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明人类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最新电大《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明人类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说明人类应如何正确处理人 与自然的关系?‎ 材料:近些年来,世界各地出现的SARS病毒、埃博 拉病毒、中东呼吸综合症等重大疫情都与野生动物密切相 关,而滥食野生动物是人感染病毒的主要途径之一。有人 说,在卫生健康领域,有研究表明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来 源于动物。尽管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源头尚未确定,但源 于野生动物的致病风险始终威胁人类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这是确凿无疑的。‎ 结合材料说明人类应如何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首先,人是自然的存在物,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和一部 分,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然的本质的立场,即把人看作自然 存在物,同时又受到外部自然的限制。同时,人类社会是 自然界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也不是从来就有的, 人类也是地球环境演化的产物,人是自然之子。恩格斯在 《自然辩证法》中也曾经说道: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 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在这里,我们必须 清战的认识到人本身与自然的关系,不能把自己凌驾于自 然之上。其次,自然界具有独立于人的意识的客观性,遵 循自己的客观规律。有自觉意识的人虽然能够通过认识和 实践改造自然,但这并不表明自然界的存在依赖于人的认 识和实践,因为人的实践改变的仅仅是自然界物质运动的 形式和自然规律起作用的条件和特点,而不能创造自然物 质及其规律。再次,自然界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 资料的来源。马克思在肯定古典经济学关于劳动创造价值 的原理同时,也强调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界在人类社会生 存和发展中的地位。一方面,自然界为人类的生产提供生 产资料,因为“自然界、外部的感性世界是劳动者用来实 现他的劳动,在其中展开他的劳动活动,用它并借助于它 来进行生产的材料。"另一方面,自然为人类的生活提供生 活资料,人类离不开自然界,必须依靠自然界而生活。‎ 人与自然的物质关系、人与人的经济关系是人类生存 与发展的两个最基本的关系。这两种关系相互依存、相互 制约。其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不仅受到人的价值观念、认 识能力、实践经验和水平的制约,也受到人们的生产劳动 的社会形式一一生产关系、经济制度的制约。在马克思看 来,人与自然的关系不是孤独的个体与外在的自然的纯物 质性关系,也不是基于人的感觉的直观性关系,而是以实 践为基础、以生产关系为中介的社会性关系。“社会是人同 自然界的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是自然界的真正复活,是 人的实现了的自然主义和自然界的实现了的人道主义。"由 此可见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在具体的社会发展中,以一定 的社会形式,并借助这种社会形式进行和实现的。因此,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在通过一定的社会形式实现的。‎ 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发展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 新的和谐的历史过程。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 断提高,人类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不断深化,在不同时期对 自然的影响作用也不同。在农业社会,由于生产力水平低 下,人对自然的依赖性强,人与自然保持了一种原始的和 谐的关系。人作为生产者直接和作为劳动对象的自然界发 生联系。到了工业社会,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显著 提高,人类控制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也大幅提升,然而 大规模的、无序的人类活动打破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人 与自然之间的生态矛盾逐渐尖锐。在当代,随着经济的快 速发展和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全球流行,随着全球性的人 口膨胀、自然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等等,人与自 然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不和谐。马克思、恩格斯早就揭示了 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的根源。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破除 人与自然的对立、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根本出路。在追逐 剩余价值为生产的唯一目的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下,自然 和人之间相互伤害。“要消灭这种新的恶性循环,要消灭这 个不断重新产生的现代工业的矛盾,又只有消灭工业的资 本主义性质才有可能。"恩格斯的这一重要观点为我们解决 工业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矛盾指明了方向:建立以满足人民 生活需要为目的的生产方式,通过整体规划对人的物质生 产进行调节和控制,既保证自然生态的平衡,又保证人类 的直接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协调,从而保证人与自然的协调 发展。‎ 通过自然观发展史,我们可看到:人类经过反复的探索 和长期的反思,已逐步认识到: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 在制造产品的同时也制造了污染,并消耗了大量的资源, 而资源具有稀缺性或有限性,人与自然具有辩证统一性,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必须 是自然的耕耘者,而不是剥削者,人类有责任保持自然的 生态平衡及有序循环,改变过去单纯征服自然的粗放方式 而走向善待自然。‎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26. ‎【题干】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人生有什么作用?‎ ‎【答案】‎ (1) 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人生态度是由人生目的决定 的,但在实现人生目的过程中,如正确面对现实,战胜暂 时的困难和挫折,为实现人生目的开辟道路,则是由人生 态度决定的。‎ (2) 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每个人都要实现自己的人 生价值,都必须选择和确立一定的人生价值目标。一旦较 高的人生价值目标确立,就需要发扬自强不息、百折不挠 的精神,这就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3) 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摆在每个人面前的人生道路 是多种多样的,走哪条道路,是由每个人主动选择的。积 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保证人们将远大理想寓于具体行动中, 脚踏实地实现人生目标。‎ ‎【考点】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27. ‎【题干】简述理想信念的作用。‎ ‎【答案】‎ (1)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定 向机制,为人生指明奋斗的方向。一个人如果没有目标和 方向,不仅可能一事无成,而且可能使人生陷入迷途,进 而导致对人生的意义产生疑问。‎ (1)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人生如逆水行舟,不 进则退。人们需要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各种外部阻碍,而且 要克服自己的惰性和弱点,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我。