。西方国家注重区分师德规范的不同层次。以对教师整体与个体提出不同层次的职业道德要求。(3)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强调师生关系旨在尊重学生自主性的精神,使他们的人格得到充分发展。(4)强调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内化与养成。西方国家不以师德为名专门设置课堂进行简单的灌输或空洞的说教,而是将其渗透在学校及社会的日常道德教育之中。 启示:(1)应重新建构以民主法制和公民义务为基础的师德规范。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制定的依据是基于对教师职业的崇高性认识而作出的对教师的人格期待。在西方各种行为规则都必须定位在法律的框架之内。(2)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应从“理想”回归“现实”,从“高尚”走向“朴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应该现实一些,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高尚”走向“朴素”,更加符合人性,符合社会发展的实际。(3)师德教育应从“灌输”走向“养成”。注重教师职业及师德内化与行为养成,使从教者和教师被选者真正从内心、从价值趋向上认同教师专业,使从教者变成一种内心的自由选择。(4)严把教师职业入口关。我国已正式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要学习国外严把教师职业入门关的做法。我们要认真研究国外的经验,吸取合理内核,促进我国教师职业到的建设。‎ ‎14、论述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功能。答:(一)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其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集体、社会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教师职业道德的实践功能集中表现在三大方面,即教育功能、调节功能和社会促进功能。‎ ‎1、教育功能。从伦理学上看,教师特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总和即构成了教师的人格。教师的人格在学校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首先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其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再次,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此外,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2、调节功能。调节功能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基本、最主要的功能。它不仅指向教育过程,而且也指向教师本身。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具有调节作用、对教师本身具有自我调节功能。‎ ‎3、促进作用。在实践领域,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还表现在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促进作用。其一,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深远的影响。其二,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促进社会道德风尚的改变。‎ ‎1、什么是教师职业?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教师职业:按照一定社会需求和标准,向人们进行各方面的教育,以培养为目的,促使人发展的一种职业。特点:长期性和复杂性、延续性和艰苦性、艺术性和创造性、主体性和示范性、个体性和群体性。‎ ‎2、简述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价值或社会意义 ‎:第一:教师职业劳动对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起着直接而重要的作用,表现在:首先教师是人类文化的积极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贡献巨大;其次,教师是一代新人的精心培育者,对提高新生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教师是新知识新技术的创造着直接丰富着人类的文化宝库。第二:教师的职业劳动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起着间接而巨大的作用,表现在:首先,教育部门与物质生产紧密相关,教师的劳动以培养生产力当中的主要因素劳动者的形式有力的作用于物质生产过程;其次,教师通过劳动,为社会培养科技专家队伍,合格劳动者经济管理人员,所有这些队伍,都为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经济效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再次,能提高新一代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准,理想、纪律、良好的人际关系等精神因素,能转化成物质因素,也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巨大因素。第三,教师的职业劳动对一个人的成长发展起着引导作用,首先,一个人的知识领域的开拓,智力的发展,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的建立,文明习惯的养成,教师起着重要作用;教师丰富的知识和高超的教育艺术使学生成为有用之才;教师辛勤的劳动、坚强的意志给学生带来信心和毅力。‎ ‎3、什么是道德,道德的特殊属性或特点有哪些:道德是由一定社会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所决定的,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来维持,以区别善恶、正邪、荣辱为内容的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和实践活动的总称。特殊属性和特点:道德规范是一种非制度化的规范、道德的调节手段是非强迫性的、道德的自律和内化的规范、道德调节是以必要的个人利益的节制和牺牲为前提的。‎ ‎4、什么是职业道德,职业道德的特征: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从事某种职业活动的过程中,思想和行动所应遵循的道德准则和道德规范,即调整职业内部、职业之间、职业与社会之间的各种关系的行为准则。特点:内在稳定性、形成和行为尺度的多样性、适用对象的限定性。‎ ‎5、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具体表现如何?教师职业道德即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活动中,所应遵循的调节师生、教师与集体、教师与社会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和所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具体表现:教师职业理想、态度、义务、技能、纪律、良心、信誉、作风 ‎6、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意识水平的高层性、道德境界的高尚性、道德意识自觉性、行为举止示范性、道的影响深广性、道德内容先进性 ‎7、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调节作用、教育作用、导向作用、促进作用 第二章 ‎1、确定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主要有哪些?(一)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反映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二)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符合一般社会道德原则的要求;(三)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在教师职业道德体系中居于核心和主导地位;四)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必须符合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的要求。‎ ‎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有哪些?集体主义原则;教育人道主义原则;教书育人原则;乐教勤业原则;教育民主原则;教育公正原则;人格示范原则;依法执教原则。‎ ‎3、集体主义原则的内容要求有哪些?首先,坚持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统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其次充分尊重和维护个人的正当利益;最后,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放弃或牺牲个人利益,同时不断发展和完善集体利益,一逐步满足个人的正当利益。‎ ‎4、简述集体主义原则的本质?第一,集体主义反映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关系的根本要求。第二,集体主义正确解决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矛盾。第三,集体主义贯穿于社会主义道德的一切规范和范畴之中,成为构成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核心。第四,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于一切旧道德的根本标志。‎ ‎5、集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教师如何贯彻集体主义原则):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把集体利益放在首位;正确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正确处理贡献与索取的关系。