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2) 盗传必究 一、填空题 1. 中国的小剧场运动以爱美剧的形式进行艺术实验,建立起不同于新剧的话剧体制,其核心是以“导 演制”取代“明星制”。 2. 《灭亡》中的杜大心是“恨”的化身,而李淑静是“爱”的化身。 3. 以“澄女士"的笔名在创造社刊物上发表小说的作家是冯沅君。 4. 1937 年 8 月,《文学》、《文丛》、《中流》和《译文》四家上海著名的文学刊物合并为《呐喊》。 5. 20 世纪末叶中国文学总的大背景是“文革”。 6. 曾与梅兰芳齐名,有“北欧南梅”美誉的戏剧家是欧阳予倩。 7. 就爱情诗而言,郭沫若热烈,汪静之纯情,徐志摩欢乐,闻一多执著,李金发则充满异国情调。 8. 《红岩》中的徐鹏飞、《林海雪原》中的座山雕、《红日》中的张灵甫,是五六十年代小说创作 中最 有影响的三个反而人物形象。 9. 在马原的小说里,回到文学本身,主要意味着回到叙事形式。 10. 《叔叔的故事》和《中国一九五七》是两部个人化的理性而深刻的反思小说。 11. 胡适的《尝试集》诗集取名,是反陆游诗句“尝试成功自古无”,取“自古成功在尝试”之意。 12.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小说是张资平的《冲积期化石》。 13. 在小说《伤逝》中,鲁迅不厌其烦地用了 “新的生路” 一词达 12 次之多。 14. 曾与梅兰芳齐名,有“北欧南梅”美誉的戏剧家是欧阳予倩。 15. 郁达夫的名文《给一个文学青年的公开状》,是给后来成为著名小说家的沈从文的回信。 16. 以赵树理为代表的“写实型”和以孙犁为代表的“抒情型”,在 50 年代形成了两大小说流派,即 “山药蛋派”和“荷花淀派”。 17. 未完成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正红旗下》是老舍的最后一部小说。 18. 王安忆最出色的两篇作品《小鲍庄》和《叔叔的故事》都是中篇小说。 19. 《芙蓉镇》对王秋赦及李国香两个反而形象的塑造,暗示了少数反而人物的人格缺陷和变态心理, 成了他们迫害美丽善良又能干的正而人物胡玉音的动机。 20. “从'有我之境'转向'无我之境'”是评论家李庆西对寻根文学艺术特点的归纳。 21. 早在 1868 年,黄遵宪就在《杂感》一诗中提出了 “我手写我口”的主张。 22.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 1915 年 9 月《新青年》的创刊为标志。 23. 瞿秋白的《新俄国游记》又名《饿乡纪程》。 24. -开始用文言文写作的作家有鲁迅、刘半农、王统照、张天翼和叶圣陶等。 25. 《风歌》是一首诅咒之歌,而《凰歌》既是一首悲哀之歌,也是一首希望之歌。 26. 1933 年被称为“子夜年” o 27. 巴金小说的创作过程,是一个从“激情”走向“生活”的过程。 28. 《三里湾》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业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 29. 白桦的《曙光》标志着新时期话剧创作的复苏。 30. 代表汪曾祺小说风格的早期小说是《老鲁》和《鸡鸭名家》。 31. “政治小说”的概念是康有为提出的。 32. 1897 年,严复、夏曾佑在《本馆附印说部缘起》一文中提出,应该利用小说来启发国民的觉悟。 33. 长篇小说《家》在发表时题为《激流》。 34. 茅盾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蚀》由三个中篇《幻灭》、《动摇》、《追求》组成。 35 丁西林的剧木在戏剧结构上通常采用“三元结构”的模式。 36. 《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描写了 “失败的资本家、失恋的大学生、失业的政府职员、失宠的交际花、 失神的学者”,属于新感觉派小说。 37. 七月诗派是 40 年代规模最大、影响也最大的一个诗歌流派。 38. 四十年代,著名翻译家傅雷以“迅雨”的笔名发表了当时评论张爱玲的最重要的文章《论张爱玲 的小说》。 39. 北岛《古寺》一诗中的“石碑”意象象征着历史。 40. 余华从先锋向世俗的妥协,一般认为始于《在细雨中呼喊》。 41. 林纾汉译小说的第一部,是法国作家小仲马的《巴黎茶花女遗事》。 42. 新文学第一个纯文学刊物是经文学研究会改革后的《小说月报》。 43. “三美”主张是新月诗派的理论纲领。 44. 在三种北京人中,愫芳和曾瑞贞可以看作从现实北京人走向未来北京人的代表。 45. 郁达夫的处女作是《银灰色的死》。 46. 新文学内部出现的第一场著名的论争,即“问题与主义”的论争,论争双方是胡适与李大钊。 47. “孤岛文学”成就突出的是杂文和历史剧。 48. 中年右派作家与知青作家是反思文学大潮的主力。 49. 90 年代散文在整体风貌上比 80 年代散文更少文学性和抒情性,而更多思想性和议论性。 50. 阎连科尤其擅长于中篇小说的谋篇布局,人称“中国的海明威”。 51. 鲁迅发表的第一篇文学作品《斯巴达之魂》,属于以“编译”为名创作的历史小说。 52. 从 1922 年至 1925 年,全国先后创办的文学社团及刊物,不下一百余种。 53. 沈从文的小说大体上可以分为“都市”和“湘西”两大题材。 54.从《雨巷》的内容和情调上,我们都可以肯定,它的意境是从南唐诗人李琉的“青鸟不传云外信, 丁 香空结雨中愁”的词句演化而来的。 55. 在《日出》一剧中,潘月亭、李石清和黄省三,构成了一个既互为对照又互为补充的“三段式” 人 物链。 56. 进入到 20 世纪中叶,文学的启蒙主题逐渐让位于救亡主题,“救亡文学”成为了时代的主流。 57. 汪曾祺擅长描写乡村的小悲小欢,张爱玲擅长描写市民的小奸小坏。 58. 无场次多声部话剧《车站》一剧中出现了多声部对话,对话最多时达七个声部。 59. 被称为诗坛“寺痞”的当代诗人是伊沙。 60. “朦胧诗”论争最著名的“三个崛起”是指: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 原 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二、单项选择题 1. 在新文学初期一直以“沈雁冰”的名字著称于世的小说家是()。 A. 沈从文 B. 茅盾 C 老舍 D.叶绍钧 2. 用阿拉伯数字代表人物名字的小说,除了《拉萨河的女神》还有余华的()o A. 《偶然事件》 B. 《虚构》 C《世事如烟》 D.《西海的无帆船》 3. 长诗《时间开始了》的作者是()。 A. 胡风 B. 臧克家 C. 冯至 D. 艾青 4. “五四文学”期间,创作成就最为突出的是()。 A. 小说 B. 散文 C .诗歌 D.话剧 5. 鲁迅小说中具有相同精神特征的知识分子形象是狂人、吕纬甫、涓生和()o A. 孔乙己 B. 四铭 C. 高尔础 D. 魏连殳 6. “破老汉”是以下哪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A. 《我的遥远的清平湾》 B. 