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7 发布 |
- 37.5 KB |
- 4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2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21)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021) 考试说明:本人汇总了历年来该科的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标准考试题库,对考生的复习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内容包含: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机考及教学考一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 一、单项选择题 1.劳动法成为独立法律部门的根源在于( )。 A.工人运动的兴起 B.国家对雇用关系的干预 C.劳资矛盾发展的结果 D.法律社会化的产物 2.《劳动合同法》有关约定试用期次数的规定是( )。 A.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可以不限次约定试用期 B.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可以约定1至2次试用期 C.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可以协商试用期次数 D.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一次试用期 3.劳动合同的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 )。 A.不能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B.可以低于集体合同的规定 C.由劳动行政部门规定 D.由当事人自由约定 4.因劳动者本人原因给用人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用人单位可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经济损失的赔偿,可从劳动者本人的工资中扣除,但每月扣除的部分不得超过劳动者当月工资的( )。 A.10% B.20% C.40% D.so% 5.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工作时间的规定》,因工作性质和工作职责的限制,需要实行不定时工作制的,职工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 )。 A.50小时 B.45小时 C.44小时 D.40小时 6.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接受安全技术培训,未经培训或培训考核不合格者( )。 A.可以暂时上岗作业,待考核合格后予以转正 B.可以上岗作业 C.不得上岗作业 D.经有关主管人员批准可以上岗作业 7.不得安排哺乳未满( )婴儿的女职工延长工作时间和夜班劳动。 A.6个月 B.12个月 C.18个月 D.24个月 8.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 )。 A.上级劳动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B.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C.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D.当事人协商选定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9.现役军人死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确认为因公牺牲( )。 A.对敌作战死亡 B.对敌作战负伤在医疗终结前因伤死亡的 C.因执行任务遭敌人或者犯罪分子杀害 D.在执行任务中或者在工作岗位上因病猝然死亡 1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专门福利的是( )。 A.退役军人福利 B.妇女福利 C.残疾人福利 D.老年人福利 1.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一般开始于( )。 A.14周岁 B.15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2.我国现阶段在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试行的年薪制,其适用范围是( )。 A.政府高级公务员 B.国务院认定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 C.企业高级技术人员 D.企业的经营者 3.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中午用饭的休息时间一般不得少于( )。 A.30分钟 B.40分钟 C.60分钟 D.90分钟 4.下列企业从事生产活动时不受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限制的是( )。 A.矿山企业 B.重型机械厂 C.建筑施工企业 D.烟花爆竹制造企业 5.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 )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A.第二级 B.第三级 C.第四级 D.第五级 6.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人数在( )人或者以上,并且具有共同请求的,可视为集体争议。 A.3人以上 B.5人或者以上 C.10人以上 D.30人或者以上 7.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参加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 )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A.十年 B.十五年 C.二十年 D.二十五年 8.不属于城市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收入的是( )。 A.赡养费 B.抚养费 C.扶养费 D.抚恤金 9.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其中属于社会福利范畴的是( )。 A.通信方面的邮资免费 B.军人的伤残抚恤 C.军官离退休养老制度 D.社区对军人家属生活的照顾 10.职工福利的提供者是( )。 A.国家 B.用人单位 C.企业工会 D.劳动者 1.历史上最早出现的劳动法规是1802年( )议会颁布的《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A.英国 B.美国 C.德国 D.法国 2.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经批准设立的职业中介机构实行( )。 A.季度审验 B.年度审验 C.2年一次审验 D.免检免验 3.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 )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A.2日 B.3日 C.5日 D.7日 4.职工代表大会进行选举和做出决议,必须经全体职工代表( )。 A.三分之一人数通过 B.五分之一人数通过 C.过半数通过 D.部分人数通过 5.劳务派遣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满( )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A.6个月 B.12个月 C.18个月 D.24个月 6.针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社会保障项目,分别立法,各自调整某类社会保障项目方面的社会关系,这种立法体系属于( )。 A.母子模式 B.复合模式 C.混合模式 D.平行模式 7.《社会保险法》规定( )。 A.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 B.