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3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汇编附全答案
2020年电大《教育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汇编附全答案 【选择题题库】 01.提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教育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的教育家是()。 B.杜威 02.教育的目的主要受( )因素的制约。 D.政治制度 E.生产力发展水平 03.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在类别上包括( )。 A.基础教育体系 B.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C.高等教育体系 D.成人继续教育体系 E.特殊教育学校系统 04.按照评价的不同目的,课程评价可分为( )。 C.决策性评价 D.研究性评价 E.工作性评价 5.“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C.示范性 05.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 )的制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06.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等,都是指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中的( )进行教育。D.个别差异性 07.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 )。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08.地方课程开发中应把握的特征包括( )。 B.地域性 C.针对性 D.社会性 E.探究性 5.在德育教育中,“抑其所短,扬其所长”是( )德育原则的要求。B.长善救失 09.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D.儿童中心 10.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的级别层次包括()。 A.学前教育 B.初等教育 C.中等教育 D.高等教育 1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 A.讲授法 B.谈话法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12.“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 C.示范性 13.学校管理工作一定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管理科学之间的关系,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 )的要求。D.科学性原则 14.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 )。C.《大教学论》 15.教育教学中搞“一刀切”、“齐步走”,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个别差异性 16.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功能有(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17.具有信息时代特征的教师职业形象有( )。 B.伴奏者 C.协助者 D.领导者 E.促进者 18.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 )的要求。B.有效性原则 19.作为进步教育的代表,杜威提出的基本主张包括()等。A.学校即社会 B.教育即生活 20.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组织形式主要受( )的制约。E.生产力发展水平 2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 A.讲授法 B。谈话法C.讨论法 D.读书指导法 22.“严而有格,严而有方”暗含的德育原则是()。 A.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23.心理学家所说的“心理断乳期”指的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时期。D.少年期 24.教育的目的主要受( )因素的制约。 D.政治制度 25.儿童期指的是( )。C.6—11/12岁 26.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其层次的多样性使它具有的功能包括( )。 A.定向功能 B.调控功能 C激励功能 D.评价功能 27.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根据新旧知识经验相互作用的情况,学习的方式可以划分为( )。A.意义学习 B.机械学习 28.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力求用尽可能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取得尽可能好的工作效果,这是学校管理原则中的( )的要求。B.有效性原则 29.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的人民教育家是( )。B.陶行知 30.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 )。 B.规模 D.速度 31.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 )特点。A.基础性 C.全面性 D.义务性 32.与“揠苗助长”、“一曝十寒”相对立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A.顺序性 B.阶段性 33.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 D.不均衡性 E.个别差异性A.讲授法 B.谈话法 D.讨论法 34.()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B.1986 35.在现实教育中,教师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精神品质等都可能为学生所模仿,这表明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C.示范性 36.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A.孔子 37.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C.《学记》 38.便于因材施教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B.个别教学 E.分组教学 39.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是( )。E.杜威 40.传统教育派教育思想的主要特点是( )。 A.教师中心 B.儿童中心 C教材中心 D.课堂中心 41.慎独是德育方法( )的一种教育方式 E.自我修养法 42.在现实教育中,教师的衣着打扮、言行举止、精神品质等都可能为学生所模仿,这表明教师劳动具有( )的特点。C.示范性 43.“温故而知新”,是指教学应遵循( )。 C.巩固性原则 44.在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标榜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这表明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做到( ) B.以身作则 45.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教育的( )。 B.规模 D.速度 46.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是( )。A.顺序性B.阶段性D.不均衡性E.个别差异性 47.意志品质教育是( )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D.健康心理品质教育 48.主张课内外结合培养人才,并亲自在帕夫雷什中学建立了“智力生活基地”的前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是( )。C.苏霍姆林斯基 49.班主任是通过( )了解和研究学生的。 A.观察 B.谈话 C.研究分析书面材料 D.调查访问 50.一般来说,学校产生于( )。B.奴隶社会 51.我国学制的类型结构有( )。 它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A.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成人教育 E.特殊教育 52.科学世界观教育的教育内容包括( )。 C.唯物论教育 D.辩证法教育 E.唯物史观教育 53.教师的劳动促进了劳动力的再生产,显示出教师劳动的( )价值。C.经济价值 54.父母是子女永远的教师,这体现了家庭教育的 ()特点。E.终身性 【填空题题库】 01. 1632年出版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__大教学论__》,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02.元认知监控的学习被称为是__自主学习__,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 03.童年期是指从6、7岁到11、12岁的人生阶段,对应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这一阶段应该是__小学教育___, 04.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童年期被称作人生发展的__奠基__时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的黄金期。 05.学校工作中一直贯穿着两条活动主线:其一是学校__教育活动__,其二是学校__管理活动__。 06.赫尔巴特的《__普通教育学__》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著作。 07.在我国近现代教育史上,倡导“生活即教育”、 “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教育主张的人民教育家是( )。B.陶行知 08.从教育的作用看,教育最基本的职能就是__培养人__。 09.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__课程标准__, 10.孔子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教师角色的基本特征是:__敏而好学__。 11.《儿童权利公约》规定未成年人有四项基本权利:生存权、__发展权__、受保护权和__参与权__。 12.教育有四个基本要素,它们是__教育者__、__受教育者__、教育内容和教学手段。 13.从人的自然本性来讲,人的素质包括:__生理__素质和__心理__素质。注重过程评价,倡导评价 14.发展性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__促进学生发展__方法和评价主体的__多元化__ ,关注学生发展的全面性、个性化和学生本人在评价中的作用。 15.教育的个体功能包括个体__发展__功能和个体__享用__功能。 16.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__生理基础__和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17.专门培养教师的机构之所以称“师范学校”。“师范”的涵义是__学高身正__。 18.非智力因素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又对其智力发展起着调节和__推动__作用。 19.学校民主管理主要的、基本的组织形式是__教职工代表大会__制度,它是教职工直接参与讨论决定学校重大问题的一种组织形式。 20.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系统包括__学前教育__、初等教育、__中等教育__和高等教育四个级别层次。 21.元认知监控的学习被称为是__自主学习__,是学习者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任务的要求,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和努力的过程。 22. 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__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_》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23.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_课程标准__,它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24.教职工代表大会是在学校党支部领导下的__审议监督_机构。 25.教育韵研究对象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__教育规律__。 26.中小学学生是处于__迅速发展时期__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可教育的人。 27.在教学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__积极性__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28.教学是教师与学生__双边活动__过程,教育的最终效果固然离不开教师的教,但同时也取决于学生的学。 29.教师备课的主要内容有__钻研教材__,__了解学生__,设计教法。 30.严格要求与__尊重信任__学生,是实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应有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 31.利用或创造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给人以积极的感化和熏陶,潜移默化的培养人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是__陶冶__教育法。 32.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__社会现象__,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33.中小学学生是处于__迅速发展时期__的人,是未完成的人,是可教育的人。 34.学校教育的最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__全面发展__。 35.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__创造性__、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36.与课堂教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__课外教育__,它与课堂教学共同构成完整的学校教育。 37.展示正面人物的事迹和思想,以其优良品质和高尚行为为影响人思想品德的教育方法是__榜样示范法__。 38.主任要正确而有效地组织班级工作,其前提条件是要全面__了解和研究学生__。 39.德国哲学家赫尔巴特的《__普通教育学__》,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的代表作,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被视为是__传统教育__派的代表。 40.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和基本规律是,教育与__社会发展__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__人的身心发展__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41.维果茨基关于__最近发展区__的研究,为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提供了心理学的依据。 42.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是贯彻国家的__教育方针__,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43.古希腊思想家苏格拉底的教学法“产婆术”,在西方被称为__启发式谈话法__或苏格拉底法。 6.通过事实和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其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是__说理教育法__。 44.教育手段是教育者借以将__教育内容__作用于教育对象的媒介物。 45.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__教师素质__的现代化。 46.有一种课程,它未在课程计划中反映,也不通过正式教学进行,然而却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起潜移默化的作用,它被称为__潜在__课程。 47.德育的实质在于把外在的社会要求内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__思想品德__。 48.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是__心理咨询法__。 49.班主任要正确而有效地组织班级工作,其前提条件是要全面了解和研究 学生 。 50.课外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有__群众性__活动、__小组__活动和个人活动三种。 5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 教育规律 的科学。 52.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建设yizhi3具有 现代教育思想 、懂得 教育规律 、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队伍。 53、小学生的思维发展特点是开始由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 抽象逻辑思维 过渡。 54、活动课程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 直接经验 的课程。 55、学校教学的根本任务是促进学生的 全面发展 。 56、通过询问解答的方式,帮助学生消除影响他们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障碍,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是 心理咨询法 。 