《金牧场》 C. 《骑手为什么歌唱母亲》 D. 《蹉 E 它岁月》 7. 被称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的是()。 A. 胡适的《乐观》 B. 郭沫若的〈炉中煤》 C. 周作人的《小河》 D. 沈尹默的《鸽子》 8. 反复改写过三遍的汪曾祺小说是()。 A. 《老鲁》 B. 《职业》 C. 《受戒》 D. 《异秉》 9. “二诸葛”、“三仙姑”是以下哪篇小说中的人物?() A. 《登记》 B. 《邪不压正》 C. 《小二黑结婚》 D. 《李有才板话》 10.池莉被称为“新写实三部曲”的作品除了《烦恼人生》,还包括()o A. 《不谈爱情》、《单位》 B. 《风景》、《太阳出世》 C. 《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D. 《一地鸡毛〉、《风景》 11.20世纪30年代文坛最大的文艺斗争出现在左联内部,是围绕“文艺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展开的()。 A. “革命文学”论争 B. “文艺自由论辩" C. “整理国故”之争 D. “问题与主义"之争 12. 四铭是以下哪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A. 《离婚》 B. 《祝福》 C《肥皂》 D.《风波》 13. 称自己是“爱秋梦与美女之诗人”的诗人是()。 A. 戴望舒 B. 李金发 C. 闻一多 D. 徐志摩 14. 被称为“现代林黛玉"的郑川嫦是哪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A. 《花凋》 B. 《金锁记》 C《封锁》 D.《红玫瑰白玫瑰》 15. 曹禺一生共写下了剧本()。 A. 14 部 B. 15 部 C 16 部 D. 17 部 16. 与闻一多的《死水》可谓异曲同工的当代诗歌是()o A. 《结结巴巴》 B. 《独白》 C《车过黄河》 D.《帕斯捷尔纳克》 17. 被称为“战士和诗人”的诗人是()。 A. 邵燕祥 B. 贺敬之 C. 郭小川 D. 闻捷 18. 王安忆最崇拜的外国作家是()o A. 福克纲 B. 海明威 C 马尔克斯 D.托尔斯泰 19. 以下属于“朦胧诗派”的诗人是()。 A. 廖亦武 B. 王小妮 C. 韩东 D. 欧阳江河 20. 《鸡鸭名家》塑造了养鸡鸭的能手()。 A. 朱自冶和溪鳗 B. 余老五和朱自冶 C. 苏七块和陆鸭 D. 余老五和陆长庚 21. 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的诗人是()。 A. I 国兰 B. 光未然 C. 田间 D. 艾青 22. 与《十八岁出门远行》是姐妹篇的小说是()。 A. 《偶然事件》 B. 《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C. 《世事如烟》 D. 《四月三日事件》 23. “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作者是()o A. 朱自清和郁达夫 B. 俞平伯和郁达夫 c.郁达夫和徐志摩 D.朱自清和俞平伯 24. 被视为话剧领域继高行健之后最具创新意识的代表是()o A. 林兆华 B. 孟京辉 C. 牟森 D. 张献 25. 最能体现出文学研究会“为人生”的艺术主张的作家是()o A. 冰心 B. 叶圣陶 C. 许地山 D. 王统照 26. 《沉香屑第一炉香》的主角是()。 A. 白流苏 B. 郑川嫦 C. 王娇蕊 D. 葛薇龙 27. 以自叙传小说的模式确立了中国 20 世纪抒情小说的最初样式的作家是()o A. 郭沫若 B. 郁达夫 C. 庐隐 D. 冯沅君 28. 早期曾创作过《女猎•人》、《好花枝》、《孤儿记》等小说的作家是()o A. 鲁迅 B. 周作人 C. 郭沫若 D. 郁达夫 29. 取材于“建国 15 年来的现实生活”的“革命样板戏”是()。 A. 《沙家浜》 B. 《红灯记》 C. 《龙江颂》 D. 《白毛女》 30. 创作了契诃夫式的忧郁故事,并与萧红一样,同以东北生活为创作题材的当代女作家是()。 A. 方方 B. 池莉 C. 退子建 D. 陈染 31. “报章体"的创造者是()。 A. 章士钊 B. 刘师培 C. 梁启超 D. 章炳麟 32. 新文学初期最有影响的散文刊物和散文社团是()。 A. 《语丝》周刊和语丝社 B. 《创造月刊》及创造社 C. 《觉悟》副刊和春雷社 D. 《太阳月刊》及太阳社 33. 20 年代被看作抒情散文代表作家的是()。 A. 朱自清和郁达夫 B. 朱自清和冰心 C. 郁达夫和周作人 D. 冰心和周作人 34. 公开登报宣告退出创造社的作家是()。 A. 郭沫若 B. 成仿吾 C. 郁达夫 D. 叶灵凤 35. 借鉴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的“楼梯式”,创作了《雷锋之歌》的诗人是() A. 郭小川 B. 贺敬之 C. 闻捷 D. 邵燕祥 36. “右派”作家创作的反思小说,其反思得出的结论往往是()。 A. 怀疑人生 B. 感谢苦难 C. 责问历史 D. 谴责人性 37. “七哥”是以下哪篇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A. 《烦恼人生》 B. 《原始风景》 C. 《一地鸡毛》 D. 《风景》 38. 与余华一样主要描写了暴力的苏童小说是()。 A. 《刺青时代》 B. 《虚构》 C. 《妇女生活》 D. 《园艺》 39. 用秤称日光的重量,这一细节出自小说()。 A. 《日光流年》 B. 《鸟孩诞生》 C. 《乡村死亡报告》 D. 《年月日》 40. 描写了 “我乐岭”劳改农场的小说是()。 A. 《叔叔的故事》 B. 《一个红卫兵的自白》 C. 《中国一九五七》 D. 《金草地》 41. 标志着新文学完全战胜了旧文学,确立了新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主流地位的三部作品是:郁达 夫 的小说集《沉沦》、鲁迅的《阿 Q 正传》和() A. 郭沫若的诗集《女神》 B. 胡适的诗集《尝试集》 C. 鲁迅的《狂人日记》 D. 周作人的《小河》 42. 郭沫若的《三个叛逆的女性》包括剧作() 43.朱自清第一部专门的散文集是() A. 《卓文君》、《王昭君》和《湘累》 B. 《卓文君》、《湘累》和《聂婪》 C. 《卓文君》、《王昭君》和《聂婪》 D. 《王昭君》、《湘累》和《聂婪》 A. 《踪迹》 B. 《背影》 C. 《欧游杂记》 D. 《伦敦杂记》 44. 被誉为“民国《红楼梦》"的作品是() A. 《啼笑因缘》 B. 《金粉世家》 C. 《紫玉成烟》 D. 《春明外史》 45. 最能体现老舍小说特色的短篇小说是()' A. 《离婚》 B. 《黑白李》 C. 《牛天赐传》 D. 《断魂枪》 46. “二诸葛”、“三仙姑"是以下哪篇小说中的人物() A. 《登记》 B. 《邪不压正》 C. 《小二黑结婚》 D. 《李有才板话》 47. 