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全球化视角下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浅谈全球化视角下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

  浅谈全球化视角下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运动[论文关键词]全球化;落后国家;社会主义;运动  [论文摘要]全球化的发展,不仅为落后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历史机遇,而且为它们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现实条件。在全球化背景下,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的成果”,制定自己的发展对策。一、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与全球化初始发展全球化把一个民族的发展置于人类普遍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这一过程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出现之日起就已经开始了。《共产党宣言》说:“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资产阶级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正在出现的是一个崭新的世界,“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物质的生产是如此,精神的生产也是如此。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民族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成为不可能,于是由许多种民族的和地方的文学(德文是\n“Literatur",这里泛指科学、艺术、哲学、政治等方面的著作。—编者注)。形成了一种世界的文学。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竞争机制形成了两个互相支持的运作方式:一是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一是市场范围的扩大。一般而言,前者主要体现在生产领域,通过不断增加生产资料中的科学技术含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能力;后者主要体现在流通领域,通过不断开拓新的市场,扩大消费群体,同样起到降低价格、增强竞争能力的作用。如果说,资本主义的生产最初大体上是在国内完成的话,那么,它的流通则从一开始就具有国际交换的性质。在实现工业革命之后,急剧膨胀的生产力迫切需要开拓海外市场,同时也为强行开拓这种市场提供了先进的武器装备。这时,资本主义商人变成了殖民主义者,他们不仅携带商品,也携带枪炮;他们不仅进人别国市场,也开始霸占别国领土。应该看到,工业革命首先冲击的是资本主义国内的经济关系。资本家利用机器吮吸雇佣劳动者的血汗,使阶级斗争趋于尖锐化;再加上周期性出现的生产过剩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动荡不安。科学社会主义就是在这个时期诞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资本主义实际出发,运用唯物辩证法考察了人类历史,判明了资本主义的历史暂时性质,为人们创建理想社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n然而,现在看来,当年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灾难性经济危机和暴力型阶级斗争,并非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后发展的结果,而是其尚未继续发展的表现。工业革命初期,带有封建残余的雇佣关系使劳动者不堪重负,因而在国内激起激烈的社会冲突。但由于资本主义在国外扩张的成功,这种冲突逐步而稳定地获得了平息机会。资本家为着自身最大利益的需要,同时也因从殖民地捞到大量超额利润,开始多多少少地改善本国工人的生活状况,并相应地规范雇佣劳动关系,安抚雇佣劳动者的情绪,致使资本主义宗主国的无产阶级获得了比其他国家无产阶级更为优越的生活条件。于是,越是发达国家,雇佣劳动者的生活条件越优越,他们就越不愿意选择革命,而是倾向于社会民主党人的改良主义。而广大劳动者反抗统治者的方式同他们遭受困境的程度是一致的:当他们穷到饿肚子或受到沉重身心压迫的时候,就会藐视一切社会秩序,就会不惜代价投身暴力革命。这一结论从反面说明了为什么落后国家取代先进国家成了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热点。\n由于各民族所拥有自然条件及人文条件的差别,导致它们发展的不平衡。近代以来,少数率先发展的民族,把奴役落后民族、霸占他国市场当做资本扩张的一条捷径。而落后民族在这一过程中势必成为被掠夺的对象,并由此加剧本国民众的生存危机,使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尖锐化。与此同时,一旦世界市场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相互凯叙对方势力范围的情况就会发生。在资本列强出现实力变动的形势下,要求权益再分配的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战争现象说明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自然性质:它们不是通过理性,而是通过运用实力来确定彼此关系的准则,来完成资本在世界范围自由流动的有序化。被压迫人民能够在以武力交锋为特征的阶级斗争中获胜,在人类历史中并不鲜见。但他们能否据此开辟出一条体现自身利益的新道路,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是否存在着一种足以吸引他们的理想社会模式。