57、社区教育的实质是实现教育的 社会化 与社会的教育化的统一。 【辨析题题库】 1.人的素质不是先天遗传的,完全是后天影响教育的结果,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2.学校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别无他意。 3.好老师就是能把课上好的老师。 4.社会可以制约教育的发展,而教育无法制约社会的发展。 5.德育在整体教育中是不可替代的,因此学校德育的进行应注重独立开展,而不是蕴涵在整体教育中。 6.学校管理就是教学管理。 7.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8.教学模式即教学方法。 9.德育与思想教育是一回事。 10.教育是人类和动物界都具有的一种现象。 11.德育为首,就是无论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无论进行什么教育,都要首先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12.自出生起,女性就优于男性;直到初中前期,男生开始优于女生。 13.教育目的包括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确立必须符合教育目的。 14.课程即学生所学科目的教材。 15.所有被称呼“老师”的都是教师。 16.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 17.智育就是知识教育,是实施全面教育的认知基础和知识基础。 18.学校德育就是道德教育,别无他意。 【辨析题参考答案】: 1.错(2分)。从教育学的角度看,人的素质既不是先天遗传形成的,也不是完全后天影响的结果,而是在先天生理机能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形成的内在的、稳定的身心特质。(4分) 2.错(2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但学校德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教育)、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教育)和品德教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等三个方面。(4分) 3.错(2分)。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教书育人,因此好老师不仅要把课上好,还要育好人,要以身垂范,通过言传身教引导学生真诚做人。(4分) 4.错(2分)。教育的发展受社会的制约,反过来,社会的发展也同样受到教育的制约,这主要是由于教育的社会功能决定的,教育不仅具有人口功能,对人口的增长、人口素质、人口结构等产生影响,还具有政治功能,可以维系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变革、推进社会政治民主,而且教育还具有经济和文化功能,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地制约了社会的发展。(4分) 12.错(2分)。德育教育必须蕴含在整体教育中,因为德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整体教育即其他各育不可分离,它是各育得以顺利实施并获得良好效果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4分) 5.错(2分)。两者内涵、管理的内容与范畴等都不同。学校管理就是学校按照一定的原则,运用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建立一种制度,极大地发挥校内人、财、物等因素的作用。充分地利用校外各种有利条件组织和领导学校全体成员协调一致地、有效地实现预定的工作目标的一种有程序的活动过程。教学管理则是教育行政部门与学校共同的职责。教学管理主要包括课程管理、课程评价、教务管理等内容。(4分) 6.错(2分)。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包括对教育性质和方向、教育目的和道路等的总要求。教育目的是对人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完整的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要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4分) 7.错(2分)。教学模式不等同于教学方法,它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4分) 8.错(2分)。德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只是广义的德育的一个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政治教育(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教育)和品德教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等。(4分) 9.错(2分)。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动物的活动源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4分) 10.错(2分)。德育之所以为首,是因为德育是塑造人的工作,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事的重要工作,是指德育要蕴含在其他各育之中,要纳入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要变成全校教师的重要职责。但并不意味着无论对学生进行什么教育,首先都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而是应该根据其他各育的过程与规律巧妙地将德育蕴含其中,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4分) 11.错(2分)。从生理角度看,男女确实存在差异,但不能说女性在早期就全部优于男性,初中前期后男生开始优于女生。事实是:在早期,男孩右脑的专门化早于女孩,而女孩的左脑支配语言活动的部位比男孩发育快。(4分) 12.错(2分)。所谓教育目的,就是一个国家对教育活动结果规定出的总要求,是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教育方针是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是一个国家办教育的根本大法。教育目的是对人的质量标准和培养规格的专门规定。因此,完整的教育方针包括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之一,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要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4分) 13.错(2分)。课程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是指:课业及进程。狭义课程是指 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4分) 14.错(2分)。老师,是人们对各行各业“能者”的尊称,是一种广义的教师概念,不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教师概念。作为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教师,是狭义上的。狭义的教师概念,外延限定在中小学等各级各类学校专门从事教学的人员。因此,狭义的“教师”是指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特别影响为其主要职责的人。(4分) 15.错(2分)。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动物的活动源于其生存本能,而非教育。(4分) 16.错(2分)。智育确实是实施全面教育的认识基础和知识基础。但智育的主要任务有三个方面:向学生系统的传授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培养训练学生形成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知识教育只是它的一部分任务。(4分) 17.错(2分)。狭义的德育仅指道德教育,但学校德育不仅仅是道德教育,学校德育主要还包括政治教育(政治方向和政治态度教育)、思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和方法论教育)和品德教育(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教育)等三个方面。(4分) 【简答题题库】 01.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02.简述教学的任务。 03.简述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04.简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05.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06.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 07.简介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 08.简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09.简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10.简述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11.简述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 12.简述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 13.简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4.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5.简述如何创建优秀的班集体。 16.简述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17.简述什么是一堂好课? 18.简述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19.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20.简述贯彻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德育原则时要注意的问题。 21.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22.简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2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4.简述贯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时要注意的问题。 25.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26.简述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27.简述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简答题参考答案】 01.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1)定向功能。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依据,支配和指导着整个教育过程等。(2分) (2)调控功能。教育目的从宏观上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教育规划及教育结构的确立有指导、协调作用,微观上对具体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活动形式等有支配、调控作用。(2分) (3)激励功能。教育目的的确立对活动主体具有激励作用。(2分) (4)评价功能。教育活动以教育目的为出发点和归宿,因此,教育活动成功与否的最根本标准,也应是教育目的。(2分) 02.简述教学的任务。 (1)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3分) (2)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分) (3)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2分) 03.简述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2分)。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 第一,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2分) 第二,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2分) 第三,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2分) 04.简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 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 所谓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教学知识,具体分为科学文化知识和教育教学知识。(1分) (1)教什么的知识,指任教学科专业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1分) 首先,教师要具有系统的任教学科专业知识。(1分) 其次,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1分) (2)怎么教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就是保障专业顺利进行的条件性知识。(1分) 首先是关于儿童的知识。(1分) 其次是关于任教学科的教学方法知识。(1分) 再次是有关教育的知识。(1分) 05.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 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包括: (1)顺序性,个体的身心发展是有一定顺序、持续不断的发展过程。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序性,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展开不同的教育活动。(2分) (2)阶段性,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特征、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人的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决定了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发展特征,展开有针对性的教育。(2分) (3)不均衡性,即个体身心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非均等速度和非线性的特征。认识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工作要抓住身心发展的“关键期”,及时而教。(2分) (4)个别差异性,即儿童的身心受各种因素影响呈现出共同特征的同时又有变异性,呈现出差异性。教育者只有掌握了每个学生的个别差异,才能“有的放矢”,真正做到“因材施教”。(2分) 06.简述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1)儿童利益最佳原则;(2分) (2)尊重儿童尊严原则;(2分) (3)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2分) (4)无歧视原则。(2分) 07.简介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 学生评价的基本类型主要包括: (1)发展性学生评价。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2分) (2)档案袋评价。一种重要的质性评价方法,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袋。(2分) (3)表现性评价。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是评价学生学习成效的方法。(2分) (4)学生自我评价。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评价目标和标准对自身学习和发展中的各个方面所做的价值判断。(2分) 08.简述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 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阶段,一般包括: (1)心理准备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需要心理上的准备,首先是引起学习动机,使学生产生“我要学习”的需要。(2分) (2)感知知识阶段。(1分) (3)理解知识阶段。(1分) (4)巩固知识阶段。(1分) (5)运用知识阶段。(2分) (6)评价学习效果的阶段。(1分) 09.简述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 教师应具备的专业能力包括: 了解学生及同学生交往的能力(2分);语言表达能力(2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1分);组织管理能力(2分);教育科学研究能力(1分)。 10.简述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我国宪法与法律规定的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包括: (1)生存的权利;(2分) (2)安全的权利;(2分) (3)受教育的权利;(2分) (4)受尊重的权利;(1分) (5)人身自由的权利。(1分) 11.简述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动向包括: (1)基本普及学前教育;(2分) (2)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水平;(1分) (3)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1分) (4)大力发展职业教育;(1分) (5)大力发展高等教育;(1分) (6)加快发展成人继续教育,(1分) (7)加快发展特殊教育。(1分) 12.