取材于“建国 15 年来的现实生活”的“革命样板戏”是() A. 《龙江颂》 B. 《红灯记》 C. 《沙家浜》 D. 《白毛女》 48. 以下属于“九叶诗派"的诗人是() A. 杜运燮 B. 绿原 C. 艾青 Do 流沙河 49. 小说《务虚笔记》的作者是() A. 张承志 B. 韩少功 C. 王安忆 D. 史铁生 50.以下作品中充满了京城没落贵族市井气的小说是() A. 《三寸金莲》 B. 《美食家》 C. 《矮凳桥风情》 D. 《那五》 51. 中篇小说《短裤党》的作者是() A. 胡也频 B. 蒋光慈 C. 张天翼 D. 应修人 52. “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的作者是() A. 朱自清和郁达夫 B. 俞平伯和郁达夫 C. 郁达夫和徐志摩 D. 朱自清和俞平伯 53. 描写了浙东一带流行的古老民俗“冥婚”的作品是() A. 《出嫁的前夜》 B. 《菊英的出嫁》 C. 《拜堂》 D. 《赌徒吉顺》 54. 张爱玲的散文处女作是() A. 《天才梦》 B. 《更衣记》 C. 《谈女人》 D. 《自己的文章》 55. 艾青的《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这首诗发表在() A. 《呼吸》 B. 《诗垦地〉 C. 《七月》 D. 《诗创作》 56. 1988 年被授于“《今天》文学奖”的诗人是() A.舒婷 B. 北岛 C. 顾城 D ・多多 57. 以“娜拉式新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是() A. 《幽兰女士》 B. 《伤逝》 C. 《泼妇》 D. 《潘金莲》 58. 20 世纪末叶属于“启蒙文学”的除了 “伤痕文学”、“反思文学”,还有() A. 改革文学 B. 寻根文学 C. 先锋文学 D. 风土文学 59. 以下属于“朦胧诗派"的诗人是() A. 廖亦武 B. 王小妮 C. 韩东 D. 欧阳江河 60. 取材于中国传统戏曲《双下山》和薄迦丘《十日谈》里的两段故事的小剧场话剧是() A. 《坏话一条 街〉 B. 《哈姆雷特》 C. 《思凡》 D. 《我爱 XXX》 三、简:答题 1. 为什么说文学革命既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新文化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答:文学革命,同这时期所有的革命运动一样,也是以政治革命为目标的,同时,也是受“五四”新 文 化运动的影响而产生的。(2 分)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目的是批判封建思想,而长期以来,封建文学已经成为了封建思想的重要载体,二 者 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可分离。要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就必须废除它的载体。而要彻底废除封建文学, 就 必须进行文学革命。(4 分) 2. 李金发为什么被称为“诗怪” ? 答:李金发的诗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主要受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影响。(1 分) 他对社会现实的绝望态度,在诗中以丑为美,表现颓废,处处弥漫着死亡的气息,都是受象征主义影 响 的结果。(2 分) 他的诗歌语言夹杂着文言和外语,诗歌中大量的象征形象和意象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丰富的多义 性。(2 分) 他更直接带来了象征主义以神秘朦胧为美的新的美学原则。常用暗示、通感,使意象显得捉摸不定,一 般读者很难理解,故被称为“诗怪”。(2 分) 3. 舒婷的《致橡树》与翟永明的《独白》对女性的表现有何不同? 答:《致橡树》是明朗健康的,积极乐观的,是那个时代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表现。(2 分) 《独白》深入女性内心世界,挖掘她们的内在伤痛。不再追求舒婷所追求的“女强人”形象。(2 分) 同时,舒婷追求的男女平等,在翟永明诗中则成了女性对男性的依持。(1 分) 翟永明的诗歌无疑是个性化的,但她对女性命运与内心的关注,体现了舒婷那代诗人较少具备的女性 自我意识,更体现出知识女性的历史感。(2 分) 4. 如何理解鲁迅杂文是诗与政论的结合,是诗化的政论,也是政论化的诗歌? 答:所谓诗化即形象性和艺术的创造性,所谓政论化即逻辑性和思想的深刻性。鲁迅杂文不仅做到了 形 象性与逻辑性的统一,而旦,几乎每篇都有思想的新发现,每一篇都是艺术的新创造。(3 分)比如鲁 迅 杂文不仅形式多样,有富有哲理的,有科普、史论和漫画等多种特点的,有日记体、小说体、书信体、 哲 理散文诗,还创造出了 “细腰蜂”、“人肉筵席”、“落水狗”和“叭儿狗”等生动的杂文形象。(3 分) 5. 觉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 答:觉新是一个新旧掺半的人物。一方而,他是在“五四”前就已经成家的地主大少爷,较早地接受 了 封建正统观念,是一个恭顺的封建阶级的奴仆,因而被克明选为接替他挽救高家命运的人;(3 分) 另一方面,他又是封建制度的受害者,个人幸福被断送,被父亲用“拈阉”的方法,娶来了李瑞珏。“五 四"后,觉新对家庭的腐败和自己的屈辱都产生了不满,形成了矛盾的双重性格:在旧家庭中,他是 一个 暮气沉沉的少爷;与觉慧一起时,又是一个渴望新生活的新青年。他承受着太重的旧文化的因袭重担, 在 封建意识的压迫和自我矛盾的痛苦中,无力自拔,无力找回自我。(4 分) 6. “社会剖析小说”主要有哪些特点? 答:一是人物形象都具有鲜明的阶级特征,而主要人物又常常是某一阶级的代表;(2 分) 二是都有广阔的社会背景,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与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人物的变化和故事的发展都 是社会各种矛盾激化的结果;(2 分) 三是作品都表现出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既有明确的创作意图,也有问题的 提 出和回答,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理论意义。(3 分) 7. “五四文学”期间,散文成就最突出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答:第一,散文真正实现了 “化传统”。(1 分) 第二,散文作家队伍庞大。(1 分) 第三,散文读者对象广泛。(1 分) 第四,散文是一种非常个人化的文体,与五四时期强调个性解放的时代特征是一致的,最容易得到大 家 的赞同和接受,因而也极大地得到了现代传媒发展的推动和促进。