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简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6)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编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简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6)

最新电大专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美术)》简答论述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506) 盗传必究 一、简答题 1. 根据阿恩海姆的理论,儿童知觉中占优势的倾向是什么? 答:儿童画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样是依葫芦画瓢的,而是对原物作了大幅度改造之后的形象,因而 看上 去极为筒约。这种现象不能完全归结为儿童的智力或绘画能力的水平较低,而是归之于儿童知觉中占 优势的简 化倾向,即那种把外物形态改造为完美简洁的(或好的)图形的倾向。正是在这种倾向的支配下, 儿童画大都是 二维的;大都是较规则的圆形和椭圆形。这种倾向似乎毫不顾及原形,只以简洁为准。 2. 中国古代儿童美术教育有哪两种倾向,其内涵为何? 答:从奴隶社会到漫长的封建社会,中国美术教育存在重“艺”、重“技”的两个极端,主要的教学 方式 是师徒式的。 重“艺”的美术教育浮泛于上层社会和文化人中,主要作为一种提升道德、陶冶性情的精神文化活动 而存 在,基木的学习内容是绘画和书法。 重“技”的美术教育主要沉落于社会中属于“匠”的一类人,此类教育以实用性为特征,包括画、塑、铸、 剪、刻、雕、磨、贴等,技艺特色浓郁。 3.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什么? 答:学前儿童美术教学原则是根据学前儿童美术教学的目的、美术本身的特性以及学前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 点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是整个学前儿童美术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木要求和指导原理。主要有:(1) 审美 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实践性原则。 4. 怎样理解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涵义? 答:美术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是旨在延续和发展人类的美术文化而实施的教育的最初环节,这种 价值 取向将美术本身及其功能视为首要的东西。幼儿阶段是实现这种价值的最初阶段,它为这种价值的完 全实现打 下了基础。而教育取向的学前儿童美术教育则着眼教育,以美术作为教育的媒介,通过美术教育, 追求一般幼儿 教育的价值。具体地说,就是通过学前儿童美术教育,顺应儿童的自然发展,保证儿童身心 健康地成长,培养 儿童的道德感、审美情趣、认知能力、意志品质以及创造性。 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立足于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要求艺术渗透整个教育,使幼儿能按其木来而目健 康成 长,最终成为艺术的、完美的人。 6. 儿童需要掌握的绘画基本技能有哪几个方面? 答:(1)手的动作,手眼协调能力,手的控制能力; (2) 对工具和材料的理解与运用; (3) 对外界信息的掌握及对色彩、形状和空间的认识与使用。 7. 3 到 4 岁儿童绘画教学活动目标有哪些? 答:(D 引导儿童学习多种绘画方法,体验绘画的快乐。 (2)引导儿童学习用各种线条表现的物体的基本特征。 (3)培养儿童认识使用颜色的兴趣。 (4)引入写生画,使幼儿将图画形象与实物形象沟通起来。 (5)引导儿童初步学习在画面上安排物体的前、后关系。 8. 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应注意哪几点? 答:学前儿童绘画教育指导的第一步,就是通过有效的引导观察,帮助他们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具有 生成 性和创造性的审美意象。因此,帮助儿童更好地、正确地观察、了解、认识周围的客观世界,也是学 前儿童美 术教学活动的重要目的之一,要掌握正确、有效的指导方法: (1)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 (2)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 (3)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 (4)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9. 开展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需要作哪些准备? 答:第一,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选择、确定绘画的种类、内容。如低年龄段的幼儿宜用硬笔,不宜用毛 笔。 第二,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计划,目标要明确,考虑要周密。 第三,准备必要的工具、材料。要根据教案准备相应的工具和材料。 第四,如有必要,准备相应的范画、写生实物等。 10.4 岁〜5 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有哪些? 