一般说来,社会主义理想不能自发地产生于前资本主义经济形态的社会环境中。如历史所证实的,在这种经济条件下,被压迫者的斗争即使胜利了,也只能建立起改良型的旧制度。只有当资本主义形成自身的物质基础,即完成工业革命以后,才能完整地展示其内在矛盾,充分呈现解决这种矛盾的物质力量,从而产生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落后民族也才能藉此将救亡图存、振兴民族的事业,同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结合起来。\n这就是说,落后国家率先实现社会主义取决于三种矛盾:其一是推行工业革命成果所激化的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马克思主义为解决这种矛盾提供了完备的理论形态,即科学的社会主义理论。其二是由资本主义国家侵掠所激化的落后国家被统治阶级与统治阶级的矛盾。这种矛盾引起落后国家社会的剧烈动荡,从而形成大规模武装斗争。其三是因实力消长所激化的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们组成对抗集团,运用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用胜败来决定各自的利益界限。在这三种矛盾并存的情况下,能够牵动大局的只能是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同时支配着其他两种矛盾的发展。在战争状态下,资产阶级通过战时体制强化了对国民的控制,无产阶级更不易夺取政权。但被卷入战争的落后国家的统治阶级却受到了很大削弱:一方面,他们因本民族“挨打”而遭到道义谴责,不得不选择某种“全民武装”的道路,从而使国内反政府的力量得以合法存在与发展;另一方面,对外战争破坏了他们的管理体制,损耗了他们统治的物质基础,也弱化了他们的镇压力量。而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却有可能乘机与其他劳动阶级结盟,并把全民族共同希望的国家独立与选择社会主义方向结合起来。落后民族在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世界大战的时期,找到了夺取政权的机会。这是一个事实。这种机会当然不是资本主义国家有意提供的,但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离开两次世界大战那样的国际环境,的确是很难想像的。\n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于先进资本主义国家,而社会主义实体却率先在落后国家出现。这一奇特的西方开花、东方结果现象,已成为不可易移的事实。要正确理解这一事实,必须以人类的全球化运动为背景,把社会主义现象置放在整个世界环境中来认识:一方面应看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同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联系,另一方面应看到社会主义实体同国际经济关系矛盾运动的联系。现实社会主义国家的形成,正是这两方面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二、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全球化加速扩张人们可以从多种角度评论社会主义制度给一些国家的历史进程带来的变化,但无法否认一项基本事实:采用社会主义制度的民族,加快了工业化速度,有效地发挥了计划经济在特定历史阶段所具备的潜力,用较短的时间改变了落后面貌。然而,社会主义者没有料到,形势正悄悄发生变化。大机器生产方式以其特有的效率机制正在开辟新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先导的新型产业革命。\n从宏观上判断,这场科技革命的出现,既是大机器生产方式发展到特定阶段的结果,又是大机器生产方式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与马克思所处时代的情况相比较,当今时代的全球化进程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它用信息流取代了昔日物流的主导地位,既为物流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又体现了对物流形式的超越。二是高速、简便、廉价的信息流动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交往手段,拓宽了人们的交往范围,扩大了人们的认识领域,加深了人们的认知程度。三是无论以物流为主导还是以信息流为主导,背后站着的都是独立的个人;千差万别的主体曾经导致物流秩序的紊乱,引起灾难性的经济危机,同样的原因也会导致信息流的紊乱,引起涉及面更广的社会危机。在通常情况下,人类只有在某种程度上经历这种危机的洗礼,才能获得规律性的认识,真正有效地利用信息流为整体利益服务。四是民族走向世界的进程,不管采取物流方式,还是采取信息流方式,都会对现有的管理模式形成冲击。昔日物流直接冲击的是经济管理,今日信息流很可能直接冲击到政治管理;昔日呼唤的是国家掌控,今日呼唤的可能是民主自由;昔日挖掉的是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今日挖掉的可能是意识形态中的专制保守。\n此外,它也强行干预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资本主义借助丰厚的文化基础和巨大的财富积累,更重要的是,依靠市场经济那种无所不至的压力机制,当仁不让地占了这次科技革命的先机。长期苦斗在多元主体自由竞争中的资本主义,借此逐渐理顺了庞杂的信息网络,并引人了政治权力的作用,过上了有惊无险的日子。它差不多是在社会主义就要抓住其后背的时候,一下子跳开了,并且一转眼功夫,就把社会主义远远拉在后面与此同时,社会主义由于理论上和实践中存在的缺陷,却不由自主地卷人了彼此争吵和内部斗争;待到清醒过来时,面前已是陌生世界。而科技革命所呈现的消费与生产方面的复杂信息,使社会主义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再也无法进行下去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自己过去相比不管取得了多么骄人的成就,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飞速发展,在全世界人民的众目睽睽下,也痛切感到了生存的压力。