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5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选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论述题作品赏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2)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中国文学通论(2)》论述题作品赏析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12) 盗传必究 一、论述题 1 .请从“启蒙文学"与“文学启蒙”在不同阶段的具体表现,概括 20 世纪中国文学发展的大致线索。 答:20 世纪的中国文学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产物,是中国社会变革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 20 世纪初, 文学是革命家手中最为有力也最为有效的一种手段和武器,而革命则是文学家心中最为迫切也最 为崇高的目标 和理想。在当时,“启蒙文学”与“文学启蒙”两股文学思潮是同时存在的,并以“启蒙文 学"为核心形成了 “五 四新文学传统”。(4 分) 进入到 20 世纪中叶(1937 年前后),随着全民族的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特别是抗日战争的爆 发, 一切文学都打上了 “战时”的烙印,启蒙的主题逐渐让位于救亡的主题,,“救亡文学”成为了时代的 主流, 并以此为核心形成了 “战争文化传统”。(4 分) 直到 20 世纪末叶“文化大革命”结束(1976 年 10 月),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颠沛流离和战火洗礼,由“文 学革命”开创的新文学终于带着一路风尘随中国社会一起进入到了一个安定和平的新时期,人们一 直无暇顾及 的文学自身的建设,才终于提上了议事日程,“文学启蒙”开始受到了人们广泛的注意,“五四 新文学传统” 才得以恢复。到了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五四新文学传统中的“文学启蒙”逐渐取代了 “启 蒙文学"的核心地 位而成为中国文学的主流。(5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 分) 2. 为什么说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答:五六十年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不仅有着丰富多彩而又激动人心的生活素材,而且同时继承着“五 四” 新文学和解放区文学两个“传统”。(1 分) 一方面,在“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史上,乡土题材的创作成果最为丰富和发达,形成了以鲁迅小说为 代表 的、以知识分子探索与改造国民性为特征的启蒙主义,和以沈从文为代表的、以崇尚原始生态、歌颂 民间生活、 美化自然风光为特征的田园浪漫主义两大流派。这些传统的影响使当代作家的创作增添了历史 厚重感。在柳青 对农民传统私有制观念鞭辟 A 里的痛切分析中,不仅可以看到鲁迅批判国民性的精神,而 且,从他笔下的梁三 老汉等形象中,很容易联想到鲁迅笔下的闰土、阿 Q 和茅盾笔下的老通宝。而周立波 对湖南山乡美好人性和绿 水青山的由衷赞美,则与沈从文湘西题材小说有着内在的血肉联系,他笔下的盛 佑亭(亭而糊)、王菊生(菊. 咬筋)、盛淑君等,仿佛是从古老边城走入新的时代新的生活的老船夫、天 保、傩送、翠翠。(7 分) 另一方面,赵树理、柳青、孙犁、马烽等作家都是在解放区文学运动中成长起来的优秀代 表,他们 50 年 代的创作正是解放区文学的继续和延伸。