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的理论?
(2020 秋)请结合实际,谈一谈如何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的理论? 提示:利用 Ctrl+C (复制)Ctrl+V (粘贴)来完成终结性期末考试文字输入任务 终结性试卷三 论述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不是说已经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 于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请结合实际,谈 一谈如何 认识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本质的理论? (100 分) 答案一 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 历史 方位。”并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 生活需 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强调:“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 改变我们 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 有变,我国是 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这是一个重大政治判断,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新时代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逻辑关系,对于我们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新时代的主要矛盾、主 要特征、主要任务、主要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特征 根据党的十九大的判断,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已经转化成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 盾。改革 开放以来,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经过全党全国人民近 40 年的不懈奋 斗,首先,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总体上 实现了小康,不久将 全而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 求,而且在民主、法治、 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第二,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 体上显著提高,在世界上许多 方而从跟跑变成并跑,有些方面还变成引跑,我们在许多科技领域已经是世 界先进水平。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 方而进入世界前列,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军事实力不断增 强,我国经济总量稳居世界第二,对世 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达 30%。社会生产力已经不再落后,目前更突出 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 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标志着中国社会方方而而已经由量的积累发展到质的飞跃,在党和国 家历 史发展进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 到强起来 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 国焕发出强大 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理论、制度、文 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 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 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已经跨 入的这个新时代,是承前 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 是决胜全而建成小康社会、进 而全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 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 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勘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 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 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 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我们面临的形势、任 务和奋斗目标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 许多新要求,必须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 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 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 方而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的全面进步。 二、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基本国情仍然没有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 判断,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木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 地位没有 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时刻牢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然是世界 上最大的发展 中国家,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都必须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这 个最大实际,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创立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 初级 阶段,这是我们党总结正反两方而历史经验,经过长期探索得出的基本结论。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 共产主义 理论时曾设想到达共产主义必须经过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时期,而这个时期是要大力发展社 会生产力的时 期。20 世纪 50 年代末 60 年代初,毛泽东同志在研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 主义可分为“不发达” 和“比较发达”两个阶段。邓小平同志提出“社会主义本身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 而我们中国又处在社会主义 的初级阶段,就是不发达阶段。”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的重要论述同马克 思、恩格斯的设想是完全相同的, 表明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的认识是正确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 理的。 1980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第一次提出“我们的 社会主 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由比较不完善到比较完善,必然要经历一个长久的 过程”。《关 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还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重大判断,指出“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以 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 盾。”这是党中央对 1962 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判断的重大修正,彻底扭转了过去的 错误论断。 1987 年,党的十三大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 出我国 正处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个论断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 必须坚持而 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 而不能超越这个 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 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 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党的十三大报告 认为,我国从上世纪 50 年代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 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在原 本经济文化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 义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历史阶段。 我国社会虽然已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 本国 情没有变。由于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分布不均、发展起点不同,各地区、不同群体在发展 上还很不 平衡,东部和沿海地区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依据地理位置优势,率先发展起来富裕起来,但中西部 地区特别是“老、 少、边、贫”地区和特殊困难人群脱贫攻坚难度很大、压力很大。已经发展起来、富裕 起来的地区和群众希望 享有更高程度的发展水平,而欠发达地区和收入较低人群则希望尽快脱贫实现小 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 仍十分明显和突出。我们仍然处在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阶段;处在由 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 的农业国,逐步变为非农产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的阶段;处在 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变 为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阶段;处在通过改革和探索,建立和发展充 满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社会、文化、 生态体制的阶段;处在全民奋起,艰苦创业,实现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并牢牢 把握进入新时代后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时刻牢记邓小平同志“我们建设 社会主义才几十年,还处在初级阶段。