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复习资料史地合集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成人高考复习资料史地合集

成人高考历史地理综合考试大纲 历史 一、 政治 ‎(一) 中央集权制度 ‎1.秦朝开始确立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政治、经济、文化)‎ ‎2.汉武帝的大一统:‎ ‎3.唐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4.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集中军权、行政、司法和财权;科举制发展 ‎5.元朝的行省制度 ‎6.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从中央到地方、明律、特务统治、八股取士 ‎7.清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文字狱 ‎(二) 政治制度 ‎1. 禅让制(原始社会)*‎ ‎2.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夏启“家天下”)‎ ‎3. 分封制:(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 ‎4. 秦朝:郡县制度 ‎5. 两汉时期政治制度(“汉承秦制”)‎ ‎⑴刺史制度:(监察制度)西汉武帝始自东汉止 “刺史”“州牧”‎ ‎⑵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武帝“推恩令”“附益之法”‎ ‎⑶察举制(选官制度)自上而下推举人才;东汉形成累世公卿的世家地主 ‎6. 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三省六部、科举、府兵、募兵)‎ ‎(三) 改革及变法 ‎1.春秋战国时期:‎ ‎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 ‎⑵鲁国“初税亩”‎ ‎⑶魏国李悝楚国吴起和商鞅变法(秦国)‎ ‎2.北周武帝的改革,后灭北齐,统一黄河流域 ‎3.北魏孝文帝改革*P57(背景及影响)‎ ‎4.五代后周周世宗改革增强了后周的实力,为后来结束割据局面奠定基础 ‎5.“庆历新政”和王安石变法 ‎(四) 中国古代“治世”‎ ‎1.西汉时期:“文景之治”*‎ ‎2.东汉时期:“光武中兴”*‎ ‎3.唐朝:“贞观之治”P70:“开元之治”‎ ‎(五) 动乱及起义 ‎1.“国人暴动”:-841年(西周平民和奴隶的反抗,周厉王逃跑)‎ ‎2. 春秋五霸、战国七雄(楚问九鼎、卧薪尝胆、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 ‎3.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 ‎4.“永嘉之乱”:311年,匈奴贵族与羯族联军攻陷洛阳,俘虏西晋怀帝 ‎5.隋末农民战争:翟让、李密领导瓦岗军 ‎6.唐朝后期:安史之乱 *唐末农民战争(黄巢)*首次提出平均思想 ‎7.北宋灭亡:“靖康之变”1127年 ‎8.明初“靖难之役”;明末农民起义(王二、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 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 ‎9.清康熙年间,吴三桂、尚可喜、耿精忠“三藩之乱”‎ ‎(六) 疆域 ‎1.秦朝的疆域:‎ ‎2.唐朝的疆域:‎ ‎3.清朝的疆域:‎ 二、 经济 ‎(一) 经济制度及赋税制度:‎ ‎1.井田制:(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度)‎ ‎2.由公田到私田:(齐国“相地而衰征”、鲁国“初税亩”)‎ ‎3. 西汉时期:编户齐民制度(人头税的开始)‎ ‎4. 隋朝沿用北魏以来的租调制,以庸代役的制度开始部分实行 ‎5. 唐朝前期:租庸调制;唐朝后期:两税法 ‎6. 北宋王安石变法中的:方田均税法和募役法 ‎7. 明朝“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 ‎8. 康熙“更名田”:“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9. 雍正帝推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二) 经济发展概况:‎ ‎1. 农业 ‎⑴农作物:‎ ‎①商周时期:“五谷”‎ ‎②两汉时期:稻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③茶叶在唐代已经成为生活必需品,唐中期政府开始征收茶税 ‎④北宋时期从越南引进水稻良种占城稻 ‎⑤明朝棉花种植由江南推向江北,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 ‎⑥清代前期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⑵工具:‎ ‎①商周时期:木、石、骨、蚌(少量青铜农具)‎ ‎②春秋时期:铁农具出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铁器时代的到来标志我国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③两汉时期:铁农具使用广泛(西域和珠江流域)‎ ‎④曹魏时,马钧改进了翻车,用于灌溉 ‎⑤唐朝时期:创制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曲辕犁便于水田耕作 ‎⑥北宋时期:尖头犁铧、人力操作的踏犁 ‎⑶耕作技术:‎ ‎①商周时期:粪肥、草木灰、绿肥 ‎②春秋战国时期:牛犁耕并推广(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 ‎③两汉时期:耕犁装犁壁翻土碎土,早欧洲千年;西汉赵过发明播种耧车;二牛抬杆的牛耕法推广 *‎ ‎④唐朝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对自然生态平衡有所影响 ‎⑷水利工程:‎ ‎①春秋战国时期:桔槔(中原)芍陂(楚孙叔敖)都江郾(战国秦李冰)郑国渠(战国)‎ ‎②两汉时期:黄河流域灌溉渠;江淮江汉陂池;东南排水筑堤;西北坎儿井 *‎ ‎③隋朝时期用运河灌溉 ‎④唐朝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工程 ‎2. 手工业 ‎⑴青铜铸造:商周手工业的主要部门 ‎⑵冶铁业:‎ ‎①春秋战国: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上的一大成就,比欧洲早两千多年。‎ ‎②西汉:煤成为冶铁燃料、淬火技术 ‎③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低温炼钢技术发明推广 ‎④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百炼钢技术成熟:“灌钢法”‎ ‎⑤唐朝时冶铸业已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⑥北宋时期,煤的开采量很大,煤还广泛用于冶铁炼钢 ‎⑶陶瓷业:‎ ‎①商周原始瓷器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 ‎②魏晋南北朝: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出白瓷 ‎③唐朝的唐三彩;青瓷中的秘色瓷;刑窑的白瓷:“南青北白”‎ ‎④北宋制瓷业水平超过前代:定、汝、哥、官、钧窑是著名的五大瓷窑;江西景德镇以生产青白瓷著称 ‎⑤元朝时,景德镇成为全国著名的制瓷中心 ‎⑷漆器:‎ ‎①原始社会河姆渡遗址:红漆碗 ‎②商周达到较高水平;周朝漆工艺用于车制造 ‎③战国漆工艺夹纻技术 ‎④两汉时期:“万人之功”‎ ‎⑸纺织业:‎ ‎①战国:长沙楚墓出土的麻布 ‎②西汉: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素纱禅衣;东汉:新疆地区种植棉花 ‎③曹魏的纺织业中心襄邑、洛阳;吴国培育出“八辈之蚕”;蜀汉蜀锦 ‎④北宋丝织品产地以两浙和四川为中心 ‎⑤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扩展到江南,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着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主要衣被原料 ‎⑥元朝民间棉纺能手黄道婆;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的中心 ‎⑹煮盐酿酒业:‎ ‎①春秋战国:山西池盐、山东海盐、四川井盐 ‎②春秋战国:用由造酒,这是我国古代酿造技术的重要发明 ‎③汉代:池盐、海盐、井盐;汉武帝实行盐铁专卖制度 ‎⑺造船业:‎ ‎①秦汉造船业发展迅速 ‎②唐朝时期:中国能制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海上霸王”;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雏形 ‎③北宋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万石船”;南宋的明、泉、广州是造船业中心 ‎⑻造纸业:‎ ‎①西汉前期的纸(甘肃天水放马滩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纸;‎ ‎②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蔡侯纸”‎ ‎③魏晋南北朝时期,纸成为主要的书写材料。