‎ ‎6、确立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客观依据有哪些(为什么说教育人道主义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首先教育活动过程中人际关系的特殊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关系的特殊性;对于教育过程中的一切参与者来说,都有一个如何才能在这一过程中调节好自我与其他参与者的关系。‎ ‎7、坚持教育人道主义原则的具体要求有哪些(教师如何贯彻教育人道主义原则):尊重和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真诚地与其他教育者合作。‎ ‎8、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说教书育人是我国教德的基本原则)首先,教书育人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由教师的本质特征和职责决定的;其次,教书育人一直是衡量和判断教师工作优劣的根本标准,也自然成为指导教师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原则 ‎9、教书育人原则的具体要求有哪些(教师如何贯彻教书育人原则):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正确理解育人的含义,树立全面育人的意识。‎ ‎10、乐教勤业原则为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首先,是由教育实现自身效益和社会价值的内在需要决定的;其次,乐教勤业是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和动力,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核心;再次,乐教勤业是教师胜任和做好教育工作的首要条件。‎ ‎11、乐教勤业原则的具体要求或教师如何践行乐教勤业原则?首先,热爱教育工作,把教育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来追求;其次,勤业精业,用于探索。‎ ‎12、教育民主原则为什么是教师这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教育民主原则是根据人的需要提出来的。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人,认识有思想、有尊严、有个性、有独立自主性,有受人尊重的需要,有发言的权利。没有民主的生活方式和民主的教育方式,知识和信息就不能充分共享和交流,理智就不可能充分运用和发展,道德就没有机会和条件得到培养,个人的尊严和发展目标就无法得到鼓励。‎ ‎13、教育民主原则的具体要求是什么?(教师如何贯彻教育民主原则):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人格;教师要以平等、宽容、博爱、友善和引导的心态对待学生;教师要营造一种使学生能平等交流、主动参与、自由探索、大胆创新的民主氛围。‎ ‎14、教育公正原则为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首先,实现教育公正,是教师从教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是教师高尚人格和美好品质的生动体现,是教师为人师表,以身作则的重要内容;其次,教师的公正、无私、善良、正直,能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体验到公正的合理性,成为他们健康成长的心里基础,有利于影响和激励学生对真善美的追求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有利于教师得到学生的信赖和尊敬,形成健康的教育活动局面;有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5、教师教育公正原则的具体要求有哪些?(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教育公正):尊重学生人格和受教育的平等权利;因材施教;赏罚分明。‎ ‎16、人格示范原则为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能原则?人格示范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教师良好的人格是一种对学生有直接影响的教育因素。‎ ‎17、人格示范原则的具体要求有哪些?教育者先受教育;在实践中努力锻炼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要有良好的仪态。‎ ‎18、依法执教的意义何在、含义?含义:是指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依照国家的法律制度从事教育活动,保证教育活动的合法性、正确性,促使学生的健康发展。‎ 意义:依法执教作为教师职业道德,是做好教育工作不可忽视的;加强依法执教,以法制来确保教育的改革、发展和保证教育社会功能的实现;只有依法执教,才能争取教育社会地位的保障,才能自学维护和保障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 ‎19、依法执教的具体要求有哪些?依法执教,做奉公守法的模范;模范执行国家的政策法令;自觉遵守社会主义纪律;廉洁自律,抵制不良社会风气的侵蚀。‎ 第三章 ‎1、什么是教师道德范畴?教师道德范畴主要有哪些?概括和反映教师道德的主要特征,体现一定社会对教师道德的根本要求,并成为教师的普遍内心信念,对教师的行为发生影响的基本道德概念。‎ 范畴:教师良心;教师公正;教师义务;教师荣誉;教育威信(教师威信)。‎ ‎2、什么是教师良心?教师良心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良心:是教师个人在教育实践中,对社会向教师提出的一系列道德要求的自觉意识,是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集体和社会自觉履行其职责的道德责任感以及对自己教育行为进行道德控制和道德评价的能力,是多种教师职业道德心理因素在教师个人意识中的有机统一。‎ 表现:首先,教师个人对学生、教师群体、对整个事业有一种高度自觉的道德责任感,对自己应当履行的道德职责,有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把自己对学生、教师集体、对教育事业而负的责任,看着是自己的义务,并准备尽自己所能去履行着一义务;其次教师对自己教育、教育行为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评价。‎ ‎3、教师良心是怎样形成的?第一,它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而形成的。第二,它是对教师道德关系的自觉反映。第三,是教师接受职业道德教育,自觉进行师德修养的产物。‎ ‎4、教师良心在教师职业行为过程中的作用有哪些?第一、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选择起着主导作用;第二、教师良心对教师的行为过程起监控作用;‎ 第三、教师良心对教师行为结果起评价作用。‎ ‎5、教师公正是怎样形成和确立的?(一)教师公正受一定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教育制度、教育职业劳动目的制约;(二)教师公正取决于教师对教育规律和每个学生情况的认识水平;(三)教师公正的确立取决于教师觉悟的提高。‎ ‎6、教师公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第一、有利于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保证教育任务的顺利完成;第二、有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第三、有利于教师威信的形成。第四、给学生的道德心灵以良好影响。‎ ‎7、教师义务的特点有哪些?(1)教师义务是教师客观存在的职责,使命和任务,具有客观约束力,获得了道德命令的性质(2)教师义务是在教师理解和认识了社会对教师的客观要求,自觉形成的一种内在信念和意志,具有主观性,表现为教师自觉快了的履行义务(3)善于从对社会教育事业有益或有害的观点来评价自己的行为,服从教育事业的根本利益,合理使用教育工作权利的特点。‎ ‎8、教师义务的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有利于减少和协调教育工作的冲突情势,保证教师劳动顺利进行(2)可以使教师在教育劳动中自觉进行道德上的综合判断,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3)有利于在教育劳动中培养高尚的师德品质 ‎9、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荣誉的内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光荣的角色称号(2)无私的职业特征(3)崇高的人格形象(4)丰厚的劳动回报 ‎10、作为教师怎样才能正确对待荣誉?(1)要处理好个人荣誉和集体荣誉,集体荣誉在个人身上的体现,集体荣誉是由其中的个人建立的功绩所代表和组成(2)处理好自尊和谦逊的关系 ‎11、如何理解教师的教育威信?(1)教师的道德威信是教师人性的光辉,是教师人格的力量,是教师人格的整合(2)教师道德威信是社会,尤其是教育环境中的人,对教师个人的职业实践活动中得到的地位,道德影响力的自觉承认,褒扬、赞赏,是教师社会价值的表征(3)教育威信意味着学生对教师的信赖和尊重(4)意味着教师有正确的学生观,师生关系融洽,教师热爱学生,善于和学生交朋友(5)意味着教师以自己良好的个性品质和才能影响学生,使学生产生一种积极、肯定的意向,确定教师影响力的正确性,自觉接受教师的指导 ‎12、教师教育威信的意义和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1)教育威信是教师展开教育教学工作的道德基础(2)教育威信的高低直接影响教育劳动的效果(3)教育威信是教师不断自我完善,自我进取的积极精神因素 ‎13、教师教育威信形成的条件有哪些?(1)教师威信形成的客观条件。第一、教师在全社会的政治、经济地位、全民族的道德文化素养和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风气是教育威信形成的重要条件;第二,教育行政机关和学校领导对教师工作的信任,关心和支持也是提高教育威信的重要条件,第三,家长对教师的态度也是影响的因素(2)教师威信的建立主要取决于教师本身的主观条件。第一,教师的专业素质包括专业知识和技能;第二,热情、和蔼、诚实、谦逊、守信、公正等人格魅力可以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信任感,有助于教师威信的建立和提高;第三,教师的评价手段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时机是否适当、评价的场合是否适宜,评价的强度是否适中,评价的方式是否合适等,关系评价效果,影响教师威信的巩固和建立,第四,师生关系状况也是影响因素 ‎14、论述教师威信形成的途径。