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复习专题 “新闻学概论”串讲资料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自考复习专题 “新闻学概论”串讲资料

自考“新闻学概论”串讲资料(1) 一、选择 1. 政论家约翰。弥尔顿于 1644 年出版了小册子《论出版自由》,首次提出了影响深远 的关于新闻自由的口号和思想,其主要观点是“观点的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过程”。 2. 1845 年,德国学者普尔兹的《德国新闻事业史》出版,标志着新闻学开始超越单纯 业务研究的微观视野,从历史发展的宏观角度揭示新闻活动的客观规律。其意义在于从业务 角度转向理论角度。 3. 到了 20 世纪 20 年代,系统化的新闻理论创立于世,标志着新闻学发展到了成熟阶 段。李普曼的《舆论学》第一次揭示了新闻现象的深层本质——舆论过程。约斯特的《新闻 学原理》第一次对新闻理论范畴体系做了较为完整深刻的表述。 4. 被称为创立传播学的“四大先驱”的是: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及他的“两级传播 理论”,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及他的“五 W 模式”,心理学家卢因及他的“团体动力说”,社 会心理学家霍夫兰及他提出的有关态度改变和劝服艺术的理论。 5. 中国新闻学走向成熟的三部代表性著作是:1918 年,蔡元培决定在他任校长的北京 大学开设新闻课程,同年 10 月 14 日成立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次年 4 月 20 年,研究会 创办了学术刊物《新闻周刊》,它标志中国的新闻学研究和新闻教育正式开始,新闻学作为 一门专门学说在中国开始形成。1919 年徐宝璜的《新闻学》出版,这是我国第一部理论新 闻学著作。1923 年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业务新闻学著作。 1927 年,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出版,这是中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至此,标志着 中国新闻学达到了成熟程度。 6. 萌芽状态的新闻学,最初孕含在他的母体——政治学之中。 7. 新闻学的研究对象就是人类社会的新闻传播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新闻传播现象就 是新闻传播行为的存在形态,包括产品形态和产业形态,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新闻和新闻带来。 新闻传播活动就是新闻传播行为的运行过程,包括新闻的采写编播过程,受众对新闻信息的 接受和反馈过程。 8. 新闻学研究的任务,用最简要的话来说,就是提示新闻现象的本质和新闻活动的规 律。 9. 在我国新闻学术界,一般把新闻学划为理论新闻学、历史新闻学和应用新闻学这样 三个层次,也有的主张加上管理新闻学作为第四个层次。 10. 为什么说获取新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信息需求?有关事态和时局的信息即新 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第一信息需求,是人类社会最初的信息交往。 11. 新闻起源于人类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 12. 在古代,新闻信息与历史、情报信息处于混一状态之中。如古老的传播方式——“烽 火报警”。 13. 事实的发展的质变和量变,有突变和渐变。一般来说,事物的质变和突变,容易成 为新闻的直接来源。 14. 《纽约太阳报》是 30 年代由本杰明·戴创办,是商业化经营获得成功的第一家大 众化报纸。其特点是售价低廉,追求刺激性。 15. 1911 年普利策去世时,用他留有的遗产,在死后设立了美国新闻最高奖——普利 策奖,鼓励人们实践资产阶级的新闻价值理论。 16. 世界上最早研究新闻理论的人有:庞德在他的《新闻学概论》,甘斯在他的《美国 新闻学评论》中,对新闻价值问题做出较为明确的理论概括。 17. 在中国,第一个将新闻价值理论引入中国的是徐宝璜。 18. 现代大众传播媒介有报纸、杂志、书籍、广播、电视、电影以及互联网络等,其基 本特征有:(1)传播者的职业化;(2)受传者的众多和边界不确定;(3)单向传播,反 馈困难;(4)现代化的传播工具和高功能的传播效果;(5)因为面向大众,信息表述最为 规范,社会公众易懂易见。 19. 新闻传播要素的辩证关系:事实、新闻报道者和新闻接受者这三个要素,在新闻传 播中是缺一不可的。事实,指的是新闻事实。在新闻传播行为中,事实是客体,是主体认识 和改造的对象。新闻事实在新闻传播行为中在如下四点上起着决定或影响作用。(1)客观 事实和报道对象是传播行为的源头和起点。(2)客观事实和报道对象对传播行为的反馈制 约。(3)新闻事实和报道对象靠自身的冲击力激发传播行为的生成。(4)传播客体即报道 对象直接参与新闻传播行为。 20. 新闻传播模式有:线性传播模式和双向传播模式。 21. 新闻传播的基本矛盾是什么呢?就是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与受众和社会需求之间的 矛盾,传播者的传播行为与反映对象即客观事实的矛盾,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就存在于如上 两种矛盾之中。 22. 新闻事业最终形成的标志是:第一,有了专业化的传播机构和专门化的从业人员。 16 世纪意大利及欧洲其它国家出现了手抄新闻,出现了世界上第一批真正靠生产新闻为生 的职业工作者。17 世纪印刷周刊和日报出现。新闻传播就在社会分中单门立户,成为一种 新兴行业。第二,形成了具有新闻需求的受众群,也就是有了广阔的新闻市场。第三,非手 工操作的传播工具。第四,规模较大和持续不断的新闻传播活动。近代新闻的区别在于:一 是传播覆盖空间大。二是传播持续时间长。第五,实现了传播方式由“点——点”到“点 ——面”的转变。 23. 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明国,也是世界上古代报纸出现最早的国家,宋代的部分小报已 经采用雕版印刷,明末出现了活字印刷的邸报。但中国古代报纸没有直接发展成为近代新闻 事业。15 世纪初,中国宋代毕升发明的活版印刷技术传到欧洲。最先出现于德国法兰克福 的新闻书,采用了铅印技术但周期太长。手抄新闻和新闻书被称为近代新闻事业的雏型。17 世纪初,名副其实的印刷新闻纸才问世人间。1609 年在德国出版的《报道或新闻报》,是 世界是最早出版的印刷周报。印刷新闻纸的问世,是新闻事业诞生的时间标志(1609 年, 17 世纪初)。 24. 以传播技术进步划分的发展阶段: 25. 口头传播,语方是载体和媒介。文字和书写工具出现后,进入手抄新闻阶段。印刷 技术发明后,开始应用印刷技术。1450 年,德国人谷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的机器设备,德 国出现了印刷行业。印刷新闻的主要特征是载体质地稳定,便于选择和保存,善于表达深刻 的内容和进行连续性报道。 26. 1895 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和俄国科学家波波夫发明了无线电报。1906 年,美国匹 兹堡大学的费森合教授首次成功地做出了实验广播。1920 年,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 美国匹兹堡的 KDKA 电台,第一个领取营业执照。1923 年,我国第一座广播电台“空中之音” 在上海设立。1928 年 8 月,南京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广播电台正式播音。1927 年,英国政府 将商业广告公司 BBC 收归国有。 27. 1926 年,英国人贝尔德首次研制出电视传真。1936 年,英国广播公司建立了世界 上第一座电视台。新中国首座电视台是 1958 年 9 月建立并正式开播的北京电视台(1978 年 5 月 1 日改称为中央电视台)。电视新闻与报纸、广播一起成为新闻事业的三大支柱。 28. 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诞生了互联网络,标志着新闻事业进入了一个更高阶段,即 网络传播阶段。1995 年,中国第一家电子刊物《神州学人》上网。网络传播具有十分明显 的优势,可以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巨量传播,融合多种媒体的优势进行图文声像俱全的传播, 进行传受双方交互式传播,实现新闻传播方式的深刻变革。 29. 以传媒结构变化划分的发展阶段: 30. 从 1609 年第一张铅印新闻纸《报道或新闻报》诞生于德国,到 1920 年世界第一座 广播电台在美国匹斯堡建成开播,为单一媒体的报业阶段。 31. 在新闻事业的报业阶段,就社会角色来说,走的是“革命喉舌——政党工具——大 众化报纸”的路。就报纸的报道范围来说,走的是“经济新闻——政治报道——社会新闻 ——综合新闻”的路。中国共产党人创办和经营的报纸,走的是“说服群众——夺取政权 ——发展经济”的路。 32. 20 年代有了广播,30 年代有了电视,这两种电子媒介与报纸一起形成三足鼎立的 传媒多元结构与格局,再加上通讯社、新闻杂志等新闻传播形式,新闻事业进入了多种媒体 共存的大众传播阶段。其特征和优势在于:(1)各种媒体之间优势互补,形成了新的新闻 生产能力。报纸质地稳、传量大、易保存。电视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形象感染力。广播 为各种职业和各种环境中的人提供多样性服务。(2)多种媒体在同业竞争中扬长补短,丰 富和发展了新闻传播的表现手段。(3)多种媒体并存对新闻人才的培养教育提出了多方面 的要求。当网络技术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成熟用于新闻传播时,多种媒介综合一体的历史新 阶段就到来了。 33. 传统媒体利用互联网技术改造和完善自己。首先在互联网上设立自己的网站,创办 网络报刊即电子报纸。其次,利用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采集新闻和有关信息。 34. 以社会形态和传播制度划分的发展阶段:第一,集权主义阶段。在这种制度和体制 下,报刊的出版权,新闻的发稿权,严格控制在政府手里;普遍实行出版前的审查制度,严 禁来自人民大众的任何自由思想的表达。第二,自由主义阶段。最早由约翰·弥尔顿倡导。 报刊有权对政府实行监督,被称为与立法、司法、行政平行的“第四权力”。自由主义传播 制度与集权主义传播制度相比,显然是一种进步。但是,这种传播制度和机制很难贯彻到底。 一则,必须有钱才能办报。二则,新闻传播必然受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法律、行政等方面 的制约,不可能存在不受约束的绝对自由。第三,集团垄断阶段。集团垄断传播制度和控制 模式,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垄断阶段的新闻体制。它的理论依据是社会责任理论。这一理 论是对自由主义理论的修正,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报刊在传递消息和交流意见时要对 社会负责。垄断的结果,一方面增强了新闻业的经济实力,另一方面却使新闻报道受到垄断 财团的限制。所谓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实质是新闻业在垄断财团的控制下,形成和维护有 利于垄断资产阶级的社会秩序和新闻秩序。第四,社会主义阶段。具有如下几个特征:(1) 新闻传媒既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又是人民的喉舌;既无条件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和主张,又 充分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是沟通舆论和决策、领导与群众的桥梁。(2)新闻传媒 一方面接受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按政策法规规范传播行为,同时又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 主动听取社会公众对媒介的批评,不断改进工作,更好地满足群众与社会的需要。(3)对 新闻传播的管理既坚持集中统一,又充分发扬民主;既强调铁的纪律,又有创新自由;既强 调大方向上的一致,又突出不同传媒的特色和个性。(4)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 种新闻媒体之间既依法开展竞争,又团结协作,相互支持,形成有利于社会发展的舆论合力。 