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1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 10

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课程代码:00661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别了,“不列颠尼亚”》的报道内容所反映的年代是()A.1945年B.1966年C.1997年D.1949年2.《京郊出现“科学热”》中所报道的主要人物是一位()A.农民B.农业教育工作者C.农村干部D.农村基层科技人员3.“它的美是水和桥构成的”是一篇新闻作品的开头部分提到的。这篇新闻作品是()A.《水面下的桥梁》B.《枫桥兴会扶桑客,子夜钟鸣百又八》C.《水城威尼斯》D.《滦河水向天津奔来》4.《从邮局看变化》的报道内容所涉及的城市是()A.呼和浩特B.乌鲁木齐C.拉萨D.银川5.《日本签字投降》的作者,在采写此稿时所运用的主要采访方式是()A.个别访问B.向当事人提问C.现场观察D.电话采访6.《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中的第三篇短新闻,主要报道的是()A.火箭发射时的情景B.打捞仪器仓的情景C.火箭准确落入预定海域的情景D.火箭沿着预定轨道飞行的情景7.《“飞天”凌空》中的主人公是()A.空军飞行员B.民航飞机驾驶员C.跳水运动员D.工艺美术工作者8.消息《大平夫人看望“欢欢”,“长得多么可爱啊!”》一文中对熊猫的描写采用了()A.象征性手法B.拟人化手法C.比喻手法D.夸张手法9.下列新闻作品中,表现邓拓、丁一岚的文字缘、革命情的作品是()A.《相思正是吐黄时》B.《写在绢帕上的诗》C.《一篇没有写完的报道》D.《依依惜别的深情》10.播发《周恩来总理逝世北京沉浸在悲痛之中》的通讯社是()A.法新社B.美联社C.共同社D.路透社11.“38×365=?”这一算式,反映了张先生对家乡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之情,它出自()A.《祁连山北的旅行》B.《相思正是吐黄时》C.《夜宿车马店》D.《华阳礁上补给忙》12.“报纸的主角”通常指()A.言论B.消息C.图片D.版面13.成功运用对比手法深化主题的消息是()A.《醒来,铜陵!》B.《从邮局看变化》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第4页共4页 C.《大老齐成了“香饽饽”》D.《菜价追踪》14.“抢鸭这一民间传统项目,惊险而又富有浪漫色彩……”这一段文字,出自通讯()A.《水城威尼斯》B.《“妈妈教我放鸭子”》C.《小城风光更迷人》D.《水面下的桥梁》15.反映在多种经营中如何保持自然生态平衡问题的工作通讯是()A.《学习南京市绿化经验要注意三点不足之处》B.《滦河水向天津奔来》C.《并非鱼草之争》D.《小城风光更迷人》16.新闻《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中的奥斯威辛集中营,是纳粹德国的一个大屠场。这个集中营设在()A.波兰B.奥地利C.德国D.捷克17.人物专访《英迪拉·甘地》一文中的主人公英迪拉·甘地夫人,是一位曾任国家总理的政坛名人。这个国家是()A.巴基斯坦B.印度C.斯里兰卡D.尼泊尔18.如实地陈述客观事实,通过事实表达作者意见观点的新闻写作方法叫()A.白描B.缘物寄情C.议论D.用事实说话19.1995年,我国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的改革开放伟大时代的领导干部楷模是()A.蒋筑英B.孔繁森C.邓稼先D.徐虎20.以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注程度依次递减的顺序,先主后次地安排新闻事实的结构模 式叫()A.金字塔式结构B.倒金字塔式结构C.纵式结构D.平行式结构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21.下列新闻作品中,写外国题材的有()A.《别了,“不列颠尼亚”》B.《水面下的桥梁》C.《世界最佳急诊室》D.《华美窗帷的后面》E.《阿西、亚妮当众挥毫妙趣横生》22.有的新闻作品为了叙述节奏的需要,常常运用双线式布局方法来安排结构。下列属于双线式结构的新闻作品是()A.《美国宇航员登上月球》B.《世界最佳急诊室》C.《断电使纽约陷入一片黑暗》D.《圣海伦斯火山突然爆发》E.《奥斯威辛没有新闻可写》23.为了增强新闻作品的表现力和吸引力,有的消息也运用白描的手法,使得消息有形象感。下列作品中有形象感的是()A.《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B.《别了,“不列颠尼亚”》C.《日本签字投降》D.《一本充满自我批评精神的新书》E.《陕北有煤海》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第4页共4页 24.下列新闻作品中属于军事报道的是()A.《桌上的表》B.《运载火箭飞越万里长空》C.《核弹元勋的“三子”》D.《英雄登上地球之巅》E.《中原我军占领南阳》25.新闻作品常见的表现手法有()A.描写B.抒情C.叙述D.说明E.议论第二部分非选择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6.简析《从邮局看变化》一文以小见大的写作特色。