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2021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法理学》2021 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2094)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 有一法学流派认为,应当区分“书本上的法”与“行动中的法”,强调“行动中的法”才是真正 的 法。这一法学流派是()。 A. 自然法学 B. 分析法学 C. 社会法学 D. 行为法学 2. 最早依法建立和维护人民主权和基本人权制度的法律是()0 A. 奴隶制法 B. 封建制法 C. 资本主义法 D. 社会主义法 3. 按照是否准许自主调整,可以把法律规范划分为()0 A. 强行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 B. 命令性规范与任意性规范 C. 强行性规范与相对性规范 D. 命令性规范与逻辑性规范 4. 我国宪法第五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 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关于这一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o A. 该条是关于权利的规定,属于授权性规则 B. 该规定表明法律保护人的自由,自由也应受到法律的限制 C. 该条规定过于宽泛和抽象,并无实际作用 D. 该规定只对违法者有警示作用,对守法公民则没有作用 5o 我国《刑法》规定:“有配偶而重婚的,或者明知他人有配偶而与之结婚的,处 2 年以下有期徒 刑或者拘役。”其中的“处 2 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是该规范的()。 A. 假定部分 B. 处理部分 C. 制裁部分 D. 处分部分 6. 规范性法律文件系统化有多种方式,下而诸项中不属于其中的是()o A. 法律汇编 B. 法典编纂 C. 法规清理 D. 司法判例汇编 7. 在法律解释的分类中,历史解释是属于()。 A. 字而解释 B. 论理解释 C. 扩大解释 D. 学理解释 8. 下列关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法与道德总是一致的,不可能发生冲突 B. 法律与道德同属社会的上层建筑,关系密切 C. 法律与社会道德在本质方而和内容方而都是相同的 D. 法与各阶级的道德在实践中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9o 一个国家全部法律部门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可以被称为()。 A. 立法体系 B. 法学体系 C. 法律体系 D. 法系 10.我国的国家监督有多种形式,但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这种监督的是()o A. 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 B. 中国共产党的监督 C. 监察机关的监督 D. 审判机关的监督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有四个备选答案,其中有二至四个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 内。 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 2 分,共 20 分) 11.下列有关英美法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英美法系从大陆法系引入陪审团制度 B. 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C. 普通法是在衡平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12. 《物权法》第一百一十六条规定:“天然孳息,由所有权人取得;既有所有权人又有用益物权人 的, 由用益物权人取得。当事人另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法定孳息,当事人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取得;没 有约 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按照交易习惯取得。"关于这一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该规定属于构成性法律规则 B. 该规定含糊,起不到法的指引作用和预测作用 C. 该规定事实上允许法官可以在一定条件下适用交易习惯 D. 对“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等概念的解释应该首先采用论理解释 13.全国人大常委会 2001 年曾作出解释:《刑法》第四百一十条规定的“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 是指非法批准征用、占用耕地、林地等农用地以及其他土地。有关该法律解释的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o A. 该解释属于立法解释 B. 该解释的效力与刑法条文的效力相同 C. 该解释与司法解释的效力相同 D. 该解释的效力具有普遍性 14.下列行为中,属于法律行为的是()。 A. 抚养子女 B. 司法审判 C. 滥用权利 D. 交通违章 15. 张某有祖传的玉雕一尊,委托某拍卖公司予以拍卖。一家文化公司以 140 万元的价格买到此玉尊。 对此,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o A. 这个事件中有一种法律关系 B. 在拍卖过程中,拍卖公司和竞拍者的关系属于平权型法律关系 C. 在该案件涉及的法律关系中,法律关系的主体既有自然人也有法人 D. 在本案中,导致拍卖成交的客观情况是法律行为 16. 下列有关社会主义法的陈述中,正确的是()o A. 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B. 暴力革命是一种超越法制的人民权利 C. 社会主义法只是阶级专政的工具 D. 阶级专政理念与依法治国理念有内在矛盾 17. 