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09-2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论析中国烹饪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则
论析中国烹饪产业化发展的趋势及其原则论文关键词:中国烹饪;产业化;烹饪文化;餐饮业 论文摘要:产业化发展是中国烹饪迎接入世后餐饮市场竞争的明显趋势之一,中国烹饪的特点决定了这一趋势有自身的独特性,烹饪理念需要革新,烹调方法和生产工艺上需要切合产业经济的特点进行优化,凸现餐饮市场效率化、产品生产工业化、烹饪文化多元化等产业特征,从而推动中国烹饪的良性发展。如果从单一行业对社会生活所发生的作用和影响来看,贯穿了五千年华夏文明的中国烹饪无疑就扮演了这样的角色。中国烹饪的特点一直都是一种人文精神和一类文化形式的体现。所以,在市场经济向纵深推进的今天,如何使之更和谐地接受“市场改造”\n,从具体的烹调技艺和方法的沿袭变革到由烹饪事业向现代餐饮业进行横向转变,需要一种创新的思维来把握新时期下中国烹饪的发展方向。而在研究这一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之后便很容易发现,单一性质的方向不符合中国烹饪的发展趋势。多层面、多角度的发展思维才是科学之举。烹饪产业化发展便是在这种形势下由市场提出的要求,是在效率提升和效益创造的双重作用下形成的一次创新和变革,也是对烹饪性质的一次转变和扩充。 1烹饪产业化特点及发展契机产业化发展的前提是能形成较为完备的产业组织,这一组织是以同一商品市场的企业关系结构为对象,保持产业内的企业有足够的改善经营、提高技术、降低成本的竞争压力,利用“规模经济”使产业单位成本处于最优化水平。烹饪事业属于服务经济范畴,体现的是服务劳动过程中的经济现象,具体可以表现为烹饪(餐饮)工围绕着餐饮产品的生产、销售、流通以及消费而进行的活动。这一经济活动中,由生产者的自我服务转化为社会服务的今天,烹饪活动便显得空前的活跃,推动产业化发展便是其产业升级、产业成熟的趋势和标志。当前正是烹饪产业化发展的契机,我国“十五”计划在明确提出要,’进一步发展商业零售业和餐饮业”\n,这一宏观决策为烹饪产业化营造出尤为宽泛的发展空间。毋庸置疑,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进一步扩大内需市场的发展战略在为餐饮市场的持续繁荣不断注人新的活力,而餐饮业的红火又是刺激消费拉动内需的有力举措,良性循环的运行态势给传统的中国烹饪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一态势促使中国烹饪质量和品格的双重提升,在与相关产业的相互促进下,能够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链。产业化发展的时机已然成熟,条件已然具备,但用比较的视点去深人分析这一过程时,不难发现中国烹饪有自身的特色,其产业化发展也有别于其他行业和西式餐饮,产业化的趋势更要注重自身的原则和特点。 2技术创新趋势下的标准化问题在21世纪全球经济高增长态势中,知识及其精华—科学技术的贡献率已由20世纪初的5%左右上升到70%—80%,知识和科技进步已成为一个国家富强的源泉,成为人类文明的主要动力。而目前我国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只有30%,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达到80年代国际水平的仅有20%,其余的多为60—70年代水平。企业科技投人不足,研发机构和相关人员的短缺成为滞碍行业发展和进步的主要因素,加之餐饮业中的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中小企业是主体,在餐饮新产品和新工艺的开发上能力更为有限。所以,在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知识和技术创新将会占据主导地位。中国烹饪在很长时期内都是一种技艺和经验相结合的生产操作,尤其是经验型烹饪一直都占据着主导地位,一些书籍和菜谱中出现较多的是“适量”、“少许”、“x成油温”等。尽管菜点风味流派和特色的多样化是体现中餐竞争力的长处,一些业内人士也提出了中国烹饪的“模糊优势”\n,但针对于某个固定品种的特点和口味难有准确的定性,显然会影响产品的推广和传播,产业化也只能处于一种低水平重复的状态。中国烹饪在文化性和艺术性等方面的积淀需要进一步发扬,但着眼于产品的市场化发展需要摈弃一些传统思维,尤其是当传统技艺在受到现代科技的影响和冲击时,如何更好地使两者相互融合、相互弥补,进而推动产业升级,这是中国烹饪产业化发展所要面临的新课题。打破一些现有的观念是当务之急,技术创新就是在观念创新的基础上,反映在新工艺、新产品的构思、设计及其后的生产制造直至销售、应用中的各个环节。产业化发展同样是一种创新,因而,符合产业化特点的尝试和做法要在行业内得到逐步推广,产品制作和生产工艺上的变革尤其如此,量化操作、菜肴制作标准化无论是烹饪研究还是行业实践都需要有选择有步骤地进行。一些传统名菜点在市场中要保持其特色和个性,就必须要确保不同地域同一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恒久性。