职工可以参加生育保险 C.职工必须参加生育保险 D.职工不必参加生育保险 8.不属于城市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收入的是( )。 A.赡养费 B.抚养费 C.扶养费 D.抚恤金 9.退出现役的残疾军人,其残疾抚恤金的发放部门是( )。 A.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B.市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C.省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D.国务院民政部 10.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专门福利的是( )。 A.老年人福利 B.妇女福利 C.退役军人福利 D.残疾人福利 11.我国法律明确禁止的健康歧视,除了残疾歧视,还包括( )。 A.传染病歧视 B.传染病病原携带歧视 C.行为障碍歧视 D.视听障碍歧视 12.劳动者在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劳动合同约定工资的( ),并不得低于用人单位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A.30% B.50% C.80% D.100% 13.《集体合同规定》第38条规定:“集体合同或专项集体合同期限为( ),期满或双方约定的终止条件出现,即行终止。 A.6个月 B.1至3年 C.4年 D.5年 14.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 )。 A.1小时 B.2小时 C. 3小时 D.4小时 15.负有对职工广泛开展劳动安全卫生教育义务的主体是( )。 A.劳动行政部门 B.职业安全卫生行政管理部门 C.用人单位 D.企业工会 16.根据《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的规定,未成年工人须持证上岗,其证是指( )。 A.未成年工登记证 B.未成年工登记表 C.未成年工身份证 D.未成年工健康检查表 17.下列不属于工会在进行劳动法律监督的时候,依法享有的权利的是( )。 A.独立调查权和知情权 B.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权 C.支持举报控告权和舆论监督权 D.行政处罚权 18.对于社会保障法所调整的社会保障关系可以用不同的标准做出多种分类。以下选项中不属于以社会保障行为为标准分类的是( )。 A.社会保障管理关系 B.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关系 C.社会保障监督关系 D.社会保险关系 19.以下有关养老保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职工养老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 B.企业单位和个人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参加养老保险 C.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 D.职工养老保险的适用对象是所有退休、退职的劳动者 20.以下各选项中属于我国企业自主福利的是( )。 A.为职工办理补充保险 B.社会保险制度 C.年休假制度 D.探亲假制度 21.国际劳动组织成立于( )。 A. 1914年 B.1918年 C.1919年 D.1922年 22.关于政府投资开发的公益性岗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政府投资开发公益性岗位兼具营利性与公益性的特征 B.岗位设置目的是促进就业,安置就业困难人员 C.应当优先安排符合岗位要求的就业困难人员 D.国家对安排在公益性岗位工作的人员给予岗位补贴 23.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或者国家规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用人单位向劳动者付赔偿金的标准是( )。 A.按应付金额的10%以下 B.按应付金额20%以下 C.按应付金额50%以上100%以下 D.按应付金额100%至150%以下 24.根据我国有关法律规定,不实行加班加点工资制度的工时制度是( )。 A.计时工资制 B.计件工资制 C.综合工时制 D.不定时工时制 25.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对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 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 )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A.150% B.200% C.250% D.300% 26.用人单位招收使用未成年工,除符合一般用工要求外,还须向所在地的( )以上劳 动行政部门办理登记。 A.乡级 B.县级 C.市级 D.省级 27.劳动争议一般由( )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A.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 B.用人单位注册地 C.劳动者所在地 D.劳动合同签订地 28.针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社会保障项目,分别立法,各自调整某类社会保障项目方面的社会关系,这种立法体系属于( )。 A.母子模式 B.平行模式 C.混合模式 D.复合模式 29.在工伤保险中保险费用由( )。 A.职工独立缴纳 B.职工与用人单位共同缴纳 C.用人单位负责缴纳 D.国家财政负责缴纳 30.下列社会救助对象不属于根据社会成员的群体进行分类的是( )。 A.老年人 B.残疾人 C.患难者 D.因突发事件造成生活一时拮据者 31.劳动者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一般开始于( )。 A.14周岁 B.15周岁 C.16周岁 D.18周岁 32.我国现阶段在工资制度改革的过程中试行的年薪制,其适用范围是( )。 A.政府高级公务员 B.国务院认定的有特殊贡献的专家 C.企业高级技术人员 D.企业的经营者 33.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中午用饭的休息时间一般不得少于( )。 A.30分钟 B.40分钟 C.60分钟 D.90分钟 34.下列企业从事生产活动时不受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限制的是( )。 A.矿山企业 B.重型机械厂 C.建筑施工企业 D.烟花爆竹制造企业 35.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用人单位不得安排女职工从事国家规定的( )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A.第二级 B.第三级 C.第四级 D.第五级 36.根据我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规定,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一方,人数在《 )人或者以上,并且具有共同请求的,可视为集体争议。 A.3人以上 B.5人或者以上 C.10人以上 D.30人或者以上 37.根据我国《社会保险法》的规定参加养老保险的个人,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累计缴费满 ( )的,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 A.十年 B.十五年 C.二十年 D.二十五年 38.不属于城市居民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的全部收入的是( )。 A.赡养费 B.抚养费 C.扶养费 D.抚恤金 39.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其中属于社会福利范畴的是( )。 A.通信方面的邮资免费 B.军人的伤残抚恤 C.军官离退休养老制度 D.社区对军人家属生活的照顾 40.职工福利的提供者是( )。 A.国家 B.用人单位 C.企业工会 D.劳动者 二、多项选择题 1.有权确认劳动合同无效的机构有( )。 