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5-14 发布 |
- 37.5 KB |
- 6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文论专题》网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模板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儿童心理学》《文论专题》网 络课形考网考作业(合集)答案模板 《儿童心理学》网络课答案 形考任务(60 分) 阶段测验一 题目 1 概念题 01. 学前儿童心理学 答:以学前儿 童为研究对象,研究从受精卵形成到入学前这一成长过程中,儿 童生理、心理和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 特征和发展规律,以及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发展规律。 题目 2 概念题 02. 发展 答:发展是研究个体从受精卵开始 到出生、成熟、衰老的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特点和规 律; 简而言之,就是研究个体毕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题目 3 概念题 03. 个案研究法 答:个案研究要求对某个学 前儿童或幼儿园教师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收集相关材 料,分析其心理特征,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 进而进行准确的问题诊断与有效的干预行动。 题目 4 概念题 04. 跨文化研究法 答:跨文化研究法是在一 项研究中用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被试进行研究,从而了解文化因 素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在研究时通常选取文化差异较大的被试进 行比较。 题目 5 概念题 05. 纵向研究 答:纵向研究也叫追踪研究, 是指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对同一个或同一群被试进行重定 期的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题目 6 概念题 06. 横向研究 答: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 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 律或特点。 题目 7 概念题 07. 观察学习 答:观察学习是指通过观察他 人(榜样)的行为及其结果就能学会某种复杂行为,又称替代学 习、无尝试学习。 题目 8 概念题 08. 替代强化 答:替代强化是指由于观察到 别人的行为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也受到了相应的强化。 题目 9 概念题 09. 认知结构或图式 答:有组织的思维或行 动模式,可用来整合经验、解决问题。 题目 10 概念题 10. 同化与顺应 答:同化是指外在刺激适应 于个体内在心理结构的过程(将当前刺激纳入一个正在形成或已 经形成的结构中的过程)。顺应是指改变个体原有的认知结构以 适应外在刺激结构的过程(当他发现原有的图式不能适应新的刺 激时,就会改变自己原有的图式来应对新的刺激,这就是顺应)。 题目 11 概念题 11. 最近发展区 答:儿童的“现有发展水平” 与“通过成人的指导可能达到的水平”之间,就是儿童的“最近发展 区”。 题目 12 概念题 12. 社会生态系统论 答:美国学者布朗芬布 伦纳提出。他认为个体的发展处在直接环境(养育家庭)到间接 环境(社会文化)之间的几个环境系统中,每个系统都和其他系 统以及儿童个体本身发生交互作用,这种作用结果导致儿童不同 发展水平。个体的环境由里到外依次为微观系统、中间系统、外 层系统、宏观系统和动态变化系统构成。 题目 13 简答题 01. 学前儿童心理学研究包括哪些内容? 答:1.个体心理的发生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3.学前 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 题目 14 简答题 02. 科学儿童心理 学产生的标志是什么?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指的是什么? 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产生,以 1882 年德国生理学家普莱尔的 《儿童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 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支柱: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弗洛伊 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题目 15 简答题 03. 简述二十世纪的主要儿童观。 答:儿童是一个社会的人,他应该拥有基本的人权; 儿童是一个正在发展的人,不能把他们等同于成人,或把成人的 观念强加于他们,或完全放任儿童自然、自由发展; 儿童期不只是为成人期做准备,它具有自身存在的价值,儿童应 当享有快乐的童年; 儿童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他们在各种丰富的活动中不断建构自己 的精神世界,每个健康的儿童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幼儿才能的发展存在递减法则,开发得越早就开发的越多; 儿童的本质是积极的,他们本能的喜欢和需要探索、学习和成长, 他们的认识结构和知识及个性是其自身发展与环境交互作用过 程中自我建构的; 实现全面发展与充分发展,是每个儿童的权利,其先天的生理遗 传充分赋予了实现全面发展的条件,自由全面的发展才能实现充 分发展; 儿童的学习形式是多样的,如模仿学习、交往学习、游戏学习、 探究学习、操作学习、阅读学习等。成人应尊重幼儿各种学习形 式,并为他们创造相应的学习条件。 题目 16 简答题 04. 简述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答:1.遗传与环境之争。 2.发展的主动性与被动性问题 3.发展的阶段性和连续性问题 题目 17 简答题 05. 观察法的特点是什么?自然观察法与结构 性观察有什么不同之处? 答:观察可在自然环境中进行——自 然观察法——在自然的环境下对儿童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从 而获得心理和行为的发展变化规律; 观察也可在预先控制的情景中进行——结构性观察。自然观察法 是研究年幼儿童较好的方法,因为我们很难借助语言技巧研究婴 幼儿的心理和行为。它具有较好的生态效度,能更真实地向我们 展示儿童心理和行为 特征。 结构性观察是在实验室中涉及一个可能会促进某种行为发生 的情境,然后透过隐藏式的摄像机或单向玻璃观察儿童,看儿童 是否会表现出那种行为来。 结构性观察它使所有的被观察者都面临相似的情境。但它的 生态效度不如自然观察法。 题目 18 简答题 06. 调查法的特点是什么?有哪几种方式? 答:能够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使用方便,效率高,因此被广泛应 用于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中。调查可采用两种 不同的方式进行:访谈法及问卷法。 题目 19 简答题 07.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及其主 要特点。 答:感知运动期(0-2 岁)儿童通过感知和动作认识外界,创 造出动作图式(感知运动图式)以适应周围环境,这些动作图式 逐渐内化为心理符号,使儿童逐渐获得客体永久性,发展出延迟 模仿,并使儿童不再依靠试误的方法而是能借助表征解决简单的 问题情境。在该阶段后期,儿童建立了初步的因果关系概念,开 始认识到主体既是动作的来源,也是认识的来源。 前期运算(2-7 岁)由于符号和象征功能的出现,思维得以从 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表象思维和直观形象思维成为该阶段的主 导。儿童开始在游戏中创造性地使用语言和想象。该阶段的主要 特点是自我和泛灵论的思维。 具体运算期(7-11 岁)儿童能借助具体实物的支持,进行运 算。思维获得了内化性、可逆性、守恒性和整体性的特点。但是 还不能对假设性命题进行逻辑思考。 形式运算期(11、12 岁以后)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具体实物的 束缚,能进行抽象的、假设演绎推理。 题目 20 论述题 01. 请列举 20 世纪中期以来,对儿童教育教 养影响较大的基本理论流派,各个理论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 最具代表性的观点以及各理论流派对儿童教育教养的主要影响。 答:华生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反 应(R)的学习过程。坚信儿童没有任何先天倾向,他们要发展 成什么样子完全取决于他们所处的养育环境,取决于父母和其他 重要人物对待他们的方式,儿童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行为变化过 程,是由个人独一无二的经验锻造的,因此存在巨大的个体差异。 题目 21 论述题 02. 当一个 2 岁的儿童经常看到他的姐姐接 近并宠爱小狗,并且受到夸奖,他可能也会喜爱小狗,并与它们 建立积极的关系,请用班杜拉的理论解释这个学习过程。 答:班杜拉是美国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在其理论中最强调 的就是观察学习和替代强化。所谓观察学习就是通过观察他人的 行为而进行的学习。在他看来,儿童总是“张着眼睛和耳朵”观察 和模仿周围人们的那些有意的和无意的反应,观察、模仿带有选 择性。通过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的观察,儿童获得某些新的反应 模式,或调整、矫正了现有的反应特点。当一个 2 岁的儿童观察 到她的姐姐接近并宠爱小狗后,可能也会与小狗建立积极的关 系。 替代强化-由于观察他人的行为而受到表扬或惩罚,而使儿童 也受到相应的强化,当儿童看到他的姐姐爱护小动物,并获得了 夸奖,那么他以后也会尝试使用这种方法。 阶段测验二 题目 1 概念题 01. 遗传力 答:遗传力是指在一 定时间、一定群体的某些特征(如智力)的全部变异中,可以归 因于遗传差异的比率。 题目 2 概念题 02. 人格 答:个体在对人对己对事反映时显 示出的特有的模式,这个模式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和行为的稳 定而同一心理品质。 题目 3 概念题 03. 致畸因子 答:致畸因子指所有能对胎儿 造成损坏的因子。 