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机考网络考试判断题题题库及答案模板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机考网络考试判断题题题库及答案模板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文学概论》机考网络考试 判断题题题库及答案模板 判断题 1. 民间文化文本是体现普通民众的出于传统的自发 的通俗趣味的文学文本。 T √ 2. 文学写作的个体体验,是指作者对自身在现实世界中 的境遇及其意义的瞬间直觉。 T √ 3. 在文学阅读过程中,常见到一种说话人态度隐蔽而专 注于描绘事物的文本,这往往就是再现型文本。 T √ 4. 文化市场制约着阅读受众群体,包括读者的多少甚至 读者的文化层次。 T √ 5. 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特有的一个理论术语,也是我国 独创的一个美学范畴。 T √ 6. 审美感受力是对文学作品的语言、形象和意蕴及其成 就的审美体验与辨析能力。 T √ 7. 没有媒介就不存在文学。 T √ 8. 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等同于现实读者。 F × 9. 文学实用论片面突出强调教育因素,文学的特性就可 能失去了。 T √ 10. 文学写作作为作家的个性化创造,理所当然地具有个 体意义。 T √ 11. 单凭丰富的材料、经验的积累,就能马上写出作品来。 T √ 12. 文学写作中的语言敏感,是指作者在文学写作过程中 对语言的敏锐感知和精当运用的能力。 T √ 13. 中国古代文论关于文学文本“言象意”三层面说和“粗 精”两层面说,其共同点都是从“可见”(显示)与“不可见”(非显 示)的分别上来加以立论的。 T √ 14. 文学是由语言的具体运用而实现的艺术。 T √ 15. 通常意义上,我们把具有象征意蕴的文学形象称为 “意象”。 T √ 16. 中国古典文论的“风化”或“教化”说带有某种“实用论” 的倾向。 T √ 17. 典型形象不仅仅是一种独特鲜明审美形象,也是一种 深刻多义的历史形象。 T √ 18. 文学的原初含义就是指今天意义的诗歌、抒情散文 等。 F × 19. 作者角色论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投入论”,另 一类是“回味论”,强调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注意从作品人物的 角度去感受生活、考虑问题、说话和行事,这是“回味论”。 F × 20. 作家创作的语境与读者阅读的语境应该是重合的。 F × 21. 开放式结构倾向于使戏剧行动的时间、地点和角色人 数极端集中化,以便保持行动的统一。 F × 22. 中国古典文学意境理论追求空灵的审美境界。 T √ 23. 加拿大学者伊尼斯提出“传播的偏斜”的理论。 T √ 24. 同样是注重作者情感的表现,但西方的“表现论”与中 国的“诗言志”论是有所不同的。 T √ 25. 所谓审美,指的是特定符号所传达的感性画面蕴含丰 富的理性意味的状况。 T √ 26. 作者创作了一件本文,读者则在此基础上生成多种解 释,因为读者的阅读语境可以是多重的。 T √ 27. 读者与跨文化语境,是指读者在阅读中跨越本民族生 活界限而尝试理解其他民族生活的情形。 T √ 28. 文学鉴赏具有一定的创造性。 T √ 29. 文学的原初含义不仅指今天意义的诗歌、抒情散文 等,今天一般不被看作文学的但有文采的一 些语言作品,也可 以称之为文学。 T √ 30. 与再现型文本不露声色相反,表现型文本常常直接表 露作者的主观态度。 T √ 31. 在中国古代,文学一词的含义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往 往与学识、甚至所有语言性作品形成复杂的联系。 T √ 32. 从文化价值看,高雅文化、大众文化、民间文化三个 层面之间本身是无所谓高低之分贵贱之别的。 T √ 33. 与视觉艺术的形象具有直接性相比,文学艺术的形象 性具有间接性。 T √ 34. 读者与同时代语境,是指读者阅读行为发生的年代与 文本所描述的年代大体相同的情形。 T √ 35. 民间文学是普通民众的集体创作。 T √ 36. 象征型文本由于追求暗示性和说理性,因而使读者常 常产生一种等待解释的感觉。 T √ 37. 短篇小说是一个自足的艺术世界,它截取特定时空情 境中的一个完整段落,描写其中复杂完整的一个或几个事件,有 深度地表现生活的局部。 F × 38. 散文的结构没有固定的模式,而是随意赋形,随物赋 形。 