简述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有关儿童权利保护的原则包括: 第一,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2分) 第二,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2分) 第三,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2分) 第四,教育与保护相结合。(2分) 13.简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2分) (2)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2分) (3)学校教育还具有高度的组织性;(2分) (4)教育可以控制、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1分) 但是教育的主导作用并不是万能的。教育既不能超越它所依存的社会条件又有不能违背儿童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任意决定人的发展。(2分) 14.简述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1)全面发展的方向性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 (4)直观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7)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 (8)因材施教原则。 15.简述如何创建优秀的班集体。 (1)确定集体的奋斗目标;(2分) (2)健全组织;(2分) (3)有计划地开展集体活动;(2分) (4)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3分) 16.简述中小学教育的特点。 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1)基础性是指中小学教育是一种全面的素质教育,是为人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的教育,是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3分) (2)全面性就是指通过全面的知识教育使青少年的各方面素质获得全面发展。(3分) (3)义务性指的是每个社会公民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3分) 17.简述什么是一堂好课? (1)有明确的教学目的;(2分) (2)教学内容正确;(2分) (3)方法恰当,运用自如;(2分) (4)结构紧凑;(2分) (6)教学效果好。(1分) 18.简述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1)对学生要晓之以理,导之以行;(3分) (2)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进行自我修养;(3分) (3)知行统一、言行一致,教育者要以身作则。(3分) 19.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1)教育观念现代化;(2分) (2)教育内容现代化;(2分) (3)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1分) (4)教育管理现代化;(2分) (5)教师素质现代化;(2分) 20.简述贯彻正面教育、疏通引导的德育原则时要注意的问题。 (1)进行正面教育要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自觉认识问题;(3分) (2)为使学生更好地接受正面教育,还要注意疏通他们的思想障碍;(3分) (3)正面教育除了用先进的理论、事实,以良好的榜样去激发学生,教育学生外,还要对学生的思想行为给予正面强化,即通过表扬奖励等手段,对学生积极的思想行为给予肯定赞赏。 (3分) 21.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1)思想政治素养;(2)职业道德素养;(3)科学文化素养;(4)教育理论素养;(5)教育能力素养。 22.简述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1)学校教育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是专门培养人的活动;(3分) (2)学校教育还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和系统性;(2分) (3)学校教育还具有高度的组织性;(2分) (4)教育可以控制、利用各种环境因素对人的自发影响。(2分) 23.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分) (2)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2分)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2分)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2分) (5)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1分) 24.简述贯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时要注意的问题。 贯彻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时要注意: (1)要注重培养和建设良好的班集体;(3分) (2)要善于通过集体教育学生,使集体发挥巨大的教育功能;(3分) (3)抓好个别教育,并通过个别教育来巩固和发展集体。(3分) 25.简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 (1)教育观念现代化;(2分) (2)教育内容现代化;(2分) (3)教育条件设备现代化;(1分) (4)教育管理现代化;(2分) (5)教师素质现代化;(2分) 26.简述如何引起学生的学习动机。 (1)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和意义,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目的性和学习责任感;(3分) (2)增强教学内容的吸引力,改进教学方法,提出引人思考的问题,作直观演示,讲述有趣的故事等;(3分) (3)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小学低年级学生主要采用教学本身的有趣因素和物质刺激,引起其直接动机推动学习;高年级和初中学生,逐步由直接动机向间接动机过渡。对高中阶段学生则将学习与个人前途、理想联系起来,促进其从学习中体验乐趣。 (3分) 27.简述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班集体的教育功能。 (1)教养功能;(2分) (2)教育功能;(2分) (3)管理功能;(2分) (4)社会化功能;(2分) (5)发展功能。(1分) 论述题题库 15.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参考答案: 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要点部分共10分: 活动是内因和外因对个体身心发展综合作用的汇合点,也是推动个体发展的直接的、现实的力量。人是实践的主体,没有个体的积极参与和实践,个体的发展是不能实现的。(2分)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三个方面: (1)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3分) (2)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3分) (3)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2分)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 16.联系实际,阐述实施陶冶教育法时应如何把握。 陶冶教育法是指利用或创造有意义的环境或情境,给人以积极的感化或熏陶,潜移默化地培养人品德的一种方法。(2分) 实施陶冶教育法应注意: (1)要精心选择和设计学生生活的环境和情境;(2分) (2)要善于使学校的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和心理环境等充满教育意义;(2分) (3)要注意各种方式的有机结合;(2分) (4)教育者应注意以自身的人格、情感等去感化学生。(2分)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 16.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实现有效教学。 参考答案: 要实现有效教学,应做到: (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要满足学生情感、认知和升学的需要,还要让学生具有最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才是有效益、有效果的教学。(3分) (2)关注教学效益。就是要求教师要有教学时间与效益的观念。(3分) (3)讲究适应性,即有效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教学要因材施教、循序渐进,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2分)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 17.结合实际,论述针对少年期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师应该着重哪些方面对他们实施教育? 少年期是指12/13-15/16岁的人生阶段,对应的是初中阶段教育,这一时期人的身心发展迅猛,学生虽不完全成熟,但有较强的独立意识,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错综矛盾的时期。该期是“心理断乳期”,也是“危险期”。(4分) 面对身心发展急剧变化的少年学生,教师主要应做好以下几点: (1)要针对学生生理变化,加强青春期教育;(2分) (2)注重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2分) (3)为初中生创造丰富、健康、良好的文化环境。(2分)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 14.联系实际,阐述教育的经济功能。 教育的经济功能: (1)提高劳动者素质。一方面,教育可以把潜在劳动力转化为现实劳动力;另一方面,教育可以改变劳动能力形态,提高劳动者的生产能力。(4分) (2)促进经济增长。教育以培养人为己任,人是劳动力中最关键、最能动的因素,教育能提高劳动力的劳动熟练程度,进而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经济发展。(3分) (3)推动科技发展。通过教学,首先可以实现高效率的科学知识再生产,完成培养人的任务与使命;教育还可以通过科学研究,也能生产新科学知识和新生产力。(3分)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 15.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德育教育中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德育原则: 执行统一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既要对学生晓之以理,也要对他们导之以行,培养他们言行一致的品格。(2分) 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应注意: (1)要注重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2分) (2)要注重对学生晓知以理、导之以行。(2分) (3)教育和引导学生在知行统一上严格要求自己,在日常生活、学习、交往等多方面的活动 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一致的品格。(2分) (4)教育者自身要以身作则。(2分)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 16.联系实践,阐述如何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现代化? 如何实现教师自身素质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师素质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首先是其思想观念的现代化(2分);其次是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2分);再次是知识构成上的现代化(2分);最后是能力素质的现代化(2分);即教师应具有一个完善的能力结构(2分)。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 17.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结合的必要性和要求。 德育教育中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结合的必要性和要求: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则和品德规范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两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2分)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有其建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它既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也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2分) 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要注重的主要问题包括: 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2分) 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2分) 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2分)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 15.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结合现实谈谈活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个体的遗传素质和外部的环境因素,只有通过活动的结合,才能将外部的资源因素转化为个体身心发展需要的能量(2分)。活动对个体发展的意义表现在: 第一,活动是影响人的发展的现实性因素,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3分) 第二,活动是个体各种潜能和需要展开、生成的动力。(3分) 第三,活动是人的主体性生成的机制,体现着人的能动性。(2分)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 16.联系实际阐述德育教育中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结合必要性和要求。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结合的必要性和要求。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德育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按照生活准则和品德规范等严格要求他们,通过两方面的结合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发展。(2分) 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有其建构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必然要求,它即是教师应该具备的工作态度和职业道德,也是制约德育效果的两个相辅相成的必要条件。(2分) 这一原则在实践中要注重的主要问题有: 第一,要在尊重信任学生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2分) 第二,要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热情帮助学生完成要求。(2分) 第三,对学生的尊重热爱和严格要求固然不可缺少,但应注意:爱要得体,严而有格,严而有方。(2分)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 17.论述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并结合实际论述教师个人如何实现自身的现代化?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丰富,一般可从以下八方面的价值追求和具体目标体现出来:教育普及化、教育国际化、教育民主化、教育法制化、教育个性化、2教育多样化、教育整体化,以及教育终身化。(5分)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师素质现代化。教师素质现代化,首先是其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其次是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再次是知识构成上的现代化,最后是能力素质的现代化,即教师应具有一个完善的能力结构。(5分)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 18.请结合自身的教育实践经验和教学实例,谈谈你对教学过程基本规律的理解。 教学过程是一个有规律的过程。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因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是教学过程规律性的反映(2分)。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包括: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分) (2)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2分) (3)掌握知识与提高能力相统一的规律;(2分) (4)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1分) (5)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1分) 结合实际论述部分:5分 19.结合实际谈谈如何才能让德育的说理教育法产生实效。 要让说理教育法产生实效,应根据实际来选择和运用说理的方式,几种方式结合使用: (1)说理要有民主性,不能以空洞的大道理去压人;(3分) (2)说理要有针对性,不能无的放矢,要符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特点;(3分) (3)说理要有真实性;(2分) (4)说理要生动有情,富有感染力。