(1)学校教育教学活动(2)日常的师生交往(3)第一印象的建立(4)教师教育威信的保持 第四章 ‎1、现阶段我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有哪些?爱国守法(基本要求)、爱岗敬业(本质要求)、关爱学生(具体要求)、教书育人(核心)、为人师表(内在要求)、终身学习(动力)‎ ‎2、如何理解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师无意间一句话,可以造就一个天才,业可以毁灭一个天才”?‎ ‎3、关爱学生的内容和要求是什么?(1)尊重学生,不讽刺挖苦学生,不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2)要关爱学生,时刻为学生着想,关心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发展(3)要爱护学生,保护和维护他们的合法利益(4)平等对待学生 ‎4、教师在职业教育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哪些?(1)热爱教育,乐于奉献(2)教书育人,尽职尽责(3)严谨治学,提高水平 ‎5、热爱教育为什么是教师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1)教师的劳动是辛苦的(2)教师从事的事业意义深远,没有辛勤的付出,就没有人才的茁壮成长,就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对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3)热爱教育才能在艰辛的劳动中体现无穷的乐趣,苦在其中,乐在其中 ‎6、教书育人为什么是教师的根本的道德责任?(1)教书育人是调整教师和教育目的关系的道德要求(2)教书育人始终是教师的根本任务和根本的道德责任(3)教书育人是向社会提供高素质新型合格人才最有效的途径(4)教书育人是向社会培养造就较高科学文化素质和技能的劳动者(5)为社会培养造就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良好个性心理品质的接班人 ‎7、严谨治学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是培养学生良好学风所必需的(2)提高教师素质所必需的(3)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必需的 ‎8、严谨治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教师如何贯彻严谨治学的基本道德规范?)(1)好学不倦,精通业务(2)把握规律,科学施教(3)严于利己,精益求精(4)不断探索,勇于创新 ‎9、教师在师生关系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哪些?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了解学生、公正的对待学生,严格要求学生,教学相长 ‎10、热爱学生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爱是学生的需要(2)爱是教育的桥梁(3)爱是培养学生高尚的社会情感的重要手段 ‎11、教师热爱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表现在哪些方面?(1)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2)把爱的种子洒向所有学生(3)保持对学生稳固而持久的爱 ‎12、教师尊重学生的作用和意义是什么?(1)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学生才会自尊,自信,自强不息(2)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调动起学生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3、教师尊重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要求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尊重学生的自尊心(2)尊重学生的个性(3)要尊重学生对班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14、教师了解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1)教师了解学生是教师培养爱生之情的需要(2)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客观需要 ‎15、教师了解学生的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努力使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2)客服某些心理效应的影响,深入的了解学生。第一,教师不能让学生感到敬而远之,要乐于接近学生;第二,不能漫不经心的以自己的心理代替学生的心理,要善于对学生的内心体察入微;第三,师生要客服第一次效应、定势效应、光环效应、自己人效应、成见效应,做到全面公正、全面认识学生 ‎16、公正地对待学生为什么是教师处理师生关系的一条重要的道德规范?(1)教师持之不公,学生心之不平;教师行之不正,学生心之不敬(2)教师之公正,利于树立威信,端正师表,在人格上为学生敬重,在言行上为学生所信赖,在道德上为学生所效仿(3)公平和公正是教育爱应当具有普遍性和科学集中性,是使学生对教师感到可亲可敬的必要条件 ‎17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公正对待学生?(1)教师应具有一颗无私的心(2)要敢于面对错误,一旦发现,立即纠正 ‎18、教师为什么要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的意义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严格要求学生是爱的体现和成长的需要(2)严格要求学生是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促其成长的需要 ‎19、教师怎样做到要求学生?(教师严格要求学生的基本要求有哪些?)(1)循循善诱,诲人不倦(2)严而有度,严而有方(3)合理要求,持之以恒 ‎20、教学相长对教师提出的要求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1)要求教师不断的从学生的“学”中来吸取营养来改进自己的“教”(2)要求教师要真心实意的欢迎学生指出错误并勇于公开承认错误(3)要求教师支持和鼓励学生提出不同于自己看法的独立见解(4)要求教师要有欢迎,支持和鼓励学生超过自己宽阔胸怀 ‎21、教师在教师集体中的道德规范主要有哪些?尊重同事、团结协作、公平竞争、维护集体荣誉 ‎22、教师尊重同事的作用或意义是什么?(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为什么要尊重同事?)尊重同事是调节教师集体中人际关系的重要道德规范,尊重同事,有利于形成团结和谐的教师集体。首先,尊重同事是尊重人的道德要求在教育劳动中的具体体现其次,尊重同事有利于良好教师集体的形成。‎ ‎23、尊重同事的具体要求有哪些?(教师怎样做到尊重同事?)(1)尊重同一学科的同事(2)尊重不同学科的同事(3)尊重优秀的和暂时处于后进状态的同事(4)尊重持有不同学术观点和教育思想的同事(5)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相互尊重(6)领导和教师之间相互尊重 ‎24、教师团结协作的作用或意义是什么?(教师为什么要遵守团结协作的职业道德规范?)(1)团结协作是教师实现教育目标的客观要求(2)团结协作是教师人格的必备素质(3)是提高教师自身能力的有效途径(4)是形成良好校风的重要保障 ‎25、教师团结协作的基本方法和要求有哪些?方法:首先教师要做到谦虚为怀,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有利于团结协作;其次,严于利己,以诚待人。要求:教师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的竞争意识,提高自己的竞争竞争能力,敢于竞争,乐于进取;要热爱集体,关心集体,忠于职守,为集体做贡献 ‎26、教师集体中为什么有竞争?(1)在教师集体中展开竞争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2)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是促使教师个体奋发向上的内在动力(3)在教师集体中开展竞争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27、教师如何对待和处理教师集体中的竞争?教师要以道德的手段在集体中开展有益竞争,(1)竞争的手段必需符合道德(2)应妥善处理好教师集体中竞争和协作的关系(3)教师要有开拓进取,敢于创新的精神 ‎28、依法执教的意义或作用有哪些?(教师为什么要依法执教?)(1)依法执教是强化教育社会功能所必需的(2)依法执教是普及义务教育所必须的(3)是教育规范化,有序化所必须的(4)是保证教育人道化所必需的 ‎29、教师依法执教的内容主要有哪些方面?(教师如何才能做到依法执教?)(1)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3)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做奉公守法的模范 ‎30、教师爱岗敬业道德规范的意义或作用有哪些?(为什么说爱岗敬业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1)爱岗敬业是保持教师队伍稳定的基础(2)爱岗敬业是乐教勤业的动力源泉(3)只有爱岗敬业的教师才能在岗位上有所作为 ‎31、爱岗敬业的要求是什么?(教师如何做到爱岗敬业?)(1)热爱就业,乐于从教(2)教师育人,尽职尽责(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4)认真工作,不敷衍塞则(5)勤奋钻研,科学施教(6)淡泊名利,育人为乐 ‎32、廉洁从教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为什么说廉洁从教是教师职业的道德规范?)(1)廉洁从教是社会择师的首要人格条件(2)廉洁从教是为师立教的根本(3)廉洁从教是树人的根本人格条件(4)廉洁从教是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念的重要因素(5)廉洁从教是转化社会风气的重要举措 ‎33、廉洁从教的要求是什么?(教师如何才能做到廉洁从教的道德规范要求?)