A.人民法院 B.劳动管理部门 C.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2.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工会应当承担的义务包括( )。 A.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B.履行监督义务 C.支持企业、事业单位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 D.为职工提供社会保险和失业保险 3.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在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时应当参考的 因素有( )。 A.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 B.社会平均工资水平 C.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状况 D.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 4.根据我国目前相关法律规定,下列人员适用不定时工作时间的有( )。 A.企业中的高级管理人员 B.企业的外勤人员和推销人员 C.企业中的长途运输人员和出租汽车司机 D.教师 5.下列各选项中有关职业健康检查的阐述正确的有( )。 A.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承担 B.职业健康检查费用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承担 C.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安排其进行职业健康检查 D.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并按照规定的期限妥善保存 6.劳动行政部门核发《未成年工登记证》要根据( )。 A.《未成年工健康检查表》 B.《未成年工登记表》C.《未成年工身份证》 D.《未成年工法定监护人同意书》 7.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 )。 A-劳动者代表 B.企业代表 C.企业党委代表 D.企业工会成员 8.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 》。 A.普遍性原则 B.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 C.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 D.社会化原则 9.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其中属于社会保险范畴的是( )。 A.军官离退休养老制度 B.军人的伤残抚恤 C.交通方面的半价优惠 D.对军人家属的生活照顾 10.以下各选项中属于我国企业自主福利的是( )。 A.为职工办理补充保险 B.为职工开通上下班班车 C.年休假制度 D.探亲假制度 11.通过与普通教育的比较,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特征有( )。 A.针对性 B.系统性 C.专业性 D.实践性 12.目前我国的工资形式包括( )a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奖金 D.津贴 13.狭义的休息时间仅指( )。 A.劳动者的工作日内的休息时间 B.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 C.工作周之间的休息时间 D.法定的节假日休息时间 14.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分为( )。 A.一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15.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劳动法上的特殊群体的有( )。 A.女职工 B.未成年工 C.农民工 D.残疾劳动者 16.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主要包括( )。 A.人民法院 B.企业工会 C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17.在我国,社会保障的内容体系包括(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18.下列社会救助对象属于根据社会成员的群体进行分类的有( )。 A.老年人 B.残疾人 C.患难者 D.因突发事件造成生活一时拮据者 19.社会优抚具有的特征有( )。 A.社会优抚的身份具有限定性 B.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 C.社会优抚的待遇优厚 D.社会优抚的实施相对规范 20.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其他项目相比较其特征有( )。 A.社会福利的范围具有普遍性 B.社会福利的目的具有公平性 C.社会福利的形式具有特殊型 D.社会福利具有政府主导性 21.引起劳动法律关系消灭的合法行为有( )。 A.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B.约定的劳动合同终止条件出现 C.劳动者违反劳动纪律被除名 D.劳动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者死亡 22.下列关于就业歧视的说法中,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 A.用人单位录用女工,不得在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工结婚、生育的内容 B.残疾人只能在特定的地点从事社会劳动 C.传染病病原携带者在治愈前或排除传染嫌疑前,不能从事特定工作 D.农村劳动者进城就业享有与城镇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 23.按照集体合同主体和适用范围的不同,可以把集体合同划分为( )。 A.企业集体合同 B.行业(产业)集体合同 C.区域集体合同 D.国家集体合同 24.下列各选项中有关对劳动者进行安全技术培训阐述正确的是( )。 A.劳动者要经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证书,才能从事相应的特种作业劳动 B.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未经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的,不得上岗作业 C.只要经过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的从业人员即可上岗作业 D.劳动者进行特种作业技术培训的费用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共同承担 25.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应当遵循的程序有( )。 A.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提出证据登记保存申请,报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人批准 B.劳动保障监察员将证据登记保存通知书交付当事人,由当事人签收 C.劳动保障监察员将证据登记清单交付当事人,由当事人签收。当事人拒不签名或者盖章的,由劳动保障监察员注明情况 D.采取证据登记保存措施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应当在15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期限届满后应当解除证据登记保存措施 26.各国社会保障模式的主要类型有( )。 A.传统型 B.福利型 C.社会保障型 D.储蓄型 27.失业保险待遇项目包括( )。 A.失业保险金 B.医疗费、丧葬补助金 C.救济费、生活补助费 D.向其遗属发放的抚恤金 28.廉租住房保障资金来源包括( )。 A.年度财政预算安排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 B.