(2分) 论述:10分 19、结合实际,论述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 从实际出发,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以致用。(4分) 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1)加强基础知识教学;(2分) (2)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联系实际;(2分) (3)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2分) 结合实际:10分。 19、论述什么是非智力因素?为什么要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何培养? (1)什么是非智力因素:(5分)非智力因素是指情感、意志、性格、兴趣和动机等人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3分) (2)为什么要培训学生的非智力因素:(5分) 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的成功也是至关重要的。非智力因素既是环境、教育等影响的结果,也是教育的出发点和前提。 非智力因素,不仅是一个完整社会人的重要品质,也是一个人智力因素能否正常发挥或超水平发挥的重要前提条件。 (3)如何培养:(10分)要围绕如何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磨砺他们的坚强意志、锤炼他们的个性、激起他们探究科学真理的兴趣和动机五个方面来回答。谈到一方面可以给3分。 该部分最多不得超过10分。 19、结合当前实际谈谈你对教师职业道德素养的认识。 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指从事教师职业的人都必须具备的基本的职业道德规范和准则。 (2分)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表霉在对事业、对工作、对学生和对集体等方面:1.对事业要忠诚热爱。(2分) 2.对工作要精益求精。(2分) 3.对学生要真心热爱。(2分) 4.对教师要团结协作。(2分) 结合当前实际:10分 【案例题题库】 六、案例分析题(20分) 17.(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十特长十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十特长十 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评价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怎样看待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请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谈该项评价改革。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六、案例分析题(20分) 18.(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2003年6月18日《中国教育报》曾刊登了赵小雅的《新课程改革中不可忽视的新问题》,其中有这样一则案例:“2003年5月,在辽宁某城市一所小学的语文课上,教师让学生探究.菜,字。学生说‘菜,是上下结构,上面草字头,下面是‘彩’色的彩去掉三撇。老师说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说上面是辛苦的‘苦’字去掉‘古’,下面是彩色的‘彩’字去掉三撇。老师说很好,还有其他方法吗?学生说上面是‘花’字去掉‘化’字,下面是彩色的‘彩’字去掉三撇„„”。 问题:试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评析这则案例所反映出来的问题。 答:新课程改革强调学习过程的发现性、研究性、体验性。这种变化本身没有什么错误,但片面理解与强调这种方法将可能造成一种假象:即一切知识都应该通过探究的方式获得,探究才是学生多元化发展的唯一途径。探究学习纵然有许多优势,但并非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于探究式教学方式。 由于对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片面理解,导致了上述案例中的这类教师在教学方式方法上一反常态,走向了极端;且没有把握住接受学习与探究学习的内涵及其适用范围,将其泛化,难免有失偏颇。这就提醒广大教师在对待课程改革前后的一系列问题上,必须辩证地看待每一种教育思想理念及教学方式方法,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发展的具体情况,创造性地选择适合于师生发展的方案,而不论它是新课程的理念还是“传统”的理念。同时,新课程强调探究式学习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接受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在课堂中不能截然分开,更多的应该是交替运用:在接受中有探究,在探究中有接受。两者应彼此取长补短,不可偏废。像案例中这样越记越复杂的探究就是没有意义的。靠听讲、阅读、理解等方式就能掌握,无需探究的问题却要去探究,就是作秀,就会导致探究的浅层化和庸俗化。 新学期开始后,刘校长召开了学校领导班子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对课堂教学进行检查,以课堂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内容,并希望通过经 常性突击听课,促使教师改进教法,提高授课水平, 向45分钟要质量。 会议后的第一天,校长、主任根据原定方案,自带凳子分头到班级进行不打招呼的听课。第一次听课后,部分校长及主任都肯定了这种做法,同时也有一部分干部提出疑问,认为这种听课的方式不够妥当,对教师不够尊重,易造成逆反心理。虽说有不同意见,第二天仍按事先分工,继续进行这项未完的工作。可是情况与前一天截然不同了。这个教师说:“我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做作业。”那个教师说:“我这堂课主要是让学生背书。”一句话,就是不愿让领导听不打招呼的课。可想而知,这一次校长、主任们真的坐冷板凳了。这样的听课遭遇软抵抗,已无法继续下去了,刘校长陷入了沉思。 问题:学校领导深入课堂听课,进行课程评价,帮助教师改进教学,这本无可非议。但为什么刘校长组织的听课却事与愿违,出现无法坚持下去的状况,原因何在?学校对于教师的课程评价应该坚持什么取向?选择何种模式? 答:课程评价是对课程价值的研究过程。学校管理中的课程评价,主要要做好以下工作:确定恰当的课程评价的价值取向,选择合适的课程评价模式,进行课程评价的具体实施等。学校课程评价首先要确定恰当的价值取向。根据不同的标准,课程评价可以分成很多种类型。而事实上,课程评价中的各种要求是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片面地强调某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的做法是不可取的。例如,教材的科学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需求、课程接受者的身心特点,均影响课程的设计。因此,对课程的评价不能只强调其中的一个因素而忽视其他因素。课程评价不仅要有正确的理念,同时要有好的评价方式。主要的课程评价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离评价模式、差距评价模式、自然式探究评价模式等。每种评价模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并擅长评价特定的内容。因此,要根据每种评价模式的优缺点以及学习课程管理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模式选择,或者综合性选择,以充分发挥学校对课程评价模式的管理作用与功效。 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岁儿子小雷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19.(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下面一个事例教师会经常遇到,如果处理不好,教师会陷入尴尬境地。 “上课说话,为什么不注意听课?出去”,老师对一位学生发出严令。这位学生没有出去,“听见没有,叫你出去”,老师加重了语气,学生仍不出去,老师奔下讲台,冲到学生跟前,用力往外拉,学生死命拉住桌子,眼里含有敌意,全班学生都看着这位威严的老师,老师陷入十分尴尬的境地。 问题:分析上面案例中教师的做法。如果你是教师,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样解决? 答:上述老师之所以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还没树立起有效教学的理念。有效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理念,首先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教学不是“独角戏”,在教学时要满足学生情感、认知和升学的需求,让学生具有最稳定持久的学习动机,才是有效益、有效果的教学。反言之,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教师教得多么卖力、多么认真、多么辛苦,也不管学生不愿学还是学不会,只要学生没有取得“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这种教学就不是有效的。因此,教师应非常重视教学艺术,更要讲究教学方法,在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中实现着教育的创新,而不是简单地责备学生不注意听课,导致陷入如此尴尬的境地。 正确地对待差生留级生田青到了新的班级里,第一次和班主任见面就不愉快。他因为有过偷别人自行车的记录,这位男老师不叫他的名字,而是叫他“那个偷车的小孩子”,让他觉得很尴尬难堪。有一次他犯了错,老师把他妈妈请到办公室,当着妈妈的面骂他,打他,他当时被惹急了,冲出办 公室找了根铁棍就要打老师,结果被妈妈拦住了。 问题:你认为该班主任的做法违反了哪些教育原理,如果你是该学生的班主任,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教育策略对他进行教育? 答:如何对待品行、学习都不佳的学生,学校应担负重要任务。 青少年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时期,处于世界观逐步形成时期,他们要求上进、追求真理、模仿性强,可塑性大,但是由于缺乏知识和社会实践经验,对许多问题认识不清,辨别是非能力较差,需要学校老师从正面向他们经常讲道理,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 青少年随着自我意识的发展,渴望自我得到肯定,因而有很强的自尊心。教师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会使学生产生愉快、自信的体验,并转化为他们积极要求进步的内在心理动力。 对待所谓的“差生”,教师要热情关心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和自尊心,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他们,做他们的知心朋友。要激发和维护孩子的自尊心,就要善于在每一个学生身上发现优点,成绩和长处,这是激发学生自尊、自信和源泉。 对待所谓的“后进生”,教师要善于向他们提出正确、合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老师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不宜过多、过难,要由少到多、由易到难,有计划有步骤地提出,要使他们经过努力完全可以实现,避免挫伤学生的自信心,当他们达到某阶段的要求后,还要及时地向他们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 (分析文字在300字以上) 三则评语 1.优等生评语:你是我们班上的“小才女”,优秀的成绩,逼真的绘画,优美的字迹赢得了同学们的青睐。但你一定要记住:“天才出于勤奋”,老师希望你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不断进取,成为一个更出色的你。 2.中等生评语:你是我心目中比较认真踏实的男孩,你谦虚、诚实,乐于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小事做起,默默为班集体争荣誉。其实你暗地里很调皮,不能严格要求自己,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学习如波浪,忽高忽低。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你面前有许多的高山等着你去攀越,做无畏的勇士吧,不要做胆小的懦夫。 3.后进生评语 你是个聪明、机灵的人,但又是个令人捉摸不透的、顽皮的男孩,常常“让我欢喜让我忧”,所幸的是,你最近有所醒悟,意识到学习的真正重要。我所要对你说的是:从现在开始还来得及,千万不要白白浪费自己的才智。 问题:请利用德育的原则,如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的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引导原则等,对这些评语进行分析。 答:(1)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既要尊重信任学生,又要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把严和爱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教育者的合理要求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2)这一原则是教育者正确对待受教育者的基本情感和态度。在德育工作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和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只有把两者紧密结合在一起,才能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3)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①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②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③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电大《教育学》案例分析题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绪论——第三章 案例1: 有人说:“学习和研究教育学是学校领导的事情,教师是从事教学的,只要把学生教好就行了,学不学教育学无所谓。” 问题:这种认识对吗?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对待? 答: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习和研究教育学的意义之一在于指导教育实践。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育理论可以帮助教师按照教育和教学规律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去完成教育和教学的任务。认真研究教学过程的本质和特点,研究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状况,研究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遗产,从而提高教育和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案例2: 如今的孩子很小就接受了各种各样的新生事物,脑子里千奇百怪的东西很多。有时候,他们会在课堂上或课后向你提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你在课堂上讲太阳和月亮,有的孩子便会问:“老师,太阳为什么白天出来?月亮为什么晚上才出来?”对这样的问题还能勉强回答,但有些孩子在课后向我提出的问题,真的让我难以回答。比如,有的孩子会冷不丁地问你:“老师,什么是‘酷毙了’?”“老师,怎样才能当上还珠格格?”我一时哑然。有时我想,或许我真的是年纪大了,不再适合当小学老师了。 问题:面对这位老师的困惑,你认为问题出在哪儿?请用教师素质现代化的要求来回答。 答:这位教师的困惑,主要在于他对当今时代社会的新生事物,新鲜词的不理解,换句话说是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跟不上步伐。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因为教育中的任何活动都要靠教师进行,教育的目标的实现,效果如何都取决于教师。 教师素质的现代化包括: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职业道德素质的现代化,能力素质的现代化。总之,教师素质的现代化是现代社会对现代人的总体要求在教师职业上的特殊反映。 案例3: 国外有人调查统计了某一家族的八代人136名家族成员,发现其中有50名男子都是音乐家。有人认为,这是遗传因素决定的。 问题:你认为对吗?应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答:这种认识是片面的。人的发展是个复杂多变的过程,有许多因素在起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生物前提和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没有这个前提人就无法得到发展。如:一个生来就聋哑的人,也就不能发展听觉,成为音乐家。但是,遗传为人的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能否成为现实性,关键还在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必要的遗传素质并不能从根本上决定一个人的发展。环境对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教育才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案例4: 我是一个9岁孩子的家长。在孩子5岁时,我就开始带孩子去各种特长班上课,以培养和开发孩子的智力。可是,近一段时间,孩子拒绝去特长班上课,在学校也拒绝学习任何新东西,而且性格变得孤僻。我想尽了各种办法,他都不肯再学习。我真不知道怎么办,请帮助我。 问题:这位家长望子成龙的努力为什么适得其反?请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进行分析。 答:这位家长的做法违背了孩子身心发展的规律。教育与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辩证的。一方面,教育促进儿童青少年的发展,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依赖于教育;另一方面,教育作用的发挥又受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状况的制约。要使教育发挥其主导作用,就必须根据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规律去进行。 