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复习专题 项目网络图的绘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自学考试复习专题 项目网络图的绘制

3.1 网络图的基本介绍 网络图是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的网状图形,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网络图有多 种表示方式,最常见的有双代号网络(Activity On Arrow,AOA)和单代号网络(Activity On Node,AON),其中双代号网络在国内工程项目中较常用。 3.1.1 基本定义 (识记) (1)节点(Node)。它是指网络图中箭线端部的圆圈或其他形式的封闭图形。在双代号网 络图中,它表示一个事件;在单代号网络图中,它表示一项工作。 (2)线路(Path)。它是指网络图中从起点开始,沿箭线方向连续通过一系列箭线与节点, 最后到达终点节点所经过的通路。 (3)网络图的图形符号的基本形式,如表 3-1 所示 表 3-1 网络图的图形符号的基本形式 图形名称 图形符号的基本形式 备注 节点 优先选用圆形 箭线 优先选用水平走向 虚箭线 - - - - - - - - - - - - - - - - - - - -> 优先选用水平走向 (4)单代号网络图又称节点式网络图,是以节点或该节点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络图,详见课 本 31 页图 3-2 所示: (5)双代号网络图又称箭线式网络图,是以箭线或其两端节点的编号表示工作的网络图, 详见课本 31 页图 3-3 所示: 3.1.2 项目工作间的逻辑关系(理解) 项目工作之间存在 一个先后顺序关系,即逻辑关系,或称时序关系。项目工作之间先 后顺序的确定涉及对组成项目的各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识别和说明。 (1)紧前工作(Front Closely Activity):紧排在本工作之前的工作。表 3-2(课本 32 页) 所示的输人关系中,A1 、A2、A3 都是 B 的紧前工作。 (2)紧后工作(Back Closely Activity):紧排在本工作之后的工作。表 3-2 (课本 32 页)所示的输出关系中, B1 、B2、B3 都是 A 的紧后工作。 (3)平行工作(Concurrent Activity):可与本工作同时进行的工作,如表 3-3(课本 32 页) 序号 2 中 B 和 C。 (4)先行工作(Preceding Activity):自起点节点至本工作之前各条线路上的所有 工作。表 3-3 (课本 32 页)中序号 1 中的 A、B 都是 C 的先行工作。 (5)后续工作(Succeeding Activity):本工作之后至终点节点各条线路上的所有工 作。表 3-3(课本 32 页) 中序号 1 中的 B 和 C 都是 A 的后续工作。 (6)虚工作:即虚拟的,实际并不存在的工作,它既不占用时间、也不消耗资源,是 双代号网络图中为了正确表示各工作间逻辑关系的需要而人为设置的,以虚箭线表示。表 3-3 中序号 5 中用 虚线表示的说明只有 A 和 B 都完成,D 才可以开始。 (7)完成到开始关系(Finish to Start,FTS):某一工作完成后或完成一定时间后, 其紧后工作才开始的顺序关系。 (8)开始到开始关系(Start to Start,STS):某一工作开始一定时间后,其紧后工 作才开始的顺序关系。 (9)完成到完成关系(Finish to Finish,FTF):某一工作完成一定时间后,其紧后 工作才完成的顺序关系。 (10)开始到完成关系(Start to Finish,STF):某一工作开始一定时间后,其紧后 工作才完成的顺序关系。 3.2 网络图画法的基本规则和基本步骤(理解) 3.2.1 网络图画法的基本规则 (1)必须按工作的逻辑关系画图。应该是既简易又便于阅读和技术处理。 (2)网络图必须含有能够表明基本信息的明确标识。标识可用字母代号或数字编号。 对标识允许另起一张表作详尽说明。 (3)工作或事件的字母代号或数字编号,在同一项任务的网络图中,不允许重复使用。 (4)网络图一般只允许有一个起点节点和一个终点节点。单代号网络图中有多项开始 和多项结束工作时,应在网络图的两端分别设置一项虚工作,作为网络图的起点节点和 终点节点。 (5)网络图是有方向的。在肯定型网络计划的网络图中,不允许出现封闭循环回路。 (6)网络图的主方向是从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的方向,在绘制网络图时应优先选择由 左至右的水平走向。 (7)箭线方向必须优先选择与主方向相应的走向,或者选择与主方向垂直的走向。 (8)绘制网络图时,应尽量避免箭线的交叉。当箭线的交叉不可避免时,只允许选用 过桥画法或指向画法表示。 (9)除起点节点和终点节点外,其他所有节点前后都要用箭线或虚箭线连接起来。 (10)代表工作的箭线,其首尾必须都有事件节点。