赵树理的《登记》是《小二黑结婚》的姊 妹篇。周立波 从国统区来到 延安,特别是在文艺整风运动之后,创作而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他 的《暴风骤雨》与丁玲 的《太阳照在桑干河 上》一起被视为解放区小说的主要收获。(5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 晰,无错别字(2 分) 3. 以《狂人日记》或邻可 Q 正传》或《伤逝》为例,具体说明鲁迅小说与其他“五四”小说的重要区 别。 答:第一,“五四”小说主要关注人的个性解放或家庭婚姻或革命斗争,鲁迅小说不仅关注这些,更 关注 中国社会变革时期最紧要最迫切的人的精神困惑和生存前景等重大问题,如对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 彻底揭露 和批判;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总结和对愚弱国民性的探讨和改造;对“五四”前后几代知识分 子的前途和道 路的关注。(4 分)(举例略,3 分) 第二,鲁迅小说并不像“五四”前后的“前驱者”那样乐观,而是在自己的怀疑和深思中形成了 “忧 愤深 广”的总体特征。鲁迅小说既不像写实派小说那样把未来的希望寄托在问题的揭露或对爱与美的追求 上,也不 像抒情派小说那样满足于自己身边故事的描写或依靠感伤情感的抒发来打动读者,而是“哀其不 幸,怒其不 争”,要“揭出病苦,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二(4 分)(举例略,2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 分) 4. 在大部分作家对 1949 年后历次运动作出反思与忏悔的大背景下,张承志一意孤行的“拒绝忏悔”, 其 原因是什么?请简单举例说明。 要点 1:与不少右派作家一样,他们认为,否定了那个时代,否定了 “红卫兵一知青”精神,就等于 否定 了那一代人尤其是作家个人的价值。因而不得不从中找出有价值有意义的因素来。(举例略,5 分)(张 承志 把“红卫兵一知青”等同于有激情有理想) 要点 2:因为实际上饱受苦难,而失去理智,心理不平衡,从受苦受虐者转向施虐者,转向文化专制 主义 者。(举例略,4 分) 要点 3:张承志属于“圣徒型”作家,激情高昂,信念忠贞,易走极端。作家的个性气质、经历、修 养与 识见,导致对待苦难历史的不同态度。(举例略,4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 分) 5. 《边城》表现的“牧歌式生活”是什么样的?作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举例说明。 答:“湘西世界”是沈从文理想人生的缩影,而《边城》则是沈从文供奉着理想的“希腊小庙二在 这座小 庙里,不仅有他向往的代表着自然人性的理想人物和理想生活,而且,还有他追求的代表着自然天 性的理想文 体。(3 分) 要点 L 在这个原始而纯朴的世界里,没有邪恶、贪婪,甚至连人类最常见的嫉妒也没有,有的只是 和善、 诚实、侠义和热情。在小说人物身上,闪耀着一种神性的光辉,体现着人性中原本就存在的、未被 现代文明侵 蚀和扭曲的庄严、健康、美丽和虔诚。一切生、老、病、死,是自然的安排,是人生的常态。 (举例略,5 分) 要点 2:牧歌式的生活,就是未被现代文明浸润扭曲的人生形式,也是人生形式的极致,是“神性” 的表 现。这种“神性”,就是“爱”与“美”的结合。在作者看来,神、爱、美,三者是一体的,是不可 分割的。 为了表现这种“人性的极致”,作者不能不从一开始就制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意境。《边城》共 21 节,每一 节都是一首圆润的散文诗,都具有抒情的风格:缓缓的情节、细腻的心理、清丽的语言。散 文的笔法和诗歌的 意境成为小说的主体,现实与梦幻,人生和自然,就这样随着简单的故事发展而水乳交 融地掺和在一起。(5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 分) 6. 