35. 在 1789 年法国大革命的高潮中,法国国民议会通过了著名的人权宣言,宣言第一 次以法律形式将言论出版自由当作公民的基本权利规定下来。 36. 托马斯·杰斐逊:若由我来决定,我们是要一个没有报纸的政府,还是没有政府的 报纸,我会毫不迟疑地立即回答“我宁愿要后者。” 37. 列宁:“出版自由‘这个口号从中世纪直到 19 世纪成为世界的一个伟大口号。 38. 马克思、恩格斯的《新莱茵报》,列宁的《火星报》,毛泽东的《湘江评论》。 39. 1905 年,列宁创办了公开发行的《新生活报》,又创办了《无产者报》、《真理 报》。 40. 对新闻传播行为实行的社会控制,包括如下手段、途径和类型:(1)经济控制。 通过出资开办、参股控股、广告发布等途径。世界上最大的报业巨头之一的默多克,新闻资 产遍及全球。(2)法规控制。新闻的专门法和相关法的内容,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A 新 闻媒介和传播者的职责和权利;B 新闻事业的义务和道德。C 新闻事业的经营和管理;D 对 外国所驻新闻机构和记者的管理。(3)政策控制。政策控制就是国家和政党通过制定新闻 政策对新闻传播施加的控制。新闻政策与新闻法规都是对传播行为的强制性规范,二者之间 既有联系又有区别:A 新闻法规由立法机构制定由司法部门执行,新闻政策由行政部门和政 党制定并执行。B 新闻法规较为稳定,新闻政策较为灵活,可以从实际出发随时调整,其作 用具有阶级性。C 当国家新闻法规不健全时,新闻政策兼有新闻法规的作用,较健全时可起 补充作用。(4)行政控制。(5)伦理控制。 自考“新闻学概论”串讲资料(2) 41. 1906 年,清政府颁布了我国第一部新闻法规《大清印刷物专律》。1908 年又颁布 了两部新闻法规:《报章应守规则》和《大清报律》。 42. 辛亥革命胜利之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暂行报律》。 43. 从 1984 年起,我国开始着手制定第一部新闻专门法。《出版管理条例》、《印刷 业管理条例》、《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等法规的出现,标志着我国新闻出版业已经进入了依 法治理的轨道。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目标,是要通过不断深化的新闻改革 来实现的。 44. 新闻失实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故意失实,一类是非故意失实。 45. 从实践中看,新闻失实的表现形式通常有以下几种:(1)政治需要,公开造假。 (2)于己不利,隐匿真情。(3)宣传典型,任意拨高。(4)屈从压力,写昧心稿。(5) 唯利是图,编造新闻。(6)粗枝大叶,调查不实。(7)道听途说,捕风捉影。(8)知识 贫乏,不懂装懂。(9)合理想象,添枝加叶。(10)偷梁换柱,移花接木。 46. 新闻失实的原因:(1)政治的原因。(2)社会的原因。(3)思想和工作作风的 原因。 47. 最早对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进行理论阐述和行为实践的是马克思主义的 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 48.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指导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方方面面,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1) 指导舆论。***同志: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2)指导工作。(3)指导学习。(4)指导生 活。 49. 党组织加强对新闻工作的领导,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派政治上强、业务上 懂行的同志去担任机关报(刊、台)的主要领导职务,从组织上保证党对新闻工作的领导。 (2)党委要适时讨论、制定宣传方针,确定重大报道的指导思想,帮助新闻单位把握好新 闻宣传的政治方向。(3)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过问新闻工作,审阅重要稿件,撰写重 要社论、文章,以保证新闻工作与党委工作的协调一致。(4)吸收新闻单位的主要领导列 席党委有关会议,以便及时掌握并组织贯彻党委的工作部署和领导意图。(5)经常听取新 闻单位关于做好新闻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增强指导新闻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鼓励新 闻单位的同志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按新闻规律做好新闻工作。(6)要尽可 能帮助新闻单位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具体困难,以解除其后顾之忧。 50. 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综合应用题)一切权力组织、社会团体、各种社会成员都 在其监督范围之内。(1)权力组织。(2)社会团体。(3)各种社会成员。 51. 新闻舆论监督的范围?(综合应用题)(1)决策出台过程。(2)决策执行过程。 (3)决策者和管理者的行为。(4)值得关注的社会现象。(5)一般社会成员的不良行为。 52. 新闻批评的方式:(1)点名批评。(2)不点名批评。(3)他人批评。(4)自我 批评。 53. 新闻批评的方法:(1)发表评论文章。(2)刊播读者来信。(3)开展专题讨论。 54. 大约在 15、16 世纪前后,在地中海沿岸以及威尼斯出现了最早的新闻从业者被称 为“报告记者”或“手抄新闻记者”。 55. 我国的职业新闻从业者是随着 19 世纪初中国近代报刊的产生而出现的。历史上, 我国第一个新闻记者是梁发,他在 1815 年的第一家中文报纸《察世俗每月统纪传》,从事 采编和刻印、发行工作。 56. 在我国,最初记者称为“访员”、“访事”或“访事人”、“采访人”等等。1899 年 3 月,梁启超主编的《清议报》第 7 册上,第一次出现了“记者”的称呼。 57. 新闻从业人员,其范围具体包括以下人员:(1)新闻信息采编播的业务人员。(2) 新闻产品的技术处理人员。(3)新闻产品的发行推销人员。(4)新闻教育和学术研究人员。 (5)新闻传播的管理人员。 58. 我国于 1981 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拟定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一个新闻职业道德条 例《记者守则》。1991 年,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通过了第一个《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 道德准则》。 59.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指出新闻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1)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2)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3)遵守宪法、法律和纪律。(4)维护新 闻的真实性。(5)保持清正廉洁的作风。(6)发扬团结协作精神。 名词解释 1. 《报刊的四种理论》★——1956 年,美国新闻学专家施拉姆等人,发表了《报刊 的四种理论》,书中把世界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体制及其相应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 理论、自由主义理论、社会责任理论和苏联共产主义理论。由于这种概述具有一定的历史真 实性,在世界上产生了广泛影响。但书中在指出前苏联等国社会主义新闻实践中,还有作者 的阶级编见和有意曲解。此书的出版和在世界的流行,标志着新闻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新闻学从此又一次扩展视野,走出传统新闻学的原有境地,进入大众传播学的发展阶段。 2. 邸报——萌芽状态的邸报出现在唐代。邸报由当时的地方政权——藩镇派驻首都的 邸吏主办并发行。到了宋代,邸报已采用活字印刷技术。邸报的主要内容是政治信息。这种 稳定发行的出版物,已经不是官方文件的原样宣示,它所提供的已不是官司样文章,而是有 关政治军事最新变动的情报和信息。但由于受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社会分工程度的限制, 新闻生产还没有专业化和职业化,邸报只是面向政府官司员而不是面向整个社会,还具有文 件与情报的一定性质和功能,还没有走完新闻从混一信息状态彻底分化出来的进程。 3. 手抄新闻——到了 16 世纪,在意大利城市威尼斯,首先出现了采访经济、政治、战 争、船舶航期等信息的专门机构和从业人员,并产生了商业化报纸——手抄新闻。手抄新闻 以刊登经济信息为主,这已经是脱离文件告示和内传情报痕迹的纯粹新闻了。到 17 世纪初, 定期印刷报纸在欧洲主要国家陆续出版。为此,新闻就从与历史、情报的混一状态中彻底分 化出来。 4. 信息——信息从本体论和现代物理学的高度来看,信息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 态及其表述。从认识论的角度,信息是认识主体尚且未知的事理,或者说是接受者预先不知 道的消息。从通讯理论和传播学的角度看,信息是不确定性消除的量。传播内容应该同时具 有以下两种性质:一则它是受众未知的,能够向受众提供新情况和新知识;二则它是有一定 目的性和针对性的,能满足受众的某种实践需要。 5. 新闻的定义★——在我国,最具权威性的新闻定义,是陆定一在《我们对于新闻学 的基本观点》中提出的。“新闻的定义,就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6.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价值是客观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程度,新闻价值是新闻事 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程度。满足新闻需求的新闻价值,决不是 主观随意的,而是客观存在的。新闻价值是客观的,具有不依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 7. 大众传播——指的是职业传播者通过现代化的传播媒介向为数众多的不确定人群传 递信息的活动。 8. 新闻选择——是选择行为的一种,它是传播主体对报道目标或传播方案的搜寻、比 较和确认。新闻选择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关键环节和重要手段。 9. 新闻传播全程选择——新闻选择在新闻传播中的全程性有两层含义,一是说传播主 体首先要做出总揽全程的宏观选择,二是说新闻选择贯穿在新闻传播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 节,这就是中观和微观选择。 10. 报团——也称报系,指在两个以上地区,拥有两个以上报刊的报业托拉斯组织。西 方最早的大报团是英国的北岩报团、美国的斯克列浦斯报团和赫斯特报团。广播电视业出现 后,很快也形成了垄断局面。 11. 舆论机构——指的是调查、表达和引导社会舆论的机关团体,包括新闻、出版、宣 传以及民意调查等社会组织。 12. 媒介权力——指的是新闻传媒通过新闻传播行为对社会所起的支配作用。新闻媒介 的权力是一种职能权力,即运用新闻职业享有的特殊权力和具有的特殊功能,支配和左右社 会事态的发展。新闻媒介的权力的支配作用是通过:设置议程、表达和引导舆论、进行舆论 监督来实现的。 13. 党性——是阶级性的集中表现,是阶级斗争发展到高层次的必要产物。在阶级社会 中,任何政党都要借助各种手段维护自己所代表的阶级的利益和意志,从而体现出自己的倾 向性、阶级性和党派性。党性原则是代表和体现政党利益的基本原则。 14. 新闻事业的指导性——是指新闻事业所具有的通过报道和评述新闻事实,有意识地 影响和引导社会公众的思想和行为的功能与作用。新闻事业的指导性一方面是通过新闻信息 本身的指向性来体现的。另一方面则体现在新闻传播的过程中。 15. “新闻舆论”——是指新闻传媒通过新闻报道表达和形成的关于时局和事态的看 法。新闻舆论一旦形成,其波及面之广,影响力之大,导向效果之好是许多其它舆论形式所 无法比拟的。这是因为新闻媒介在舆论方面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和作用的关系。