27.《鄱阳湖出现世界上最大的白鹤群》一文中有大量的数字。简析数字在本文中的作用。28.新闻的真实性,主要包含哪几方面的要求?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9.结合实际论述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的专业素养。30.联系具体作品,分析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31.分析《夜宿车马店》的写作特色。答题要求:论点明确,虚实结合,条理清晰,文字简洁,写成不少于600字的评析文章,自拟标题。夜宿车马店刘云山内蒙古自治区土默特右旗今年获得历史上最好的收成,粮食总产2.2亿多万斤,比去年增长二成;油料总产4000多万斤,比去年增长百分之七十多。全旗350多个穷队,今年面貌都有很大变化。农村的繁荣,给集镇也带来了兴旺。不久前的一个晚上,记者来到这个旗萨拉齐古镇的车马店投宿,生动地感受到了社员们丰收的喜悦。记者在暮色苍茫中来到车马店的时候,老远就听到里面传出庄户人爽朗的笑声和牲口的叫唤声。进店一看,宽敞的院子被进城来卖粮卖油的车辆挤得水泄不通。店堂里灯火通明,满屋子的人拉呱得挺热火。车马店的老炊事员周二旦一边飞动着菜刀,一边乐呵呵地说:“俺在店里干了十多年,天天跟庄户人打交道。过去庄户人眉头上挽着疙瘩,如今,个个膘得脸上放光。那些年住店的,多数人拿的是红(高粱)黄(玉米)面窝头,舀两碗开水就着吃;现在可不一般了,拿着白面馒头还嫌不顺口,还要到街上买块豆腐割斤肉,打二两白干,人家就图那个美气哩!”“那算啥美气!”坐在菜案旁的一位叫贾满贵的瘦高个老汉有点不服气地说,“上一次进城来卖公粮,俺把儿媳妇、小孙孙、老姑娘一齐拉了来,饭馆里的烧麦、馅饼、锅魁,娃娃们想吃的都尝遍了。服务员一算帐,俺一次掏给他十几块。俺今年一家打了1万斤粮食,8000斤油料,光卖给国家的粮食油料就是1万斤,进钱3500块,那场面才叫美气哩!”“贾大个子,如今你肚圆了,兜鼓了,可前几年记得你进城拉返销粮时,在店里光吃点窝点。”车马店服务员丁大叔“揭底”了。这时,来自黄河边上十六股村的青年后生高兴宽接上话茬:“过去队里年年不分红。有次俺爹进城,说要领俺去开开眼。到了街里,一不敢进商店,二不敢进饭馆,兜里空空,怕看了眼馋。这回俺进城,一次就卖了3000多斤油料。”说到这里,高兴宽拍拍自己鼓囊囊的上衣口袋。“小伙子买啥好东西了,叫众人看看。”不知谁这么说。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第4页共4页 高兴宽倒实在。他打开一个大大的包袱,里边全是衣服,有媳妇的,有妹妹的,有老父亲老母亲的,什么涤纶、涤卡、弹力呢,都是时兴货。青年后生说他还打算买台切面机,给村里人加工切面,让庄户人也能吃上城里人吃的饭。满屋子的人好象都是老熟人,越谈越起劲,越拉越高兴。车马店的火炕似乎也烧得分外热,更显得店堂里温暖如春。(新华社呼和浩特1981年11月30日电)全国200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外新闻作品研究试题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066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C2.B3.C4.B5.C6.C7.C8.B9.B10.A11.B12.B13.B14.C15.C16.A17.B18.D19.B20.B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BCD22.BE23.ABCE24.ABE25.ABCDE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26.这是一篇反映新成就、新变化的动态消息。记者选取邮局这个特殊窗口,抓住内地往新疆寄食品包裹大量减少这个事实,反映了新疆同全国各地一样发生的可喜变化,视角独特,构思巧妙,小中见大,小窗口反映了大主题。27.(1)运用数字,具体说明“最大”,突出其新闻价值。(2)文中数字,具有实证性,使消息更具可信性、权威性。(3)通过白鹤数量不断增加的一组数字,反映了当地各级党组织、政府和人民群众对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关心、重视。28.真实性包含三方面的要求:(1)具体事实必须完全真实,完全符合客观实际。(2)概括事实必须准确。(3)注意在总体上本质上以及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29.新闻作品研究者应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1)熟悉新闻学基础理论;(2)熟悉和掌握新闻采写业务知识,并力求获得一定的新闻采写实际体验;(3)较强的新闻敏感;(4)掌握分析比较的科学方法;(5)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30.分析外国新闻作品的主要写作特点:(1)注重报道的接近性;(2)重视使用背景材料;(3)注重现场和可读性;(4)注重进行式报道;(5)语言简洁明快等。五、分析题(本大题共20分)31.(1)宏观着眼,微观落笔。(2)构思巧妙,主题突出。(3)语言生动,特色鲜明。(4)选材典型,以一当十。00661中外新闻作品研究第4页共4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