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填空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2) 盗传必究 填空题 1. 中国的小剧场运动以爱美剧的形式进行艺术实验,建立起不同于新剧的话剧体制,其核心是以“导 演制”取代“明星制”。 2. 《灭亡》中的杜大心是“恨”的化身,而李淑静是“爱”的化身。 3. 以“澄女士"的笔名在创造社刊物上发表小说的作家是冯沅君。 4. 1937 年 8 月,《文学》、《文丛》、《中流》和《译文》四家上海著名的文学刊物合并为《呐喊》。 5. 20 世纪末叶中国文学总的大背景是“文革”。 6. 曾与梅兰芳齐名,有“北欧南梅”美誉的戏剧家是欧阳予倩。 7. 就爱情诗而言,郭沫若热烈,汪静之纯情,徐志摩欢乐,闻一多执著,李金发则充满异国情调。 8. 《红岩》中的徐鹏飞、《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红日》中的张灵甫,是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 中最 有影响的三个反而人物形象。 9. 在马原的小说里,回到文学本身,主要意味着回到叙事形式。 10. 《叔叔的故事》和《中国一九五七》是两部个人化的理性而深刻的反思小说。 11. 胡适的《尝试集》诗集取名,是反陆游诗句“尝试成功自古无”,取“自古成功在尝试”之意。 12.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 13. 在小说《伤逝》中,鲁迅不厌其烦地用了 “新的生路” 一词达 12 次之多。 14. 曾与梅兰芳齐名,有“北欧南梅”美誉的戏剧家是欧阳予倩。 15. 郁达夫的名文《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是给后来成为著名小说家的沈从文的回信。 16. 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写实型”和以孙犁为代表的“抒情型”,在 50 年代形成了两大小说流派,即 “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 17. 未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是老舍的最后一部小说。 18. 王安忆最出色的两篇作品《小鲍庄》和《叔叔的故事》都是中篇小说。 19. 《芙蓉镇》对王秋赦及李国香两个反而形象的塑造,暗示了少数反而人物的人格缺陷和变态心理, 成了他们迫害美丽善良又能干的正而人物胡玉音的动机。 20. “从'有我之境'转向'无我之境'”是评论家李庆西对寻根文学艺术特点的归纳。 21. 早在 1868 年,黄遵宪就在《杂感》一诗中提出了 “我手写我口”的主张。 22.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 1915 年 9 月《新青年》的创刊为标志。 23. 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又名《饿乡纪程》。 24. -开始用文言文写作的作家有鲁迅、刘半农、王统照、张天翼和叶圣陶等。 25. 《风歌》是一首诅咒之歌,而《凰歌》既是一首悲哀之歌,也是一首希望之歌。 26. 1933 年被称为“子夜年” o 27. 巴金小说的创作过程,是一个从“激情”走向“生活”的过程。 28. 《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29. 白桦的《曙光》标志着新时期话剧创作的复苏。 30. 代表汪曾祺小说风格的早期小说是《老鲁》和《鸡鸭名家》。 31. “政治小说”的概念是康有为提出的。 32. 1897 年,严复、夏曾佑在《本馆附印说部缘起》一文中提出,应该利用小说来启发国民的觉悟。 33. 长篇小说《家》在发表时题为《激流》。 34. 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蚀》由三个中篇《幻灭》、《动摇》、《追求》组成。 35 丁西林的剧木在戏剧结构上通常采用“三元结构”的模式。 36.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描写了 “失败的资本家、失恋的大学生、失业的政府职员、失宠的交际花、 失神的学者”,属于新感觉派小说。 37. 七月诗派是 40 年代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38. 四十年代,著名翻译家傅雷以“迅雨”的笔名发表了当时评论张爱玲的最重要的文章《论张爱玲 的小说》。 39. 北岛《古寺》一诗中的“石碑”意象象征着历史。 40. 余华从先锋向世俗的妥协,一般认为始于《在细雨中呼喊》。 41. 林纾汉译小说的第一部,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42. 新文学第一个纯文学刊物是经文学研究会改革后的《小说月报》。 43. “三美”主张是新月诗派的理论纲领。 44. 在三种北京人中,愫芳和曾瑞贞可以看作从现实北京人走向未来北京人的代表。 45. 郁达夫的处女作是《银灰色的死》。 46. 新文学内部出现的第一场著名的论争,即“问题与主义”的论争,论争双方是胡适与李大钊。 47. “孤岛文学”成就突出的是杂文和历史剧。 48. 中年右派作家与知青作家是反思文学大潮的主力。 49. 90 年代散文在整体风貌上比 80 年代散文更少文学性和抒情性,而更多思想性和议论性。 50. 阎连科尤其擅长于中篇小说的谋篇布局,人称“中国的海明威”。 51. 鲁迅发表的第一篇文学作品《斯巴达之魂》,属于以“编译”为名创作的历史小说。 52. 从 1922 年至 1925 年,全国先后创办的文学社团及刊物,不下一百余种。 53. 沈从文的小说大体上可以分为“都市”和“湘西”两大题材。 54.从《雨巷》的内容和情调上,我们都可以肯定,它的意境是从南唐诗人李琉的“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 香空结雨中愁”的词句演化而来的。 55. 在《日出》一剧中,潘月亭、李石清和黄省三,构成了一个既互为对照又互为补充的“三段式” 人 物链。 56. 进入到 20 世纪中叶,文学的启蒙主题逐渐让位于救亡主题,“救亡文学”成为了时代的主流。 57. 汪曾祺擅长描写乡村的小悲小欢,张爱玲擅长描写市民的小奸小坏。 58. 无场次多声部话剧《车站》一剧中出现了多声部对话,对话最多时达七个声部。 59. 被称为诗坛“诗痞”的当代诗人是伊沙。 60. “朦胧诗”论争最著名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 原 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