(1)新闻媒 介可以反映和代表舆论。(2)新闻媒介可以扩散和放大舆论。(3)新闻媒介可以影响和引 导舆论。 16. 舆论监督——是一种广泛的社会监督和群众监督,它是公众运用舆论手段对社会所 实行的监督。通常它须借助一定的组织形式和传播媒介来实现。在舆论监督中,新闻舆论监 督是最主要、最常用和最有效的一种方式。 17. 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传媒运用新闻舆论手段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新闻舆论监 督从监督主体来看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新闻传媒自身代表公众舆论对社会所实行的监 督。另一种是公众借助新闻传媒对社会所实行的监督。 18. 三字方针★★——1954 年,毛泽东提出了报纸上的批评要实行“开、好、管”的 三字方针。开,就是要开展批评。好,就是开展好,新闻批评要讲究正确的原则和方法的问 题。管,就是新闻批评的领导和管理问题,要把这件事管起来。 19. 正面宣传——所谓正面宣传,指的是对社会主流与光明面所进行的肯定性和赞扬性 的报道和评价。 自考“新闻学概论”串讲资料(3) 简答 1、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200 多年来,世界无产阶级新闻学的发展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 一是马克思、恩格斯时期的新闻思想。在早期,他们提出的是“人民报刊”思想,主张 报刊作为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第三种力量,应当生活在人民当中。在 1948 年的欧洲革 命中,马克思任总编的《新莱茵报》是全世界第一张无产阶段政治机关报。马克思、恩格斯 以“无产阶段报刊”的概念代替了“人民报刊”这一过于一般和含混的概念。马克思、恩格 斯的新闻思想不断深化,又发展为党报思想。其基本要点是:党的报刊宣传是工人阶级政治 行动的组成部分;党的政治纲领是党报宣传的最高准则;必须坚持党的报刊的独立地位。 二是列宁、斯大林时期的新闻思想。他们的新闻思想分为无产阶级夺取全国政权之前和 夺取政权之后两个阶段。列宁第一个提出并系统阐发了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的理 论。1917 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胜利之后,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第一次成为国家的事业。列宁 指出,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应当服务于管理俄国和建设俄国;应当“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 济”;揭露和批判党和政府及其工作人员的缺点乃至罪行。 三是中国共产党人创立的社会主义新闻思想。其主要内容有:关于新闻本源、新闻真实 性等……的阐述(本书内容)。这些观点和理论,触及到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根本问题,揭 示了社会主义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深度,也有相当强的可操作性,达 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2、大众传播学与新闻学的关系是什么? 新闻学是大众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主要有:(1) 研究对象不同。(2)研究方法有别。(3)研究重点不同。 3、大众传播学的哪些流派?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美国学者施拉是第一个把传播学作为独立学科进行研究的人,被称为传播学理论的集大 成者。他和他的众多学生,形成了“施拉姆学派”即传播学的传统学派。 20 世纪 60 年代,欧洲崛起传播学的“批判学派”。主张把传播现象放在具体的社会结 构中进行考察。 4、中国早期新闻学研究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的思想观点是什么? 鸦片战争后,出现了中国萌芽状态的近代新闻思想,以洪仁玕、王韬、梁启超、孙中山 等人最具代表性。 洪仁玕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论述新闻问题的中政治家,以《资政新篇》为代表。 最早在近代报刊上公开发表办报主张的中国人是王韬和郑观应。 中国早期新闻思想进入了以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新闻思想占主导地位的新 阶段。梁启超是改良派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中国资产阶段新闻思想的开拓者。他提出 了著名的报纸监督政府和国民向导两大天职说。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他们认为,报纸是国民舆论的代表,不仅反映舆论, 而且可以影响舆论和制造舆论;承认报纸的党派性;要为革命办报;高度评价报纸的战斗作 用。 5、什么是信息交往? 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信息交往。 人的这种社会关系之中,是一种互动关系,是一种交往关系。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 间,经常处于相互作用和相互沟通的交互往来之中。其中有物质的交往和沟通,也有精神的 交往与沟通。物质交往包括材料交往和能量交往,精神交往包括知识、情感和意志的交往, 也就是常说的信息交往。 6、为什么说新闻的本源是事实?请从认识论的角度加以解说。(新闻的本质) (1)、新闻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A 是事实第一。B 是不是被动的反映。 (2)、新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最近状态的记录。 (3)、新闻原本是一种信息。 7、“事实在先,新闻在后”的含义?★ 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先, 新闻在后。(1943 年陆定一《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承认事实是新闻本源,其含义大致有如下几点: A 是有事实才有新闻。B 是有什么样的事实写什么样的新闻,要按事物的本来面目描述 世界,不能按主观愿望改变和制造新闻事实。C 是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实才能成为新闻, 尚未变为现实的猜测和设想不是新闻。 承认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承认事实对新闻的决定作用,并非否定传播主体在新闻形成过 程中的地位。新闻是客观事物在传播主体头脑中的反映,但这种反映不是镜子式的被动反映, 而是自觉接近和进入客观事物的主动反映;不是有闻必录,而是有取向有选择的能动反映。 8、为什么说事实本源说与新闻选择说二者并不相悖? 强调传播主体在反映客观事物时的能动性和倾向性。这与坚持事实是新闻本源的根本观 点并不相悖,而是相辅相成。一方面,在做出报道什么和不报道什么的选择时,要在尊重客 观事实的基础上。另一方面,传播者以社会实践主题为取向,对客观事实进行选择,这一选 择符合“事实决定新闻”的原则。 9、新闻与信息的联系与区别?★ 新闻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信息。 信息与新闻两个要领紧密相联,又有明显的差别。其共同点是:二是都是客观外界事物 在人脑中的反映,其本源都是客观事实;二者都是客观外界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其本源都 是客观事实;二者对接受者都有未知性;二者在通讯和传播过程中,对接受者具有一定的针 对性,能够满足受众某种程度的信息需求。 信息与新闻的共同点告诉我们,凡新闻都应当是信息;信息与新闻的差别又告诉我们, 凡信息未必全是新闻。信息与新闻的差别有:(1)二者的内涵不同:二者虽然都是来源于 客观事实,但新闻的来源主要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最新状态,重点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现态 和趋态。(2)二者的外延不同:信息包括对客观事物所有的反映手段和认识结果,而新闻 只是其中的一种反映手段和认识成果。(3)传播手段和作用范围不同。 10、新闻信息的特性?(简或论)★ (1)新鲜:时新性与知新性的兼有和统一。 时新性是时序之新,指新闻事实都是新近发生,提供新情况和新知识。 (2)真实:记实性与选择性的兼有和统一。 新闻在描述事态时有取有舍,新闻的取舍也就是对客观事物的选择。 (3)及时又公开的传播。 新闻是一种运用大众传播手段而向整个社会传播的信息。 新鲜、真实和及时公开传播,是新闻区别于其它信息的内在依据和鲜明个性。 自考“新闻学概论”串讲资料(4) 11、新闻之新的两重含义是什么? ★ 范长江对于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它具 有如下优点:(1)突出了新闻对受众所具有的需知性;(2)强调了新闻对受众的未知性即 知新性;(3)指明新闻不是一般事实,而是重要事实。不足是忽略了传播者的地位和时新 性。 12、“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值”的联系和区别? 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满足传播主体或接受主体新闻需求的程度,叫做“新闻价值”;新 闻作品通过满足社会其它需求的程度,叫做“新闻的价值”。“新闻价值”与“新闻的价 值”,是两个含义不同的要领。如前所说,新闻价值实质上是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 把握,指的是新闻信息自向系统的内在构成;而“新闻的价值”,实质上是新闻的社会功能 的量化把握,指的是新闻信息这一系统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前者描述新闻是什么,后者 描述新闻有什么用。比如,新闻可以用于宣传,具有宣传价值;可以用于沟通上下左右,具 有交往价值,等等。如果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就会把新闻价值误解为新闻的多种用途,使 新闻价值丧失固有的客观性质,不利于人们准确把握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不利于按新闻的 内在规律进行新闻传播活动。 13、简述西方新闻价值五要素及对它的评价? “新闻价值五要素说”认为新闻价值由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五个 要素构成。 从整体来考察,西方新闻价值理论具有不可否认的科学性。 第一,对构成要素的设定,大体与新闻的本质及其特性相符合。 第二,对价值概念的把握,自觉或不自觉地兼顾了主客体两方面的决定作用。 但是这一理论具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倾向和机械片面的弊端。 首先,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把人情味摆在显要地位并给予荒谬的解释。 其次,西方新闻价值要素说从抽象的本能好奇心出发,过分强调反常与怪诞的新闻价值, 具有浓重的历史唯心主义色彩。 再次,西方新闻价值理论在解释构成要素的含义时,往往因崇尚极端,从真理走向谬误, 带有明显的主观随意性和片面性。 14、中国新闻价值五要素说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 中国新闻学术界公认的新闻价值五要素,是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趣味性。 时新性是指新闻是新近发生并及时传播的。接近性是指新闻与受众的接近程度。显著性是指 新闻事件参与者及其业绩的知名程度。重要性是指新闻内容的分量及其重要程度。趣味性是 指受众对新闻感兴趣的程度。 15、新闻价值的定义是什么? ★★ 新闻价值是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所含新闻构成要素的总和。其含义包括,新闻价值是对 的本质及其特性的量化把握,它衡量新闻事实或相应作品在多大程度上是新闻。把新闻本质 及其特性加以量化,就可以成为衡量新闻事实或新闻作品的标准和尺度,实现新闻观点向操 作方法的转化。 