巩固和发展 社会主义制度,还需要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需要我们几代 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 奋斗”的谆谆教导,决不能再犯急性病。 三、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一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平理论、“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 和历史唯物主义,紧密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 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 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行艰辛理论探索,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对我国 经济、政治、法治、科技、 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 “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 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作出了理论分析和政策指导,系统回答了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 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 等基本问题,取得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 新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概括起来就是“八个明确”和十四 条基本方略。同时,也包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 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治边稳藏的一系列重要战略思 想和中央治藏方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 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 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 斗的行动指南。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定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并写入新修订的党章, 是党的十九大的一大亮点,也 是党的十九大对党的发展的一个重要贡献,这是时代的需要,是实践的需要,是 进一步推进马克思主义中 国化、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需要,这是历史的选择、人 民的选择、全党的选 择,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时代意义、实践意义、理论意义,也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政治意义、 世界意义。 四、牢牢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木点”, 即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 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两 个基本点, 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1992 年党的 十四大将党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正式写进了党章。“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 是 1982 年党的十二大 提出来的,在党的十三大上确认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木路线。1992 年春, 邓小平同志南巡时,一再强 调“基木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只要坚持这条路线,人民才会相信你, 拥护你。谁要改变三中全会以来 的路线方针政策,老百姓不答应,谁就会被打倒。”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 立 95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党的基木路线是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我们要坚持把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作为兴国之要、把四项基本 原则作为立国之本、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国之路,不能有丝毫动摇。”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全党要 牢牢坚持党的基木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 现代化强国而奋斗。”邓小平同志的政治交待和习近 平总书记的谆谆教诲,是总结新中国成立后正反两方而经 验教训得出的重大结论。动摇基本路线,就动摇 了党和国家的根基,就动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白信、 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五、准确把握新时代西藏各族人民的新需求新期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 衡不 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对西藏来说,社会主要矛盾更为复杂,人民群众的需求呈现多元、多层、多 向结构。 这是由西藏的自然、历史等因素决定的。从全国来讲,1949 年至 1953 年为恢复国民经济时期, 实行的是新民 主主义的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1953 年至 1956 年为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是由新 民主主义向社会主 义过渡阶段;1957 年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而西藏 1951 年 5 月 23 日才实现和平 解放,到 1959 年 3 月一 直实行的是封建农奴制制度;1959 年 3 月至 1965 年 9 月自治区成立,进行民主 改革,实际上就是进行新民主 主义革命;1966 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才完成社会主义改造;1978 年底 实行改革开放后才进行社会主义建 设。整个社会发展进程都迟后于内地。由于各种原因,西藏经济社会发 展起步晚、起点低、经济规模小、发展 质量差,我区目前仍是全国唯一的省级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贫困人 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脱贫巩固 雄,加之以十四世达赖为首的分裂集团的破坏活动,在 2020 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压力很大、困难很多。特别是 西藏没有经过工业化阶段,实体经济很不发达,现代科 技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比较低,社会生产能力落后。人 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的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 之间的矛盾叠加在一起。对大部分群众来说, 主要矛盾已经发生转变;对仍然贫困和刚刚脱贫的群众来说,还 在为基本的物质文化需要而奋斗。加之我 区还存在一个特殊矛盾,使社会矛盾更加错综复杂。我们要按照党的 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十九大提 出的全而建成小康社会的各项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 调推进“四个全而”战略布局, 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坚决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确保 2020 年西藏 同全国一道全而建成小康社 会。 答案二 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的科 学 判断。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需要与深刻理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 新变化 的新特点、深刻理解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只有将这些方 而有机结合 起来,才能准确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起点和逻辑前提。 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站到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 时代是表述特定社会历史阶段的范畴,不同时代有不同内涵。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 对的 最大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很长时期, 其特点不 可能不发生某些阶段性变化。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长历史过程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 也必然随着社 会发展而变化。与时俱进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处的历史方位作出清醒判断,是我们党领 导人民不断开创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党的创造力、领导力的具体体现。 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准确反映了 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在长期建设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准确反映了党的十 八大以来 取得的全方位、开创性成就和深层次、根本性变革。这些成就和变革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习 近平同志在党 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意味着”: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 来、富起来到强起 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 21 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 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 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 发展又希望保持白身独立性的国家 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三个意味着”,从中华民族的命运、 社会主义的命运和世界发展的命运三个维度,勾画出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参照坐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使中国的发展站到一个更高层级的历史方位上。