提取贷款风险准备金和管理费用后的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余额 C.土地出让净收益中安排的廉租住房保障资金 D.政府的廉租住房租金收入 29.退出现役的军人包括( )。 A.转业的军官 B.复员的士官 C.复员的志愿兵 D.退伍的义务兵 30.在我国,公共福利的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 )。 A.老年人福利 B.教育方面的福利 C.卫生方面的福利 D.住房方面的福利 31.下列选项中关于职业中介机构的说法符合法律规定的有( )。 A.政府部门不得举办或者与他人联合举办经营性的职业中介机构 B.职业中介实行登记制度,满足法定条件并办理登记手续,即可开办 C.设立职业中介机构应当配备一定数量具有相应职业资格的专职人员 D.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经批准设立的职业中介机构实行年度审验 32.《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务派遣只能实施在( )。 A.固定性的工作岗位上 B.临时性的工作岗位上 C.辅助性的工作岗位上 D.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 33.下列属于工会权利范围的有( )。 A.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B.参与企业管理 C.监督用人单位在用工过程中对劳动者及工会组织法定权益的遵守情况 D.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代表进行协商谈判 34.劳动者休息休假中的休息权的具体内容是指( )。 A.劳动者依法享有一定期间内休息时间总量的权利 B.劳动者在特定时间休息的权利 C.劳动者享有相对连续性休息时间的权利 D.劳动者依法享有的其他休息或休假的权利 35.在职业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中,对特殊岗位人员的资格认证的范围主要有( )。 A.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 B.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管理人员 C.生产经营单位的所有从业人员 D.特种作业人员 36.《劳动法》规定,不得安排女职工在经期从事( )。 A.高处作业 B.低温作业 C.冷水作业 D.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37.用人单位已发生合并或分立事项时,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时确立当事人的原则有( ) A.合并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合并后的单位为当事人 B.分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分立后的所有单位为当事人 C.分立前发生的劳动争议,由分立后的实际用人单位为当事人 D.分立后对承受劳动权利义务的单位不明确的,分立后的单位均为当事人 38.失业保险基金筹集的补充渠道有( )。 A.失业保险基金的利息收入 B.合法的投资收益 C.国家财政补贴 D.用人单位缴费 39.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目标有( )。 A.在全国范围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B.将所有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 C.稳定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D.持久、有效地解决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40.退出现役的士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作转业安置( )。 A.服现役满10年的 B.服现役期间荣获二等功以上奖励的 C.服现役期间因战、因公致残被评为二等、三等伤残等级的 D.国家建设需要调出军队的 41.通过与普通教育的比较,可以看出职业教育的特征有( )。 A.针对性 B.系统性 C.专业性 D.实践性 42.目前我国的工资形式包括( )。 A.计时工资 B.计件工资 C.奖金 D.津贴 43.狭义的休息时间仅指( )。 A.劳动者的工作日内的休息时间 B.工作日之间的休息时间 C.工作周之间的休息时间 D.法定的节假日休息时间 44.根据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的规定,生产安全事故分为( ) A. -般事故 B.较大事故 C.重大事故 D.特别重大事故 45.下列各选项中属于劳动法上的特殊群体的有( )。 A.女职工 B.未成年工 C.农民工 D.残疾劳动者 46.我国的劳动争议处理机构主要包括( )。 A.人民法院 B.企业工会 C.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 D.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47.在我国,社会保障的内容体系包括(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48.下列社会救助对象属于根据社会成员的群体进行分类的是( )。 A.老年人 B.残疾人 C.患难者 D.因突发事件造成生活一时拮据者 49.社会优抚具有的特征是( )。 A.社会优抚的身份具有限定性 B.社会优抚的内容具有综合性 C.社会优抚的待遇优厚 D.社会优抚的实施相对规范 50.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其他项目相比较其特征有( )。 A.社会福利的范围具有普遍性 B.社会福利的目的具有公平性 C.社会福利的形式具有特殊型 D.社会福利具有政府主导性 51.下列有关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可以接受社会各界提供的捐赠和资助,需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管理和使用 B.为用人单位提供的服务,应当规范管理,严格控制服务收费 C.不得从事经营性活动 D.举办的招聘会可以向劳动者收取一定费用 52.下列各选项中,属于集体合同应当包括的条款有( )。 A.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 B.补充保险和福利、劳动安全与卫生 C.变更、解除、终止集体合同的程序 D.集体合同的期限和违反集体合同的责任 53.职业安全卫生技术规程包括( )。 A.《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B.《煤矿安全规程》C.《橡胶工业静电安全规程》 D.《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54.根据有关规定,女职工在哺乳未满周岁婴儿期内所在单位不得安排其从事以下劳动( ) A.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二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B.从事国家规定的第三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 C.延长工作时间 D.夜班劳动 55.劳动法的社会监督是对行政监督和工会监督的必要补充,其主要特点有( )。 A.监督主体具有分散性 B.监督主体具有广泛性 C.监督方式兼具特定性 D.监督方式兼具不特定性 56.下列各选项中,关于劳动争议仲裁参加人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为劳动争议仲裁当事人 B.劳务派遣关系中,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用工单位与劳动者为当事人 C.劳务派遣单位或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的,劳务派遣单位、用工单位与劳动者均为仲裁当事人 D.利害关系人可申请参加仲裁活动或由仲裁委员会通知其参加仲裁活动 57.根据我国的国情,以及社会保障发展的目标,我国社会保障法律规范体系的构成应该有( )。 A.社会保障实体法 B.社会保障组织法 C.社会保障基金法 D.社会保障程序法 58.