题目 4 概念题 04. 阿普加量表 答:美国医生阿普加设计的 一种快速测定新生儿是否正常的量表。该量表由不同等级组成, 测量的内容包括心律、呼吸、肌肉弹性、肤色和应激反射。 题目 5 概念题 05. 髓鞘化 答:随着大脑细胞的分裂与生长, 一些神经胶质细胞开始产生髓磷脂,这是一种蜡状物质,它们把 单个神经元包裹起来,形成一层髓鞘,这个过程就是髓鞘化。 题目 6 概念题 06. 优势脑半球 答:在脑的偏侧化基础上, 儿童逐渐依赖某一特定半球执行某种特定功能,在此基础上儿童 形成了用手偏好,强烈的用手偏好反映了大脑某一半球具有更强 的功能,这一脑半球即个体的优势脑半球。 题目 7 概念题 07. “补偿性生长” 答:营养不良的儿童一旦获 得充足的营养,一般都会快速生长并追赶上正常的生长水平。 题目 8 简答题 01. 简述遗传对气质、人格的影响。 答:个体间的气质差异有其生物学基础,受遗传因素影响较 大,并表现出相对的稳定性。研究者发现:个体在活动量、注意 力,易怒性及社交能力等气质特征上,同卵双胞胎的相似性高于 异卵双胞胎。因此,可以认为,一些气质特征在很大程度上受遗 传因素的影响。 内向性/外向性就是一个受遗传影响很大的特质。移情能力在 一定程度上也受遗传影响。许多人格特质都有中等程度的遗传可 能性。当然,这一中等强度的遗传力也正反映了人格在很大程度 上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从遗传的观点来看,同卵双胞胎的遗传基 础完全一样,因此他们之间的不同,应该完全归因于他们之间的 环境差异。所以,环境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力也是非常大的。 题目 9 简答题 02. 简述儿童身体发育的不同步性。 答:儿童身体各系统的发育略有不同:身体各个系统的发育 都有自己唯一的、独特的发育曲线,生理系统的发育是一个不同 步的过程。 题目 10 简答题 03. 幼儿一般要经过几年的时间才能正确地 握笔写字。这一过程通常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三个阶段,一、 涂写 二、模仿和临摹 三、流畅书写 题目 11 简答题 04. 儿童 动作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儿童早期动作发展是否存在个 体差异?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基本趋势:由上至下——头、 颈、上肢的动作发展先于腿和下肢的发展:由近及远——近躯干 的肢体动作先发展,远离躯干的手、脚等后发展。存在个体差异: 动作发展早晚与早期运动经验有关; 还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以及成人的鼓励、期望和榜样示范不同所造成的差异。 题目 12 论述题 01. 举例说明遗传与环境的三种互动模式对 儿童发展的影响。 答:(1)被动的互动: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 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孩子提供的遗传基因, 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如爱运动的父母 可能将此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 庭环境。 (2)唤起性的互动:是指由于个体的遗传特征而影响了作用 于他的环境因素,具有不同遗传结构的个体,可能会唤起不同的 环境。如爱笑、好动的婴儿所接受到的注意以及社会刺激,与闷 闷不乐、消极被动的婴儿多; 老师可能更喜欢漂亮的婴儿,而忽略长相一般的婴儿。 (3)主动性的互动:是指主体在其遗传特征的影响下,对环 境因素进行自主的、有目的的选择、改变与创造。儿童会倾向于 选择那些自己能适应、能胜任的环境,这也使在相同的环境中的 儿童,各自拥有了不同的微社会环境,进而影响了他们的发展方 向与发展水平。例如,有社交倾向的儿童,喜欢邀请朋友到家里 来或到朋友家去,热衷于参加各种活动; 而回避型的幼儿会主动避免大型的社交活动,选择自己单独进行 的活动(如搭积木,看书)。 题目 13 论述题 02. 尽管胎儿生长的环境与子宫外的世界相 比是相对稳定的,但也有很多因素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请问影 响胎儿生长的环境因素有哪些? 答:(1)致畸因子。致畸因子 指所有能对胎儿造成损坏的因子。常见的致畸因子包括一些药 物,以及烟、酒精和一些辐射、化学污染。 (2)母亲的其它因素。 1)母亲的疾病。疾病会改变母亲的生理状况,恶化胎儿生长 的生理环境。 2)母亲的营养。营养良好的母亲在整个怀孕期内,健康状况 比营养不良的母亲好,她们贫血、流产、早产等的机会也更小, 胎儿发育更好,生出的孩子也更健康。 3)母亲的情绪压力。尽管母亲和胎儿之间的神经系统没有直 接的联系,但母亲的情绪状态还是会影响到胎儿的发育。 题目 14 论述题 03. 影响儿童早期身体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答: (1)遗传和激素:遗传在儿童期的身体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身高就是一种具有较强遗 传倾向的特质。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 素也是影响身高的重要因素。甲状腺(位于颈部)分泌的甲状腺素 也同时影响着儿童的生长发育。 (2)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有助于儿童的生长 发育。 (3)营养:人类营养的主要来源是食物,饮食不足与饮食过量 都可能导致营养不良。 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儿童身体发展必不可少的 营养。 (4)疾病:对于营养充足的儿童来说,一些常见的儿童疾病对 他们的身体发展都不会造成太大影响。儿童一般会出现补偿性生 长的现象。如果儿童是中度或严重营养不良的话,疾病对儿童生 长的消极影响将可能是永久性的,疾病和营养不良的恶性循环对 身体发育和认知发展的影响将是非常严重而不可逆的。 (5)受伤:儿童早期是意外伤害发生的主要年龄阶段。儿童受 伤发生于复杂的社会生态系统中,个人、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儿 童受伤的因素。 (6)情感:良好的情绪对身体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那些承 受太多压力、获得太少关爱的儿童在身体发展方面也可 能会落 后于他们的同龄人。“非器质性发育不良”和“心因性矮小症”两种 严重的生长紊乱就源自于情绪压力与爱的缺失。关爱和敏感细致 的照顾也是身体健康生长的必要条件。 题目 15 论述题 04. 宝宝 7 个多月,喜欢上爬行了,于是乎 家里到处都成了他的游乐场,因为宝宝的爬行,家里常常会弄得 一团糟,对此宝宝的爸爸妈妈既喜又悲。他们不知该如何应对, 请帮他们分析一下。 答:爸爸妈妈需要鼓励宝宝爬行。 爬行是人类动作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环,在婴幼儿爬行 阶段,要为他们创设安全,能提供丰富感知觉的探索环境,要合理 对待婴幼儿爬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挫折,并给予积极的支持,鼓励 孩子独立自主的探索行为,让他们在有重要意义的爬行阶段获得 充分的生理,心理成长. 鼓励的同时要给予宝宝一些约束; 在已有条件下鼓励宝宝爬行有助于促进宝宝的感知觉发展。 题目 16 论述题 05. 亮亮今年 4 岁了,在奔跑、跳跃、接传 球等能力方面明显落后于其他同龄孩子,亮亮妈妈想促进儿子动 作能力的发展,而有人却说孩子动作能力的发展与孩子的识字算 术能力相比并不重要,请结合“促进儿童动作发展”的相关知识谈 谈你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答:(1)运动是实现动作发展的基本途径。儿童渴望运动, 运动使儿童释放体能,心情愉快。所以,成人要多为孩子提供运 动的机会; (2)父母和教师的态度对儿童动作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批 评、挑剔孩子在运动或动作上的表现,那么就可能会打击孩子的 自尊心,阻碍孩子动作的发展; (3)目前,社会上过分强调儿童的符号能力及训练,反而忽视 了动作和运动能力的发展。 阶段测验三 题目 1 概念题 01. 视觉偏好法 答:指研究者同 时给婴儿呈现至少两种刺激,观察婴儿是否对其中的一个刺激更 感兴趣。 题目 2 概念题 02. 知觉整合能力 答:指能够根据一种感觉 特征,确认另一感觉通道所熟悉的刺激物或形式的能力。 题目 3 概念题 03. 感知运动图式 答:指用来达到目标的活 动的表征。这是最先出现的智力结构,包括抓握、抛掷、吸吮、 咬、敲击和踢等。 题目 4 概念题 04. 客体概念 答:指我们关于客体基本性质 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如客体永久性——当我们看不到某个物体 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 题目 5 概念题 05. 词义的过度扩张和词义的过度缩小 答: 词义的过度扩张,即儿童扩大了单词的外延和使用范围; 词义的过度缩小,是指儿童过于狭隘的使用某一词汇,缩小了单 词所代表的概念和内涵。 题目 6 概念题 06. 单词句 答:一周岁左右,婴儿开始能用 一个单词来代表一个完整的意义与他人进行交流。 题目 7 概念题 07. 电报句 答:双词句中省略了如助词、介 词等功能词,就像我们发电报时用的语言,如“我们跟狗狗一起 玩”,会被幼儿表达为“狗狗玩”,因此,这种句子也被称为“电报 句”。 题目 8 概念题 08. “妈妈语” 答:养育者与幼儿说的话,有许 多有趣的特征,这些特征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被称为“妈妈语”。 题目 9 简答题 01. 婴儿早期记忆的发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再认、再现是记忆提取的两种主要方式,儿童何时出现这些能力 的? 答:(1)表现在:对刺激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条件反射 和模仿行为。 (2)再认在婴儿期就己经出现了,再现(回忆)是在两岁左 右逐渐出现的。 题目 10 简答题 02. 举例说明同化和顺应。 答:C 婴儿拿到什么东西都放在嘴里,这是因为他们把这些 东西同化到了吸吮格式中,这就是同化。 当孩子看到成人玩不倒翁,认识到可以用推的方式玩这个玩 具时,下次再见到不倒翁,他就可能会试图去推它,而不是把它 放在嘴里,这就是顺应。 题目 11 简答题 03. 简述感知运动阶段的发展。 答:共六个阶段:反射练习阶段、初级循环反应阶段、次级 循环反应阶段、有目的的动作形成阶段、三级循环反应阶段、心 理表征阶段。 题目 12 简答题 04. 举例说明母亲会以哪几种方式对孩子不 正确的陈述作出反应。 答:有三种反应:(1)扩充。以某种纠正的或完整的形式复 述儿童的陈述; (2)重新塑造。以某种不同的结构重新阐述儿童的话语; (3)澄清问题。表示听者没有理解该叙述,要儿童再次进行交 流尝试。 题目 13 简答题 05. 简述儿童语言发展的影响因素。 