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5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成人高考数学必背知识点
第一部分代数(重点 占55%) 第一章 集合和简易逻辑 一、集合的概念:强调——共同属性、全体 二、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或 xA 三、集合的运算:1.交集 A∩B={x︱且} 注意:“且” 2.并集 A∪B={x︱或} 注意:“或” 3.补集 cuA={x︱但} 四、简易逻辑: 充分条件.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若,则是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若,则是必要条件. 3.充要条件:若,且,则是充要条件. 注:如果甲是乙的充分条件,则乙是甲的必要条件;反之亦然. 第二章 函数 (重点) 一、 函数的定义:1.理解f的含义,掌握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配方法 2.求函数值 3.求函数定义域: 1)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 2)偶次根式的被开方数≥0; 3)对数的真数>0; 二、函数的性质 1.单调性:(1)设那么 上是增函数; 上是减函数. (2)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则为增函数;如果,则为减函数 2.奇偶性 (1)定义:若,则函数是偶函数;若,则函数是奇函数. (2)奇偶函数的图象特征: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反过来,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原点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奇函数;如果一个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那么这个函数是偶函数。(3)常见函数的图象及性质(熟记) 3.反函数定义及求法:(1)反解;(2)互换x,y;(3)写出定义域。(文科不考) 4.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关系:(文科不考) 5.函数和与其反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x对称(文科不考) 6.一次函数y=kx+b 7.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1)一般式; (2)顶点式; (3)两根式 8.二次函数的最值: 二次函数在闭区间上的最值只能在处及区间的两端点处取得,具体如下: (1)当a>0时,若,则; 若,,. (2)当a<0时,若,则; 若,则, 9.分数指数幂 (1)(,且);(2)(,且). 10.二次函数图像及性质 11.根式的性质 (1).(2)当为奇数时,; 当为偶数时,. 12.有理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1);(2);(3) 13.指数式与对数式的互化式★★(重点掌握) . 14.对数的换底公式 (,且,,且, ). 推论 (,且,,且,, ). 15.对数的四则运算法则 若a>0,a≠1,M>0,N>0,则 (1) ; (2) ;(3). 16.常见函数的图像 (1)幂函数 (2)指数函数 (3)对数函数 第三章 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当a>0时,有;或 2.一元二次不等式, 如果与同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外; 如果与异号,则其解集在两根之间. 简言之:同号两根之外,异号两根之间. ; 第四章 数列 1.数列的通项公式与前n项的和的关系 . ★ 2.等差数列:(公差)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其前n项和公式为:. 4.等比数列:(公比)后一项与前一项的比值为不为0的定值 5.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其前n项的和公式为:或. 第五章 复数(文科不考) 1.复数的相等:.() 2.复数的模(或绝对值):==.实部:;虚部:b 3.复数的四则运算法则(i2=-1)★ (1);(2); (3); (4) 4.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①若,则;②若,则;③若,它在实数集内没有实数根;在复数集内有且仅有两个共轭复数根 5.★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第六章 导数★★★★★ 1.导数的计算 (1)公式 (为常数) () (文科不考)(文科不考) (文科不考) (2)求导数的四则运算法则:(其中必须是可导函数.) (为常数)(文科不考) (文科不考) 2.导数的应用 (1)利用几何意义求曲线的切线方程:函数在点处的导数的几何意义就是曲线在点处的切线的斜率,也就是说,曲线在点P处的切线的斜率是,切线方程为 (2)判断函数单调性.求极值.求最值: 10.函数单调性的判定方法:设函数在某个区间内可导,如果>0,则为增函数;如果<0,则为减函数 20.极值的判别方法:(极值是在附近所有的点,都有<,则是函数的极大值,极小值同理)当函数在点处连续时, ①如果在附近的左侧>0,右侧<0,那么是极大值; ②如果在附近的左侧<0,右侧>0,那么是极小值. 也就是说是极值点的充分条件是点两侧导数异号,而不是=0①. 此外,函数不可导的点也可能是函数的极值点②. 当然,极值是一个局部概念,极值点的大小关系是不确定的,即有可能极大值比极小值小(函数在某一点附近的点不同). 注①: 若点是可导函数的极值点,则=0. 但反过来不一定成立. 对于可导函数,其一点是极值点的必要条件是若函数在该点可导,则导数值为零. 例如:函数,使=0,但 不是极值点. ②例如:函数,在点处不可导,但点是函数的极小值点. 3.极值与最值的区别:极值是在局部对函数值进行比较,最值是在整体区间上对函数值进行比较. 注:函数的极值点一定要有意义. 第二部分 三角 1.