北方的洛阳、长安,南方的建业、扬州都是有名的造纸中心 ‎3. 商业 ‎⑴城市:‎ ‎①春秋战国:齐国临淄、楚国郢等 ‎②两汉时期:城市都设有专供贸易的“市”;匈奴“远驱牛马与汉会市”;两汉时期“五都”:长安、洛阳、成都、邯郸、临淄、宛 ‎③隋唐时期,长安和洛阳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全国的商业大都会;长江流域的商业都市以扬州、成都为东西两个中心;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天下之盛,扬为首”“扬一益二”‎ ‎④元朝的都市以大都、杭州和泉州最为著名 ‎⑵交通:‎ a) 夏朝:“陆行乘车,水行乘船,泥行乘橇”‎ b) 商周:施舍;邮驿传递制度 c) 隋朝:开凿大运河 d) 隋唐时期交通要道上还有接待客商的私家店肆,备有“驿驴”;以运河、长江为主的水运也很方便 e) 元朝的交通运输业:陆路横跨欧亚的丝绸之路;海上南北海运的开通、内河航运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 P117‎ ‎⑶货币:‎ a) 商朝用贝作为货币 b) 秦朝:统一货币圆形方孔钱(秦半两)‎ c) 两汉时期:汉承秦制,以黄金和铜钱为主币(五铢钱)‎ d) 隋仍铸五铢钱 e) 唐高祖行“开元通宝钱”,以后货币以它为范式 ‎⑷商业 a) 商朝重视商业:“商人”‎ b) 唐朝:有交易场所-市,市中有邸店和柜枋(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市的买卖时间有限定;唐后期城市里有夜市、农村里有草市;胡商遍布各大都会 c) 北宋时大城市的商业活动突破坊和市的界限,营业时间也不受限制“瓦子”;东京是最大的商业都会:“交子”纸币的推广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 d) 南宋的商业城市以临安最为繁荣;辽的南京是抽业繁盛的城市;中都是金的商业中心;边境的互市贸易 e) 明清时期国内市场扩大,大量农产品和手工业品投放市场;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商贸城市;商品经济向农村延伸,江浙地区以工商业著称的市镇兴起 ‎4. 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 ‎⑴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农业得到开发,使南北经济趋于平衡,为经济重心的南移打下了基础。‎ ‎⑵安史之乱后,我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⑶五代时全国的经济重心继续南移 ‎⑷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移到南方,江浙地区长期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苏湖熟,天下足”‎ ‎5. 明清时期时期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但发展缓慢(原因)‎ 三、 文化 ‎(一) 文字书法:‎ ‎1.甲骨文:商朝(比较成熟的文字)“六书”构字规律 ‎2.金文:西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钟鼎文”‎ ‎3.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种艺术(蔡邕)‎ ‎4.曹魏: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东晋王羲之“书圣”与王献之全称“二王”‎ ‎5.由隋入唐的欧阳询等初唐三大家;盛唐的颜真卿“颜体”;中晚唐柳公权“柳体”;草书大家有“草圣”张旭和怀素等 ‎(二) 科学技术 ‎1.数学:‎ ‎⑴汉代:数学著作《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⑵魏晋时的数学家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⑶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比外国早近一千年《缀术》‎ ‎2.历法:‎ ‎⑴夏朝:《夏小正》‎ ‎⑵商朝:干支纪日法是世界上延续至今的最长的纪日方法 ‎⑶春秋:基本确立十九年七闰的原则。‎ ‎⑷西汉:汉武帝时:制订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开始以正月为岁首 ‎⑸唐朝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比较准确地反映了太阳运行的规律,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 ‎⑹北宋科学家沈括提倡改革历日制度“十二气历”有利于农事安排 ‎⑺元初设立太史局编制新历法;郭守敬主持编定《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3.天文:‎ ‎⑴夏、商:我国最早的日食、月食的记录 ‎⑵《春秋》记载世界上公认的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确切记录 ‎⑶战国时期: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古星经》‎ ‎⑷东汉:张衡发明制作地动仪测地震方位,早欧洲1700多年 ‎⑸唐朝:僧一行是世界上用科学方法实测地球子午线的创始人 ‎⑹元朝:郭守敬创制了简仪和高表等天文观测仪器,主持了全国范围的天文观测 ‎4.医学:‎ ‎⑴商周时期:眼、耳、口腔、肠胃等分科。商代遗址:石砭镰 ‎⑵战国时期:名医扁鹊“脉学之宗”;四诊法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 ‎⑶战国问世、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较早的重要医学文献,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 ‎⑷东汉:《神农本草经》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药物学著作;华佗“神医”麻沸散,比西方早1600多年;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是后世中医的重要经典“医圣”‎ ‎⑸唐朝医学家孙思邈《千金方》;吐蕃名医元丹贡布《四部医典》;唐高宗时编修的《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的、由国家颁行的药典 ‎⑹明朝后期李时珍《本草纲目》“东方医药巨典”‎ ‎5.科技、农业著作:‎ ‎⑴战国时期:《考工记》(齐国官营手工业)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⑵两汉时期:《氾胜之书》《四民月令》(农书)‎ ‎⑶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⑷元世祖重视农业颁发《农桑辑要》指导农业生产 ‎⑸北宋科学家沈括《梦溪笔谈》在我国和世界科技史上有重要地位“中国科学史的里程碑”‎ ‎⑹‎ 明朝后期,徐光启《农政全书》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 ‎⑺宋应星的《天工开物》总结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17世纪工艺百科全书”‎ ‎6.