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明人类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明人类应如何正确处理人 与自然的关系? 材料:近些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SARS病毒、埃博 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症等重大疫情都与野生动物密切相 关,而滥食野生动物是人感染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有人 说,在卫生健康领域,有研究表明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来 源于动物。尽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尚未确定,但源 于野生动物的致病风险始终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这是确凿无疑的。 结合材料说明人类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和一部 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然的本质的立场,即把人看作自然 存在物,同时又受到外部自然的限制。同时,人类社会是 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不是从来就有的, 人类也是地球环境演化的产物,人是自然之子。恩格斯在 《自然辩证法》中也曾经说道: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 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在这里,我们必须 清战的认识到人本身与自然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 然之上。其次,自然界具有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客观性,遵 循自己的客观规律。有自觉意识的人虽然能够通过认识和 实践改造自然,但这并不表明自然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认 识和实践,因为人的实践改变的仅仅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 形式和自然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特点,而不能创造自然物 质及其规律。再次,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 资料的来源。马克思在肯定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 的原理同时,也强调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界在人类社会生 存和发展中的地位。一方面,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提供生 产资料,因为“自然界、外部的感性世界是劳动者用来实 现他的劳动,在其中展开他的劳动活动,用它并借助于它 来进行生产的材料。"另一方面,自然为人类的生活提供生 活资料,人类离不开自然界,必须依靠自然界而生活。 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是人类生存 与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关系。这两种关系相互依存、相互 制约。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受到人的价值观念、认 识能力、实践经验和水平的制约,也受到人们的生产劳动 的社会形式一一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的制约。在马克思看 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孤独的个体与外在的自然的纯物 质性关系,也不是基于人的感觉的直观性关系,而是以实 践为基础、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社会性关系。“社会是人同 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 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由 此可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具体的社会发展中,以一定 的社会形式,并借助这种社会形式进行和实现的。因此,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在通过一定的社会形式实现的。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发展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 新的和谐的历史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 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在不同时期对 自然的影响作用也不同。在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 下,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强,人与自然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和 谐的关系。人作为生产者直接和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界发 生联系。到了工业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显著 提高,人类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大幅提升,然而 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 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矛盾逐渐尖锐。在当代,随着经济的快 速发展和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全球流行,随着全球性的人 口膨胀、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等,人与自 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和谐。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揭示了 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破除 人与自然的对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出路。在追逐 剩余价值为生产的唯一目的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自然 和人之间相互伤害。“要消灭这种新的恶性循环,要消灭这 个不断重新产生的现代工业的矛盾,又只有消灭工业的资 本主义性质才有可能。"恩格斯的这一重要观点为我们解决 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指明了方向:建立以满足人民 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生产方式,通过整体规划对人的物质生 产进行调节和控制,既保证自然生态的平衡,又保证人类 的直接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从而保证人与自然的协调 发展。 通过自然观发展史,我们可看到:人类经过反复的探索 和长期的反思,已逐步认识到: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在制造产品的同时也制造了污染,并消耗了大量的资源, 而资源具有稀缺性或有限性,人与自然具有辩证统一性,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必须 是自然的耕耘者,而不是剥削者,人类有责任保持自然的 生态平衡及有序循环,改变过去单纯征服自然的粗放方式 而走向善待自然。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 【题干】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人生有什么作用? 【答案】 (1) 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人生态度是由人生目的决定 的,但在实现人生目的过程中,如正确面对现实,战胜暂 时的困难和挫折,为实现人生目的开辟道路,则是由人生 态度决定的。 (2) 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每个人都要实现自己的人 生价值,都必须选择和确立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一旦较 高的人生价值目标确立,就需要发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 的精神,这就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 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人生道路 是多种多样的,走哪条道路,是由每个人主动选择的。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保证人们将远大理想寓于具体行动中, 脚踏实地实现人生目标。 【考点】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7. 【题干】简述理想信念的作用。 【答案】 (1)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定 向机制,为人生指明奋斗的方向。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和 方向,不仅可能一事无成,而且可能使人生陷入迷途,进 而导致对人生的意义产生疑问。 (1)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生如逆水行舟,不 进则退。人们需要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外部阻碍,而且 要克服自己的惰性和弱点,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我。 (2)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人的精神世界犹如一 座大厦,缺少蜘蛛就会倒塌,而理想信念就是人生的精神 支柱。 【考点】人生需要理想信念 26. 【题干】简述建设社会公德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社会公德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 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建设社会公德有如下意义: (1) 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 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 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 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考点】社会公德及其主要内容 27. 【题干】依法治国基本原则。 【答案】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 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做到“三 统一”与“四善于”相结合。 (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做到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 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增强 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 遵守、所运用。 (1)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尊重 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有超 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 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 点。 (2)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 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 手抓德治。 (3)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 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考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26. 【题干】简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 (1) 行政合法性原则,所有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都必须 严格遵守并执行行政法律规定; (2) 行政合理性原则,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 符合法律基本原则以及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1) 程序正当原则。指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 益的行为时必须遵守政党的法律程序。 【考点】行政法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 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 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26. 【题干】论述法的执行和特征 【答案】法的执行,简称执法,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 公职人员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 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因此也常被称为 行政执法。其特征有: (1) 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在我国,行政执法主体主要 是国家行政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 府所属的各部门。此外,国家或法律授权的组织也享有授 权范围内的行政执法权。 (2) 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现代社会中,社会关系和社 会事务越来越复杂,行政执法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设计 政治、经济、外交、国防、财政、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3) 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由于执法是行政机关的法定 职责,因此,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一般都采取积极主动 的行动,而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但是,也有一 部分行政管理活动是行政机关依申请作出的。 (1) 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 机关既是一方当事人,又是执法者,因此在行政法律关系 中居于支配地位,可以依法自行决定和直接实施执法行为, 而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同意。但也有执法活动,如行政复 议、行政裁决、行政调解等,不具有单方面性。 【考点】法的实施 26. 【题干】请结合实际论述怎样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答案】 ⑴培养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 ① 民族自尊是指在祖国不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 在强国大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诱 惑,不丧失国格人格; ② 民族自信是指民族对于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③ 民族自强是指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 强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 (2)树立爱国思想,增进国家团结、统一和安全。 ① 促进民族团结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掌 握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牢固 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立足本职,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 结进步事业;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 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① 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是海 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必然要求,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做出 自己的贡献。 ② 保障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安邦 定国的重要基石。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 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 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 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3)履行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销祖国。 ① 刻苦学习,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 ② 端正思想,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③ 躬行实践,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践,在服务祖国和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 【考点】做新时代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26. 【题干】试述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 信为重点。 【答案】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只有增强诚信意 识,坚持诚信做人,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发挥自己 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最终获得成功。一个不讲诚信 的人,短期内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不可能持久。 (2)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力提倡诚信守信的美德。市场 经济是交换经、竞争经济,也是契约经、信用经济。保证 契约双方忠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 关键。 (3) 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 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和沟通的道德基础,对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人与人之间只有诚信交 往,才能进行真正平等、公正的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减 少社会生活中的内耗和摩擦,大大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 【考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