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2022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习惯是一种( )。 A.具体性调整 B.规范性调整 C.习惯性调整 D.个别性调整 2.我国法律规定,有权公布法律的是( )。 A.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B.国务院总理 c.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D.全国政协主席 3.有一法学流派认为,应当区分“书本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强调“行动中的法”才是真正的法。这一法学流派是( )。 A.自然法学 B.分析法学 C.社会法学 D.行为法学 4.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有多种方式,下面诸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 )。 A.法律汇编 B.法典编纂 C.法规清理 D.司法判例汇编 ‎ ‎5.最终决定法律中所体现的国家意志的社会因素是( )。 A.国家的历史传统 B.国家的阶级结构 C.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D.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6.张某购买了一张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并乘坐票面指定的车次顺利到达上海,由此形成了客运合同法律关系。该法律关系的客体是( )。 A.张某的人身利益 B.张某为购买火车票而支付的价款 C.张某购买的火车票 D.铁路部门运送张某的行为 7.根据法学的分类,属于国内部门法学的是( )。 A. 法理学 B.中国法制史 C.劳动法 D.国家公法学 8.法制和法治是两个( )的概念。 A.相同 B.不同 C.意思不一样,用法相同 D.意思一样,用法不同 9.法形成的标志是( )。 A.监狱的出现 B.国家的最终形成 C.阶级的出现 D.专门从事研究法律现象的法学家阶层的出现 10.一国或一地区现行法律规范按不同的法律部门组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是( )。 ‎ ‎ A.法的体系 B.法学体系 C.立法体系 D.法律部门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1.法学的意识形态职能具体表现在( )。 A.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 B.增强法治观念 C.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 D.指导人们认识社会现象 12.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要求是( )。 A.有法可依 B.有法必依 C.执法必严 D.违法必究 13.《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的,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关于这一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该规定属于构成性法律规则 B.该规定含糊,起不到法的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 C.该规定事实上允许法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适用交易习惯 ‎ ‎ D.对“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等概念的解释应该首先采用论理解释 14.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的陈述中,正确的是( )。 A.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B.暴力革命是一种超越法制的人民权利 C.社会主义法只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D.阶级专政理念与依法治国理念有内在矛盾 15.下列有关法的历史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古代社会的法在表现形式上往往是“诸法合体” B.古代社会的法是“等级法”、“身份法” C.资本主义时代的“法学世界观”具有历史进步性 D.法的历史类型和法系理论都揭示了法的阶级本质 16. 关于现代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之间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具有一定的互补性 B.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彼此独立,互不相干 C.当法律与社会组织规范发生冲突时,法律应处于优先地位 D.法律调整是最重要的社会调整,社会组织规范的作用很有限 17. 个别性调整不能形成普遍、稳定的秩序,带有一定的( )。 A. 重复性 B.偶然性 C.任意性 ‎ ‎ D.规范性 18.社会主义法的创制的基本原则包括( )。 A.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 B.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C.稳定性、连续性与适时废、立、改相结合 D.科学的创见性 19.法的形成经历了这样的过程( )。 A. 从个别调整发展为规范调整 B.从自发调整发展为自觉调整 C.从一般规范性调整发展到法调整 D.从无强制性的规范调整发展为有强制性的规范调整 20.调整性法律规范包括( )。 A.义务性法律规范 B.禁止性法律规范 C.授权性法律规范 D.原则性法律规范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 21.在法律原则的分类中,与社会原则相对应的是专门法律原则。 22. 法律规范的完整逻辑结构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 23.按照是否适用法律制裁,法律关系可以分为调整性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法律关系。 24.立法必须从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实际需要出发,这体现了我国立法原则中的科学立法原则。 25.按照法律监督的主体划分,我国的法律监督主要包括国家监督和社会监督。 ‎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26.法规清理:是指有关国家机关按照一定程序,对一定时期和范围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加以审查,并重新确定其法律效力的活动。 27.法律关系:是根据法律规范产生的,以主体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特殊的社会关系,法律关系由主体、内容和客体三个要素构成。 28. 相对法律关系:是指有具体的权利主体和义务主体的法律关系。 29. 法的实施:是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即将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为社会主体的实际行为或社会关系,使法律规范的抽象规定具体化,把法律调整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 30. 法律制裁:是指国家专门机关和国家授权的特定机构对违法者依其所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而采取的强制性措施。法律制裁是法律责任的落实,是实现法律责任的措施之一。 五、问答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的划分。 答:(1)我国社会主义法律部门分主导部门和基本法律部门; (2)主导部门宪法; (3)行政法; (4)民法; (5)经济法; (6)婚姻法; (7)劳动法;, (8)刑法; (9)诉讼法。 32.法与道德的区别是什么? ‎ ‎ 答:(1)法与道德形成的条件和表现形式不同。 法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产生而产生,表现为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规范体系,这些规范以确定主体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为内容。 道德则在原始社会中就存在了,一般是不成文的,没有明确的权利和义务的划分,并以义务性规范为主。 (2)法与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围不完全相同。 法律调整的是人们的意志行为,并有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现。 道德则注重人们行为的内心动机,主要靠社会舆论、内在信念和传统习惯的力量来维持。 (3)法与道德的前途不同。 法将随着阶级和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而道德还将继续存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