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顺序性,决定了教育必须循序渐进地进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又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选择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这位家长拔苗助长的做法必然会适得其反。 案例5: 当代有位教育专家兼作家这样叹息中国的教育:“要想使中国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好前程,现在中国父母唯一要做的恰恰不再是帮助学校把他们的考分再提高一些,而是保护好自己孩子的天赋别再受学校的侵害吧!” 问题: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请你从教育的根本目的出发对中国当前的教育进行反思。 答: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案例6: 成都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办学行为有关问题的通知》中规定:“坚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近免试入学,任何公办、民办和各类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小学、初中不得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拨新生,也不得以小学阶段各类学科竞赛(如小学数学奥赛等)成绩作为录取新生的依据。” 问题:你对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有什么看法?请从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出发对奥赛进行评价。 答:我认为成都市教育局的规定除了进一步规范基础教育的办学,避免教育偏离它的轨道成了变相教育,这个规定也促进了全面发展教育目的的实现。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智,体,美,劳动技术教育等五育组成。在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面前,注重智力发展是当代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趋向。奥赛正是发展学生的智力,用知识的精华去武装学生,迎合教育的趋向。但许多人却一味地为了奥赛。只注重去发展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它四育的发展,厚比薄彼,有所偏废。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只知竞赛,而不知其他是不是健全的。 案例7: 2004 年《中国教师》杂志对儿童的生存状态进行了调查。调查发现:833 名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学生中,有47%的学生认为自己的童年不快乐。主要表现是:受考试折磨、没有自由、压抑、紧张、忙碌。期中考试是学生认为童年不快乐的主要原因。学生的年龄越高越觉得自己的童年不快乐。 一位每逢考试就会犯“间歇性精神错乱”的学生,高考后却被中国人民大学录取了。后来是他给中学班主任的信揭发了迹。原来,为了逃避每月一次的考试排名和在排名中总位居30 多名时所遭受到的同学鄙夷的目光、父母的数落和自己的失望,他精心设计了骗局,瞒过老师、同学和父母。为了避免他再次“犯病”,学校允许他仅把考卷作为作业来完成,也不参加成绩排名。父母不再苛求他的成绩,转而开始担心他会因学习而熬坏身体。父母丢掉了过重的幻想和期望后,生活也开始变得轻松。自己除没有了来自家庭和排名的压力,心情变得舒展、学习也感到了轻松,学习效果也变得更好。 问题: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答:从调查数据以及上面的案例分析,我们的教育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就是以发展人的单方面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或以帮助学生通过学生选拔考试为根本目的。这就是所谓的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因其把单纯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作为学校的唯一追求而成为片面教育。而且是学生各方面素质发展的最大绊脚石。 案例8: 为了检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情况,市教委检查组上午8时前来到了xx学校。检查组长向该校校长说明来意后,校长说:”我们学校对素质教育十分重视,课外活动开展的丰富多彩,有科技小组、美术小组、音乐小组……,但现在学生正在上课。下午课外活动时,请你们指导。” 你认为该校对素质教育理解正确吗?为什么?(参见教材P115-117) 案例9: 读者薛女士反映,转学还不到一学期的10 岁儿子小雷(化名)跟过去比好像换了个人。以往由于喜欢做小动作,小雷没少挨老师的骂,结果看到老师就害怕,不得不转学。到新学校后不久,小雷在上课时又忍不住做起了小动作,被老师发现了。新老师什么也没说,只是微笑着轻轻拍了一下他的背,便继续上课了。以后,每次新老师走过小雷身边,如果小雷没做小动作,老师就会对他微笑并点头表示赞许。很快,小雷改掉了坏习惯,还爱上了学习,自信心大增。 问题:请从该案例分析,对待有问题的学生新老师的教育机智。请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发展特点分析。 答:小学生身高体重处于两次增长高峰期之间,是相对稳定发展时期。他们的有意注意已开始发展,但无意注意仍占优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小学生的情感不稳定性以及不善于控制的特点也很突出,特别是小学低年级还是依据他人的要求评价自己。这些都是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的发展特点。 上面这位新老师正是正确认识到了这点,并机智地运用这个特点来引导小雷,既纠正了他,又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孩子的情感,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更为重要和紧迫。 案例10: 19 世纪末,美国西部有个坏孩子,他把石头扔向邻居的窗户,把死兔装进桶里放到学校的火炉里烧烤,弄得到处臭气熏天。9 岁那年,他父亲娶了继母,父亲对继母说:“你要注意着孩子,他在我们这里最坏,让我防不胜防,头痛死了。”继母好奇地走进孩子,对孩子进行了全面了解后,对丈夫说:“你错了,亲爱的,他不是最坏的孩子,而是最聪明的孩子,只是我们还没有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罢了。”继母很欣赏这个孩子,在他的正确引导下,孩子很快走上了正路,后来成为美国著名的企业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戴尔•卡耐基。 问题:你怎样理解“坏孩子”“差学生”?你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什么启发? 答:所谓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学生都是可教育的,没有哪个学生天生就是不想学好,世界上只有教不好学生的老师,决没有不可教育的孩子。 教育的力量是巨大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知道:(1)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尊重,理解,信任他们,使他们主动接受教育。(2)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出教育的切入点。(3)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爱,转变差等生并不难,使他们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案例11: 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才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 “是足球”、 “是西瓜”? “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可呆!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观点分析。 第四——第六章 案例1: 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新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和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只有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状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 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中遇到的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收益? 答: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案例2: 课堂上有位学生指出老师某个问题的解释有错误,老师当时就恼怒起来:“某某同学,算你厉害,老师不如你,以后老师的课就由你来上好了!”全班同学随老师一起嘲笑这位学生,该生从此在课堂上不能发现问题,不能主动回答问题了。 问题:请你从该实例,评价该老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答:该老师对待提出质疑的学生,一棒喝退,严重挫伤了该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这种行为违反了“教师主导与学生自觉性相结合”的原则,特别是违反了“创造民主的教学环境”。民主的教学环境,能使学生的思维经常处于积极的活动之中,主动地探索新知,能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从而使启发的效果处于最佳状态。 案例3: 从2001 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等级+特长+评语。” 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和教师工作的唯一标准。 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 答: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 案例4: 一位老师在教《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时有这样一段师生双边活动: 老师问:“邱少云身上是怎么烧着的?” 学生答:“敌人打出的燃烧弹烧着的。” 老师又问:“邱少云身后有什么?” 学生答:“有一条水沟。” 老师再问:”邱少云跳进水沟里没有?” 学生答:“没有。” 老师接着问:“邱少云最后怎么样?” 学生答:“牺牲了。” 有人认为这是启发式教学,你认为是吗?为什么?请用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进行分析。 (参见教材P228-230) 第七——第八章 案例1: 前不久,笔者在一次出差途中,恰巧与某旅行社组织的一个小学毕业生夏令营同在一个硬卧车厢。在十几个小时的旅行中发现,这批小学生不仅有的带着真皮旅行包和高档生活用品,而且许多孩子不吃团里发放的方便食品,大量购买饮料、食物、纪念品,甚至三俩结群走七八节车厢到餐车吃”小炒”,十元一盘的果盘更是供不应求…… 如何看待这些孩子的消费现象?请从劳动教育或三结合教育方面进行分析。(参见教材P277、418) 案例2: 初二的时候,我(台湾作家三毛)数学总是考不好。有一次,我发现数学老师每次出考试题都是把课本里面的习题选几题叫我们做。当我发现这个秘密时,就每天把数学题目背下来。由于我记忆力很好,那阵子我一连考了六个100 分。数学老师开始怀疑我了,这个数学一向差劲的小孩功课怎么会突然好了起来呢?一天,她把我叫到办公室,丢了一张试卷给我,并且说:“陈平,这十分钟里,你把这些习题演算出来。” 我一看上面全是初三的考题,整个人都呆了。我坐了十分钟后,对老师说不会做。下一节课开始时,她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我们班上有一个同学最喜欢吃鸭蛋,今天老师想请她吃两个。”然后,她叫我上讲台,拿起笔蘸进墨汁,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黑圈。她边画边笑着对我说:“不要怕,一点也不痛不痒,只是晾晾而已。”画完后,她厉声对我说:“转过身去让全班同学看一看!”当时,我还是一个不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小女孩,就乖乖地转过身去,全班同学哄堂大笑起来。第二天早上,我悲伤地上学去,两只脚像灌了铅似的迈不动,走到教室门口,我昏倒在地上,失去了知觉。从此,我离开了学校,把自己封闭在家里。 问题:请运用德育教育的原则对该教师的行为进行批判。如果你的三毛的老师,你会怎样帮助三毛? 答:有效地进行德育,不仅要掌握德育工作的特点,客观上也需要依据一定的原则来解决和处理好各种各样的关系和矛盾;掌握德育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卓有成效进行德育所必需的。而三毛的数学老师发现了三毛的错误,没有进行个别教育,直接在全班同学的面前用极端的手段打击学生,没有正面教育,疏通引导,使学生丧失了信心,从此害怕上学,造成严重的负面效果。 如果我是三毛的老师,我会对学生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让德育发挥到最大效果。 案例3: 开学不久,陈老师发现杨良同学有许多毛病。陈老师心想,像杨良这样的同学缺少的不是批评而是肯定和鼓励。一次,陈老师找他谈话说:“你有缺点,但你也有不少优点,可能你自己还没有发现。这样吧,我限你在两天内找到自己的一些长处,不然我可要批评你了。”第三天,杨良很不好意思地找到陈老师,满脸通红地说:“我心肠好,力气大,毕业后想当兵。”陈老师听了说:“这就是了不起的长处。心肠好,乐于助人,到哪里都需要这种人。你力气大,想当兵,保家卫国,是很光荣的事,你的理想很实在。不过当兵同样需要科学文化知识,需要有真才实学。”听了老师的话,杨良高兴极了,脸上露出了微笑。 问题:分析案例中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哪些德育原则和方法? 答:陈老师的方法用得恰到好处,树立了学生的信心,挽救了一个后进生。从德育方面来看,陈老师在教育过程中主要运用了知行统一原则,正面教育,疏通原则,并在运用中”活化”了原则,以及运用了自我修养法,品德评价法等德育方法。 案例4: 一位家长在星期一发现儿子上学时磨磨蹭蹭,便追问是怎么回事,孩子犹豫了半天才道出实情。原来在上个星期二早上,班主任老师召开了全班同学会议,用无记名的方式评选3 名“坏学生”,因有两名同学在最近违反了学校纪律,无可争议地成了“坏学生”;而经过一番评选,第三顶“坏学生”的帽子便落在儿子头上。这个9 岁的小男孩,居然被同学选出了18 条“罪状” 。当天下午初二年级组长召集评选出来的“坏学生”开会,对这三个孩子进行批评和警告,要求他们写一份检查,将自己干的坏事都写出来,让家长签字,星期一交到年级组长手中。 该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没有表示什么,签了字便打发孩子去上学。随后,她打通班主任的电话,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班主任说:”你的孩子是班上最坏的孩子,这是同学们用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出来的。”当她质疑这种方法挫伤了孩子的自尊心时,老师却回答:“自尊心是自己树立的,不是别人给的”,并说他们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其目的也是为了孩子好。 自从这个9 岁的孩子被评选为”坏学生”后,情绪一直非常低落,总是想方设法找借口逃学。 问题:请用相关的德育教育原则对该班主任的做法进行批判。 答: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 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案例5: 开学第一天,新任班主任邹老师走进初二(5)班教室,发现黑板上写着“你也下课吧”五个大字。原来,该班已连续换了两任班主任,原因是该班学生无论是学习、班级卫生以及日常行为规范等方面的表现都极差,前两任班主任就因为在班主任积分上被扣分而失去了当班主任的资格。 问题:如果你是邹老师,你该怎么办? 答:我会在知行统一原则和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的指导下,运用陶冶教育法。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能言传,言教,还要善于身教,情教。这种不言之教主要是以自己的行为举止,对学生深切期望和真诚的爱,以及自己的精神情操来接触,感化学生。这种感化由学生对教师的注目而产生。 案例6: 著名哲学家黑格尔当年从神学院毕业的时候,他的老师给她写过一则评语:“黑格尔,健康状态不佳。 中等身材,不善辞令,沉默寡言。天赋高,判断力健全,记忆力强。文字通顺,作风正派,有时不太用功,神学有成绩,虽然尝试讲道不无热情,但看来不是一个优秀的传道士。语言知识丰富,哲学上十分努力。” 问题:黑格尔老师的评语有什么特点?你认为应该怎样给学生写评语? 答:我觉得黑格尔的老师的评语,以比较艺术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知道缺点与不足的地方,这样有利于孩子的进步,这评语从平静的语气,应力求写出”这个人”来,遵循以下三个原则:(1)写给学生看出。(2)写出“这个人”。(3)写“这个人”的”新起点”应运用发展的眼光,通过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交流,对学生的发展和取得成绩表示认同。使学生形成健康的目的,自我认识,更好地把握自己未来的发展,更体现一定“教育性”。 第九章——第十一章 案例1: 赵老师是某中学的一名青年教师,现在正担负着班主任工作,他深深服膺于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的教育格言,发誓要做一名热爱学生的优秀教师。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他一心扑在对学生的教育教学上。为了解和接近学生,以便取得学生的依赖,他与学生一起参加课外甚至校外活动,如打球、下棋、逛电子游戏厅等,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但是,一学年下来,赵教师却感到非常沮丧;不仅学校领导批评他过于放纵学生,而且班上的同学也对他的管理方式颇有微辞,抱怨老师有偏向。为此,赵老师非常苦恼,几乎动了辞掉班主任职务的念头。 问题:(1)请从教育学有关原理的角度,指出赵教师工作的主要问题在哪里?(2)试结合教师素养的理论观点,谈谈如何改进赵老师的工作 答:(1)赵老师用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爱满天下” 来鞭策自己是正确的,立下的志愿也很好,但他为了取得学生的依赖,几乎对学生的各种愿望都是有求必应,这种做法严重违背了德育的基本原则,德育要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赵老师方法失当,爱严相失。 (2)赵老师应加深教师的基本素养,特别是教育理论素养和教育能力素养,要懂理理论联系实际,把所学到的知识分析,再创造,制定一套可行的方案。