(1)保持廉洁自律,坚守高尚情操(2)保持不良风气,保持教育公正(3)发扬奉献精神,淡泊功名利禄(4)接受外界监督,增强廉政意识 ‎34、为人师表为什么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1)有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的(2)教师职业劳动需要教师在学生中享有很高的威信(3)在教师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品德和行为是强有力的教育因素(4)为人师表作为教师的优秀传统在历代教育家身上得到生动的体现 ‎35、为人师表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有哪些?(教师如何才到为人师表?)(1)语言规范健康(要纯洁、文明、健康;准确,鲜明,简练;热情,诚恳,富有激励性)(2)教态高雅自如(3)仪表朴实大方(4)身教重于言教 第五章 ‎1、为什么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培养?(1)教师职业道德培养是教育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的需要(2)是教师自身价值,完美人格的需要(3)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2、教师职业道德培养的基本任务和内容有哪些?(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认识(2)陶冶教师职业道德情感(3)磨练教师职业道德意志(4)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3、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意义何在?(1)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培养教师社会主义师德品质的重要环节(2)是纠正不良教风,校风的有力手段(3)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 ‎4、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有哪些?职业针对性、自教互教性、同时多端性、渐进重复性 ‎5、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1)传授知识和实践锻炼相结合(2)组织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结合(3)正面教育和批评疏导相结合(4)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5)个人示范和集体影响相结合(6)榜样引导和正确舆论相结合(7)理论灌输和多种活动相结合(8)道德教育和其他教育相结合 ‎6、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方法有哪些?说理疏导、榜样教育法、实践锻炼法、对比教育法、情感陶冶法 ‎7、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修养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有什么不同?区别: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是指对教师进行教育,主要是组织教育,群众教育;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是指教师为了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所进行的自我锻炼,自我陶冶,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过程。联系:没有教师职业道德教育,要使教师形成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品质是不可能的;没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师就不可能将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转化为内心信念,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也就不可能取得相应的成果。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相辅相成,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觉悟水 ‎8、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何在?(1)是教师人格不断发展完善的需要(2)是完成教师崇高职责和历史使命的需要(3)是教育迎接新世纪的挑战的需要(4)是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需要(5)是做好教育工作的需要 ‎9、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动机和效果;自律和他律相结合,坚持个人和社会结合原则;坚持继承和创新结合原则 ‎10、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途径有哪些?(1)强化意识,发掘修养动力(2)学习理论,明确修养方向(3)注重实践,提高修养水平 ‎11、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方法有哪些?致知,内省,慎独,学习,践履 ‎12、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何在?(为什么要进行和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内化?)(1)是教师个体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条件(2)是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转向自律的需要(3)是教师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4)是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 ‎13、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过程?(1)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认识(2)培养教师职业道德情感(3)坚定教师职业道德信念(4)磨练教师职业道德意志(5)培养教师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14、教师职业道德认识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内容或方面?职业道德观念的形成、职业道德知识和概念的掌握,职业判断能力的提高,职业道德信念的形成 ‎15、教师职业道德情感的作用、内容主要表现在那几个方面?作用:(1)评价作用(2)调节作用(3)信号作用;内容:表现在对教育事业的热爱、眷恋和对学生的关怀,爱护方面;教师的自尊心,责任感,荣誉感 ‎16、教师职业道德意志的特点有哪些?自觉性、坚持性、果断性,自制力 ‎1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政治思想、文明习惯 ‎18、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化的条件。社会道德教育、个体道德修养、道德评价 ‎19、对教师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方式和途径主要有哪些?(1)通过授课、演讲、报告、经验交流等形式,生动形象的传授传授道德知识,培养道德情感(2)通过对教育劳动中一系列矛盾的集中剖析及价值澄清,以提高教师的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3)通过对教师正面行为的及时肯定和强化,以培养教师的道德意志,坚定职业信念(4)通过加强学校各方面的管理,以助于教师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第六章 ‎1、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特征。思想的深刻性、空间的广泛性、时间的永久性 ‎2、为什么要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评的作用和意义)(1)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和规范的形成起到保障,维护作用(2)是使教师职业道德理想和规范转化为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重要机制(3)对教师的个体思想和行为的道德价值起评判作用(4)是调节教育人际关系的杠杆(5)是改善教师职业道德氛围的有力武器 ‎3、简述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功能。评定功能、分析反馈功能、预测功能。导向功能 ‎4、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标准有哪些?善恶标准、职责标准、素质标准 ‎5、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依据有哪些?‎ ‎6、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形式主要有哪些?‎ ‎7、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8、教师职业道德外部评价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哪些?‎ ‎9、教师进行职业道德自我评价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哪些?‎ ‎ ‎ ‎ ‎ ‎ ‎ ‎ ‎ ‎ ‎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道德: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品质的总和。‎ ‎2.职业道德:是指人们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基本行为准则和一系列职业道德规范。涵盖了职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工与领导,职工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等多重关系的调整与处理。‎ ‎3.规范:就是道德规范,它与法律规范相比有三个特点:1)非制度性规范2)没有也不是用强制手段3)是一种内在的规范,只要依靠: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风俗习惯来维持。‎ ‎4.