16、新闻价值规律及其基本点是什么? ★★ 新闻价值规律也是新闻价值的形成规律,即新闻价值怎样由其构成要素来形成。新闻价 值诸要素是新闻价值的诸多质的规定性,新闻价值规律就存在于这些要素的必然联系之中。 把五要素整合成新近事实、信息量、重要程度及其相互联系,就能给新闻价值规律下一定义, 即:新近事实或相应作品的新闻价值由其所含信息量和重要程度来决定。信息量越大,重要 程度越高,新闻价值越大;反之,新闻价值越小;信息量或重要程度任何一项等于零,其新 闻价值也等于零。 新闻价值规律有三个基本点:事实的新近、信息量的大小、重要程度的高低。“事实的 新近”是新闻价值的前提条件,“信息量的大小”是新闻价值的核心部分,信息量虽大,但 重要程度低,其新闻价值自然不会很大。 17、“便士报”的特点是什么? ★ 便士报是当西方主要国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市场开始出现售价只有一便士的 廉价报纸,简称“便士报”。 18、什么是新闻传播,它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新闻传播,指的是人际间、团体内直接或通过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的,对于新近事实的信 息及意见的相互传受过程。简言之,新闻手段反映现实的社会行为,新闻事实转化为新闻信 息并传向受众的操作过程。它包括人们间面对面的新闻信息交流,团体内和团体间的新闻信 息传受,大众传播媒介面向整个社会的新闻信息传播。 新闻传播的主要特征是:(1)传播内容限于新闻信息;(2)传播及时迅速,面向整个 社会;(3)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坚持用事实说话的原则。 19、什么是模式和新闻传播模式? 模式是一种认识和表述事物性质及其规律的简约方式。 新闻传播模式则是通过新闻传播流程的五个环节,即选择事实、加工制作、播报传递、 受众接受、信息反馈。 20、关于新闻选择? 同其它选择手段一样:新闻选择既是目的,又是手段。说新闻选择是目的,因为新闻选 择是一种认识上的确定,是一种行为过程的结果。新闻选择过程的目标有:择真和择优。新 闻选择的环节是搜寻、比较和确认。新闻选择在本质上也是从多种可行性方案中选取一个满 意度较高的方案。新闻选择也是一种主观能动性很强,但又有极严格的客观规定性的社会实 践活动。 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有两个:一是新闻价值,二是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 新闻选择标准的政策法规和伦理道德,一部分用于规范新闻传播行为的内容;一部分是 非专业性内容,如可能涉及的社会公德等。 在新闻选择的主要标准中,实际操作时首先使用的筛选尺度是新闻价值标准。 21、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和基本点? ★★ 新闻传播基本规律可以这样表述:如实又有选择地及时公开传播受众需知又未知的新闻 事实的价值。 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有如下基本点:(1)新近发生的事实必须及时公开地传播。(2) 新闻传播必须如实地反映新闻事实。(3)新闻传播要针对受众的需知和未知。(4)传播者 作为中介,既要尊重事实,又要尊重受众,惟一的实现途径就是从实有的大量事实中加以选 择,既满足受众的新闻需求,同时又调整受众认识和引导社会舆论。(5)传播者的倾向性 体现在他们对事实的比较、筛选和陈述中。 自考“新闻学概论”串讲资料(5) 22、新闻传播基本规律同新闻手段的相互关系是什么? 新闻传播基本规律是新闻手段的核心内容。 新闻手段——这个概念是由毛泽东提出的。有如下三种含义:(1)消息、通讯、评论、 新闻图片以及其它编播形式的总称。(2)泛指所有的新闻媒介,如报刊、广播、电视等。 (3)“用事实说话的同义语”,即通过对事实的客观报道表达传播者的立场和观点。 运用新闻手段反映社会变迁和引导社会舆论,就是严格按新闻传播的基本规律进行新闻 选择、新闻策划、新闻改革和经常性的业务活动。 23、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 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基本规律包括如下主要内容: (1)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带来的信息需求的增长,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 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带来的信息需求的增长,是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信 息需求”当然也是社会需要,但这一需求与信息交往直接相关,与新闻事业产生和发展直接 相连。“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当然也是生产力的提高,但这一提高却直接刺激了社会信息 需求的增长,进而推动了新闻传播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2)近代新闻事业是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 近代新闻事业是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物。为了维持和扩大自己的劳动,为 了获取他人的产品和推销自己的产品,都需要信息交往先行,离了信息交往无法实现,到这 时,新闻信息市场业已形成。 (3)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 社会经济形态决定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体制。社会经济形态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 一,其主要成分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产生后和发展了的新闻事业,具有的社 会性质和管理体制主要由所处社会的经济和政治制度来决定。 (4)技术进步、政治民主和文化发达的程度,是制约新闻事业发展和生产水平的重要 条件。 技术进步、政治民主和文化发达的程度是制约新闻带来发展规模和生产水平的重要条 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节奏的加快,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呈现出加速状态。 24、舆论的优势? 既然舆论有正误之分,既然舆论的形式和持续是一个过程,那么,对舆论就有一个即表 达又引导的问题。引导就是使舆论保持正确的方向和适当的力度,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舆论导 向。新闻传播媒介对于表达和引导社会舆论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威力最大的舆论工具。有如 下优势: (1)通过及时公开地传播新闻事实,迅速形成社会的注意中心和议论中心,也就是为 社会设置了舆论话题。(2)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报道,向社会公众提供充分的事实,用客 观事实的雄辩力量支持正确的看法和意见。(3)刊播不同看法的稿件,适当开展讨论,发 表传播者的评论文章,进行思想交流和交锋,使社会公众的认识即舆论进一步深化,并尽力 把各种看法统一到正确意见的主流中来。(4)及时通报问题解决的过程。 25、新闻事业运作规律有何基本点? ★★ 新闻事业运作规律内含如下基本点: (1)新闻事业运作规律是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必然联系,即新闻事业运用新闻手段,达 到沟通社会和引导舆论的目的。通过如此手段,达到这般目的,正是一切新闻运行操作的基 本法则。 (2)新闻事业主要靠传播新闻信息沟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沟通社会结构的各个层 面,既沟通上下,也沟通左右,在沟通上下左右的同时,调整公众的认识和社会舆论。新闻 事业既是社会的信息中心,也是社会的舆论中心。 (3)新闻事业的根本属性是它的上层建筑性质,只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事业需 要进行企业化管理,靠自收自支来维持生存和发展自己。新闻传媒的新闻采编活动不能以市 场为取向,不能按商品价值规律进行商业化运作。因此,新闻事业的一部分活动实行产业化 经营,其主要活动则服从政治大局并按新闻规律去操作。 (4)新闻资产的所有者,一定会干预新闻事业的传播行为和经营活动。资产所有者可 能是国家和政党,也可能是私人和集团。干预方式有直接操作,也有间接控制,目的在于使 传播活动符合资产所有者的利益和主张。这就决定了阶级社会的新闻事业,不可避免地带有 阶级色彩和政治倾向性。 26、新闻事业的定义及其含义? 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的总称。其含义一是机构实体及其活 动的总称,二是组织实体是舆论机构。 27、怎样理解新闻事业的本质? ★★(简或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社会结构理论看问题,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当中不处于生产力层次,也 不处于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层次,而是处于上层建筑层次。新闻事业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 部分。它是上层建筑意思形态领域的一个子系统。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上的上层建筑分 为两个部分,一是政治上层建筑,二是思想上层建筑。政治上层建筑被称为武器的批判,思 想上层建筑被称为批判的武器。新闻事业是思想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的一个组成部分。 作为意识形态一部分的新闻事业的社会性质,由经济基础来决定。有什么样的经济基础, 就有什么样的新闻事业。经济基础决定新闻事业的内容和发展方向。 新闻事业是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舆论机构及其活动,是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 段的反映,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的构成部分。 28、什么是新闻事业的社会性?与其阶级性的关系是什么? 新闻事业的社会性,指的是面向整个社会,为各个阶级的社会公众提供无差别服务的性 质和功能。新闻事业社会性的客观依据有如下三点:(1)新闻传播的一部分内容是没有阶 级性的。(2)属于某一阶级和集团的新闻传媒,都会追求社会公众更广泛的认同。(3)新 闻事业天然具有的中介性,使之不能不如实报道各阶级各阶层各政党的不同态势。 29、新闻事业的特性?并解释。 ★★ 新闻事业的总体特性是: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通过新闻手段反映社会生活,影响公众 认识,引导社会舆论。 新闻事业的基础特性之一:与政治上层建筑相比,新闻事业是精神武器,不是物质手段, 对社会公众只有劝服功能,不起强制作用。 新闻事业的职能权力,一是及时公开地报道和评价新闻事实,二是通过新闻报道对政府 和社会进行舆论监督。 新闻事业的基本特性之二:与意识形态的其它组成部分相比,新闻事业离政治更近,政 治性更强。(怎样理解新闻事业离政治近和政治性强的特性?简) 新闻事业的政治性之所以很强,主要是因为新闻事业及时公开地传播新近事实的信息, 能够迅速造成全社会的舆论影响,事关全局的稳定与发展。首先,新闻事业必须对政治生活 和其它社会事变做出同步反映。其次,新闻传播不仅不能违背各项方针政策,还要积极主动 正确地宣传各项方针政策。第三,新闻事业政治性的另一表现则是要求贯彻“政治家办报” 的原则。 新闻事业的基本特征之三:用新闻手段反映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靠报道和评价新近事 实来引导社会舆论。 1925 年,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理由》一文中指出:……。就是“用事实说话” 这一提法的原创文本。其具体内容应当是“用新近事实说话”。 新闻事业的基本特性之四,同其它信息传播相比,新闻传播具有不间断和无边界 的时空特征,能以持续连贯的信息流,迅速持久地覆盖所指向的地域。