描写觉慧这个“幼稚而大胆的叛徒”是《家》的重点之一,但作者却在“鸣凤之死”这一情节上 不惜 笔墨,倾注了自己的全副情感。这对于觉慧形象的塑造有什么作用?请通过觉慧与鸣凤形象的赏析进 行说明。 答:觉慧虽然是个进步青年,但他也是一个少爷,也具有地主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的性格弱点。他对 封建 家庭的反抗是最坚决最激烈的,但他并没有成熟的思想和彻底的精神,常常在反抗中流露出感伤的情 绪,怀疑 自己是个聂赫留朵夫,甚至对高老太爷也存有幻想。(5 分) 鸣凤与梅、瑞珏都是具有梅花一样美好而高洁的女性形象,她们都在封建家庭中“受苦、挣扎而最终 不免 灭亡”。(2 分) 觉慧爱鸣凤,又因鸣凤不是“小姐”而遗憾,他想以少爷的身份来保护鸣凤,但又不能真正地给她自 由和 解放,当鸣凤因反抗自己被当作礼物的命运而自杀后,觉慧对高老太爷的幻想破灭了,并终于导致了 他与高老 太爷的直接冲突。(3 分) 因此,作者在“鸣凤之死”这一情节上不惜笔攫,一方面是为了从侧而表现觉慧的“幼稚”与性格弱 点, 另一方面正是要让“鸣凤之死”使觉慧觉醒,使其“幼稚”的形象变得成熟饱满。(3 分) 7. 请具体说明,从《雷雨》到《日出》,曹禺创作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你认为变化成败的原因是什 么? 要点 1:《雷雨》的结构符合古典戏剧的“三一律”要求,四幕戏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之内,地点也集 中在 周鲁两家的范围内,出场的八个主要人物全都有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情节集中,冲突剧烈。而〈日 出》用片 断的方式,将许多人的人生“零碎”串起来,不再集中于几个人身上。(4 分)要点 2:创作《雷 雨》时,作者 并没有意识到“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因此《雷雨》是出家庭悲剧;到创作《日出》 时,作者已经明 确地意识到,要揭露“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因而《日出》是出社会悲剧,表现内容 得到了扩展。(4 分) 变化成败的原因。(言之成理即可。5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 分) 8. 请概括汪曾祺小说的基本特点,并举例说明。 要点 1:回忆性。写故乡的旧人旧事。(举例略,4 分) 要点 2:散文化。少冲突,少离奇曲折的情节,多描写沉淀于作家心中的印象与感受,注重描写气氛。 气氛即人物。(举例略,5 分) 要点 3:抒情性。着重描写风俗,田园牧歌。人物刻画则写意,计白当黑。(举例略,4 分)论述完整, 举 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 分) 9. 郭沫若《女神》的风格,一般认为主要有两种,一为“暴躁凌厉”,一为“优美别致”,分别举 例具 体说明两种风格的特点。 答:要点 1;《天狗》是典型的“暴躁凌厉”风格。在内容上,通过毁灭自我、创造新我来表现爱国 精神, 在表现手法上,借助“凶神”天狗来表现主题,把天狗当作是一切旧事物、旧制度的破坏者来赞美 和歌颂。每 句诗都以“我”打头,多短句,气势宏伟壮阔,情绪激昂高涨。(举例略,7 分) 要点 2:《日暮的婚筵》是“优美别致”风格的代表。优美主要体现在内容和抒情主人公的情绪上。 这首诗在构思上主要受到德国浪漫诗人海涅《北海》一诗的影响,只是在诲涅笔下,美丽的太阳所嫁的海 神是 一个“枯燥无味的老头子”。这种悲剧结局是狂热中的郭沫若所无法忍受的,因此,他将“枯燥无味 的老头子” 转换成了姑娘心中“最心爱的情郎”,从而使作品充满了青春的气息,成为了一首理想主义的 浪漫曲。(8 分) 10. 曹禺的《雷雨》受到易卜生“社会悲剧”的影响,请从“社会悲剧”的角度举例分析周朴园的形 象。 答:易卜生“社会悲剧”的戏剧观,强调悲剧的社会原因,往往从人的角度去感受生活,对生活进行 艺术 概括。