良心:就是人们对他人和社会履行义务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良心是一个人精神支柱和心灵的卫兵。良心有三大作用:1)行为前:对选择行为动机起制约作用2)行为中:起监督作用3)在行为后:对行为的后果和影响其评价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原则: 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5.热爱学生:‎ 热爱学生有双重含义:其一:是指教师所特有的一种职业情感,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关心和爱护每个学生,严格要求和教育学生。其二:它是由教师教书育人的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是良好师生关系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搞好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行为。(热爱学生就是要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平等开放地爱每个学生,保持对学生稳定而持久的爱,对学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 ‎6.人生观:又称人生价值观,是人们对自己生命的存在,活动和过程的根本看法和态度。人生观一旦形成,就从根本上,总体上影响和支配着一个人的思想和行为。‎ 人生目的:和一定人生观相联系的支配一生的总的根本性的目的,这种对具体行为目的起着指导和支配作用的总的目的就是人生目的。‎ ‎7.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主体对自己生命的存在及其活动所产生的积极、肯定、愉悦的体验和感受。意义属于主观的感受和体验,或者说主要是从主观上提出来的。人生意义全面、彻底地肯定了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合理性。人生意义对人生价值起着准备和强化作用。‎ ‎8.人生价值:从价值的产生和创造的角度来说,人生价值是作为客体的人的生命存在和活动满足作为主体的人(他人、团体、社会等)的需要的事实和客体对自己需要状况的评价。通俗地说,人生价值就是一个人在一生中为他人、团体和社会提供的满足其需要的服务和劳动成果。‎ ‎9.人生理想:理想是在现实基础上形成的对未来奋斗目标的向往和追求,以及经这一追求和奋斗而实现的超越于既定现实的更为美好的状态或境界。人生的理想从内容上可以分为生活理想、职业理想、道德理想、社会理想等。‎ 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 ‎10.职业理想: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活动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或成就。‎ ‎11.教育价值:是提高人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价值,或这就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是教育价值 ‎12.道德修养:是指一个人通过学习、实践中的自我锻炼、自我评价和自我教育,从而在道德意识和道德行为方面不断实现自我改造以完善自身的过程及其结果,它突出地表现为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则和规范所进行的反省活动以及通过这种反省活动所形成的道德情操,所达到的道德境界。‎ 二、简答题:‎ ‎1.教师职业有何特点?‎ 答:教师职业是一种崇高而神圣的职业。教师职业的特点是指教师这一职业角色与其他职业从业人员的区别之所在:‎ ‎1)崇高性。一方面教师承担着传递并发展前人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重任,对人类文化成果的继承和发展起着桥梁和纽带作用。另一方面,教师肩负着培养一代新人的重任,对提高新一代及社会全体成员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 ‎2)奉献性。教师的职业不仅崇高伟大,而且是最富于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的职业。一方面,在长期的职业劳动中,形成了一种甘当人梯的职业心理,另一方面,教师的职业劳动是一种间接性的价值,因而教师的工作一般都是没有显扬的默默无闻。‎ ‎3)示范性: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知识的传授,另一种是品德的培养。传授知识的示范性要求教师自身对知识学问的尊重和勤奋钻研,品德的培养要求教师以身立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动为学生树立模范和学习的榜样。‎ ‎4)主导性 ‎:教师职业活动的对象是学生,需要教师的积极引导和帮助,要求我们的教师要从单纯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把形成学生正确学习态度、方法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作为一个主要任务。‎ ‎2.怎样理解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 答:教师职业劳动的复杂性体现在以下几点:‎ ‎ 教育劳动对象的多样性:教师教育劳动的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有思想,有感情,有理想的活生生的人,不同年龄,性别的学生在个性心理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异,同时也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他们在思想,情感,能力, 性格,爱好等方面也各有千秋。这就是说,在教育对象身上所发生的变化,很多都不是由于教师劳动所引起的,这就形成了教育对象身上的许多不确定因素。‎ ‎ 教育劳动内容的丰富性:教师职业劳动的内容除了自己所承担的课程的教学内容,还包括对学生智力的开发,情感的熏陶,个性的塑造,品德的培养,行为的训练等等。大学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承担一定的科研任务,还有结合教学和实习,承担培养和提高大学声以及研究生科学研究能力的任务。‎ ‎ 教育劳动过程的往复性:第一,体现在劳动过程上的传递性和双向性。所谓教学相长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将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传授给学生,学生将其消化吸收,同时,教师也在教学和研究中不断得到自我充实和发展。第二,劳动内容的重复性和连续性。由于学生个体的特殊性,知识的传授和品德的培养,都要经过反复教育的。同时,由于专业和课程的稳定性,在培养一批批的学生时,对每一批学生的培养也是一个不断往复递进的过程。‎ ‎ 教育劳动对象,内容,过程的发展性 ‎3.何为道德,道德作为行为规范和个人品质各有何特点?‎ 答: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关系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是以善恶评价为标准,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所维持的,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品质的总和。‎ 特征:‎ 作为社会规范的特征(和法律、纪律比较):“软”(非强制、不成文)、“广”(调整的范围和内容广泛)、“深”(自觉自律的内在要求,深入到思想和灵魂);‎ 作为个人品质的特征(和政治、心理、个性等品质比较):“情”(道德就是人之常情、就是怜悯之心、同情之心、恻隐之心、就是相互关心、友爱、帮助,这和政治品质的原则性、坚定性、心理品质的成熟性,个性品质鲜明性、独立性是不同的,人们所说的情商主要就是指道德)、“稳”(即稳定性,如道德与传统的内在联系,从小看大等,道德也许是人类文化系统中最具有惰性的文化因子,以次保持社会文化发展的连续性)、“俗”(世俗,通俗,相对于政治的原则性、宏大性和宗教追求超凡脱俗的神圣性而言的,道德具有日常性、平常性、生活性、细微性、从小事看精神)。‎ ‎4.怎样理解和评价道德的稳定性特征?‎ 答:道德和其他社会意识形态一样,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历史变动性。同时,它又有不同于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特殊的稳定性和相对的独立性,变化的速度较慢。这一方面是因为与政治法律等思想和规范相比较,道德思想和规范与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关系并非是最直接的,因此不会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而立即改变。另一方面是因为道德本身存在的广泛性和影响的内化性,也决定了它不可能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完全同步。另外,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包括其政治、法律制度的变革往往也需要一个过程,在没有完成这个过程之前,道德自身也不会完全改变。在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早已被推翻,但是社会主义的民主和法制尚处在建设和不断完善之中,因此一些封建道德残余,如特权思想、等级观念、依赖意识等依然存在,需要很长时间才可能消除。‎ ‎5.道德的社会和个体功能有哪些?应如何理解道德的这两类功能?‎ 答:社会功能:认识功能、调节功能、稳定功能、教育功能 ‎ 个人功能:如、启智功能、协调(人际关系)功能、保健(心理)功能、慰藉(情感)功能、导向(人生或价值)功能、升华(价值)功能等 人类社会中任何事物都必然具有其社会功能和个体功能。前者是为了在一定程度上满足社会的需要,后者则是为了满足个人的需要。人的行为总是围绕人的生命活动和与生命活动有直接联系的各种需要展开的,这就决定了道德对个人有自我肯定、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作用。当道德失去了这种个体功能时,在一定程度上就会失去意义,其社会功能就无从谈起了。道德的社会功能是建立在个体功能之上的。‎ ‎6.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和特点是什么?‎ 答:所谓教师职业道德,指的是教师在其职业活动中,调节和处理各种关系所应遵循的基本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道德品质。