(3 分) 8. “左翼新秀”与初期左翼作家的创作有哪些区别? 答:第一,他们不局限于直接描写革命斗争和工农生活,而专心致志地描写自己所熟悉和体验较深的 生 活,所以,反映的生活而较为广阔。这在张天翼的小说中表现得最为突出。(3 分) 第二,他们不过多地流露作家的主观倾向,而注意通过生活本身来进行褒贬,所以,作品更具有现实 主 义的特色。这在沙汀的小说中表现得最为突出。(2 分) 第三,他们也不急于去塑造突变式的英雄,而重视描写生活中的真实人物,所以,所刻画的形象也更 具 有多样性。这在艾芜的小说中表现得最为突出。(2 分) 9. 韩东诗歌《你见过大海》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第一,在以往的诗歌中,“大海"几乎有了固定的内涵,往往与崇高或英雄密切相关。韩东则要 挣 脱这种固定的思维模式,还原“大海”意象的本意;(3 分) 第二,完全的口语化。诗中没有对大海的歌咏性抒情,只有客观描写,以避免抒情倾向。(2 分) 第三,为了弥补口语韵味上的不足,诗人用了 “反复”手法,具有“冷抒情”效果。(2 分) 10. 什么是“启蒙文学” ?其各时期的代表作家与流派有哪些? 答:所谓“启蒙文学”,就是作为启蒙工具的文学。即文学直接承担起批判国民性、唤醒愚味的民众、 宣传先进的科学民主思想等社会的和政治的作用,在强调文学的艺术性的同时,更加强调文学的思想性,要 求文学与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保持同步性甚至超前性。(3 分) 梁启超可以看作其先驱,鲁迅、郭沫若、茅盾等作家可以看作其主要代表,而稍后的老舍、巴金、曹 禺、 胡风、艾青、赵树理,以及后来的“伤痕文学”、“反思文学”、“改革文学”等则可以视为其继承者。 (3 分) 11. 穆旦诗歌艺术的创新,主要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一是他从对“丰富,和丰富的痛苦”以及“残缺的我”的体验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独特的“张力之 美”,并使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的主张得以实现。(2 分) 二是通过“用身体思想”的个人化方式让知性的内容直接成为可感的艺术形象,很好地体现了九叶诗 派“感性与知性融合”的诗学主张。(2 分) 三是通过追求“非诗意”的方式来达到对传统诗意的反动的目的,真正做到了用“现代的诗形”来表 现“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的现代情绪”。(3 分) 12. “反思的文学”与“文学的反思”有什么区别? 答:“文学的反思”主要是反思文学思潮中,那些用文学方式对历史进行反恩的作品。而“反思的文 学”则是“文学的反思"的进一步深入与变异。(2 分) “文学的反思”力图再现历史“事件”真相,而“反思的文学”则意图在哲学意义上探究历史的真实 本质,甚至可以虚构故事和情节,它的反思既是历史与现实的,也是文学自身的。(3 分) “文学的反思”比较模式化,“反思的文学”大都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从坚守艺术性宗旨和个人立 场来反思历史,在形式探索和艺术实验方而具有某种先锋性。(2 分) 13. 请简要说明吴茹甫身上所集中表现出来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所具有的“两而性"。 答:两面性即革命性与反动性。(1 分) 其革命性主要表现为在帝国主义和买办资产阶级压迫时的反抗与斗争。吴茹甫希望摆脱帝国主义和买 办资产阶级的控制,振兴民族工业,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2 分) 其反动性主要表现为对工人和农民的剥削与压迫。吴茹甫与工人和农民始终处于对立而,如延长工时, 削减工资,开除工人,收买工贼,镇压工人运动,对工人实行法西斯专制主义等。(3 分) 14. 纯诗的主要品质是什么? 答:第一,诗中不能有散文的因素;(1 分) 第二,接近于音乐,而旦音乐之美持续不断;(1 分) 第三,各种意义之间的关系近似音乐中谐音的关系;(2 分) 第四,思想之间的相互演变比思想本身重要;(2 分) 第五,词藻的使用包含着主题的现实。(1 分) 15. 简述《中国一九五七》的主要内容。 答:第一部是回忆中的回忆,在回忆审讯中引出对获罪过程的回忆。主要塑造了大学校园中形形色色 的 知识分子形象。(1 分) 第二部回忆清水塘劳改生涯,由周文祥所记的“假语村言”大事记和对大事记的还原组成,通过劳改 犯人与管教干部、犯人与犯人的冲突,来表现知识分子身心两方面所受的扭曲。(2 分) 第三部好似整部小说的一个特写,详尽描写了落难知识分子在人为的政治灾难生涯中,与大白然抗争 的悲壮过程。(2 分) 第四部以词条、人物志的方式,回忆了监视最为严密的“我乐岭”劳改农场的断片残忆,背景是文革 前 期。(2 分) 16. 丁西林被赞叹为戏剧界的“凤毛麟角”的原因是什么?[评分标准] 答:丁西林是物理学家,创作剧本只是他的业余爱好,却以剧作家而知名于世。(1 分)中国的话剧 史 几乎是多幕剧一统天下的历史,他却始终对独幕剧情有独钟。(1 分) 当时的剧作家大都注重作品的社会意义,由此造成了一个“问题剧”流行的时代。但丁西林醉心于自 己的“生活的哲学”,天真而执著。(2 分) 中国话剧在成长过程中,以悲剧为主体,但丁西林始终坚持“喜剧”创作,是中国话剧史上为数不多 的 杰出喜剧家之一。(2 分) 17. 简述《女神》中浪漫主义特征的主要表现。 答:一是强调白我表现,强调个性解放,强调理想追求。诗人在抒发内心的情感时,常常是直接倾诉, 既不着意客观描写,也不顾及读者的接受力和理解力,一任感情的发泄,完全靠感情去撞击、震撼和感染 读 者的心灵,以引起共鸣。(3 分) 二是在抒发情感时,常常采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主要借用神话传说或历史故事中的形象来寄托自己的 理想。然而,无论是神话传说中的虚幻形象,还是历史故事中的真实人物,都只是诗人理想的化身,他们 所 唱出的反抗之歌,都是诗人自己的心声。(4 分) 18. 马原常用的叙事圈套有哪些? 答:第一,在小说中引入叙述者“马原”自己,打破了传统小说中叙述者与小说人物的界限。作者在 小 说中具有多种身份与职能,既是第一叙述人,也是旁观者、目击者、亲历者。(3 分) 第二,马原的经验方式是片断性的、拼合的与互不相关的。他的许多小说都缺乏经验在时间上的连续 性 和在空间上的完整性。马原的经验非常忠实于它的日常原状,马原看起来并不刻意追究经验背后的因果, 而 只是执意显示并组装这些经验。(4 分) 四、论述题 1 .请从“启蒙文学"与“文学启蒙”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概括 20 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致线索。 