实现这一可能的关键环节是确定菜点制作过程中的诸多不稳定因素,寻求连锁经营的企业一方面需要加强原料加工和半成品配送中心建设,另一方面要在市场和经营实体中强化统一的人才培养规格和流动机制。作为知识经济中的人力资本载体优化调整方式—猎头(人力资源中介代理)在餐饮业中还没有得到充分地认可和广泛地出现,这一点无疑将会栓桔烹饪标准化趋势中的产业化发展及产业升级的进程。\n技术创新的物质载体主要体现在烹调器具和设备上,中国烹饪科技含量和知识容量的单薄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以手工为主的操作方式一直难有明显改进。新式烹调器械和设备的研制推广无疑是影响烹饪产业化进程的一个瓶颈,尽管当前行业内已出现了诸如测温勺、切割机等提高厨房生产效率的设备,但如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快技术改造,迎接人世后更大范围内的市场竞争,需要切准产业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研发。同时,我国服务经济的特点决定了人为作用将会占据较大的比重,菜肴的量化会涉及许多的指标,在数量不大的情况下,各项指标都进行统一的话,很可能会变得更加烦琐,“效率优先”的原则很难显现。西式餐饮在这一点上已做出了成功的范例,先进的器械设备保证了餐饮产品的质量的一致性和制作上的高效率。中餐的产品生产要逐步开发和运用一系列能够提高菜点制作和生产效率的工具和手段,以此来减少单位产品的制作成本,使产业成本处于最优化水平。 3由烹饪向餐饮的横向产业转化\n2002年全国餐饮业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营业额保持16%的增长幅度,增幅高于国内生产总值的2倍多,年度营业额首次突破5000亿元,占到GDP总量的5%,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确13%。在这一庞大的市场中,西式餐饮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快餐方面依旧占据着市场的半壁江山。从餐饮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的现状来看,出现这一情形属正常的经济现象。但如果要对照中西餐饮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中餐在海外市场所占的份额来看,启发是不无深刻的。中国烹饪的优势无须赘言,只是在由烹饪向餐饮的产业转化效果方面,还存在着多方面的不足。西式餐饮在食品品质和服务质量方面早就形成了严密的标准体系,进军国内后,在国人的.比较心理中已转化作一种休闲饮食方式,产业内涵得到有效扩充,这时候,消费者往往不再刻意强调食品的营养组分和人体的吸收效果。因而,虽说中餐在产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的许多细节都能体现出亲情化的特点,尤其是服务特色。但所欠缺的除去一些硬件环节之外,却正是这些辅助技术的有效运用、营销方式的独具匠心、企业发展的前瞻意识等。当前的中餐业在投资规模不大、融资渠道尚不畅通的整体气象中,企业的“内功建设”便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在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建设和企业的“软环境”建设等方面都要形成一套全新的营销文化和服务文化;企业在经营成熟的情况下再进行连锁扩张,去创造品牌优势,以品牌支撑企业的规模体系,以规模促进品牌的延伸推广。同时,从消费档次上,与西餐的差异和差距将会在较长的时期内存在着,在这样的态势中,很多的中餐企业免不了要进人“高开低走”\n的状态中。然而,在社会总体消费意识中,消费者对于中餐的接受和喜好将始终强于西餐,这一直都是中餐在市场中的优势。因而,培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满足人们对饮食不断增长的需求始终是中餐的责任,这一点需要进一步扩充烹饪内涵,让传统文化接受市场改造,在餐饮与市场上产生效应。 4建设产业化进程中的现代“烹饪工业文明”从烹饪原料的供给角度来看,随着社会饮食思想的不断进步,求新求异的消费人群将会越来越少,人们对于日常饮食质量和效能的认识都将发生明显的转变,珍稀动植物资源在法律和认识两方面作用下将逐渐退出餐桌,饮食原料资源会更趋于广泛化和普遍性。因而,在产业化进程中应主要着眼于现有的普通原料,进行有效转化加工,进而产生规模效应,逐步形成现代社会的“烹饪工业文明”,这将会是中国烹饪产业化发展的又一明显趋势。迎合这一发展趋势,就需要与相关产业进行密切结合,发展态势迅猛的食品工业便担当了这样的角色。“十五”期间,原国家计委、原国家经贸委和农业部已制定了关于食品工业“十五”\n发展规划细则,对照这一细则,食品工业将会重点发展新一代营养、安全、美味的速冻、微波、保鲜、休闲、调味食品和中西式快餐食品等方便食品,不断提高人们一日三餐中工业食品的比例,使主食消费的工业食品城镇居民占50%以上,农村居民占20%以上。这一发展思路为不少地区粮食问题的合理解决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为烹饪产业化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和借鉴。