由于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也具有区别于其他职业道德的不同特点:‎ 第一:道德意识的高尚性。所谓道德意识是指人们在道德活动中所形成的道德观念、情感、信念等内在的道德品质。由于教师承担着传播人类文化、塑造人的灵魂的神圣职责,因此各个社会的统治阶级总是对教师的道德水准提出比一般社会成员更高的要求。‎ 第二:道德行为的榜样性。所谓道德行为,就是在道德意识的支配在所表现出来的符合一定道德规范的行为。青少年一代的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而教在学生心目中又具有令人尊敬和以为表率的特殊地位,而且教师与学生教学相长,朝夕相处,教师的行为对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不仅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而且具有榜样的力量。‎ 第三:道德影响的广泛性、深远性。其广泛性表现在教师对学生的道德影响又会通过学生影响学生的家庭和整个社会。其深远性表现在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和心灵的塑造,这本身就是一种深处的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学生今后的人生道路,以至一生做人的品质,并进而影响到学生的后代,以至整个社会的未来。‎ ‎7.为什么说教师职业特别需要讲道德?‎ 答:1)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教师职业具有崇高性,它之所以崇高,是因为它肩负三大重任,即:肩负着培养新一代的重任,承担着传递并发展前人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的重任,塑造学生灵魂的重任 ‎ 2)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决定——教师职业劳动具有示范性的特点,同时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是进行教育和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工具。‎ ‎ 3)教书育人的任务所决定——教书育人使教师的天职,要教好书,做好人,必须做到“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教师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精湛的业务能力是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的关键性因素。‎ ‎ 4)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所决定——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高要求,教师职业行为的榜样性和教师职业道德影响的深远性,都将对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8.何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和规范,两者的关系是什么?‎ 答: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道德原则在特定伦理关系和活动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适应特定伦理关系和领域教育教学需要的具体道德要求。‎ 两者是有所区别有相互联系,其区别在于首先,教师职业道德原则作为一种道德的根本要求和最好准则,较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更具有理论性、抽象性和普遍性,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较之原则,更具有实践性,具体性和特殊性。第二,教师职业道德原则更具有明显的社会政治性,会随着社会政治的变化而变化。而规范表现出了更大的稳定性和继承性。‎ 联系表现在:首先是内容上的互补。两者虽然含义不同,确实一个相互补充,相互依存的统一体。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居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的主导地位而贯通与整个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中。,若没有这一贯通,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就失去了本质属性。反之,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自我开展和具体体现,没有此,教师职业道德原则的内容也失去了其丰富性和具体性而徒有形式。 其次是性质上的同一性,两者都是对教师行为的一种规范和约束。‎ 无论是原则的指导还是规范的约束,都具有灵活性而不是绝对的。‎ ‎9.你是怎样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的?‎ 答: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指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应遵循的最根本的行为准则,是对教师行为和品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师道德的社会本质最直接和集中的反映。‎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贯穿于教师职业活动的各个方面、场合、关系,具有普遍知道意义、最能体现本职业特点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确立职业道德原则的依据有两点:一是普遍的适用性;而是典型的职业性。最符合的就是乐教敬业。乐教即是乐于教育,是指教师要以一种愉悦、快乐和热爱的心情投入到教育活动中去。所谓敬业,即是尊重职业,就是教师把自己的教育职业当作一项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来看待,为此而专心致志,刻苦钻研,努力奉献的精神。‎ ‎10.乐教与敬业的关系是什么?‎ 答:乐教敬业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也是教师的一种从业境界。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原则,乐教指的是以一种积极愉悦的心态对待教育教学活动,敬业指的是把教师职业活动当作神圣的事业予以全身心的投入。从理论逻辑上看,乐教和敬业本身是有着内在联系的,只有乐教,才能真正做到敬业,即持久一贯,或可持续的、能够不断地产生自我激励的敬业态度和敬业行为,敬业即使乐教的体现,乐教是敬业的内驱力。从实践上看,把乐教和敬业联系在一起,也提高了它的可接受性和可推广性。‎ ‎11.乐教敬业原则提出的意义何在?‎ ‎ 答:乐教敬业把教师对职业的责任感和自豪感,谋生动机和事业追求,学生成长和自身发展,奉献精神和价值实现统一起来。‎ 乐教敬业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体现在或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各种职业伦理关系和职业活动领域。比如,在师生关系中,乐教敬业就体现在教书育人、因材施教等具体规范中;在同事关系中,体现在相互尊重、团结协作等规范要求中;在对职业本身的态度上,表现为严谨治学,锐意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注重教学、科研质量等等。‎ ‎1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有哪些?‎ 答: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道德原则在特定伦理关系和活动领域中的具体体现,是对教师职业行为提出的适应特定伦理关系和领域教育教学需要的具体道德要求。‎ 相对于原则,规范是适用于教师职业劳动的具体伦理关系和场合的道德要求。所以规范是很多的。我们可以从教师职业活动涉及的基本伦理关系来考察教师职业道德的主要规范。‎ 教师与学生关系的道德规范:学生为本,师生关系的正确定位;教书育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材施教,发展学生良好个性;诲人不倦,恪守教师职业职责;公正执教,维护教师职业形象;廉洁从教,抵制行业不正之风;为人师表,言教身教协调一致。‎ 教师与教师关系的道德规范:相互尊重,互相学习,团结协作,形成合力。‎ 教师与领导关系的道德规范:尊重领导、服从管理;关心集体,顾全大局;积极参与、献计献策。‎ 教师与社会的道德规范:‎ ‎1)教师与学生家长的道德规范,尊重家长,沟通情况,争取家长在教育上的配合和支持;指导家庭教育,形成学校和家庭在教育上的良性互动;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处理与家长和学生的关系。‎ ‎2)教师与社区的道德规范:规范服从社区的规范和管理,主动争取社区对教育的支持,积极参与和支持社区教育,为社区提供所需要的智力和教育服务。‎ ‎3)教师与教育协作单位之间的道德规范:教育学生尊重协作单位的特点和服从,服从管理,争取良好协作;加强与学生的指导,坚持对学生负责和对协作单位负责相统一,提高社会实践的效果。‎ ‎13.人生目的的类型有哪些?这些类型各有什么特点?‎ 答:由于人生目的是指导和支配各种具体活动目的的总的目的,所以,在类别上是有限的,我们可以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的人生目的的主要类型做出概括和区分。‎ 从目的的意向性(强度)上看,可以分为追求人生和自然人生。前者一生的目标很明确,并下决心朝着既定的目标走,生活节奏较紧张,感觉有点累,但却能得到充实和成就的补偿,后者没有很明确的目的,顺其自然,得过且过。生活往往平平常常,庸庸碌碌,一事无成,但有时也能从轻松自如中找到平衡。‎ 从目的的指向上看,可以分为奋斗性人生(指向目标)和欣赏型人生(注重过程);前者人生目的侧重于确定的结果,有较强的精神动力,也更有可能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感受人生的高峰体验,但也有可能因为过分关注结果而忽略路途中美好的景色。后者则看中人生的过程,对结果并不太在意。‎ 从目的的开阔性、层次性上看,可以分为自我(取向)人生和社会(取向)人生;前者的人生目标是围绕个人的,如成名成家,虽有些偏狭,并且冒着与社会整体利益相冲突的风险,但在一定时期特别是在人生的早期为生活及时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和最为直接的动力。后者的人生目标是指向群体或者社会的,如国家强盛。社会人生胸怀是宽阔的,境界是崇高的,但是迄今的社会历史还是局限于少数道德楷模。‎ 从目的的内容上看,可以分为俗欲人生和雅趣人生。前者追求的目标侧重于物质生活方面的,如吃喝玩乐。后者则追求精神方面的,如求知,修身,审美等心灵的愉悦。