答:20 世纪的中国文学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产物,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 20 世 纪初,文学是革命家手中最为有力也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和武器,而革命则是文学家心中最为迫切也最 为 崇高的目标和理想。在当时,“启蒙文学”与“文学启蒙”两股文学思潮是同时存在的,并以“启蒙文 学” 为核心形成了 “五四新文学传统(4 分) 进入到 20 世纪中叶(1937 年前后),随着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爆 发, 一切文学都打上了 “战时”的烙印,启蒙的主题逐渐让位于救亡的主题,,“救亡文学”成为了时代的 主 流,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 “战争文化传统”。(4 分) 直到 20 世纪末叶“文化大革命”结束(1976 年 10 月),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颠沛流离和战火洗礼, 由“文学革命”开创的新文学终于带着一路风尘随中国社会一起进入到了一个安定和平的新时期,人们一 直无暇顾及的文学自身的建设,才终于提上了议事日程,“文学启蒙”开始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注意,“五 四 新文学传统”才得以恢复。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五四新文学传统中的“文学启蒙”逐渐取代了 “启 蒙文学"的核心地位而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5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 分) 2. 为什么说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答: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不仅有着丰富多彩而又激动人心的生活素材,而旦同时继承着“五 四”新文学和解放区文学两个“传统”。(1 分) 一方而,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史上,乡土题材的创作成果最为丰富和发达,形成了以鲁迅小说为 代 表的、以知识分子探索与改造国民性为特征的启蒙主义,和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以崇尚原始生态、歌颂 民 间生活、美化白然风光为特征的田园浪漫主义两大流派。这些传统的影响使当代作家的创作增添了历史 厚 重感。在柳青对农民传统私有制观念鞭辟 A 里的痛切分析中,不仅可以看到鲁迅批判国民性的精神,而 且, 从他笔下的梁三老汉等形象中,很容易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闰土、阿 Q 和茅盾笔下的老通宝。而周立波 对湖 南山乡美好人性和绿水青山的由衷赞美,则与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有着内在的血肉联系,他笔下的盛 佑亭 (亭面糊)、王菊生(菊.咬筋)、盛淑君等,仿佛是从古老边城走入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的老船夫、天 保、 傩送、翠翠。(7 分) 另一方面,赵树理、柳青、孙犁、马烽等作家都是在解放区文学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代 表,他们 50 年代的创作正是解放区文学的继续和延伸。赵树理的《登记》是《小二黑结婚》的姊 妹篇。周立波 从国 统区来到延安,特别是在文艺整风运动之后,创作而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 的《暴风骤雨》与丁玲 的《太 阳照在桑干河上》一起被视为解放区小说的主要收获。(5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 晰,无错 别字(2 分) 3. 以《狂人日记》或邻可 Q 正传》或《伤逝》为例,具体说明鲁迅小说与其他“五四”小说的重要区 别。 答:第一,“五四”小说主要关注人的个性解放或家庭婚姻或革命斗争,鲁迅小说不仅关注这些,更 关 注中国社会变革时期最紧要最迫切的人的精神困惑和生存前景等重大问题,如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 彻 底揭露和批判;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总结和对愚弱国民性的探讨和改造;对“五四”前后几代知识分 子 的前途和道路的关注。(4 分)(举例略,3 分) 第二,鲁迅小说并不像“五四”前后的“前驱者”那样乐观,而是在自己的怀疑和深思中形成了 “忧 愤深广”的总体特征。鲁迅小说既不像写实派小说那样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问题的揭露或对爱与美的追求 上,也不像抒情派小说那样满足于白己身边故事的描写或依靠感伤情感的抒发来打动读者,而是“哀其不 幸,怒其不争”,要“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4 分)(举例略,2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 分) 4. 在大部分作家对 1949 年后历次运动作出反思与忏悔的大背景下,张承志一意孤行的“拒绝忏悔”, 其原因是什么?请简单举例说明。 要点 L 与不少右派作家一样,他们认为,否定了那个时代,否定了 “红卫兵一知青”精神,就等于 否 定了那一代人尤其是作家个人的价值。因而不得不从中找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因素来。(举例略,5 分)(张 承志把“红卫兵一知青”等同于有激情有理想) 要点 2:因为实际上饱受苦难,而失去理智,心理不平衡,从受苦受虐者转向施虐者,转向文化专制 主 义者。(举例略,4 分) 要点 3:张承志属于“圣徒型”作家,激情高昂,信念忠贞,易走极端。作家的个性气质、经历、修 养 与识见,导致对待苦难历史的不同态度。(举例略,4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 分) 5. 《边城》表现的“牧歌式生活”是什么样的?作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举例说明。 