其它:‎ ‎⑴战国:《墨经》有大量的物理学知识,“《墨经》光学八条”‎ ‎⑵纸的发明及传播:‎ ‎⑶西晋裴秀是中国古代杰出的地图学家《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⑷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的《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 ‎⑸隋唐时期雕版印刷术(《金刚经》和火药的发明;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 ‎⑹隋唐是建筑成熟时期。隋建筑师宇文恺修建大兴城;李春设计建造赵州桥 ‎⑺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三大发明在宋代有划时代的发展 ‎⑻北宋末年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是我国建筑史上的杰出著作;辽代河北独乐寺、山西应县木塔;金代建造的卢沟桥;元大都建筑 ‎⑼1421年北京城全部主体工程建成(木工蒯祥“蒯鲁班”)‎ ‎⑽明朝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是一部地理学著作 ‎(三) 艺术 ‎1.商周雕塑和青铜铸造艺术达到高峰 ‎2.春秋战国青铜铸造莲鹤方壶、金银错 ‎3.春秋战国时期:绘画成为一种艺术(《妇女凤鸟图》《御龙图》帛画)‎ ‎4.青铜器的装饰从图案花纹到完整画面(嵌错赏功宴乐铜壶、全套编钟)‎ ‎5.秦朝:秦始皇陵兵马俑;东汉说唱俑和杂技俑 ‎6.秦汉时期: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彩色帛画、画像石等。‎ ‎7.魏晋南北朝绘画(宗教画):三国曹不兴是佛像画始祖、东晋顾恺之画人物 ‎8.魏晋时期的石窟艺术(云冈、龙门)‎ ‎9.隋唐艺术宝库莫高窟;绘画山水、花鸟为主题(展子虔、阎立本、吴道子)‎ ‎10.隋唐乐舞 ‎11.宋代绘画特点风俗画《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四) 史学哲学宗教 ‎1.史学 ‎⑴《尚书》是我国最古的官方史书(夏商周历史文献和传说资料汇编)‎ ‎⑵《史记》西汉司马迁,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黄帝到汉武帝)‎ ‎⑶《汉书》东汉班固,第一部断代史(西汉一朝)‎ ‎⑷《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 ‎⑸明成祖时解缙主持编纂的类书《永乐大典》;清代官修类书《古今图书集成》是我国现存最大的类书;清乾隆时,由纪昀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是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 ‎2.哲学 ‎⑴《周易》是我国最古的一部占卜用书(朴素辩证法思想)‎ ‎⑵东汉时期:王充唯物思想《论衡》‎ ‎⑶南朝齐梁范缜《神灭论》的反佛思想是我国古代朴素唯物思想的重大发展 ‎⑷宋代的哲学思想主要是理学 ‎3.宗教 ‎⑴佛教:‎ ‎①西汉时佛教经中亚传入中国内地;‎ ‎②东汉明帝派使臣到西域求佛法(白马寺)‎ ‎③‎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原因及表现);范缜《神灭论》反佛;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从加强统治出发,曾先后两次灭佛 ‎⑵道教:‎ ‎①东汉时期开始 ‎②东晋葛洪结合儒家思想改造道教,使道教变成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③南朝萧梁时,陶弘景吸收佛教教义建立起道教的神仙体系 ‎(五) 思想 ‎1.春秋时期:孔子和老子 ‎2.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3.西汉时期:董仲舒对儒学加以发挥,使其处于统治地位 ‎4.明清两代,封建统治者的官方哲学—理学和心学相继占统治地位 ‎5.明清早期民主启蒙思潮出现 ‎⑴明后期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⑵明清之际进步黄宗羲批判封建君主****制度,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工商皆本”‎ ‎⑶明末清初的顾炎武“经世致用”“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⑷明清之际的王夫之是杰出的唯物思想家 ‎(六) 文学 ‎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西周至春秋时诗歌)春秋时期 ‎2.战国时期:屈原(“楚辞”《离骚》);诸子散文 ‎3.两汉时期:“赋”和“乐府诗”‎ ‎4.魏晋南北朝时期:“建安文学”;东晋诗人陶渊明;乐府诗即民歌盛行 ‎5.唐代文学表现在诗歌领域:陈子昂、孟浩然、高适、岑参、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李商隐 P93‎ ‎6.五代、辽、宋、夏、多时期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词”(李煜、苏轼、柳永、李清照、辛弃疾);南宋诗人陆游;话本是宋代新兴的世俗文学,对后世的小说和戏剧有影响 ‎7.元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元曲”(元杂剧和散曲的合称)关汉卿《窦娥冤》‎ ‎8.明清时期古典小说发展:《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等 四、 民族关系 ‎(一)春秋战国时期第一次民族融合: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奠定了基础。‎ ‎(二)两汉时期与边疆各族和民族关系:‎ ‎1.匈奴:北方民族(和战);东汉时期匈奴分裂 ‎2.西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西域都护设置;东汉经营西域 ‎3.西南夷:武帝西南夷地区设郡 ‎4.百越: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部落总称。武帝设郡,进行有效管辖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第一次民族融合高潮:五族内迁(“五胡”)‎ 实质上是促进了封建化,封建化又有利于民族间的融合,为隋唐时期的统一繁荣准备了条件。‎ ‎(四)隋唐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1. 突厥:‎ ‎⑴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统一我国西北地区,与中原有贸易往来 ‎⑵隋朝分裂为东西突厥,隋末东突厥强大 ‎⑶贞观时期大败东突厥俘获颉利可汗,东突厥灭亡,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⑷唐太宗征服依附西突厥的高昌,置安西都护府,统辖高昌故地;‎ 唐高宗时大破西突厥,西突厥灭亡;‎ 武则天时又置北庭都护府,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 ‎2. 回纥(回鹘):‎ ‎⑴在色愣格河一带受突厥汗国奴役;东突厥灭亡后南移归附唐朝 ‎⑵唐太宗任回纥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8世纪中期回纥首领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唐玄宗册封他为怀仁可汗 ‎⑶安史之乱期间,回纥出兵助唐平叛;唐肃宗开始与回纥可汗和亲 ‎⑷8世纪后期改名回鹘;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瓦解西迁(维吾尔族、裕固族)‎ ‎3. 靺鞨:‎ ‎⑴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流域;7世纪中期靺鞨的黑水与粟末两部强大 ‎⑵8世纪前期,唐朝在黑水靺鞨设置都督府,黑水靺鞨地区正式划入唐版图 ‎⑶7世纪初粟末部首领大祚荣建立政权;玄宗封大祚荣为渤海郡王,统辖忽汗州,粟末以渤海为号,也正式划入唐朝版图 ‎⑷渤海手工业以纺织为主“鱼牙绸”“朝霞绸”唐在登州设渤海馆接待商人 ‎4. 南诏:彝族和白族祖先;8世纪前期首领皮罗阁统一六诏,玄宗封云南王 ‎5. 