答: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很多因素影响。从三 个方面讨论影响儿童语言发展的因素:生物学因素的影响、环境 的影响和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 题目 14 论述题 01. 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思维有什么特 点? 答:特点为自我中心性、前概念性、泛灵论、直觉思维、 分类能力。 题目 15 论述题 02. 影响幼儿智力发展的因素。 答:儿童早期经验会影响日后智力潜能; 家庭环境的质量和特点起决定性作用; 父母给予的关爱和温暖也是重要因素。 题目 16 论述题 03. 8 个月的拉拉饿了,妈妈还没回来,拉拉 开始哭闹,爸爸就给她放了一首巴赫的钢琴曲,拉拉安静下来, 可是 3 分钟后他又开始哭闹,爸爸就换了贝多芬的《命运》,拉 拉又安静下来。请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概念解释拉拉的反应。 答:当一个新异刺激出现时,婴儿会产生许多身体变化或反 应。但如果同样的刺激反复出现,婴儿的反应就会越来越弱,直 到完全消失。这样一个过程,就是习惯化的过程。此时,如果再 出现一个新的刺激,婴儿可能产生新的条件反射,这个过程被称 为去习惯化。 而拉拉一哭闹爸爸就给她不一样的刺激。因为前后 放的钢琴 曲差别较大,是不一样的刺激。所以拉拉才会安静下来。 题目 17 论述题 04. 咪咪的爸爸拿了她最喜欢的磨牙饼干, 把它放在了纸巾下面,然后向咪咪摊开他空空的手。10 个月大 的咪咪看起来很迷茫,没有找到饼干。请解释咪咪的反应——为 什么她有困难完成这个藏物任务? 答:客体概念是指我们关于 客体基本性质的内隐的常识信念,如客体永久性——当我们看不 到某个物体时,我们知道这个物体仍然存在。婴儿最初分不清自 我与客体,客体对儿童来说只是忽隐忽现的不稳定的知觉图像, 儿童不了解客体可以独立于自我而客观地存在。他们认为自己看 得见的东西才是存在的,看不见时也就不存在了。当某个玩具在 他眼前时,他知道它的存在,可是当这个物体不在他眼前时,他 就觉得这个物体似乎神秘地失踪了。本案例中的咪咪就是出于这 一阶段。18—24 个月时,婴儿才逐渐理解,当物体不在自己的 眼前或通过其他感官不能察觉时,它仍然是存在着的,这时,婴 儿获得了客体永久性。获得了客体永久性的婴儿,开始寻找玩具、 找妈妈,因为他知道,即便看不到妈妈,妈妈也存在,只是他不 知道她在哪里。 题目 18 论述题 05. 在家里 4 岁的小茜茜可以理解三轮车没 有生命,它自己不能移动。然而,当茜茜和家人一起去钓鱼时, 父亲问:“你知道为什么河水是流动的呢?”茜茜回答:“因为它是 活的,它想流动。”你怎样解释茜茜推理中的矛盾呢? 答:茜茜 的推理反应了幼儿思维缺乏逻辑性,泛灵论的特点。3-4 岁的幼 儿认为,所有的物体都是有生命的、有意义的,思维带有强烈的 主观色彩。4-5 岁以后,幼儿开始认识到,移动的物体才有生命。 六岁的幼儿认识到,有自发运动状态的物体才可能有生命。 茜茜四岁,已经认识到,只有移动的物体才有生命,三轮车 不能自己移动,所以没有生命,在她看来,河水是自己在流动, 所以认为河水是有生命的。倩倩的推理矛盾是这个年龄段特有的 思维特征。 题目 19 论述题 06. 母亲:怎么又吵起来了?你们俩不是争 这个就是抢那个,一点都不大方。 三岁:我不会抢。我大方,哥哥小方。 五岁:只能说大方,没有人说小方。 三岁:我大方。我的方好大好大。 五岁:我的方比你的大。 三岁:我的方更大。 五岁:我的方最大。 三岁:我的方最最大。 试以这两个幼儿的语言发展为例说明幼儿语言发展的几个方 面。 答:3 岁的幼儿已经有了惊人的语言知识和能力。 (1)在语音方面,3 岁的弟弟有了汉语语音的知识; 他能熟练地把一连串的杂音,分析为有意义的信息。当他听到一 个新词——“大方”,马上会重复为汉语语音的“大方”。 (2)在语意方面,3 岁的弟弟有断词的能力:他知道“大方一 点”应断为“大方”,而不会是“方一”,又能够从上下文领悟到一个 极抽象的概念“大方”是一种美德,还会使用“大”和“小”相反的含 意,创作一个新词——“小方”。 (3)在语法方面,3 岁的弟弟还掌握了句型变化的知识:他 知道如何表达“大、更大、最大、最最大”的层次。当 5 岁的哥哥 把“方”用在“我的方比你的大”的句型中时,3 岁的弟弟能进一步用 “更”来回答,表示他了解前一句是比较的句子。 (4)在语用方面,3 岁的弟弟似乎了解妈妈的第一句话只是 形式上的问句,不必回答,第二句才是反驳的重点。 阶段测验四 题目 1 概念题 01. 情绪与移情 答:情绪是人们 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移情指知觉到他人的情绪体验,并产生相应的情绪反应,也 就是对他人情绪产生共感的反应。 题目 2 概念题 02. 情绪理解 答:情绪理解——指儿童能识 别自己和别人的情绪,并理解情绪产生的原因和结果的能力。情 绪理解包括对情绪状态的理解和对情绪过程的理解。 题目 3 概念题 03. 社会性参照 答:社会性参照——当婴儿 处于不确定的情境中时,他们就会观察父母对这种情境的反应, 并利用得到的信息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这就是社会性参照。 题目 4 概念题 04. 情绪调节 答:情绪调节——是对情绪的 内部过程和外部行为表现所采取的监控、调节,以适应外界环境 和人际关系需要的动力过程。 题目 5 概念题 05. 依恋 答: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 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接触的倾向。 题目 6 概念题 06. 气质 答:气质是指在情绪反应、活动水 平、注意和情绪控制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稳定的质与量方面的差 异。 题目 7 概念题 07. 拟合模型 答:拟合模型——指父母的抚 养模式和抚养环境与儿童的气质之间的匹配。 题目 8 概念题 08. 自我认识 答:自我认识——指个体对自 己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会特征的认识,是对“我是谁”、“我 为什么是这样的人”等问题的回答。 题目 9 概念题 09. 自我控制 答:自我控制——指对优势反 应的抑制和对劣势反应的唤起。 题目 10 概念题 10. 性别概念 答:性别概念——儿童能分清 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并认识到性别是一种无法改变的特征。 题目 11 简答题 01. 简述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移情能力发 展的影响。 答:与其他情感能力的发展一样,养育行为也同样影响着同 情和移情能力的发展。积极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孩子移情能力的 发展。热情、敏感、善于鼓励孩子、更多表现同情心、关心他人 的父母,往往拥有一个有移情能力,关心他人,帮助他人的孩子。 父母除了可以向孩子示范同情心,对他人的关心外,还可以教孩 子慈善的重要品质,当孩子表达不恰当的情感时父母还可以进行 干预。而消极的富养方式很容易阻碍早期移情能力的发展。例如: 受到身体虐待的儿童与没受虐待的同龄儿童相比,更少表现出对 同龄人的关心,他们常常以害怕生气和身体攻击来回应沮丧,伤 心的同伴,这些儿童的反应模仿了他们父母的行为,他们的父母 也总是对他人(包括自己的孩子)的痛苦不敏感。 题目 12 简答题 02.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识别能力的发展。 答:(1)婴儿很早就注意到情绪的某些声音信号,并会给予 回应。(2)婴儿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识别和解释发展略晚。(3) 一岁半以后,婴幼儿已经初步掌握了一些有关情绪的词,情绪的 识别能力也迅速发展。(4)幼儿在 3 岁之前很难正确地命名图 片人物或木偶的表情,他们还是喜欢滥用“快乐”这个情绪标签。 (5)除了对面部表情的识别,幼儿还能对身体动作所蕴含的情 绪信息加以识别。(6)对混合情绪的理解在幼儿阶段也得到了 迅速的发展。 题目 13 简答题 03. 简述学前儿童情绪调节能力的发展。 答:(1)出生头几个月,照顾者调节着婴儿情绪的觉醒状态; (2)6 个月左右,婴儿对消极情绪的调节能力开始发展; (3)1 岁以后,开始使用一些策略减少不愉快情绪; (4)18-24 个月,开始有意识地控制那些让他们感到不舒服的 人和物。此时,他们也开始能处理一些挫折事件; (5)3-6 岁的幼儿情绪调节和控制能力越来越强,已经能够使 用很多策略来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题目 14 简答题 04. 简述情绪表达规则。 答: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时,社会成员要符合一系列的社会规 范。根据这些规则,人们可预测别人的行为,促进成员之间的交 流。即使是学前儿童,在大多数情景中,也要求遵循这样的情绪 表达规则,甚至要用不同的情绪来代替自己的真实感受。情绪表 达规则有四类:①最小化规则; ②最大化规则; ③面具规则; ④替代规则。 题目 15 简答题 05. 依恋与日后的发展有何关系。 答:依恋是婴幼儿最早形成的人际关系,这种关系非常稳定, 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也非常深远。首先,这种最初形成的人际关系 模式,可能是个体成人后发展人际关系的基础。其次,依恋会影 响未来的心理健康。第三,依恋关系具有代际传递性。 题目 16 简答题 06. 气质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但为什么 儿童的气质也会表现出一定的不稳定性? 答:第一,气质本身 会随着年龄的发展而发展,早期的行为会被整合到新的更复杂的 系统中。第二,某些行为的意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而这 些行为反映了气质的特点。第三,环境对气质也有一定的塑造作 用。 题目 17 简答题 07. 如何对待孩子的“物权意识”? 答:“物权 意识”表明幼儿已经有了自我认识,建立了自我概念。对此,父 母应持保护性的态度,多给孩子一些理解和宽容,用各种策略引 导孩子服从那些必须服从的规则,而对孩子们不违反规则的自我 坚持,则给以鼓励、接受和支持。 题目 18 简答题 08. 自尊是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 什么是自尊?学前儿童的自尊包括哪几个维度? 答:自尊是个 体,对自己的价值判断和由此产生的情感体验,自尊是自我发展 的重要方面,它影响着我们的情感经历,将来行为表现以及长期 的心理调整,儿童的自尊包括学业能力,运动能力,社会能力, 外表长相,行为举止。 题目 19 简答题 09. 依恋是婴儿最早的社会关系,依恋有几 种类型?其表现如何? 答:依恋有四种类型 一、安全性依恋: 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会独自探索,母亲离开会引起他们明显 的不安。当母亲返回时,他们对母亲有温暖的回应。如果有母亲 在场,他们对陌生人很随和大方。如果感到很压抑,那么这类婴 儿常常会寻求身体接触来缓解压力。 二、抗拒型依恋:这类婴儿在母亲要离开之前总显得很警惕, 有点大惊小怪。