虽然曹禺在创作之初,“并没有显明地意识着我要匡正、讽刺或攻击些什么”,但是,“写到末 了,隐 隐仿佛有一种情感的汹涌的流来推动我,我在发泄着被压抑的愤懑,毁谤着中国的家庭和社会”。 因此,周朴 园正是作者揭示中国家庭和社会悲剧根源的一个人物形象。(3 分) 周朴园是《雷雨》的主人公,是剧中各种悲剧的根源。作品以他为中心,安排了两条主要的线索:一 是他 与妻子螫漪的冲突,以表现家庭内部的矛盾;一是他与矿工鲁大海的冲突,以表现他与工人的对立, 这两条线 索又通过侍萍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3 分)(举例略,3 分) 但曹禺并没有简单地描写周朴园的阶级属性,而是把他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写出了他的复杂性。 他虽 是各种悲剧的根源,但自己也是个悲剧人物,他的悲剧与作恶,都源于封建包办婚姻,因此,他也有 痛苦与忏 悔,并不完全是虚伪的,因此,周朴园形象主要体现了 “社会悲剧”的特点。(6 分) 11. 举例分析“狂人”形象的主要特点,并说明鲁迅为什么在小序中预告狂人的结局:“然已早愈, 赴某 地候补矣” ?作为第一篇白话小说,鲁迅又为何要用文言作序? 答:狂人形象具有“狂”与“不狂”的两重性。(1 分) 狂人的“狂”,一方而在于他所具有的精神病人的特征,一方面也在于他对传统和世俗的反抗;(分)(举 例略,2 分) 而狂人的“不狂”,则在于他“超前”的思想认识,说出了当时人们不敢说或根本还没有想到的话。 如同 历史上凡是反抗传统、反抗社会现存秩序的人都无一例外地被视为“疯子”一样,狂人的思维和语言 常常是离 经叛道的,但他的观察和结论却是丰富和深刻的。(2 分) (举例略,2 分) 因此,狂人实际上是一个敢于向传统挑战的已经觉醒的知识分子形象,一个敢于向现实的世俗社会挑 战的 清醒的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者的象征形象。(1 分) 鲁迅在小序中预告狂人恢复常态的结局,是因为他对狂人命运和前途并不乐观,认为他迟早会失去反 抗的 勇气;而用文言作序,就是为了强调狂人的结局,同时也是一种反讽手法,表现封建旧传统的强大。 (3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 分) 12. 举例说明新写实小说与传统现实主义小说的主要区别。 答:第一,以往的重大题材不再成为写实的主要内容,底层小人物的生存状态,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成为 小说写实的主要对象。(举例略,3 分) 第二,作家对所写的“现实”,不再以预设的立场加以褒贬,尽可能做到客观、冷静,不带感情色彩, 是所 谓的“零度写作”。(举例略,3 分) 第三,新写实小说对“典型化”理论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对人物的塑造。新写实小说无视所谓人物的 典型 性,不看重人物的个性,不是把人物当作独特的“这一个”,而是当作“这一类”来塑造,人物形象 因而更体 现出概括性。(举例略,3 分) 第四,被称为“新历史小说”的大部分作品,依然属于写实范畴。大都回避了历史的重大题材,而是 民间 传奇式的野史,是在“正史”背景下的个人或家族命运史,个人成长心理史,并采用极为个人化而非 全知全能 的叙事视角进行叙事。(举例略,4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无错别字(2 分) 二、作品赏析题 1. 以汪曾祺《受戒》为例,分析其小说的基本特征。 以汪曾祺《受戒》为例,分析其小说的基本特征。 第一,对人物的勾勒,大体都属于以少胜多的白描,计白当黑的大写意。(2 分) 第二,准确形象的对话描写。(2 分) 第三,着重写气氛营造,“气氛即人物”。(2 分) 第四,旧时风俗与手工技艺的细节刻划。(2 分) 第五,结构“苦心经营”到看不见痕迹,生活流,散文化。(2 分) 《受戒》很著名,是汪曾祺先生标志性的作品,简单,明了,平白如话,十分地好读。