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的条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浅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的条件

  浅论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的条件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进入新阶段。抗日战争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实践具有鲜明的实践性特征,是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质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局部执政时对新民主主义政权下的公营工厂(或国家工厂)管理的积极实践和探索,不仅为解放战争和建国后国家工厂和城市管理等方面积累经验和奠定基础,还促使中国共产党自觉反思政权建设与社会结构关系,推进了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和国家治理理念的发展。本文将对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开展的条件进行分析和考察,试图展现这一实践逻辑。  一、产业工人的集聚及边区工业的发展满足了工人运动实践主体条件\n  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国各地工人通过各种形式或直接或间接地与敌人展开各种斗争。上海日本企业中的几十万工人通过各种方式支援抗战;中华海员工人、香港海员罢工,拒运日货;淞沪战役中,工人武装抗战组织起了有力的作用。平汉铁路等工人组成抗日武装,破坏军事交通、抗战活跃,等等。随着战争发展,上海、平津、无锡、青岛、济南、太原等主要工业城市相继沦陷;京沪、京杭、津浦、胶济、同蒲、平汉、正太、江南、陇海等主要铁路线的全线或大部被日军占领。沦陷区百万工人失业,陷入流亡饥寒的境地。1938年2月初,日军占领同蒲铁路后,大约三千多同蒲铁路工人流落在西安。从1938年3月到1939年9月,中共中央派曹瑛、章萍、张健生等同志到武汉、西安等地招收工人,并在张浩领导下,先后在陕西泾阳安吴堡、延安柳林甸、桥儿沟等地举办了工人学校,包括安吴青训班职工大队、抗大二大队、延安工人学校、中央党校职工班等。工人学校吸引了大批国内和海外华侨职工奔赴延安。这些工人来自各地,包括全国所有大城市的产业工人及海外华侨,在职业范围上也涵盖了各产业部门,这些成熟产业工人奔赴延安,为陕甘宁边区工业创办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撑,成为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陕甘宁边区工业的发展,促进了边区工人队伍的壮大,并逐渐成为边区工人运动实践主体的另一个重要。陕甘宁边区是近现代中国最落后的地区之一,地广人稀,经济落后,当地一半多县(区)人民的一切日用所需全靠外面输送。只是到了1935年10月,红军长征到达这里以后,带来了一个小修械所和40名工人,才有了一些小规模的印刷、被服等工业,工业基础基本为零。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n中国共产党制订了发展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纲领、方针和政策,积极发展边区工业。1938年筹建和扩大了一批工厂。军事工业局局长李强和上海工业家沈鸿、钱志道等为边区机器工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军事工业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些工厂到后来,起了很大的倡导作用。  随着抗日战争形势变化,日本改变了对华策略,对国民党采取政治诱降为主,军事打击为辅,主要力量用来打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蒋介石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陕甘宁边区陷入极其艰难的境地:面积缩小,外援断绝,经济上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甚至出现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的情况。为了克服困难,坚持抗战,边区军民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边区居民掀起了发展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的高潮。1940年,中共中央提出争取工业品半自给的任务,1941年进一步提出争取工业品的生产由半自给过渡到全自给的奋斗目标,并加大对工业建设的投资力度,工业发展呈现突飞猛进之势,工厂数量快速增加:造纸、纺织、化学等公营工厂已增至97个,大部分为机关、部队等所创办。到1944年延安工厂职工代表大会召开时,边区总工会已经拥有会员60956人(其中产业工人达12538\n人)。随着陕甘宁边区工业的发展,一支以产业工人为骨干的、有广泛组织的工人阶级队伍成长起来,成为这一时期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实践主体。  二、工会组织的发展为边区工人运动提供了组织保证  中共对陕甘宁边区工人的领导通过工会组织实现。组织实质上是一种合作:个体为了实现某个既定的共同目标而必须使自己的努力与他人的努力达成的合作。一场革命性的运动只有在他所依仗的合法性被优势者认为是不受在位的权力合法性影响的情况下,才能实际地开展。陕甘宁边区工会组织就是由一群有着已定共同目标的工人组成的共同体,工人们通过工会并遵守一定的规则实施其对边区政府、边区社会乃至对整个中国革命的影响。陕甘宁边区工会是党在边区领导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实践的具体领导者。  早在全面抗战爆发以前,陕甘宁边区就已经有工会组织存在,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组织动员的作用。1937年6月19日,中华全国总工会西北执行局召开干部(包括陕北省总工会干部)联席会议,决定召开陕甘宁边区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成立了陕甘宁边区总工会临时委员会。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战,提出了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口号,从争取和保护工人的切身利益入手,发动工人积极投身革命建设。到1938年,工人的待遇得到明显提高,极大激发抗战热情。1938年4月17日至23\n日,陕甘宁边区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延安市召开,陕甘宁边区总工会正式宣告成立。边区总工会的成立标志着陕甘宁边区实现了工会组织上的统一。统一而强有力的领导使边区工会在边区工人运动实践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实践进入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战争形势影响了国民党当局对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的态度和政策,陕甘宁边区陷入极其严峻的财政困境中。