答:“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而《边城》则是沈从文供奉着理想的“希腊小庙”。在 这 座小庙里,不仅有他向往的代表着自然人性的理想人物和理想生活,而且,还有他追求的代表着自然天 性 的理想文体。(3 分) 要点 1:在这个原始而纯朴的世界里,没有邪恶、贪婪,甚至连人类最常见的嫉妒也没有,有的只是 和 善、诚实、侠义和热情。在小说人物身上,闪耀着一种神性的光辉,体现着人性中原本就存在的、未被 现 代文明侵蚀和扭曲的庄严、健康、美丽和虔诚。一切生、老、病、死,是自然的安排,是人生的常态。 (举例略,5 分) 要点 2:牧歌式的生活,就是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曲的人生形式,也是人生形式的极致,是“神性” 的表现。这种“神性”,就是“爱”与“美”的结合。在作者看来,神、爱、美,三者是一体的,是不可 分 割的。为了表现这种“人性的极致”,作者不能不从一开始就制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边城》共 21 节,每一节都是一首圆润的散文诗,都具有抒情的风格:缓缓的情节、细腻的心理、清丽的语言。散 文的 笔法和诗歌的意境成为小说的主体,现实与梦幻,人生和自然,就这样随着简单的故事发展而水乳交 融地 掺和在一起。(5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 分) 6. 描写觉慧这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是《家》的重点之一,但作者却在“鸣凤之死”这一情节上 不 惜笔墨,倾注了自己的全副情感。这对于觉慧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请通过觉慧与鸣凤形象的赏析进 行 说明。 答:觉慧虽然是个进步青年,但他也是一个少爷,也具有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的性格弱点。他对 封 建家庭的反抗是最坚决最激烈的,但他并没有成熟的思想和彻底的精神,常常在反抗中流露出感伤的情 绪, 怀疑自己是个聂赫留朵夫,甚至对高老太爷也存有幻想。(5 分) 鸣凤与梅、瑞珏都是具有梅花一样美好而高洁的女性形象,她们都在封建家庭中“受苦、挣扎而最终 不 免灭亡”。(2 分) 觉慧爱鸣凤,又因鸣凤不是“小姐”而遗憾,他想以少爷的身份来保护鸣凤,但又不能真正地给她自 由 和解放,当鸣凤因反抗自己被当作礼物的命运而自杀后,觉慧对高老太爷的幻想破灭了,并终于导致了 他 与高老太爷的直接冲突。(3 分) 因此,作者在“鸣凤之死”这一情节上不惜笔墨,一方面是为了从侧面表现觉慧的“幼稚”与性格弱 点,另一方面正是要让“鸣凤之死”使觉慧觉醒,使其“幼稚”的形象变得成熟饱满。(3 分) 7. 请具体说明,从《雷雨》到《日出》,曹禺创作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认为变化成败的原因是什 么? 要点 1:《雷雨》的结构符合古典戏剧的“三一律”要求,四幕戏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之内,地点也集 中 在周鲁两家的范围内,出场的八个主要人物全都有千统万缕的血缘关系。情节集中,冲突剧烈。而〈日 出》 用片断的方式,将许多人的人生“零碎”串起来,不再集中于几个人身上。(4 分)要点 2:创作《雷 雨》 时,作者并没有意识到“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因此《雷雨》是出家庭悲剧;到创作《日出》 时, 作者已经明确地意识到,要揭露“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因而《日出》是出社会悲剧,表现内容 得到 了扩展。(4 分) 变化成败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5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 分) 8. 请概括汪曾祺小说的基本特点,并举例说明。 要点 1:回忆性。写故乡的旧人旧事。(举例略,4 分) 要点 2:散文化。少冲突,少离奇曲折的情节,多描写沉淀于作家心中的印象与感受,注重描写气氛。 气氛即人物。(举例略,5 分) 要点 3:抒情性。着重描写风俗,田园牧歌。人物刻画则写意,计白当黑。(举例略,4 分)论述完整, 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 分) 9. 郭沫若《女神》的风格,一般认为主要有两种,一为“暴躁凌厉”,一为“优美别致”,分别举 例 具体说明两种风格的特点。 答:要点 1;《天狗》是典型的“暴躁凌厉”风格。在内容上,通过毁灭自我、创造新我来表现爱国 精 神,在表现手法上,借助“凶神”天狗来表现主题,把天狗当作是一切旧事物、旧制度的破坏者来赞美 和 歌颂。每句诗都以“我”打头,多短句,气势宏伟壮阔,情绪激昂高涨。(举例略,7 分) 要点 2:《日暮的婚筵》是“优美别致”风格的代表。优美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抒情主人公的情绪上。 这首诗在构思上主要受到德国浪漫诗人海涅《北海》一诗的影响,只是在诲涅笔下,美丽的太阳所嫁的海 神 是一个“枯燥无味的老头子”。这种悲剧结局是狂热中的郭沫若所无法忍受的,因此,他将“枯燥无味 的 老头子”转换成了姑娘心中“最心爱的情郎”,从而使作品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成为了一首理想主义的 浪 漫曲。(8 分) 10. 曹禺的《雷雨》受到易卜生“社会悲剧”的影响,请从“社会悲剧”的角度举例分析周朴园的形 象。 答:易卜生“社会悲剧”的戏剧观,强调悲剧的社会原因,往往从人的角度去感受生活,对生活进行 艺 术概括。虽然曹禺在创作之初,“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但是,“写到末 了, 隐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因此, 周朴园正是作者揭示中国家庭和社会悲剧根源的一个人物形象。(3 分) 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是剧中各种悲剧的根源。作品以他为中心,安排了两条主要的线索:一 是 他与妻子繁漪的冲突,以表现家庭内部的矛盾;一是他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以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 这 两条线索又通过侍萍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3 分)(举例略,3 分) 但曹禺并没有简单地描写周朴园的阶级属性,而是把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写出了他的复杂性。 