‎ ‎14.教师的职业目的有哪些类型?‎ 答: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职业目的和动机大体包含以下因素:‎ 谋生因素 ‎:当教师是为了谋生,它和从事其他职业一样,不过是一个饭碗,饭碗的价值主要有两点:一是大小(工资高低),而是含金量(牢固程度)。谋生在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是绝大多数人职业活动的基本动机和目的,能够得到广泛的社会认同和理解。‎ 兴趣和个性因素:当教师是因为兴趣,或者说是喜欢。喜欢教师,无非是喜欢教师的工作方式、环境、对象等,包括教师职业的稳定性、生活方式的规则性、人际交往的主导性和对象的固定化等等,兴趣和个性因素是一个十分人性化、理想化的因素,因兴趣而工作,就不会是一个负担,而是一个享受,兴趣能够使人全身心投入,也容易创造职业成就。‎ ‎15.教师对学生的爱和家长对孩子的爱有什么不同?‎ 答:基础不同:教师对学生的爱,这种感情不是来源于血缘关系,也不是来源于教师的某种单纯的个人需要,而是来源于人民教师对教育事业的深刻理解和高度的责任感,来源于教师对劳动对象——学生正确的认识,满腔热情和无限希望,而家长对孩子的爱是基于血缘关系 ‎ 性质不同: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建立在对社会负责,对祖国未来负责和全面了解学生,真诚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的基础上的爱,这种爱是理智的,科学的和博大的。它是一种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感。‎ 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专一的, 感情化的,是相对狭隘的爱,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当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容易产生脚之不足,爱之有余。‎ ‎ 要求不同:教师对学生严格要求,也是处于理性。而家长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是出于感性和自己的需要 ‎ 特点不同:教师热爱学生的特点:职业性,原则性,全面性和无私性。而家长对孩子的爱不具备这些特点。往往容易产生两个极端。或者过分严厉,不是打就是骂,或者表现为宠爱和溺爱。‎ 三、论述题:‎ ‎1)你认为目前大学教师职业道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这些问题应怎样解决?‎ ‎2)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你的职业理想是什么?‎ 答:所谓职业理想是指个人所希望从事的职业和在这一职业中希望达到的水平或成就。对教师来说,职业理想就主要表现为教师这一职业中所希望达到的成就。就我而言(以下部分仅做参考),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我的职业理想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学历方面:我已经获得英语语言学硕士学位,希望在未来的5年内有机会攻读相关领域的博士学位。学术科研:积极进行本专业的研究,多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了解本专业最新的理论和发展动态,在两年内评上讲师,多写文章,争取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在本专业领域有所钻研。教学方面:我现在已经担任大学英语的辅助教学工作,希望尽快适应大学英语教学,将自己所学的教学法等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教学中。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风格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对英语产生更为浓厚的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并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较好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较高的四级通过率等。 和学生的关系上:争取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以身立教,通过自己的言行举动赢得学生的尊敬和喜爱,并为学生树立模范和学习的榜样,教书的同时,不忘育人。‎ ‎3)人生态度有哪些类型?你认为教师应该确定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答:人生态度是在一定生活体验的基础上所产生的对人生较为稳定的反应,评价和行为选择倾向。由于这一倾向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一贯性,因而,人生态度往往成为一个人对人对事的反应模式和精神风貌。人生态度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用三分法分为三种典型的类型。如从行为的动力倾向上分为积极型,消极型和逍遥型,从生活信心和情感表现为乐观型,悲观型和达观型,从动机倾向上分为社会型,自私型和公私兼顾或合理利己型等。‎ 我认为教师应该培养和形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为实现人生目的和人生理想提供了必不可少的主观条件。主体精神转变为客观的价值事实依赖于主体实现目的和理想的实际行动,而主体能否采取实际行动,则要看他有没有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其次,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潜力,激发人奋发向上,创造最佳的人生价值。面对困难不低头,遇到挫折不气馁,遭遇失败不放弃,身处逆境不丧志,靠的就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于教师本身而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能够让我们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即使遇到困难也不退缩,如,接任一个文化基础差,纪律差的班级,遇到难以管教而且接受能力也差的学生,自己的科研工作遇到挫折,资金设备问题等,如果没有积极乐观的态度,我们就没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也难以把教育教学工作真正做好。对于学生而言,教师的行为举止,精神风貌等等都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教师积极乐观,他或她一定也能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将这种人生态度转达给学生,起到很好的示范。试想,一个整日忧心重重,悲观失望,自私自利的老师势必给学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4)你是怎样理解教师的人生价值和幸福的?‎ 答:教师的人生价值主要是通过教育价值来表现和实现的。教育价值就是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的价值。教师作为一个个体,其价值的外在形式表现是获得的各种荣誉、称号等等,其价值存在的真正根基是在学生心目中。学生是教师职业劳动的对象,其劳动的成效最终要在学生身上体现出来,学生是对一个老师人生价值最权威的评价者,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良好形象是一座超越时空,永不磨灭的价值丰碑。教师的价值主要不是表现在教了多少学生,而是教出了什么样的学生,他们是不是把自己取得的成绩或者成就和老师的劳动联系在一起,若干年后,还有多少学生能够惦记着、想念着、感谢着自己的老师。一个受到学生广泛尊敬,能够被学生长期惦记着,怀念着、感谢着的老师是一个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的老师。教师的快乐和幸福感大多源于此,教师职业的乐趣有三种来源:环境之乐,校园的环境要单纯的多,学生年轻,活泼,朝气蓬勃,长期和他们打交道,有益于身心健康。其二:劳动方式自由度较大,思想和思维的空间比较开阔,可以较充分的显示自己的个性和创造性。其三是劳动成果之乐,这也是和教师的职业价值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许多其他职业劳动的成果是物质形态的产品,而教师的劳动成果是年轻一代的身心的健康成长和成熟,是培养出各个方面的人才。和无反馈的物品不一样,老师培养出来成果,不仅自己看着高兴,学生也很感激,并且学生对老师的积极反馈不是一次就结束的,而是长期的,反复的。老师用辛勤的劳动送走一届届学生,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的时候,同时也是在不断积累着自己的精神财富和幸福资源。‎ 当自己的学生若干年后还能记着自己,还能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我的谢意,那是最高兴的事,也是最能体现教师价值的事。‎ ‎5)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目标有哪些层次?联系个人的思想实际谈谈。‎ 答:教师职业道德境界首先是一个多层次的复杂的道德意识的集合体。可以从不同的视角对修养的目标和境界作出不同层次的划分。如从处理教书和育人关系上,可以分为“教而不育”、“重教清育”、“教、育并重”三个层次;从对教师职业劳动的主观感受上,可以分为“厌教敷业”、“从教执业”、“乐教敬业”三个层次;从而对教师职业道德遵守的程度上,可以分为“以教谋私”、“依法执教”(基本守法,守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为人师表”(模范遵守)‎ 对大多数人来说,从广泛性要求上,职业道德修养的最低目标是要守住教师职业道德的底线,走出最低境界,提升到中间层次,在此基础上逐步往最高层次努力。对少数先进分子来说,要用最高层次要求自己,成为教师职业道德的楷模。‎ 对于教师个人而言,职业道德及其修养知识的学习只是教师的道德人格建设的条件,而不是这一人格建设本身。后者需要教师具有坚定的“学为人师”的职业信念和进行知行合一职业道德实践。‎ ‎《教师职业道德》考试模拟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15分)‎ ‎1、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师的( )比道德宣言或道德演讲更能教育学生。‎ A、人格魅力 B、知识学问 C、道德行为 D、教学业绩 ‎2、具有较高( )是教师综合素质的核心。