如果母亲要离开,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度的反抗, 但是与母亲在一起时,又无法把母亲作为安全基地这类婴儿见到 母亲回来就寻求与母亲的接触,但同时又反抗母亲的主动接触, 似乎在责怪母亲的离开。这类婴儿对陌生人有比较强的戒备,甚 至当他们的母亲在场时也不例外,这类婴儿不容易被抚慰。 三、回避型依恋:对这类婴儿来说,母亲在不在无所谓。母 亲离开时,他们并没有特别紧张或忧虑的表现,母亲回来时,他 们往往也不予理会,有时也会欢迎母亲的到来,但只是短暂的接 触一下。这类婴儿接受陌生人的安慰,就像接受母亲的安慰一样。 实际上这类婴儿并未形成对人的依恋,所以也有人称为“无依恋 的儿童”。 四、组织混乱或方向混乱型依恋:婴儿在陌生人情景中表现 出混乱和无目标,没有一个清晰的行为模式,对分离后的重逢, 经常有一些不一致的古怪的行为反应。在美国有 5%到 10%的婴 儿在陌生环境中表现出极度的压抑,这种类型可能是最不安全 的,这个类型混合了抗拒型和回避型依恋的模式,这类婴儿似乎 对要接近还是要回避照顾者犹豫不决,当母亲回来时,这些婴儿 看起来不知所措有时他们会在接近母亲的过程中,因为母亲的接 近而突然跑掉。 题目 20 简答题 10. 简要分析性别差异形成的原因。 答:(1)生物社会理论; (2)社会学习理论; (3)认知发展理论和性别图式理论; (4)整合的理论. 题目 21 论述题 01. “豆豆 14 个月时会当着很 多大人和小孩的面,跟着“小螺号”的调子开心地边唱边跳,可是 24 个月时,他跳了几步就会停下,并且用手遮住脸”。为什么豆 豆的行为会有如此的改变?对此豆豆父母的应取怎样的反应方 式和评价方式。 答:(1)从 2 岁开始,豆豆已经产生了自我,意识到要对自 己边唱边跳的行为进行评价。这时,他就会产生诸如羞耻感、窘 迫感之类的自我意识情绪,“并且用手遮住脸”。(2)一般而言, 成功会使儿童表现出自豪感,失败会使儿童表现出羞愧感,这些 表现都依赖于父母的反应。对此,豆豆的父母应该进行更多的积 极评价:在孩子成功时进行表扬。那么,豆豆就在成功时表现出 更多的自豪感,而在失败时表现出较少的羞愧感。 题目 22 论述题 02. “朵朵是一个困难型气质的幼儿,他容易 焦虑、紧张,对新的生活常规(如 4 岁了,需要一个人睡在自己 的房间了)难以适应; 他的父母在要求他遵守规则的过程中,能保持镇定、平静,能控 制好自己的情绪,并允许孩子放慢脚步、慢慢适应新的生活日常, 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孩子就不再那么暴躁、焦虑、拒绝和适应 不良了”。试用托马斯的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气质的拟合模型说 明这个案例。 答:(1)许多父母在教养困难型气质的儿童时也会变得易怒、 不耐烦,要求苛刻、还可能采取惩罚的管教措施。但是,这样的 教养态度和教养方式与困难型儿童的气质类型并不拟合,于是, 孩子变得更焦虑、紧张,对父母的惩罚措施也更抵抗。事实表明, 如果父母在教养时总是不耐烦、生气、要求苛刻、采取惩罚手段, 那么,困难型气质的儿童在日后往往会继续保持困难型气质的特 点,并出现行为问题。(2)拟合模型告诉我们,孩子带着独特 的气质来到这个世界,成人必须接受它、适应它。父母既不能总 是表扬孩子的优点,也不能一味指责孩子的过错。无论孩子是哪 一种气质类型,父母都要为孩子提供一个安全、接受、认可的家 庭氛围,和一个与其气质拟合的抚养环境,以帮助孩子发展他们 的优势领域。 阶段测验五 题目 1 概念题 01. 社会化 答:社会化——是儿 童获得他所在的社会的价值标准、行为准则和行为技能的过程。 题目 2 概念题 02. 隔代教养 答:隔代教养——就是有祖辈 父母照顾孙辈孩子的现象。 题目 3 概念题 03. 同伴 答:同伴就是指儿童与之相处的、 具有相同或相似社会认知能力的人。 题目 4 概念题 04. 同伴互动 答:年龄相同或相近的儿童, 由某种共同的活动引发,并在活动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就是 儿童的同伴互动。 题目 5 概念题 05. 平行游戏 答:平行游戏——儿童单独玩, 但是他选择的活动自然把他带到别的孩子中间。 题目 6 概念题 06. 联合游戏 答:联合游戏:帕腾的学前儿 童游戏分类中的一种。一些儿童一起做游戏,商借玩具,但彼此 并不协作。小组里所有儿童从事同样的或类似的活动,但没有分 工,也不对活动目标或结果进行组织。游戏者并不想使个人的兴 趣服从小组的兴趣,相反,每个儿童都不管别人,只凭自己的愿 望游戏。 题目 7 简答题 01. 简要分析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 答:1.社会因素 社会因素包括社会治安状况、人口密度、 家庭结构、消费心理等。例如,人口密度高的地方对住房需求多, 价格也就较高; 家庭结构趋于小型化增加了家庭单位数量,从而引起住房需求的 增加,也会抬高住房的价格。人们消费心理的变化也影响着房地 产的设计和开发建设,当人们消费心理倾向于经济实用型的时 候,房地产的设计和开发都会以降低成本和售价为目标。当人们 消费心理趋于舒适方便时,房地产开发则注重功能的完善和居住 环境的美化。虽然这可能会增加开发成本,但同时也提高了售价。 2.政治因素政治因素是指会对房地产价格产生影响的国家政 策法规,包括房地产价格政策、税收政策、城市发展规划等。例 如,目前中国政府正通过制定政策法规致力于减少房地产开发和 交易过程中的各种不合理收费,从而降低住房价格,使之与广大 居民的收入相匹配。 3.经济因素 经济因素包括宏观经济状况、物价状况、居民 收入状况等。例如,当经济处于增长期时,社会对房地产的需求 强烈,其价格也水涨船高。当经济处于萧条期时,社会对各种房 地产的需求减少,价格自然会下降。物价水平和居民收入水平也 与房地产价格呈同向变动。 4.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包括房地产所处地段的地质、地形、 地势及气候等。例如,地质和地形条件决定了房地产基础施工的 难度,投入的成本越大,开发的房地产价格就越高。气候温和适 宜、空气质量优良的地域,其房地产价格也会比气候相对恶劣的 地域高。 5.区域因素 区域因素包括交通状况、公共设施、配套设施、 学校、医院、商业网点、环境状况等。例如,地处交通便利城区 的房地产价格较高,交通不方便的郊区则价格偏低。对于商业房 地产,区域因素尤其重要。繁荣的商圈区域内的房地产价格高昂, 因持有这些区域的房地产而取得的租金收入不菲。 6.个别因素 个别因素是指影响某个房地产项目的具体因素, 包括建筑物造型、风格、色调、朝向、结构、材料、功能设计、 施工质量、物业管理水平等。功能设计合理、施工质量优良、通 风采光好和良好的朝向等因素都会相应地在房地产价格上体现 出来。 题目 8 简答题 02. 父亲与孩子和母亲与孩子的互动方式有哪 些不同? 答:父亲倾向于和孩子玩耍,而母亲则倾向于照顾孩 子。所以父亲的角色更可能会向孩子展示“竞争性”和“独立性”这 两种品质,母亲的角色则倾向于赋予孩子“公平性”和“安全感”这 两种品质。 在与孩子玩耍时,父亲更重视设立规则,母亲更重视为孩子 创造安全环境。 如果只有父亲的教养起作用,孩子可能会回避风险,减少很 多亲身体验,这会使他们人生无法取得进步。 在父亲保护过于强势的家庭中,孩子普遍比较软弱,安于现 状,不肯冒险; 如果只有母亲的教养起作用,孩子可能会不考虑后果就参与冒险 活动,因为他有足够的安全感,但没有“限制”。在母亲保护过于 强势的家庭中,孩子会不太重视社会规范,轻视甚至践踏他人利 益。 只有父亲和母亲的养育方式结合,才能使孩子的成长处于一 种平衡之中。 题目 9 简答题 03. 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儿童的发展,父母 教养方式中有几个维度和类型? 答:一般把教养类型划分为四 种: 第一种:权威型 这是一种具有控制性但又比较灵活的教养方式, 也可称之为民主型。这种类型的父母会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 并且会谨慎地说明要求孩子遵守的原因,保证孩子能够遵从指 导。权威型父母,会努力“看见”孩子的需求,更多地接纳孩子的 观点并给以回应。他们还会征求孩子对家庭事务的意见。因此权 威型父母能够认识到并尊重孩子的观点,以合理、民主,而非盛 气凌人的方式去引导孩子。 第二种:专制型 这是一种限制性很强的教养方式。通常父母 会提出很多种规则,希望孩子严格遵守。一般他们不会跟孩子解 释这些规则的必要性,而是强制性迫使孩子去顺从。孩子顺从便 好,不顺从就是直接惩罚。专制型的父母,往往无法敏感觉察到 孩子的冲突性观点,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将他们所说的话当做法 律,接受他们所给予的一切(常常他们会过度相信自己,并且认 为我都是为孩子好),并尊重他们的权威。 第三种:纵容型 这种教养方式就是我们常说的溺爱型。是一 种接纳且放纵的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有较少的要求,允许 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冲动,但不能够密切监视孩子的行 为,很少对孩子的行为作出坚决的控制。缺乏规则,无限制满足。 尤其在物质满足上缺少限制。 第四种:未参与型 这是最不成功的教养方式。父母大量缺席 就是典型的未参与。比如那些父母为了自己的事业而奋斗,完全 顾不上管孩子的; 还有些父母长期务工在外把孩子丢给老人的。它是一种非常放任 且具有较低要求的教养方式,这种类型的父母,要么会拒绝孩子 的要求,要么会由于过度关注自己的事情而对孩子投入极少的时 间和精力。 题目 10 简答题 04. 幼儿的游戏是观察幼儿同伴交往行为的 重要活动,试用巴顿对幼儿游戏行为的观察简述同伴交往行为的 发展。 答:幼儿的同伴互动大都反映于他们的游戏行为中。巴顿在 自由游戏时观察了 2-4.5 岁的幼儿。她的观察发现,随着年龄的 增长,同伴交往的复杂程度越来越高,根据游戏中社会性由低到 高的次序,她将幼儿在自由游戏活动中的行为分成以下六种:非 游戏、单独游戏、旁观者、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或有组织 的互补游戏。巴顿的观察发现,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过程是:独 自游戏(2 到 2 岁半)→平行游戏(2 岁半到 3 岁)→联合游戏 (3 岁半到 4 岁半)→合作游戏(4 岁半以上)。可以看出,随 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游戏活动中的复杂性和互动水平也越来越 高。当然,单独游戏在整个学前阶段一直都很普遍,但这种游戏 并不是儿童社会性不成熟的表现。另外,虽然这几种游戏形式是 随幼儿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出现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一种形式的游 戏会取代前一阶段的游戏形式。3-6 岁的幼儿出现了更高社会互 动水平的游戏行为,但单独游戏和平行游戏仍是该年龄阶段的主 导游戏。 题目 11 简答题 05. 简要分析电视对幼儿发展的消极影响。 答:(1)媒体暴力对幼儿发展的影响。媒体暴力会增强儿童 的攻击或反社会倾向: ①儿童的情绪很容易受到情境的刺激而引发某种兴奋状态,如果 此时儿童正面临一个可能诱发攻击反应的情境时,那么,这种兴 奋状态很可能被他们解释为生气,进而增强他们的攻击行为。 ②电视上的攻击者会成为孩子模仿的对象,经由观察学习, 儿童很容易学会许多他不知道的或没有想要表现的暴力动作。