关于法律与人权关系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o A. 保障人权是法治的核心内容之一 B. 人权可以作为判断法律善恶的标准 C. 人权实际上只能是一种实有的法律权利 D. 法律可以保障人权的实现,也可以阻碍人权事业 18.在我国,各级民族自治地方都可以制定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包括()。 A. 地方政府规章 B. 地方性法规 C. 自治条例 D. 单行条例 19.在我国,有权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法律案的机关和人员包括()0 A. 全国人大各专门委员会 B. 国务院 C. 中央军事委员会 D. 国家主席 20. 我国法律适用的基本要求包括()o A. 正确及时 B. 合法合理 C. 自然公正 D. 司法为民 三、 填空题(每空 2 分,共 10 分) 21. 法的基本要素包括法律概念、法律规则和法律原则。 22. 按照正式解释的效力范围不同,正式解释可以区分为个别性解释和规范性解释。 23. 我国宪法的修改,需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全体的三分之二以上的多数通过。 24. 划分法律部门的主要标准是法律调整对象和法律调整方法。 25. 我国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包括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 四、 名词解释(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26. 法的渊源:可以做多种理解,法理学中一般指法的形式渊源,(1 分)即指与法的创制方式相关的 法的外部表现形式。(4 分) 27.法律原则:是指作为法律规范的指导思想、基础或本原的综合的、稳定的原理和准则。(4 分)法 律原则是法的精神和内容的集中概括,反映了客观规律的要求,体现了法的价值目标。(1 分) 28.确认性规范:是指对在法律调整之前就巳经存在的各种行为方式和社会关系进行评价、确认和保 护 的法律规范(4 分)。与之相对应的是构成性规范(1 分)。 29.法的实施:是使法律规范的要求在生活中获得实现的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法的实现。(2 分)即将 法律规范的要求转化为社会主体的实际行为或社会关系,使法律规范的抽象规定具体化,把法律调整的可 能性变为现实性的过程。(3 分) 五、问答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30. 影响法的实施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法的实施和实现的程度总是受到复杂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社会环境可以对法的实施 可以起到积极作用,也可能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2 分)影响法的实施和实现的主要因素有: (1) 立法的“良善”程度影响法的实施状况。良法的社会认同程度会更高,白然更容易得到社会更 大 程度的支持和自觉服从,这种情形下国家执法的成本会更低,国家强制力的使用会更少些,而法的实施 程 度会更高。(2 分) (2) 国家执法力量的强弱影响法的实施状况。一个国家所能利用的执法资源越多,执法力量越强, 其 法律得到实施的程度就越高。如果没有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加以保证,纵有良法美制也不能自然得 到 实施。(2 分) (3) 社会主体的道德和守法意识水平影响法的实施状况。社会的守法氛围浓厚,社会的公共道德感 强, 人们的权利意识和法治意识强,法与社会道德的契合程度高,那么人们更容易白觉尊重和服从法律, 法律 实施的成本就低,实施效果则更好。(2 分) (4) 社会习惯和传统的惯性力量影响法的法律实施状况。在法律制度建构中,确认已有社会关系的 现 实状况,尊重社会风俗、习惯、传统或常规的法律法规,更容易被社会主体理解、接受和遵守。这类法 律 的实施成本会相对较低、法的实现程度会相对较高。(2 分) (5) 其他社会治理的水平影响法的实施状况。社会生活中总是有多种多样的社会治理方式,有多重 参 与治理的组织。这些组织的治理能力强了,正式的法律组织的压力就小了,这有助于法律组织更集中解 决 重大纠纷,从而也就提高了法的实施的质量。(2 分) 可见,只有这多种因素相互配合,相互协调,才有可能使得法律实施达到其预期目的,达到法律实施 的 良好社会效果。(1 分) 31. 当代中国的科学立法原则主要有哪些要求? 答:科学立法原则,要求立法工作尽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性,尊重和反映立法发展 的 规律性,要求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我国的基木国情出发,不唯书不唯上只求实。(1 分) 具体而言,这一原则要求: (1)立法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具体而言就是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国的立法工作 必须充分考虑到现实国情和实际,以此作为根本依据,而不能脱离、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4 分) (2) 立法工作必须从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需要出发。要反对脱离客观实际,主观主义地为 完 备法制而进行立法,甚至照搬照抄外国法律的倾向;也要反对在客观条件已经具备和成熟的情况下,不 积 极主动、抓紧时机去完备法制的倾向。(4 分) (3) 立法工作必须主观符合客观,加强调查研究。立法是人们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活动,而国家 建 设和改革开放的需要与可能是客观存在,要想使二者统一起来,立法者就必须使自己的主观符合客观, 加 强调查研究,深入、广泛了解社会发展的需要,倾听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这样才能使立法符合客观 发 展的规律,才能制定出符合客观需要的法律法规。(4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