工伤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 A.丧失享受待遇条件的 B.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 C.拒绝治疗的 D.被判刑正在收监执行的 59.军人抚恤优待的对象包括( )。 A.因公牺牲军人遗属 B.现役军人家属 C.退出现役军人的家属 D.烈士遗属 60.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的其他项目相比较其特征有( )。 A.社会福利的范围具有普遍性 B.社会福利的目的具有公平性 C.社会福利的形式具有特殊型 D.社会福利具有政府主导性 三、名词解释 1.狭义上的国际劳动立法:一般主要指国际劳工组织的章程、国际劳工公约、国际劳工建议书。 2.劳动合同的履行:是指劳动合同的双方当事人按照合同约定履行各自的义务,并享有各自的权利的行为。 3.工资:是指用人单位按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依据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数量和质量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 4.调解:是指通过第三者从中调和,说服当事人互谅互让,从而解决纠纷的处理方式。 5.社会保障:是指通过法律规定,由国家和社会举办,对社会成员因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等原因而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6.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的社会劳动。 7.工会法:是调整工会与国家、用人单位以及职工和会员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8.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9.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10.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为保卫国家安全和保护人民利益做出牺牲和特殊贡献的人及其家属通过优待、抚恤和安置,给予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11.工资总额:也称工资总量,是指用人单位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体劳动者的工资。 12.一个工作日内的休息时间:是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进行工作过程中的休息时间和用饭时间。 13.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14.基本养老保险:是按国家统一政策规定强制实施的为保障广大离退休人员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养老保险制度。 15.助学金制度:由国家拨款或者学校接受社会捐助款项,向困难的学生提供一定的物质帮助的一种教育福利制度。 16.就业困难人员:是指因身体状况、技能水平、家庭因素、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以及连续失业一定时间仍未能实现就业的人员。 17.职工民主管理:是指劳动者有权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并对和自身利益有关的管理信息有知情权。 18.工作时间:是指劳动者根据国家的法律规定,在一个昼夜或一周之内从事本职工作的时间。 19.团体争议:是指代表和维护全体职工共同利益的工会与用人单位因签订或履行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20.复员:是指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队干部和士官退出现役,不保留公职人员身份,回原籍或入伍地重新就业。 21.劳动法律关系客体:是指劳动法律关系双方的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 22.劳动合同的解除:是指劳动合同签订以后,尚未履行完毕之前,由于一定事由的出现,提前终止劳动合同的法律行为。 23.计时工资:是指按照劳动者技术熟练程度、劳动繁重程度和工作时间的长短支付工资的一种形式。 24.职业安全卫生标准制度:是指国家职业安全卫生行政部门依照法定程序制定和公布的执行劳动安全卫生法规时参照或依据的各项指标或规定。 25.退役安置法律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向退出现役的军人提供一定保障措施的法律制度。 26.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能力的公民在法定劳动年龄内自愿从事有一定劳动报酬的社会劳动。 27.工会法:是调整工会与国家、用人单位以及职工和会员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8.特种作业:是指容易发生人员伤亡事故,对操作者本人、他人及周围设施的安全可能造成重大危害的作业。 29.社会保障法:是调整社会保障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30.社会优抚:是国家和社会依照法律,对为保卫国家安全和保护人民利益做出牺牲和特殊贡献的人及其家属通过优待、抚恤和安置,给予物质帮助的社会保障制度。 四、简答题 1.简述国家和政府促进劳动就业的职责。 答:国家和政府促进劳动就业的职责有: (1)国家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2分) (2)政府要采取各种措施,发展多种类型的职业介绍机构,为劳动者提供就业服务。(2分) (3)国家保障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2分) (4)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2分)2.简述工会在劳动法监督检查方面的权利有哪些。 答:工会在进行劳动法律监督时的主要权利有: (1)知情权。(1分) (2)独立调查权。(1分) (3)要求、建议权。(1分)要求、建议有权的行政机关对违反劳动法律法规,侵犯职工权益的行为进行处罚。(1分) (4)建议组织职工撤离危险现场权。(1分) (5)参与事故调查,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权。(1分) (6)支持举报控告权。(1分) (7)舆论监督权。(1分)3.简述劳动法社会监督的主要的特点和分类。 答:在劳动法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是对行政监督和工会监督的必要补充,其主要特点是:(1)监督主体具有分散性和广泛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对劳动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分) (2)监督方式兼具特定性,即社会监督的方式一般限于举报和投诉。(2分) 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社会监督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普通群众的监督。(1分) (2)群众组织的监督。(1分) (3)报刊等传媒监督。(1分)4.简述医疗保险的特点。 答:医疗保险具有以下特点: (1)这种保险形式与其他保险形式之间的交叉性较大。其他保险形式中,也都包含着对发生疾病的医疗费补偿和疾病津贴的内容。(3分) (2)医疗保险具有一种补充保险的特点。其他保险形式所不能涵盖的风险,只能通过医疗保险实现保障。(3分) (3)医疗保险的范围是整个社会公民,不限于单位职工,不限于城市居民。(2分)5.简述女职工、未成年工和残疾劳动者实行特殊劳动保护的意义。 答:对女职工、未成年工和残疾劳动者实行特殊劳动保护,其重要意义在于: (1)体现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社会进步与发展,以社会公平、人的权利充分得以实现为重要标志。(2分) (2)有利于保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女职工、未成年工和残疾劳动者是一国劳动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不仅具有一般劳动者的就业需求,还有自身的特殊需要。