答:4 岁〜5 岁儿童手工教学活动的目标是儿童能较熟练地使用合适的工具,具有一定的立体造型的 想象 力和制作能力。 •引导儿童较熟练地使用和选择手工工具和材料,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意愿。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点状材料拼贴物象,表现简单的情节。 •引导儿童学习用多种技法将纸折出物体的各个部分,组合成整体物象。 •引导儿童学习用目测的方法将纸等面状材料分块剪、折叠剪,拼贴平而的物象或制作立体的物象。 •引导儿童学习用拉伸的方法并配合其他泥工技法塑造结构较复杂的物象,表现其主要特征和简单细 节。 11. 在对话法的实施中,教师应注意哪儿点? 答:-是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对美术作品的 看法, 而应让儿童有自己的探索。 二是教师自己要首先学会与文本进行对话,并做好儿童与文本之间的“审美期待”的中介。 三是教师要为儿童提供大量的欣赏机会,扩大他们的视界。 四是教师要为儿童创设利用多通道感受、体验的条件和充分的时间。 五是教师要引导儿童学会提问,并能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12. 教师引导儿童进行泥塑活动时应注意哪些? 答:第一,教师自己要了解泥塑活动中所使用的粘泥、橡皮泥和面团的特性。 第二,彩塑是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因而,在幼儿园大班时,教师可引导儿童对自己制作的泥塑作 品进 行着色描绘以美化作品。 第三,教师在评价儿童的泥塑作品时不应把重点放在追求作品的精确与细致上,而应注重儿童泥塑操 作的 过程及作品整体的稚拙感。 第四,妥善处理儿童的泥塑作品。 13. 如何引导学前儿童进行有效的观察? 答:(一)选择可供学前儿童欣赏感知的对象。美术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来自现实生活本身并且经过 创作 者亲身体验过的知觉材料远比间接的知觉刺激重要得多。 (二) 注意感知内容的科学性艺术活动中的审美感知不同于科学活动中的感知。科学活动中感知的目 的 在于观察客观事实,形成科学概念,强调的是“真气 (三) 注意感知过程中方法的合理性,艺术知觉主要是完形知觉和超完形知觉,对部分的感知是为艺 术 整体服务的。 (四) 注意感知过程中语言的引导性。 14. 陈鹤琴先生的“刺激一反应”说的内容是什么? 答:陈鹤琴先生认为,“小孩子喜欢画图,并不是内心有一种天赋的冲动,而是受了外界事物的刺激, 在 他脑子里留下一个深刻印象,于是他借画图表达出来。”陈鹤琴先生的观点从根本上说是正确的。因为, 心理是 人脑对外部事物的反映,没有外部事物的刺激,就不会有心理活动的内容。外部事物的刺激是儿童 绘画的本源。 15. 学前儿童美术教学活动的目标设计有哪儿个方而的注意点? 答:第一,活动目标要关注幼儿的发展。一方而,活动目标应适应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他们美 术学 习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另一方而,活动目标应把他们在他人的帮助下能达到的水平,即把促进幼儿的 发展作为 落脚点,为幼儿创造最近发展区。 第二,活动目标要注意整合性。这种整合性主要表现为:一是活动目标要考虑幼儿的认知、情感、技 能等 多方而的整合;二是活动目标要考虑美术与其他教育领域的整合。 16.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育中实施对话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什么? 答:①对话双方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 2 教师应给儿童利用多通道充分体验的时间。 3 教师不但要自己学会提问题,还要教会儿童提问题。 4 教师不强求儿童接受某一权威的结论或自己的看法。 5 教师可引导儿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审美感受。 17.开展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活动需要作哪些准备? 答:第一,根据幼儿年龄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欣赏对象。 第二,选择合适的欣赏手段(多媒体、实物、挂图等)。 第三,教师需熟悉所要欣赏的作品,设计欣赏的重点和描述内容。 第四,如有可能,可根据欣赏作品的内容布置相应的环境,以增加欣赏的效果。 二、论述题 1. 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教学需注意哪几个层次? 答:(1)感觉的层次。教师以开放的态度,利用艺术作品木身的感染力激发儿童的探究欲望,要求他 们用 白己直接的感觉、知觉与美感意识去接触作品。这时教师要避免用自己预定的期望去影响儿童。 (2) 智慧的层次。艺术活动有赖于智慧的运用,而艺术认知层面的活动是需要学习的。在儿童观看欣 赏以 后,引导儿童从主题、形式、象征、材料、构图等方面进行有意识的观察,并作扼要的陈述,在教师 的指导下, 进一步了解画面的形式及其内涵。 (3) 表现的层次。要求儿童表达对作品的感受,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对审美要素进行分析、描述和 谈论。 教师可以着重分析作品中视觉元素的特色,作者是如何安排或组织,以达到创作的预期效果的。教 师和儿童在 共同的交流中,用隐喻、暗示和解释等巧妙地呈现艺术品的内涵与意境。并将所知觉的作品结 构加以必要的说 明、解释和评价。 (4) 创造性层次。教师和儿童共同发掘所欣赏的艺术品的潜在美感价值,扩展其新奇性、原创性,并 鼓励 幼儿在作品的潜移默化中创作自己的作品。 2. 谈谈你是如何理解学前儿童绘画教学活动中的临摹画教学? 