要尊重信任学生,也要严格要求学生。 案例2: 近日有报道称,新学期开学不久,南京市的一些小学一年级教师很是为自己班上一部分新生“超前”的学习基础发愁,有的孩子已经认识几百个汉字并且会做简单的加减乘除,识字最多的竟已过千,大大超出小学一年级的课程要求。按理说,学生基础好,教师工作起来也应该更轻松。实则不然,“超前教育”带给小学教师更多的是多方面的困惑。 问题:你对当前家庭教育中这种“超前教育”现象的看法如何? 答:一方面,有超前“基础”的孩子并不是全部,这就必然因学生基础差异太大,而导致学习进度参差不齐。 另一方面,”超前教育”也容易使学生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缺乏端正的学习态度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当孩子满怀憧憬地开始自己的学生生涯时,却发现学校里上课教的东西早已烂熟于心,便很容易对学校生活产生倦怠心理。上课不听讲自然是家常便饭。因此”超前教育”要因人而异。”超前教育”的后果是不容忽视的,家长在对孩子进行超前要三思而后行。 案例3: 前不久,我在xx小学见到一位教师给一名学生脖子上挂了一个牌子,上面写着“数学23分,语文46分。”这个学生耷拉着脑袋,满眼泪花。 你的感触是什么?请从教师职业道德和义务方面分析这位教师的行为。 答:我对这位教师的行为表示愤慨。 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教师对学生要真心热爱。(1)教师要对学生亲切关怀,做学生的知心朋友,(2)教师要对学生的爱要做到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统一,(3)教师热爱学生,要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差生、落后生。 教师的义务要求: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 所以这位教师的所做所为违背了上述要求。教师不能因为学生成绩不好而歧视甚至放弃对学生的教育。无论对于什么样的学生,教师都要立足教育,尊重学生,杜绝这种体罚学生和言语刺激的现象发生。 案例4: “新时期中小学师生关系大调查”中,从学生答卷反映的情况看,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只有12。3%的学生首先想到教师,“心里有话要说的时候,”只有48%的学生找老师说。而从教师答卷调查结果看,却有90。2%的教师认为“所有学生”或者“大部分学生都很信任”自己,有81%的教师愿意与“所有学生”或者“一部分学生”交朋友。而当调查问到“有人认为,对学生适当体罚是必要的”,居然有53%教师“可以理解”,认为“确有一定效果。”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你认为新时期的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参见教材P387、376、390) 案例5: 有些教师要求迟到的学生先喊“报告”,待讲课教师允许后从前门进去,说明迟到理由……经教师同意后方能入座;有些教师怕影响多数同学听课,将迟到学生一律关在教室外,待讲完课才让进入教室;还有的教师允许迟到的学生进入教室,但都在教室里罚站很久。 你认为这几种做法如何?应如何正确对待?(参见教材P387、390) 案例6: 有个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上课时特别爱举手回答问题,甚至有时老师问题还没说完,他便把手高高举了起来,让他起来回答时,他又不会。老师课下和这位同学聊天,问他原因,该生说:“班上的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傻,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时我总举手,是想向大家证明我不笨。”老师了解了原委后,并没有批评这个学生,而是和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提问时,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如果不会,就举右手。”在以后的课上,老师抓住该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并好好地表扬了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很有起色,不久就跨入了先进生的行列。 你认为这位教师的做法如何?请从教师的职业道德方面进行分析。(参见教材P390) 案例7: 最近一项调查结果显示:98。6%的学生见到老师能主动问好或打招呼,而只有不到9%的老师主动跟学生问好或打招呼。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请从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及师生关系角度进行分析。 答:这个现象说明在现今的教育过程中,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的缺点。教师对学生要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作学生的知心人。教师对学生的这种爱应是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统一,应做到公正无私,关心热爱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需要帮助的落后生,差生。作为教师应努力营造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而不要扮演高高在上,遥不可及的“老师”。 案例8: 70%的学生恐惧开家长会据北京汇文中学主管德育的副校长谢海涛介绍,从调查结果看,至少有70%的学生在开家长会的时候提心吊胆,剩下的30%是那些被公认的好学生。谢海涛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一是长期以来,家长会的主要内容是教师向家长揭孩子的短儿,甚至有些家长会遭到教师的严厉批评,以至于家长都不愿意开家长会,怕丢面子,而学生也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教师找爸爸”的想法。另一方面,即使教师在家长会上以表扬学生为主,但多数家长回家后只表扬孩子几句,剩下的又是一顿“臭批”。在学校进行的一次测试中,教师在家长会上表扬了全班学生,第二天教师问学生,谁在家长会后得到了家长的表扬,举手的只有两名学生。 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开家长会?如何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新契机?如果你是学生家长,会后如何做好与孩子的沟通? 答:举行家长会一般在学期开始,期中或期末举行。主要内容是向家长汇报学校或班级教育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今后工作计划,征求家长意见,表扬介绍教育子女的经验等。家长会的方式有全校性的,年级的和班级的三种,一般是把三者结合起来,先开全校的,接着分班座谈。 要让家长会成为教育孩子的契机,举办家长会就必须利用学校的有利条件,向家长传授抚养教育子女的科学知识,交流推广成功的教育经验,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教育素质。 我以为新型家长会中最重要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由以往当家长的一个人口干舌燥却常常徒劳无功地喝“独角戏”到教师,家长坐台下,而是围成一圈,相邻而坐,学生也不再被一概排斥在家长会之列,成为永远的“缺席审判者”,有些家长会让学生参加,有些家长会的内容请学生讨论决定。可通过以下模式:交流式,对话讨论式,展开式,家报告会,联谊式,参观游览式等。如果我是学生家长,我一定要和孩子沟通,更全面地了解孩子自己孩子,想办法和孩子交朋友,为他们创造和谐宽松的空间。 第一章 一、判断题 1.20世纪在科学主义的推动下,教育学开始走向自然科学导向下的以定量为特征的发展方向。√ 2.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最大优点是高效率。√ 3.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产生的条件是印刷术。X 4. 在现代教育体系中,学校教育形态是教育的主体形态。√ 5. 教育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 6. 正规教育相当于当今学校教育中的学历教育。√ 7.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错误在于抹杀了教育的有意识性。√ 8. 教育要适应并促进人的身心的发展和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是教育学的基本规律。√ 9. 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是非正规教育。√ 10.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在于它是培养人的活动。√ 11. 教育手段是学校基于一定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向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X 12.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13当今社会已经不存在非正规教育。x 14. 工业社会教育模式的弊端是“书本中心、课堂中心、教师中心”。 √ 15.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X 二、选择题 1. 确立了教育学独立的学科地位的是( 培根)。 2. 有一定的入学条件和规定的毕业标准,通常在教室环境中进行,使用规定的教学大纲、教材。这是( 正规教育)。 3. 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学记》 )。 4. ( 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5.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启发教学出自(《论语》)。 6. 教育的主体活动是(培养人 )。 7. 学校最早产生于( 东方) 8. 在教育起源问题上,( 生物起源论)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9. 生物起源论的代表著作是(《动物界的教育》 )。 10. 根据教育活动的存在形式,教育分为(实体教育和虚拟教育 )。 11. 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 孟禄)。 12.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 )。 13. 学校创立于(奴隶社会)。 14. 有固定的校舍,有稳定的教育周期,有统一的学制和人才培养目标,有固定的教师和学生。这是(正规教育 )。 三.多选 1. 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是(平等性,服务于生产和生活,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中进行,教育手段原始 )。 2. 近现代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是( 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由理想走向实践,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普及教育和公共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的法制化与民主化)。 3. 教育内容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表现形式是( 课程标准,教科书)。 4. 古代社会的教育的特点是(有专门的教育机构,阶级性,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分离,官学和私学并行 )。 5. 下列哪些可以体现教育学的价值?(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为教育决策提供理论支持,指导教师的教育实践,为家长提供教育理论) 6. 正规教育的特点是(统一性,连续性,标准化,制度化 )。 7. 教育学的基本问题是( 教育与人的发展问题,教育与社会的发展问题)。 8. 生物起源论的代表人物是(勒图尔诺,桑代克 )。 9. 下列属于教育现象的是(教育事实,教育活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研究 )。 10. 下面哪些是人们教育机会均等的涵义的理解?( 人人有入学的机会,过程自由,结果的高质量,个性的充分发展) 11. 出现于世界性科学化教育学研究运动中的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学,拉伊的《实验教育学》,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 )。 12. 教育的构成要素是(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手段)。 第二章 一、判断题 1. 教学内容就是指学校课程、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X 2. 教育功能受制于社会结构和教育自身的结构。√ 3. 教育功能是指教育的客观结果,即“实然”的教育。√ 4. 教育设备的现代化就是在学校装备了现代化教学仪器。× 5. 宏观层面的教育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结构各组成部分的影响。√ 6. 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教师素质现代化。√ 7. 教育的过程是使受教育者逐步适应社会要求的过程,因此,社会的要求必然制约着教育的全过程。√ 8. 教育功能揭示的是教育所能满足主体一定需要的属性。× 9. 微观层面的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者发展所起的作用。√ 10. 教育价值表达的是人们对教育“应该是什么”或“好”的教育期待。× 11. 教育的发生、发展,教育的性质、宗旨和目的,教育的内容、方法、手段都是由社会决定的,这种决定是自人类社会产生起就存在的。√ 12. 教育个性化就是根据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多种需要和学习主体对学习的多种需求,在保证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为求学者提供多种多样的教育形式,使他们能够在多种选择中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学习形式,从而为提高国民素质提供条件。× 二、单项选择题 1. 近代以后,班级授课制成为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生产力)。 2. 据统计,学习培训和录用分配与省际迁移量的比重分别为7.8%和47%。这说明(教育具有人口迁移功能)。 3. 不是教育的衍生功能的是(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 4. 历史上教育功能的个体功能论者的代表是( 卢梭)。 5. 教学方法主要受(生产力 )的制约。 6. 我国第一次明确提出把教育作为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是在(党的十二大)。 7. 舒尔茨根据人力资本收益测算法推算出美国从1929年到1957年的国民经济增长额中,约有33%是教育投资贡献的。这表明(教育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 8. 最早提出教育正负功能概念和思想的是(默顿 )。 9. 历史上教育功能的社会功能论者的代表是(赫尔巴特)。 10. 《学记》中“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表明了(教育具有维护政治稳定的功能 )。 11. 从作用对象上,教育功能可分为( 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 三、多项选择 1. 教育在文化发展中的作用主要包括(文化传承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交流功能,文化创新功能)。 2. 不属于现代化的教育观念的是(应试教育#@发展重点学校,教育民主观)。 3. 教育目的主要受(政治制度,生产力)的制约。 4. 关于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社会性质,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目的,政治制度制约教育的领导权,政治制度制约受教育权)。 5. 实现教育内容现代化,应做到(注重课程时代性与稳定性的统一,注重课程结构性与系统性的统一,注重各门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注重必修课与选修课的结合)。 6. 教育对政治的作用体现在(维系社会政治稳定,促进社会政治变革,培养社会政治人才,推进社会政治民主)。 7. 关于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人口数量及增长率制约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年龄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的就业结构影响教育发展水平)。 第三章 一、判断题 1. 素质是以内隐的方式存在的,与个体的活动密切联系在一起,只有在人的活动中才能体现、展示出来,无法外在于个体而单独存在。√ 2. 我国古代教育思想提倡“不陵节而施”、“学不躐等”,其依据是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 关键期是指身心某一方面的发展最适宜形成的时期,过了这个时期,同样的刺激便不会有同样的效果。√ 4. 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 5. 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是不可逆也不可逾越的。√ 6. 素质一旦形成就不会随意改变和消失。√ 7. 素质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 8. 柯尔伯格研究个体道德发展的方法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9. 人与人之间的素质差异不是“有”和“无”的区别,而是体现在水平的高低、结构的完整与否以及功能的发挥程度等方面。√ 10. 人类教育中无论是生产经验的传授,还是社会行为规范的教导,都不是产生于人的本能需要,而是意识到的社会需要在明确意识的驱动下产生的有目的的行为。√ 11. 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动物界是不存在教育现象的。√ 12. 教育只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动物界是不存在教育现象的。√ 13. 教育不是人类社会的独有现象,动物界中也存在。× 二、单选题 1. 卡特尔认为智力由两种因素构成:(流体智力和晶体智力)。 2. 人在先天生理基础上,受后天环境、教育等的影响,通过自身的认识与社会实践形成的比较稳定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品质,称为(素质)。 3. 