吐蕃:(藏族祖先)‎ ‎⑴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创制了吐蕃文字 ‎⑵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唐蕃自此结为姻亲之好 ‎⑶8世纪初金城公主嫁与吐蕃赞普;9世纪中期,吐蕃与唐会盟“长庆会盟”‎ ‎(五)五代、辽、宋、夏、金、元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时期 ‎1.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⑴宋辽:‎ ‎①10世纪初契丹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创制文字;耶律德光得幽云十六州改国号为“辽”‎ ‎②辽统治者采取“蕃汉分治”的政治制度 ‎③宋辽和战:1004年澶渊之战、1005年澶渊之盟 ‎⑵宋夏:1038年元昊称帝学汉制创文字;1044年宋夏和议 ‎⑶宋金:‎ ‎①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推行“猛安谋克制”‎ ‎②1125年金灭辽;1127年金灭北宋“靖康之变”‎ ‎2.南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⑴与金的对峙:岳飞抗金“郾城大捷”;1141年宋金“绍兴和议”‎ ‎⑵1276年,元(原蒙古部落)灭南宋 ‎3.元朝的民族融合 ‎(六)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蒙古:‎ ‎⑴明代蒙古族分为鞑靼、瓦剌等部;永乐年间,鞑靼和瓦剌首领先后接受明明封号;明中期修缮长城;明后期,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修好,明朝封他为顺义王 ‎⑵明末清初蒙古分为漠南、北、西三大部 ‎⑶清采取“联蒙制汉”的方针;清三代时期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统一天山北路;清朝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掌管蒙古各部 ‎2.新疆:‎ ‎⑴清朝居住在天山南路的回部贵族大小回卓兄弟发动叛乱,清军迅速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 ‎⑵1762年,清朝设伊犁将军,统管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⑶1771年渥巴锡率领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 ‎3.西藏:‎ ‎⑴明朝在西藏设立卫所任用藏族人担当各级官吏;建立僧官制度 ‎⑵清入关后,顺治帝赐与五世****“****喇嘛”封号;康熙帝赐与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 的封号;雍正帝派驻藏大臣标志清中央政府对西藏管辖的加强;乾隆年间,清朝建立了金瓶掣签制度 ‎4.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⑴明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立宣慰司、土知府各级政府机关“土司制度”‎ ‎⑵永乐年间,改设贵族布政使司“改土归流”,大部分地区仍实行土司制度 ‎⑶清康熙年间平定“三藩之乱”为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 ‎⑷雍正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 ‎5.台湾:‎ ‎⑴1683年清军进军台湾,郑克塽投降,台湾纳入清朝版图 ‎⑵1684年清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五、 对外关系 ‎(一)两汉时期的对外关系:‎ ‎1.朝鲜:(汉武帝、光武帝) 往:铜镜、漆器、铁工具;来:檀弓、果下马 ‎2.日本:汉武帝时与日本30多个小国有密切联系;东汉光武帝时赐金印 ‎3.越南:往:铁犁牛耕、水利工程;来:象牙、犀牛、珍珠等 ‎4.丝绸之路:陆上、海上丝绸之路。路线及作用。‎ ‎5.与西亚的往来:安息利用丝绸之路与汉朝交往 ‎6.与欧洲的往来: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行至波斯湾;《后汉书》记载166年,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者回访,这是正史中关于中国同欧洲往来的最早记载。‎ ‎(二)隋唐时期的对外友好交往 ‎1.唐朝的对外交通路线 ‎2.对外关系:新罗、日本、东南亚、印度、中亚、西亚、欧非各地 ‎(三)宋元时期的对外关系 ‎1. 北宋政府在广州设置“市舶司”负责管理对外事务和贸易,征收 ‎2. 南宋政府采取鼓励外商的政策,设有供外商居住的蕃坊。泉州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贸易港 ‎3. 辽、金在边境设置榷场 ‎4. 元朝在各港口设市舶司;同欧洲非洲有交往(马可波罗在元世祖时来到大都、元朝的畏兀儿族人列班扫马,成为我国第一位访问欧洲各国的旅行家)‎ ‎(四)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 ‎1. 1405-1433年明成祖派郑和出使西洋 ‎2. 明朝,戚继光抗倭(俞大猷)‎ ‎3.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租借澳门为暂居贸易地,后来强行租占澳门 ‎4. 明末,荷兰殖民者侵占台湾;清初郑成功于1661年打败荷兰殖民者;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5. 明清之际,俄国侵略者强占了雅克萨和尼布楚;1685、1686年康熙帝两次亲征;1689年《尼布楚条约》签订(中俄东段边界)‎ ‎6. 清朝统治者实行闭关政策中国逐渐落在世界潮流后面。‎ 一、地理原理规律归纳 ‎1.经度的递变 ‎ 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 ‎2.纬度的递变 ‎ 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 ‎ 所有纬线都是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 ‎ 所有经线都是交于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 ‎5.南北半球的划分 ‎ 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 ‎6.东西半球的划分 ‎ ‎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 ‎7.高中低纬的划分 ‎ 南北纬30°之间为低纬度,30°-60°之间为中纬度,60°-90°之间为高纬度。 ‎ ‎8.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 ‎ 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 ‎9.地图上方向的确定 ‎ ‎①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③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10.等高线的疏密与坡度 ‎ 同一幅地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 ‎ ‎11.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 ‎ 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由脊。 ‎ ‎12.不同日期的分界线 ‎ 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地球上的“”。 ‎ ‎13.天体系统的层次 ‎ 地月系→ 太阳系→ 银河系 → 总星系 河外星系 ‎ ‎14.地球生命存在的原因 ‎ ‎①比较稳定和安全的宇宙环境;②日地距离适中,地球表面温度适宜,存在液态水;③地球体积和质量适中,有足够引力吸引大量气体,形成大气层。 ‎ ‎15.月相的变化 ‎ ‎①新月(农历初一、彻夜不见);②上弦月(初七、初八、上半夜西方天空);③满月(十五、十六、通宵可见);④下弦月(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东方天空)。 ‎ ‎16.