烹饪产业化的发展需要决策部门拿出一些具体措施,同时更要注重课题之间的交融和互补。尤其是针对一些地方独特的饮食品种和原料资源,通过烹调技术的革新优化转化为“工业化食品”完全是两者相互结合的切实可行之举。以淮扬菜为例,扬州近年来就发展了以速冻点心为主打产品的系列冷冻食品,鹅类制品也已形成了盐水鹅、风鹅等体现淮扬风味的工业化产品,其中不少都已享誉国际市场,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中餐中的许多品种是不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一定的选择性和针对性是必需的,品种开发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更要方便烹调制作。另外,存贮技术的研发、烹调方法的改进、保鲜技术的运用等是关键环节。所以,要能较好地保持产品的原味,就必须认真评估原料加工冻制后品质的变异程度,除速冻环节之外,诸如原料的选择、整理、切割、热烫等都要与烹调方法密切结合起来图;工业化食品的主要消费对象是青少年人群,产品特色应在分析其饮食需求特点的基础上有一定的侧重。在这一过程中,尤其要开发和运用一些新式烹调方法,进行有选择、有针对性的“烹饪工业化”\n生产,进而提升产业经济的综合效益。同时,对于餐饮行业经营实体而言,产品工业化生产也是推动企业品牌建设的有力举措,杭州楼外楼实业有限公司所属食品厂能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的常规品种达30余种。类似这类经营方式已在行业内广泛出现,特别是一些快餐企业,流水作业的工业化食品已成为其正常经营活动中的主导产品,这些产品可以说都是现代科技和烹调艺术的最佳组合。从这一层意义上讲,“烹饪工业化”只是中国烹饪产业化进程中的一个功能性因子,两者在概念和内涵上有着本质性差异,同时,这应该是建设现代“烹饪工业文明”的重要着眼点和立足点。 5彰显文化特性,形成并完善烹饪文化产业“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中国烹饪文化属性的多元化和包容性特征也已成为当前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倾力打造“川菜王国”》的就以独特的视角提出通过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带动种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川菜产业从种植业、养殖业、加工、营销到培训、资本、传媒、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链。这也是烹饪多种属性的鲜明体现,通过各种属性的有效聚合去形成一条完善的产业链将会是烹饪产业化发展的另一显著趋势。\n在对这一综合性产业进行开发时,政府行为把握住一些基本的原则。21世纪由政策扶持发展的产业将会在属性和目的方面呈现出新的特征,主要在辐射效应、交易费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体现。针对一些经济欠发达的地区而言,完整的生态圈、丰富的自然资源是优势。而文化产业本身就是“无污染的绿色产业”,适度地、理性地开发旅游资源,在产生良好辐射效应的同时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地方政府进行相关决策的基本准绳。近年来,不少地方都在举办着各类美食节,仅去年江苏地区就出现了诸如“吁胎·中国龙虾节”、“徐州·彭祖美食节”、“中国淮安·淮扬菜美食文化节”等活动。烹饪产业化的文化特性空前凸现,已成为地方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亮点,不少地方都以此来扩大本地区的知名度,筑巢引凤推动经济发展。当然,文化本身是一个不断延续着的过程,要实现良好的扩散效应,就必须使各方面因素协调一致。从当地烹饪原料资源开发、选择、利用等方面去形成产品的独特个性,在市场推广、营销手段和产业理念等环节上确保协调贯通,形成独特的地方烹饪文化产业。国家旅游局已将2003年的旅游主题定为“中国烹饪王国游”,烹饪文化产业引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烹饪文化需要进一步宣传推广,在这一过程中,对于地域而言,针对一类原料资源、一种饮食习俗都要力争能形成一个品牌,通过这些个体的凝聚效应来构成中国烹饪丰富多姿的一面,全方位推进其产业发展进程。中国烹饪的产业化发展是一个不断递进的过程,其中的主线就是要把握好“烹饪”\n的本质特征和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业转化与优化。从与相关产业的链接和作用效果上,要抓住产业经济的特征,在标准化、机械化、规模化、市场化、工业化及文化属性等加快生产力发展的诸多要素上去体现。烹饪产业化的发展不是哪一方面的单一属性的体现,应该是包括几类发展方向的聚合体,要遵循其基本的发展原则,充分发挥传统中国烹饪的文化性和包容性特点,开辟产业化发展的新的空间。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