‎ A职业道德修养B、教学水平C、教学艺术D、职业道德理论 ‎3、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 )的根本。‎ A、以德治国 B、以德兴教 C、依法执教 D、育人为本 ‎4、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必须以( )教育为核心。‎ A、教育观念 B、理想信念 C、职业道德 D、在职培训 ‎5、( )是实现社会理想的桥梁。‎ A、生活理想 B、人生目标 C、职业理想 D、社会实践 ‎6、( )是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A、示范性 B、内省性 C、他利性 D、实践性 ‎7、教师的任何教育行为都要受( )的制约。‎ A、教育部门B、教育环境C、教育方法 D、教育观念 ‎8、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都能得到自己的发展,这是检验教育者是否坚持( )的一块试金石。‎ A、育人为本 B、以德兴教 C、面向全体 D、精英教育 ‎9、对教师来说,承认学生间的差异,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强势智能,这就是( )的表现。‎ A、热爱学生 B、全面发展 C、大众教育 D、个性化教学 ‎10、在一定情况下,对个别学生的违法违纪现象,教师可以采用( )的手段,以保证教育要求的实现,但不能超越法律的限度。A、打骂 B、罚跪 C、变相体罚 D、惩戒 ‎11、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通过( )来构成的。‎ A、情感关系 B、师生关系 C、伦理关系 D、教学关系 ‎12、( )对于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A、教师的学识 B、教师的言行 C、教师的人格 D、教师的教学 ‎13、( )是学生在学校各项权利中最主要、最基本的一项权利。‎ A、选举权 B、名誉权 C、人身权 D、受教育权 ‎14、( )是教师最神圣的权利。‎ A、管理学生权 B、民主管理权 C、教育教学权 D、获取报酬待遇权 ‎15、教师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依照法律的规定,向法定主管机关申述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称为( )。‎ A、教师行政复议 B、教师申诉制度 C、教师行政诉讼 D、教师调解制度 二、填空题:(30分)‎ ‎1、 是道德之本, 是师德之魂。‎ ‎2、理想按内容分为 、 、 。‎ ‎3、师生之间的 和 是师生关系的核心。‎ ‎4、 是教师职业道德之本, 是师生关系之基。‎ ‎5、 、 、 是新型师生关系的基本理念。‎ ‎6、师德修养以 教育为核心。‎ ‎7、以德兴教的根本是加强教师 建设。‎ ‎8、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现了新时期对教师职业道德理想、职业道德情感和 的要求。‎ ‎9.当教师职业道德被教师在工作中不断遵循、认识、体验,最后内化为教师 一部分时,它便成为了一种 ,使教师在职业行为中按教师 去履行自己的职责,完全成为一种自动化的自觉行为。‎ ‎10.教师要遵守 ,这是实现教育活动的必然要求。‎ ‎1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简称 ,是一定阶级和社会对()提出的根本要求,是教师在 中处理各种利益关系、调节和评价一切道德行为的根本原则。‎ ‎12.教师爱岗敬业必然 、 。‎ ‎13.教师法律法规的道义性主要是指在教育法律法规中所体现出来的 、 、 以及它对善、对人道和公正的 。‎ ‎14.爱岗敬业是保持 的基础,是 的动力来源。‎ ‎15.在教育过程中,师生之间能够建立并保持经常性的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就好,反之,教育效果就差。‎ 三、判断题 ‎1、 教师刻苦学习,钻研业务就是唯书、唯上,多读少思。 ( )‎ ‎2、道德意义上的良心是一种道德心理现象,是指主体对自身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的一种自觉意识和情感体验,以及以此为基础而形成的对于道德自我、道德活动进行评价与调控的心理机制。( )‎ ‎3、一个教师不热爱自己的工作对象同样可以说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书育人工作,就像一个不喜欢自己的工作的工人同样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一样。( )‎ ‎4、所谓师表美就是教师的外在形象之美。( )‎ ‎5、 依法治教的主体就是各级行政机关。( )‎ ‎6、 由于职业的规定性,教师的道德人格与一般道德人格有显著的不同。( )‎ ‎7、 教师可以在"教书"实践中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和其它相关的方针和政策。( )‎ ‎8、伦理学与心理学对人格的解释是一样的( )‎ ‎9、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可见,早期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 ‎10、一个教师的举止既体现了他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又表现出他与别人交往是否有诚意。( )‎ ‎11、 当前的在校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主体,由于家庭生活空间与心理空间的狭小,在很大程序上促成他们的"自我专注",教育他们学会团结协作基本不可能。( )‎ ‎12、 团结协作与相互激励公平竞争是矛盾的。( )‎ ‎13、现代学校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教师的劳动是社会劳动的一部分,是在人们的相互联系中进行的。()‎ ‎14、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养成人性化的教学风格和独特的教学艺术。()‎ ‎15、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处于“知识爆炸”时代,所以多读书毫无用处。( )‎ 四、简答题 (每小题5分,共40分)‎ ‎1、教师职业道德的作用有哪些?‎ ‎2、如何理解教师的职业理想?‎ ‎3、教师的专业素质应包含哪几个方面?‎ ‎4、成熟的教师应具备哪些专业技能?‎ ‎5、教师要实现职业理想,应力求做到哪几点?‎ ‎6、什么是教师职业道德?‎ ‎7、 简述教师职业道德内化的意义与条件。‎ ‎8、简述教师的职业纪律。‎ 答 案 一、选择题:‎ ‎1、C 2、A 3、B 4、B 5、C 6、A 7、D 8、A 9、D 10、D 11、B 12、C 13、D 14、C15、B 二、填空题 ‎1、理想信念、教育观念 ‎2、社会理想、职业理想、生活理想 ‎3、伦理关系、情感关系 ‎4、热爱学生、尊重学生 ‎5、平等、民主、合作 ‎6、理想信念 ‎7、职业道德 ‎ ‎8、职业道德行为 ‎ ‎9、职业道德规范 精神力量 人格 ‎10、教师职业道德 ‎11、教育活动 教师职业道德行为 师德原则 ‎12 热爱学生 严谨治学 ‎13 善意性 人道性 公正性 维护性 ‎14 乐教勤业 教师队伍稳定 ‎15 教学效果 三、判断题 ‎1、╳2、√3、√4、╳5、╳6、√7、√8、 ╳9、√10、√11、╳12、╳13、√14、√15、╳‎ 三、简答题 ‎1、答(1)教师道德对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2)教师道德对学校整个教育工作的健康和稳定发展起着促进作用;(3)教师道德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风气,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进步,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2、答:职业理想,是人们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构想和希望。正确地树立职业理想,是人生道路上一件头等大事。每个教师应把从事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自己的崇高职业理想,作为和衡量自身价值的尺度。这是教师实现自己人生价值、追求自己人生幸福的最现实和最可靠的途径。‎ ‎3、答、(1)宽广深厚的教师专业知识:广博的普通文化知识;足够的所教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学科知识;知识沟通与融合。(2)纯熟的教师专业技能:熟练的教学技巧;良好的教学能力。(3)教师的专业情意: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 ‎4、答:教师应具备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学技巧和教学能力两个方面。 教学技巧包括导入技巧、讲解技巧、提问技巧、教学媒体运用技巧、变化技巧、强化技巧、结束技巧;良好的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的能力、教学评价的能力。‎ ‎5、答:(1)树立教育事业心;(2)以正确的教育思想教书育人;(3)要有教育责任感。‎ ‎6、答:教师道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内心信念、职业要求和思想感化的力量,调整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家长、教师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比较稳定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7、答:教师职业内化的意义:(1)教师职业道德由他律转化的需要; (2)教师人格完善的重要环节;(3)实现教师现代化的需要; 教师职业内化的条件:(1)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中的社会道德教育;(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内化中的个人道德修养;(3)教师职业道德要求中的道德评价 ‎8、答: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 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①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②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③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④从一点一滴做起;⑤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