地球的自转 ‎ ‎①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②周期(1恒星日,即23时56分4秒);③速度(角速度:除极点外,其它各点均为15°/时;线速度:1670COSФ km/h);④地理意义(a.昼夜更替,周期为1太阳日,即24小时。b.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越向东,地方时越早,c.地球表面水平运动的物体,其运动方向发生一定的偏转,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 ‎ ‎17.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的关系 ‎ 北半球观测,北极星的地平高度与当地纬度相等。 ‎ ‎18.地球的公转 ‎ ‎①轨道(椭圆轨道1月初近日点,7月初远日点);②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③周期(1恒星年,即365 日6时9分10秒;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④速度(角速度为1°/d,线速度约为30km/s;近日点快,远日点慢);⑤地理意义(a. 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b.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 ‎19.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以北半球为例) ‎ 从冬至到第二年夏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S向北移动,经过赤道(春分时),到达23°‎ ‎26ˊN;从夏至到冬至,太阳直射点自23°26ˊN向南移动,经过赤道(秋分时),到达23°26ˊS.其周期为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 ‎20.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由太阳直射的纬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向南北两侧依次递减;由太阳直射点(太阳高度为90°)向四周依次递减;昼半球>0°,夜半球<0°;晨昏线上为0° ‎ ‎21.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 夏半年,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为极昼,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极圈以内为极昼;冬半年,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为极夜,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极圈以内为极夜。春秋二分,全球各地昼夜平分;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 ‎22.四季的划分 ‎ 我国古代二十四节气中的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起点;欧美国家以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为四季的起点;北温带许多国家一般把3、4、5三个月划分为春季、余类推。 ‎ ‎23.五带的划分 ‎ 南北回归线之间(有太阳直射)为热带,极圈以内(有极昼极夜)为寒带、其余为温带。 ‎ ‎24.气温的垂直分布 ‎ 对流层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平流层下层随高度变化很小,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 ‎25.气温的水平分布 ‎ 纬度越高,气温越低,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气温高的地方,等温线向高纬凸出,反之,气温低的地方,等温线向低纬凸出,撒哈拉沙漠为全球炎热中心,世界极端最低出现在南极洲,北半球寒冷中心为西伯利亚地区。 ‎ ‎26.大气的热力作用 ‎ ‎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反射、散射);②大气的保温效应(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并通过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又称为“温室效应”。 ‎ ‎27.气温与天气白天多云,气温不高(云层反射作用强);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大气逆辐射强)。 ‎ ‎28.全球的热量平衡 ‎ 就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地面和大气)收入的热量与支出的热量相等。 ‎ ‎29.气压与气温 ‎ 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反之,气温低,气压高。 ‎ ‎30.风的形成 ‎ 水平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并指向低压。高空,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共同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近地面,加上摩擦力的影响,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 ‎ ‎31.气压带和风带的移动 ‎ 大致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一致。 ‎ ‎32.大气活动中心的分布 ‎ ‎1月份,亚欧大陆形成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副极地低压带被切断,保留在太平洋上为阿留申低压;7月份,亚欧大陆形成印度低压,副热带高压带被切断,保留在太平洋上为夏威夷高压。 ‎ ‎33.季风环流的形成与分布 ‎ 东亚季风由海陆热力性质美工异引起,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由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引起。 ‎ ‎34.锋面与天气 ‎ 冷锋过境时,常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骤降,天气转晴,暖锋过境时多为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晴。 ‎ ‎35.气压系统与天气 ‎ 气旋过境时,常出现阴雨天气;反气旋控制时,天气晴朗。 ‎ ‎36.气候的形成 ‎ ‎①太阳辐射是导致不同地区气候差异的最基本因素。②下垫面直接影响到大气中的水热状况。③大气环流调整着全球的水热再分布。 ④人类活动通过改变大气成分和改变下垫面状况,对气候产生影响。 ‎ ‎37.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 ‎ ‎①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着该地的种植制度(包括作物的结构、熟制、配制与种植方式)。②建筑:街道应与子午线成30°-60°的夹角。③交通:公路、铁路的设计,需注意沿线的暴雨、大风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 ‎ ‎38.台风的形成与分布 ‎ 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带来强风、特大暴雨和风暴潮。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频率最高、强度最大的海域。 ‎ ‎39.全球变暖的成因及危害 ‎ 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及毁林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升高。全球变暖:①使极地冰川鬲化,引起海平面上升;②引起世界各地区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 ‎40.