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福利与保障》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45)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社会福利与保障》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245) 盗传必究 论述题 1. 论述托马斯•阿奎那的社会福利和宗教福利观的主要内容。 答:(1)他反对奥古斯丁和早期基督教将夭国和尘世相对立的宗教社会观,而主张缓和两者的对立, 把 奥古斯丁关于来世幸福和把理想社会置于上帝之城的思想修改为尘世社会的理想,认为社会既是一个利 益共同 体,也是一个神性的实体,天国的等级制与世俗社会的封建等级是同构的。(6 分) (2) 他反对着急基督教关于天恩与人性相对立的原罪说和所谓赎罪的思想对人性的否定。(2 分) (3) 白然法赋予人白我保护的白然本能、性和抚养后的本能、求知的欲望和希望过社会生活的白然倾 向, 这使人身上存在一种与一切实体共有的趋善向吉的自发倾向。(4 分) (4) 他认为人是受神法、理性和政治权威这三重秩序支配的,人不仅要受自然本性支配,而旦要受理 性 支配,要具有公民道德和承担人类的使命,在实现自己的世俗目的之后,还要承担宗教的义务。(5 分) (5) 他认为君主必须保证幸福的实现,整个社会还必须提供必要的条件来确保人类的幸福。(3 分) 2. 述旧《济贫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对社会福利思想的影响。 答:实施《济贫法》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强迫劳动,解决贫民流浪问题,该法的内容一方面是强迫劳动, 另 一方面是实行慈善救济,以强迫为主,兼顾救济。(2 分) 7《济贫法》一共由六个部分组成,其规定的救济对象有三种:一是有劳动能力的贫民;二是无劳动 能力 的贫民;三是无依无靠的孤儿。(2 分) 其提出的主要救济措施是:(1)建立地方行政和征税机构;(2)资助老人、盲人等丧失劳动能力的人,为 他们建立收容场所;(3)组织穷人和儿童学艺,建立贫民习艺所;(4)提倡父母对子女的社会责任;(5) 从 比较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5 分) 根据《济贫法》规定,全国普遍设立收容贫民的济贫院,对贫民实施救济是每个济贫院的责任,教区 应在 其所辖区域内建立济贫院以救济那些年老体弱、丧失劳动能力的穷人,为他们的孩子提供免费的技术 培训;并 有责任为强壮的穷人安排工作;治安法官负责征收济贫税,监督、检查济贫法的执行情况。每个 济贫区都要委 任若干贫民救济官,其任务是为所有贫民和他们的家属安排不同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 予以解决:一是健 壮贫民,要求通过做工来实现自给;二是无工作能力的老弱残障者,以院内收容和院外 救助两种方式救助;三 是失依儿童,以孤儿院收养、家庭补助、家庭寄养等方式来抚养。(5 分) 旧《济贫法》对社会福利思想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1) 它以法律的形式将制度福利化,明确了政府在济贫事业中的主导作用,为各国社会福利的发展提 供 了参照的样本;(2 分) (2) 政府通过征税救济穷人,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财富的再分配,成为福利制度形成的标志;(2 分) (3)强调穷人要通过自己的劳动换取救济,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最后,规定了家庭和社区在救济 穷 人的责任,为后来的一些社会福利思想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启发。(2 分) 3. 论述凯恩斯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 答:(1)非自愿失业理论。凯恩斯的就业理论的目的是阐明失业的原因及解决失业的有效途径,他试 图 在现有资木主义制度的框架下,寻求解决危机和达到充分就业的理论,充分就业意味着失业现象的消失。 (5 分) (2) 有效需求理论。有效需求理论是凯恩斯就业理论和经济学说的核心,有效需求理论的内容包括对 有 效需求的解释和对影响收入转变为需求的三大心理规律的阐述。(4 分) (3) 经济危机理论。他确认“有效需求不足”为痼疾的中心病象,从考察决定生产、就业和收入的因 素 人手,编制有效需求原理以及消费倾向、资木边际效率和流动偏好三个基木心理规律,进而分析消费与 投资两 个方而有效需求不足的内在结构。(5 分) (4) 政府干预理论。凯恩斯认为,经济危机和失业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但如果社会失 业 严重,仅凭市场价格机制无法使社会经济调节到充分就业水平,必须由政府出而干预,其核心是采取各 种措施, 增加社会货币总支出,扩大全社会对消费和生产资料的需求,以消除危机,实现充分就业。(6 分) 4. 论述社会保障水平超度带来的不良影响。 答:社会保障水平超度是指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过快,超过国民经济承受水平,从而超过了社会保障应 有的 适度水平。(3 分) 不良影响有: (1) 社会保障支出过快增长,加上人口老龄化总体趋势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往往导致社会保障的财务 危 机,危及社会保障制度的生存与发展。(3 分) (2) 国家往往在社会保障政策中扮演“最后出场”的角色,因而社会保障支付危机必然带来财政赤字 和 债务增加,影响政府的信誉,并最终将负担转嫁给下一代承担。(3 分) (3) 过高的社会保障支出主要作为消费性支出,对于资本积累产生挤出效应,造成社会经济的投资不 足。 (3 分) (4) 社会保障水平超度引起雇主缴纳社会保障税收增加,这些增加的人工成本在不能完全转嫁给消费 者 承担时,必然引起生产成本上升,导致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下降。(4 分) (5) 社会保障水平超度不利于激励劳动者的劳动积极性,过高的个人所得税边际税率和过高的社会保 险 福利水平会造成部分人自愿失业或提前退休,坐享社会保障待遇,这既不利于提高经济效率,有损害了 社会公 平。(4 分) 5. 论述我国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 答:所谓“新型的社会福利制度”,是指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在对传统福利制度进行重 大改 革的基础上逐渐确立起来的一整套社会福利制度,它的特征即社会化。目前,我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 的目标模 式应当是:以新型社会福利制度的基本框架为依据,以不断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追 求目标,走社 会化、多层次化的社会福利发展道路。这一发展道路包括以下四层含义:(4 分) (1) 社会福利制度的结构需要向项目完整、功能全面、服务系统的方向发展。其中,社区服务应当成 为 整个福利制度的基础,社会化福利则构成整个福利制度的主体,而职工福利则在恢复其本来而目的条件 下充当 着社会福利的补充角色。(4 分) (2) 确立社会福利制度应当以不断改善和提高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为追求目标。在我国社会福利制度 的 发展过程中,既要与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等其他社会保障制度保持协凋性,又要有区别,不能将救济与 福利混 淆在一起,更不能将福利待遇与劳动所得混在一起。福利制度应当侧重于满足社会成员较高水平或 较高层次的 生活服务需求,包括服务需求和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等。(4 分) (3) 社会福利应当尽快走向社会化。无论是官方直接举办的民政福利事业,还是单位举办的职工福利 事 业,均应尽快走出板块状的自我封闭状态,对整个社会开放,并采取社会化的手段筹集资金,充分利用 社会力 量促进社会福利事业持续、健康发展。(4 分) (4) 社会福利应当坚持多层次化。由于社会结构日益复杂化,社会成员的阶层分化亦十分明显,因此, 不 同阶层的社会成员对福利的需求是不同的,国家福利制度的安排必须充分注意到这一点。(4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