而 且他们难以理解电视节目中,先前攻击别人的人与他们后来所受 到的惩罚之间的关系。 ③在特定的年龄段中,一些儿童对某些电视情节的记忆会尤 为深刻,不仅会模仿影片中的动作,还会幻想和无意识假设自己 身处同样的环境当中。通过这样的想象,儿童在与同伴的互动中 会渐渐失去平等意识,产生对周围同伴的控制欲,表现在行为中 则出现侵占性和攻击性行为。媒体暴力会对儿童产生深远的影 响:儿童可能会对暴力产生“免疫”,在暴力场景中更不敏感、无 动于衷; 他们会逐渐接受这种观念,即暴力是解决问题的途径之一; 儿童也可能会模仿他们在电视节目中看到的暴力行为; 认可、喜欢、崇拜某个角色,该角色可能是受害者也可能是侵害 者,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角色将对孩子的行为特征与个性发展产 生巨大影响。 (2)电视对家庭互动的影响。电视的出现使家庭中其它休闲 活动如游戏及全家人出外旅游的时间减少了,有些父母还把电视 当作幼儿的电子保姆。社会生态系统论的代表人物布朗芬布伦纳 认为,幼儿是在与家庭成员的互动中,在游戏、谈话、家庭活动 及争论中学习、成长的,但电视切断了儿童走进人际互动的通道。 此外,电视还是社会刻板印象的来源。幼儿对各种人群概括性的 印象深受他们所看的电视节目的影响。此外,由于幼儿不太了解 广告商的操纵(贩卖)意图,所以电视中的广告信息也会影响儿 童对某些玩具、服装、快餐产品的兴趣,影响他们的消费行为。 题目 12 简答题 06. 幼儿园教师是怎样影响幼儿发展? 答: 一、教学内容有时候也会对幼儿的心理产生伤害 在教学内容的 选择上,如果我们不注意它的适应性,很可能就 zhidao 会出现某 些教学内容对大多数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来说是有益的,而对少 数或者某个幼儿来说则是有害的。 二、对幼儿的心理伤害,有时候往往是我们很难意识到的 由于 我们心理卫生保健意识不强,在教育活动中,很多版时候,我们伤 害了幼儿的心理,但是我们并没有觉察到那是一种伤害。 三、有意的心理伤害在幼儿园中确实存在,但这又确实是不应 该的 如果我们细心观察,我们就会发现,我们教师对幼儿的心理 伤害,不仅有无意的伤害,而且还有有意的伤害。 四、教师的不慎言语有时也会造成对幼儿心理的伤害 我带学 生到某幼儿园见习时曾见过这样的情况,在一个班里,有三位从农 村来的小朋友经常被其他小朋友孤立。 五、教师的偏爱对全体幼儿的心理都是一种伤害 偏爱是指教 师不能把爱公平地撒向每一个幼儿,而出现的权厚此薄彼的一种 情感偏向。 题目13 简答题07. 简要分析幼儿园课程对幼儿发展的影响。 答:良好的幼儿园课程有利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能促进孩 子的认知发展。但是即便如此,一些发展心理学家还是认为,幼 儿园没有必要让儿童过早地接受正规的教育,幼儿应有足够的时 间自由玩耍,并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完成自己的社会化过程。学前 阶级段太过强调正规的学业学习是不必要的。正规的学业学习并 不是幼儿学习、成长的最佳方式; 鼓励自由游戏、讲故事和表演等活动的非学业取向的幼儿园教 育,更有益于幼儿的认知发展,有利于儿童的社会性发展,还有 利于幼儿的幼小衔接。这类活动让幼儿有机会在社会互动的实践 中,学习诸如沟通技巧及对规则的尊重、责任与任务意识等,而 这些特质可以更好地协助儿童更快地适应小学正规学校里的团 体学习生活。 题目 14 论述题 01. 家庭功能是影响儿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 一,什么是家庭功能?在和谐健康的家庭中,家庭功能有什么特 点? 答:从从家庭功能的执行过程来看,家庭功能是指家庭为 其成员提供一定的环境条件,以支持他们在生理、心理,社会适 应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如父母要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等方 面的物质条件,还要为他们提供健康成长的教育教养条件。 从家赶功能的结构来看,家庭功能就是家庭系统中家庭成员 的情感联系、家庭规则、家庭沟通以及应对外部:事件的有效性, 包括家庭成员间的感情关系、相互关怀、应对能力、家庭凝聚力 以及在家庭应对外界压力事件中所体现的家庭生活质量。 实现家庭基本功能和完成家庭基本任务的能力主要表现在 6 个方面: (1)家庭功能执行情况良好的家庭,面对家庭问题时,有较强 的问题解决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强); (2)家庭成员间的沟通顺畅,每个人都能坦诚相待,言所欲言、 知无不言(家庭沟通顺畅) (3)家庭角色界限清晰,分工明确,既没有人越俎代庖,也没 有人推卸责任〔家庭角色分工明确) (4)家庭成员间互动充分、情感交流深人,经常有爱与相互接 受的身体的、语言的沟通如拥抱等(情感反应能力强) (5)家庭成员间有较高的情感卷入。家庭成员对家庭有较高的 认同,家庭成员间也有较高的接纳和认可(情感卷人程度高); (6)家庭中每个成员都会有意识的控制自己的行为,在情绪激 动的情况下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冲动(行为控制能力强)。 题目 15 论述题 02. 试分析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答:(1)父母自身的因素:童年期的生活经历会影响成年后 为人父母者的教养行为。童年期父母对我们的教养态度和教养行 为也相应地成为了我们对孩子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发 生代际传递的现象; 父母的人格特质也会影响其教养方式; 母亲对怀孕的态度可能会影响日后对于婴儿的照顾行为与敏感 性,此外母亲接纳母亲角色的程度、父母亲为人父母的信心等, 也都是影响父母教养方式的因素。 (2)父母的社会经济地位因素:存在于家庭内外的压力因素, 往往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行为方式与态度。母亲过分热衷于工 作,或是一些生活事件,都可能导致他们教养行为的改变。家庭 内外的支持系统,也是非常重要的,它们可能成为父母舒解压力 的管道,进而改善父母的教养行为。一般而言,低收入家庭中, 较多采用限制与专制的管教方式,而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中, 更多地采用诱导式的纪律约束方式、温暖开明的教养方式。这种 差异,在男孩身上比在女孩身上表现得更明显。 (3)孩子自身的因素:孩子的先天气质特征是影响父母教养 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孩子的身体特征、仪表是影响父母行为的 另一因素。亲子之间由于长期共同生活所发展出来的对于对方的 态度,也会影响双方对对方行为的解释或期待,进而影响双方的 互动。教养行为也常常是动态的。孩子的年龄不同,父母的教养 方式也随之不同,孩子的年龄越小,父母越多地扮演管辖监督者 的角色,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亲子关系亦趋向平等。 题目 16 论述题 03. 妈妈看到 5 岁的毛毛有几次和小朋友玩 的时候,因为和小朋友抢玩具,和小朋友发生冲突,而毛毛又总 是吃亏,甚至挨打,毛毛的妈妈担心毛毛受到别的小朋友的“欺 负”,以后就尽量不让毛毛和小朋友一起玩,带着他和大人一起 散步、跳舞,请你根据“同伴关系对幼儿发展的影响作用”来分析 毛毛妈妈的做法是否恰当,为什么? 答:不恰当。同伴关系是 幼儿在未来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重 要力量。幼儿之间的交往是构成个人的生活空间和环境的重要因 素。它对幼儿十分重要,是幼儿生活中经常需要面对的状况。而 同伴交往比起成人交往更有利于幼儿扩展知识,丰富知识、拓展 思维,发展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和社会 交往能力。 幼儿之间亲密的交往关系,有利于幼儿优秀品质的的形成, 可以增加幼儿之间彼此的信任,面对生活会更加乐观,从容。在 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冲突是时常发生的,而争吵,打架更是 幼儿生活中普遍出现的现象。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都是家庭对幼 儿需要关注的。在幼儿园,如果需要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必须 认识到幼儿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性,教师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身 份,学会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才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以达到预期 的教育目标。 要注重培养幼儿之间的良好关系,这样才会使家庭氛围变得 和谐,美好起来,也能是孩子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相反 的,如果幼儿时间的关系变得不友好,那么,就会对孩子产生一 些不好的心理,例如:自卑,胆小、孤僻等,不利于孩子的成长 过程。所以,作为幼儿的家长和老师,身上肩负着重大的责任, 由着义不容辞的义务 题目 17 论述题 04. 每个人都需要有朋 友,儿童不仅需要有足够的同伴关系,还需要亲密的友谊关系。 朋友是儿童重要的社会化代理人之一。试分析友谊对幼儿发展的 影响。 答:友谊影响儿童的许多方面,对友谊重要性的研究从是否 拥有朋友一个维度扩展到多个维度,包括儿童是否拥有朋友,朋 友的特征以及友谊的质量等。从友谊与学业成绩、人格适应、社 会行为、情绪调节、身心健康等方面探讨友谊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话题讨论(40 分) 第一次 话题讨论 一位幼儿园教师建议父母:不要太担心孩子们 之间的冲突,冲突只表示 他们遇到了问题并开始尝试处理问题, 孩子们可能会有建设性地解决他们的冲突 并从中获得成长。请 问这位教师认为儿童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谈谈你的观点。 答:教师认为儿童是主动的机体模型认为儿童是主动的、开 放的,是一个有机体儿童会主动地东来和自我创原有的经验经由 儿童主动地加工而被或小横手,所以儿童具有很强的变通性和可 望性,父母应该给予孩子们更多的自由,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 发展老师则应该是用发现法进行教学,让孩子自己探索和学习,微 化知识的内容体系,尽量诚少约束和规则,老师起到引领和支持作 用 第二次 话题讨论 怀孕了两月的文清对自己腹中的胎儿很好 奇,她说:“我现在看起来还不像个孕妇,这是不是表示胎儿还 没怎么发育?胎儿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呢?”请你给她一些答复。 答:现在胎儿器官已经开始有明显的特征,手指和脚趾间看 上去有少量的蹼状物,他(她)像跳动的豆 子一样开始有运动。