臭氧层空洞的成因及危害 ‎ 除受太阳活动的影响外,人类使用消耗臭氧物质也是重要原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加,危害人体健康,并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41.酸雨的成因及危害 ‎ 酸雨的形成主要是由于燃烧矿物燃料,不断排放二氧化硫和氧化氮等酸性气体所致。影响鱼类生长,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物和文物古迹,并危及人体健康。 ‎ ‎42.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 ‎ ‎ 由低纬海区向高纬海区递减。 ‎ ‎43.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 ‎ 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递减,1000m以下变化很小。 ‎ ‎44.海水盐度的分布 ‎ 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高、低纬海区递减。 ‎ ‎45.大潮与小潮 ‎ 新月、满月时出现大潮;上弦月、下弦月时出现小潮。 ‎ ‎46.表层洋流的分布 ‎ ‎①南北半球以副热带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顺南逆);②北半球以副极地海区为中心的大洋环流(逆时针)。③南极大陆外围的西风漂流;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夏顺冬逆)。 ‎ ‎ 47.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 ‎ 主要集中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 ‎48.海洋环境问题的形成 ‎ ‎①海洋污染(工业废弃物、核电站冷却水、农业废水和石油渗漏等);②海洋生态破坏(工程建设、渔业生产及自然环境的变化等)。 ‎ ‎49.海洋权益 ‎ ‎《联 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沿海国家除拥有12海里领海权外,其管辖的海域面积可外延至200海里,作为该国的专属经济区,享有勘探、开发、利用、保护、管理海床上覆水城及底土自然资源的主权。 ‎ ‎50.地壳物质循环 ‎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这一运动变化过程 ,构成了地壳物质循环。 ‎ ‎ 51.地质作用 ‎ ‎①定义:引起地壳及其表面形态不断发生变化的作用。②分类:按其能量,可分为内力作用(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等,使地表隆起或凹陷,形成高山或盆地)和外力作用(表现为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作用,把盆地填平)。 ‎ ‎52.板块构造学说 ‎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一般说来,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两个板块交界处,地壳较活跃,火山和地震也多集中分布在这一地带。板块张裂处,常形成裂谷或海洋,板块相撞挤压处,常形成山脉。 ‎ ‎53.地质构造 ‎ ‎①褶皱(a.背斜:岩层向上拱起,常成为山岭,有时成谷;b.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常成为谷地,有时成山)。②断层(a.地垒:相对上升的岩块,常形成块状山地或高地;b.地堑:相对下沉的岩块,常形成谷地或低地)。 ‎ ‎54.地质构造与生产了解地质构造规律,对于找矿、找水、工程建设等有很大帮助。含石油、天然气的岩层,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向斜构造盆地,利于储存地下水。水库等大型工程选址,应避开断层带,以免诱发断层活动。 ‎ ‎55.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 ‎ 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降水量变化相一致;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其流量变化与气温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河流水与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可相互补给,湖泊对河流径流还起调蓄作用。 ‎ ‎56.水循环 ‎ ‎ 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所作的连续运动的过程,按其发生领域分为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和海上内循环。 ‎ ‎57.植物对环境的指示作用 ‎ 莲(水湿环境)、骆驼刺(干旱环境)、铁芒箕(酸性土壤环境)、碱蓬(盐碱性土壤环境)、旗形树冠(风向)、矮牵牛(大气中二氧化硫污染)。 ‎ ‎58.植被的环境效益 ‎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保持农田、吸烟除尘、降低噪声、美化环境。 ‎ ‎ 59.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 陆地环境各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了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 ‎60.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 ‎ ‎ ①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以热量为主导分异因素,自然带沿着纬度变化的方向作有规律的更替);②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以水分为主导分异因素,自然带从沿海向内陆作有规律的更替);③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由于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变化,形成了垂直气候带,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特点)。 ‎ ‎61.陆地自然资源的分布 ‎ 土地、水、生物等资源,受水热条件的影响,其分布一般具有明显的地带性;矿产资源的分布则主要受地质作用的制约。 ‎ ‎6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 一个地域内的若干种地质灾害,它们在成因上是相关的。如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 ‎ ‎63.农业的区位因素 ‎ 气候因素中的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种类、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密切;地形影响耕作的难易、农业的类型和农作物的垂直分布;土壤影响作物种类和产量;市场区位及需求的变化,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最为突出;交通的心头和保鲜、冷藏技术的发展,使市场对农业区位的影响地域大为扩展。此外,国家的政策对农业产生一定的干预。 ‎ ‎64.工业的区位因素 ‎ 原料、能源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交通对工业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信息通信网络的通达性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工业对劳动力技能的需求逐渐增加;环境因素日益成为工业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 ‎65.污染严重的工业的区位选择 ‎ 大气污染企业应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地带或与常年盛行风向垂直的郊外;水体污染企业应设置在远离水源地或河流的下游。 ‎ ‎ 66.工业地域的形成工业的物质联系和信息联系导致工业集聚和工业分散,进而形成不同性质的工业地域。 ‎ ‎67.