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大后方创办的《新华日报》,当时是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 统治区的政治喉舌,但在同时,它开设《新华副刊》,内容丰富多彩,集知识性与欣赏性于 一身。 30、什么是舆论?他的构成特征是什么? ★★ 舆论学的创始人李普曼在他的《舆论学》一书中,认为“舆论是公众或许多人对他们共 同关心或感兴趣的问题(或事件)公开发表出来的意见”。舆论是群众对时局和事态的认识 和评价,评价结果并不形成决议和决定,对上对下都没有强制作用。但由于舆论代表群众的 意志和社会的动向,其背后是社会公众这一强大无比的物质力量,因此,任何个人和团体对 舆论都有敬畏之心。 舆论行为具有三个要素:一是舆论的主体,即数量相当多的人;二是舆论的客体,即被 主体评价的时局和事态;三是舆论的形态,即社会公众评价出来的意见。舆论有如下特征: 时评性、倾向性、群众性、公开性、非决策性。 自考“新闻学概论”串讲资料(6) 31、舆论的形成过程是什么? ★★ 无论是正确舆论还是错误舆论,都有一个形成、持续和消退的过程。这一过程大约分三 个阶段:一是获知事态议论纷纷的阶段,二是各种意见交流交锋的过程,三是促成事物转化, 特定舆论消退的阶段。 32、简述弥尔顿关于新闻自由的观点? 1644 年秋,著名诗人、政治家约翰·弥乐顿在国会发表演说,抨击政府的专制统治, 要求给予人民以言论出版自由。这个演说的小册子成书出版,名称就是《论出版自由》。弥 尔顿成为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政治家,英国成为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的发源地,以 世界范围内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主要观点是:(1)新闻自由思想的 理论基础,是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说。(2)新闻自由思想的主要观点是“观点的公开市场” 和“自我修正过程”。(3)新闻自由思想的要害是反对政府的干预。 33、社会责任论对旧的新闻自由观点作了哪些修正? 弥尔顿关于新闻自由的思想具有反抗封建专制统治的强烈意识和革命作用,但也有明显 的空想成分。新闻自由口号主要在 17 世纪奠定了思想基础,18 世纪付诸实践,19 世纪达到 了顶峰。社会责任论对旧的新闻自由观作了修正,对新闻自由口号做出了新的解释,认为新 闻自由是有条件的,享受自由权利的人应当对社会承担道德责任;出版者应当追求积极的自 由,在防止滥用自由的前提下,扩大和发展新闻自由的权利;社会责任理论还主张政府对传 播行为实行必要的控制和干预。显然,这是资产阶级新闻自由思想的一种发展和进步。 34、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也可分点考简答) ★ 马克思主义新闻自由观是当代最科学的新闻自由观点,它包含如下几个要点: (1)没有抽象的新闻自由,只有具体的新闻自由,在阶级社会里只有统治阶级的新闻 自由。 没有抽象的新闻自由,只有具体的新闻自由,指的是在阶级和阶级斗争仍然存在的社 会里,只有阶级的新闻自由,没有超阶级的新闻自由。一般来说,新闻自由是统治阶级的特 权。无钱无权的阶级是没有新闻自由的。而且,在阶级对立的社会和国际环境中,有这个阶 级的新闻自由就没有另一个阶级的新闻自由。 (2)没有绝对的新闻自由,只有相对的新闻自由,资产阶级新闻自由和无产阶级新闻 自由都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都不是永恒的东西。 新闻自由是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不受限制的程度,但世界上没有不受限制的主观意志和 主体行为。一定历史时期所能实现的新闻自由,由当时当地的社会条件来决定;经济繁荣和 政治民主,是新闻自由得以实现的基础和保证,技术进步和文化发达是实现新闻自由的手段 和条件。 (3)新闻自由既是目的,也是手段。 从一定历史时期社会发展的目标来说,实现一定程度的新闻自由,是一种需要多方面 奋斗才能达到的目的。但民主、自由这样的政治概念和政治行为,作为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 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基础的反映,是维护经济政治制度的工具和手段。 35、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力的滥用,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新闻报道有意或无意地背离事实真相,或触犯政策法规和社会道德,造成了对公 民权利的侵犯和对社会秩序的破坏。(2)新闻机构超越职权范围,替代国家权力部门直接 处理社会问题,或者非法干预决策过程和司法程序。(3)误用新闻媒体的权威和工作上的 方便,为媒体或他人谋取不应得到的权益。无论在资本主义社会还是在社会主义社会,都主 张运用一定的手段,对媒体的权力的滥用加以制约;世界上根本不存在不受任何限制的新闻 自由和媒介权力。 36、新闻法规和新闻政策、新闻伦理的关系? 新闻法规、新闻政策、新闻伦理,都是控制新闻传播的行为规范。根本性的新闻政策 直接体现统治阶级的政治观点和一贯主张,是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的灵魂,新闻法规和新闻 伦理都贯穿新闻政策的根本精神;新闻政策可以起法的作用,稳定化的政策可以转化为法律 条文,但这并不意味阗政策就是法,新闻政策可以取代新闻法规。 新闻法规和新闻伦理都是在新闻政策指导下诞生的,二者所体现的阶级利益是一致的。 二者的制定主体不同,新闻法规由国家权力机构,新闻伦理由协会等非权力机构制定。二者 的表现形态不同,职业道德的规范较为笼统和抽象,新闻法规则严格和具体。二者的强制方 式不同,违背新闻伦理要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触犯新闻法除了道德谴责,也要受到法律的制 裁。 37、新闻自由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 ★ 新闻自由是传播新闻和接受新闻的活动不受限制的程度。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传 播主体享有传播自由,二是接受主体享有接受自由。传播自由是实现接受自由的前提,接受 自由是传播自由的行为目的。 新闻自由是社会民主程度的重要标志。 新闻自由实质上就是通过传播和接受新闻而实现的一种民主权利,它是政治自由的重要 组成部分。 38、什么是新闻控制?对新闻控制的理由是什么? ★ 新闻控制是指国家、政党和社会团体通过物质资产、政策法规等手段对新闻传播行为 进行的强制性管理和约束。新闻控制的实质,是按新闻资产所有者的意志对传播行为加以规 范,用以防止新闻自由和媒介权力的滥用。 39、新闻法规概念的含义是什么? ★ 新闻法规指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文的总称,它包括新闻专门法 和非专门法的有关条文。 40、简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产生与发展? 资产阶级新闻诞生于 17 世纪,至今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1)私人经营以商业新闻为 主的时期;(2)充当反封建政治斗争工具的时期;(3)为资产阶级党派之争服务的“政党 报纸”时期。(4)面向市场的大众化报纸时期;(5)财团控制的传媒垄断时期。 41、简述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及其特征? 资本主义新闻事业是资本家私人占有制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领域的反映。其特征是:(1)新闻资产的资本家私人占有,资本家及其代理人对新闻带来 的操作和控制。(2)以不触犯资本主义的根本制度为界限,极力维护资产阶级的权利和利 益;(3)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新闻竞争;(4)完全商业化,以赢利赚钱为首要目的;(5) 宣传个人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42、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历史地位? 曾经起到的革命作用和进步作用。创造和积累了新闻传播和经营管理的有益经验。资本 主义新闻体制的局限和弊端。 自考“新闻学概论”串讲资料(7) 43、简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 (1)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产生和发展。 无产阶级新闻事业产生于 19 世纪初,至今经历了:A 无产阶级革命政党产生前的工人 报刊阶段;B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指导的革命报刊阶段;C 为夺取政权直接服务的政治报刊阶 段;D 为建设新社会服务的大众传媒阶段。 (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本质及其特征。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是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通过新闻手段在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领域 的反映。其特征是:A 新闻资产实行公有制,新闻事业属人民所有;B 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 为人民服务的根本方针;C 在党和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展事业和开展竞争;D 坚持马克思主 义的指导方针,宣传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E 把社会效益放在第 一位,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 (3)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道路。 十月革命后,在前苏联建立起世界上最早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前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 义新闻事业,为宣传马克思主义和促进社会进步做出了积极贡献,留下了新闻宣传正反两方 面的可贵经验。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实践中这些国家的新闻事业也存在不少缺点:A 从传媒 结构到传播内容较为单调,不能满足社会和人民的多样性需求;B 宣传内容长期以阶级斗争 为中心,迟迟没有完成以经济建设为重心的转移;C 依附于单纯的计划经济,运行机制和管 理体制流于僵化;D 惯于用生硬灌输的方式去说教,缺乏生气、活力和创造性;E 新闻法制 不够健全,不善于用法律保护新闻自由和限制滥用新闻自由;F 缺少群众的声音,没能充分 发挥新闻传播对发扬民主和舆论监督的作用。到 20 世纪 80 年代末和 90 年代初,这些国家 的大多数传媒逐步走向私有化,外国新闻垄断集团加紧渗透,传播方针和内容迅速“西化”。 G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逐步摆脱“左”的束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44、社会主义新闻事业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的区别在于? ★ (1)资本主义新闻事业实行资产私有,社会主义则是资产公有。(2)指导思想不同。 资:个人主义。社:集体主义和共产主义。(3)资:无序竞争。社:统一领导下的协作和 竞争。(4)资:赚钱第一位。社: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45、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把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始终把社会效益 放在第一位的内容? A 新闻事业相当大的一部分职能和活动实行产业化经营。B 新闻事业作为舆论工具,一 定要把社会效应放在第一位。C 新闻事业的社会效益是个综合指针,但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是其中的核心要求。 