孕 2 个月末时,胎儿已经能辨别头、躯干的轮廓,尾巴也小了一些, 眼睛、耳朵、 口唇大致出现,已经有脸的轮廓,但眼睛还分别 长在两侧,骨骼还是软骨状态。心、肝等内脏已经初具规模,大 脑在迅速发育中,羊膜腔里有羊水,胎宝宝好像漂浮在上面。 第三次 话题讨论 5 岁的浩浩已经认识很多字了,他甚至能 自己读他喜爱的故事书了。可是他经常念错字,如把“倩”读成 “青”,把“兢兢业业”读成“克克业业”等,妈妈担心这样下去,会影 响他以后汉字的学习。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答:出现这样的 现象很正常,几乎所有的孩子在刚刚开始认汉字时都会有类似的 情况,他们可能还会把“打”说成打针,“阳”说成太阳。对汉字有 兴趣,愿意多读多看,是一个好现象。 但孩子总是容易辨认出事物的突出明显的特征,比如提到小 白兔,他想到的就是长耳朵,提到大象,他立刻想到长鼻子,而 不会去注意一些细节信息。他们观察事物也常常表现得有些马虎 大意。因为他注意不到形近字的细微差别,才成为把倩读成青, 把兢兢业业念成克克业业; 同时孩子认识新事物的时候,也喜欢和自己熟悉的东西相联系, 所以他会执著地把“打”说成打针,“阳”说成太阳。爸爸妈妈千万 不要过多指责孩子,这样会打击孩子的学习热情,让他对学习书 面语言产生反感。家长应当引导分析字有哪些不一样,告诉他正 确读音,并鼓励他念正确。 第四次 话题讨论 3 月份刚刚插班进入你们小(1)班的涛涛, 每天还没进幼儿园就开始哭,好容易被他爸爸安抚下来,可是一 进班级见到你就又开始哭,两周以后,他仍然不太适应,他不喜 欢你抚摸他的头,有小朋友靠近他,他也会很警觉,不愿意参与 你组织的集体活动。请用学习过的有关气质的知识,来解释这个 孩子的情况。你准备用什么样的方法帮助他适应 答:(1)分析 气质的定义,涛涛的气质可能是退缩的、适应慢的、反应阈限低 的(敏感的); (2)气质与教养行为的适配性原则(耐心、不催促、接受、关 爱、放慢速度等)。 我准备先不要急于肢体接触涛涛,先找个和他的气质差不多 的去和他接触; 当看见我哭时先拿个他喜欢的东西转移注意力,暂时离开; 多做有趣的实验,游戏。 第五次 话题讨论 5 岁的嘟嘟是个聪明的孩子,他上课注意 力集中,接受力强,还认识许多汉字,他还非常友好,喜欢帮助 别的小朋友。但是他也有缺点,比如他兴奋时会大笑,上课时也 如此; 他还喜欢折纸飞机,在别人画画的时候,他扔他的纸飞机。请问, 对这个孩子,老师会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教师的教育方法会 不会影响他的自我评价和同伴对他的评价? 答:教师对儿童行 为的反应或评价,也会影响儿童在同伴中的声望,进而间接的影 响儿童的同伴关系。幼儿园教师对幼儿在同伴中的地位有重要的 影响。老师对孩子的消极评价可能导致孩子被同伴拒绝,而在幼 儿园或小学入学初期被同 伴拒绝的儿童,可能会延续他们“被拒 绝者”的地位,在以后的生活中也会遭遇拒绝,并由此产生各种 适应问题。所以,一方面教师必须对有破坏性的行为做出必要的 反应,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尝试使用行为矫正的策略而非批评、 责骂儿童的方法对儿童的消极行为予以矫正,并及时称赞这些儿 童合宜的行为。 《文论专题》网络课答案 形考任务 1 题目 1 著名的改良派 人士梁启超提出文艺的四种社会作用即:薰、浸、刺、提。所谓 “刺”,指的是文艺作品培养接受者审美接受能力的作用。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2 孔子所说的“兴”的含义,就是通过艺术形象的譬 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曲隐的 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3 孔子的思想,可以说是以“仁”为内容,以“礼”为形 式,以“中庸”为准则,所以也被称为“仁学”。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4 “兴观群怨”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一种共同规 律,就是在孔子那里主要是针对“用诗”,即发挥文艺社会作用而 提出的“兴观群怨”,在后世都逐渐与“作诗”结合起来,使“兴观群 怨”不仅成为对文艺社会作用的一种自觉认识,而且成为对文艺 创作的一种明确要求。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5 孔子的思想主要保存在《论语》中。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6 庄子的“言不尽意”说对后世的影响深远而巨大,北 宋欧阳修的 就是例证。 选择一项: A. 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 B. 言有尽而意无穷 C. “状 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 D. 文已尽而意有余 题目 7 通过艺术形 象的譬喻,引发人的联想,并进而使人领会到某种类似的,深微 曲隐的思想感情,从而在精神上受到感染和熏陶,这是 。 选择一项: A. 兴 B. 怨 C. 群 D. 观 题目 8 明末清初的王夫之特别重视 文艺的审美情感特征,他将“兴观群怨”称之为“ ” 选择一项: A. 四情 B. 四义 C. 四教 D. 四学 题目 9 孔子的文艺观是他 的“ ”思想在文艺方面的鲜明体现。 选择一项: A. 礼学 B. 义学 C. 诗学 D. 仁学 题目 10 “兴观群怨”说是孔 子“ ”文艺观的代表。 选择一项: A. 诗教 B. 礼教 C. 德教 D. 仁教 题目 11 怎样理解庄子的得 意忘言? 答:《庄子·外物》:“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言 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得:得到。言:语言。原意是言词 是表达意思的,既然已经知道了意思,就不再需要言词。后比喻 彼此心里知道,不用明说。 题目 12 “通变”说对文章写作有哪些启迪? 答:《通变》从“通” 和“变”的辩证关系来论述文学的继承与革新不可偏废,这是正确 的。针对当时的创作倾向,提出了矫正时弊的主张。刘勰在探讨 文学的发展时,发现了文学自身发展的规律,即由质到文的必然 性。因此他主张要克服形式主义倾向,不能用否定文学的基本特 征、不许文学发展的方法,而只能顺其规律加以引导。其基本办 法就是讲“通变”。选自《刘勰·文心雕龙·通变》 通变说是《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支柱之一。通指会通,变指适 变。通变说探讨的是文学发展中继承与革新问题。 题目 庄子“言不尽意”说到《易传·系辞》、魏晋玄学,由陆机 到刘勰、钟嵘,再由司空图到严羽、王士禛,最后到王国维,这 一条线索基本是循庄子“言不尽意”说的美学、文论史影响来勾勒 的。你怎样看待“言不尽意”? 答:在“言不尽意”的基础上,庄子 提出了“得意忘言”的观点,通过“筌-鱼”、“蹄-兔”等生活实例的类 比,庄子形象表述了 “言-意”之间一种本质性的手段与目的的关 系,语言文字也是人们用来把握文艺作品意思的手段或工具,它 们都各有各的目的,但语言文字和它所要表达的意思也不是一回 事,从根本上说,“言”是言筌、工具、梯子,“意”则是言外之意、 目的,或言所要求达到的意旨,“存言”的目的在于“得意”。在此, 庄子提出了言意关系中的一大悖论,那就是“存言”的目的竟在于 “去言”或“忘言”。这也足以体现出庄子的智慧。 言”与“意”的关系问题是中国古典哲学、美学以及文艺学所广 泛探讨的一个核心话题,它涉及人对世界最基本的观点与看法, 也涉及到艺术家对艺术创作最基本的审美理念及其具体实现的 逻辑路径。“言”,本指言辞、说话,在古典美学与文论中引申为 艺术语言、言语表达; “意”即意图、想法,在古典美学与文论中引申为话语的意义,或 审美心理感受。中国古典美学与文论中的言意论,其源出于古典 哲学中的“言意之辩”。早在先秦,“言”与“意”的关系问题就已受到 儒、道、墨等诸流派的哲学家的普遍关注。如以孔子为代表的儒 家认为,“言”是君子表达志向和道德理想的工具,“言以足志,文 以足言”,“辞达而已”。又如“执所言而意得见,心之辩也”,简言 之就是通过一定的“言”可以把握一定的“意”,亦即肯定“言”也可以 达“意”。那么儒、墨二家主张“言可达意”不同,老庄的基本观点 是认为“言不尽意”的。比如老子早有“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论 断,而庄子则更是在此基础上对“言”的广泛性、复杂性及其表“意” 的歧义性、暧昧性作出深刻的思考,提出了诸如“道不可言”、“言 不尽意”、“得意忘言”等诸多智慧性的观点,这些观点可以说直接 引发了历史上著名的魏晋玄学家们的“言意之辩”。 题目 制定一个较为可行的本课程学习计划。 答: 本学期新开了《文论专题》课程,为了学好这门课程,定制了学 习计划如下: 一、学习任务和目标 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全面掌握中西方主要 的文论家思想,通过教师的辅导及自学顺利完成网上作业并最终 顺利通过期末考试。 二、学习措施 1.认真自学 2.认真上课辅导课 3.认真做好网 上作业 4.认真做好期末复习工作 形考任务 2 题目 1 《沧浪诗 话》最大特色便是以 喻诗。 选择一项: A. 释。 B. 儒 C. 禅 D. 道 题目 2 创作论是叶燮《原诗》的理论核 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和创作方法论。 下面 属于创作对象论范畴。 选择一项: A. “才、胆、识、力”说 B. “妙造自然”说 C. “理、事、情”说 D. “师 法自然”说 题目 3 “才”、“胆”、“识”、“力”是诗人创作必备的主体 性要素,叶燮认为,四者之中,“识”处于 的地位。 选择一项: A. 配合和中介 B. 从属和边缘 C. 核心和主宰 D. 支配和协领 题目 4 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型:直觉的、 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而四种类型所代表的价值属性也不同: 直觉 ,概念求真,经济求利,道德求善。 选择一项: A. 求美 B. 求深 C. 求实 D. 求象 题目 5 创作论是叶燮《原 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 和创作方法论。下面 属于主体论范畴。 选择一项: A. “理、事、情”说 B. “师法自然”说 C. “才、胆、识、力”说 D. “妙 造自然”说 题目 6 在克罗齐看来,人的心智活动有四种不同类 型: 、概念的、经济的和道德的。 选择一项: A. 意象的 B. 想象的 C. 诗意的 D. 直觉的 题目 7 金圣叹学 问渊博,通晓诸子百家,其一生衡文评书,曾将 、《庄子》、 《史记》、《杜工部集》、《水浒传》、《西厢记》合称作“六 才子书”并予以评点、批改。 选择一项: A. 《离骚》 B. 《九歌》 C. 《屈原》 D. 《九辩》 题目 8 《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评”和“考 证”五部分组成,其中,“ ”是全书的理论核心。 选择一项: A. 诗辨 B. 诗法 C. 诗评 D. 诗体 题目 9 创作论是叶燮《原 诗》的理论核心,诗歌创作论大体包括创作主体论、创作对象论 和创作方法论。下面 属于创作方法论范畴。 