1939年2月,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干部生产动员大会上发出了自己动手的号召,动员开展大生产运动,并提出:生产和学习是全党和根据地的工作中心。到1940年,边区公营工业在生产运动中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此时关于公营工厂的工作重心是什么并不明确,对于公营工厂的劳动性质也缺乏正确认识,因此,对于公营工厂工会作用和方针也处于模糊状态。1940年11月,陕甘宁边区总工会通过了供公营工厂参考之用的《陕甘宁边区战时工厂集体合同准则》。该《准则》详细规定了工人享受的种种权利及福利,而工人对工厂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则没有提及。面对这种情况,毛泽东在1940年12月25日《论政策》一文中明确提出\n关于劳动政策。必须改良工人生活,才能发动抗日的积极性。但是切忌过左,加薪减时均不应过多。在中国目前的情况下,八小时工作制还难于普遍推行,在某些生产部门内还须允许实行十小时工作制。劳资间在订立契约后,工人必须遵守劳动纪律,必须使资本家有利可图。  随着1941年4月在延安市召开的边区总工会第四次执委(扩大)会上工会工作以生产为中心的方针首次被提出和确立,明确了这一时期工会组织的中心任务,有利于工会工作的开展,同时表明在局部执政过程中,中共对新民主主义政权下工人运动实践的性质有了相对清晰而正确的认识,进而通过调整工会工作方针的方式对边区工人运动实践中出现的偏差予以纠正。  1942年5月,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在延安召开公营工厂工会干部会议,在会议上明确了战时工厂以生产为中心的方针。1943年5月5日,西北中央局发出《对边区群众工作的指示》,规定边区总工会工作重点转入工厂企业工会。至此,陕甘宁边区总工会工作重心进一步下沉到工厂企业,实现了对工人运动实践直接有效的领导。1944年5月,陕甘宁边区召开工人职工代表大会,对工厂工会和厂长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确定为工会的工作主要是配合厂长搞好生产工作。\n  总之,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工会工作方针和重心的转变,是随着战争形势和对抗日民主政权下的公营工厂性质和工人阶级劳动属性的逐步认识而慢慢转变并在实践中确立的。同时也是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实践规则体系的确立过程,并将边区工人运动实践纳入以生产为中心的评价体系中。  三、工会干部整风运动为工人运动解决了思想问题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全民族抗战,提出了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的口号,从争取和保护工人的切身利益入手,发动工人积极投身革命建设。到1938年,工人的待遇得到明显提高,极大激发抗战热情。对于如何在新民主主义政权下开展工人运动还是缺乏实践经验和理论支撑。再加上有些工会干部从白区和中央苏区带来的一些左的影响,导致工人运动实践产生一些错误。比如,工会组织摊子铺得过大;忽视边区特殊环境和抗日统一战线的条件,片面和过分要求改善工人生活条件,使一些私营业主负担过重,被迫停止营业,造成工人失业。一些公营工厂的个别工会干部,把新政权下的工会当作向自己工厂的行政领导进行斗争的工具,甚至发动工人怠工和罢工,致使部分工会和行政的关系紧张,妨碍了生产的发展。这些暴露了抗日民主政权下陕甘宁边区政府在公营工厂工会、工人以及工厂之间的关系左的倾向明显,以及内部的斗争和不和,工会和行政之间的关系紧张。\n  上述错误倾向初露端倪时,就引起了中共中央和陕甘宁边区党委的高度重视,批评边区工会工作有形式主义和经济主义的倾向。而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工会工作方针问题的彻底解决则要归功于整风运动的开展。1942年2月,毛泽东发表了《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重要讲话,号召全党用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开展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发起了著名的延安整风运动。  1942年4月21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五一节的指示》。指出:同时应根据党中央及毛泽东整顿三风的号召来改造各地工会工作,深入肃清职工运动中的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的思想方法与工作作风的残余。边区总工会遵照党中央指示精神,在边区民众团体系统学习委员会的领导下,组织工会干部,认真阅读整风文件,参加整风运动。5月5日,边区总工会召开各公营工厂工会干部会议,布置整风运动。会后边区工会的整风工作全面开展起来。  1942年10月19日至1943年1月14日,中共中央西北局召开陕甘宁边区高级干部会议。毛泽东于1942年12月下旬向大会作了《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明确提出,一个工厂内,行政工作、党支部工作与职工会工作,必须统一于共同目标之下,这个成本少,产品好,推销快的任务是行政、支部、工会三方面三位一体的共同任务,\n首先使行政工作、生产计划走上正轨,而党与工会的任务,就是保证生产计划的完成。毛泽东的讲话再次明确公营企业中工会的中心任务和党、政、工三者之间的关系问题。会后,各工厂建立了由厂长、党支部书记和工会主席联合组成的三人小组,作为工厂的统一领导核心。  1943年3月,边区政府同总工会联合召开直属公营工厂厂长、党支部书记和工会主席会议,中心讨论加强公营工厂经营管理问题。会议总结了前一段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在工厂内部,厂长代表政府集中管理工厂内部一切,凡有关生产上的一切问题,厂长均有最后决定权,工厂内党的支部与工会工作,必须以完成工厂的生产任务为其基本的惟一的内容。一切党内的、工会内的教育与活动,只有对提高工人的劳动热忱与劳动纪律有帮助时,才有意义,党支部及职工会的基本方针与基本任务是同工厂行政取得一致合作来完成生产任务,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加产量、降低成本而努力。会议提出,当前工会的任务是深入开展赵占魁运动,合理解决工人日常生活困难,严格整风学习,保证中心任务的完成。  1943年4月9\n日,陕甘宁边区党和民众系统的整风运动做出初步总结。至此,工会干部整风基本结束。通过整风,党中央对边区工会工作任务、组织形式、工人思想教育以及工会内外关系等重大问题做出了进一步阐释,统一了思想,加强了党对公营企业的控制,为抗日战争时期边区工人运动实践道路清除了思想障碍。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工人运动实践体现了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和陕甘宁边区政府执政水平,极大考验了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的国家治理能力,是边区政府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共产党的新民主主义政权建设积累了经验,推动了边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