46、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提高新闻宣传艺术,坚持和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内 容? 正确实现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A 大力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 B 通过报道事实和评价事实,形成反映民意和社会发展的注意中心和舆论话题。C 把握好新 闻宣传的力度。 47、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坚持下面宣传为主,积极开展新闻批评的内容?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就是对社会生活中积极向上的方面给予肯定性的报道占据新闻传播 内容的主导地位。积极开展新闻批评,就是通过新闻报道揭露批评社会生活中消散腐败的方 面。二者相辅相成。只有正面宣传为主,才能正确反映社会实际和唱响主旋律,鼓舞群众斗 志和有力引导舆论;只有积极开展新闻批评,才能发扬民主和实行舆论监督。 48、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含义?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不同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也不同于其它社会主义 国家的新闻事业。它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确立符合中国特殊国情的传媒结构、管理体 制和运行机制。它继承中国革命报刊的优良传统,吸取国外有益的经验教训,引入当代的传 播技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形成具有本国民族特色的传媒格局、运作机制和传 播风格。 49、我国新闻事业已显示出的本土特色?(论述,分点考) (1)坚持和发扬中国新闻事业的政治和思想上的独特优势。 (2)形成了以各级党报和党所领导的其它传媒为主体的多层次、多种类、多样化的新 闻事业结构。 (3)既上情下达做党和政府的喉舌,又上情上达做人民的喉舌,坚持向党负责和向人 民负责相一致的原则。 早在 1945 年,刘少奇就明确指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即是真理的最高标准…… (4)坚持为社会主义服务和为人民服务的基本方针,既满足群众的需求,又引导群众 前进。 社会主义一定要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而为人民根本利益服务必须坚持社会 主义方向。二者是内在一致的,相互统一的。***同志曾经指出:“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 都要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 (5)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6)提高新闻宣传艺术,坚持和实现正确的舆论导向。 (7)讲党性,顾大局,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原则。 毛泽东:政治家办报。 新闻传媒既然要当作企业来经营,其领导人和管理者就应当具有现代企业家驾驭市场的 魄力和才能,但新闻传媒作为喉舌,要求它的领导人和管理者要讲党性,首先要有政治家的 头脑和眼界。 (8)唱响主旋律,提倡多样性,从传播内容到传播风格都贴近时代和贴近群众。 (9)坚持下面宣传为主,积极开展新闻批评。 (10)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 (11)形成了中国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和民族风格。 50、为什么说真实是存在的基本条件? ★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真实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 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一切新闻报道必须如实地报道事实的真相,客观地 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 真实不但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还是新闻特有的优势所在。新闻如果失去了真实性, 便失去了人民的信任,失去了发挥其功能和作用的条件。 自考“新闻学概论”串讲资料(8) 51、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实质?(新闻真实的内涵和本质是什么) ★ 新闻真实性的内涵和本质在于以事实为基础、为依据来报道新闻。坚持真实性原则,就 是要求新闻传播者在报道新闻时,要与客观存在的事实相符合,要从客观实际入手。 分析事实,反映事物和报道事物,要从物质世界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辩证地、历史 地描述事实,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 总之,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实质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用辩证唯物 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 52、防止和克服新闻失实现象的方法有?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发扬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工作作风。 (2)坚持唯物辩证法,保持冷静头脑,防止片面性。 显然,有了片面性,就会绝对化地看问题,或者肯定一切,或者否定一切,这对正确认 识事物都是十分有害的。要防止和克服新闻报道中的片面性现象,一是要头脑冷静二是要掌 握辩证法。 (3)健全法规,依法治本。 (4)严守规章制度,堵塞失实漏洞。 应当严格规章制度,堵塞造成新闻失实的各种漏洞。从采写、编辑、审发到排版、印刷、 传输,各个环节都应当建立严格的责任制。 (5)提高队伍素养,弘扬职业道德。 (6)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及时纠正失误。 53、如何理解真实是新闻特有的优势? 真实对于新闻存在和发挥影响力的决定性作用,使得它成为新闻报道所追求的重要目 标,真实性自然也就成为一切传媒普遍提倡和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 美国著名报人普利策发出了“准确、准确、再准确”的警句。 马克思在主编《莱茵报》时期提出:“真实”和“纯洁”是报刊的本质。 列宁:我们应当说真话,因为这是我们的力量所在。 毛泽东历来强调共产党人要讲真话,报纸要了实情。 刘少奇在对华北记者团的讲话中指出,新闻工作“第一要真实”。 1947 年,针对当时解放区一些报纸在土地改革宣传中出现的一些失实报道和错误倾向, 解放区新闻界开展了一场反“客里空”(是前苏联剧本《前线》中的一个惯于捕风捉影、编 造新闻的记者的名字,后来成了虚假报道的代名词)运动。 1958 年一股浮夸风,是一场蔓延全党、风行全国的造假运动(大跃进时期)。 54、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是什么(一般要求)?(√) 新闻真实性的基本要求是,一切新闻报道都必须完全按照客观事物的本来面貌反映和报 道事物。新闻真实性的一般要求是: (1)具体事实真实准确。 首先,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准确。(时间、地点、人物等,应用时要会分析哪些方面失 实)。其次,新闻中所引用的材料准确。 (2)概括性事实真实客观。 55、为什么说坚持真实性原则是党性原则的要求?(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真实性的更高 要求)(√) (1)坚持真实性原则是党性原则的要求。 要支持真实性原则,从思想路线上看,主要体现在:A 要有坚持真理的决心和勇气。B 要有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和行动。 (2)坚持真实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要求。 新闻报道不能仅仅要求所报道事物的表面的、现象的真实,而应当尽可能做到全面、深 刻地反映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即应力求做到对所报道事物的整体上、宏观上和本质上的 把握。这既是“整体真实”、“宏观真实”的涵义,也是“本质真实”的涵义。 56、如何理解“本质真实”? ★ 在新闻报道中不仅要做到具体事实完全真实,还要努力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力求做 到新闻本质上的真实。 所谓本质真实,概而言之,是指新闻报道要反映出事物的内在品质和规律。 57、各种不同新闻媒介阶级性的表现形式和程度有何区别? 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商业性媒介,其阶级性是通过维护以其创办者和经营者为代表的 那部分资产者的经济利益体现出来的。 以追求政治利益为目的的政治性媒介,其阶级性是通过公开和直接地维护其创办者所 代表的阶级或政党的政治利益和要求体现出来的。 还有一类是政企合一的媒介,具有企业和政治舆论机关的双重身份。它们总是同时把经 济利益和政治利益作为自己追求的双重目标。 58、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和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党性的根本区别? (1)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一方面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一方面又打着“超党派”的幌子, 这是其在党性原则问题上的突出特点。 (2)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明确表明自己要真正反映和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 益和意志,要为实现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政治纲领和斗争目标而奋斗,体现出鲜明的党性立 场。 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和任务,都决定了它必须严格遵守党性原则,在新 闻宣传中要时时、处处、事事按党性原则办事,并且坚决同一切违背党性原则的行为作斗争。 公开申明,严格遵守,贯彻始终,是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在党性原则问题上的鲜明特点。 这也是它区别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的显著标志。 自考“新闻学概论”串讲资料(9) 59、市场经济下,新闻事业如何坚持党性原则?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闻工作要支持好党性原则就应当既牢记新闻工作的党的观念,注 意遵循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严格按党的政治纲领、思想路线和组织原则办事,又 不忘新闻媒介的产业性质,充分考虑群众和市场的需求,增强服务观念、效益观念、竞争观 念和市场观念,为群众提供优质的新闻与信息服务,同时搞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努力实现社 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60、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基本特征? (1)革命性和科学性的一致。(2)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3)纪律性和主 动性、创造性的一致。 61、为什么说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应当是一致的?