T √ 39. 所谓“大语境”,指的是文本中的上下文关系,是由文 学语言建构起来的整体意义氛围。 F × 40. 鉴赏是实现文本审美价值的基本途径。 T √ 41. 文学在古代的原初含义是文章和博学,即文学是富于 文采的语言作品和人的学识渊博。 T √ 42. 文学中的“电影性”体现在现代小说文本中主要是叙述 视角的自觉运用。 F × 43. “蕴藉”来自中国古典文论,指文学作品中那种意义含 蓄有余、蓄积深厚的状况。 T √ 44. 文学批评与文学阅读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 T √ 45. 大众文化文本的写作,是一种个性化的制作行为。 F × 46. 文学语言和普通语言没有联系,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形 态,具有不同的特性。 F × 7. 高雅文化文本代表特定社会文化中的稳定和理想的方 面,对于文化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T √ 48. 文学的狭义理解,即一切语言性符号。 F × 49. 一般说来,同时代语境中的读者容易与本文人物产生 共鸣。 T √ 50. 所谓“意象”,也就是表意之象,指的是文学作品中具 有表意性功能的文学形象。 T √ 51. 文学批评标志着从普通文学阅读过程向文学理论的 发展。 T √ 52. 大众媒介是由旨在复制和传送信息的编辑组成的、传 播组织为中介的传播渠道。 F × 53. 文学的广义理解,即文学是有文采的缘情性作品。 F × 54. 没有读者就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文学阅读。 T √ 55. 从意象的接受效果来看,文学意象往往显得意味多 样、景象晦暗,不能最终确定其意义。 T √ 56. 影视文学语言必须简练,它不允许冗长繁多的对话, 否则会破坏影视的运动节奏。 T √ 57. 文言文是一种适合口说并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的语 言形态。 F × 58. 文学媒介影响文本修辞效果的产生。 T √ 59. 文学文本是一种由实际的语言行文构成的语言系统。 T √ 60. 所谓语言形象,其实就是呈现在文学文本中的汉语的 审美面貌。 T √ 61. 对文学语言的理解不能脱离文本语境和历史语境。 T √ 62. 口语媒介与身体语言和原始礼仪没有相关性。 F × 63. 文学的现代含义,即文学是有文采的表情达意的语言 作品。 T √ 64. 流言是一种不常见的能被忽视的口语媒介。 F × 65. 个体语境和社会语境会影响阅读过程和结果。 F × 66. 语言形象是艺术地呈现在文学文本中的形象。 T √ 67. 戏剧冲突是体现戏剧性的最高形式,是戏剧文学最基 本的审美特征。 T √ 68. 与视觉艺术的形象具有直接性相比,文学艺术的形象 性也具有直接性。 F × 69. 文学意境是“这一个”,具有独创性。 F × 70. 理性分析能力是批评客体根据特定审美理想和批评 标准去分析、评价和判断对象的能力。 F × 71. 文学实用论要求文学服务于社会实际利益是有其合 理性的。 T √ 72. 锁闭式结构倾向于在戏剧中以最大的可能描写生活 的丰富性和复杂性,并保持戏剧行动的从容不迫。 F × 73. 文学批评语言的科学性体现在准确使用专门术语形 成的语言系统。 T √ 74. 在文学文本语言中,如果出现一种语言内部蕴含其他 语言的现象,就有了杂语或者互文性现象。 F × 75. 文学语言比普通语言更依赖文本语境和文化语境。 T √ 76. 文学语言仅仅是表达意义的工具和手段。 F × 77. 从意象的表达方式来看,一个意象往往通过隐喻、转 义等等方式,暗示其内在的意义。 T √ 78. 抒情性散文以作者的情感体验为结构线索,突出情感 的强烈和激越,以情感为文本构成的主体。 T √ 79. 文字媒介是语言媒介的一种重要形态,是以书面符号 系统承担人际传播任务的语言媒介。 T √ 80. 文学媒介随着人类生活的发展在不断地演化和实现 技术创新。 T √ 81. 所谓文学语言的角色问题,指的是如何看待语言和文 本的关系问题。 F × 82. 在文学文本语言中,如果出现一种语言内部蕴含其他 语言的现象,就有了双声语或者互文性现象。 T √ 83. 不同的媒介运用不会导致文本的意义及其修辞效果 发生变化。 F × 84. 文学写作中的拟想读者,是指作者在写作活动中主观 设想面对的当代或后世读者。 T √ 85. 文学语言富有文采,也可以指似乎不加修饰的简朴的 语言形态。 T √ 86. 文学理论,又称文学学或文艺学。 T √ 87. 文学作品的受关注程度与文学作品的审美内涵直接 相关。 