小说写的是什 么呢? 自由恋爱。一个情窦初开的少女爱上了一个情窦初开的小伙子。就这么一点破事,一个具备了小学 学历的读者 都可以读明白。可我要提醒大家一下,千万不要小瞧了 “平白如话”这四个字.在汪曾祺这 里,"平白如话”通常是一个假象,他的作品有时候反而不好读,尤其不好讲,一作者并没有 刻意藏 着、掖着,一切都是一览无余的,但是,它有特殊的味道。 2. 以《狂人日记》为例,分析鲁迅小说“格式的特别”。 说明:紧扣题旨,论述合理,举例恰当,文从字顺,有个人见解。错别字酌情扣分,不超过 2 分。无 个人 见解酌情扣 5-10 分。 以《狂人日记》为例,分析鲁迅小说“格式的特别”。 鲁迅小说继承了传统小说重视人物语言和行为描写的优点,却打破重视故事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的常 规,从 西方小说那里学习到了截取生活“横断而”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顺序,而根据内容需要安排情节。 (4 分) “格式的特别”主要就在于它采用的是中国传统小说中从来没有过的“日记体”。中国传统小说大多 是笔 记体和章回体,并多采用第三人称,而日记体采用第一人称,整篇作品都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举 例略,7 分) 作品中的语言,小序是标准的文言文,正文却是标准的白话文,其白话文概括的力度和含义的深度又 绝不 亚于文言文,成功地完成了中国现代小说从文言向白话的过渡。(文言小序的内涵与作用需展开具体 分析,7 分) 《狂人日记》虽然从题目和体式上都借鉴了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同名小说,但无论是在语言上还是内容 上都 很好地表现了中国本民族的生活、思想和意识,创造出了一种中国现代小说的新形式。(举例略,7 分) 3. 结合“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赏析《春蚕》的人物形象塑造是否成功?通过人物塑造表达了作 者对 社会怎样的理性认识? 要点 1: “社会剖析小说”的特点。(5 分) 要点 2:从老通宝勤劳质朴的性格中,可以看到劳动者的灵魂;从他固执地反对变化,反对洋鬼子、洋 货、 洋水车乃至连换一换洋蚕种也要坚决反对的态度中,也可以看到小生产者由于超稳定性经济所造成的 落后狭隘 观念和 30 年代中国老一辈农民的灵魂。(举例略,10 分,人物形象塑造是否成功,可持不同意 见,只要言之 成理。) 要点 3:作品所表现的“丰收成灾”的结局,正反映了 30 年代初期农村经济凋敝、农民丰收成灾的 残酷社 会现实。(5 分) 要点 4:作品很好地表现出了作者对社会的深刻认识,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不但有真实的现实描写, 也通 过老通宝对自己过去的回忆,从一个老农民的视角展示了中国近代农村的衰败史。(5 分)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文从字顺(5 分) 4. 有人认为《寒夜》“这部作品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巴金创作的最高峰"。请比较《寒夜》与《家》, 说 明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并阐述你的理由。 要点 1:《家》是时代的产物,主要抒发作家的激情,表现时代主题,时代痕迹很深;而《寒夜》则 远离 抗战大时代的主流,沉入普通人真实生活的细部,塑造了更普遍意义上人的性格与命运,是巴金“生 活小说” 的代表作。(8 分。举例略,5 分) 要点 2:同样塑造了人物形象,《家》通过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表现高家的衰败过程,人物形 象道 具化,本身不重要,因而性格比较单纯;而《寒夜》则表现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挣扎,形象本身非常丰 满。