从这个历史方位往前 看, 新时代的内涵,在国家层面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人民层 而是不断 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华民族层面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 中国和世界的 关系层面是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显然,这些内涵和使命 是紧扣中国梦包括 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具体目标来说的。也就是说,新时代是通过努力奋斗 更真切地贴近实现中国 梦的时代。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的非凡能力。习近平 同志 去年在“七一”重要讲话中讲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他说:“历史总是要前进的,历史从不等待一切 犹豫者、 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中 国共产党在革 命、建设、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之所以能不断取得巨大成功,关键在于能够在时代变化的关 头准确判断历史方 向、正确把握形势发展的趋势和时代大潮的走向。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 重大政治论断,从新的 历史起点和时代条件出发谋划发展,必将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而。 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事物发展的阶段性主要表现为主要矛盾的变化或矛盾主要方面的变化。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 中作 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最关键的理论和实践基础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 从“人民 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 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 标志,也是新时代 的重要特征。 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社会主要矛盾这一提法是中国共产党的一大理论创新。1956 年,在中国进 入全而 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八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阐释“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党 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实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历史转折,反映在对社会主要矛盾的认识上,就是重回 党的八大的有关 表述。邓小平同志 1979 年 3 月在中央召开的理论务虚会上,明确把什么是我国当前的社 会主要矛盾作为一个 重大课题提了出来,他说:“我们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 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 时期的主要矛盾,解决这个主要矛盾就是我们的中心任务。”这个社会主要矛盾 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 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的依据 和前提。 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正式对社会主要矛盾 作了 概括:“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 落后的社 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从那以后,我们党一再强调社会主要矛盾问题,并且都是将其同国情、同 解放和发展社 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联系起来讲。党的卜九大报告正式提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 发展”这一新的社会主要矛盾,也是同国情问题、同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问题紧密联 系的。 关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是人民需要的内涵大大扩展。不仅 对物 质文化生活提出更高要求,而旦从人的全而发展和社会全而进步的角度提出更多要求,比如民主、法 治、公平、 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需要日益增长起来。也就是说,人民的需要从物质文化领域向物质 文明、政治文明、 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全面拓展。二是人民需要的层次大大提升。比如,期待 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 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 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 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这些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而的特点。 关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主要是指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已经不是“落后的社 会生 产,,那样一种局面了。但面对新的社会需要,我们的供给还有许多差距,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在 新时代凸 显出来,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所谓发展不平衡,有区域发展 不平衡,比如 东部和西部发展不平衡;有城乡发展不平衡;有供需结构不平衡,比如既存在落后产能过剩 的情况,又存在有 效供给不足的问题;也有群体发展不平衡,比如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所谓发展不充 分,主要指创新能力不 够强,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质量和效益还需要提高,转变发展方式还处于攻坚阶段, 等等。这就要求努力实现更 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成为我国制 定各 方而政策的重要依据。但是这个变化还不足以改变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 大的国情, 不足以改变我国仍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这个最大的实际。因此,应把对最大国情的清醒认识 和对社会主要矛 盾的科学分析有机统一起来,这样才能在与时代同行中既不割断历史、又不迷失方向,既 不落后于时代、又不 超越阶段。 进入新时代要朝全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前进 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政治论断,是和确立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新 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制定、调整和实现发展战略目标,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一以贯之的领导方法,也是体现我 国发 展时代性的重要标志。毛泽东同志在 1962 年就明确提出,如果从新中国成立算起,“要建设起强大的 社会主 义经济,我估计要花一百多年 o" 1987 年,邓小平同志考虑我国发展目标的时候,正式提出“三步 走”战略目 标。在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的情况下,我 们党又把建党一 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作为发展战略目标的两个时间节点。党的十八大明确第一个百年 奋斗目标是“全而建 成小康社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 家,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现在算起,再有 3 年便可 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由此便出现一个新问题:怎样规划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 斗目标? 对此,习近平同志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创造性地提出分两步走全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 一步,从 2020 年到 2035 年,奋斗 15 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步,从 2035 年到本世纪中叶, 再奋斗 15 年,把我 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这个战略安排提升了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涵。一是把原来确立的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 目标 提前到 2035 年完成。这是因为中国的发展超乎预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迸发出来的巨大创造力 已经并将 继续深刻而快速地改变中国的面貌,我们有把握到 2035 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二是基木实现现代 化的目标能够 提前完成,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自然也要升级。于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 标表述为“把我国 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二与党的十八大报告相比,这个目 标增加了 “美丽”的要求 和“强国”的表述,意味着我们的新目标不是建成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 国家,而是如党的十九大报告 提出的,到那时,“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 文明将全而提升,实现国家治理体 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国家,全体人 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我国人民将享有 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