如同昔日的革命一样,今日的改革同样具有救亡图存的性质。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市场体制选择当年,马克思预言落后的俄国有可能利用农村公社制度跨越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时,曾指出:“正因为它和资本主义生产是同时代的东西,所以它能够不通过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可怕的波折而吸收它的一切肯定的成就。”但他设想的是“俄国革命将成为西方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号而双方互相补充”。这意味着落后国家与发达国家将共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因而,落后民族对资本主义“一切肯定的成果”的吸收,是在同一种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先进民族的帮助来完成的。在全球化背景下,落后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吸收资本主义“一切肯定的成果”,但却可以在与资本主义制度和平共处的条件下来进行了。\n中国社会主义者的当务之急,是搞清楚新型科技革命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影响,判断这种影响的性质,选择与之相一致的对策。同马克思时代的大机器生产相比,这场科技革命突出地强调了脑力劳动的作用,进而彰显了市场机制激励劳动的巨大意义。它对经典社会主义理论形成了巨大的冲击。这种冲击首先集中到了关于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上。运用市场经济发展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无疑是在资本主义框架内达到高峰的。一方面,资本主义张扬了市场方式;另一方面,市场方式推动了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之所以能够创造当代人类先进的物质条件,不能不说与它找到了市场经济这个载体有关。任何其他社会形态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都不能不利用市场经济这个文化成果。市场经济是一种发展生产力的手段,但又不是寻常的手段。马克思曾指出:“商品形式在人们面前把人们本身劳动的社会性质反映成劳动产品本身的物的性质,反映成这些物的天然的社会属性,从而把生产者同总劳动的社会关系反映成存在于生产者之外的物与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这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但它在人们面前采取了物与物的关系的虚幻形式……”。\n市场经济的奥秘在于:它通过利益机制,最大限度地鞭策劳动者各尽所能;它通过竞争机制,持续不断地迫使劳动者提高自身能力。这使它成为人类迄今所仅见的激励劳动的最有效的经济形式。市场经济能够为社会主义所用,取决于市场经济社会后果的二重性:一是它优胜劣汰,昭示着劳动者能力的差别;二是它促劣变优,预示着劳动者能力的接近。显然,这两个过程是同时发生的,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同一过程的两种不同性质的产物。在以往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期,优胜劣汰趋势具有主导作用,它直接导致了社会的两极分化;促劣变优的过程虽然存在,但被掩盖了。随着新型科技革命的发展,人类生产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经济中的促劣变优的过程有望大大加快。马克思生前一直惦念的普遍解决“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问题,将被提到日程上来。如果市场经济是人类在现时代必须选取的发展方式,那么,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就具有历史合理性,而同样采用市场经济方式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和资本主义国家,其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就难免出现某些雷同特征,会形成某些相同要求。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是:在今天,社会主义生产方式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暂时休战、最终你死我活的关系呢,还是经过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最终趋向同一的关系呢?\n目前两种社会制度发展的态势倾向于后者。这当然不是说,人类从此再无是非之分、优劣之分,人们也不再有立场、观点和理想、信念的需要。而是说,这种是非、优劣的区别虽然构成了对立,却并不必然构成对抗;并且,它们的是非应该在各自的历史中去判断,它们的优劣应该在全球化背景下来考察。已故历史学家罗荣渠先生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是人类在迈向现代化过程中两种不同的选择。显然,这两种选择的建立需经历对抗过程—这正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功绩。马克思主义鼓动了落后民族及落后民族中的弱势群体奋起争取自己的权利,这才有了社会主义运动,才形成了与资本主义不同的另一种发展方式,才演化成了人类历史进步所需要的对立统一关系—但它们的进一步发展却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消解对抗。惟其如此,它们所建构的矛盾运动才能推动人类共同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