(7 分。举例略,5 分) 如持否定意见,只要持论有据,自圆其说,亦可根据论述情况给予相应分数。 论述完整、举例恰当,逻辑清晰、文从字顺(5 分) 5. 有人认为《寒夜》“这部作品在艺术成就上达到了巴金创作的最高峰”。请比较《寒夜》与《家》, 说 明你是否赞同这种说法,并阐述你的理由。 要点 1:《家》是时代的产物,主要抒发作家的激情,表现时代主题,时代痕迹很深;而《寒夜》则 远离 抗战大时代的主流,沉入普通人真实生活的细部,塑造了更普遍意义上人的性格与命运,是巴金“生 活小说” 的代表作。《寒夜》是巴金的代表作之一,在这 du 部作品中,巴金进 zhi 一步深入开掘出反封建 主题 dao。文 章在叙事方面,从两条线索展开情节,并于矛盾冲突的三个从而紧密结合,组成网状结构。 小说的背景首先奠 定了作品的悲剧性。作为一部具有特殊魅力和独特风格的现实主义杰作。它在充分体现 了巴金创作无技巧的美 学理想的同时,也使这部作品定格为代表着中国现代文学的最高艺术水平。(10 分) 要点 2:同样塑造了人物形象,《家》通过不同人物形象的塑造,主要表现高家的衰败过程,人物形 象道 具化,本身不重要,因而性格比较单纯;而《寒夜》则表现小人物在大时代的挣扎,形象本身非常丰 满。长篇 小说《家》以 20 年代初期中国内地城市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写出了高家这个很有代表性的 封建大家庭腐烂、 溃败的历史。作品中的高家是中国封建社会和家族制度的缩影。从表面看,高家“一家 人读书知礼、事事如意”, 家庭内部尊卑有序,礼法森严;但实际上,在这个大家族中处处都充满着激烈 的尔虞我诈和勾心斗角。(15 分) 6. 曹禺的《雷雨》分别受易卜生“社会悲剧”、莎士比亚“性格悲剧”和古希腊“命运悲剧”的影 响, 请分别从三个角度,举例赏析周朴园、繁漪和侍萍形象。 1.举例赏析周朴园形象;(8 分) 从《雷雨》诞生的那一天始,周朴园作为专制度蛮横的封建家长。虚伪矫情的资木家的角色形象就已 经定 位。然而这里就有一个问题:周朴园诚然不是善性的人格化身,然而鄙弃式的大批判又是否完全合理 呢?笔者 愚见,不要把人物的生成完全推给“阶级地位”,作为一个已经存在的典型形象,自然有其生成 的文化背景。 因此从文化背景来解读周朴园,也许更能理解他的性格特征。 2. 举例赏析繁漪形象;(9 分) 首先,繁漪具有鲜明的“雷雨”的性格,极端、彻底、敢爱敢恨,具有那种可以摧毁一切的原始的“蛮 力”。 这与作家刻意设置的背景环境始终相通的。从出场时“喘不过起来”的郁热和压抑,到最后不顾一 切的“报 复”:一种“雷雨”式的宣泄,她的态度始终与作品的气氛一致。 其次,蹩漪作为一个连接两代人的工具,处于矛盾冲突的中心,牵引戏剧线索,既起到了某种联系作用, 又表 现了其他人的性格特征。繁漪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是她引出了侍萍,又是因为她使周萍、四凤走 上绝路。 第三,螫漪的设置,体现了作者在冥冥之中对某种未知力量的恐惧。她的力量,正是作者所要表现的, 追 求的。繁漪的性格是两个方向的极端:极端的压抑与极端的报复相结合。这种逼到绝路的忍无可忍,正 是我们 民族的柔弱性格中潜在蛮力的代表。繁漪,为被轻视、被抛入无爱的世界而复仇;她心中燃烧着复 仇的火焰, 复仇的炸雷炸裂了她的理智,复仇的雷雨荡涤净一切的仇怨。同时,她又没有力量改变一切, 最后还是在“宇 宙这口绝望的井”中挣扎,在命运的悲剧中不能拯救自己。 3. 举例赏析侍萍形象;(8 分) 她不是曹禹最钟爱的人物,不具有最“雷雨”的性格,所能唤起的阅读共鸣也不会是最“雷雨"的。 然而, 侍萍的沉默却让我们不敢同样沉默地漠视命运。意义恰好相反,侍萍的人生经历最沉重地敲击着《雷 雨》的悲 剧丧钟:将最有价值的东西撕碎了给人看。 侍萍作为一个旧时代的下层妇女,她的人生已被分成两部分:一半属于丈夫;一半属于儿女。她希冀 在默 默无私地为他人奉献中得到对方的关爱与理解,从而确证自己存在的价值。然而侍萍命运的悲剧性却 让这汪纯 净的生命之泉慢慢干涸,直至枯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