聚落的形成 ‎ ‎①原始采猎社会穴居、巢居、逐水草而居(分散、不稳定、临时性);②第一次社会大分工乡村聚落(分散、半固定性);③农业生产水平提高农村聚落(团状或带状、稳定);④第二次社会大分工城市聚落(区域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 ‎68.城市的区位因素 ‎ ‎①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河流);②社会经济因素(自然资源、交通、政策、军事、宗教)。其中军事、宗教因素对现代城市的影响已经减弱,交通、自然资源因素仍起巨大影响,科学、旅游成为新的因素。 ‎ ‎69.城市化的进程 ‎ ‎①发达国家:起步早、水平高、目前慢,出现逆城市化现象;②发展中国家:起步晚,水平低、目前快,城市发展不合理。 ‎ ‎70.五种现代运输方式的特点 ‎ ‎①铁路:运量大、运速快、运价较低、连续性好,但造价高、占地广、短途成本高;②公路:机动灵活、可从门到门,但运量少、耗能多、成本高;③水运:运量大、投资少、成本低,但运速慢、灵活性和连续性差;④空运:运速快、效率高,但运量小、能耗大、运价高;⑤管道:损耗小、连续性强、安全可靠、运量大,但设备投资大、灵活性差。 ‎ ‎71.货运方式的选择 ‎ 一般地,贵重、急需、数量水大、运距远宜空运;易腐烂变质的鲜活货物,量小短距离宜公路,量大长距离宜专列;量大笨重货物宜水运或铁路;流体宜管道。 ‎ ‎72.商业中心的区位因素 ‎ ‎①商业街(a.市场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城市的几何中心;b.交通最优原则,要求位于市区环行路边缘或市区边缘的高速公路沿线);②商业小区(位于居民小区,方便居民购物)。 ‎ ‎73.人类社会与环境的关系 ‎ ‎①对立(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的对立而存在,按自己的规律发生和发展);②统一(环境总是作为人类生存的特定环境而存在,人类与其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和相互转化)。 ‎ ‎74.环境问题的分布 ‎ ‎ ①城市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②乡村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③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更严重。 ‎ ‎75.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 ‎ ①人口压力大;②资源的不合理利用;③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 二、填空题:‎ 东十二区和西十二区都处在(西半球) ‎ 我国一年可出现春夏两次汛期的河流主要分布(东北地区) ‎ 按自然带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地中海沿海的主要植被应当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 马来西亚产量居世界首位的是(橡胶)埃及)的人口和城市集中分布在尼罗河谷地及三角洲 ‎ 美国和中国相似的地理特征有(气候的大陆性都 比较明显) ‎ ‎(南极)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 ‎ 我国乐部地区雨季早晚不同的主导原因是(夏季风进退的迟早不同) ‎ 我国河流(内流河通党是季节性河流,夏季过后经常发生断流) ‎ 我国从东向西排列,分别位于地势第三级阶梯,第二级阶梯,第一级阶梯的旅游景区是(庐山,黄果树瀑布,青海省塔尔寺) ‎ 从沈阳到广州,走最近路线,沿途经过的主要交通枢纽有(北京,石家庄,郑州,株州) ‎ 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国策是(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 都是在新技术革命中出现的工业部门是(半导体,核工业) ‎ 即是粮食主产国又是主要出口国的(美国,法国) ‎ 使农业实现现代化的主要因素是(农业技术改造) ‎ 世界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 ‎ 我国青藏高原资源较少的是(煤炭,石油,天然气) ‎ 我国江淮一带梅雨快要结束的时期是(西部地区高山上的冰川融化成水补给给河流) ‎ 我国地入地势二级阶梯上的商品粮甚佳地是(成都平原) ‎ 德国鲁尔区(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有雄厚的科技优势,有发达的农业作为基础,没有便得的水陆交通) (‎ 巴西)是咖啡,可可,蔗糖,大豆的主要出产国,是世界上公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 ‎ 我国营造三北防护林的主要作用是(防风固沙,保护农田) ‎ 加入WTO之后,面对与美国等发达国家农业生产的竞争,中国农业生产的根本方向应当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建立高效农业体系) ‎ 协调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根本问题是(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 ‎ 美国五大湖(西侧有丰富的铁矿,又有五大湖便利和廉价的水运) ‎ 上海宝钢的工业布局属于(临海型) ‎ 我国能源(华北地区煤炭资源丰富,而长江以南各省缺乏) ‎ 阿拉伯人都是(白种人) ‎ 从大兴安岭森林到内蒙古草原,直到新疆塔史拉玛干沙漠,这种植被变化属于(经度地带性分布) ‎ 我国从东北地区直到南部沿海地区,农作物从一年一熟到两年三熟,再到一年两熟到三熟,决定这种耕作制度的自然因素是(光热条件) ‎ 珠江三角洲地区出口加工业实现经济起飞,主要是依靠(劳动力密集优势,劳动力人格低廉) ‎ 自然原因引起的有(某些地方病发作) ‎ 在自然状态下北半球河流右岸冲刷较为严重(是由地球自转引起) ‎ 中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类型不同,其主要原因是(大气环流不同) ‎ 在太平洋热带,副热带海区,位于北半球大洋西侧的洋流是(日本暖流)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 除南极洲外,各大洲共有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 我国土地资源具有的优势是(我国土地辽阔,耕地,林地,草场,滩涂沼泽等各类土地资源都有大面积分布) ‎ 与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比,我国北方地区具有的资源优势是(能源矿储量大,平原面积广) ‎ 我国储量居世界首位的矿产有(钨,锑,锡,钼) ‎ ‎(俄罗斯)森林资源,水能资源,矿产资源都十分丰富 ‎ ‎(风能)既是可再生能源,又是新能源,又来自太阳辐射水能)属于清洁能源,又可再生,成本低,可产生综合经济效益 ‎ ‎(日本和英国)的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小,便现代化程度高。 ‎ ‎(北美洲)的气候受地形影响大,因此以温带大陆性气候为主 ‎ 南美洲和非洲(都是发展中国家,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能资源都非常丰富) ‎ 北回归线穿过的各大陆是(亚,欧,非,北美) ‎ 当地球公转到远日点时(莫斯科)白昼长 ‎ 当黄河处于汛期时(罗马)处于干燥季节 ‎ 秘鲁渔场是(补尝流形成) ‎ 汾渭谷地是(内力塑造) ‎ 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已获突破性进展,二期工程起止点是(格尔木拉萨) ‎ 某欧洲国家的首都地塞纳河畔,该国地理特征是(西欧面积最大的国家) ‎ 巴西在环境保护方面,最受人们关心的是(保护热带雨林) ‎ 既是海港,又是全国最大声调和首都的是(布宜诺斯艾利斯) ‎ 位于我国北方,既是地势第二,三级阶梯界线,双是两省界线的山脉是(太行山) ‎ ‎(我国)寒潮,旱涝,台风等灾害性气候比较多 ‎ 治理黄河泥沙的关键措施是(以植树种草的生物工程为主) ‎ 辽中南(今后,应当适当限制某些砂能大,当地又缺乏原料资源工作的发展) ‎ 香港在世界上的经济地位主要表现为(信息和金融中心) ‎ 有日界线空过,并且是两大洲和两大洋分界线的是(白令海峡) ‎ 新疆吐鲁番盆地是夏季的(炎热中心) ‎ ‎(澳大利亚)独占大陆秀丽的桂林山水是(流水侵蚀形成) ‎ 欧洲是平均海拔最低的一洲(地势低平) ‎ 