F × 88. 文学写作仅仅是作家的个人精神创造。 F × 89. 在文学观念上,西方的“表现”论与中国的“诗言志”论, 都是注重作者情感的表现,所以二者没有什么不同。 F × 90. 在解构主义的文学批评实践中,能清楚地看到解构批 评正在跨越文本分析而迈向泛文化批评的尝试与努力。 T √ 91. 没有完整的语言表意系统,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文学文 本。 T √ 92. 文学理论是关于文学的普遍问题的人文学科。 T √ 93. 道德教化批评是指以一定的道德意识及伦理关系作 为规范来评价作品的批评类型。 T √ 94. 暗示性可以说是表现型文本的核心特征。 F × 95. 在基本的文学观念上,文学实用论与表现论是相互冲 突的。 F × 96. 批评家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和价值判断,还需要掌握 进步的学术思想。 T √ 97. 所谓虚实相生,并不是一位求虚而舍弃实境。 T √ 98. 文学语言的基本特性在于审美方面。 T √ 99. 小说叙述中的时空情境来源于自然时空,因而是一种 真实的时空。 F × 100. 作者角色论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投入论”, 另一类是“回味论”,强调作者在写作过程中必须将自身的情感体 验对象化,学会做清醒的超然旁观者,这是“投入论”。 F × 101. 所谓“小语境”,指的是特定文化情境中众多文本所 构成的关联域。 F × 102. 明清白话长篇小说在城市民间的流行,间接与印刷 媒介的普及相关。 F × 103. 文学与音乐的汇通还表现在文学的叙事文体即小说 具有音乐性。 T √ 104. 意境是中国古典文学特有的一个理论术语,也是我 国独创的一个美学范畴。 T √ 105. 传记批评的目的是把文学作品的意义和成就归功于 作家对生活的真实反映。 F × 106. 文学媒介的特点,内在地规定着文学文本的审美特 点,并逐渐形成了文学的形式特征。 T √ 107. 文学语言论的突出特点是把文学视为一种语言符 号,并强调运用语言学模式去加以研究。 T √ 108. 大众媒介主要包括机械印刷媒介和电子媒介两种形 态。 T √ 109. 文学写作过程的成文,不应包括通常所说的修改、 润色等。 F × 110. 文学语言和普通语言没有联系,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形态,具有不同的特性。 F × 111. 高雅文化文本的写作,是一种商业化的创作行为。 F × 112. 蒙太奇不仅作为叙事手段,而且作为思维方式成为 影视艺术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 T √ 113. 文学文本始终要在特定社会境遇中开放其意义空 间,从而呈现出不确定特征。 T √ 114. 小说与戏剧这两种艺术之间存在的差异,主要体现 在二者的表现手段和审美效果的不同。 T √ 115. 语言敏感是一个优秀文学写作者必备的主体素质之 一。 T √ 116. 文学媒介总是要使自身成为作者与读者相联系的中 介环节。 F × 117. 高雅文本就是一味追求超凡脱俗。 F × 118. 文学语言是存在于文学文本中的、富有文采的一种 情感化语言。 T √ 119. 西方典型理论是在认识论哲学占主导地位的背景下 生成的。 T √ 120. 毛笔的出现为文学写作带来了速度,其直接的后果 或者是多卷本、大部头文学作品得以批量“生产”出来。 F × 121. 从批评者与作者的关系来看,文学批评对作家不具 有规范引导作用。 F × 122. 暗示性可以说是象征型文本的核心特征。 T √ 123. 文学表现论强调文学是作家情感的外在表现的产 物。 T √ 124. 典型形象的塑造往往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完成的一 个形象。 T √ 125. 文学媒介产生只有这种媒介才会产生的形象及其意 义。 T √ 126. 文学写作不仅是民族的,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T √ 127. 媒介是文学中的次要因素。 F × 128. 影视文学要把文学语言“翻译”成影视语言,使它们 和银幕上的视觉形象发生间接关系。 F × 129. 从意象的接受效果来看,文学意象往往显得意味多 样,景象晦暗,不能最终确定其意义。 T √ 130. 语言是意义的生长地,语言使意义得以生成。 T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