在加德纳的智力理论中,对生物的分辨观察力及对自然景物敏锐的注意力是(自然观察智能)。 4. (心理素质)是个体在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稳定的认识能力、需要、兴趣、动机、情绪情感、意志、人格等复杂整体。 5. 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 6. 皮亚杰认为,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以及个体的心理结构的框架或组织结构是(图式)。 7. 儿童能对抽象的和表征性的材料进行逻辑运算,依靠假设进行逻辑推理的认知发展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 8. (伍德沃斯)提出人的身心发展等于遗传和环境的乘积。 9. 儿童主要靠感觉和动作认知周围世界的认知发展阶段是(感知运动阶段)。 10. 智力的三维结构说的提出者是(吉尔福特)。 11. 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对是非的判断取决于行为的后果,此时的儿童处于(前习俗水平)。 12. 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顺序是(感知─运动─情绪─动机─社会能力─抽象思维)。 13. 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是关于(道德认知)发展的理论。 14. 多维取向的智力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加德纳)。 15. 面对多种不同颜色的花朵,皮亚杰先问儿童“你说红花多还是白花多?”,儿童回答后,再问“你说红花多还是花多?”。结果,儿童一般都能正确回答第一个问题,但不能回答第二个问题。此时的儿童处于皮亚杰所谓认知发展的(具体运算阶段)。 16. 在加德纳的智力理论中,能觉察、辨别、改变、欣赏、表达或创作音乐的能力是(音乐智能)。 17. 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个体着眼于家庭、社会对其的期望考虑问题,认为道德的价值在于为他人和社会尽义务,以遵循规则的秩序为依据为维护现行的社会秩序,此时的儿童处于(习俗水平)。 18. 在加德纳的智力理论中,能巧妙地运用身体来表达想法和感觉,能灵活地运用双手生产或改造事物的能力是(肢体─动觉智能)。 19. 个体受遗传素质影响的生理机能和构造在一般的年龄阶段所达到的一般程度,即(生理成熟)。 20. 关于人的身体发展,我国有一句俗语,即“三翻六坐八爬”,这句俗语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 21. 在加德纳的智力理论中,能正确建构自我的能力是(内省智能)。 22. 儿童思维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的认知发展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 23.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生理基础和前提,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4. 将一大桶水倒入几个小桶,水的重量和体积不变,但儿童往往不能正确判断;将十块积木紧挨着排为一行,儿童却认为比同样数量的积木分散着排成一长行时的数量少。此时的儿童可能处于皮亚杰所谓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 25. 在加德纳的智力理论中,能有效地运用数字、推理和假设的能力是(逻辑─数学智能)。 26. 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个体超越对社会秩序和权威的服从,开始在人类的正义、公正、个人的尊严等层面反思这些规则的合理性,建立一个超越个人或集团利益的普遍原则,此时的儿童处于(后习俗水平)。 27. 儿童以符号为中介,凭借象征性图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的认知发展阶段是(前运算阶段)。 28. 分别问小学生和中学生“要是你当校长,你怎样管理逃学的学生?”小学生也许会答“我不是校长,我不知道。”中学生就可能按他的想法说出一番道理。这表明中学生的认知水平进入到皮亚杰所谓认知发展的(形式运算阶段)。 29. 斯皮尔曼认为智力由两种因素构成:(一般智力和特殊智力)。 30. 智力的群因素说的提出者是(塞斯顿)。 31. (智力素质)是人在问题发现与解决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注意力等基本品质。 32. 环境决定论的典型代表是(华生)。 33.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句话是对人的(社会性)的概括。 34.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结果是形成(图式)。 35. 儿童掌握了群集运算、空间关系、分类与排序等逻辑运算能力,但这种运算离不开具体事物的支持的认知发展阶段是(具体运算阶段)。 36. 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学校教育)。 37. 在尚不能移动身体的婴儿身旁铺放一条毛巾,毛巾上放置一个玩具,他会伸手去抓取玩具。如因距离较远抓取不到,几次尝试之后,他就会放弃。但对较大的婴儿来说,他就会用手拉动毛巾,从而取到玩具。此时的儿童处于皮亚杰所谓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阶段)。 38. 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活动)。 39. 在加德纳的智力理论中,对声音、节奏、单词的意思和语言的不同功能的敏感性是(语言智能)。 40. 在加德纳的智力理论中,能以三维空间的方式思考,准确地感知视觉空间,并把所知觉到的表现出来的能力是(空间智能)。 41. 在加德纳的智力理论中,善于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动机、意向及感觉,具有有效与人交往的能力是(人际智能)。 42. 儿童奉行“你对我好,我就对你好”的道德原则,此时儿童处于柯尔伯格所谓的道德发展的(前习俗水平的个人的工具性目的与交换阶段)。 43. 《学记》中说:“当其可之谓时,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这句话意味着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 44. 所谓(认知发展)是指个体自出生后,在适应环境的活动中对事物的认识,以及面对问题情境时的思维方式与能力表现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改变的历程。 三、多选题 1.影响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的因素有(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自身的条件,家庭环境的因素,社会发展状况)。 2. 人的身心发展包括(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 3.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过程包括(同化,顺应,平衡)。 4. 根据柯尔伯格的理论,儿童认为凡是讨人喜欢或者帮助别人而被家庭或社会称赞的行为就是好行为,而不考虑行为本身的正确与否,此时的儿童处于(习俗水平,习俗水平的好孩子、好公民的定向阶段)。 5. 杜威认为,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是婴孩时期到成人时期的摆渡船。据此可以得到如下结论(人需要通过教育传递和创造社会文明,人是教育的对象,通过教育人才能成长为人)。 6. 在生理方面,儿童身体和运动机能的发展的顺序是(自上而下,自中心而边缘)。 7. 人的素质的基本特征是(基本性,稳定性,内隐性,个体性)。 8. 皮亚杰认为,认知的过程包括(同化,顺应,平衡)。 9. 智力的三维结构认为智力包含三个维度:(内容,思维运作,思维产物)。 四、阅读理解题 1. 1920年9月9日,在印度加尔各答西面约1000千米的丛林中,人们发现了狼哺育的两个女孩。年长的估计8岁,年幼的1岁半。大概都是在生后半年被狼衔去的。两人回到人类世界后,都在孤儿院里养育,分别取名为卡玛拉与阿玛拉。从她们的言语、动作姿势、情绪反应等方面才能看出很明显的狼的生活痕迹。她们不会说话,发音独特,不是人的声音;不会用手,也不会直立行走,只能依靠两手、两脚或两手、两膝爬行。 问题(选择): (1)“狼孩”的“狼”的特征来自于(环境)。 (2) 使“狼孩”回归人类社会的根本途径是(实践活动)。 (3) “狼孩”在回归人类社会后,经过长期的教育都未能达到正常人语言水平。这其中的原因是个体身心发展中的哪一特征决定的?(不均衡性) 第四章 一、判断题 1. 马克思认为生产劳动同教育的结合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2. 智育就是知识教育。× 3. 在五育中,智育对应着数学、语文课,体育对应着体育课,美育对应着美术课,德育对应着政治课,它们是一一对应的。× 4. 教育目的体现了人类发展的总体方向,可以超越国家、社会、历史而存在,不具有时代性。× 5. 智育是实施全面教育的知识基础。√ 6. 体育就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 7. 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基本的现代生产知识和技能的教育。× 8. 美育是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观点的教育。× 9. 马克思主义所谓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 10. 智育就是教学。× 11. 个人全面发展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个人的智力和体力尽可能广泛、充分、统一和自由发展,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 二、单选题 1.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基本途径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 “对教育工作的总体规定,是一个国家办教育的根本大法”是指(教育方针)。 3. 国家为培养人才而确定的质量规格和标准是指(教育目的)。 三、多选题 1. 在教育目的上,持社会本位论的人物是(纳托普,凯兴斯泰纳,孔德,涂尔干)。 2. 教育目的的功能有(定向功能,调控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3. 在教育目的上,持个人本位论的人物是(卢梭,萨特,裴斯泰洛齐,福禄培尔)。 4. 关于德育的陈述正确的是(重视德育是教育的共性规律,重视德育是年轻一代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重视德育是确保改革开放战略成功的根本要求,重视德育是各育全面发展的保证)。 5. 在我国,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品德教育)。 6. 与贯彻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要求不相符的是(单一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 第五章 一、判断题 1. 现代学校教育系统是经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发展中路线形成的。当今的职业学校是经由自上而下的路线形成的。× 2. 终身教育就是终身学校教育。× 3. 依据办学主体和体制划分,我国学校教育的形式体系包括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 4.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义务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和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 5. 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系统包括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五个级别层次。× 6. 我国教育政策文件中的“两基”是“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简称。× 7. 义务教育即强迫教育。√ 8. 现代学校教育系统是经由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条发展中路线形成的。现代教育的大学系统是经由自下而上的路线形成的。× 9. 双轨制是两个平行的系列,两者既不相通,也不相接。√ 10. 在类别体系上,我国现行学校教育系统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构成。× 二、单选题 1. 我国最早体现资产阶级要求的学制是(壬戌学制)。 2. 单轨制最早出现在(美国)。 3. 把学校教育划分为小学、中学、大学等阶段,中学又大多分为初中、高中阶段,这反映了学校教育制度受(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制约。 4. 在德国,被称为“经济发展的柱石”的是(职业教育)。 5. 分支制最早产生于(苏联)。 6. 我国学校的最早萌芽是(庠)。 7. 古希腊雅典的文法学校严格禁止奴隶入学,这说明学校教育制度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 8. 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 9. 一般来说,在较为优越的师资、设备和教材的条件下,学校学习的年限就可以相应地缩短,这说明学校教育制度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制约。 10. 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面普及学前一年教育。 11. 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是(学制)。 三、多选题 1.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包括(单轨制,双轨制,分支制)。 2. 与现代学校教育制度发展趋势相符的上(重视早期教育,发展基础教育,重视职业教育,发展终身教育)。 3. 教育制度包括(教育机构,教育组织,教育法规,教育章程)。 4. 我国最早的现代学制是(《钦定学堂章程》,壬寅学制)。 5. 教育制度的特点是(规范性,历史性,主客观统一性)。 第六章 一、判断题 1. 课程资源是形成课程的要素来源以及实施课程的必要而直接的条件。√ 2. 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选择性特点是针对地方、学校与学生的差异提出来的,它要求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适应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 3. 课程资源筛选过程中的优先性原则是指课程的设计和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要考虑特定学生的特殊情况。× 4. 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特点是指学校课程体系中的各种课程类型、具体科目和课程内容能够保持一种恰当、合理的比重。√ 5. 课程开发是使课程的功能适应文化、社会、科学及人际关系需求的,持续不断的决定课程、改进课程的活动和过程。√ 6. 教师评价是根据学校的教育目标和教师的工作任务,由教师开展的评价活动。× 7. 奖惩性教师评价面向过去,发展性教师评价面向未来。√ 8. 九年一贯制课程结构的综合性特点是针对过分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提出的。√ 二、单选题 1. 属于事后评价的是(总结性评价)。 2. 在课程实施之前,为预测学生已知的认知、情感和技能方面的准备程度而做的评价是(诊断性评价)。 3. 旨在消除各类知识之间的界限,使学生形成关于世界的整体性认识的课程是(综合课程)。 4. 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应用,使用现实中的问题,鼓励发散性思维,力求多种答案。这是(表现性评价)的特点。 5. 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学生学习的主要材料是(教科书)。 6. 以发展学生兴趣、形成学生特长为主要目的的课程是(校本课程)。 7. 把两门或两门以上相邻学科的内容糅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一门新的学科的综合课程是(融合式综合课程)。 8. 体现国家意志的课程是(国家课程)。 9. 教材编写的直接依据是(课程标准)。 10. 一组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照应,穿插进行的学科构成的综合课程是(关联式综合课程)。 11. 采用教育测量与统计、模糊数学等方法,用精确数字进行描述的评价是(定量评价)。 12. 历史最悠久、应用最广泛的课程组织形态是(学科课程)。 13. 采用系统分析、哲学分析等方法,用语言文字进行描述的评价是(定性评价)。 14. 发展性学生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发展)。 15. 哪一项不是活动课程的优点?(知识的系统性) 16. 以学校教师为主体的课程是(校本课程)。 17. 教师自我评价的程序是(前期准备,自我评价,征求意见,总结经验)。 18. 决策性评价、研究性评价和工作性评价的划分标准是(评价目的)。 19. 体现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的课程文件是(课程标准)。 20. 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的划分标准是(评价方法)。 21. 发展性教师评价的过程是(初次面谈,收集信息,评价面谈,复查面谈)。 22. 为改进现行课程计划所从事的评价是(形成性评价)。 23. “学校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对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是指(课程)。 24. 浮现式课程是指(广域式综合课程)。 25. 旨在克服学科课程分科过细、各学科间缺乏联系的弊端而编订的课程是(综合课程)。 26. 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类型、各学科的教学顺序和各学年教学时数,并全面安排学校的各种活动的课程文件是(课程计划)。 27. 实现学校教育目的和任务的宏观规划是(课程计划)。 28. 打破原有学科界限,围绕一些重大社会问题组织教学内容的综合课程是(问题式综合课程)。 29. 单项评价和综合评价的划分标准是(评价对象)。 30. 档案袋评价属于(定性评价)。 31. 哪一项不是学科课程的优点?(儿童中心) 32. 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划分标准是(评价主体)。 33. 合并数门相邻学科的教学内容而形成的综合课程是(广域式综合课程)。 34. 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的划分标准是(评价功能)。 35. 属于过程评价的是(形成性评价)。 36. 在课程计划实施之后开展的评价是(总结性评价)。 37. 