非洲许多国家经常闹粮荒,数亿人口缺粮,其根本原因在于(地氏农业生产不平衡,这些国家农业生产落后,人口增长又过快) ‎ 制约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条件是(水资源缺乏) ‎ 在新疆地区,人品超过百万以上的少数民族有(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 ‎ 我国建立秦山,大亚湾两大核电站的主要区位因素是(这些地区工农业发达,耗能多,但常规能源缺乏) ‎ ‎ 从西向东(龙羊峡刘家峡青铜峡三门峡) ‎ 法国,荷兰,德国,丹麦等欧洲国家发展农业现代化主要依靠(机械化,生物技术) ‎ 近年来,世界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特点是(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但城市化的速度快于发达国家) ‎ 内力作用(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火山爆发) ‎ ‎(曼德海峡,丹麦海峡,土耳其海峡)是大洲分界线 ‎ 东南亚地区享誉世界的农产品是(水稻,天然橡胶,油棕) ‎ 非洲(气候类型在赤道南北大致对称分布,干旱半干旱面积广大) ‎ 法国(是工农业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 我国边疆省区中同东亚,北亚,中亚,西亚,南亚的国家均有相邻关系的是(新疆) ‎ 云贵高原(喀斯特地形分布广泛) ‎ 我国西部地工的地理差异有(甘新多沙漠戈壁,青藏多大河湖泊) ‎ 我国棉花的集中产区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 解决大城廁环境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分散大城市职能,建设新城和卫星城)我国水能资源丰富的地区是(长江三峡段,西江中上游段,黄河上游段,相南地区河流) ‎ 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是(西欧,美国东北部) ‎ 造成我国大部分地区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是((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酸雨) ‎ 关于内力作用与地形关系(一般来说地表都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有主次这分) ‎ 开普敦为干旱季节时(北京正处在寒冷干燥的冬季) ‎ ‎ 以永久性冰雪豆沙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季节变化都(很大) ‎ 地球上的自然带中,基本上横贯大陆东西的是(热带寸林带,热带草原带) ‎ 关于西来和北非的共同牲(农业都属灌溉农业,盛产小玫和棉花) ‎ 北美洲地形的基本特点是(由西向东呈山系,平原,高原和山地纵向排列) ‎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 我国气候要素的变化规律是(降水的季节变化和变化都大) ‎ 作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界线的山脉是(大兴安岭) ‎ 属于我国自然风光旅游资源的有(长江三峡,安徽黄山) ‎ 长江中下游防护林防止(水土流失) ‎ ‎(水能,风能)都是清洁的能源 ‎ 目前,家民调整家作物的品种和规模时,主要考虑(市场需求的变化) ‎ 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产业区主要考虑的区们因素是(高技术人才密集) ‎ 当前世界各国共同关心的三大问题是指(人口,资源与环境) ‎ 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根本目的在于(缩小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差异) ‎ 在南半球缺失的自然带是(温带荒漠带) ‎ 烈度的大小与(震级大小)有直接关系 ‎(国庆节)北京昼夜长短相差比较小 ‎ 地跨两大洲,濒临三大洋,并有极昼极夜现象的国家是(美国) ‎ 大利亚畜牧业知尽能索达,养牛为主,羊毛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首位) ‎ 云贵高原,青藏高原,河套平原,新疆的农业各自具有的特色(坝子农业,河谷农业,灌溉农业,绿洲农业) ‎ 被称做第二亚欧大陆桥的铁路在我国是(陇海兰新线) ‎ 兼有喀斯特地貌,火山地貌,热带动植物等自然景观的省位于(云贵高原) ‎ 北回归线从东到西依次通过的省区是(台湾,广东,广西睛,云南) ‎ ‎(东部季风区内)有三条地理分界线把全区分成了四个自然地区。 ‎ 我国(连同个特别行政区,台湾在内共有个省级行政单位) ‎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而产生是(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短暂中断) ‎ 北美洲的五大湖是(冰川湖群) ‎ 小浪底水利枢纽位于(我国地势的二,三级阶梯交界附近) ‎ 我国北方地区在春季有时出现沙尘暴天气,产生这一现象的外力作用是(风力的搬运作用) ‎ 在亚欧,印度洋,南极洲,美洲四大板块之间的是(太平洋板块) ‎ 法国是(工农业都 发达,欧洲农产品出口最多的国家) ‎ 原产在南美洲的作物是(天然橡胶,可可,金鸡纳) ‎ 反映我国热量从南向北变化(橡胶,茶叶,甜菜) ‎ ‎ 山区开发应以(多种经营,搞好立体农业开发为主) ‎ ‎(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南方丘陵山区 ‎ 为摆脱我国农业困境,今后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 ‎(长江中下游平原)土地生产潜力大,有建设商品农业基地的良好条件 ‎ ‎(西电东输北线)工程与内蒙古自治区关系密切。 ‎ ‎ 人类与环境(始终是相互储存,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 目前,青藏地区主要的运输方式是(公路运输) ‎ 形成海洋性和大陆性两种不同气候的自然因素是(海陆分布) ‎ 既分布在大陆东部,又分布于大陆西部,具有不同气候类型的自然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一带的西南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和风带位置的移动) ‎ 非洲(赤道横穿大陆中部,全洲有四分之三的地区位于热带) ‎ 英国(煤炭,石油资源丰富,能源自给自足) ‎ 美国农业生产的特点是(农业机械化水平高,从农业的人口不足全国总人口的%) ‎ 我国目前缺水的三大流域是(黄河,海河,淮河) ‎ 影响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土地生产力大小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水分条件) ‎ 危及人类生存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 ‎ 我国少数民族的分布特点是(大杂居,小聚居) ‎ 我国铁路(京广线经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江南丘陵,珠江三角洲) ‎ 我国以生产长绒棉著称的地区是(新疆南部) ‎ 最近,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等处发现了丰富的石油 ‎ 符合在新的原料,燃料基地,出现新的工业中心的布局原则(贡国的阿伯丁) ‎ 我国(各类土地资源泉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大) ‎ 在1:10000000比例尺的中国地图上,东西最大距离和南北最大距离分别约为(50厘米,55厘米) ‎ ‎2004年的奥运会在希腊首都雅典(东二区)举行,假定某场比赛在2004年6月30日19时开始,你在北京(东八区)保时能看到(2004年7月1日1时) ‎ 某地点以南有极尽昼,以东进入西半球,此点座标是(南纬66.5,东经160) ‎ 我国领土的最西端在73E附近的新疆帕米尔高原上 ‎ ‎6.22-9.23这段时间内,香港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是(低-高-低) ‎ 我国(连同2个特别行政区,台湾在内共有34个省级行政单位) ‎ ‎(1月和7月)南北半球的气温都从赤道向两极降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