他虽是各种悲剧的根源,但自己也是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与作恶,都源于封建包办婚姻,因此,他也有 痛 苦与忏悔,并不完全是虚伪的,因此,周朴园形象主要体现了 “社会悲剧”的特点。(6 分) 11. 举例分析“狂人”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说明鲁迅为什么在小序中预告狂人的结局:“然已早愈,赴 某地候补矣” ?作为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又为何要用文言作序? 答:狂人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1 分) 狂人的“狂”,一方面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分) (举例略,2 分) 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木还没有想到的话。如 同历史上凡是反抗传统、反抗社会现存秩序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视为“疯子”一样,狂人的思维和语言 常 常是离经叛道的,但他的观察和结论却是丰富和深刻的。(2 分) (举例略,2 分) 因此,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 战的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1 分) 鲁迅在小序中预告狂人恢复常态的结局,是因为他对狂人命运和前途并不乐观,认为他迟早会失去反 抗的勇气;而用文言作序,就是为了强调狂人的结局,同时也是一种反讽手法,表现封建旧传统的强大。 (3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 分) 12. 举例说明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要区别。 答:第一,以往的重大题材不再成为写实的主要内容,底层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普通人的日常生活,成 为小说写实的主要对象。(举例略,3 分) 第二,作家对所写的“现实”,不再以预设的立场加以褒贬,尽可能做到客观、冷静,不带感情色彩, 是所谓的“零度写作”。(举例略,3 分) 第三,新写实小说对“典型化”理论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新写实小说无视所谓人物的 典 型性,不看重人物的个性,不是把人物当作独特的“这一个”,而是当作“这一类”来塑造,人物形象 因 而更体现出概括性。(举例略,3 分) 第四,被称为“新历史小说”的大部分作品,依然属于写实范畴。大都回避了历史的重大题材,而是 民 间传奇式的野史,是在“正史”背景下的个人或家族命运史,个人成长心理史,并采用极为个人化而非 全 知全能的叙事视角进行叙事。(举例略,4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 分) 五、作品赏析题 1. 以汪曾祺《受戒》为例,分析其小说的基本特征。 以汪曾祺《受戒》为例,分析其小说的基本特征。 第一,对人物的勾勒,大体都属于以少胜多的白描,计白当黑的大写意。(2 分) 第二,准确形象的对话描写。(2 分) 第三,着重写气氛营造,“气氛即人物”。(2 分) 第四,旧时风俗与手工技艺的细节刻划。(2 分) 第五,结构“苦心经营”到看不见痕迹,生活流,散文化。(2 分) 《受戒》很著名,是汪曾祺先生标志性的作品,简单,明了,平白如话,十分地好读。小说写的是什 么 呢?自由恋爱。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爱上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小伙子。就这么一点破事,一个具备了小学 学 历的读者都可以读明白。可我要提醒大家一下,千万不要小瞧了 “平白如话”这四个字.在汪曾祺这 里,"平白如话”通常是一个假象,他的作品有时候反而不好读,尤其不好讲,——作者并没有 刻意 藏着.掖着,一切都是一览无余的,但是,它有特殊的味道。 2. 以《狂人日记》为例,分析鲁迅小说“格式的特别”。 说明:紧扣题旨,论述合理,举例恰当,文从字顺,有个人见解。错别字酌情扣分,不超过 2 分。无 个 人见解酌情扣 5-10 分。 以《狂人日记》为例,分析鲁迅小说“格式的特别”。 鲁迅小说继承了传统小说重视人物语言和行为描写的优点,却打破重视故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常 规,从西方小说那里学习到了截取生活“横断而”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顺序,而根据内容需要安排情节。(4 分) “格式的特别”主要就在于它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小说中从来没有过的“日记体”。中国传统小说大多 是笔记体和章回体,并多采用第三人称,而日记体采用第一人称,整篇作品都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举 例 略,7 分) 作品中的语言,小序是标准的文言文,正文却是标准的白话文,其白话文概括的力度和含义的深度又 绝 不亚于文言文,成功地完成了中国现代小说从文言向白话的过渡。(文言小序的内涵与作用需展开具体 分 析,7 分) 《狂人日记》虽然从题目和体式上都借鉴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内容 上都很好地表现了中国本民族的生活、思想和意识,创造出了一种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举例略,7 分) 3. 结合“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赏析《春蚕》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否成功?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了作 者 对社会怎样的理性认识? 要点 L “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5 分) 要点 2:从老通宝勤劳质朴的性格中,可以看到劳动者的灵魂;从他固执地反对变化,反对洋鬼子、洋 货、 洋水车乃至连换一换洋蚕种也要坚决反对的态度中,也可以看到小生产者由于超稳定性经济所造成的 落后 狭隘观念和 30 年代中国老一辈农民的灵魂。