(2分) (3)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无论对女职工、未成年工的特殊保护,还是对残疾劳动者的特殊保护,都有利于提高人口质量和劳动者素质,而人口质量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又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了条件。(2分) (4)有利于促进民族的兴旺发达。一个民族的兴旺发达,首先取决于该民族人口的兴旺发达。(2分)6.简述我国对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现役军人家属的优待表现在哪几方面? 答:我国对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现役军人家属的优待主要有: (1)服役优待。(2分) 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的子女、兄弟姐妹,本人自愿应征并且符合征兵条件的,优先批准服现役。 (2)随军及就业安置优待。(2分) (3)子女人学优待。(2分) (4)医疗优待和住房优待。(2分) 烈士遗属、因公牺牲军人遗属、病故军人遗属享受医疗优惠待遇和住房的优先、优惠待遇。 7.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哪些因素? 答:根据《劳动法》的规定,确定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1)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2分) (2)社会平均工资水平;(2分) (3)劳动生产率;(1分) (4)就业状况,(1分) (5)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2分)8.简述社会救助的原则。 答:社会救助的原则有: (1)反贫困原则。社会救助的目的,就是在较短的时期内消灭绝对贫困现象,并且最大限度减少相对贫困。(3分) (2)生存权原则。生存权是基本的人权。(3分) (3)积极救助原则。(2分)9.简述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 答:劳动法与民法的区别: (1)两者的调整对象不同。民法是调整财产关系以及与财产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人身关系;劳动法虽然有一部分也涉及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但这些关系是基于双方主体的劳动关系而产生的。(3分) (2)两者的主体不同。民事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可能是公民、法人,或一方为公民另一方为法人;劳动法的一方必须是劳动者,另一方为用人单位。(3分) (3)两者调整的原则不完全相同。民法以双方平等主体等价有偿为原则;劳动法除一般性双方平等原则外,对某些主体还有特殊保护原则。(2分). 10.简述我国社会保障法基本原则有哪些。 答:我国社会保障法的基本原则有: (1)普遍性原则。(2分) (2)社会保障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原则。(2分) (3)兼顾公平和效率的原则。(2分) (4)社会化原则。(2分)11.简述劳动法社会监督的主要的特点和分类。 答:在劳动法监督体系中,社会监督是对行政监督和工会监督的必要补充,其主要特点是: (1)监督主体具有分散性和广泛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有权对劳动法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分) (2)监督方式兼具特定性,即社会监督的方式一般限于举报和投诉。(2分) 根据监督主体的不同,社会监督一般包括以下几种: (1)普通群众的监督。(1分) (2)群众组织的监督。(1分) (3)报刊等传媒监督。(1分)12.简述医疗保险的特点。 答:医疗保险具有以下特点: (1)这种保险形式与其他保险形式之间的交叉性较大。其他保险形式中,也都包含着对发生疾病的医疗费补偿和疾病津贴的内容。.(3分) (2)医疗保险具有一种补充保险的特点。其他保险形式所不能涵盖的风险,只能通过医疗保险实现保障。(3分) (3)医疗保险的范围是整个社会公民,不限于单位职工,不限于城市居民。(2分)五、论述题 1.试述养老保险的特点。 答:养老保险具有如下特点: (1)强制性。(2分)养老保险由国家立法强制实行,企业单位和个人都必须依法参加,符合养老条件的人,可向社会保险部门领取养老金。(2分) (2)补偿性。(2分)劳动者所领取的退休金和获得的其他待遇中有一部分是自己所缴纳的保险费的返回,还有一部分是对劳动者劳动贡献的回报,具有一定的补偿性质。(2分) (3)广泛性。(2分)养老保险的适用对象是所有退休、退职的劳动者。养老保险所保障的对象是所有的劳动者,并不进行某种选择和区分。(1分) (4)社会性。(2分)养老保险影响很大,享受人多且时间较长,费用支出庞大,因此,必须设置专门机构,实行现代化、专业化、社会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1分)2.试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有: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3分)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主体是用人单位。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即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劳动者就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处于提供劳动力的被管理的地位;而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力使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管理地位,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2分) (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3分)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的意志。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律关系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质,因此,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并不是平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2分) (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2分)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实现社会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法律关系得以实现的过程。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2分)3.试述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 答:我国劳动争议的处理原则可以概括为以下四项: (1)合法原则。(2分)处理劳动争议必须严格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处理,不仅处理程序要合法,争议处理机构的组成、处理的期限、法律法规的适用等都要合法。(2分) (2)公正原则。(2分)这一原则要求在处理劳动争议过程的各个阶段,不论适用实体法还是适用程序法,对双方当事人都应当一视同仁。(2分) (3)及时原则。(2分)及时原则意味着,任何主体在处理劳动争议时,都应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期限,尽可能快速、高效地处理和解决劳动争议。(1分) (4)着重调解原则。(2分)劳动争议发生之后,应着重采取调解方式使双方在自愿的基础上化解矛盾。(1分)4.