选择一项: A. “理、事、情”说 B. “才、胆、识、力”说 C. “师法自然”说 D. “妙 造自然”说 题目 10 在司空图之前,陆机、刘勰有“ ”说的提法, 钟嵘则是以“滋味”说著名。 选择一项: A. 品味 B. 气味 C. 食味 D. 余味 题目 11 简单地说,“韵味” 首先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12 司空图的诗境特征论就是我们通常简单称谓的 “韵味”说,其对后世的影响最大。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13 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第一次在文论史上较为全 面地探讨了诗歌创作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积累的特性。所 谓“识”,是诗人辨别事物“理、事、情”特点的辨别能力,又指对 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更是鉴别诗歌及其艺术表现特征 的能力。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14 金圣叹认为,在小说中,小说的“事”是手段,“文” 是目的,作者的虚构之“事”实际上是为审美之“文”服务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15 “韵味”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韵外” 是指诗的语言文字、声韵及其表面意义之外所蕴含的意味,这种 意味往往是一种只可以意会却不可以言传的“大意”。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16 《沧浪诗话》被奉为宋代诗话之巨制,更堪称中 国古代最为重要的诗话代表作之一。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17 “韵味”是把诗歌分为“韵内”和“韵外”两层。“韵内” 与“韵外”是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二者紧密联系、相互涵化,“韵 外”是基础,“韵内”为升华。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18 叶燮的“才胆识力”说,第一次在文论史上较为全 面地探讨了诗歌创作主体心理素质的培养和心智积累的特性。所 谓“胆”,即指诗人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创作 中表现为自由创新的艺术精神。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19 《沧浪诗话》全书由“诗辨”、“诗体”、“诗法”、“诗 评”和“考证”五部分组成。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20 金圣叹认为,在史传中,“文”是目的,“事”是手 段,“文”是为记“事”服务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21 简要说明司空图诗歌意境理论的大致内容。 答:司空图的诗论思想主要体现在对中国古典意境理论的发 展和深化上面。其诗歌意境理论大体又可分为三大块: (一)“思与境偕”说――诗境构成论,明确了诗歌意境是“思”与 “境”偕亦即主客谐和、情景交融而产生的一种虚实相生、含蓄蕴 藉、韵味无穷的美; (二)“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说――诗境特征论,细致周全地探 讨了诗歌意境所特有的“韵味”的方方面面; (三)“二十四诗品”说――诗境风格论,在皎然等的诗歌意境风 格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将诗境风格分出二十四种类型,每一种类 型用一首四言诗来形象、扼要地描述其特征。 题目 22 简单说明正变论产生历史背景。 答:正变论亦即发展论,着重讨论诗歌历史发展的规律。 《原诗》问世,是针对此前诗坛的两股思潮而言的。一是明 代前、后七子提出的“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主义; 二是其后公安派和竟陵派提出的“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个性化 创作主张。前者试图以复古为革新,但未能看到诗歌创作之变化, 其对汉唐之复古实际上导致了创作的停滞甚至倒退,不仅使诗歌 写作脱离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而且泯灭了诗人的主体性情感和个 性舒展; 而后者,其虽意图清除前、后七子的复古流弊,但为封建士大夫 独专的所谓“性灵”,实际上又与现实生活相去甚远,给诗坛带来 了消极颓废之风。在此情势下,《原诗》的目的就是要解决这两 种思潮的偏颇,重新就诗歌的出路与发展问题发言。 题目 23 司空图关于诗歌“韵味”的审美内涵具体表现为“近而 不浮,远而不尽”,结合下面提供的王维诗歌的片段,简单阐释 司空图的“韵味”说。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渡头余落日,墟 里上孤烟。(《辋川闲居》)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 临汛》) 答:司空图关于诗歌“韵味”的审美内涵具体表现为“近而 不浮,远而不尽”。就是说,诗歌的形象要具体、 生动、 不浮 泛,仿佛是读者可以触摸得到的, 亦即“近而不浮”; 再者, 在具体、 生动、 可感的形象中还要有丰富的蕴藉,所 抒发的情感含而不露,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能让读者愈读愈有 发现, 愈读愈有味道,亦即“远而不尽”。像王维的诗句:“行到 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终南别业》);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辋川闲居》);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临汛》)。这些诗句所表现 出来的情景是不同的,但其共同的特点是:景物具体、鲜明、生 动,仿佛就在眼前,而其意味的悠远绵长则一下子便把人带到了 一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幻境。 题目 简单概括金圣叹小说理论关于人物论的主要思想。 答:首先,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 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 其次,小说人物还应该是个性化、性格鲜明的。 再次,小说还应注意如何去表现人物性格的问题。 金圣叹关于小说理论的“因文生事”观点 小说是“因文生事”, 其所写之“事”全是出于美文的需要而虚构出来的,它可真可假, 可以是历史的事实也可以是作家在概括生活材料的基础上发明 创造出来的。 小说的虚构特质可以从“因文生事”中的“文”和“事”两点来谈。 先说“事”。小说所写之事属于艺术真实的范畴,它不同于历史真 实,艺术真实要求作者根据主题、结构、人物形象等的需要,遵 循艺术创作规律,发挥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去虚构和编织故事情 节。这是第一层意思:事为虚构; 再说第二层意思,即事为文生。小说的“事”是手段,“文”是目的, 作者的虚构之“事”实际上是为审美之“文”服务的。 题目 金圣叹提出史传和小说在本质特性上有着不同,一个是 “以文运事”,一个是“因文生事”。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他 说: 某尝道《水浒》胜似《史记》,人都不肯信,殊不知某却不是乱 说。《史记》是以文运事,《水浒》是因文生事。以文运事,是 先有事生成如此如此,却要算计出一篇文字来,虽是史公高才, 也毕竟是吃苦事; 因文生事却不然,只是顺着笔性去,削高补低都由我。 根据这段文字描述,阐释小说的虚构特质中的“因文生事”。 答:小说是“因文生事”,其所写之“事”全是出于美文的需要而 虚构出来的,它可真可假,可以是历史的事实也可以是作家在概 括生活材料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出来的。小说的虚构特质可以从 “因文生事”中的“文”和“事”两点来谈。先说“事”。小说所写之事属 于艺术真实的范畴,它不同于历史真实,艺术真实要求作者根据 主题、结构、人物形象等的需要,遵循艺术创作规律,发挥作家 的主观能动性去虚构和编织故事情节。这是第一层意思:事为虚 构; 再说第二层意思,即事为文生。小说的“事”是手段,“文”是目的, 作者的虚构之“事”实际上是为审美之“文”服务的。 形考任务 3 结合《水浒传》,理解金圣叹的小说“因文生事” 说。 答:金圣叹关于小说理论的“因文生事”观点: 小说是“因文生事”,其所写之“事”全是出于美文的需要而虚构出 来的,它可真可假,可以是历史的事实也可以是作家在概括生活 材料的基础上发明创造出来的。 小说的虚构特质可以从“因文生事”中的“文”和“事”两点来谈。 先说“事”。小说所写之事属于艺术真实的范畴,它不同于历史真 实,艺术真实要求作者根据主题、结构、人物形象等的需要,遵 循艺术创作规律,发挥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去虚构和编织故事情 节。比如《大宋宣和遗事》中得三十六人是实有,而七十回《水 浒传》中的许多人和事则是作者“凭空造谎”杜撰出来的。由于这 种“凭空造谎”的虚构源自历史史实,是作家对历史史实与现实生 活的概括、提炼和加工,所以那些梁山好汉们“任凭提起一个, 都似旧时熟识”(《读第五才子书法》)。这是第一层意思:事 为虚构; 再说第二层意思,即事为文生。小说的“事”是手段,“文”是目的, 作者的虚构之“事”实际上是为审美之“文”服务的。 形考任务 4 《诗学》是西方历史上第一部较为系统而全面地 探讨美学和文艺理论问题的专著。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2 本能在弗洛伊德既然是人的肉体和精神之一切活 动的本体性存在,那么毫无疑问,它必然也是文艺创作活动的最 后根源和本质所在。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3 韦勒克、沃伦认为,科学语言是“直指式的”:“它 要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吻合”,同时这种语言符号“完全是 人为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4 王国维“境界”的构成因素一是“情”(意),二是“景” (物),二者之间虽“能有所偏重,而不能有所偏废”,因为“境界” 的本质即在于情景交融。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5 李渔主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这里所说的“结 构”与现代意义上的“结构”是一样的。