(举例略,10 分,人物形象塑造是否成功,可持不同意 见, 只要言之成理。) 要点 3:作品所表现的“丰收成灾”的结局,正反映了 30 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 残 酷社会现实。(5 分) 要点 4:作品很好地表现出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不但有真实的现实描写, 也通过老通宝对自己过去的回忆,从一个老农民的视角展示了中国近代农村的衰败史。(5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文从字顺(5 分) 4. 有人认为《寒夜》“这部作品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巴金创作的最高峰”。请比较《寒夜》与《家》, 说明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并阐述你的理由。 要点 1:《家》是时代的产物,主要抒发作家的激情,表现时代主题,时代痕迹很深;而《寒夜》则 远离抗战大时代的主流,沉入普通人真实生活的细部,塑造了更普遍意义上人的性格与命运,是巴金“生 活 小说”的代表作。(8 分。举例略,5 分) 要点 2:同样塑造了人物形象,《家》通过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表现高家的衰败过程,人物形 象 道具化,本身不重要,因而性格比较单纯;而《寒夜》则表现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挣扎,形象本身非常丰 满。 (7 分。举例略,5 分) 如持否定意见,只要持论有据,自圆其说,亦可根据论述情况给予相应分数。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文从字顺(5 分) 5. 有人认为《寒夜》“这部作品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巴金创作的最高峰”。请比较《寒夜》与《家》, 说明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并阐述你的理由。 要点 1:《家》是时代的产物,主要抒发作家的激情,表现时代主题,时代痕迹很深;而《寒夜》则 远 离抗战大时代的主流,沉入普通人真实生活的细部,塑造了更普遍意义上人的性格与命运,是巴金“生 活 小说”的代表作。《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在这 du 部作品中,巴金进 zhi 一步深入开掘出反封建 主 题 dao。文章在叙事方而,从两条线索展开情节,并于矛盾冲突的三个从而紧密结合,组成网状结构。 小 说的背景首先奠定了作品的悲剧性。作为一部具有特殊魅力和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杰作。它在充分体现 了 巴金创作无技巧的美学理想的同时,也使这部作品定格为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艺术水平。(10 分) 要点 2:同样塑造了人物形象,《家》通过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表现高家的衰败过程,人物形 象 道具化,本身不重要,因而性格比较单纯;而《寒夜》则表现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挣扎,形象本身非常丰 满。 长篇小说《家》以 20 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 封建 大家庭腐烂、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从表面看,高家“一家 人读 书知礼、事事如意”,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 的尔 虞我诈和勾心斗角。(15 分) 6. 曹禺的《雷雨》分别受易卜生“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性格悲剧”和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影 响, 请分别从三个角度,举例赏析周朴园、繁漪和侍萍形象。 1.举例赏析周朴园形象;(8 分) 从《雷雨》诞生的那一天始,周朴园作为专制度蛮横的封建家长。虚伪矫情的资本家的角色形象就已 经 定位。然而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周朴园诚然不是善性的人格化身,然而鄙弃式的大批判又是否完全合理 呢? 笔者愚见,不要把人物的生成完全推给“阶级地位”,作为一个已经存在的典型形象,自然有其生成 的文 化背景。因此从文化背景来解读周朴园,也许更能理解他的性格特征。 2. 举例赏析繁漪形象;(9 分) 首先,繁漪具有鲜明的“雷雨”的性格,极端、彻底、敢爱敢恨,具有那种可以摧毁一切的原始的“蛮 力这与作家刻意设置的背景环境始终相通的。从出场时“喘不过起来”的郁热和压抑,到最后不顾一 切的 “报复”:一种“雷雨”式的宣泄,她的态度始终与作品的气氛一致。 其次,繁漪作为一个连接两代人的工具,处于矛盾冲突的中心,牵引戏剧线索,既起到了某种联系作用,又 表现了其他人的性格特征。繁漪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她引出了侍萍,又是因为她使周萍、四凤走 上 绝路。 第三,繁漪的设置,体现了作者在冥冥之中对某种未知力量的恐惧。她的力量,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 追求的。繁漪的性格是两个方向的极端:极端的压抑与极端的报复相结合。这种逼到绝路的忍无可忍,正 是 我们民族的柔弱性格中潜在蛮力的代表。繁漪,为被轻视、被抛入无爱的世界而复仇;她心中燃烧着复 仇 的火焰,复仇的炸雷炸裂了她的理智,复仇的雷雨荡涤净一切的仇怨。同时,她又没有力量改变一切, 最 后还是在“宇宙这口绝望的井”中挣扎,在命运的悲剧中不能拯救自己。 3. 举例赏析侍萍形象;(8 分) 她不是曹禹最钟爱的人物,不具有最“雷雨"的性格,所能唤起的阅读共鸣也不会是最“雷雨”的。然 而,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 雨》 的悲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 在 默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然而侍萍命运的悲剧性却 让 这汪纯净的生命之泉慢慢干涸,直至枯竭。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