试述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的联系与区别。 答:28.试述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的联系与区别。 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的联系与区别如下:劳动合同成立是指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就确立劳动关系意思表示一致,并就劳动合同条款协商一致,签订了协议。(2分)劳动合同生效是指劳动合同具有法律效力的起始时间。(2分)劳动合同成立和劳动合同生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劳动合同成立是劳动合同生效的前提,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2分) 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通过平等协商,自愿就劳动合同条款达成一致后,签订协议,劳动合同即告成立,但劳动合同成立并不意味着劳动合同一定生效。(4分)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只有依法成立的劳动合同才具有法律约束力,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产生当事人期望的法律后果。(4分)5.试述与社会福利的其他项目相比社区服务的特点。 答:与社会福利.的其他项目相比较,社区服务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 第一,社区服务不只是一些社会自发性和志愿性的服务活动,而是有指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服务体系。(3分) 第二,社区服务不是一般的社会服务产业,它与经营性的社会服务业是有区别的。(3分)第三,社区服务不是仅由少数人参与的为其他人提供服务的社会活动,它是以社区全体居民的参与为基础,以自助与互助相结合的社会公益活动。:(4分) 从目前看,社区服务广泛覆盖了妇女j儿童、老年人、残疾人、青壮年人和优抚对象、驻社区单位等各类群体,服务项目广泛涉及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保障等内容。(4分)6.试述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答: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有: (1)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双方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3分)劳动法律关系一方主体是劳动者,另一方主体是用人单位。在劳动法律关系建立之前,即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是平等的主体,双方是否建立劳动法律关系及建立劳动法律关系的条件由其按照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依法确定。在双方订立劳动合同确立劳动法律关系之后,劳动者就成为用人单位的职工,处于提供劳动力的被管理的地位;而用人单位则成为劳动力使用者,处于管理劳动者的管理地位,双方形成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2分) (2)劳动法律关系具有以国家意志为主导、当事人意志为主体的特征。(3分)劳动法律关系是按照劳动法律规范规定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既体现了国家意志,又体现了双方当事人的共同的意志。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法律关系具有较强的国家干预性质,因此,劳动法律关系体现的、国家意志和当事人意志并不是平等的,当事人的共同意志必须符合国家意志并以其为指导,国家意志居于主导地位。(2分) (3)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现的。(2分)劳动法律关系形成的现实基础是劳动关系。只有劳动者同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在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劳动法律关系。实现社会劳动过程,就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各自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过程,也就是劳动法律关系得以实现的过程。因此说,劳动法律关系是在社会劳动中形成和实的。(2分) 六、案例分析题 1.农村村民赵某常年在外打工,主要在建筑工地做小工,但一次不幸从脚手架上摔下,双腿残疾,从此失去劳动能力。其配偶也因过度伤心而身体及精神受损,也基本丧失劳动能力。赵某尚有一子现年八岁,正在读小学。很快,赵某一家很快便花光了当年获得的伤残赔偿金,全家生活陷入窘境。 试分析: (1)根据我国现行法的规定赵某一家哪些人可以获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 (2)农村五保供养待遇主要包括哪些供养内容? 答:(1)根据我国现行法规定,老年、残疾或者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6分)因此,赵某全家若符合上述条件,可以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3分) (2)农村五保供养包括下列供养内容:①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②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③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④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⑤办理丧葬事宜。(5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未满16周岁的,还应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所需费用。(3分)农村五保供养对象的疾病治疗,应当与当地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医疗救助制度相衔接。(3分)2.赵某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跟公司签有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赵某每个季度必须完成一定数额的销售任务,个人收入则主要来自销售提成。尽管赵某对保险推销工作满怀热情,不辞辛苦,但第一个季度下来,所签保险单寥寥无几,远远没有完成公司的销售定额。公司销售主管提醒赵某说,若第二季度仍完不成任务,他就将面临被解聘的可能。为了保住工作,赵某更加努力,第二季度的销售业绩比第一季度有所提高,但比公司的定额还是差了不少,公司销售主管口头通知他说,鉴于他连续半年都不能完成公司的任务,公司认为他不能胜任保险销售工作,因此决定解除与他的劳动合同,请他在3天内办好离职手续a赵某万般请求,希望公司能再给他一次机会,被拒绝后,赵某又提出自己的劳动合同期限是1年,公司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公司销售主管以解除合同是因为赵某自己不能胜任工作,且事先又提醒过他为由,拒绝了赵某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要求,双方遂发生争议。 试分析: (1)保险公司能否解除与赵某的劳动合同? (2)保险公司在解除与赵某的劳动合同过程中有哪些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 答:(1)保险公司不能解除与赵某的劳动合同。(4分)《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五)因本法第26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4分)《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二)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三)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未能就变更劳动合同内容达成协议的。”