三角函数在四个象限内的符号:函.弦.切.余 2.★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 . 1 2.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 3.★和角与差角公式 ;; . 4.二倍角: ; ; . 5.★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及函数的周期; 函数的周期. 6.★正弦定理:(为的外接圆半径). 7.★余弦定理:;; 8.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在△ABC中,有 9.特殊角三角函数值 三角函数 α 30° 45° 60° 三角函数值的前三行,分子被开方数排列特征依次为“1,2,3,3,2,1,3,9,27”。“一二三,三二一,三九二十七”。记此歌诀即可。 角度 函数 0 90 180 270 360 角a的弧度 0 π/2 π 3π/2 2π sin 0 1 0 -1 0 cos 1 0 -1 0 1 tan 0 不存在 0 不存在 0 Cot 不存在 0 不存在 0 不存在 记忆歌诀:0,1,0,负,0;1,0,负,0,1;0,不,0,不,0;不,0,不,0,不。 第三部分 平面解析几何 1.★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如果e1.e 2是同一平面内的两个不共线向量,那么对于这一平面内的任一向量,有且只有一对实数λ1.λ2,使得a=λ1e1+λ2e2.不共线的向量e1.e2叫做表示这一平面内所有向量的一组基底. 2.★向量平行的坐标表示: 设a=,b=,则a∥b. 3.★ a与b的数量积(或内积) a·b=|a||b|cosθ.(文科不考) 4. a·b的几何意义:数量积a·b等于a的长度|a|与b在a的方向上的投影|b|cosθ的乘积.(文科不考) 5.★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 (1)设a=,b=,则a+b=. (2)设a=,b=,则a-b=. (3)设A,B,则. (4)设a=,则a=. (5)设a=,b=,则a·b=. 6.两向量的夹角公式 (a=,b=). 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 (其中A,B). 8.线段的中点坐标公式 ★ 设,,是线段的中点,则 . 9.向量的平行与垂直 ★ 设a=,b=,则a∥bb=λa ;a∥b也叫共线 aba·b=0. 10.斜率公式:(.). 11.直线的五种方程 ★(1)点斜式 (直线过点,且斜率为). (2)斜截式 (b为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3)两点式 ()(. ()). (4) 截距式 (分别为直线的横.纵截距,) (5)一般式 (其中A.B不同时为0). 12.★两条直线的平行和垂直 (1)若, ①;②. (2)若,,且A2.B2 .C2都不为零, ①;②; 13.夹角公式:.(,,) 14.★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点,直线:). 15.★点在曲线上,则点的坐标满足曲线的方程。 16.★求曲线与曲线的交点,将曲线方程联立方程组求解,以方程的解为坐标即为交点坐标。 17.★圆的三种方程 (1)圆的标准方程 . (2)圆的一般方程 (>0). (3)圆的参数方程 18.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有三种:;;. 其中. 19.★椭圆的方程(1)标准方程(焦点在x轴) (焦点在y轴) (2)参数方程是 20.★椭圆的长轴长:,短轴长;2b;焦距:2c;离心率: 其中:c2=-b2,注意:分母大的为 21.★双曲线的方程:(焦点在x轴) (焦点在y轴) 22.★双曲线的实轴长:,虚轴长;2b;焦距:2c;离心率: 其中:c2=+b2,注意:被减量的分母为 23.★双曲线的方程与渐近线方程的关系: (1)若双曲线方程为渐近线方程: (2)若双曲线方程为渐近线方程: 24.★抛物线的标准方程…………焦点坐标…………准线方程…………开口方向 (1)…………F()…………………… 向右 (2)…………F()……………………向左 (3)…………F()…………………… 向上 (4)…………F()…………………… 向下 其中:P表示定点(焦点)到定直线(准线)的距离 第四部分 立体几何(文科不考) 1.体.锥体的体积 (是柱体的底面积.是柱体的高) (是锥体的底面积.是锥体的高) 2.★球的半径是R,则其体积,其表面积. 3.异面直线的定义及异面直线所成的角 第五部分 概率与统计 1.★分类加法原理(加法原理) . 2.★分步计数原理(乘法原理) . 总结:分类之间算加法;分步之间算乘法。 3.排列数公式 ==.(,∈N*,且).注:规定. 4.二项式定理 ; 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 5★.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 (其中:m表示一次试验共有n种等可能出现的结果,其中试验A包含的结果有m种) 6.互斥事件A,B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B)=P(A)+P(B). 7.个互斥事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和P(A1+A2+…+An)=P(A1)+P(A2)+…+P(An). 8.独立事件A,B同时发生的概率P(A·B)= P(A)·P(B). 9.n个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 P(A1· A2·…· An)=P(A1)· P(A2)·…· P(An). 10.n次独立重复试验中某事件恰好发生k次的概率 1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的两个性质:(1);(2). 12★.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是 x1 x2 x3 x4 …… xn p P1 P2 P3 P4 …… Pn 数学期望 13★.设样本数据为,则样本平均数, 样本方差: 注意:计算样本平均数与样本方差可以使用计算器。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