让学生通过实际任务来表现知识和技能成就的评价是(表现性评价)。 三、多选题 1. 学科课程容易出现的问题是(重视记忆知识,轻视技能和能力培养,与学生生活实际相脱节,不利于因材施教)。 2. 活动课程的特点是(主体性,乡土性,综合性,经验性)。 3. 下列哪些关键词能够概括当前课程评价改革的世界总体趋势?(发展,多样,综合,过程) 4. 九年一贯制课程如何做到综合性?(加强学科的综合性,设置综合课程增设综合实践活动) 5. 筛选课程资源的三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学习理论,教学理论)。 6. 下列哪些特征是课程标准所具有的?(按门类规定,指导性的教学原则,学生学习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7. 下列哪些关键词与“新课改”的理念一致?(生活世界,指导者,建构者) 8. 隐性课程的特点是(隐蔽性,广泛性,非预期性)。 9. 九年一贯制课程如何做到均衡性?(要承认每门课程的独特性和独特价值,要承认每门课程的特殊性和局限性,要承认课程之间在教学任务上有轻重之分) 10. 属于隐性课程的是(学校建筑,校园文化,学校制度,班级布置)。 11. 九年一贯制课程如何做到选择性?(减少国家课,程的比重,增加国家课程的变通性减少必修课比重增加选修课比重) 12. 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会被严重削弱,导致教学质量下降,是哪种类型课程的缺点?(活动课程,儿童中心课程) 第七章 1. 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 教学内容就是教材展现给学生的知识、观念。× 3. 教学即智育。× 4. 教育包括教学,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5. 教学即上课。× 6. 对话教学就是以口头语言的交流为特征的教学。× 7. 注入式教学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启发式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二、单选题 1. 完全忽视学生的自主性和个性,束缚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限制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是哪一种学习方式的缺陷?(接受式学习) 2. 乔伊斯和韦尔以布鲁纳等人的研究为基础建立的教学模式是(概念获得教学模式)。 3.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宜采用哪种教学方法?(讨论法) 4. 以文本为中介,引发学生体味文本中蕴涵的思想感情或反思的自己生活经历,从而获得对文本、内涵和自我人生的感受和领悟。这种教学是(体验教学)。 5. 我国中小学普遍采用的、源于“五段教学法”的教学模式是(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6. 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理解知识阶段)。 7. 有效教学的“有效”是指(学生获得发展)。 8. 下列哪一点是班级授课制难以做到的?(尊重差异) 9. 如要培养学生团结合作、互相帮助的人文精神,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那么应该选择哪一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 10. 特朗普制属于哪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前三者的结合)【说明:特朗普制就是大班、小班、个别教学三种教学组织形式相结合的产物】 11. 把学生的“自我”看成教学的根本要求的教学模式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12. 教师运用语言连贯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 13. 教学内容表述规范、观点准确、论据确实,这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特点。 14. 教学过程的第一个阶段是(心理准备)。 15. 以“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为指导的教学模式是(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17. 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意志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是(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18. 实质教育派与形式教育派的论争是(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的关系问题。 19. 教学不能单纯地传授知识,它要同时促进学生智力、体力、思想品德等的全面发展。这是教学的(发展性)特征。 20. 下列哪一种学习方式中的学生具有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的特征?(发现式学习) 21.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倡导的教学模式是(非指导性教学模式)。 22.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并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是哪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 23. 将教学内容分成许多小步子,系统地排列起来,学生对小步子所提出的问题作出反应,确认以后再进入下一步学习。这是哪种教学模式?(程序教学模式) 24. 以增强师生的幸福感为价值追求的教学是(生成性教学)。 25. 教学的教育性是指(思想品德教育)。 26. 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在教学展开过程中,由教师和学生根据不同的教学情景,自主建构教学活动。这是哪一种教学?(生成性教学) 27. 在自然和社会现实活动中进行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现场教学)。 28. 下列哪一种学习方式中的学生具有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特征?(接受式学习) 29. 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程度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用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这是哪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30. 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课制)。 31. 下列哪一种学习是元认知监控下的学习?(自主学习) 32. 魏书生的中学语文教学的“六步教学法”模式属于(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33.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的划分标准是(新旧知识的关系)。 34. “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和丰富的教学经验基础上,为完成特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而围绕某一主题形成的、稳定且简明的教学结构理论框架,及具体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方式”是指(教学模式)。 35. 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姆创立的教学模式是(掌握学习教学模式)。 36. 最早倡导发现式学习的是(布鲁纳)。 37. 教学是实践性的活动,是动态发展的,在具体情境中必定会产生预设之外的事情。这是教学的(生成性)特征 38. 不是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是(读书指导法)。 三、多选题 1. 教学模式的结构包括哪些要素?(理论基础,目标,实现条件,活动程序) 2. 制约教学内容选择的因素有(社会,受教育者,知识)。 3. 下列哪些观点或做法符合有效教学的理念?(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教学效益,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根本任务) 4. 如何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性?(教学内容由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构成,使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必需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教学中为学生后续学习打基础和影响学生后续学习的知识、技能等) 第八章 一、判断题 1. 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 2. “从我做起”属于德育的实践性内容。√ 3. 德育的意义性内容体现为人的言行“应该怎样”或“不应该怎样”的具体要求。× 二、单选题 1. 在教育过程中要不断发现并利用各种形式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其消极落后的一面,这是德育的(长善救失)原则。 2. “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教育行为违背了德育的(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原则。 3. 以提升学生的道德认知为主要目的的德育方法是(认知明理法)。 4. 集体既是活动的主体,也是教育的对象。这是哪种类型的德育过程?(集体的) 5. 在德育中,强制、压服的方法往往是压而不服,这说明德育应坚持(疏通引导)原则。 6. 古人所讲的“积善成德”说明了德育过程的(渐进性)。 三、多选题 1. 属于德育目标的价值内容的是(人生观,爱护公物,遵守法律)。 2. 从德育内容的存在特点看,德育内容包括(显性的,隐性的)。 3. 属于隐性的德育内容的是(校风,教风,学风,舆论)。 4. 从内容的性质来看,德育内容包括(规范性的,意义性的)。 5. 广义上的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生命教育)。 6. 坚持德育的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应做到(在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上提出严格要求,在严格要求中体现对学生的信任,严而有格严而有方)。 7. 德育工作如何贯彻知行统一的原则?(知、情、意、行全面协调发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和交往中自觉锻炼和培养知行一致的品格,教育者以身作则) 8. 坚持德育的疏通引导原则应做到(循循善诱,走进学生内心世界,注重正面事实或道理,利用负面事实或教训来警醒内心)。 9. 下列哪些属于促进道德内化的原则?(知行统一,教育和自我教育) 10. 学校德育的社会意义在于(培养文明的社会公民,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 11. 德育工作如何做到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处理好各阶段教育影响间的衔接,学校内部各方面对学生的影响要保持一致和连贯,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保持一致) 12. 从学校的计划来看,德育内容包括(计划性的,非计划性的)。 13. 从学习的特点来看,德育内容包括(认知性的,实践性的)。 14. 从表现形式看,德育内容包括(文本性的,非文本性的)。 第九章 一、判断题 1. 好教师就是能把课上好的教师。× 2. “促进者”表明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改造、塑造一个人,而是促进人的发展。√ 3. “教书匠”揭示的是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的形象。√ 4. 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首次提出教育工作应被视为专业。√ 5. 教育理念是经验层次的教育信念。× 6. 师范教育阶段的教育对象是准教师,而不是现实的教师。√ 7. 教师的专业知识是指教师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 8.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暗含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9. “师范教育”是一次性、终结性的教育,“教师教育”是教师的终身教育。√ 10. 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主要是班主任的工作。× 11. 班主任的工作任务是由个人随心所欲地理解和解释的。× 12. 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两个含义:专业性职业和教师的专业成长。√ 13. 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14. “师范教育”仅限于职前教育,“教师教育”则是职前、入职、职后三阶段连续性的教育。√ 15. 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 二、单选题 1. 批评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是教师的正当权利,这一权利是教师的(教育权)。 2. 下列哪一特征不是教师职业所具有的?(生产性) 3.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揭示了教师职业的(长期性)特征。 4. 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和发展需要,探索具有个性特点的教学,这属于教师的(发展权)。 5. “学博为师,德高为范”的要求表明了教师职业的(示范性)。 6. 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班主任)。 三、多选题 1. 教师职业产生的条件是(学校的产生,社会有剩余产品)。 2. 在弗兹纳涅茨的角色分类框架中,教师属于(知识人,学者,知识的传播者,教育者)。 3. 教师自主发展的动力系统是(人生追求与目标,“教”)。 4. 教师自主发展的运行系统是(教育研究,“研”)。 5. 教师自主发展的能力系统是(知识资本,“学”)。 6. 教师专业的条件性知识包括(关于儿童的知识,关于任教学科教学方法的知识,有关教育的知识)。 7. “教师”具有哪些含义?(职业,社会角色,角色的行为规范,职业行为模式) 8. 教师自主发展的特点是(发展需求和愿望的内在性,发展内容的个体性,发展个体的自觉主动性)。 第十章 一、判断题 1. 因为中小学生是未完成的人,所以是可被塑造的人。√ 2. 四年级的小学生,抽象思维有较大发展,但仍需要以具体形象为支柱。√ 3. 男孩右脑的专门化早于女孩,女孩左脑支配语言活动的部位比男孩发展快。√ 4. 中学生的自制力很差,必须由教师时时看管、事事严格控制才行。× 5. 非智力因素同智力因素一样,也可以决定学习成绩的好坏、发展成才的快慢。√ 6. 男女两性的智力发展变化与年龄的增长相关,在婴儿期以前,男女没有差异;在幼儿期和儿童期略有差异,女孩优于男孩;在初中阶段差异不明显,初中前期女生略优于男生,初中后期男生略优于女生。√ 7. 学生当下的生活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其是否能为将来的生活做准备。× 8. 学生是受教育的对象,因而是被动接受的一方。× 二、单选题 1. 近代教师中心论的代表是(赫尔巴特)。 2. 学生完成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思维占了优势地位,发生在(高中阶段)。 3. 成人社会第一次在世界范围内正式确认了儿童的权利的文件是(《日内瓦儿童宣言》)。 4. 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杜威)。 5. 被称为“危险期”的是(初中阶段)。 6. 国际社会第一个肯定儿童权利的法律文件是(《儿童权利公约》)。 7. 心理学家所谓的“心理断乳期”发生在(初中阶段)。 8. 与少年期相对应的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是(初中教育)。 9. 与童年期相对应的我国的学校教育系统是(小学教育)。 三、多选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提出的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是(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f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2.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提出的儿童权利保护原则是(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3. 脑的成熟接近完成是在(少年期,初中阶段)。 4. 属于非智力因素的是(动机,情感,意志,兴趣)。 5. “成人意识”产生于(少年期,初中阶段)。 6. 性成熟的开始和性意识的萌芽时期是在(少年期,初中阶段)。 第十一章 一、判断题 1. 校长负责制就是校长一个人说了算。× 2. 学校管理的内容比较单一,主要是指教学管理。× 3. 学校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的实践性。√ 4. 学校的办学效益就是指办学的经济效益。× 二、单选题 1. 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归宿是(教育目的)。 2. 学校管理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3. 教职工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教职工代表大会)。 4. 学校管理工作必须讲求效益,做到低消耗、高质量、高速度,这是学校管理的(有效性原则)。 5. 运用工资、奖金、罚款、福利和信贷等手段管理学校工作的方法是(经济方法)。 6. 学校行政是指(学校内部的管理)。 7. 我国现阶段的中小学管理体制是(校长负责制)。 8. 以评价的注意力集中在学生还是课程设计与实施者,学校课程评价可以分为(科学主义评价和人文主义评价)。 9. 学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教学管理)。 10. 学校管理工作首先必须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是学校管理的(导向性原则)。 11. 以评价关注教育质量的影响源为出发点,学校课程评价可以分为(内适质量评价、外适质量评价和个适质量评价)。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