答:临摹画能帮助幼儿了解和掌握归纳形体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图形表达能力,并在临摹过程中熟练 掌握 一些基木技能,使幼儿能更快地获得成就感,提高绘画的兴趣。临摹一个是幼儿有意识绘画模仿,不 必太追求 形似,此外是锻炼运笔,形成心手合一的协调训练。 通过临摹画教学,幼儿在教师的辅导教学下,对绘画的基本材料及工具有一定使用和熟悉,也能更加 深入 了解各种纸张、颜料的特性,正确使用各种绘画工具。其次对绘画的形式语言如线条、明暗、色彩和 构图等美 术要素进行不同程度的学习。临摹画教学也是幼儿对绘画题材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有了更为直观认 知和切身的体 验,为幼儿的写生画、意愿画等教学活动的展开打下基础。 临摹画教学也是对美术欣赏教学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辅助,可以通过尝试幼儿临摹大师绘画或默画等教 学设 计,成为欣赏教学的有益、有效教学的重要教学环节。 幼儿在临摹画教学过程中,对图画形象进行多次观察,反复描绘,逐步使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也随 着发 展,描绘技能也得到一定的复习、巩固和提高。 以上是学前儿童进行美术教学中临摹画教学的一般意义的基本内容,论述时考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 用自 己的语言进行阐述。要求条理清晰,语句通顺。可围绕学前美术的教学目标、幼儿不同年龄段所呈现 的特点筒 述自己的观点,但需要理论上的支撑。 3. 简述儿童对色彩的选择和描绘的特点。 答:以画而色彩与再现客观事物或表现主观情感有无关系及关系的密切程度为标准,幼儿对色彩的运 用可 以分为三个阶段,这就是涂抹阶段、装饰阶段、再现和表现阶段。 幼儿用画笔描绘事物的初期,不大考虑画笔的色彩,用什么都行,这时的画一般都是单色的,经常能 得到 什么颜色的画笔,画中就更多地出现什么颜色。渐渐地,幼儿对一两种色彩产生喜爱或讨厌的情感, 于是开始 更多地选用自己有好感的色彩,而拒绝用他们不喜欢的颜色。 经过一个阶段的玩色和较单调地运用色彩之后,幼儿对颜色的认识达到一定程度,于是,进入色彩运 用的 第二个阶段。这时,他们对色彩产生极大热情,喜欢的色彩多起来。此时,幼儿对色彩的运用,没有 再现或表 现的意图,主要是满足个人美感的需要,有明显的装饰性。幼儿对色彩的美感主要取决于各种色 彩的知觉特征 与个人性格气质特征之间的关联。 约幼儿期末,第三个阶段开始了。有些幼儿会前发出表现事物的客观颜色的愿望,也就是说,一些幼 儿有 了再现物体固有色的想法。但在那些大量的不用固有色,并不影响表现的真实性的情况下,幼儿还是 尽其所愿 地给形象施色。有大量的事物可供幼儿装饰和美化,满足他们的美感需要。 幼儿运用色彩表达情感的方式虽然简单和原始,但并不错误,相反,它产生的独特的美感是值得欣赏 的。 艺术旨在表现人的情感,按物体固有色赋色并不是美术的目标。正确的做法是保持幼儿对色彩的兴趣 和热忱, 启发他们体验色彩的美感,鼓励他们大胆地运用色彩去“说话”。 4. 试述学前儿童美术欣赏活动中如何创设有效的环境(物质与心理环境)? 答:3 岁左右的儿童开始萌发了审美心理。这时的儿童有了审美心理结构的雏形,叩优美形态的审美 态度, 对优美事物的偏爱和识别优美物体的审美敏感性及相应的美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指导儿童进行美 术欣赏时, 要注意欣赏环境的作用; 第一,走进自然,激发、培养幼儿欣赏的兴趣。教师可让儿童走进自然,接触身边的美的事物开始, 如欣 赏柳树的婀娜多姿,感受松树的沧桑挺拔观赏五彩缤纷、形态各异的花朵,在各种随机的或专门的美 术欣赏活 动中,培养儿童对欣赏活动的兴趣。 第二,布置多样而优美的环境。在儿童生活和受教育的场所,为儿童创设优美的环境,可以对儿童进 行美 的熏陶和感染,使其经常感受环境中的美。 幼儿园环境的设计要兼具实用性和美观性,更要符合儿童的审美趣味。环境美化包括室内与室外环境 的布 置。室内环境的设计,除了让儿童具有足够的活动空间以外,应在室内可利用的空间中作多种装饰, 展示各种 图片和儿童作品。在教学楼的过道、楼梯边的墙上可陈列幼儿的创作作品和名画复制品条件的幼 儿园还可专设 一间幼儿美术活动室。 环境布置在色彩和形式上要有儿童的特点,应做到整洁、温馨、活泼及儿童化,使之成为花园和乐园, 在 不知不觉中影响儿童的情绪。环境设备力求实用、美观、整洁、有序。儿童在多样而美观的环境中,能 随时观 察各种事物,或动手操作,这有助于提高其对美的欣赏力和审美能力。教师也要有意识地用一些优 美的语言感 染他们,如对自然景物、美术作品带有感情的艺术性描绘,让幼儿在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中学 习。 5. 什么是加登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其对我国学前儿童美术教育的影响有哪些? 答:智能的定义:智能是一种处理讯息的生理和心理潜能。这种潜能在某种文化背景之下,会被激活 以解 决问题或是创造该文化所珍视的产品。加德纳提出以下八种智能:语言智能和逻辑一数学智能,音乐 智能、身 体运动智能和空间智能,人际智能和自我认识智能,博物学家智能。 艺术的三大特征是形象性、情感性和审美性,而他认为情感在人的智能方而起着主要作用,这三种智 能与 艺术活动有直接的联系。此外在造型艺术中空间智能也是一种重要的智能。 多元智能理论虽然认为每一种智能都是独立存在的,但同时也认为人类个体在解决问题和制造产品 时,往 往运用组合在一起的几种智能来完成,因此各自独立的智能之间,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借鉴多元智能理论,对学校教育改革进行整合,确立促进学生全而素质发展的质量观、注重个性和发 展的 评价观、智能培养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观和尊重学生智能结构的因材施教的教学观,从而在教育教学 实际中实 践多元智能理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