也就是说,在两个事件节点之间只 能有一项工作。 (11)同一网络图若需要用两张以上图纸表示,其断开部分的连接,应在连接点加以提 示或说明。 3.2.2 绘网络图的基本步骤 (1)按选定的网络图类型和已确定的排列方式,决定网络图的合理布局。 (2)从起始工作开始,自左至右依次绘制,只有当先行工作全部绘制完成后,才可绘制 本工作, 直至结束工作全部绘完为止。 (3)检查工作和逻辑关系有无错、漏,并进行修改。 (4)按网络图绘图规则的要求完善网络图。 (5)按网络图的编号要求将节点编号。 3.3 网络图画法示例 (应用)[35 页] 根据表 3-4 绘制单代号网络图和双代号网络图。 表 3-4 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一) 工作 紧后工作 A D B E C E D F E G F - G - 1. 单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1)首先,根据逻辑关系分析可以得出,最先开始的工作应该有三项:A、B、C。网络图一 般 只允许有一个起点节点,如图 3-4 所示。 图 3-4 单代号网络图 1 (2)根据逻辑关系从左至右依次绘制,如图 3-5 所示 图 3-5 单代号网络图 1(b) (3)网络图一般只允许有一个终点节点,如图 3-6 所示。 图 3-6 单代号网络图 1(c) 2. 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 (1)首先,根据逻辑关系分析可以得出,最先开始的工作应该有三项:A、B、C。因此第一 个 18 节点后应该有 3 条线,代表 3 项工作,如图 3-7 所示。 图 3-7 双代号网络图 1(a) (2)根据逻辑关系从左至右依次绘制,如图 3-8 所示。 图 3-8 双代号网络图 1(b) (3)完成网络图,并对网络图的节点进行编号,如图 3-9 所示 . 图 3-9 双代号网络图 1(c) 3.4 增加虚工作的方法 3.4.1 方法介绍 虚工作主要是反映紧前工作和紧后工作间的逻辑关系。只有当一项工作有多项紧前工作时, 这项工作与其紧前工作之间才有可能存在虚工作。确定一项工作与其紧前工作之间是否需要 增加虚工作的必要条件是该项工作是否有多项紧前工作。如果一项工作有多项紧前工作,而 这些紧前工作的完成节点又不相同,这时应在这些紧前工作之间增加虚工作,情况复杂时甚 至还需要增加新的开始节点。增加虚工作及新增开始节点的具体方法可按以下情况确定。 (1)若本工作的紧前工作只作为本工作的紧前工作,则可任意取其中一项紧前工作的完成 节点作为本工作的开始节点引出本工作的箭线,虚工作的箭线则从其他紧前工作的完成节点 依次引入本工作的开始节点。例如,工作 A、B 仅仅是工作 C 的紧前工作,而且它们的完 成节点不相同,这时 工作 C 的箭线可由工作 A 的完成节点引出,也可由工作 B 的完成节 点引出,而虚工作的箭线则由工 作 B 的完成节点引入工作 A 的完成节点,如图 3-10(a) 所示。 图 3-10 虚工作画法图示(一) (2)若本工作的紧前工作同时仅为本工作和其他几项工作的紧前工作,则本工 作的箭线引出方法及增加虚工作箭线的方法与(1)相同。例如,工作 A、B 是 工作 C 的紧前工作,它们完成节点分别为 j 和 i,同时工作 A、B 又是工作 D 的 紧前工作,这时工作 C、D 的箭线及虚工作的绘制方法如 图 3-13(b)所示。 (3)若本工作的这些紧前工作中,有一项或几项仅为本工作的紧前工作,则这 些紧前工作的完成节点就是本工作的开始节点,即本工作由该节点引出,虚工作 的箭线从其他紧前工作的完成节点依次引入本工作的开始节点。例如,工作 A、 B 是工作 C 的紧前工作,而工作 B 又是工作 D 的紧前 工作,这时工作 C 的箭线 应由工作 A 的完成节点引出,而虚工作的箭线则由工作 B 的完成节点引入 工 作 A 的完成节点,如图 3-13(c)所示。 (4)与方法(2)类似,若本工作的这些紧前工作中,有一项或几项仅同时为本 工作和其他几项工作的紧前工作,本工作的箭线引出方法及增加虚工作箭线的方 法与(3)相同。在表 3-5 中,工作 B、C 都是工作 D 和工作 E 的紧前工作,而 工作 C 又是工作 G 的紧前工作,这时工作 D、E 的箭线应由工作 B 的完成节点引 出,而虚工作的箭线则由工作 C 的完成节点引入工作 B 的完成节点,如图 3-14。 (5)若本工作的紧前工作不属于以上(1)、(2)、(3)、(4)所述的四种 情况,即本工作的紧前工作又分别是其他多项平行工作的紧前工作,这时应新增 节点作为本工作的开始节点。在新增本工作的开始节点前,应先按以上(1)、 (2)、(3)、(4)所述的情况进行处理,然后将所有这些紧前工作的完成节 点[或按以上(1)、(2)、(3)、(4)所述的情况进行处理后的共同完成节 点]用虚箭线依次引入本工作的开始节点。 工作 紧前工作 A - B - C - D B、C E B、C G C H A、D I E、G J A、D、E、G K I、J 图 3-14 虚工作画法图示(二)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