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6 西方十九世纪是达尔文的进化沦和以孔德为代表 的实证主义十分流行和活跃的时期,泰纳深受其影响,其《艺术 哲学》表达了他借助于自然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发掘梳理艺 术史料的心路历程。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7 教材中对黑格尔关于悲剧性质的认识或关于悲剧 的定义,作了如下概括表述:悲剧就是恶与恶的冲突和斗争。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8 俄国形式主义声称,文学作品是无关于社会、作 家乃至于读者的独立自足体,认为文学的“文学性”或“艺术性”仅 仅在于它的形式,在于它的语言的审美化、陌生化编排组织。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9 “境界”的本质其实就是中国传统诗学所一贯强调的 一个核心话题:情景相生及情景交融。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10 《诗的艺术》这部诗体文艺理论著述共一千一百 行,分为四章,其中第三章论悲剧、喜剧和长篇叙事诗等主要诗 体,在此提出了著名的“三一律”戏剧创作法则。 选择一项: 对 错 题目 11 “境界”一词,早在汉代郑玄为《诗经·大雅·江汉》 作笺注时已经用到,在那里是指 。 选择一项: A. 地域的范围 B. 诗人的精神情怀 C. 诗歌的内涵 D. 教义的 造诣修炼层次 题目 12 康德的审美鉴赏理论除了从质、量、关 系还有 等四个方面进行逻辑推理。 选择一项: A. 状况 B. 形状 C. 环境 D. 情状 题目 13 《诗的艺术》这部 诗体文艺理论著述出自 之手。 选择一项: A. 布瓦洛 B. 圣·艾弗蒙 C. 康德 D. 黑格尔 题目 14 李渔主 张戏曲创作要“结构第一”,他提出的开场要提示全剧,“小收煞” 即上半部结尾要有 ,“大收煞”即全剧终场要有“团圆之趣”。 选择一项: A. 伏笔 B. “机趣” C. 冲突 D. 悬念 题目 15 如果我们将 的美 学理论看作一个逻辑体系,那么作为其出发点、本体或内核的东 西,就是一个简单的定义:“直觉即表现即艺术”。 选择一项: A. 康德 B. 克罗齐 C. 黑格尔 D. 泰纳 题目 16 从求美与求 真、求善、求利具有根本性区别的认识出发,提出审美活动是超 功利、非认识、无目的而合主观目的性、且具有像知识判断一样 的普遍有效性的理论的是 。 选择一项: A. 克罗齐 B. 黑格尔 C. 泰纳 D. 康德 题目 17 伊瑟尔与 一 道曾被人誉为接受美学的“双子星座”。 选择一项: A. 姚斯 B. 海德格尔 C. 胡塞尔 D. 伽达默尔 题目 18 博学多 才,著述丰厚,在哲学、逻辑学、伦理学、美学、等诸多学科领 域都有卓越的建树,现存著作主要有《逻辑学》、《修辞学》、 《形而上学》、《自然科学》、《伦理学》、《政治学》、《诗 学》等,是西方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被恩格斯誉为古代 “最博学的人”是 。 选择一项: A. 亚里士多德 B. 柏拉图 C. 贺拉斯 D. 布瓦洛 题目 19 黑格 尔的《美学》是对其“绝对理念”运动到“精神阶段”早期的表现形 态的论述。在他看来,“ ”(艺术)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初级 形式,“善”(宗教)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中期情状,而“真” (哲学)则是“绝对理念”自我认识的最后完成。 选择一项: A. 美 B. 模仿 C. 表现 D. 形状 题目 20 表现人的精神生活的 艺术”中,尤其是文学中有三组原素,它们是人物性格、遭遇与 事故、风格,持这一主张的是法国著名的文艺理论家,被老师预 言为“为思想生活”的人 。 选择一项: A. 拉封丹 B. 伊瑟尔 C. 泰纳 D. 韦勒克 题目 21 简要说明李 渔“浅处见才”通俗戏曲观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 第一、题材的通俗性; 第二、曲文的通俗性; 第三、科诨的通俗性; 第四、舞台的通俗性。 题目 22 简要说明亚里士多德关于悲剧定义“完整”的解释? 答:(1) 情节的完备。这在形式上表现为由开端、发展、结局三个部分组 成。 (2)情节的整一。这是强调一部悲剧只写一个事物或事件、 行动。 (3)情节的严密。这是要求悲剧的写作要像创造生命有机体 那样,每一部分相互关联、天衣无缝。 题目 23 与以往的文学理论相比,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 其创见性和启示意义表现在哪里? 答: 综观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其从“语用学”和“功能主义”的立场 出发研究文学的性质,将文学作品看作是“艺术极”的本文与“审美 极” 的读者体验之相互作用的产物,是富有创见性和启示意义 的。既往的文学理论,从古希腊的摹仿说到现代的形式主义,普 遍地是着眼于客 观现实与文学的关系、或作家与文学的关系、 文学本文与语言的关系,来认识文学的本质、成因和构成的,并 且在宇宙“一元论”观念的支 配下,它们大多将对立双方之间的关 系看作是单向的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将文学视为或是某种实体 事物的虚幻影像、感性显现,或是目 的在自身的唯美存在、绝 对自足的封闭体。这其中虽不乏“片面的真理性”,但偏颇是严重 深刻的。伊瑟尔的理论立足于读者与文学的关系, 同时以“互动 论”取代了“一元论”,无疑开辟了文学研究的新天地,是领悟和掌 握了辩证法的真谛,让人看到了曾被忽略、遮蔽、否定然而真 实 存在且起着重大作用的东西。我们当然可以说也应当实事求是地 说,这是文学研究历时演进的客观必然,也是文学从“独语”式走 向“对话” 式创作向理论研究发出的诉求的必定回应,但对伊瑟尔 的个人作用我们仍应给予高度的和充分的肯定。他对现象学美学 (以茵加登为主) 理论的批判性接受,对阐释学理论的积极借鉴和吸取,还有对完 形心理学以及精神分析学的合理引进和发挥,对这些理论学说的 融会贯通 的运用,可以说都显示了他是那“历史必然性的要求” 的积极承担者,对文学理论研究做出了继往开来的重要贡献。不 仅如此,从批评实践 来说,他提出的语用学方法,独创的“隐含 的读者”、“召唤结构”、“游移视点”、“空白”等概念,具有分析和 解读作品的积极指导意义,人们 据此可以从文学的世界中看到 或发掘出更为丰富的东西。其对于创作来说,亦不无具有启示和 裨益。当作家在创作中能够“胸怀读者”,并 能以与读者“平等对 话”的理念指导创作,而不是以“导师”、“工程师”、“牧师”、“说教 者”自居,其创作必然比运用其它任何方式都更能打动读 者,为 读者所喜爱。当然,伊瑟尔的读者反应理论只能看作是对“作品 -读者”关系的发现认识,它并不能取代过去在其它关系中建立 起来 的各种理论。文学是一个复杂的人类精神产品,本然存在 于由历史和现实之各种关系构成的网络之中,因而它允许或诉求 对之的各种角度、 方位、层面、关系的观照研究,只要某一认 识不宣称是对它的“唯一”真理性的认识就行。伊瑟尔并无这种以 “真理终结者”自居的自以为是。 不过,他仅以西方 18 世纪以来的小说、特别是批判现实的那 一类小说作为其理论研究的对象,显示出其视野的偏狭和思考问 题的局限性, 这减弱了他的理论的说服力。同时,他只是以其 个人的阅读体验之反思认识来“推论”一般读者的阅读反应活动, 而未作必要的、广泛的社 会阅读心理之“田野调查”,或者说未吸 收这方面的实验调查成果,使其理论不仅充满形而上的抽象和晦 涩味道,难以让人读懂,而且其发 现亦显得可疑,虽然其研究 方法和一般结论性认识值得称道和应予肯定 题目 24 课程线索 梳理。 要求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教材十八讲内容所涉及中国文论家、西方文论家的代表人物 都是谁? 2.中国文论和西方文论涉及的主要理论观点各举例八 种; 3.本课程理论学习给你印象最为深刻的理论观点是什么?你认 为最实用的或最有指导意义的理论观点有哪几个? 答: 1、教材十八讲内容所涉及中国文论家是姚斯,西方文论家的代 表人物是沃尔夫冈、伊瑟乐,被称为“双子星座”。 2、中国文论主要有:一是孔子的“兴观群怨”说,二是庄子的“言 不尽意”说,三是刘勰的“通变”说,四是司空图的“韵味”说,五是 严羽的“妙悟”说,六是叶燮的“才胆识力”说,七是金圣叹的“因文 生事”说,八是李渔的“浅处见才”说。 西方文论主要有:一是伊瑟尔的审美反应理论,二是韦勒克、 沃伦的新批评派文学理论,三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文艺观, 克罗齐的直觉主义艺术论,四是泰纳的实证主义艺术观,五是黑 格尔的艺术哲学,六是康德的审美艺术理论,七是康德的审美艺 术理论,八是布瓦洛的诗学原则。 3、在学习《文论专题》这门课程中,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理 论观点就是司空图的“韵味说”, “像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 致”“味外之旨”合称“四外”,共同构成了司空图“韵味”说的基本内 容。司空图在《与李生论诗书》中提出“韵味”说。“江岭之南,凡 是资于适口者,若醯,非不酸也,止于酸而已; 若鹾,非不咸也,止于咸而已。华之人以充饥而遽辍者,知其咸 酸之外,醇美有所乏耳。”以比喻来说诗,认为作为诗歌的原始 材料或咸或酸都有味,而只有诗歌才具有“醇美”之味; “醇美”之味来源于咸酸而又有别于咸酸,“醇美”之味在咸酸之外, 比咸酸更高级更美妙。这种“醇美”之味,又称之为“韵外之致”、“味 外之旨”。 所谓“韵外之致”,即强调在语言方面做到“近而不浮,远而不 尽”,就是说诗歌创作要比它的语言本身具有更为生动、深远的 东西,艺术性语言呈现一种启示性、隐喻性的态势,给读者留下 联想、想象与回味的余地。所谓“味外之旨”,不仅要求诗歌语句 精美,而且要求在语言文字之外还要有更为耐人回味思考的东 西。就是说不要停留在语言锤炼的表面,而是要寄余味于语言之 外,刻画出鲜明可感的形象,寄寓着深厚蕴藉的情意,使读者把 玩不已,回味不尽。 题目 韦勒克、沃伦关于评价文学的具体标准有那些内容? 答: 第一包容性或多样性。 第二连惯性。 第三建立在经验事实上的世界观。 题目 韦勒克、沃伦认为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有哪些区别? 答: 1.科学语言与文学语言 韦勒克、沃伦认为科学语言是“直指式 的”:“它要求语言符号与指称对象一一吻合”,同时这种语言符号 “完全是人为的”,它可以被相当的另一种符号所代源替; 以及它是“简捷明了的,即不假思索就可以告诉我们它百所指称 的对象”。此外,“科学语言度趋向于使用类似数学或符号逻辑学 那种标志系统”,即它追求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文字”。与科学语言 比较起来,文学语言则显现出如下特点: 多歧义性。 表情意性。 符号自具意义。 2.日常语言相对于文学语言 日常语言相对于文学语言来说 没有质的差异,但是在量的方面却显现出区别。知这个区别、主 要有三点: 文学语言对于语源的发掘更加用心而有系统性。 文学语言的实用意义较为淡薄。 第三,文道学语言呈现的是虚构的、想象的世界。 题目 简要说明李渔的戏曲结构的四点具体主张? 答: 第一、“立主脑百” 第二、“减头绪” 第三、“脱窠臼” 第四、“密针 线”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