‎ (2)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人的精神世界犹如一 座大厦,缺少蜘蛛就会倒塌,而理想信念就是人生的精神 支柱。‎ ‎【考点】人生需要理想信念 26. ‎【题干】简述建设社会公德的内容和意义。‎ ‎【答案】社会公德包括: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 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 建设社会公德有如下意义:‎ (1) 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 (2) 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 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 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考点】社会公德及其主要内容 27. ‎【题干】依法治国基本原则。‎ ‎【答案】‎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 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做到“三 统一”与“四善于”相结合。‎ (2)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要做到法治建设以保障人民根 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增强 全社会学法遵法守法用法意识,使法律为人民所掌握、所 遵守、所运用。‎ (1)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组织和个人必须尊重 宪法法律权威,都必须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不得有超 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必须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 切实保证宪法法律有效实施;必须以规范和约束公权力为重 点。‎ (2)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国家和社会治理 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 手抓德治。‎ (3)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 论体系、制度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考点】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26. ‎【题干】简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 (1) 行政合法性原则,所有行政法律关系当事人都必须 严格遵守并执行行政法律规定;‎ (2) 行政合理性原则,指行政行为的内容要客观、适度, 符合法律基本原则以及公平正义等法律理性;‎ (1) 程序正当原则。指行政机关作出影响行政相对人权 益的行为时必须遵守政党的法律程序。‎ ‎【考点】行政法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考生任选其中2题作答, 每小题10分,共20分。如果考生回答的题目超过2题, 只按考生回答题目的前2题计分。)‎ 26. ‎【题干】论述法的执行和特征 ‎【答案】法的执行,简称执法,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 公职人员和法律授权、委托的组织及其公职人员依法行使 管理职权、履行职责和实施法律的活动,因此也常被称为 行政执法。其特征有:‎ (1) 执法主体具有特定性。在我国,行政执法主体主要 是国家行政机关,包括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 府所属的各部门。此外,国家或法律授权的组织也享有授 权范围内的行政执法权。‎ (2) 执法内容具有广泛性。现代社会中,社会关系和社 会事务越来越复杂,行政执法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设计 政治、经济、外交、国防、财政、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 (3) 执法行为具有主动性。由于执法是行政机关的法定 职责,因此,行政机关在执法过程中一般都采取积极主动 ‎ 的行动,而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意思表示。但是,也有一 部分行政管理活动是行政机关依申请作出的。‎ (1) 执法活动具有单方面性。在行政法律关系中,行政 机关既是一方当事人,又是执法者,因此在行政法律关系 中居于支配地位,可以依法自行决定和直接实施执法行为, 而不需要行政相对人的同意。但也有执法活动,如行政复 议、行政裁决、行政调解等,不具有单方面性。‎ ‎【考点】法的实施 26. ‎【题干】请结合实际论述怎样做一个坚定的爱国者。‎ ‎【答案】‎ ‎⑴培养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 ① 民族自尊是指在祖国不富裕的时候,不妄自菲薄, 在强国大国的压力面前,不奴颜婢膝,面对金钱地位的诱 惑,不丧失国格人格;‎ ② 民族自信是指民族对于自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 能力及其发展前途的坚定信念,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 ③ 民族自强是指依靠自身力量实现民族振兴和国家富 强的英雄气概和创造精神。‎ ‎(2)树立爱国思想,增进国家团结、统一和安全。‎ ① 促进民族团结要求我们加强学习,更好地了解和掌 握民族理论与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基本知识,牢固 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立足本职,以实际行动促进民族团 结进步事业;坚持原则、明辨是非,旗帜鲜明地与破坏民族 团结的行为作斗争。‎ ① 维护祖国统一,是国家繁荣富强的根本前提,是海 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 必然要求,每一个中华儿女都要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做出 自己的贡献。‎ ② 保障国家安全是人民幸福安康的基本要求,是安邦 定国的重要基石。我们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以人民安 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 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 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 ‎(3)履行爱国行为,以实际行动和贡献报销祖国。‎ ① 刻苦学习,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 ② 端正思想,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③ 躬行实践,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 践,在服务祖国和人民中实现自身价值。‎ ‎【考点】做新时代忠诚坚定的爱国者 26. ‎【题干】试述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诚实守 信为重点。‎ ‎【答案】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之一,‎ ‎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只有增强诚信意 识,坚持诚信做人,才能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发挥自己 的潜能,实现人生的价值,最终获得成功。一个不讲诚信 的人,短期内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不可能持久。‎ (2) 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大力提倡诚信守信的美德。市场 经济是交换经、竞争经济,也是契约经、信用经济。保证 契约双方忠实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是维护市场秩序的 关键。‎ (3) 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诚 实守信是人与人之间正常交往和沟通的道德基础,对构建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价值。人与人之间只有诚信交 往,才能进行真正平等、公正的合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减 少社会生活中的内耗和摩擦,大大降低社会运行的成本。‎ ‎【考点】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原则和重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