(4分)赵某没有发生以上法律规定的情形,不存在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2分) (2)保险公司在解除与赵某的劳动合同过程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行为有: ①公司虽认为赵某不能胜任工作,但并未对赵某进行调岗或培训。(2分) ②公司没有履行“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的程序。(2分) ③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6条的规定应支付经济补偿金。(2分) 3.何某与刘某系某企业的职工,何某于2009年1月与企业签订了为期5年的劳动合同,刘某于2010年9月与企业签订了为期3年的劳动合同,合同的试用期为6个月。2010年12月,何某在工作中出现失误,2011年2月,企业以何某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了与何某的劳动合同。刘某于2011年1月因喝酒在岗期间与同事打架,并将同事打伤。2011年3月企业以刘某严重违反劳动纪律为由解除了与刘某的劳动合同。何某与刘某不服,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 请引用相关法律规定分析:该企业解除何某与刘某的劳动合同是否合法?为什么? 答(1)企业不应解除与何某的劳动合同。(3分) 《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3分)因此,企业应当先调整何某的工作岗位或对何某进行培训。(3分)在何某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后,仍不能胜任工作时,企业才能与何某解除劳动合同。(3分) (2)企业解除与刘某的劳动合同是正确的。(3分) 《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3分) 刘某在试用期内,违反劳动纪律,在工作岗位上与同事打架,并打伤了同事,应属于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企业完全有权依照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解除与刘某的劳动合同,不需要提前通知刘某。(2分)4. 2012年5月,15岁的小章辍学到某市去打工。小章在一家建筑公司找到了工作,主要是帮做一些杂活。因为小章年纪小,只能算半个劳动力,所以公司与他约定,比别人的工资少30%,小章表示同意并签订了劳动合同。建筑工地的工作十分辛苦,并且因为小章年纪小,常常受到欺负,因此小章觉得难以忍受,于是向公司提出辞职,但公司主管说小章必须要干满约定的期限。小章于是给家里写信,让父母领自己回去。小章的父母来到工地要领小章回家,公司主管不放人,称,与小章签订了劳动合同,小章必须履行合同至合同期限届满。 请根据我国《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分析下列问题: (1)小章能够成为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吗? (2)小章和建筑公司之间的劳动合同有效吗? 答:(1)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一方的劳动者,必须要具有劳动法上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即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4分)我国《劳动法》第15条规定:禁止用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文艺、体育和特种工艺单位招用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审批手续,并保障其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4分)因此,我国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开始于16周岁。(4分)在本案中,小章未满16周岁,因此没有劳动法上的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不能作为劳动合同的一方当事人。(4分) (2)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劳动合同无效。在本案中,因为小章未满16周岁,某建筑公司与之签订的劳动合同是不合法的,双方的劳动合同是无效的。(4分) 5. 2011年5月8日,某地劳动监察机构接到群众举报,声称某农机制造厂存在强令工人危险作业的情况,且不按照规定为职工缴纳社会保险费。在进入现场调查受阻后,5月20日,监察机构向该厂下达了《劳动监察询问通知书》,并要求该厂10日内提交书面答复。直到6月5日监察机构仍未收到该厂的任何答复。于是,6月10日,1名监察员身临现场,匆忙之间忘带了证件,于是在未出示证件的情况下开始调查。经查确认该厂有违法行为,于是当日即登记立案。经过调查,劳动行政部门于7月1日制作了处罚决定书,7月15日送达被处罚单位。 请分析:上述各行为中,有哪些不符合我国《劳动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的规定? 答:上述行为中不符合我国《劳动法》和《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规定的有; (1)农机制造厂5月20日收到《劳动监察询问通知书》,应在5月30日之前向劳动监察机构提交书面答复,但直到6月5日仍未有答复,该行为不合法。(5分) (2)-般性的监督检查需有2名以上的监察员进行,因此,6月10日只有1名监察员身临现场的行为不合法。(5分) (3)进行劳动监察需出示证件,表明身份,因此,该监察员未出示身份证件的行为也不合法。(5分) (4)劳动行政部门在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7日内,应当将劳动监察处罚决定书送达被处罚单位,本案中7月1日做出,7月15日才送达的行为不合法。(5分)6.赵某是一家保险公司的业务员,跟公司签有为期1年的劳动合同,合同中约定赵某每个季度必须完成一定数额的销售任务,个人收入则主要来自销售提成。尽管赵某对保险推销工作满怀热情,不辞辛苦,但第一个季度下来,所签保险单寥寥无几,远远没有完成公司的销售定额。公司销售主管提醒赵某说,若第二季度仍完不成任务,他就将面临被解聘的可能。为了保住工作,赵某更加努力,第二季度的销售业绩比第一季度有所提高,但比公司的定额还是差了不少,公司销售主管口头通知他说,鉴于他连续半年都不能完成公司的任务,公司认为他不能胜任保险销售工作,因此决定解除与他的劳动合同,请他在3天内办好离职手续。赵某万般请求,希望公司能再给他一次机会,被拒绝后,赵某又提出自己的劳动合同期限是1年,公司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该支付经济补偿金。但公司销售主管以解除合同是因为赵某自己不能胜任工作,且事先又提醒过他为由,拒绝了赵某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要求,双方遂发生争议。 试分析: (1)保险公司能否解除与赵某的劳动合同? (2)保险公司在解除与赵某的劳动合同过程中有哪些行为不符合法律规定? 答:(1)保险公司不能解除与赵某的劳动合同。(4分)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2项的规定,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国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用人单位才能和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4分)赵某不属于该项规定的情形,不存在被解除劳动合同的理由。(2分) (2)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第46条的规定:(4分) ①公司虽认为赵某不能胜任工作,但并未对赵某进行调岗或培训。(2分) ②公司没有履行“解除劳动合同需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的程序。(2分) ③公司应支付经济补偿金。(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