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坚持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性。 (1),要发挥好党的耳目喉舌的作用。(2)要发挥好人民的耳目喉舌的作用。(3) 要发挥好舆论监督作用。(4)要发挥好舆论引导作用。 总之,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要站在党的立场上,自觉接受和服从党的领导和监督,无条 件地宣传党的纲领和主张,又要站在人民的立场,坚决维护人民的利益,忠实反映人民的意 见。 62、坚持“政治家办报”的基本要求?(二简)★ (1)讲政治、讲党性,提高政治素养。(2)保持清醒头脑,冷静处理问题。(3)突 出宣传重点,把握政治方向。(4)增强全局观念,加强宏观意识。(5)讲究宣传艺术,提 高引导水平。 63、新闻事业的倾向性和阶级性? 新闻事业的倾向性——是指新闻传播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传播新闻过程中所表现出来 的立场和观点。它主要体现在传播者在选择和叙述新闻事实时所作出的是非判断和爱憎取 舍。 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传播新闻过程中由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伦理道德等因素的 制约和影响而表现出来的倾向性属于一般倾向性。 新闻事业的政治倾向性——是某一阶级或政党阶级利益和阶级意志在新闻传播过程中 的表现。一切新闻机构都要根据自己所依附和代表的那一阶段或政党的利益和要求,通过新 闻手段表达自己的政治倾向性。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指新闻机构及新闻工作者在新闻传播过程中表现出的立场和 观点所具有的阶级属性。它总是代表着本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是新闻事业的政治倾向性的集 中体现。 64、新闻事业的党派性? 新闻事业的党性——是一定政党的阶级利益、意志和思想、感情通过新闻手段的集中表 达和体现。它是指传播者站在一定政党的立场上,以该政党的利益和主张作为选择和评价新 闻事实的标准,以维护本党的利益和要求。 65、列宁创立无产阶级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观点有哪些? 在无产阶级新闻史上,第一个明确使用“党性”这一概念,并对其内容作出系统论述的 是列宁。列宁在这篇文章中所阐述的关于报刊的党性原则的主要观点是:(1)出版事业(包 括报刊)是无产阶级总的事业的一部分。(2)党报应接受党的领导。(3)党组织要关心和 重视出版事业,要加强对出版事业的领导。(4)清除违背和破坏党性原则的成员,使整个 出版事业都成为真正的党的事业。(5)只有完全按照党性原则工作的出版事业才是真正的 党的出版事业。 66、延安整风时期形成的党新闻工作党性原则的基本观点有哪些? (1)报纸服务于宣传生产建设。(2)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为党的三大作风之一,是无产 阶级政党的显著标志。能否在报纸刊物上展开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检验一家新闻机构有无党 性和党性强弱的标志。 67、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党性原则有哪些基本特征? (1)革命性和科学性的一致。 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革命性要求新闻事业做革命的促进派,为改革吹进军号;无产阶级世 界观的科学性要求新闻事业全面考虑社会变革的主客观条件,做冷静的促进派。社会主义新 闻事业坚持革命性和科学性的一致,可以实现革命热情与科学精神的统一,倾向性和客观性 的统一。 (2)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 向党负责归根结底是为了向人民负责,只有向人民负责才是真正向党负责。社会主义新 闻事业坚持向党负责和向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可以实现既积极向下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又热情向上传达人民群众的呼声愿望要求;既善于把党的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又善于用群 众的实践检验党的政策;既要使传播效果让领导认可,更要让群众对新闻传播感到满意。 (3)纪律性和主动性、创造性的一致。 遵守党的纪律和发挥主动性、创造性是一致的。无组织无纪律是没有党性的表现,缺乏 主动性、创造性也是党性不纯的表现。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既要和党中央保持步调一致、口径 一致,又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新闻宣传搞得有声有色。 来源:墨者资讯网-我们致力于做最全面的资讯信息资料库 68、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指导性的特点?(要求会解释) ★★ (1)指导性与服务性的统一。应当为人民服务。 (2)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是舆论机关,要大力宣传先进事物。 (3)当先生与当学生的统一。教育与学习并重。 69、提高新闻传媒舆论引导水平的方法?(分小点考) (1)关于运用新闻手段,靠雄辩的事实为正确舆论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新闻手段的特点是以事实以依据,以事实作基础,通过对事实的报道和评述来表达观 点,进而形成舆论并影响和引导舆论。 (2)总揽全局,针对舆情,及时发表评论,为社会舆论树旗定向。 在重大问题上,要适时地针对已经出现的舆情,及时发表评论,亮明立场,为社会舆论 树旗定向,以使舆论朝着正确的方向流动。 (3)弘扬主旋律,大力宣传先进典型,为社会舆论导向。 (4)积极开展新闻批评,扶持正气,鞭笞邪恶,形成社会舆论的健康主流。 新闻媒体要从舆论导向的角度积极开展新闻批评,大力扶正祛邪,形成社会舆论的强大 的健康主流。 (5)把握好新闻宣传的度,防止“刮风”和大起大落,保持舆论的常态。 (6)善于处理热点问题,主动化解社会矛盾。 对待热点问题,新闻媒介应当热情关注,切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更不应该采取 回避的做法。 (7)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出精品,创名牌,增强宣传报道的吸引力。 (8)各级各类传媒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形成新闻舆论的整体优势。 自考“新闻学概论”串讲资料(10) 70、什么是新闻传播的目的性、针对性和指导性?关系如何? 新闻传播的目的性是指所传新闻有所为。针对性是指新闻传播有所指。指导性是指所传 新闻有计划地把公众引向预期的目标。他们的关系是:新闻传播从目的性、针对性到指导性, 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不断提升的过程。传播的目的性决定了传播的针对性,而最终 达到追求传播的指导性的目标。 71、什么是舆论导向? 舆论导向是指对舆论流动方向的把握和引导。任何阶级、政党和社会集团都要根据自己 的利益和意志,将各种舆论控制和引导到符合自己需要的方向上来。新闻事业作为一种舆论 机关、舆论工具,在反映、传播和表达社会舆论的同时,还担负着影响舆论、引导舆论的重 要使命。 72、什么是正确的舆论?如何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 “正确的舆论”,其含义应当包括三个方面,即政治方向正确、舆论话题适时、舆论强 度适中。 (1)舆论话题适中。(2)舆论强度适中。(3) 73、从我国新闻事业在舆论导向上的经验和教训,认识提高新闻传媒舆论引导水平的 意义?(理解 p267,√) 74、为什么说新闻媒介可以起“空调机”、“排气阀”和“减压阀”的作用?(应用) 善于处理热点问题,主动化解社会矛盾。 对待热点问题,新闻媒介应当热情关注,切忌充耳不闻,视而不见,更不应该采取回 避的做法。要善于发现热点问题。 75、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实质?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 应用和体现。其理论依据是:人民群众是新闻的主人,新闻事业属于人民,依靠人民,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关于“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的观点。列宁关于建立 庞大通讯员队伍的主张。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坚持的“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资产阶 级新闻事业不可能具有广泛的群众性。无产阶级新闻事业有坚持群众性的优良传统。在社会 主义条件下,新闻事业坚持群众路线的条件更加充分。 76、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群众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 (1)群众性内容。传播内容适应群众的需要,及时让群众知晓时局的发展,了解事实 的真相,提供多方面的信息服务和生活服务。正确反映群众的情绪,充分表达群众的意愿和 呼声,当好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2)群众性形式。报道形式生动活泼,通俗易懂,为广大群众喜闻乐见。 (3)群众性方式。贯彻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办好新闻事业。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 报”方针,实行专业人员和广大通讯员相结合。重视群众来信来访,坚持发表读者(听众、 观众)来信,经常开展受众调查。 实行新闻工作的群众性方式:(1)充分重视群众来信来访。(2)坚持发表读者(听众、 观众)来信。(3)经常开展受众调查。 77、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有什么重要意义? (1)它有助于加强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2)它有助于吸引党员和群众关心和重视党 的新闻事业。(3)它有助于保持新闻事业同群众的密切联系。(4)它有助于加强新闻事业 同实际的联系。(5)它有助于加强人民群众同党和政府的联系。 78、“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基本要求? (1)各级党委要把办好新闻事业作为重要工作,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2)动员广大 党员关心和参与新闻工作,以此作为党组织和党员的政治任务。(3)建立健全党政部门和 大型企事业单位的新闻宣传机构。(4)建立健全通讯员队伍,吸引广大群众支持并参与新 闻工作。(5)建立健全社会公众对新闻机构及从业人员的监督机制。 79、新时期坚持“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必要性? (1)只有依靠群众,才能保证可靠的新闻来源。(2)只有吸引群众参与新闻工作,才 能保证群众参政议政民主权利的实现。(3)基层通讯员是现代新闻传播倚重的重要力量。 80、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同群众(受众)的关系? 与资产阶级新闻事业不同,无产阶级新闻事业的阶级性质和阶级品质决定了它同人民关 系不是一种简单的传受关系,更不是一种纯粹的买卖关系,而是一种鱼水和血肉关系。 81、为什么说“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新闻事业的一个创举?如何 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原则和群众路线的角度认识“全党办报,群众办报”的方针?毛泽东 在确立和实行“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方针方面的特殊贡献在哪里?实行“全党办报,群 众办报”的方针对于加强人民群众同新闻事业、同党和政府的联系有何意义?(290 往后) “全党办报,群众办报”——毛泽东。 82、开展新闻批评的原则?★ (1)要出于公心,要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2)要客观公正,所用事实材料须准确无 误。(3)要以法律为准绳,以政策为依据,不能感情用事。新闻工作者必须学好法,用好 法,弄通弄懂有关法律。(4)要善始善终,努力促成问题的合理解决。(5)要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不断提高批评水平。 83、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及其三层含义? ★★ 正面宣传为主的含义:在传播内容中,肯定主流和弘扬正气的报道要占主导地位。既要 有质的把握,也要有量的权衡。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依据:对社会健康主流和人民创造业绩 的如实反映和充分肯定,可以弘扬正气,激励先进,提供经验,使广大群众看到光明,增强 信心,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有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这是李瑞环同志 1989 年在讲话中提出的。 正面宣传的含义有三层:(1)是指报道内容是积极的。(2)是指报道倾向是肯定的。 (3)是指宣传效应是正向的。这三个层次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内容是内 在的,基础的,报道倾向是制约性因素,而宣传效应则是检验报道最终的结果。 自考“新闻学概论”串讲资料(11) 84、为什么说新闻批评与正面宣传相辅相成?(二简) 批评报道与正面宣传是一种辩证的关系,它们之间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 进,相得益彰的。 正面宣传是从正面颂扬和肯定一切值得褒奖的好人、好事、好现象、好气象,批评报道 是从总结反面教训中找出新的前进的道路。两者都是为了把工作搞得更好,让事业发展得更 快。 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告诉我们,不破不立。没有以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的有力批 判,正面宣传就难以收到满意的效果。实践说明,对消极的东西如果处理得当,也可以起到 积极的作用。因此,我们首先要正确认识新闻批评的意义,要敢于开展新闻批评。 对每个新闻机构来说,都应当始终把握住让正面报道占主导地位,批评报道只能占次要 地位。批评的东西不宜太多,太集中,要注意将一些批评的热点问题分流。 85、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意义? ★★ (1)有利于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联系。(2)有利于防 治腐败,克服官僚主义,改善和加强党的领导。新闻媒介不断加强舆论监督的广度、深度和 力度,对党内腐败现象和官僚主义行为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纯洁了党的队伍,增强了 党的战斗力,维护了党的威信。(3)有利于激发人民群众当家做主的热情,提高群众议政、 参政的能力。(4)有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有效地进行人民内部的自我教育。(5) 有利于弘扬正气,倡导先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舆论监督主 要运用的是批评手段。但批评本身不是目的,说到底,舆论监督的根本目的还在于弘扬正气, 倡导先进。 86、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舆论监督的特征?(综合应用题) ★★ (1)传播及时。(2)传播公开。(3)传播持续。 87、什么是新闻批评? 新闻批评是指运用新闻手段对社会不正之风和消极腐败现象及落后反动势力所作的揭 露和批评。新闻批评具有及时性、公开性、群众性和权威性的特点。 88、如何理解新闻批评的舆论威力? ★★ 新闻批评正是这样依靠舆论的力量对被批评者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正因为新闻批评具 有这样大的威力和影响,党和政府历来重视新闻批评。 1998 年 10 月,朱镕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组时的题词“舆论监督, 群众喉舌,政府镜鉴,改革尖兵”,就表达了党和政府对新闻批评和舆论监督的一种期待、 鼓励和支持。 需要指出的是,新闻批评的舆论影响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因为它并不具备执法意义上的 制裁性和强制力。 89、为什么提倡批评报道要有回报和交待,要注意结果和效果,如新闻回访?(应用) 90、新闻职业的基本特征?(二简) (1)能够及时、敏锐地反映社会和时局的变化。(2)能够与社会生活和人民群众保持 着十分广泛的联系。(3)作为喉舌、工具具有很强的政治性。(4)作为舆论的代表具有很 高的权威性。(5)是一种快节奏、高强度的创造性劳动。 91、对新闻工作者应有哪些基本要求?就加强哪些修养等?(理论联系实际,综合来 答)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对从业者的基本要求: (1)讲党性,讲政治,把政治坚定性,政治洞察力和政治责任感作为第一位的修养。 (2)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把做彻底的只许唯物主义者、支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 线作为根本的思想修养。 实事求是的核心在于坚持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思 想路线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根本的思想修养。为此必须加强以下修养:一是要尊重事实。 二是要服从真理。所谓“不唯上”,是指对上级领导、权势人物不迷信、不盲从。“不唯书” 是指对书本上的东西不迷信,不盲从。 (3)树立公仆意识,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强化社会主义新闻职业道德修 养。 (4)开阔眼界,勤于学习,强化创新意识,做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新闻工作者。 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创新更是其职业内涵所决定的。新闻工作本身就是一项求新、创 新的工作。用最新的观念、最新的方式方法去反映和报道最新的新闻及各种社会信息,是他 们的社会责任和职业追求。 新闻工作者要求新、创新(如改版),首先要善于独立思考。 一个新闻工作者,面对纷繁复杂、千变万化的客观事物,(1)要善于独立思考、冷静 分析,善于进行创造性的工作。(2)要掌握创新思维的方式方法。要改变传统的直线思维 和单向思维的方式,学会运用多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等方式。(3)要有不断进取 的精神。(4)要有点冒险精神。 自考“新闻学概论”串讲资料(12) 论述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 ★★ (1)思想上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方针,自觉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以无产阶级政党的科学世界观即马克思主义作为理论武器和指 导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方针体现在三个方面:A 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和基本 理论;B 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日常的新闻报道;C 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批 判剥削阶级的思想意识。思想上坚持党性原则,要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完整准确地宣传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体系,防止教条主义和实用主义。 (2)政治上坚决同党中央保持一致,正确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 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体现在四个方面:奋斗目标的一致,部署步调的一致,政 策策略的一致,宣传口径的一致。关键是正确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党的路线政策时 要注意:A 旗帜鲜明,积极主动;B 准确全面,防止偏颇;C 联系实际,注重效果。 (3)组织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严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纪律。 社会主义新闻事业要自觉接受党的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严格执行民主集中 制的组织原则,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和宣传纪律。 2、为什么要坚持政治家办报? ★★ (1)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性质的要求。 “要政治家办报”,首先是由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性质决定的。新闻作为一种舆论形 式,总是要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我们党和国家的政治立场、政治主张和政治观点,总是要直接 或间接地对人们产生影响。因此,决定了新闻工作必须把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 必须由忠于马克思主义、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具有很强政治素质的人来担任。 (2)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党性原则的要求。 “政治家办报”和“党性原则”两者之间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实行“政 治家办报”是坚持党性原则的重要保证。反言之,坚持党性原则是一个要成为合格的“政治 家”的新闻工作者所必备的素质和要求。 (3)坚持政治家办报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基本素质的要求。 新闻工作者素质中最重要的政治素质。 3、正确坚持新闻事业的群众性原则? ★★(应用) (1)把满足群众需要和引导提高群众统一起来。 必须满足群众的需要。对群众的需要应做具体分析。不能崇拜自发性,要用先进思想教 育和武装群众。不能迎合低级趣味,要以高尚情操塑造人。不能搞命令主义,也不能搞尾巴 主义。 (2)把依靠群众和依靠专业队伍统一起来。 不能否定专家办报的作用,专业人员仍然是新闻队伍的骨干和精华。要充分发挥专业人 员和广大群众这样两个积极性。 (3)把监督社会和社会监督结合起来。 新闻舆论对社会生活具有强有力的监督作用,但新闻单位不能只监督别人而拒绝别人的 监督。要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主动听取群众的批评意见。新闻工作者不能以群众的监 督者自居,而应当时刻做人民群众的公仆。 新闻工作者要改变过去那种“媒介本位”的思想,必须确立“受众本位”的传播理念。 新闻传播要“满足群众需要”,但决不能与媚俗相提并论。关键是新闻工作者要深入到 群众中去,要认真体察和了解群众的实际状况,把握他们的认识水平和觉悟程度,制定方案, 组织报道。 4、新闻从业者的素质特征?职业修养? 素质特征:(1)政治上要求高。(2)社会活动能力强。(3)思维敏捷,应变能力强。 (4)具有自觉意识和良好的适应能力。(5)知识面广。 新闻从业者的职业修养:(1)政治修养。(2)思想修养。(3)法制观念和职业道德 修养。(4)业务能力修养。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